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肌重塑的影响

    作者:贾智博;田海;刘开宇;孙露;蒋树林;李仁科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3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3)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早期心脏结构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VSMCs.另取61只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左冠状动脉远端结扎的AMI动物模型,将存活的54只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只.于冠状动脉结扎后立即向缺血部心室壁内注射含有1×106个TIMP-3基因转染VSMCs(A组)、1×106个VSMCs(B组)或不含细胞的PBS液(C组)各0.5 ml.术后1周,进行心脏形态学检测观察大鼠心脏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TIMP-3基因转染VSMCs在缺血心肌中的存活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缺血心肌TIMP-3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蛋白的含量.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VSMCs,纯度达98%,TIMP-3基因成功转入VSMCs中.术后1周,A组大鼠梗死心肌面积占左室游离壁面积的百分比为28.73%±1.56%,小于B组39.63%±1.84%和C组46.32%±2.16%(P<0.01);B组小于C组(P<0.01).A组大鼠左室容积指数为5.27±0.21 mm3/g,小于B组6.69±0.34 mm3/g和C组9.67±0.88 mm3/g(P<0.01);B组小于C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TIMP-3基因转染VSMCs被成功植入缺血心肌并在其中存活.Western blot法示A组大鼠缺血心肌TIMP-3蛋白含量为300 704.8±3 692.8,高于B、C组的195 548.8±3 014.2及177 991.1±2 502.1(P<0.01);B组高于C组(P<0.01).A组MMP-9蛋白含量为594 827.4±5 708.5,低于B、C组的921 461.4±8 887.4及1 044 445.0±8 788.6(P<0.01);B组低于C组(P<0.01). 结论将TIMP-3基因转染的VSMCs移植入心肌缺血区可明显抑制AMI后早期心肌重塑.

  • 胶原膜联合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及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江;杨进;黄文秀;赵欣;闫福华

    目的 初步探讨胶原膜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后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应用潜能.方法 将犬BMSCs与BME-10X(R)胶原膜复合培养.取3只雄性杂种犬,拔除双侧上下颌第1、2前磨牙,保留唇舌侧牙槽嵴,制备一近远中向15 mm×5 mm,冠根向8 mm的骨内缺损,随机分为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直接缝合牙龈;B组:缺损区上覆盖Bio-Gide(R)胶原膜;C组:缺损区植入BMSCs胶原膜复合物后覆盖Bio-Gide(R)胶原膜;D组:缺损区注入PRP,覆盖Bio-Gide(R)胶原膜.分别于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BMSCs与胶原膜复合培养1 d,细胞近似圆形或短梭形,3 d左右可见多数细胞有突起,呈多边形及长梭形.大体观察:术后4周A组见骨缺损中央有明显凹陷,骨缺损区内见明显血肿机化物;B、C及D组骨缺损区主要为新生骨样组织充填,间杂少量血肿机化物.8周A组见骨缺损区凹陷基本长平,骨缺损顶部为纤维组织,血肿机化物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C及D组膜边缘破裂,与深面组织稍粘连,针头均不能刺入骨缺损表面.12周各组骨缺损区凹陷完全长平,A组牙槽嵴顶部纤维组织较其他组厚.X线片观察:各组骨质均长满骨缺损区;A、B、C及D组灰度值,4周分别为68、50、56及49,8周时为46、30、24及30,12周时为24、17、15及20.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A组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及及新生血管形成的肉芽组织,未见明显新骨生成;B、C及D组膜的胶原结构均存在,其内侧面有新骨生成.8周A组缺损区新生骨小梁呈团灶状、网状;B、C及D组膜的胶原结构不完整,多个骨岛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整个骨缺损区.12周各组骨缺损区均被新生骨充填. 结论使用胶原膜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可促进牙槽骨缺损区成骨,将骨修复时间缩短为8周,但单独应用GBR的成骨作用与胶原膜复合BMSCs或PRP的成骨作用差异不明显,提示二者与GBR的联合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成骨细胞参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构建及发挥调控作用

    作者:智伟;邓力;杨志明;李训虎;李次会

    目的 对成骨细胞参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构建并在其中发挥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成骨细胞作为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对破骨细胞、造血干细胞细胞周期和相关黏附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成骨细胞是成熟个体中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关键构成成分.成骨细胞通过细胞受体-配体的信号传导、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及对其他参与构建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细胞的调控作用,将原始造血干细胞维持在静止状态,保持了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干细胞特性.结论 对成骨细胞与骨髓造血微环境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为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移植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运用

