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郁症36例患者5-HT 、NE、DA 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加强;刘飞虎;张燕;张曼

    目的:利用脑涨落图仪观察抑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氨(5-HT )、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脑涨落图仪检测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脑内5-HT、NE、DA水平,利用t检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抑郁症患者脑内5-HT、NE、DA低于正常人分析值;在脑涨落图仪的指数分析结果中显示除了抑郁症患者的总功率值低于正常人的总功率值外,其余值都较为接近。结论:脑涨落图仪检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H T、N E、DA水平偏低有关。

  • 托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口服与单用托拉唑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林加湘;谈晓峰;刘敬敬

    目的探讨冸托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口服单用冸托拉唑与单用冸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输血、补液、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冸托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口服,疗程5d;对照组单用冸托拉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5d内再出血例数及药物的不良反应,2w内再次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2%,高于对照组的81.43%(x2=178.93,<0.05);治疗组的止血时间及两周内再出血率(3.5±0.75d,8.82%)优于对照组(5.8±0.68,17.53%)(t=12.56,<0.05;χ2=153.01<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冸托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优于单用冸托拉唑,安全高效。

  • 浅谈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作者:冯丽;杨百仞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动?受体,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临床上主要利用它的升压作用,用于各种休克,以提高血压,保证对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其作为重要的抢救用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药液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本文主要分析静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导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适当的护理干预预防去甲肾上腺素所致静脉炎的方法。

  • 奥美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3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佩锋

    目的:探究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2013年6月~1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奥美拉唑单独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以常规内科治疗为基础的奥美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平均时间为(10.37±4.6)d、止血时间(20.26±5.1)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治疗效果明显,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 胃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

    作者:铁晓军;雍海江

    目的:探讨胃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非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胃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止血、抑酸等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有无差别。结果试验组止血成功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试验组呕血次数(0.51±0.33 vs 0.88±0.25)和黑便次数(2.22±1.04 vs 4.66±1.23)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

  •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的护理研究

    作者:王海荣;董彦明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细胞形成的肿瘤[1],肿瘤细胞大多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少数来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由于肿瘤或增生细胞能持续或间断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从而导致持续性或阵发性血压增高和多个器官功能代谢紊乱,严重者可致死、致残;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唯一方法,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嗜铬细胞瘤的金标准[2],由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3],并且异常增高的血压使得该手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做好围手术期血压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4]。笔者将其所在科室2012年~2014年收治的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阻断肾交感神经活性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新进展

    作者:匡燕;江凤林

    证据表明,肾交感神经在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中异常活跃,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增加。对CKD患者过度兴奋的交感活性加以阻断,势必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阻断肾交感神经活性治疗CKD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β1-、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华贤

    作为交感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内分泌激素的肾上腺素(Epinephrine,E)以及进入体内的儿茶酚胺类药物,参与体内多数器官功能的调节。而这些调节都要通过靶器官上的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来实现。肾上腺素受体广泛参与外周血液循环、肌肉收缩、代谢调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并且,在所有与G蛋白藕联的膜表面受体中,肾上腺素受体是目前了解相对清楚的一种,因而肾上腺素受体又可作为研究整个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一个理想模型。因此,研究肾上腺素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肾上腺素受体可以分成α1,α2与β三大类。其中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中的β1-AR和β2-AR两种亚型对机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β1-AR和β2-AR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β1-AR和β2-AR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信号转导通路、重要脏器中β1-AR和β2-AR的分布状况及生理调节效应。

