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育亨宾、纳洛酮及两药合用对氯胺酮麻醉模型小鼠的催醒试验
背景:育亨宾、纳洛酮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拮抗剂,尤其是在拮抗氯胺酮麻醉方面运用广泛.目的:观察育亨宾、纳洛酮及二者合用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所有小鼠均腹腔注射氯胺酮制作麻醉模型,待翻正反射消失1 min后,不同实验组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育亨宾、纳洛酮、育亨宾+纳洛酮处理,观察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恢复时间).结果与结论: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育亨宾组、纳洛酮组、育亨宾+纳洛酮组小鼠的睡眠时间均明显缩短,两药合用组比单独用药组睡眠缩短时间明显.提示育亨宾与纳洛酮及二者合用能有效拮抗氯胺酮的麻醉效应.
-
老年男性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测试与分析
背景:研究认为造成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肌肉无力、步态、平衡能力、视觉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自然步态下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分别对30名老年男性和30名青年男性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测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变化特征.结果与结论:老年组左、右足各区域峰力值小于青年组(P < 0.05);老年组左、右足足底各区域的负荷率均小于青年组(P < 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左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7个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右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10个区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青年人有较大区别,这些区别可能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因素.
-
混合物脑肽干预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影响
背景:混合物脑肽是从动物脑中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含有神经生长因子成分.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与肝损伤密切相关.目的:使用自拟混合物脑肽观察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形成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纤维化模型组、脑肽干预组和对照组.4,8周采集标本.通过活体解剖取门静脉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常规苏木精-伊红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脑肽干预组纤维化程度较纤维化模型组显著减轻,但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较纤维化模型组更显著.初步判断脑肽能够阻断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可能与神经生长因子有关.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载体的构建
背景:为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治疗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首先要建立高效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载体.目的:构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真核表达载体pBaBb-puro-CGRP.方法:设计引物并通过PCR扩增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将其与pBaBb-puro进行连接,经过转化、阳性克隆筛选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与结论:经PCR扩增获得了含430 bp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编码序列,经过酶切、连接、转化后,挑选10个菌落进行PCR检测,筛查到8个菌落含有重组质粒,进一步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与理论预期完全相符.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pBaBb-puro-CGRP真核表达载体.
-
针刺提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表达
背景: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目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模型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针刺组大鼠取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给予针刺治疗,西药组用罗格列酮0.2 mg/kg灌胃,模型组用双蒸水2 mL/kg灌胃,均1次/d,连续4周.结果与结论:①血糖: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西药组(P < 0.05).②血脂:针刺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低于模型组 (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1).针刺组三指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针刺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 < 0.05).④胰岛形态:模型组与西药组胰岛结构不完整,结构破坏,胰岛素染色效果差;针刺组胰岛结构趋向完整,胰岛素染色颗粒明显.说明针刺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水平,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抑郁情绪模型大鼠旷场数据的聚合分析
背景:多次测量正常大鼠的旷场数据,以加和方式进行数据聚合,可显著提高旷场指标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此方法对造模后大鼠的旷场行为是否适用?目的:分析抑郁情绪模型大鼠旷场实验中活动量总得分的佳聚合方式.方法:采用慢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在4周的造模过程中,每隔1周采集1次旷场行为学指标.采用两两聚合的分析方法(连续聚合,间隔聚合,立意聚合)处理数据,比对不同聚合手段对模型制备信度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一致性系数Kappa结果:间隔聚合与立意聚合的聚合方式都能得到较好的可信度(Kappa=0.611,P < 0.05),连续聚合方式可信度一般(Kappa=0.222).②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只有立意聚合的可信度极好(ICC=0.835,P < 0.01),间隔聚合方式呈较好可信度(ICC=0.792,P < 0.05),连续聚合方式可信度差(ICC=0.196).说明恰当的立意聚合可以大幅提升抑郁情绪大鼠旷场数据的可信度与稳定性.