    作者:陈佳;龙兴敬;王国寿;赵万正;周茂;尹烈;周围

    目的 探讨吻合神经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3月,采用拇指桡侧、尺侧、虎口背侧支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创面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16~53岁.冲压伤11例,电锯伤23例,切割伤5例.皮瓣切取范围3.3 cm×2.6 cm~5.6 cm×3.5 cm.术后予石膏制动、抗凝、解痉、预防感染等处理,2周后拆石膏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患者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赵书强手功能评定标准改进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优31例(79.5%),皮瓣成活,两点辨别觉4~7 mm,对掌、对指功能恢复正常;良7例(17.9%),皮瓣远端皮肤边缘性坏死,两点辨别觉5~9 mm,对掌、对指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差1例(2.6%),皮瓣坏死,改行腹股沟皮瓣修复.结论 该皮瓣手术切取成活率较高,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优良,是修复拇指末节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 小腿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作者:赵民;王利民;田德虎;李延明;孙绍斌;张永林;申海波;尚承德;张国鑫

    目的 探讨小腿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小腿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16例,其中急诊修复6例,择期修复10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6~48岁.皮瓣切取范围9 cm×5 cm~17 cm×14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1~8个月.皮瓣血循环良好,耐磨无破溃,有浅痛觉及触觉,两点辨别觉40~96 mm,受区臃肿不明显.供区创面Ⅰ期愈合.结论 小腿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操作安全,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逆行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肖善杰;凌峰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逆行胫前动脉皮支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0年7月~2005年4月,收治10例各种原因致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关节与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4 cm~16 cm×10 cm.急诊修复7例;择期手术3例,其中1例足部黑色素瘤7年伴皮肤破溃5个月,行手术扩大切除.应用带蒂的胫前动脉皮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8 cm×5 cm~17 cm×12 cm.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创口Ⅰ期愈合.随访1~21个月,皮瓣外观好,不臃肿,无感染、破溃.足部外形满意,行走正常,皮肤两点辨别觉1.0~2.5 cm.结论 胫前动脉皮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易于解剖,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手术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骨盆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一例

    作者:郝东升;尹芸生;李栋;刘巍;苏钟毅;武春文;王彰勇;王廷勇

    目的 总结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患者,男,29岁.髋部压砸伤致骨盆骨折、右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C型,骨盆骨折Tile分型C1.2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Ⅳ型.伤后7 d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枚空心钛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重建钛板固定骨盆骨折.结果 术后3个月X线片示左侧髂骨、双侧耻骨支坐骨支骨折愈合.术后随访1年右股骨颈已部分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征象.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功能恢复良.结论 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为少见而严重的高能量损伤,手术治疗是稳定骨折、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作者:张力;高立;左艳武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9月~2006年1月,采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52个节段.男25例,女13例;年龄36~54岁.病程3~38个月.突出节段:C3、43例,C4、54例,C5、612例,C6、75例,C4~611例,C5~73例.皆无明确外伤史,其中29例行规范保守治疗3~6个月,疗效欠佳.JOA评分为6~14分,平均10.83分.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3~45个月,平均21个月.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下肢无力症状:术后即刻缓解16例;2周逐渐缓解18例;3个月缓解3例;6个月仍无改善1例,经再次手术证实为椎间盘嵌顿.术后JOA评分6~17分,平均14.32分,恢复率为76.3%.结论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动力髋螺钉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周旭军;曹盛俊;廖瑛;宁建君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6年4月~2005年5月,采用DHS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30~90岁,平均6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类:Ⅰ型2例,Ⅱ型51例,Ⅲ型16例,Ⅳ型6例,Ⅴ型3例.伤后3~12 d行手术.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72例获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X线片检查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8~14个月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根据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36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 DHS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确切、抗旋转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程安源;田小运;李瑞平;牛志强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2004年10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16例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男11例,女5例.年龄6~12岁.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跟部6例,外踝部5例,内踝部4例,足跟合并内踝部1例.皮瓣切取范围6 cm×4 cm~9 cm×5 cm.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远端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治愈.16例获随访6个月~3年6个月.皮瓣外观、血运、弹性良好,无溃疡或磨损,踝关节活动良好,未影响下肢生长发育.其中10例皮肤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两点辨别觉5~12 mm.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解剖恒定,成活率高,简便易行,是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 Fractalkine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孟珂伟;宋占文;周先亭;许政;黄庆先;李绍军;吕毅;刘昌;潘承恩

