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来自2003年10月8日公布的资料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地球上存在的生物多如银河系的恒星无法统计.其中又由各种各样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肾脏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共同组成我们每一个复杂的个体.
-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1-3]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MSCs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在应用激素或生长因子的适当培养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肌肉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4-7]。MSCs可以从多种组织器官中分离出来,如骨髓、脐带血和脂肪[8]。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研究较多的一种成体干细胞,但因其取材时对机体的创伤较大,而且骨髓中干细胞的比例要比脂肪中含量少。而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因其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小,而且脂肪组织中的干细胞含量丰富、细胞增殖快、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而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 stem cell,B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二种多能干细胞之一,本身没有造血功能,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
-
三管齐下运动才更全面
三种运动形式一个不能少运动并不仅仅是动起来就可以了,也并非随便选择几个运动项目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运动应至少包含三种形式的运动,其中有氧代谢运动是基础,力量训练很必要,柔韧性练习也不可少.有氧代谢运动有助氧化体内的糖分,消耗体内的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有助心血管系统将血液中的氧传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还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等;力量训练则有助刺激肌肉细胞的生长,预防肌肉萎缩,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有氧运动时的脂肪消耗等;柔韧性练习则能增强肌肉的弹性,增加肌腱和韧带的韧性,有助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控糖的过程中,应该兼顾三种运动形式,一个都不能少.
-
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机制及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为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组织、脐血、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MSCs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等中胚层间质组织细胞,还可跨越胚层界限,分化为外胚层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内胚层的肝细胞等.所以近年来MSCs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以及再生领域研究的热点.对MSCs分化机制以及策略的研究和认识有助于对MSCs分化的精细调控和充分利用.
-
人体体温测定方法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的应用
感知和调节体温是人体生命存在的重要环节[1].研究发现,当人体体温偏离正常37℃幅度达到3.5℃时,其生理机能会受到显著影响甚至致命[2].运动是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环节之一.人体在高负荷的体育活动时,体温可以从基础体温37C升高到42℃以上,这时肌肉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受到高温伤害[3].因此,高温环境下避免运动过程的高温伤害显得尤其重要,而体温测试的先进性和准确性对于人体体温调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体体温测定方法有多种,但不同方法的科学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总结人体体温测定方法,并探讨其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
国内三种《运动生理学》教材中动作电位图示错误及纠正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现行使用的<运动生理学>教材中"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一节的讲解图示存在若干小错误及模糊之处,给学生学习带来诸多不便,易引起误解,特指出如下.
-
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广泛存在于造血系统及结缔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骨髓中存在大量的MSCs,是MSCs研究的主要来源.MSCs除了具有支持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来源的多种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1,2].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群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细胞,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1],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故引起了人们对MSCs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脂肪干细胞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着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能力强,在体外培养中能保持稳定的生长增殖活性,且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一样的多向分化潜能,故被称为脂肪干细胞(ADSCs)[1].该干细胞在体外可以持续分裂和增殖,不同的培养基能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分化[2-5].因其具有存在广泛、取材方便、可迅速扩增及多项分化潜能等特点,AD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
肌钙蛋白自身抗体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敏感、特异的生物学指标.肌钙蛋白(cTn)是细肌丝组成成分,CTnC和钙离子结合,CTnT与原肌球蛋白结合,cTnI则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在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性作用.肌钙蛋白(cTnI和cTnT)主要位于肌肉细胞的肌质网内,小鼠心肌细胞膜上有少部分cTnI分布,生理条件下cTnI和机体免疫系统不接触.
