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림상아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影响因子: 1.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06
  • 国内刊号: 31-137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圣楣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作者:李树军;石太新;张文林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AML患儿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骨髓中VEGF/VEGFR(Flt-1和KDR)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Flt-1、KDR在AML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14例患儿的VEGF、Flt-1、KDR表达在化疗后比化疗前显著降低;化疗后未获得CR的6例患儿的表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L患儿的VEGF表达与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骨髓中VEGF、Flt-1、KDR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有无髓外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表达的VEGF组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结论 VEGF、Flt-1、KDR在AML患儿中呈高表达,提示可能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与预后有关.

  • 偏头痛患儿发作间期血浆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ACE活性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海菊;孙若鹏

    目的 研究偏头痛患儿发作间期血浆P物质(SP)、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SACE)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2005年3月~2006年10月儿科门诊98例偏头痛患儿发作间期及50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浆SP、CGRP及SACE水平,比较正常组、偏头痛有先兆组(MA)及偏头痛无先兆组(MO)三者间的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SP和CGRP水平MA组较正常组和MO组高,而SACE水平MA组较正常对照组高,与M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与CGRP相关,r=0.281(P<0.05);SP与SACE水平相关,r=0.423(P<0.05);CGRP与SACE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 SP、CGRP和ACE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并且它们之间也相互作用.

  • 降钙素原在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李兴周;沈丽萍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治的价值.方法 将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采用全自动快速半定量法测定PCT,半定量法的低限值为0.5 ng/ml,选择>2 ng/ml作为区分细菌性和非细菌重症肺炎的临界值,即>2 ng/ml为PCT(+).PCT指导治疗组根据动态PCT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采用单盲法.结果 PCT作为辅助指标对细菌性重症肺炎和非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相比于传统的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X2=21.23,P<0.01).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在退热天数及病情恢复天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使用率上,PC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时,PCT对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和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面有价值.

  • 永生化骨骺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作者:李欣;黄仕龙;金润铭

    目的 比较永生化骨骺软骨细胞与原代骨骺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为细胞替代疗法治疗小儿身材矮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SV40LTag诱导骨骺软骨细胞永生化,经G418稳定筛选后,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血清依赖性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裸鼠致瘤试验分析其生物学性状.结果 原代软骨细胞体外传代至第6代左右即出现衰老现象,而转化软骨细胞可连续传代,未出现衰老迹象.转化软骨细胞更趋向于长梭形.两者的生长曲线比较相似,但转化软骨细胞的饱和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细胞.两者都对血清有依赖性,都为二倍体核型,均不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经8周观察两者都不能使裸鼠致瘤.结论 永生化骨骺软骨细胞为良性转化,为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身材矮小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安全的细胞来源.

  •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作者:朱海娟;冯星;孙斌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血清TNF-α、IL-6的变化及外源性褪黑素(MT)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7日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生理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建立新生鼠HIBD模型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别取血,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浓度.结果 假手术组血清TNF-α、IL-6浓度在24 h内无明显变化,与生理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中血清TNF-α在2 h开始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h达高峰,24 h明显回落.MT治疗组血清TNF-α24 h内的变化情况与HIBD组一致,但MT治疗组在各时点的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HIBD组(P<0.01).HIBD组血清IL-6在8 h内无明显变化,12 h开始升高,24h升高更显著.MT治疗组中血清IL-6在2 h即开始上升,24h内都处于上升过程中,而且MT治疗组血清IL-6在24 h内进一步升高,均显著高于HIBD组(P<0.01).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清TNF-α、IL-6的浓度增高,而褪黑素可以降低血清TNF-α的浓度,刺激IL-6的产生.

  • 布地奈德对哮喘小鼠TGF-β1、IL-12、IL-13的影响

    作者:郁志伟;张建华;夏煜;李晓狄;刘海燕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小鼠TGF-β1、IL-12、IL-13及气道重塑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A组)、治疗对照组(B组)、布地奈德治疗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以卵蛋白(0VA)致敏和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GF-β1、IL-12、IL-13的含量.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气道壁周围胶原增生面积.结果 A组与B组,BALF中IL-12、IL-13、TGF-β1的含量以及气道壁胶原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D组比较,BALF中TGF-β1和IL-13升高,而IL-12降低,气道壁胶原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抑制了致敏小鼠OVA激发后引起的BALF中IL-13升高以及气道壁胶原增多,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未能抑制BALF中TGF-β1的升高以及IL-12的降低,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布地奈德可抑制哮喘小鼠IL-12/IL-13失衡和气道胶原增多,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但不能抑制TGF-β1的升高,所以布地奈德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抑制作用是不完全的.