    目的 利用直视下套入式吻合肝动脉加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建立的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研究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Fractalkine(Fkn)的表达情况.方法 制备SD-Wistar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对照组:于移植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 ml/kg);实验组:于移植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内注射环孢素A(3 mg/kg).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3、5及7天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肝脏标本,观察移植肝组织排斥反应强度(rejection activityindex,RAI)及Fkn表达情况;余大鼠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对照组存活18只,实验组存活19只.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一般情况好,存活时间为19.50±4.51 d,与对照组7.60±1.6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对照组移植肝小叶结构清楚,汇管区增大,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实验组移植肝组织RAI明显降低.术后第3、5及7天,对照组RAI为3.80±0.35、5.90±0.87及7.50±1.30,实验组为3.10±0.21、3.90±0.41及4.50±0.52.两组术后第7天R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两组移植肝组织中均见细胞浆或细胞膜有棕色颗粒的Fkn表达,但实验组表达较弱.术后第3、5及7天,对照组Fkn细胞数为8.20±0.57、21.30±3.30及25.70±4.91,实验组分别为8.30±0.56、10.30±0.67及11.70±1.23;两组第5、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kn参与了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可作为诊断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指标之一.环孢素A可以通过抑制Fkn表达来抑制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移植小肠通透性及细菌易位的作用

    作者:李可洲;李宁;黎介寿;鲍扬;李幼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移植小肠通透性及细菌易位的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20只为受体,SD大鼠20只为供体行异位全小肠移植,并以环孢素A(6 mg/kg·d)肌注抑制排斥反应.HGF组(n=10)用微量输液泵持续均匀输入HGF(150 μg/kg·d),对照组(n=10)输入等量生理盐水,随机选取同批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基准(n=10).第7天两组实验动物均分别以乳果糖/甘露醇液2 ml(含乳果糖100 mg、甘露醇50 mg)行移植小肠灌注,采集24 h尿液检测乳果糖、甘露醇含量及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第8天采集移植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及门静脉血行细菌培养,小肠组织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尿液中乳果糖含量为0.093 1%±0.008 5%,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为0.132±0.021,与正常基准0.015 0%±0.002 0%和0.020±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组乳果糖含量为0.039 6%±0.009 0%,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为0.056±0.013,与正常基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HGF组移植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细菌阳性率为10%,对照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组门静脉血细菌阳性率为10%,对照组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小肠组织学观察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HGF能够降低同种移植小肠的通透性及细菌易位率,改善小肠黏膜屏障功能.

  • 气管假体重建气道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洪;史宏灿;陈慧敏

    目的 对气管假体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气管假体方面的文献,并对其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结果 气管病变可以手术切除并实施原位重建,但存在长度的限制,对病变段气管实施假体置换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结论 组织工程气管、气管移植及新型材料人工气管在内的新技术的出现,为气管外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极大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 组织工程椎间盘的构建及体外观察

    作者:张超;阮狄克;张荣风;王身国;杨飞

    目的 探讨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可行性,修复退变椎间盘.方法 应用热致分相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三维多孔支架,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20周龄意外流产胎儿椎间盘细胞,PKH-26荧光标记后接种于支架,体外培养48 h,通过MTT摄取、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方法进行体外观察.结果 原代细胞形态多为卵圆形或三角形,中央有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多个长短不同的突起.多孔支架超微结构显示孔隙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形态、取向规则有序,孔隙直径50~300 μm.细胞-支架复合体加入MTT溶液2 h后呈深蓝着色,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观察可见大量红色荧光着色的细胞贴附于支架结构内.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具备理想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具有生命力的功能细胞,有可能在椎间盘再生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作者:郑之和;董军峰;卢国强;曾勇;李兵

    目的 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3月,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9~69岁.滑脱部位:L33例,L423例,L51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20例,Ⅲ度滑脱5例.观察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37例患者术后均获3~36个月随访.术前与术后2周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邹德威评分标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6%.患者术后3~8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3.9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正常.结论 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三种椎间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研究