  •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几种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王少君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粘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前统称大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1]。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大肠息肉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本文内镜下治疗就大肠息肉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高频电凝切除术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有蒂息肉,直径<2cm的无蒂息肉及多发性息肉的治疗,高频电凝切除术主要是利用电灼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使组织水分汽化蒸发,蛋白凝固变性而被切除,具有创伤小,无痛苦,简单快捷,花费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也有研究显示,该术式不仅能完整快速切割息肉鉴别良恶性,而且能彻底止血,是消化息肉首选的微创治疗治疗方法[2]。王希温等[3]将6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则用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大出血及迟发出血者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6.67%,可作为开腹手术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微创外科技术。然而,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均给内镜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出血和穿孔是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切切除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要求在尽量减少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的前提下,将息肉完全切除,实际操作中应针对息肉的直径、形状及部位选择具体的切除方法。陈天明等[4]对176例患者286枚结肠息肉行镜下息肉切除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出对息肉≤0.3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清灼除,0.4~1.5c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行圈套切除,广基息肉粘膜下注射充分隆起后切除,蒂宽在1.0cm以上的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切除,对用圈套器一次套切困难者,采用分叶清切除息肉。晚近研究发现,术前做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的检测,排除检查不正常的患者以及对检查结果异常者进行延期治疗[3]。同时选择恰当的电凝、电切指数,掌握好凝切的先后顺序以及持续时间。在进行收紧圈套器的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机械性切割。对息肉直径>1.0cm的无蒂息肉,在部2~4点注射去甲肾上腺素3ml,能有效控制血管收缩,减轻组织肿胀,有效阻断息肉的血供,达到预防止血的效果。总之,息肉切除时应根据息肉大小、形态、操作者习惯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较大病灶选用先凝后切交替使用混合波切除,使息肉中心血管得到充分凝固,避免发生出血,而较小病灶用切割波,少用凝固波可避免穿孔的发生。

  •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姜秀举;曲志君;陈尚坤

    抑郁症是一类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它是精神科自杀率高的疾病.盐酸度洛西汀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属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抑制剂,其抗抑郁作用的机理被认为是通过有效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活性[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就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礼华;黄德生;韦仕荣;潘鹏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上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中lewy小体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发现lewy小体也出现在下丘脑、迷走神经背核、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及自主神经丛等[1]。其病变机制复杂,是控制下传通路交感节前神经元变性和路易体的出现,同时有单胺能、胆碱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的中枢自主神经网络调节异常[2]。有上述病变基础,PD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涉及的范围较广,约70%~80%的PD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4],是PD临床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严重程度除与PD病程及分期相关以外,还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轻度相关[5]。本文通过对PD患者各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进行如下综述,以期对PD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ICU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邬爱红;黄淑琴

    目的 研究分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ICU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选择本院ICU接收的休克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镇静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 h后血乳酸、乳酸清除率、ICU死亡率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在ICU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 颅脑手术并发感染性休克麻醉处理1例

    作者:冷翠波;林冠军;王寿世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年龄55岁,ASA分级V级,诊断为颅内感染,拟在全麻下急诊行头皮下、硬膜外脓肿清除术。一月前因急性脑血栓形成入院,入院后两次在全麻下行开颅术史。本次术前双侧瞳孔不等大,言语不清,呼之能应,肢体活动不良,四肢苍白湿冷,脉搏细速。实验室检查:Hb126g/L,痰及引流液细菌培养MRSA+++。ECG示:窦性心动过速,HR123bpm。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BP125/70mmHg (1mmHg=0.133kPa),HR119bpm,RR26次/min,SPO296豫,双肺布满痰鸣音。已有左锁骨下中心静脉输液通路一条,入室后行右桡动脉穿刺、测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丙泊酚60mg,舒芬太尼20μg,顺式阿曲库铵12mg。口腔吸痰后行气管插管术,过程顺利。插管后BP110/60mmHg,HR122bpm。固定气管导管后再次吸痰,气管内吸出多量脓性分泌物。行间歇正压通气:I:E=1:2,VT500ml,RR15次/min,左侧卧位后给予舒芬太尼10μg开始手术。此时左锁骨下静脉通路滴速减慢,另行开放外周静脉通路一条。麻醉维持: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5~6mg/(kg·h)、瑞芬太尼12μg/(kg·h),间断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血压维持在100/55mmHg左右,HR110bpm~120bpm,SpO2100豫,PETCO233mmHg左右,气道压16cmH2O(1cmH2O=0.098 kPa)左右,手术持续2h,术中出血约600ml,头皮下、硬膜下清除出大量脓液,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1000ml、乳酸钠林格2500ml,尿量200ml。手术结束前停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给予咪达唑仑1mg、顺式阿曲库铵2mg,准备带管送ICU。因ICU同时交接另一手术患者,暂在手术室等待。此时血压突然下降至85/40mmHg,迅速给予多巴胺2mg,血压继续下降至50/23mmHg,HR143bpm,SpO2测不出。间断给予多巴胺5mg、10mg后无明显好转,初步判断为感染性休克。迅速翻身为平卧位,加压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1000ml,间断给予去甲肾上腺素4μg、6μg后血压上升,高达150/70mmHg,后逐渐平稳在130/70mmHg左右。HR降至110bpm左右, SpO2100豫。此时将动脉测压装置连接锁骨下静脉通路,调零后测得中心静脉压8cmH2O。生命体征平稳后15min,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有抵抗,给予咪达唑仑1mg、顺式阿曲库铵5mg后带气管导送ICU。转运过程顺利,至ICU后生命体征平稳,2h后顺利拔管。

