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养骨运动有哪些
伸直腰背.专业的说法是进行静力性体位训练,比如坐或站立时,要伸直腰背、收缩腹、臀或靠椅背坐直.每天走5000至10000步.这相当于走2~3千米,能有效维持脊柱和四肢的骨盐含量.如果一天走的步数少于1000步,骨量会下降,多于1万步骨量则增加不太明显.
-
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治疗髌骨软化症143例
作者采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方法治疗髌骨软化症14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3例,男46例,女97例,年龄16~48岁,病程1个月~2年.髌骨后有酸痛感,劳累后症状加重.上下台阶时膝部疼痛,酸软无力,尤以初屈膝0°~30°明显,并伴有腿打软或跪倒的症状.
-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静力性平衡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之间静力性平衡指标的差异,探讨维生素D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名年龄32~7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测定体重指数、跟骨骨密度、25(OH)D3水平等指标,应用Foot ScanBalance7.7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评估静力性平衡功能,获得压力中心的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两项平衡参数,分析维生素D对平衡参数的影响.结果 86名受检者平均年龄(54.99±10.19)岁,男女比例40∶46,按照25(OH)D3水平分为3组:严重缺乏组(<10 ng/ml,n=32);缺乏组(≥10 ng/ml而<20 ng/ml,n=40);不足组(≥20 ng/ml而<30 ng/ml,n=14).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明显高于不足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0.66±4.42) mm对(97.0±20.1)mm;(11.55±8.78)mm2对(6.58±2.68)mm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5(OH)D3水平与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及包绕95%压力中心移动轨迹在内的椭圆面积(EA)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835和-0.247,P<0.05.且独立于年龄、性别、跟骨骨密度等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水平同静力性平衡之间存在独立负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维生素D的筛查及补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病因与预防
随着假体设计、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改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假体使用寿命逐渐延长,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手术优良率达90%左右,翻修率不足3%~4%[1,2].然而,由于髌股关节负荷大、关节接触面小、瞬间接触点不断变化及其特殊的软组织平衡结构,髌骨运动轨迹易受复杂的静力性和动力性因素的影响;因此,TKA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仍不容忽视.从临床报道来看,髌股关节的并发症仍然是TKA手术失败并导致施行翻修手术的首要原因[3,4].
-
肩关节不稳研究现状
肩关节不稳(主要指盂肱关节不稳定)指在活动时肱骨头在肩盂窝内存在有症状的移位[1].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大的关节,其稳定性依赖于周围结构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肩关节不稳存在多种形式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基础,在临床表现上较为复杂.因此,充分了解肩关节的稳定机制及肩关节不稳的病理生理基础,结合细致的体格检查,方能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引起BPH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力性因素(前列腺组织平滑肌张力增高)和静力性因素(前列腺体积增大).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BPH疗效确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医药治疗BPH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综述如下.
-
烧伤早期如何运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
运动治疗应在患者全身情况好转后尽早进行,但要严格掌握运动量,以循序渐进慢速进行为宜.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健康机体的主动运动;烧伤机体小范围的主动运动和轻柔的被动运动;被固定的患肢要一日多次地进行静力性等长肌肉收缩运动;利用水的温度和浮力在温水中运动,可以减轻疼痛,并容易完成运动.
-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常见病.尤其是在长期保持坐立姿势工作的人和体力劳动者中,腰肌劳损患者更为多见.实际上,腰肌劳损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常被用作没有器质性改变的慢性腰背部痛的总称.腰肌劳损可分为动力性腰肌劳损和静力性腰肌劳损.从事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所患的多为动力性腰肌劳损,而从事久坐和久站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所患的多为静力性腰肌劳损.
-
膝关节后内侧角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内侧角包括静力稳定性结构和动力稳定性结构.静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后内侧关节囊;动力稳定性结构包括鹅足三肌(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是控制膝关节外翻及胫骨外旋的重要结构,一旦遭到强大暴力作用后,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关节囊等破裂,将影响膝后内侧角的稳定性.因此,手术时机和手术人路的选择在修复膝关节损伤中非常重要.
-
静力性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自2004年起我院采用静力性外固定器外固定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2例,效果满意.
-
肩关节多向不稳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负责连接上肢与躯干,是人体活动范围大的关节[1]。广义的肩关节包括盂肱关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等4个关节;狭义的肩关节特指盂肱关节,它由肩胛骨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辅以周围韧带、肌肉结构稳定。由于肱骨头关节面远大于关节盂等静力性不稳定因素及肩袖或肱二头肌长头损伤等动力性不稳定性因素[2],患者的肱骨头在活动时无法维持于中央位而发生有症状的脱位,即为肩关节不稳[3]。肩关节不稳发病率较高,在美国肩关节不稳的年发病率为23.9例每十万人年[4],占所有关节脱位的45%[5]。
-
盂肱关节的稳定机制
盂肱关节是人体内活动范围大的关节,也是不稳定、常发生脱位的关节之一,约占所有关节脱位的45%.1956年Rowe报道了500例肩关节脱位,其中98%为前方脱位,2%为后方脱位,96%为创伤性[1].前脱位的典型机制是上臂外展外旋时的间接创伤,常见于过头顶的运动中.上臂内收内旋时轴向的后方应力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足够的骨性限制,盂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关节囊、韧带和肩关节周围的肌肉来维持.随着对肩关节的解剖、病理解剖、生物力学以及肩关节不稳的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结合肩关节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盂肱关节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机制的认识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2].
