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岭南急诊医学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Lingn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령남급진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301X
  • 国内刊号: 44-153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黄子通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鼻罩式BIPAP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林星;钟惠玉;缪惠芬

    目的:探讨无创性气道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尤其是重度所致呼吸中枢性抑制及中间综合证(IMS)引起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鼻罩式BIPAP机械通气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完成操作后35例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1例死亡,治疗前后pH、PaO2、PaCO2、HR、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AOPP尤其是重度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鼻罩式BIPAP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盐酸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付林;袁光雄

    目的:评价盐酸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1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和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更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较安全.

  • 亚低温对心跳骤停大鼠内毒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赵旭明;刘励军;周保纯;肖盐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大鼠内毒素受体的变化及亚低温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跳骤停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组、亚低温心肺复苏组.每组8只:三组大鼠分别在手术或复苏后24 h静脉注射3 mg/Kg LPS;并于手术或复苏后6 h、12 h、24 h,及注射LPS后1.5 h、3 h、6 h静脉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可溶性内毒素受体CD14(s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注射LPS后6 h左肺肺泡及肺间质巨噬细胞表面内毒素受体CD14(mCD14)蛋白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在复苏和注射LPS后血浆sCD14水平明显升高,但亚低温组低于常规组(P<0.05);注射LPS后,各组TNF-α水平均增高,且与sCD14水平成正相关(r=0.92,P<0.01);常规组肺泡巨噬细胞mCD14表达明显高于亚低温组(P<0.01);常规组肺损伤评分也大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存在内毒素受体的上调,伴随着对内毒素敏感性的增强;亚低温对其有抑制作用,减轻复苏后内毒素对肺的损害.

  • 快速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572例体会与技巧

    作者:金先银;沈蕾;豆桂军;何军

    目的:探讨快速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ICU5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512例(89.5%),所需时间平均8.9 min;二针穿刺成功35例,平均时间12.3 min;21例三针或以上穿刺成功,平均时间14.6 min.总平均时间为9.3 min.4例穿刺失败.总穿刺成功率99.3%.结论:只有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定位与可靠的进针方向,是提高穿刺成功的关键.推荐使用"肋锁角法"快速建立锁骨下静脉通道.

  •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及CYFRA21-1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朝民;李小云;彭运生;袁建辉

    目的:评价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良性肺部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经病理确诊的56例肺癌、41例良性肺部疾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CYFRA21-1对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1.79%、44.64%、55.36%,特异性分别为92.96%、90.14%、88.73%;CEA、NSE、CYFRA21-1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86%和94.37%.结论:CEA、NSE、CYFRA21-1三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

  • 木村病13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林洁;张蔚;江山平;梁瑞韵;吕志强

    目的:提高对木村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13例木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木村病的主要表现为头颈部肿物(11例)、头颈部淋巴结肿大(11例)、腮腺侵犯(4例)、外耳道侵犯(2例)、压迫症状(2例),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7例),治疗后复发(4例).结论:中青年男性、头颈部慢性无痛性肿块、局部淋巴结肿大、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IgE水平升高提示木村病可能,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关键词: 木村病 临床分析
  • 奥尔芬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90例临床分析

    作者:邢妃中;叶泽兵;杨旺明

    目的:评价奥尔芬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12月我科就诊的180例肾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肌注奥尔芬95 mg,静滴间苯三酚80 mg,对照组肌注杜冷丁50 mg,静滴654-2针10 mg,比较两组解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和3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奥尔芬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急诊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重症哮喘的作用

    作者:刘德忠;徐招柱;钟颖珠;李芳芹;洪利芬;石佳泉

    目的:探讨急诊早期通过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及必要时介入药物对重症哮喘的作用.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基础上的重症哮喘患者18例,治疗组10例患者在12 h内经纤支镜行BAL,对照组8例患者在12 h后行BAL.两组均应用生理盐水250 mL+布地耐德雾化液5 mg+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0 mg,分次灌洗、吸引,同时清除呼吸道痰栓等.结果:18例患者行BAL后24 h内临床症状好转,气道阻力逐渐下降,血气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改善,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病程缩短和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急诊早期联合BAL及介入药物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 电凝刀切开法在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腾辉;李振宇;顾洪生;田长庆;周文钰;郭伟壮;林建泽

    目的:探讨电凝刀切开法在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凝刀切开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情况、术后血清钾离子浓度、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后两组Frankel分级、术后血清钾离子浓度、术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和伤口感染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电凝刀切开法可以明显减少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不影响伤口愈合、术后血清钾离子浓度以及手术疗效.