  •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毛俊彪;桂定文;张青汉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汇报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7岁。体检发现血压升高3个月入院。自述无明显不适。体检:血压145/90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无压痛。其父亲3年前被确诊患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检查资料:血去甲肾上腺素2547ng/L,尿去甲肾上腺素216.18μg/24h,尿多巴胺272.18μg/24h。彩超示膀胱左后壁探及大小约3.1cm×2.3cm中等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CDF2示中等回声团内见丰富血流信号,考虑膀胱左后壁实质性肿块。CT提示:膀胱左后壁见一稍高密度组织块,增强扫描后示大小约2.2 cm×2.0 cm×4.0cm,延迟后强化均匀。膀胱镜检发现近左侧输尿管间脊膀胱底粘膜隆起,直径约2cm,未见糜烂及新生物。术前诊断:膀胱嗜铬细胞瘤。予扩管扩容1w后在全麻下行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再植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底壁,大小约3cm×3cm,粘膜光滑,肿瘤来源于肌层,切面灰黄,似有包膜,左侧输尿管膀胱壁内段被肿瘤包绕。术中扪及肿块时血压变化不大,切除肿块后血压下降显著。术后监测血压3w正常。病理诊断: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

  •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来立信)输液速度过快致Ⅲ°静脉炎1例

    作者:周国彬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Ⅱ.肿大,胸片:双侧肺纹理增强,体温37.6℃,由于患者既往头胞菌素类药物过敏史,遵医嘱给予来立信100ml,bid静点,第1~5d.患者每日自行调快输液速度至30min左右静点完毕.患者于第5d输液后穿刺侧手背皮肤到前臂外侧皮肤延静脉走行,呈红肿,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呈进行性加重.即给予患者局部纱布湿敷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加地塞米松5mg和去甲肾上腺素1mg混合液30min.在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涂搽湿润烧伤膏,宽3 cm厚度约1mm至肘窝处,早晚2次/d,2w以后痊愈.

  •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1例

    作者:徐雪;李蔚;蔡劲松;戚翔;杨幼明;闫静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86kg,主因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1个月余,加重2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药物控制血压维持在140~150/90~100mmHg,糖尿病病史15年,口服药物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0~6.5mmol/L,冠心病病史10余年,未曾规律用药。术前CTA检查提示:①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混杂性斑块,相应处管腔狭窄,右侧颈外动脉分支减少;②右侧椎动脉末端及基底动脉起始部软斑块形成,相应处管腔轻度狭窄。MRA提示:①脑动脉硬化;②脑萎缩。颈部彩超提示右颈动脉内膜增厚,右颈动脉软斑块形成,狭窄85%~90%。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58%。术前诊断右侧颈动脉狭窄,拟在全麻下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常规禁食水,入室BP 145/95mmHg,HR 72次/min,SpO294%,BIS监测,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2%利多卡因喉麻管喷雾咽腔表面麻醉,咪达唑仑2mg,依托咪酯15mg,顺阿曲库铵15mg,舒芬太尼20mg,瑞芬太尼50ug,快速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应用七氟醚2~3%,瑞芬太尼0.1~0.2ug/kg/min,间断予以肌肉松弛剂,术中BIS值维持在50~60,调整麻醉药浓度,使BP维持在130~140/80~90mmHg,分离颈动脉结束,静脉予以肝素1mg/kg后,测ACT值为正常值得时,提升BP,必要时去甲肾上腺素2~4ug/次,维持BP在160~170/100~110mmHg,HR 60~70次/min,血管开放后静脉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脱水,手术结束后维持BP在基础值范围,吸痰拔管,安返ICU。