-
坐姿职业病运动处方
长期从事静力性坐姿劳动,会引起腰背和下肢肌群的负担,促使肌力失调,形成脊柱变态,呈弯曲畸形.同时下肢静脉管腔壁弹性减退、变硬,静脉瓣萎缩、硬化,诱发血管弯曲的静脉曲张.容易引起直肠肛管静脉扩张,血液淤积而并发痔疮、肛门疼痛、血便等症状.久坐也会使心脏工作量需求减少,引起心功能减退及血流减慢,为高血压、冠状动脉血栓等病症埋下隐患.据临床医学论证,从事静力坐姿劳动诱发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达55%~60%.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除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外-即所谓静力性压迫,还有诸如颈椎节段不稳和动态椎管形态及容积改变-即静力性压迫因素.另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作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前置性因素,亦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特效药物.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如选择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年为限,无效或持续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颈后路手术不能直接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只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仅适用于多节段椎间盘受累(大于3个节段)、广泛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或脊椎黄韧带骨化(OLF)者[1].
-
68例颌骨囊肿的临床分析
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一种常见疾病,可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类, 临床上又以牙源性囊肿多见.小型囊肿可单独留于颌骨内,患者可无明显异常感觉;但大型囊肿可侵犯上颌窦,或者过大而导致颌面部畸形.目前认为囊肿的增大取决于3个因素:壁性增大(muralgrowth)、流体静力性增大(hydrostatic enlargment)和骨吸收因子(boneresorbingfactoy)性增大[1].因此,颌骨囊肿的治疗可通过消除或破坏囊肿增大的有关因素而得以治疗.虽然文献中有个别颌骨囊肿非手术治疗报告,但是目前囊肿的主要治疗手段还是手术治疗,所用术式包括囊肿摘除术,袋形术或减压术以及颌骨切除术.目前多采用各种术式相结合的方法,以去除囊肿形成的3个因素,从而达到根治囊肿的目的.
-
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MRI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髌骨内侧支持带的影像学研究的重要性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髌骨内侧支持带的特性、损伤的机制与特点,有助于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现将MR在研究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价值方面进行综述。
髌骨内侧支持带的解剖要点及作用机制
髌骨内侧支持带是维持髌骨内侧稳定性重要的软组织解剖。广义的髌骨内侧支持带由浅入深分为4层,第1层为皮肤、皮下筋膜层,第2层为股内斜肌筋膜,第3层的结构为内侧髌股韧带(MPFL)、内侧髌胫韧带(MPTL)、膝内侧副韧带浅层,第4层为膝关节囊和内侧髌骨半月板韧带(MPML);髌骨内侧支持带主要成分有3部分,包括:MPFL、MPML、MPTL[1](图1,2)。MPFL是髌骨内侧支持带中重要的静力性稳定因素[2,3],约占限制髌骨外移静力因素的53%~60%[1,3],是限制髌骨外移的主要结构[1,4,5]。Conlan 等[1]报道髌骨内侧结构包括MPFL重建失败易引起髌骨再次脱位和形成恶劣后果,故研究MPFL的解剖非常重要。既往一般认为MPFL起自股骨内收肌结节[6],止于髌骨内缘的上2/3[6,7],或经股内侧肌腱止于髌骨内上缘[8]。新的尸体解剖研究[9]发现MPFL起自股骨内收肌结节,向股内侧肌方向走行,但与股内侧肌接触松散,然后MPFL主要纤维直接连接于股中间肌和髌骨之间,末端少许纤维连接于髌骨内侧支持带深层,其连接于髌腱内侧面。 -
前交叉韧带止点测量的研究进展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对维持膝关节稳定具有重要作用.ACL断裂后自愈能力差,若不及时修复,可导致关节不稳并继发半月板、软骨损伤、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影响膝关节功能.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中导针定位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高龄, 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它既有外侧张力带作用,又能达到轴向加压,即张力性和静力性加压.而导针定位技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关键,尽管临床医生采用不同的器械和方式行内固定术,但导针定位均关系到整个手术的成败.为了准确地掌握导针的颈干角和前倾角,以往有同道采用其它定位方法,效果不尽理想,存有一定的误差.笔者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287例的术中定位,摸索出一种通过C臂X线透视定位标出股骨颈的体表投影定位的方法,手术时指示以此打入导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静力性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的早期负重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是骨骼系统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80年代,由于带锁髓内钉系统的广泛使用,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今天,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己成为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标准方法[1-4].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疗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以及各类运动所导致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已经成为关节损伤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在膝关节两端分别有股骨和胫骨构成杠杆,在活动中受到的比其他关节更大的应力,其中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2]。ACL损伤可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避免关节稳定性受损所导致的继发性的关节疾病,确保该类损伤能够有较好的预后,正确及时的诊断、恰当的应急处理、适时的手术以及术后全面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均是ACL损伤患者全面康复必不可少的程序,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该疾病的全面治愈,本文将对以上各方面做一综述,以求对ACL损伤的诊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