  • 台湾地区院前救护概况

    作者:谢凯生

    院前救护(pre-hospital care)是紧急医疗系统(EMS,emergent medical system)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医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紧急医疗救护系统的设计中,所谓生存之链(chain of survival)就是对院外病患的医疗照护,不是从到院时开始算起,而是从病患发生症状时起就要立即呼求医疗救援,并同时由现场人员(first responder)立即展开初步急救措施,待救护车抵达后由随车救护人员接手,在返院的车上继续必要的医疗急措施;待到院后再续由急诊部门的人员进行到院时的急诊救护,经由前述的连贯的持续性早期医疗救护,可以形成尽早求救、心肺复苏、电击,尽早形成进阶救护的生存之链.

  • 危重患儿转运网络建设

    作者:祝益民

    转运是以一个三级医院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集危重病转运、通讯联络和培训为一整体的特殊医疗系统,又称转运网络.随着国内新生儿与儿科监护病房(MCU和PICU)的建立,近年来新生儿和儿科危重儿转运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文章提出转运网络的模式、组织类型与方式,重点介绍转运网络的范围和转运环节配合,对转运前、到达求助医院时和转运途中的工作进行叙述,将转运评价、转运过程的质量控制纳入转运体系管理,还就区域性危重儿转运网络的建立和开展转运网络的初步经验作了介绍.

  •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诊指南在儿科应用的思考

    作者:樊寻梅

    2005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诊指南是尽力在循证基础上制定的,其中基础生命支持内容改变较多,如创伤时如何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和方法;减少呼吸频率及通气量,避免过度通气与保证心脏按压;按压、通气的配合;1岁及1岁以上小儿可用成人AED除颤等.但本指南是一个国际性的应用指南,其制定更注重可行性与实际效果及利于推广.有些内容仅为专家们达成的共识,尚缺乏科学资料支持.因此,临床更应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在使用中总结经验;更需注意本土化,使之适合国情.强化急救意识,确立急诊思维方法,加强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

  • 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后肾脏疾病

    作者:王薇;宋红梅

    人类微小病毒B19(PVB19)在红系细胞中增殖佳,并与多种疾病相关.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或用PCR检测其DNA来确定PVB19感染.PVB19感染与肾脏疾病可能相关,此类肾脏疾病有女性趋向性及自限性;多数患者有低补体血症及免疫复合物沉积.该病毒直接破坏血管壁以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能为其发病机制.PVB19感染后肾脏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徐健蓉;蔡威;汤庆娅;陶晔璇

    目的 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 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患儿气道炎症的评价

    作者:蒋敏;农光民;李树全;邓家珍;余奇松;李燕;张毓娴

    目的 探索常用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的评价.方法 选择45例哮喘患儿,分发作组、短期缓解组、长期缓解组;另设对照组12例.检测肺功能、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液计数EOS%、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及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ELISA法检测痰液及血清IL-5.结果 ①46.15%长期缓解期患儿FEF75<80%预计值,高于对照组(P<0.05);FEF25为(106.3±14.8)%,高于发作组(P<0.05).②长期缓解患儿气道高反应性(AH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缓解期患儿痰液EOS%,血清ECP,痰液、血清IL-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ECP高于对照组(P<0.05).④各小气道通气指标与Mch激发试验、痰液EOS%、ECP、IL-5呈负相关(P均<0.05).⑤小气道阻塞哮喘患儿AHR重于小气道功能正常者(P<0.05),小气道阻塞患儿各小气道指标与痰IL-5呈负相关(P<0.05).⑥Mch激发试验与痰液、血清ECP,痰液IL-5呈正相关(P均<0.05).⑦两组缓解期患儿肺功能,AHR,痰液EOS%、ECP、IL-5,血清ECP、IL-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⑧上述指标对哮喘长期缓解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 长期缓解哮喘患儿存在一定程度小气道功能异常及气道炎症,痰液ECP是反映气道炎症更敏感的指标.研究所选取的无创性检查对评价哮喘缓解均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对哮喘长期缓解无预测价值.

