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器人辅助置入与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龙;海涌;关立;刘玉增;苏庆军;杨晋才;康南;孟祥龙;陈小龙

    目的 评价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20例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脊柱疾病患者纳入机器人辅助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1~85岁,平均54.1岁.同期选取20例脊柱疾病患者纳入徒手置钉组,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8~75岁,平均54.8岁.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脊柱CT薄层扫描,机器人辅助组利用机器人辅助系统进行术前置钉规划,术中辅助置钉,记录透视次数及置钉时间等,术后复查CT根据判断螺钉位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94枚,机器人辅助组1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因自身原因改用徒手置钉,其他19例成功应用机器人引导置入124枚螺钉.机器人辅助组(平台安装+透视匹配)平均透视次数为(7.0±2.5)次,徒手置钉组平均透视次数为(12.6±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平均机器匹配时间(机器匹配+平台安装)为(18.9±7.2)min,机器人辅助组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3.7±1.5)min,徒手置钉组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4.3±0.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术中透视和术后CT显示所有机器人引导置入的螺钉(100%)均准确的置入椎弓根内.根据Rampersaud分类法,机器人辅助组124枚螺钉位置均为A类.徒手置钉组Rampersaud分类为A类198枚,B类28枚,C类16枚,D类4枚.其准确率(A类和B类)为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机器人组平均总手术时间(268.3±74.0)min,徒手置钉组平均总手术时间(267.5±6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机器人组平均手术出血量(285.0±240.2)ml,徒手置钉组平均手术出血量(640.0±389.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辐射量,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其在脊柱微创、翻修、脊柱畸形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想福;陈伟国;叶丙霖;李晨旭;范有福;孙凤歧;赵恒;朱生虎

    目的 观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运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并随访32例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7~44岁,平均30.5岁.病变节段L2~31例、L3~42例、L4~516例、L5~S113例.在经脊柱内镜治疗时L2~3、L3~4和L4~5节段采用经椎间孔入路,L5~S1节段运用经椎板间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7.4)min.术后所有患者腰部疼痛,腿部疼痛、麻木,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3个月出现责任间隙腰椎间盘突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翻修.VAS评分术前(6.33±1.63)分,术后3个月(3.67±1.34)分,术后6个月(1.45±0.82)分,术后12个月(0.93±0.31)分;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48.84±11.33)分,术后3个月(31.27±12.08)分,术后6个月(19.86±6.37)分,术后12个月(10.37±5.1)分.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运用MacNab评价临床疗效,优2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保留运动节段、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其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短期疗效

    作者:冯品;张斌;刘俊麟;马俊松;孔清泉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科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54例,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18~49岁,平均28.6岁.27例有明确腰部外伤史.其中L4~521例,L5~S133例.单独位于L4椎体后下缘5例,L5椎体后上缘14例,L5椎体后下缘7例,S1后上缘24例,位于L4后下缘及L5后上缘2例,位于L5后下缘及S1后上缘2例.突出骨块位置单独位于中央椎管区13例,位于中央椎管区+侧方椎管区23例,单独位于侧方椎管18例.均采用症状侧椎间孔或椎板间入路,镜下摘除突出椎间盘、去除部分或全部骨块.术后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术中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5~100 min,术中透视3~15次,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术后影像学提示减压彻底,部分切除14例,完全切除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45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6.2%.结论 经皮内镜治疗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破坏少、恢复快等优点,近期效果较好,同时结合中央椎管及侧隐窝功能分型,可以进一步指导手术方案,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的近期随访报告

    作者:李振宙;侯树勋;宋科冉;赵宏亮;商卫林;吴闻文

    目的:研究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初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37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合并钙化性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赘)。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腰椎侧隐窝减压及椎间盘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指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进行MacNab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50(25~80)min。仅1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1例术后腰痛加重(经封闭证实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腰痛VAS评分:术前(24.4±14.0)分,术后3个月(7.5±6.9)分,术后6个月(5.8±6.0)分,术后12个月(5.6±8.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76.1±9.9)分,术后3个月(3.6±6.4)分,术后6个月(1.7±3.8)分,术后12个月(1.7±3.8)分;ODI指数:术前(74.7±10.0),术后3个月(27.7±5.3),术后6个月(10.1±5.3),术后12个月(14.4±4.8)。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20例优,15例良,1例可,1例差。结论根据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合理、短期疗效优异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