    作者:肖荣驰;李强;唐志宏;胡军祖;邹国耀

    目的 比较采用自体髂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1997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14例腰椎滑脱患者.男45例,女6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85例,Ⅱ度滑脱24例,Ⅲ度滑脱5例.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自体髂骨椎间融合,42例);B组(自体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C组(BMP人工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比较术后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3~30个月,平均15个月.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随访时,A、B及C组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1.0%、80.6%及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分别为81.0%、83.3%及97.0%,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丢失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丢失少,临床疗效好,优于自体髂骨和自体骨椎间融合器.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涛;刘浩

    目的 综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的研究现状.方法 查阅近年来有关MSCs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结果 椎间盘移植MSCs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表达类软骨细胞表型,增加基质合成,缓解椎间盘退变.结论 MSCs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 人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琦;曾炳芳;徐建广;孔维清

    目的 探索人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human glia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GDNF)真核表达载体,体内直接转染SD大鼠脊髓组织治疗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可能性.方法 基因重组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GDNF,经脂质体DOTAP介导质粒转染SD大鼠脊髓组织,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大鼠直接注射空载体脂质体混合物.14 d后取材,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GDN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GDNF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和Xba-Ⅰ酶切后,电泳显示400 bp hGDNF目的片段和5 400 bp pcDNA3载体片段.转染大鼠脊髓组织后14 d,RT-PCR检测出目的基因mRNA,Western blot检测出hGDNF的蛋白表达.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GDNF能在转染的大鼠脊髓组织中表达,可为基因治疗修复急性SCI奠定基础.

  • 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的影响

    作者:李雷;王欢;崔少千;李建军;段景柱;金国鑫

    目的 观察评价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6月~2005年10月,对1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选取其中2003年10月前78例行此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改良单开门,A组),与同期69例行常规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评分,根据X线片计算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和颈椎曲度指数. 结果 A组患者均获随访24~44个月,平均33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24~53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时间:A组114±20 min,B组70±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280±72 ml,B组210±80 ml(P>0.05);JOA评分:A组恢复率为67.0%±17.3%,B组为65.0%±21.4%(P>0.05);A组9例(12%)、B组35例(51%)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ROM为术前的88.0%±10.1%,B组为术前的64.0%±16.3%(P<0.05);A组曲度指数术前15.3±8.2,术后13.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17.2±13.5,术后1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可大限度保留并重建颈椎后方结构,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提高了后路手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 经皮激光汽化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康仁;秦辉;陈坚;余彬;梁伟;邓宁

    目的 评价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个椎间盘实施PLDD治疗.男25例,女22例;年龄37~72岁,平均56岁.突出椎间盘节段:单节段3例,多节段44例.C3、420个、C4、527个、C5、631个、C6、718个.通过激光对髓核组织的汽化,凝固减少髓核组织,降低椎间盘压力.激光汽化1次治疗3个椎间隙者5例,2个椎间隙者39例,1个椎间隙者3例.结果 42例获随访3~31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评价参考丁亮华等评定标准,优18例(42.9%),良14例(33.3%),中6例(14.3%),差4例(9.5%),有效率90.5%,优良率76.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LDD能有效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创伤小、安全、有效.

  • 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曾建成;刘浩;宋跃明;龚全;李涛;刘立岷;屠重棋;胡云洲;裴福兴

    目的 探讨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原发肿瘤10例,其中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复发2例,骨肉瘤1例;转移瘤6例.肿瘤侵犯T53例,T6、T6.7、T9、T11、L2、L4及L5各1例,T8、L1及L3各2例.Tomita外科分型:4型9例,5型6例,6型1例.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7例,D级4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行瘤椎彻底切除,椎管减压,植骨重建.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行相应的辅助治疗.结果 术后16例获随访10~63个月,平均27.5个月.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5例(其中1例术前为A级),E级11例.10例原发肿瘤中,1例骨肉瘤术后18个月双肺转移死亡,余9例均无瘤生存.6例转移瘤中,2例全身转移死亡,1例术后10个月肺部带瘤无症状生存,3例均无瘤生存.16例随访期内手术部位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瘤椎全切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手术适用于胸腰椎原发恶性肿瘤,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及Tomita外科分型为3~5型的胸腰椎单发转移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及其对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佳奇;冯大雄;杨天府;刘洋