-
相关系数分析法在滚动细胞数据筛选中的应用
背景:常用的传统人工筛选流动腔实验数据的方法繁琐费时并有一定的主观性.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高效数据筛选方法,应用于流动腔实验的细胞滚动黏附数据的筛选中.方法:以E-选择素/配体介导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滚动为模型,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法筛选稳定滚动细胞,分析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中稳定滚动的细胞的瞬时速度和位移数据,统计细胞滚动的平均速度,并与人工筛选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相关系数法筛选目标与人工筛选目标得到的细胞滚动速度结果相吻合.在剪切力0.01~0.07 Pa范围内,平均速度对力的依赖关系表现为两阶段曲线,即随剪切力的增大,平均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符合实验观察事实,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提示相关系数法可以作为筛选流动腔实验数据的重要手段,并代替传统人工筛选法.
-
小分子量透明质酸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背景:国外研究表明透明质酸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对星形胶质细胞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对培养第3代细胞采用免疫化学方法对其鉴定.对第4代细胞给予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125 000~175 000)作用星形胶质细胞24 h,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免疫化学方法鉴定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率近100%.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细胞在质量浓度100,1 000 mg/L 透明质酸作用下同10,1 mg/L透明质酸组和对照组比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升高(P < 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质量浓度1 000 mg/L 透明质酸作用下,同对照组相比,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证实小分子量透明质酸可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
SIRT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干扰效应检测
背景:SIRT1基因在细胞能量代谢、凋亡及衰老过程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SIRT1可能在炎症反应方面起着调控作用.目的:构建SIRT1特异性的shRNA慢病毒载体,并初步检测其对THP-1细胞SIRT1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SIRT1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到经Age Ⅰ和EcoR Ⅰ酶切线性化的pGCSIL-GFP载体,包装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再转染THP-1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对SIRT1靶基因的抑制情况.结果与结论:阳性克隆PCR及测序证实SIRT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该载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能抑制THP-1细胞的SIRT1表达.
-
高尿酸血症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Ki-67及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表达的影响
背景: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在调节全身的尿酸盐稳态中起重要作用,Ki-67是细胞增殖的重要标志物,那么二者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何影响呢?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Ki-67及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摸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高酵母饲料喂养,同时给予腺嘌呤溶液灌胃,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及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当血尿酸水平出现差异时,继续饲养5周处死所有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以及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罹患5周高尿酸血症对16周龄Wistar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Ki-67及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也未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说明高尿酸血症作为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可能需要更长期的病程才可能体现出来.
-
Ⅲ期压疮豚鼠模型的构建
背景:压疮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研究.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 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各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特征,6.65 kPa组<13.30 kPa组,19.95 kPa组<33.25,39.90 kPa组,其中13.30 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鼠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 kPa组豚鼠行为异常少.说明在13.30 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左侧大转子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 d),后接5 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于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
重组XIAP对H2O2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背景:XIAP在细胞抗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能作为与凋亡相关的多种疾病预防治疗的靶点.目的:构建大鼠重组XIAP表达质粒,观察其对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RT-PCR从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扩增出大鼠XIAP基因ORF序列,插入pCMV6-AC-GFP载体,重组成pXIAP-GFP表达质粒,测序鉴定.以重组pXIAP-GFP与对照质粒pCMV6-AC-GFP转染IEC-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重组XIAP的表达,同时在H2O2诱导细胞凋亡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epase-3表达.结果与结论:经测序证实pXIAP-GFP重组序列正确,Western blot证实将其转染IEC-6细胞后细胞正确表达XIAP,表明pXIAP-GFP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转染质粒和H2O2诱导凋亡后,与对照质粒pCMV6-AC-GFP组比较,pXIAP-GFP组细胞 A值增高,Caspase- 3表达降低.表明重组XIAP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抵抗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
-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与周期性张应力介导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背景:体内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在体外研究机械应力对细胞的作用存在着一定难度.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周期性张应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利用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分别对细胞加以1,6,12,24 h的周期性张应力,不加力组作为对照组,并在对照组和加力12 h组分别加入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细胞计数试剂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加力1h时细胞增殖得到促进,6 h时继续上升,12 h时达到高峰,24 h增殖受到抑制;SB203580可抑制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mRNA的表达.说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周期性张应力可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但随时间延长,增殖受到抑制;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周期性张应力介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
pGL3-Claudin-1promote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背景:Claudin-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除了组成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它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失调可能作为一种分子标志反映到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中.目的:构建重组大鼠重组Claudin-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方法:设计和合成包含5'非转录区的约2 000 bp的脱氧核糖核酸链,经过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MluⅠ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载体中,并用感受态E.coli DH5α和Pmd18-T-simple载体筛选阳性样品.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PCR证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GL3-promoter质粒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pGL3-Basic质粒),实验组(转染pGL3-Claudin-1 promoter质粒).将质粒转染293T细胞检测Claudin-1启动子活性.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DNA测序结果采用NCBI blast比对与GenBank(gi162750811)中大鼠Claudin-1基因启动子序列完全匹配.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转录活性检测与pGL3-Basic质粒相比,重组pGL3质粒转录活性明显增强 (P < 0.001).经过测序和转染结果证实有效的pGL3-Claudin-1启动子质粒构建成功.