  • 严重创伤伴颈3/4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的麻醉处理1例报道

    作者:艾志群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身高172cm,体重85kg,因"车祸伤致右上肢多处闭合性骨折,右下肢股骨胫骨开放性骨折伴毁损,失血性休克,颈髓损伤致颈3/4以下高位截瘫,神经原性休克"入院;拟行"右下肢高位截肢术"。患者于19:00时急诊呈镇静状态带气管导管入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入室血压110/60mmHg,去甲肾上腺素4mg/h维持;心率145次/min,辅助呼吸,SPO296%;建立双通道静脉补液;静脉诱导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1mg,未使用肌松药,接麻醉机控制呼吸12次/min;潮气量550ml,吸呼比1:2;静脉泵入丙泊酚1.5mg/kg/h,瑞芬太尼0.5~1ug/kg/min泵入,七氟烷1%吸入,手术于19:30分开始,血压升至120/70mmHg心率175次/min,考虑为麻醉过浅,立即芬太尼0.05mg静脉注射,5min后心率降至150次/min,血压90/45mmHg,随即逐渐下降至84/38mmHg~64/28mmHg,心率145~150次/min;随即将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至6mg/h,血压无明显升高,再逐渐将去甲肾上腺素泵至8mg/h;血压逐渐上升至95~105mmHg/55~60mmHg;维持至结束;手术历时2.5h,术中输入红细胞悬液4u,血浆200ml,羥乙基淀粉1500ml,晶体2500ml;术前失血无法计量,但已在ICU输入10U,血浆800ml及冷沉淀10U,术前乳酸含量6.5,血红蛋白81g/L;PH7.32;手术顺利,术中失血约400ml;尿量约500ml;术毕患者带管送回ICU,术毕1w去甲肾上腺素减量至停用。

  • 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颖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消化内镜下局部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1.26±0.31)d、(187.61±31.17)ml、(392.21±16.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3.94±0.43)d、(326.99±47.23)ml、(569.58±51.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乌拉地尔颈丛阻滞麻醉对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胡青烽;田瑞兆;包晓玲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颈丛阻滞麻醉对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舍量的影响.方法 将30例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分为3组:I组:0.25%罗比卡因;Ⅱ组:0.25%罗比卡因+1%利多卡因;Ⅲ组:0.25%罗比卡因+1%利多卡因+乌拉地尔,分别于麻醉前后5、10、20、30 min记录血压、心率和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 麻醉前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基础值相似,Ⅲ组患者麻醉前后各现察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盖异(P>0.05);I组患者麻醉后5、10 min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和Ⅲ组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I组患者麻醉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较麻醉前和Ⅲ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拉地尔配伍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颈丛阻滞麻醉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 严重多发伤救治1例

    作者:滕爱军

    患者男性,20岁. 于2017年2月27日因"车祸致意识不清5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车祸撞伤头、胸、腹及右下肢,当时出现深昏迷. 送我院急诊治疗,查体心率120次/分钟,血压60/40mmHg,GCS评分3分.大量液体复苏,输红细胞300ml,血浆200ml,积极纠正休克,气管插管,血压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在 100/60mmHg.以"多发伤"绿色通道行手术治疗.术中腹腔内有暗红色血液2000ml,脾脏破裂严重,升结肠回盲部可见长约10厘米浆肌层破裂裂口,脾窝后及升结肠部位有后腹膜血肿,结合术前CT及血气检查.

1865 条记录 88/94 页 « 12...85868788899091...939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