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菊苣酸单体
菊苣酸(cichoric acid)是紫锥菊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咖啡酸衍生物,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作用并能抑制透明质酸酶,保护胶原蛋白Ⅲ免受可导致降解的自由基的影响.近来的研究还表明,菊苣酸具有抑制HIV-1和HIV-1整合酶的作用.然而在紫锥菊天然植物中菊苣酸的含量却很低,而且存在着大量的其他成分的干扰物[1-2].
-
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指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而导致的肾脏损害~([1]).1964年吴松寒~([2])首次报道了木通致急性肾衰竭的事件,但并未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直到1993年Vanherweghem JL~([3])报道了比利时妇女因服用含有广防己的减肥丸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事件,马兜铃酸肾损害才得到广泛重视.
-
α-硫辛酸减轻STZ所致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胰岛β细胞的特异毒性是自由基介导的.а-硫辛酸(a-lipoic acid,ALA)是有效抗氧化剂.本研究观察ALA对STZ所致胰岛B细胞损伤的保护,并探讨其机制.
-
γ-氨基丁酸、印防己毒素对γδT细胞表面受体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杀伤力的影响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组织及非神经组织的细胞中[1].研究发现,CD4+和(或)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GABA的A受体,GABA与其结合能够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2].
-
β-植物油对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的作用
脂肪是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成分,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的能量约50%来自乳中的脂肪.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分子构象见图1.在人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中,软脂酸(palmitic acid)都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
-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缺乏症研究进展
脂质沉积性肌病(1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传统概念是指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脂质在肌纤维内沉积而引起的一种肌肉疾病,目前认为LSM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脂肪酸氧化缺陷症(fatty acid oxidation deficiency,FAD)累及骨骼肌的一种病理表现[1].
-
对《中国药典》中收载齐墩果酸、熊果酸药品质量标准的商榷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和熊果酸(乌索酸,ursolic acid,U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两者分别属于β-香树脂醇型和α-香树脂醇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据不完全统计,齐墩果酸以游离形式分布于约60个科190种植物;而熊果酸则以同种方式分布于约27个科62种植物[1].
-
马兜铃酸肾病伴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ohropathy,AAN)是指马兜铃酸(AA)引起的急、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1~4]).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AAN)、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AAN,CAAN)以及小管功能障碍[包括肾小管酸中毒与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
-
血液核酸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NAT)是一种新兴的献血者血液传染病检测技术,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检.本文从NAT检测的必要性、血液NAT检测技术简介、目前已商品化的NAT检测试剂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我国血液NAT检测的可能发展趋势及需注意的问题.
-
环氧合酶-2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合成酶,是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转化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关键限速酶.目前人类发现COX至少有3种亚型,即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和在2002年才被证实的环氧合酶-3(COX-3)[1].
-
尿酸: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的板凳队员
尿酸是嘌呤碱在人体的主要代谢产物,正常人尿酸约80%来源于内生嘌呤核苷酸的分解,20%来源于食物,在细胞外液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且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目前国内外已发表了大量关于血清尿酸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的研究报道,早甚至可以追溯至19世纪~([1]),但至今人们对尿酸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的认识似乎依然扑朔迷离,在众多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尿酸始终未被列到主要危险因素之中.
-
酸碱平衡紊乱
1 术语概念1)酸(acid)(1) 挥发性酸(carbon dioxide,CO2)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终产物, 即CO2.CO2本身无酸性,但在水化成H2CO3且离解出H+时有酸性,CO2经肺排出,称为挥发性酸.
-
关节镜下可吸收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术后锚钉孔扩大现象
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Bankart损伤)可以得到镜下修复.用于固定的修复锚钉主要有金属材料及可吸收材料两种,其中可吸收锚钉因其可吸收性及无害性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可.以往的研究证实可吸收材料中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较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炎性反应小、退化慢的特点,被认为是现有可吸收材料中较安全的一种[1-2].但也有研究证实可吸收锚钉可能会造成肩关节无菌性炎症、异物反应及骨溶解[3-5],而骨溶解被认为是导致锚钉孔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骨溶解和锚钉扩大的危害及其与术后仍然存在恐惧试验阳性甚至再次脱位的关系,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
γ-氨基丁酸转运体与疼痛
氨酪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可以发挥生物学活性.
-
利多卡因-四氢叶酸钙-庆大霉素合剂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化疗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治疗的同时对口腔黏膜亦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造成口腔黏膜损伤,常见的为口腔溃疡[1].化疗药物造成血小板降低,口腔黏膜出血及血疱的形成.口腔溃疡及口腔黏膜的出血造成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治疗和护理工作,不利于机体的康复[2].2009年3月起我科对口腔黏膜损伤病人采用利多卡因、四氢叶酸钙、庆大霉素合剂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局部治疗尖锐湿疣的一种新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且能够选择性的杀死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上皮细胞而不损害周围正常细胞.对亚临床状态的感染也可消除,从而降低复发率[1].我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此方法治疗30例男性尿道尖锐湿疣,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Aβ1-42合并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用于AD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在大鼠左侧海马区内注β-淀粉样蛋白1-42肽段(Aβ1-42 )和鹅膏蕈氨酸(IBO)混合液造成AD模型,通过水迷宫试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定位航行中,模型组潜伏期明显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延长(P<0.01).结论 Aβ1-42合并IBO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模拟AD的发病特点,可作为AD及其药物研究的一种新模型.
-
不同类型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导致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发病机制尚末完全明了,已认识到即使停药后病情仍进行性发展,预后较差,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AAN自从1993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等[2]报道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关注,近年国内报道的病例也日见增多[2].
-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酸性黏多糖.1934年美国Meyer[1]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此后,人们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和设备,以提高HA产率为目的,对发酵生产HA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
-
血清中唾液酸水平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探讨
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9碳糖神经氨酸的一族复合物的总称,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其含量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浸润、接触抑制的丧失及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视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采用测定血清唾液酸(SA)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已有报道[1,2],本文采用神经氨酸苷酶偶连法,对104例不同种类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清中的唾液酸含量的测定,对血清中唾液酸的含量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