-
构建卵巢肿瘤数字化盆腔解剖模型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卵巢肿瘤的血供
背景: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目前各种影像检查方法都不易对卵巢肿瘤做出确切的定性诊断.目的:利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不同类型卵巢肿瘤患者的盆腔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数字化解剖模型,探索其在精确选择手术方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卵巢肿瘤的65例住院患者的盆腔CT数据,根据治疗后病理结果分类,其中良性肿瘤组30例,恶性肿瘤组25例,交界性肿瘤组10例,应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其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的卵巢肿瘤三维立体图,按照肿瘤内血管的分布、走行、分支情况等特点,将肿瘤内血流分布分为3型:①Ⅰ型为肿瘤周边可见弧形或短条状血管,肿瘤内部未见血管分布.②Ⅱ型除周边血管外,肿瘤内部可见稀疏的血管,血管分支简单,走行较平直.③Ⅲ型为肿瘤内部可见丰富的血管或血管网,血管走行迂曲、不规则且分支复杂,肿瘤周边亦可见血管包绕.结果与结论:对肿瘤血供与卵巢肿瘤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血管类型分布与卵巢肿瘤性质存在相关性(χ2=43.93,P < 0.01).良性肿瘤组以Ⅰ型血管为主,恶性肿瘤组以复杂型Ⅱ,Ⅲ型血管为主.交界性肿瘤大多在良性基础上衍变成为"低度恶性倾向",交界性肿瘤组有8例肿瘤血管类型表现为复杂型Ⅱ,Ⅲ型.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卵巢肿瘤患者数字化盆腔解剖模型,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肿瘤血管类型存在差异.
-
氟对成纤维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及增殖活性量-效关系的影响
背景:氟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可能在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中起重要作用.核心结合因子α1作为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是成骨细胞分化以及成骨的必要条件.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氟化钠干预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不同时间后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方法:采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7个染氟组(0.000 1,0.001,0.01,0.1,1,10,20 mg/L),分别在4个染氟时间段(24,48,72,96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核心结合因子α1的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氟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氟能提高成纤维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核心结合因子α1可能在成纤维细胞致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中起重要作用.氟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呈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短时间-低剂量的氟可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及染氟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减弱.
-
股骨干髓内循环破坏后临近关节软骨的代谢
背景:骨髓腔内固定物置入治疗股骨干骨折过程中常伴随髓内循环的破坏,部分患者治疗后伴随临近关节软骨的病变,临床多归结于力学因素造成的软骨代谢异常.目的:探讨兔股骨干髓内循环破坏对临近关节软骨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采用髓腔灌注骨水泥法建立髓内循环破坏模型,对照组暴露髓腔后随即缝合切口,空白组切开过程同前,不暴露髓腔.饲养4周后处死动物,取股骨干膝关节端软骨制备标本.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兔关节软骨组织表面出现溃疡、细胞减少、排列紊乱、空泡变性、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对照组及空白组关节软骨组织表面光滑、平整,细胞及胶原组织排列整齐.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关节软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与空白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髓内循环破坏能调节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影响软骨组织及胶原代谢.