  •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06~2007年伤害调查分析

    作者:谭泽辉;于长久;王仁平

    目的:了解伤害患者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伤害就诊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的病人均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急诊室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由接诊医护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调查表格.结果:本研究共监测25376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32:1;15~34岁组为高发年龄组;工人在各职业人群中占的比例高;钝器伤为主要的伤害原因,且主要发生在工作中;工作场所是工人发生伤害的主要地点;伤害性质主要为开放性伤;伤害主要发生在15~18时,且主要发生在工作时.结论:伤害的急诊室监测资料是有价值的,是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伤害监测系统.为我国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沈丹;闫彩平;邝国超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的181例妇科急症手术,其中腹腔镜检查及手术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纠正了错误的临床诊断及明确了待查的临床诊断共19例,避免了开腹手术82例.结论: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诊治中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肺复苏后患者S-100β蛋白的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丘革新;李复雄;岳秀玲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1 h、1 d、3 d、5 d、7 d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对照组为健康者20例,入院后采血1次.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心肺复苏后患者1 h至1 d的血清S-100β蛋白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但第3d、第5d、第7d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心肺复苏患者血清平均S-100 β蛋白含量的峰值出现在心肺复苏后的1 h至1 d.(3)心肺复苏后患者1 h至1 d的血清S-100β蛋白的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r=0.688,P=0.001).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含量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CA242、CEA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志超;王宏;冯正平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CA242、CEA在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生化比色定量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78例大肠癌患者TSGF、CA242、CEA的水平.结果:血清TSGF、CA242、CEA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7.94%,42.3%和56.41%,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02%,与单、两者联合检测有显著性差别(P<0.05),TSGF、CA242、CEA的表达均随DUKES分期的升高或淋巴结、远处转移而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TSGF、CA242、CEA的表达可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对大肠癌病理分期、预后判断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缺血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许炳灿;蒋龙元;王景峰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于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70例,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支数的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组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闭塞组,比较各组间NT-proBNP的水平.结果:三支病变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NT-proBNP水平又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闭塞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NT-proBNP水平又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血NT-proBNP浓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NT-proBNP浓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叶泽兵;张刚庆;杨旺明;饶先伟;赵雅红;李克明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ES)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连续的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院前急救中给予替罗非班,后者常规治疗,两组入院以后即刻行PCI术,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 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治疗组和对照组CV的TIMI血流分级、CK-MB值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分析

    作者:沈其猷;刘彪;吉成岗;张春新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腹膜后血肿1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21例手术治疗,其中剖腹手术治疗55例(33.7%),介入血管栓塞32例(19.6%),剖腹手术+介入血管栓塞34例(20.1%),腹膜后血肿切开56例(34.4%).术后并发症16例,死亡7例.结论:腹膜后血肿伤情复杂,早期诊断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并强调根据不同类型的血肿及合并症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尹海燕;王吉文;黄子通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Caspase-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同时探讨谷氨酰胺(Gln)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内毒素(LPS)腹腔注射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LPS+Gln组,再分为0 h、6 h、12 h、24 h亚组(n=6),检测各时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心肌Caspase-3 mRNA表达,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LPS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Caspase-3mRNA较对照组均明显上调(P<0.05).LPS+Gln组与LPS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LPS组(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Caspase-3 mRNA较LPS组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依赖Caspase-3基因的凋亡通路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Gln通过阻止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而减少脓毒症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可利用它对脓毒症进行早期干预.