  •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可然;廖从刚;高翔;夏宇;张汛;晏铮剑;唐锴鹰;杜宇;陈亮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32例胸椎O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101.04±29.36)min,术中出血量(24±12.41)ml,住院时间(11.8±5.18)天,VAS评分由术前(7.89±1.07)分降至术后1天(3.81±0.57)分,12个月随访的(1.51±0.57)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明显;JOA评分由术前(12.63±1.31)分升至术后1天(17.81±1.18)分,12个月随访的(25.63±1.31)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平均改善率(79.85±6.32)%;病程 ≤12个月患者JOA改善率与病程>12个月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 ≤12的患者JOA改善率显著高于JOA评分>12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2例恢复情况:优2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OLF患者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值得探索与研究的、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关注科研躬身临床服务患者--记本刊副总编辑海涌教授

    作者:

    海涌,《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

  • 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术并发症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扬璞;海涌;杨晋才;周立金;陈小龙;潘爱星;张耀申;刘畅

    目的 评价与分析 Coflex 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2015 年于我院接受单节段减压后 Coflex 椎板间动态稳定装置植入患者,收集相关人口统计资料、临床相关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再手术情况.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itic 回归分析对所有纳入患者的各类临床与影像学参数的进行性统计学分析,确定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 164 例,其中男 72 例,女92 例,平均年龄 ( 57.70±12.29 ) 岁,平均随访时间 ( 31.11±20.44 ) 个月.患者入院诊断腰椎管狭窄症 90 例( 54.9% ),腰椎间盘突出症 68 例 ( 41.5% ),腰椎滑脱 6 例 ( 3.7% ).手术节段包括 L4~5节段 148 例 ( 90.2% ), L3~4节段 5 例 ( 3% ),L2~3节段 1 例 ( 0.6% ),L5~S1节段 10 例 ( 6.1% ).术中平均手术时间 ( 124.02± 24.12 ) min,平均出血量 ( 178.48±111.85 ) ml.26 例 ( 15.9%,26 / 164 ) 发生 28 例次并发症,并发症原因包括 2 例次 ( 7.1% ) 手术一般并发症,6 例次 ( 14.3% ) 内固定直接并发症,19 例次 ( 67.9% ) 内固定间接并发症, 1 例次 ( 3.6% ) 其它并发症.终 10 例 ( 6.1%,10 / 164 ) 接受再手术.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 ( body mass index,BMI ),Coflex 节段终板 Modic 改变,Coflex 节段间盘压迫椎管占比均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flex 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9%,再手术率为 6.1%,安全性良好.主要并发症原因为原手术节段与邻近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BMI、手术节段椎间盘压迫椎管占比、手术节段终板 Modic 改变.

  • 多学科协同治疗骨关节疾病

    作者:张奉春

    一、概述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年至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这一项以"增进患有肌肉与骨骼疾病患者的健康,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作为目标的活动意义重大.骨关节病的范围广泛,除了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疾病外,还包括脊柱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肌肉疾病等.我国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以上的人群中则达80%[1].

  •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渠东;郑祖根

    20世纪70年代Roy-camille首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年来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

  • 颈椎生物力学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付裕;阮狄克

    生物力学因素在脊柱疾患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脊柱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其力学研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有限元方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数学计算方法,是矩阵方法在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基本原理是把一个由无限个质点构成并且有无限个自由度的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小单元体组成的集合体.

  • 胸腔镜下病灶清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椎结核

    作者:王文军;姚女兆;胡文凯;刘利乐;陆凌云

    由于胸腔镜技术较常规开胸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机体康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脊柱疾病手术的应用逐渐增多.我科从2003年1月起应用该技术治疗胸椎结核12例,获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 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融合术的终结者吗?

