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下腔静脉直径呼吸变异度评估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作者:岑媛;李阳;黄炳强;王翔;陈力勇;张连阳;程红缨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呼吸变异度(IVC-RVI)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补液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8月-2018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3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65 ~92岁[(80.9±7.9)岁].于患者入手术间5min后以及容量负荷试验后5 min内分别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等指标,同时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气末大直径(IVCe)和吸气末小直径(IVCi),并计算下腔静脉直径呼吸变异度(IVC-RVI).21例患者SV增加量(△SV)≥15%为容量反应阳性组(阳性组),18例患者△SV< 15%为容量反应阴性组(阴性组).比较两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HR、MAP、CO、SV、△SV、IVCe、IVCi、IVC-RVI等指标,分析各个参数与△SV的相关性,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IVC-RVI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容量负荷试验前,两组HR、MAP、CO、SV、IV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IVCi显著小于阴性组,IVC-RVI显著大于阴性组(P均<0.05).容量负荷试验后,两组CO、IVCe、IVCi、IVC-RV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HR显著小于阴性组,MAP和SV显著大于阴性组(P<0.05).与容量负荷试验前比较,阳性组容量负荷试验后MAP、CO、SV均上升(P<0.05),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容量负荷试验后HR、MAP、CO、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C-RVI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08 (P <0.05),以20.69%为临界点,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76.19%.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IVC-RVI与△SV呈正相关(r=0.367,P<0.05).结论 超声测量IVC-RVI能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IVC-RVI越大,容量反应性越佳,可为临床补液提供指导.

  • 锁骨钩钢板联合喙锁韧带重建与单纯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作者:殷建;殷照阳;王华;朱超;王斌;张翔;王超;刘新晖

    目的 观察对比锁骨钩钢板联合腱翻转功能性重建喙锁韧带与单纯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37例Rockwood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联合腱韧带重建组(韧带重建组,19例)和单纯锁骨钩钢板治疗组(单纯钢板组,18例).韧带重建组男14例,女5例;年龄(47.0±11.4)岁;Ⅲ型10例,Ⅴ型9例.单纯钢板组男12例,女6例;年龄(45.0±11.2)岁;Ⅲ型11例,Ⅴ型7例.韧带重建组通过锁骨钩钢板复位肩锁关节,采用联合腱肱二头肌短头腱外侧半反转重建斜方韧带和喙肱肌腱外侧半翻转重建锥状韧带,对喙锁韧带行功能性双束重建.单纯钢板组仅使用钩钢板复位肩锁关节.比较两组术中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前、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年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Karlsson评分评估手术疗效.定期随访拍摄X线片观察肩锁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17 ~24个月[(20.0±1.7)个月].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重建组和单纯钢板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3.4±0.8)cm和(6.6±0.7) cm(P< 0.05);手术时间分别为(88.7±8.3) min和(54.1 ±7.3) min(P <0.05).韧带重建组和单纯钢板组术前VAS分别为(7.5±0.9)分和(7.3±0.7)分(P>0.05),而术后1年VAS分别为(2.1±0.9)分和(3.8±1.4)分(P<0.05).X线片示韧带重建组肩锁关节得到良好复位,钩钢板取出后未出现复位丢失.单纯钢板组在钩钢板取出后出现复位丢失、锁骨远端骨吸收及骨性融合等.韧带重建组和单纯钢板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89.5±2.9)分和(79.6±5.0)分;Karlsson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17/19)和61% (11/18)(P均<0.05).韧带重建组1例诉取腱处疼痛、肿胀.单纯钢板组3例内固定取出后复位丢失,7例在术后1年出现明显的肩峰下骨溶解,9例术后1年出现肩峰撞击征阳性.结论 锁骨钩钢板联合腱翻转功能性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较单纯使用锁骨钩钢板长,但整体手术疗效优于单纯锁骨钩钢板.