    目的 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至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蛛网膜下腔,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取6周龄SD大鼠10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细胞分离及培养,传至第6代后收集细胞.雌性8周龄SD大鼠60只,采用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从BBB后肢功能评分为0的存活大鼠随机取40只分为两组,每组20只.实验组(A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经BrdU标记的细胞浓度为2×106/ml的MSCs细胞悬液1 ml;对照组(B组):注入等量L-DMEM.另取20只正常雌性8周龄SD大鼠作为空白组(C组).于第1、2和3周行BBB后肢功能评分,并采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第3周时,A、B组大鼠取损伤处脊髓,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A组BBB后肢功能评分第3周优于B组,但仍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在第1、2和3周均较B、C组少,CD8+T细胞在第2、3周较B、C组少,CD4+/CD8+T细胞比值在第1周较B、C组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T细胞比值在第2、3周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第3周脊髓损伤处空泡缩小,有组织长入,较B组有轻微改善,但未明确见到BrdU阳性标记的MSCs.结论 MSCs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对SCI有一定治疗作用,且在一定时间内不引起机体排斥反应,在第1周对T细胞亚群的抑制更为明显,为临床利用MSCs治疗SCI及其他疾病提供了免疫学实验依据.

  •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展;焦庆芳;王翔;李三中;游潮

    目的 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1998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SSEH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0~69岁.神经功能障碍按ASIA分级:A级7例,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1例.发病至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时间:<12 h 12例,12~24 h 2例,24~48 h 3例,>48 h 6例.均经MRI检查或病理学检查确诊.17例采用手术治疗,6例采用以甲基强的松龙(80~100 mg/d)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回顾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放射学诊断、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3例随访3个月,恶化1例,无进展8例,改善9例,痊愈5例.性别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进展越快,血肿所覆盖的脊髓节段越多,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神经损害越轻,预后越好(P<0.01).手术治疗17例中,预后评分为1分1例,2分5例,3分6例,4分5例;手术前时间与预后的相关系数为0.056(P>0.05).非手术治疗6例中,预后评分2分及3分各3例.结论 SSEH是一种罕见疾病,其预后受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病程进展时间、脊髓是否合并水肿及硬膜外血肿体积等因素影响.此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且宜早期进行,防止脊髓功能进一步恶化.非手术治疗只适用于脊髓功能在早期恢复的患者.

  •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患

    作者:李雷;王欢;崔少千;郭金明;李建军;段景柱;金国鑫;王海义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17例上颈椎疾息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19~52岁.寰枢椎脱位14例,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3例,陈旧齿状突骨折4例,新鲜齿状突骨折(ⅡC型)2例,寰椎横韧带断裂3例,寰椎骨折2例;枢椎肿瘤2例;C2、3巨大神经鞘膜瘤1例.术前JOA评分8.3±3.0分.结果 17例手术时间2.1~3.4 h,平均2.7 h;出血量300~750 ml,平均490 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前端穿透侧块内上皮质约3 mm,但未影响寰枕关节活动,余位置满意.患者全部获3~18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及松动,3~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4.6±2.2分,恢复率73%~91%,平均82%.结论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患具有可行性,若术中操作得当,其疗效较好,适应证较广.

  • 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膀胱逼尿肌及其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侯春林;郑宪友;陈爱民;张伟;钟贵彬;徐镇;王剑火

    目的 初步探讨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膀胱逼尿肌及其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脊髓圆锥损伤术后4、6、8、10及12周组,依次记作A~F组.采用L4、5平面锐性横断性脊髓圆锥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相应时间点取材,先作膀胱逼尿肌HE染色,以观测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规律;同时制作电镜标本,观察膀胱逼尿肌及其NMJ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后将逼尿肌行Masson三色染色,计算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所占的百分比.结果 HE染色观察,大鼠逼尿肌肌纤维截面积在E、F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B~F组逼尿肌细胞外形、大小不一致,分布不均匀,排列走行紊乱;间质中大量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水肿,且程度逐渐加重.逼尿肌NMJ透射电镜观察,B、C及D组可见其形态结构类似于A组,但线粒体及突触小泡的数量略少;E组可见明显退变的NMJ,突触小泡含量明显减少,伴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F组NMJ进一步退变,突触小泡含量进一步减少甚至缺如,细胞器减少或消失,并可见退变小体.Masson三色染色可见逼尿肌中结缔组织所占的比例在E、F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F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圆锥脊髓损伤术后10周可作为逼尿肌及其NMJ发生变化的时间节点,神经修复手术宜在此前完成.