    作者:袁文

    以人工椎间盘置换为代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出现给了脊柱外科医师新的选择,脊柱疾病的外科治疗翻开了新的一页,世界范围的临床应用显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相对传统脊柱融合手术,其人性化的思考与崭新的理念似乎有足够让人兴奋的理由.是否沿用数十年的传统脊柱融合术走到了尽头?"金标准"的定义是否要重新书写?置换是否能替代融合成为时代的主流?融合与置换是对手还是朋友?是共同发展还是针锋相对?面对这些问题,热情的追逐与消极的排斥似乎都不能给予好的回答,冷静的思考与探索的实践才能提供理想的答案.

  • 科学求实,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

    作者:周秉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或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也是脊柱疾病中研究多的课题.仅<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年刊载的文章中,有关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章占各类疾病之首.作者近期统计的1 000例腰腿痛门诊就诊者中,已明确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者占1/4.尽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已历经70余年,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满足病人的期望,仍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挑战,当前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我们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研究解决,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

  • 2014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学习班暨研讨会通知

    作者: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骨科主办的“2014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学习班暨研讨会”拟定于2014年6月5日~8日在北京远望楼宾馆举办。
      北医三院骨科是国内早开展脊柱外科治疗与研究的学科之一,五十多年来治疗各类脊柱疾患数以百万计,目前年脊柱疾病门、急诊量逾十万人次,年脊柱外科手术五千多例。本次学习班我们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们共同分享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并着重介绍和交流在脊柱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方面的新理念和新进展。会议将以疑难病例讨论、专家点评、手术录像演示及专题演讲等形式就目前脊柱外科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 2014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学习班暨研讨会通知

    作者: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骨科主办的“2014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学习班暨研讨会”拟定于2014年6月5日~8日在北京远望楼宾馆举办。
      北医三院骨科是国内早开展脊柱外科治疗与研究的学科之一,五十多年来治疗各类脊柱疾患数以百万计,目前年脊柱疾病门、急诊量逾十万人次,年脊柱外科手术五千多例。本次学习班我们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们共同分享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并着重介绍和交流在脊柱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方面的新理念和新进展。会议将以疑难病例讨论、专家点评、手术录像演示及专题演讲等形式就目前脊柱外科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 基因疗法治疗脊柱疾病——现状与展望

    作者:金大地;杨德鸿

    随着对人类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研究的深入,基因疗法极可能成为21世纪临床治疗脊柱疾病的有效手段。成功地将治疗基因转入椎间盘内的靶细胞,以及在动物模型上利用基因疗法成功促进脊柱融合,标志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取得快速进展[1]。但是在基因疗法终进入临床阶段之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介绍基因治疗研究新发展的基础上,展望基因疗法治疗脊柱疾病尤其是椎间盘变性和脊柱融合相关疾病的前景。1 基因治疗概念的新发展  基因治疗是将编码目的基因的核酸系列(RNA或者DNA)导入某群细胞,改变细胞的基因成分,使细胞成为特定蛋白的“生产工厂”,从而改变该细胞本身的代谢,而且还能影响邻近的未经基因改造的细胞。它不再专指通过转移功能性基因代替缺陷基因来治疗已发生的疾病,而是指通过核酸转移治疗或预防疾病。也就是说基因治疗不仅可用来治疗遗传性疾病,而且将来可治疗后天性疾病,包括肌肉骨骼的病变[2]。

  • 脊柱虚拟手术系统的构建及功能实现

    作者:曹珺;何飞;余伟巍;梁祁枫;许飞;刘纪恩

    脊柱疾病的精确诊疗较困难,常规医学影像(CT、MRI等)提供的是二维断层,诊疗过程需要医生的想像去连接,经验丰富的医生固然可对病灶的形状及大小进行估算,但难以精准[1].目前,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三维(three-dimensional,3D)重建技术对脊柱的精确评价已显现出明确的优势[2-4],通过其重建图像进行个体化诊疗设计,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精确性.但MSCT工作站并非专职于脊柱外科,重建软件随机专用,而且其保存影像数据的医学图像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标准格式目前还无法在个人电脑上用常见图像软件读取.