-
二氮嗪预处理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PI3K、Akt、FKN mRNA的表达
背景:在缺氧复氧早期,促使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措施,涉及一系列相关基因的改变和受多种基因调控.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PI3K、Akt和FK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将细胞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二氮嗪组、二氮嗪+阻断剂组.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活力及PI3K、Akt和FKN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Akt和FKN显著升高(P < 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二氮嗪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 < 0.05);PI3K和Akt 显著升高、FKN显著降低(P < 0.01).二氮嗪+阻断剂组取消了二氮嗪的作用,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二氮嗪预处理通过促使细胞增殖,上调PI3K、Akt mRNA表达、下调FKN mRNA表达而实现对缺氧复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
-
低功率激光修复末端病大鼠跟腱胶原
背景:低功率激光疗法能对生物体产生特定的刺激作用(光生物调节作用),一般在不引起温度上升的情况下能引起某些生物学效应.目的:观察低功率激光对末端病大鼠跟腱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造模组以电刺激跳跃法刺激大鼠足部,建立末端病大鼠模型;激光照射组建立末端病大鼠模型后于跟腱处给予低功率激光照射治疗.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末端病模型大鼠跟腱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与Ⅰ型胶原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经低功率激光照射治疗后,末端病模型大鼠跟腱羟脯氨酸含量增加,Ⅰ型胶原合成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升高,且这种作用在造模7 d后开始出现,14 d时效果非常明显.表明低功率激光可以提高末端病模型大鼠羟脯氨酸合成量,促进胶原的代谢,在跟腱早期愈合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仙珍骨宝干预泼尼松诱发大鼠的骨丢失
背景:仙珍骨宝胶囊由蛇床子、淫羊藿等制成,对糖皮质激素、维甲酸等诱发的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目的:建立泼尼松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法探讨仙珍骨宝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仙珍骨宝高、低剂量组.后3组给予泼尼松3.5 mg/(kg·d)灌胃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仙珍骨宝高、低剂量组大鼠在泼尼松灌胃1 h后给予仙珍骨宝胶囊0.95 g/(kg·d)、0.475 g/(kg·d).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弹性载荷、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均下降,胫骨上段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表面形成率、骨转换率均降低,但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无明显变化.胫骨中段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仙珍骨宝高剂量组股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参数,胫骨上段标记周长百分数、骨表面形成率和骨转换率增加,但胫骨中段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仙珍骨宝低剂量组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变化.提示高剂量仙珍骨宝促进骨形成,可预防泼尼松所致大鼠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降低,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
葛根素抑制1,25-二羟基维生素D3促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佳剂量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葛根素的骨形成研究较多,但对于葛根素抑制1,25-(OH)2D3促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在体外对1,25-(OH)2D3促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3周龄小鼠骨髓细胞并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中.实验组培养液为1,25-(OH)2D3 +α-MEM完全培养基+不同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对照组不加葛根素.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组葛根素处理的培养体系均诱导出破骨样细胞且形态差异不明显;除100 μg/L葛根素组在第3天时碱性磷酸酶表达显著增高外,各组之间培养液上清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10 μg/L葛根素组培养液上清Ca2+水平在第3,5,12天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0.01),50 μg/L葛根素组培养液上清Ca2+水平在第12天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1),100 μg/L葛根素组培养液上清Ca2+水平在所有检测点较10 μg/L葛根素组显著上升(P < 0.05).提示葛根素佳抑制剂量在10~50 μg/L之间.