  • 3D打印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支架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修复犬大段骨缺损

    作者:王拓;全仁夫;谢尚举;邵荣学;张亮

    目的 观察3D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HA/ZrO2)支架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修复比格犬股骨干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HA/ZrO2人工假体,构建复合VEGF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共培养体系,检测藻酸钙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及缓释效果.将16只比格犬根据截取中段股骨干范围分为四组,每组4只.A组:截取犬股骨中段15 mm后,不植入生物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B组:截取犬股骨中段15 mm后,植入复合VEGF165藻酸钙微球的HA/ZrO2支架,作为股骨干缺损15 mm实验组;C组:同理为截取犬股骨中段25 mm实验组;D组:同理为截取犬股骨中段35 mm实验组.术后大体观察及X线影像学观察;术后12周通过Micro CT扫描、生物力学检测、墨汁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综合评价新型HA/ZrO2梯度生物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 制备所得共培养体系中藻酸钙微球包封率为(62.4±3.6)%,载药量为(23.6±2.9) ng/mg,呈缓慢释放.术后大体观察显示四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随时间推移,形成骨不连;B组人工假体逐渐被新生骨填充,界线逐渐模糊;C组前期反应较A组缓慢,术后12周显示有连续性骨痂通过;D组新骨生成缓慢,仅在断端周围出现新生骨.术后12周新生骨量检测:B组为(238.6±19.1)mm3,C组为(223.3±13.4) mm3,D组为(110.8±6.5)mm3.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极限抗压试验结果显示:B组为(49.7±2.3)MPa,C组为(49.8±2.4) MPa,D组为(46.9±3.6)MPa,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组织切片显示:B、C组可见血管粗大,有明显分支,周围新生骨增加,期间充满血管网,各组间血管数量大小及形态区别不明显,但B组新生骨数量及血管网较多,D组也可见新生骨,其中有细小血管网,但数量较少.结论 3D打印HA/ZrO2支架复合VEGF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可以修复犬35 mm以内的大段骨缺损.

  •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郑天雷;毕龙;袁志

    随着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IAFIF)的患者也逐渐增多.IAFIF的后果对患者而言是灾难性的,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给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带来痛苦.由于IAFIF的诊断和治疗都相对棘手,病原学方面也很少有系统性研究,成为骨科医师的关注点.笔者就IAFIF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诊疗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秦磊磊;杨建业;李飞龙;朱思政;王家炜;黄伟;胡宁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目前已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首要原因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第三位原因.PJI的危险因素涉及患者自身及外界环境等因素,进一步可区分为不可调控的年龄、性别、肿瘤相关疾病、手术感染史等因素,以及可调控的患者自身特征和合并疾病,如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及药物使用等因素.笔者从患者自身特征、患者合并疾病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全面评价和了解如何在围术期减少PJI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 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规范化治疗现状和难点

    作者:李杭

    近年来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和感染性骨不连逐渐增多,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目前创伤性骨感染治疗领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很多有经验的骨科医师缺乏创伤性骨感染的基础知识和正规培训.胫骨髓内钉感染和感染性骨缺损骨不连存在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等问题.笔者就骨感染处理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表面竞赛、Klemm三要素和骨感染分型等特殊原则;胫骨髓内钉感染扩髓清创、局部抗生素应用及感染性骨不连治疗的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比较等进行阐述,希望为创伤骨科医师对胫骨感染的系统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 载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器治疗跟骨创伤后骨感染的疗效