  • SARS患者康复后血清抗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动态变化

    作者:吴满辉;周莉莉;林小鸿;张萌;王吉文;余涛;黄子通

    目的:探讨SARS患者康复后4年内血清抗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M(SARS-CoV-IgM)和IgG(SARS-CoV-IgG)的动态变化.方法:前瞻性跟踪50例SARS患者血清抗SARS-CoV-IgM和IgG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该组患者患SARS后第0~10 d、11~20 d、21~30 d、31~40 d、41~50 d、51~60 d、61~70 d、71~80 d、81~90 d、91~120 d、121~150 d和第4年血清抗SARS-CoV-IgM和lgG的变化.结果:抗-SARS-CoY-IgM和IgG阳性率均在SARS发病10d后逐渐升高.并在发病后31~40d达100%,但抗-SARS-CoY-IgM阳性率在发病51~60d后逐渐下降,发病后第4年为0;抗SARS-CoV-Igc阳性率在发病81~90d后逐渐下降,发病后第4年为47%.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而IgG下降缓慢,在体内维持时间较长.结论:根据SARS患者血清中抗-SARS-CoV-IgM在体内维持时间短和IgG在体内维持时间长的特点,抗-SARS-CoV抗体可用于SARS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疗效

    作者:郑天勇;蒋龙元;陈玉成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0例COPD呼吸衰竭重症(拒绝有创通气,A组)患者和24例具COPD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适应证患者(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水平无创正压辅助通气(BiPAP),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死亡率情况.结果:A组30例患者中20例经BiPAP通气后好转;血气分析指标、成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应用范围可在非适应证者中适当扩大.

  • 宫颈癌及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拉曼光谱的特征分析

    作者:陆晓楣;张珍;卢淮武;张卫红;林仲秋

    目的:利用拉曼光谱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组织与宫颈癌组织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别.方法:取手术切除或活检的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各20例,并取其相应病变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测定病变组织,以及其(和)相应病变旁相对正常组织的光谱.结果:病变组织和病变旁组织的显微共焦拉曼光谱差异有显著性,癌组织具有特征峰.结论:宫颈癌病变组织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均有明显差异,拉曼光谱仪可以用来判断宫颈癌病变与正常宫颈组织,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 低压空气灌肠在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启伟;黄穗妍;姜国华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在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电视监视下,对96例临床表现仅具备小儿急性肠套叠4项典型症状中的1项或2项的疑似急性肠套叠而腹部平片未见肠套叠征象的患儿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并对空气灌肠发现有肠套叠的患儿进行整复.结果:96例中73例经空气灌肠提示有肠套叠,诊断率为76.0%,其中69例整复成功,有效率达94.5%.结论: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初期临床表现,及时行低压空气灌肠可提高肠套叠早期诊断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手术复位.

  • 我院体检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刘小珍;甘小玲;陈庆瑜;陈美金

    目的:介绍体检中心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方法: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规范人性化服务语言及行为,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创新人性化体检服务流程及护理管理,注重体检前、体检中及体检后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提高体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护士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塑造了医院的服务品牌.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选择.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护理体会

    作者:谭木娇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患者中65例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8例重度中毒患者死亡5例.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与护理至关重要,可提高治愈率.

  •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时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优势分析

    作者:王玉坤;何海荣;蔡樱娜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与置管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8月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对观察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穿刺置管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经穿刺针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完成穿刺置管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而出现外渗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监测与抢救配合

    作者:刘福雁;郑秀先;刘志红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对6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监测与抢救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死亡率为19%.结论:加强早期监测,抓住休克早期抢救的"黄金时间",配合医生果断、迅速、有效抢救,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浅谈EICU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侯玉娟;唐绍辉

    通过对ECIU护理工作特点的分析.找出护理带教中存在护生心理压力大、综合分析能力差、信息反馈不及时和带教老师自身素质不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带教质量.

  • 急诊科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徐惠兴;温冬娣;黄榕贞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带教方法对急诊科临床教学的影响.方法:结合急诊科专业特点,根据实习大纲制定计划,在急诊科实习生实习实施情景模拟带教.结果: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的学习兴趣及考核成绩,病人对实习护生满意率,护生对带教满意度等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的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
  • 循证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28例中的应用

    作者:刘惠玲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论证循证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通过对28例AD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9例(68%)好转或治愈出院,死亡9例(32%),平均住院15 d.结论:AD临床表现多样,死亡率高:循证护理是一种可使护理实践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可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