  • 出生3个月内婴儿的碘营养状态及其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贝斐;孙建华;王莹;步军;宋峻;吴圣楣;张伟利

    目的 了解出生3个月内婴儿的碘营养状态及其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非碘缺乏地区的上海随机选取122名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母乳喂养儿68名,配方乳喂养儿54名)进行观察性研究.分别于婴儿日龄42 d和90 d时测定其母乳或配方乳及婴儿尿中的碘浓度,并对婴儿进行身长、体重和头围测量,婴儿90 d时行Gesell智力发育评估.结果 ①42 d和90 d时婴儿尿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61.0 μg/L和184.1 μg/L;②母乳和配方乳喂养婴儿在42 d和90 d日龄时的尿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97.9 μg/L、115.4 μg/L和219.2μg/L、140.1 μg/L;尿碘浓度低于100 μg/L的比例分别为12.0%、424%和44%、33.6%;③母乳和配方乳的乳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09.1 μg/L和88.9μg/L,均与婴儿尿碘浓度呈正相关(r=0.523,0.696);④出生3个月内不同碘营养状态的婴儿在体格和智能发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部分婴儿存在碘营养不足或过多,应加强对婴儿碘营养状态的监测;②母乳喂养婴儿的碘营养状态优于配方乳喂养的婴儿,积极鼓励母乳喂养;③出生3个月内不同碘营养状态婴儿间的体格和智能发育尚未见明显差异,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儿童咳嗽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朱建幸;鲍一笑;陈培丽;王立波;庄思齐;王峥;周洁;杜敏琼

    目的 评价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用于儿童止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106例2~12岁的患儿在5个中心随机分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组(试验组52例)和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组(对照组54例),疗程5 d.结果 试验组咳嗽程度迅速减轻,有效控制夜咳发生,总有效率65.38%,未发生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用于儿童止咳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及安全性.

  • 小儿消化性溃疡病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蒋丽蓉

    系统阐述与小儿消化性溃疡病相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些可能致消化性溃疡病的攻击因素和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因素,以及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基本原因是因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胃十二指肠黏膜自身防御因素之间的失平衡.重点讲述小儿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 不同因素对小儿体外循环围手术期血浆神经肽Y浓度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陈应富;许峰;杨柳;匡凤梧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手术期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转机前、转机中(CPB开始7 min)、转机后(体外循环停止后即刻)及手术后12 h血浆NPY浓度,并就年龄、先心类型、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对NPY浓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与转机前相比,转机中以及转机后NPY浓度显著上升(P<0.05).手术后12 h,NPY浓度回落,与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7岁组和≥7岁组)间NPY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组(VSD、ASD)和复杂组(TOF、其他)间NPY浓度转机中和转机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对NPY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与转机后NPY浓度呈正相关(r=0.459,P<0.05).结论 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可致NPY浓度明显增高,先心的类型和体外循环时间对NPY的影响较大,而年龄和有无肺动脉高压对NPY影响较小.

  • 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李璧如;王莹;杨燕文;赵醴;钱娟;任宏

    目的 分析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停止)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寻找可行方法.方法 对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急诊心肺复苏(CPR)患儿的临床资料、心肺复苏原因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有199例患儿在EDTC进行CPR.就诊时呼吸停止84例(42.21%),出院时存活54例(64.29%);心跳停止115例(57.79%),急诊CPR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38例(33.04%),出院时存活9例(7.83%);呼吸停止与心跳停止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2,P=0.000).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时157例(78.89%)有现场目击者,其中137例目击者为家长(87.26%),42例(21.11%)无目击者;有目击者予院前CPR 20例(12.74%);有目击者与无目击者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45).意外伤害性疾病(58例,29.15%)是导致小儿急诊CPR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49例,24.62%)和严重感染性疾病(32例,16.08%).院前救护车转运52例(26.13%).结论 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尤其是院外心跳停止者;意外伤害是儿童期急诊CPR的常见原因,家长是儿童呼吸或心跳停止常见的目击者;要提高儿科急诊CPR成功率,需要加强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需要对监护人普及儿科急救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第一时间救护患儿的能力,从而改善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患儿的预后.