    作者:方栋;孙良业;谢肇

    目的 探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器治疗跟骨创伤后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2月-2016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跟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20~59岁,平均43岁.左足11例,右足17例,双侧3例.2例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感染持续时间为0.25~40年,平均6.5年.均采用彻底清创后,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器填充骨缺损治疗,6~8周后可采用自体骨植骨恢复肢体重建.比较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患肢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及窦道形成)、X线片(侧位及轴位片)及骨感染控制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AOFAS-A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并观察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4~42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1个月WBC由术前(10.9±5.2)×109/L降至(8.4±2.7)×109/L,ESR由术前(27.5±25.5) mm/h降至(6.21±3.20) mm/h,CRP由术前(11.4±9.3)mg/L降至(3.3±1.8) mg/L,IL-6由术前(7.3±5.2) ng/L降至(4.3 ±2.2) ng/L(P均<0.05).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示骨水泥位置良好.3例术后患肢出现窦道并再次接受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器治疗后未再复发.骨感染治愈率为91%(28/31).AOFAS-AH评分由术前(38.4 ±3.7)分改善为术后1个月时(50.2 ±7.4)分及术后6个月时(65.5±2.9)分(P<0.05).4例术后足部疼痛,给予自体骨植骨后缓解.所有患者于术后0.5~3个月(平均1.5个月)伤口获得愈合.结论 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器能够有效治疗跟骨创伤后骨感染,术后可自体骨植骨,能促进伤口愈合及保存患肢功能,是治疗跟骨创伤后骨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 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Ⅰ期治疗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

    作者:沈立锋;张春;郭峭峰;刘亦杨;黄凯;林炳远;张展;翟利锋

    目的 探讨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Ⅰ期治疗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51例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36.3岁.骨不连部位:胫骨43例,股骨6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骨缺损范围1~9 cm,平均2.9 cm.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方案Ⅰ期治疗.随访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感染控制、骨不连愈合及并发症情况.采用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0 ~ 35个月,平均18.3个月.皮瓣均成活,除1例出现感染复发外,其余50例感染均获Ⅰ期治愈.骨不连均愈合,骨愈合时间4~15个月,平均6.4个月.并发症包括皮瓣静脉危象5例,取髂骨供区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20例,感染复发1例,外固定钉道感染3例.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34例,良14例,中3例,优良率为94%.结论 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Ⅰ期治疗感染性骨不连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不连愈合,改善肢体功能.

  • 半开放植骨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

    作者:吴天昊;张彦龙;王泳;张晓;田书委;吴希瑞;彭阿钦

    目的 探讨应用半开放植骨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6~ 65岁[(39.6±12.8)岁].植骨前骨缺损为1.4~6.0 cm[(3.3±1.2)cm],植骨后植骨颗粒表层软组织缺损为2.3 cm×1.1 cm~8.5 cm ×5.0 cm.均先行创面清创,若骨缺损为>6 cm的节段性缺损,则先行骨搬移缩小骨缺损,待骨缺损临近对接时,再在对接点行开放植骨修复骨缺损;若骨缺损位于跟骨或胫骨干骺端,则在清创后行Ⅰ期或Ⅱ期开放植骨.植骨后用含抗生素骨水泥片覆盖植骨创面14例(半开放植骨组),植骨后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覆盖植骨创面12例(VSD组).比较两组患者植骨后肉芽组织覆盖植骨颗粒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植骨后覆盖创面材料费用及并发症(创面感染、植骨颗粒坏死)发生情况.依据Pa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40个月[(19.3±7.2)个月].半开放植骨组和VSD组植骨创面肉芽组织覆盖时间分别为22.2 d(15.0 ~44.0 d)和20.2 d(15.0~24.0 d)(P>0.05),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1个月(1.5~5.5个月)和3.1个月(1.5 ~6.5个月)(P>0.05);骨缺损愈合时间分别为(5.5±2.2)个月和(5.9±2.4)个月(P>0.05);植骨后覆盖创面材料费用分别为(2056.1±23.4)元和(5 555.3±1 105.5)元(P<0.05).两组创面均无感染.半开放植骨组和VSD组术后植骨颗粒表层坏死分别为2例和1例(P>0.05).按Paley功能评分标准:半开放植骨组优12例,良2例;VSD组优11例,良1例(P>0.05).结论 对于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半开放植骨术可简化开放植骨后创面的护理,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与VSD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降低.

