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TRAIL及其受体系统、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
TRAIL是新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家族成员,对大多数的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它能介导病毒引起的凋亡,在一些自身免疫病中也起作用.本文对TRAIL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的较为复杂的受体系统、配体-受体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TRAIL在病毒引起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
尿儿茶酚胺检测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评价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以及其它任何肾上腺素能受体系统的嗜铬组织能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1].临床上主要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尤其以不同类型继发高血压为主,兼有其它系统代谢紊乱症群.近年对来本院诊治的继发高血压,影像学定位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尿儿茶酚胺检测,其结果报道如下:
-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与戒断的临床症状和处理
许多焦虑性障碍具有长期性、高复发性和治疗无效的特点,因此不得不进行长期治疗或维持治疗,而这种治疗又存在有产生依赖性和戒断症状的危险.临床前期研究发现,BZ-GABA受体系统的整体核心是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调节器.并且还发现BZ受体有多种亚型,不同的亚型分布于不同的大脑区域.研究表明BZ具有广谱活性,因此针对不同受体具有不同亲和力和选择性的新型药物有指望成为目标性更强的抗焦虑药物,这种药物应该是有良好的效果,而较少的镇静和精神运动性抑制潜在危险性,以及没有依赖性和产生戒断症状的危险性.短期和长期使用BZ治疗焦虑性障碍的结局如何,是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本文总结BZ依赖和戒断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BZ停药的方法.
-
以Angiopoietin-1,2为靶点靶向治疗口腔鳞癌的研究进展
针对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策略.但目前尚缺乏有效针对口腔鳞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靶向因子.Angiopoietin(An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族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酪氨酸激酶受体系统(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的分泌性蛋白分子,在生理和病理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ng 家族中Ang-1,2 和血管新生关系为密切,二者的表达调控及活性调节研究已成为目前阐明肿瘤性血管生成、发育机制并进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Ang-1,2 在实体瘤及其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AGE-RAGE系统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当前提出的机制有氧化应激学说、蛋白激酶C激活、神经胶质细胞和轴突联系异常、神经元代谢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非酶糖基化产物等.其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系统在周围神经病变中起重要的作用.今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同相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肺纤维化(PF)发病机制的细胞、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因子之一.TGF-β与其特异的受体TβRⅠ和TβRⅡ结合,实现其生物学功能.目前有关TGF-β的受体系统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尚很少报道.本课题拟观察TGF-β1及其受体系统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它们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自分泌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对心脏的作用,发现IGF-1及其受体系统(IGF-1R)可促使蛋白质合成,调节心肌生长,抑制受损心肌细胞的凋亡,加强心肌收缩力.IGF-1对高血压及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作用研究较多,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尤其对老年充血性心衰,心脏局部IGF-1自分泌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尚不清楚.我们于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建立老年大鼠充血性心衰模型,观察心肌细胞的IGF-1及IGF-1R的基因表达,并探索其临床意义.
-
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intermedin/adrenomedullin 2的水平
Intermedin/adrenomedullin 2(IMD/ADM2)是近期发现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家族新成员,为肾上腺素髓质素(ADM)的横向同源物[1,2].IMD/ADM2与CGRP多肽家族的共同受体复合物CRLR/RAMPs结合,与ADM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受体效应.众多研究已证实,ADM能有效舒张肺动脉,在肺动脉高压(PH)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性因子的作用,而其效应的实现,也是经CRLR/RAMPs受体系统介导的.由此推测,其同源物IMD/ADM2在调节肺循环系统稳定状态方面可能也具有某种特殊的生理与病理意义.本试验通过观察继发性PH患者血浆IMD/ADM2水平,初步探讨其在继发性PH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
雌、孕激素对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Mig和IP-10表达的影响
母胎平衡机制一直是生殖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有研究证实,母胎界面中表达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系统在保持母胎平衡中起重要作用[1-2].CXC类趋化因子Mig和IP-10在早孕蜕膜上皮及基质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变化与蜕膜中免疫细胞聚集和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有关[3-4].
-
喉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双受体系统的研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通过由4个高亲合力酪氨酸激酶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和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组成的双受体系统发挥生物活性[1],其中串珠素(perlecan)是一种重要HSPG,是bFGF的辅助受体,并且bFGF与perlecan的结合是bFGF与其高亲合力受体相结合的必要条件.