  • 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儿血浆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爱蓉;金益梅;何时军;王传夏

    目的 研究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儿血浆生长抑素(SS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并比较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组、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浆SST水平,观察麻痹性肠梗阻患儿治疗前后血浆SST水平变化,分析SST水平与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儿血浆SST水平较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血浆SST水平较前升高(P<0.001),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时间与血浆SST水平呈负相关(r=-0.994,P<0.001).结论 检测血浆SST水平有助于了解麻痹性肠梗阻患儿的病情及预后;SST可用于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患儿,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 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马健;陆国平;陆铸今;张灵恩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对收治的1例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儿进行治疗并总结其疗效.结果 经采用抑制胰腺外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中药治疗,并给予持续血液净化,患儿获得痊愈.结论 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持续血液净化可能提高抢救存活率,营养支持和中医治疗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昏迷危重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徐泳华;肖政辉;祝益民;胥志跃;卢秀兰;陈鹏;姚小玲;熊平平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昏迷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一般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及了解脑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MCA)为靶血管,观察昏迷组及对照组患儿(其中56例昏迷患儿)脑血流变化;腰穿或应用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昏迷患儿不同时期及不同昏迷程度时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昏迷组收缩期峰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昏迷患儿在治疗前Vp、Vm、PI、RI均高于治疗后;患儿在腰穿前大脑中动脉Vp、Vm、PI、RI均高于腰穿后;甘露醇使用前Vp、Vm、PI、RI均高于其使用后;Glasgow评分分值低者Vp、舒张期流速(Vd)、Vm偏低,而RI、PI偏高.结论 昏迷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异于正常,TCD可反映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动力参数可随颅内压而变;因此TCD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 脓毒症患儿血清总胆汁酸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罗海燕;肖政辉;杨龙贵;刘潇;祝益民

    目的 了解脓毒症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TBA与脓毒症患儿肝脏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收住PICU的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2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住院的92例普通感染患儿作为对照,测定TBA及肝功能并进行危重病例评分.结果 224例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中,TBA升高128例(57.12%).TBA水平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高,脓毒症组高于普通感染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STB)呈正相关,与危重病例评分、白蛋白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TBA与ALT、γ-GT、STB、白蛋白均相关.TBA升高,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TBA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是反应脓毒症患儿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对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有参考价值,炎症反应的参与可能是TBA升高的原因之一.

  •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5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国琴;戎群芳;龚小慧;滕国良;张育才;张宇鸣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预后.方法 总结2000年1月~2005年12月NICU收住的53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6年间NICU共收治患儿1 454例,新生儿败血症155例,其中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33.5%(53/155例).53例中男31例,女22例;平均胎龄(37.28±3.70)周;平均出生体重(2 670±945)g;死亡25例,病死率为47.2%.临床早期表现均有反应差、意识改变、肢体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约75%患儿有呼吸增快或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尿量减少或无尿,仅25%患儿有低血压.血培养阳性率为45.3%.容量复苏首剂液量均按20 ml/kg,在1 h内输注,其中9例进行了2次扩容,2例扩容3次.死亡高危因素有:腹胀、需机械通气、多脏器功能衰竭、碳酸氢钠(SB)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等.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休克往往发生在血压降低之前.需机械通气、腹胀、早期用SB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累及脏器越多,病死率越高.

  • 危重患儿凝血功能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作者:何颜霞;宋亚君;林荣枢

    目的 了解危重患儿凝血功能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病率及病死率,总结DIC诊断及临床应用肝素预防和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所有PICU住院患儿进行小儿危重评分或美国PICU入出院指南评估及凝血功能监测,确诊DIC者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应用不同剂量肝素.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用小剂量肝素.结果 PICU危重患儿病死率为8.6%.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28.6%,病死率25.7%.其中DIC发生率10.6%,病死率45.2%.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18.0%,病死率14.1%.原发病为脓毒症者73.8%.在DIC早、中期阶段,使用肝素200~240 U/(kg·d),有较好疗效.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用肝素60~120/(kg·d),极少发展为DIC.结论 DIC是导致危重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因是严重感染性疾病.早期合理应用肝素治疗有效,晚期治疗非常困难.小剂量肝素用于危重患儿可能具有预防DIC的作用.

临床儿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