  • 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创伤性长骨骨缺损的效果

    作者:纪振钢;周大鹏;韩天宇;项良碧;刘欣伟;赵勇;解冰;薛海鹏;刘兵;韩宁;于苗苗

    目的 探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创伤性长骨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7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1例创伤性长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5例;年龄15~70岁,平均38.2岁.骨缺损部位:股骨20例,胫骨19例,腓骨1例,尺骨1例.均采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术中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2.0~18.5 cm,平均6.9 cm.在骨缺损处填充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如术后细菌培养阳性,则再次行清创手术.6~12周后行Ⅱ期手术.术前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检查.术中行骨组织活检,彻底取出骨水泥占位器,骨缺损处植入自体松质骨及人工骨,并缝合诱导膜.记录骨缺损愈合时间,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复查炎性指标.结果 41例患者均获随访7 ~36个月,平均13.6个月.37例获得骨性愈合,Ⅰ期骨折愈合率为90%,愈合时间6~13个月,平均9个月.按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价:优25例,良10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85%.并发症包括1例浅部感染,通过换药方式获得痊愈;3例深部感染,其中1例截肢,2例选择其他治疗方式;3例因骨吸收再次行膜诱导技术治疗.末次随访时白细胞计数、CRP、PCT及ES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创伤性长骨骨缺损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

  • 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

    作者:王陶然;毕龙;高嘉锴;郑天雷;牛志霞;袁志;李小亮

    目的 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植骨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成人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8例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9 ~62岁[(36.9±11.8)岁].感染性骨不连根据Umiarov分型:Ⅲ型11例,Ⅳ型7例.均采用外固定架联合ARBX Ⅰ期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次数、骨性愈合时间、骨性愈合率、感染控制率、术后负重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检测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Johner-Wruhs下肢功能评分对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30个月[(21.3±5.6)个月].手术次数为(1.4±0.9)次,骨性愈合时间为(16.6±5.8)个月,骨性愈合率为83% (15/18),感染控制率为94%(17/18).15例获骨性愈合患者的术后负重时间为(3.3±1.5)个月,外固定架拆除时间为(18.5±4.2)个月.术后再次骨不连3例,其中感染复发1例;钉道感染5例.术后3个月ESR[(13.1±8.4) mm/h]和CRP[(5.6±4.6)mg/L]较术前[(47.3±19.2) mm/h、(23.4±7.4) mg/L]显著降低(P<0.05).根据Johner-Wruhs下肢功能评分:优9例,良4例,中1例,差4例,优良率为72%.结论 外固定架联合ARBX植骨可有效治疗感染性胫骨干骨不连,并提高骨愈合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同期感染的治疗

    作者:辛曾峰;李杭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和迟发性感染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2月-2017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8~ 68岁,平均51.9岁.所有患者根据情况积极清创,感染区予局部抗生素硫酸钙或骨水泥控制感染,闭合创面时若存在软组织缺损则行腓肠肌肌瓣转移术予以覆盖.早期感染12例均保留内置物,予以彻底清创、抗生素使用控制感染.迟发性感染患者9例,其中1例予以局部换药至骨折愈合,后拆除内置物并予以清创闭合伤口;2例关节面已破坏严重,无法重建,其中1例Ⅰ期直接行股骨下段截肢术,另外1例Ⅰ期拆除钢板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反复清创后Ⅱ期行关节融合术;其余6例均采取拆除内置物改外固定支架固定,予以彻底清创及抗生素使用,其中3例骨缺损患者Ⅱ期行植骨术.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情况、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8~60个月,平均37.4个月.患者均局部予抗生素硫酸钙或骨水泥控制感染,其中10例感染患者行腓肠肌肌瓣转移术,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再发骨折或感染复发.12例早期感染患者均成功保留内置物,骨折均愈合.根据HSS评分标准:优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83% (10/12).9例迟发性感染患者除外截肢及关节融合2例,其余7例迟发性感染患者骨折或骨缺损均愈合.根据HSS评分标准:优1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57% (4/7).结论 对于胫骨平台术后早期感染患者,可首先尝试保留内置物,早期清创并联合抗生素使用积极控制感染;对于迟发性感染患者,除骨折稳定且尚在愈合的患者可尝试保留内置物外,采用拆除内置物并彻底清创、局部联合全身抗生素使用可有效控制感染.同时,腓肠肌肌瓣转移、抗生素硫酸钙及骨水泥局部使用等均有利于感染控制,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感染 治疗
  • 颈动脉爆炸冲击伤有限元仿真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朱勋志;欧阳荣键;周旭华;曾勇;张纲;罗妍彦;谭颖徽