-
白细胞介素6受体的β亚单位基因和蛋白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胞因子-受体系统介导的靶向杀伤作为新一代导向治疗策略的创立已经引起临床血液学及肿瘤治疗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结果业已证明,重组白细胞介素6(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人IL-6受体(IL-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明显延长白血病大鼠的生存期,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不良反应[2,3].新近我们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粒、单、红白血病细胞不但高表达IL-6Rα亚单位的基因和蛋白,而且还高表达高亲和力IL-6R.鉴于IL-6R的β亚单位在高亲和力IL-6R形成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4,5],因此从理论上讲,白血病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L-6R的多寡与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的生物学效应密切相关[6].所以,全面系统地阐明人类白血病细胞是否表达IL-6R的β亚单位基因和蛋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我们首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ACS)对IL-6R的β亚单位mRNA和蛋白在8种极具代表性的人类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KG1、TF1、K562、HuT 28、CEM及Raji中的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
DAGO及可乐定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GABAA受体介导膜电流的影响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递质/受体系统在脊髓伤害性信息调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是伤害性感受传入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其胞体膜受体通道可反映脊髓突触前膜的功能.本研究拟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GO及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DRG细胞GABA电流的影响,以探讨DAGO及可乐定是否经GABA递质/受体系统产生外周镇痛作用.
-
瘦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瘦素在机体脂肪含量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生理作用是通过瘦素受体介导的.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瘦素,反过来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维持着体脂的稳定性,高水平时通过促黑皮质素受体系统抑制摄食,低水平时通过神经肽Y促进摄食.瘦素和胰岛素有抑制人和动物摄食及降低体重的作用.肥胖患者存在瘦素抵抗.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瘦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效应;瘦素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瘦素的作用机制;瘦素、胰岛素与摄食量;瘦素抵抗与肥胖.
-
GDNF的基因结构、信息传递及神经保护作用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TGF-β家族的一个新亚族,该亚族还有新发现的三个成员:Neurturin (NTN)、Persephin (PSP)和Artemin (ART),它们均不程度地对多巴胺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背根神经节、颈上神经节以及肾等非神经元细胞都具有生长促进作用。GDNF基因位于5p12-13.1,全长约28~30kb,由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构成,转录后形成4.6kb的mRNA,其中编码区全长636bp,超始密码子在第二个外显子上,编码的GDNF前体蛋白为21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信号肽19个氨基酸),酶解后形成134个氨基酸的成熟多肽。GDNF受体系统由膜外糖磷酯酰肌醇(GPI)偶联的直接与GDNF结合的受体GFR(GDNF family receptor)和跨膜的酪氨酸激酶Ret两部分构成。研究表明将GDNF向纹状体、黑质或脑室内直接注射;胚胎中脑组织用GDNF处理后植入脑内;GDNF转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用腺病毒、腺相关病毒介导的GDNF cDNA直接注入脑内等不同方式给予帕金森病模型动物,可以改善这些动物的PD症状。
-
内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引起内毒素休克的重要触发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毒素结合蛋白(endotoxin binding protein,EBP)及其受体系统是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作用的关键机制,内毒素的许多生物学效应可能就是通过其增敏或抑制作用而实现的.本文就内毒素结合蛋白与LPS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也是重要的转移方式,其活跃程度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系统足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途径.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系均有Ang-2 mRNA的表达,且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1].An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亦显著高表达,与其病理分期、预后密切相关2-4.检测并探讨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
-
瑞波西汀——新型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目前治疗抑郁症应用为广泛的二类药物为三环类(TCAs)和SSRIs.尽管某些TCAs如地昔帕明对去甲肾上腺素(NA)有相对的选择,多数TCAs同时抑制多种受体系统,从而导致明显的副作用.SSRIs在治疗抑郁症与TCAs同样有效,而副作用更少,然而,有证据表明SSRIs在某些抑郁亚群比TCAs疗效差些.因此,抑制NA再摄取对某些病人可能有重要的药理效应,而可避免TCAs的种种副作用.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癫癎的研究进展
在神经递质和受体水平,癫癎的发病机制可累及抑制性的γ-氨基丁酸(GABA)递质受体系统和兴奋性的谷氨酸递质受体系统.谷氨酸受体又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种.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癫癎发病机制方面.本文将从mGluRs在癫癎动物模型包括转基因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方面简述mGluRs与癫癎的关系.
-
终末糖化蛋白产物-终末糖化产物受体系统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时终末糖化蛋白产物(AGEs)在体内的增加、蓄积引起各种细胞功能障碍,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进展.AGEs引起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包括细胞外基质等组织的AGE化引起的功能障碍,细胞内蛋白及核酸的AGE化引起的功能障碍,血浆蛋白的AGE化引起的功能障碍及通过血中AGEs与终末糖化产物受体(RAGE)结合介导的功能障碍.本文综述AGEs-RAGE系统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内毒素在体内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lipopolysaccharide,LPS),由O-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及类脂Lipid A构成.Lipid A是LPS结构中稳定的部分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被认为是先天性免疫强的刺激剂.众多研究表明,脂多糖是介导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的重要启动因子,通过其受体及其调节蛋白的作用,诱导机体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触发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认识到脂多糖结构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LBP)、脂多糖受体CD14以及Toll样受体系统(toll-like receptor,Tlr)在机体炎性细胞中的识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