  • 胚胎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建华;李长德;翟饶生;王裕

    目的 观察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提供的ES进行细胞培养和体外诱导,收集ES衍生细胞.并进行RT-PCR检测.将50只C57/BL6J小鼠制备为T9、10脊髓半横断模型,将存活的28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9只,未作任何处理;手术/细胞组(B组):10只,于距损伤区域以远约1 cm的椎管内注射2~3 μl制备的ES衍生细胞,总细胞数为9×105个;手术/DMEM组(C组):9只,按B组方法注射2~3 μl DMEM.术后1、2、4、6和8周采用BBB后肢功能评分观察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取损伤脊髓进行X-ga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ES经体外诱导培养,呈圆形或椭圆形小集落生长,有1个或多个核仁.RT-PCR检测,ES细胞诱导后表达巢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但未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小鼠实验,BBB后肢功能评分显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1、2和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周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gal染色观察,B组呈阳性染色,A、C组均为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组在损伤脊髓部位,表达兔抗神经微丝蛋白,未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 将ES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但未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 细胞治疗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明辉;杨志明;唐洁;金连宏;贾继峰;李秀群

    目的 研究注射不同的异体细胞于大鼠失神经靶肌肉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6周龄SD大鼠36只,体重120~150 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9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左侧坐骨神经,一期神经外膜缝合.术后即于小腿三头肌处注射相应细胞,7 d注射1次,共4次.A组注射1×106/ml单纯雪旺细胞1 ml、B组注射1×106/ml雪旺细胞加成肌细胞1 ml(雪旺细胞∶成肌细胞为1∶1)、C组注射1×106/ml混合细胞提取液1 ml(雪旺细胞∶成肌细胞∶肾内皮细胞为1∶1∶1)、D组无血清培养液1 ml作对照.术后3个月进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Jun表达及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术后3个月,A、B及C组的C-Jun阳性表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均较D组好,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D组.各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Jun活性表达:A组128.591±0.766,B组116.729±0.778,C组100.071±2.017,D组144.648±2.083;D组与A、B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及B、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酶组织化学观察:A、B及C组神经元胞体轮廓清楚,胞体饱满,D组神经元胞体轮廓模糊,胞浆和细胞核界限不清晰.各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酶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雪旺细胞、雪旺细胞加成肌细胞、混合细胞提取液均有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混合细胞提取液优于雪旺细胞及雪旺细胞加成肌细胞.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蒋电明;权正学;黄伟;欧云生;倪卫东;梁熙;孟纯阳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疗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岁.椎管狭窄11例,椎管狭窄伴脊椎滑脱7例,椎间盘突出3例,脊柱肿瘤2例.病变节段:C5、6、L1及L2各1例,L4、55例,L4~S19例,L5、S16例.2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3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结果 术后1例伤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22例伤口Ⅰ期愈合.23例均获5~24个月随访.1例L4、5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因术中过度牵拉造成术后神经根损害症状加重,其余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无明显排斥反应.CT检查示椎管扩大;MRI示椎管内瘢痕形成及粘连均不明显;CT及三维重建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结论 新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瘢痕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有效恢复椎管结构.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少强;林建华

    目的 综述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的新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SCs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I的实验研究、移行机制、治疗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MSCs移植治疗SCI已有很大进展,移植治疗后,移植细胞能向损伤部位移行,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和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具有促进损伤脊髓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结论 MSCs移植治疗SCI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 严谨务实进一步提高我国脊柱外科诊疗水平

    作者:陈安民

    近10余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型脊柱内固定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脊柱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脊柱外科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国脊柱外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迅速.各种脊柱疾患,如畸形、肿瘤、损伤、退变及感染等诊断及治疗水平显著提高,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原本不能或无法治疗的脊柱疑难疾患,现在能得到安全、有效的诊治.但我们仍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我国脊柱外科领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本期《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开辟脊柱专栏,内容涉及脊柱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虽不能完全展示我国脊柱外科全貌,但从一个侧面可窥视当今脊柱外科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水平,这将对我国的脊柱外科工作者有所裨益,亦有助于促进我国脊柱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 生物医学期刊的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沈进;苟莉;汤洁;张谦;余琳;俞军

    目的 了解统计学方法在医学文献中的正确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8种医学期刊1998年~2005年发表的544篇论著进行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分析.结果 136篇论著中有明显的统计学错误,错误率为25.00%.主要错误类型及构成依次为:资料处理方法不当占61.76%,图表错误占14.71%,未作统计学处理占8.82%,率、比混淆占8.82%,其他错误占5.88%.结论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审稿过程中,稿件除应送同行专家审阅外,同时还应建立统计学家审阅制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