  • 浅谈重度烧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作者:尹冬梅;谢葵欢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院前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7年本科室15例重度烧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能及时转送回院作进一步诊治.结论:迅速、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提高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 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梅芬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我院诊治的12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血栓发生在妊娠期,8例发生在产褥期;3例合并肺栓塞,1例死亡;经过溶栓等治疗,11例预后良好.结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妊娠期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高危因素是剖宫产、产时使用止血药、有妊娠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以超声为首选,早期抗凝治疗是主要及有效方法,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高危因素的围妊娠期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

  • 肺结核合并HIV感染11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戈;温剑峰;吴智龙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HI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8年3月本院诊治的11例肺结核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的症状及体征以咳嗽、咳痰、反复高热、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胸片多表现为双肺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灶分布范围广泛,易合并多发小空洞及肺外结核,预后差.结论:肺结核合并HIV感染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与普通肺结核有所不同,其表现与CD4细胞水平关系密切,其预后差.

  • 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江瑛;张素平;何锐;王慕真;梁瑞华;邓婉青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60例血管性痴呆和200例无痴呆表现的单纯脑梗塞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性痴呆与性别以及年龄无明显关系,与脑梗塞的病灶数目有显著关系,与梗塞灶的大小无明显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嗜烟酒在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而冠心病以及肥胖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

  • 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林更佳;张娜

    目的:探讨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93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代偿期27例,抑制期66例,死亡38例,死亡率为41%,均为抑制期病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液体复苏、控制感染、积极处理原发病、防止器官功能受损是治疗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 间苯三酚治疗痉挛性腹痛38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文威;刘文珍;冯燕;梁卫东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急性腹痛患者80例,按不平衡指数小的分配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使用间苯三酚.对照组42例使用654-2(山莨菪碱)、VitK1治疗,观察两组在用药30分钟时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腹痛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间苯三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疼痛方面疗效与654-2、VitK1相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25例

    作者:潘伟胜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患者通气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及治疗结束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24 h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指标(PH、PaO2、PaCO2、SaO2)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疗效.

  • 创伤死亡181例分析

    作者:李群华;陈秀友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创伤死亡的1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刀刺伤是主要的致伤因素,以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的创伤大多数为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及休克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创伤事故的关键;加强院内及院外急救,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创伤 死亡 抢救
  • 产后出血207例临床分析

    作者:邱代玉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13582例产妇中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共207例,出血的发生率为1.52%,其出血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占72.35%;其次是胎盘因素,占14.11%;软产道裂伤占11.02%;凝血功能障碍占2.52%.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娩方式、孕胎次、双胎及三胎、巨大儿、妊娠并发症等.结论:加强孕期检查、减少高危因素;严密监护产程,防止宫缩乏力,提高产科技术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周朴;陈乃招;尧新华;肖珍科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分别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择期科手术需要硬膜外镇痛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B组和M组各30例.B组镇痛液配方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5 mg加布吡卡因注射液100 mg再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M组镇痛液配方为吗啡注射液5mg加布吡卡因注射液100 mg再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的镇痛效果和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结果:两组配方术后镇痛效果相当(P>0.05),但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相比,镇痛效果相当,副作用发生率更少,更适合于妇科女性患者的术后镇痛.

  • 浅谈院前急救人员的自我防护

    作者:侯立芳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人员的有效自我防护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工作中常见的自我防护失误.结果:急救工作人员在行车、传染病救护、暴力伤害等方面出现自我防护失误,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在工作中只有加强自我防护,保障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工作.

  •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承辉;何小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年龄组的AMI患者在性别、患病率、症状、梗死范围、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MI不同年龄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年龄上60岁以下青壮年仅占27.2%,老年人占72.8%;症状方面青壮年人中79.6%有典型胸痛症状.远高于老年人中的50.2%.老年人多部位AMI占34.6%,明显高于青壮年人的10.2%;二组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以男性为主,青壮年AMI多有典型胸痛症状,而老年人以多部位AMI所占比例较多,50~79岁年龄段是AMI发病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AMI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 乌头碱急性中毒的诊治进展

    作者:阮海林;杨春旭

    草乌、川乌、附子均为乌头类中药,民间常用其泡酒或炖肉食用,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等病症.是一种广泛被用于止痛的中草药[1].

岭南急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