-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转染成骨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背景: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加强或改造种子细胞的功能是当今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转染成骨细胞用于牙周组织再生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真核表达质粒,分离培养3T3细胞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转染,RT-PCR检测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体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与结论:RT-PCR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细胞表达量明显增加、生长、迁移速度明显增快(P < 0.05).说明脂质体介导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成功转染成骨细胞,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在牙周组织中的治疗奠定基础.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蛋白质组学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终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国内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滑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制,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相关蛋白.方法:选取6例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及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得到的滑膜组织,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用Mascot软件在SwissProt和NCBInr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对照组滑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获得130个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数,选取其中分辨清楚的39个点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29个蛋白质,其中21个蛋白质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其功能涉及功能代谢、细胞信号传导、抗氧化、分子伴侣等.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表达差异蛋白质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
前列腺素E2干预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迁移
背景:细胞迁移是组织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局部产生的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对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迁移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在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与滑膜细胞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条件下,研究前列腺素E2对此2种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分别进行2种细胞的单培养和Transwell共培养,并用质量浓度10 μg/L的前列腺素E2干预.比较单培养和共培养下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划痕试验检测24 h时细胞的迁移率.结果与结论:共培养使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迁移率较单培养增高128%和48%.前列腺素E2分别使单培养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迁移率降低了28%和14%;使共培养下细胞的迁移率较相应的共培养组未处理细胞下降37%和24%.证实,在前列腺素E2的刺激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降低,尤其对共培养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迁移率的抑制更显著.
-
联合运用维生素D3和动物油建立小鼠钙化性血管损伤模型
背景:现有的小鼠血管损伤模型难以使小鼠主动脉同时出现钙化和损伤这两种病理变化.目的:联合运用超生理剂量维生素D3和动物油建立小鼠钙化性血管损伤模型.方法:连续4 d灌胃给予小鼠3×105 U/(kg · d)维生素D3,第5~42天灌胃给予5 mL/(kg · D)动物油,建立小鼠钙化性血管损伤模型.结果与结论:模型小鼠血脂、血钙和血磷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 > 0.05),ICP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显示模型小鼠腹主动脉钙、磷含量升高(P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模型小鼠胸主动脉出现钙化斑块,斑块破裂造成血管壁缺损,新生内膜形成,血管弹性纤维延展性下降、断裂,中膜平滑肌细胞大量凋亡,局部增生形成纤维斑块等病理改变.说明联合运用超生理剂量维生素D3和动物油可以成功建立小鼠钙化性血管损伤模型.
-
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软骨损伤
背景: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软骨膜或骨膜移植、软骨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软骨损伤修复,但均因取材局限、免疫排斥等导致效果不佳.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再造软骨,为软骨缺损的临床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根据检索文献结果分析组织工程软骨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SCI数据库中2001/2010有关组织工程软骨的文献,检索词为"软骨(cartilage);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软骨细胞(chondrocyte/cartilage cell);软骨组织(cartilage tissue);支架材料(scaffold materials);种子细胞(seed cell)",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结果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SCI数据库2001-01/2010-12收录组织工程软骨相关文献总计3 137篇,中国在该领域的文献产出量逐渐增多,总体呈上升趋势,Biomaterials<生物材料>杂志发表文献量多.美国在该领域文献产出量多于其他国家,对该领域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发表文献较多的机构集中在美国的哈佛大学,莱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
-
抗阻运动对骨骼肌肥厚的影响
背景:抗阻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生长,导致骨骼肌肥厚.目的:对目前采用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抗阻运动对骨骼肌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9/2011-05收录的与抗阻运动后骨骼肌肥厚相关的文章,经筛选共纳入45篇文献,通过PubMed获得文献摘要及部分文献原文,如果没有全文通过Springer或Sciencedirect数据库或其他原文传递方式获得全文,分析抗阻运动对骨骼肌肥厚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抗阻运动后循环同化激素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睾酮发生应答性变化,对骨骼肌肥厚产生影响.抗阻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雷帕霉素靶蛋白介导骨骼肌蛋白合成途径,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炎性机制与增肌关系和张力感受器在信号改变后对增肌的影响3个方面.
-
辐射对组织器官损伤的形态学机制
背景:放射性事故不断有报道,造成的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目的:对国外放射性损伤近些年的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0-12关于放射性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放射性损伤"或"radiation injur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放射损伤有关者,初检得到15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放射损伤6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放射对神经系统亦有较大损害,可引起周围神经病、放射性脊髓病和其他神经损伤,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引起炎症,随之胶原纤维增生、沉积、导致纤维化,脏器失去功能.