    目的 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讨颈动脉爆炸冲击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基于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头颈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数据,应用Mimics软件提取三维几何模型.应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几何模型进行颈动脉、软组织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拟合,得到三维实体模型.应用HyperMesh软件进行体网格划分,得到包括动脉血管、血液及周围软组织的颈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血管壁破裂损伤阈值为1 MPa,在LS-DYNA软件中模拟颈部距MK3A2型手榴弹80,70和60 cm爆炸冲击致伤颈动脉的动态过程,输出冲击波波形、超压峰值,输出应力云图分析损伤形态及应力分布,输出应力时间曲线分析力学变化.结果 距爆心80,70和60 cm时,冲击波超压峰值分别为0.45,0.63和0.96 MPa.80 cm时血管壁应力峰值为0.43 MPa,管壁尚未破裂;70 cm时,头臂干应力峰值大于1 MPa,出现较小破裂;60 cm时,头臂干和升主动脉应力峰值均大于1 MPa,出现明显破裂;双侧颈总动脉根部、头臂干、升主动脉等部位血管前壁为高应力集中区,表现为损伤破裂高发区.结论 成功构建颈动脉爆炸冲击伤有限元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爆炸冲击致伤颈动脉的力学响应和损伤机制.爆炸冲击过程中瞬间应力突变达到或超过血管壁损伤阈值是其损伤及破裂的主要致伤机制;距爆心为60及70 cm时,管壁应力峰值大于1 MPa,即可出现颈动脉破裂.可为颈动脉爆炸冲击伤临床救治和损伤防护提供参考.

  • 下肢创伤后骨感染患者围术期护理流程优化+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

    作者:尹芝华;王舒琳;高征;付靖;秦晴;谢肇

    目的 探讨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下肢创伤后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4例,女41例;年龄19 ~63岁,平均41.8岁.感染部位:胫骨123例,股骨80例,腓骨22例.125例患者接受护理流程优化+ ERAS模式(试验组),100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7,10 d围术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睡眠时间、活动距离、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1,3,7d试验组VAS为(4.5±0.7)分、(3.7±0.6)分、(2.7±0.5)分,低于对照组的(5.7±0.8)分、(5.5±0.8)分、(3.6±0.5)分(P<0.05或0.01).术后10 d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VT发生率为16.0%(2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39例)(P<0.01).试验组卧床时间为(3.5±0.1)d,对照组为(7.0±0.4)d(P <0.05).试验组术后1,2,3d睡眠时间及术后3,4,5d活动距离长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3.4±1.2)d,对照组为(17.6±1.9) d(P <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9.2%,对照组为87.0%(P<0.05).结论 在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中,护理流程优化+ ERAS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日常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 锁骨中段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一例

    作者:曾浪清;曾路路;蒋煜文;林志荣;詹鹏;杨旸

    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中存在医源性锁骨下动、静脉损伤风险,一旦发生将可能给患者带来患肢缺血、上肢深静脉血栓等灾难性结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笔者结合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例右侧锁骨中段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文献资料,分析并探讨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措施.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