  • 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在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作者:古明晖;张志奇;何爱珊;康焱;杨子波;张紫机;方淑莺;廖威明;傅明

    目的 总结对合并脊柱疾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位置与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收治的27例(38髋)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4例(33髋),既往脊柱内固定史3例(5髋),左侧19髋,右侧19髋;双髋11例,单髋16例.患者25男2女;年龄21~61岁,平均40.33岁,病程0.5~20年,平均12.1年.术前Harris 评分为(37.76±15.9)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末次随访未见下沉、松动等现象,末次随访时Harris 评分为(89.54±7.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6,P<0.01).所有患者矢状面解剖参数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I=SS+PT.SS>PT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3.31±6.37)分,而SSPT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2,P<0.05).术后Harris评分与SS/PI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82(P<0.05).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与PT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866(P<0.01)、0.82(P<0.01),与SS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254(P>0.05)、-0.412(P>0.05).结论 对于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THA,因为患者骨盆和脊柱对病变或内固定的代偿性改变,术前进行矢状面参数的评估,对髋臼假体佳位置的安放及避免术后撞击、脱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 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重建脊柱前柱的中期效果

    作者:杨曦;宋跃明;刘立岷;孔清泉;龚全;曾建成;李涛;屠重棋

    目的 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n-HA/PA66)椎体支撑体重建脊柱前柱稳定性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前路减压采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患者177例,男性117例,女性60例;年龄18 ~ 74岁,平均44.6岁.其中颈椎骨折患者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颈椎病患者58例,脊柱结核患者17例,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5例.随访通过复查X线片及三维CT了解脊柱序列恢复维持情况,评估植骨融合以及支撑体下沉、移位等情况.通过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评价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或SF-36评分评价颈椎病患者、脊柱结核患者及脊柱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36 ~ 70个月,平均5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除1例颈椎骨折患者出现椎体支撑体轻微移位外,未发现支撑体脱出、破裂以及内固定断裂的情况.脊柱骨折患者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4.5个月,植骨融合率为95.9%,支撑体下沉率5.2%;颈椎病患者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4.4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96.5%,支撑体下沉率5.2%;脊柱结核患者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5.5个月,植骨融合率94.0%,支撑体下沉率5.9%;脊柱肿瘤患者中,植骨平均于术后6.0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100%,1例患者出现支撑体下沉.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脊柱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0~2级.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及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t=2.982、4.126和3.980,P<0.05).结论 n-HA/PA66椎体支撑体能够有效地恢复并维持脊柱高度以及序列,其植骨融合率高且支撑体下沉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前柱重建材料;应用该支撑体治疗脊柱创伤、退变、结核以及肿瘤患者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金大地;陈建庭;瞿东滨;朱青安;江建明;王吉兴

    目的研制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TC4)研制该系统,包括K形钢板、螺栓和螺钉,并具有防螺钉松动技术.在临床上应用23例,其中胸、腰椎骨折13例(其中爆裂性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5例),胸腰椎结核9例,腰椎螺纹融合器术后1例. 结果所有23例患者均获得1~10个月的随访,平均4.5个月.在骨折13例中,伤椎高度均完全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平均为2.1级.脊柱结核9例中,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局部无复发.腰4/5TFC术后失败1例行K形钢板内固定术后3个月,植骨已完全融合,并再次手术取出,见钢板周围组织无金属电蚀反应,组织学检查局部瘢痕组织内未见异物巨细胞.本组共18例获得≥4个月的随访,患者均在随访3~4个月内见植骨界面已骨性融合.植入物不影响CT、MRI检查.随访期内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 结论研制的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操作简便,适合于胸腰椎前路减压术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496 条记录 4/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