-
骨骼重建与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整形中的应用
背景:面部整形中自体脂肪注射、脂肪抽吸、填充剂、肉毒素、激光和射频等技术的应用成了不可或缺的前奏或伴奏.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面部提升术和脂肪注射技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作用.方法:以英文检索词"bone,facial,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facial plastic,superfical musculoaponeuroticsystem(SMAS)"为主,由第一作者重点检索1893-01/2011-12 PubMed数据有关面部解剖与老化及面部脂肪移植技术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47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面部老龄化主要存在3个表现:色斑、皱纹、松垂.随着年龄增加眼眶环变大,下颌角变钝;骨质吸收表现在眉间下缘、眶上下缘、梨状孔边缘、上下牙槽棘突、上颌切迹、颏突、下颌角等,浅表肌肉腱膜系统层无明显变化.面部的脂肪注射是容量恢复的直接方法,1 936例面部轮廓塑形的结果,认为面部消瘦的老年人做面部提升的同时做脂肪注射可取得满意结果,半侧颜面萎缩的患者也可取得几乎正常的面部轮廓.面部脂肪注射不仅恢复了面部饱满圆润上升的轮廓曲线,而且面部皮肤的质地和色泽也得到提高.
-
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的研究及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背景: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是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丰富的蛋白质之一,是心肌损伤的标志蛋白.目的:归纳总结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结构及功能、代谢动力学、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3-01/2010-12 PubMed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与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结构及功能有关的文献,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上应用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creatine kinaseisoenzym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中文检索词为"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根据纳入标准保留62篇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较特异的存在于心肌细胞质内;正常人的血浆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在心肌受损后能快速释放.心脏型脂肪结合蛋白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鉴别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以较早快速评价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心肌损伤的潜在有用指标;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升高水平可较早的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从而判断术后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和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蒙古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发病
背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机制未完全阐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可能在其易感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能有种族差异.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位点aa62、aa219多态性与新疆蒙古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新疆蒙古族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9例(病例组)和吸烟健康体检者11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探针标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的aa62(CCA/CCG,rs1136451)和aa219(CGG/TGG,rs425352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获得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在aa62位点,两组的基因型频率(AA,AG、GG)及等位基因频率(A、G)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χ2=7.164,P=0.028;χ2=2.239,P=0.019);且基因型频率在肺功能Ⅱ级与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721,P=0.013).在aa219位点,两组基因型频率(CC,CT)及等位基因频率(C、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0.367,P=0.545;χ2=0.332,P=0.565).提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aa6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新疆蒙古族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易感性相关.
-
定量超声法和生物电阻抗法测定青春发育后期学生肌肉量、肌力与跟骨超声传导速度的相互关系
背景: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研究青春发育后期学生体成分与骨密度的文章很少.目的:探讨处于青春后期的学生体质、体成分与跟骨超声传导速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超声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的1 004名17~20周岁的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与结论:男生的体质和体成分明显好于女生;肥胖度不同的学生,体质具有明显的层次变化,脂肪百分比越高则体质越差;脂肪百分比、肌肉量和肌力与跟骨超声传导速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结果可见体质和体成分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跟骨超声传导速度没有性别差异;肥胖度不同的学生体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脂肪百分比处在正常范围之内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脂肪百分比与跟骨超声传导速度呈负相关,脂肪百分比越高则骨密度越低,对骨密度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肌力和肌肉量.
-
不同标准评价住院患者超重与肥胖的比较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体质量指数与腰臀比来判断个体肥胖和体脂分布的准确性是有限的.目的:比较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及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肥胖的差异.方法:选择471例内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分组后,再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体脂含量和内脏脂肪面积进行肥胖和超重分析,并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判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男女各年龄组之间的体质量指数差异不明显,女性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 < 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越大.除了男性老年组体质量指数判断肥胖比例高于体脂含量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判断肥胖比例均高于体质量指数.男女各年龄组之间腰臀比和内脏脂肪含量判断肥胖差异均较明显(P < 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也增加,除了男性青年组两种方法判断腹部肥胖无差异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腰臀比判断腹部肥胖比例高(P < 0.01).说明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判断肥胖,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腹部肥胖均存在差异,可以选择体脂含量和腰臀比判断患者肥胖和腹部肥胖,但均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