-
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道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ERB)是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肌肉细胞的坏死及细胞膜的破坏,导致肌酶及肌红蛋白渗漏至血液终随尿排出,尿液呈现血色、酱油色或茶色,称为肌红蛋白尿,其特征性表现是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肾小管坏死及肾功能衰竭.我于盛京医院急诊监护室进修时收治该病1例,患者肌酸激酶值28万没有发生肾功能衰竭,说明横纹肌溶解的预后与肌酸激酶的升高值并不一致,现报告如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类早期前体细胞;其来自基质,也称骨髓基质干细胞.1987年Friedenstein等[1]在分离大鼠骨髓成骨祖细胞时,首次从骨髓基质中鉴定出一种非造血系成体多能干细胞,并实验证实在体外这类细胞能分化成各种间质细胞,包括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等,因而称之为MSCs.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体外实验证实MSC能分化成不同谱系的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1].此外,MSC作为骨髓基质组成成分,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支持造血[2].近年来报道MSC与造血干细胞(HSC)一同植入可以降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其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就MSC与T、B、NK、DC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索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索,也是唯一能促进人体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和储存的激素.胰岛素能作用的靶细胞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及肾细胞和睾丸细胞等,但主要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
-
头面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头面部抗衰老保健按摩是通过按摩的作用提高脑神经细胞、面部皮肤与面部肌肉细胞的机能,预防细胞退化与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的结果.正能量的思维活动的引导是按摩者取得按摩效应的前提条件.
-
姿势与防老
许多人进入老年期后,常感腰酸腿痛,关节僵硬,活动不便,影响了身心健康,给晚年生活蒙上了阴影.人到老年为什么会弯腰弓背,手脚不灵,步履蹒跚呢?人体的运动系统,骨与骨通过关节连在一起,构成生命大厦的支架,肌肉附着于骨头,通过肌肉的收缩才能行走、跑、跳.进入老年期后,组织逐渐脱水,弹性减低,骨质变得疏松,强度及韧性下降,下肢弯曲;脊柱的椎间盘发生萎缩性改变,韧带因退行性变化和纤维化而变硬,引起脊柱弯曲加重;肌肉细胞逐渐减少,肌肉萎缩;用了几十年的关节,因磨擦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
下颌骨骨折合并肢体挤压综合征1例
患者,男,26岁,于1997年5月23日因酒后驾驶摩托车跌伤,经当地医院清创及做上、下颌颌间结扎,因发现下颌骨骨折于伤后22小时收入我院拟行下颌骨切开复位治疗.患者生化检查GOT 115U/L、GPT 59U/L、BUN 9.40mmol/L而未及时手术,于5月28日查肝、肾功能GOT已正常(34U/L、GPT 55U/L、BUN 5.10mmol/L),进行下颌骨切开复位术,术中、术后顺利.患者入院检查时除颌面部损伤外,后小腿高度肿胀,皮下广泛淤血,足趾活动受限,故考虑患者GOT、BUN等一过性升高为肢体挤压综合征所致,大量肌肉细胞破坏,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转氨酶,故GOT明显升高,而肝炎转氨酶升高应GPT>GOT.BUN升高因大量组织破坏蛋白分解,使BUN上升,而非肝炎或肾疾患所致.因该患者肢体挤压综合征属轻度故很快恢复正常(倘病情严重大量肌红蛋白酸化破坏肾小管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通过此病例,可认识到颌面部严重损伤时,应注意身体其它部位损伤,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
长链脂肪醇和左旋肉碱对小鼠抗疲劳效果研究
长链脂肪醇(Policosanol)是指碳链长度为26~32个碳原子的醇类物质.本实验所用的长链脂肪醇经气相色谱分析含二十八烷醇16.91%、三十烷醇56.14%、三十二烷醇11.56%、其它物质为15.39%[1].左旋肉碱(又称肉毒碱,L-carnitine,以下简称肉碱),化学名L-3-羟-4-三甲基铵丁酸,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类维生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入线粒体内氧化,为人体肌肉细胞及心肌细胞提供能量.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2].本实验将2种物质合用于小鼠的抗疲劳实验,探索其合用的抗疲劳效果.
-
表观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生物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现象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1 概念表观遗传学是沃丁顿(Waddingtong)于1942年在Endeavour杂志上第1次提出的.他在研究生物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基因型的遗传(heredity)或传承(inheritance)是遗传学研究的主旨,而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则属于表现遗传学研究的范畴.在当时,许多生物学家认为,细胞的分化是由于基因组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例如,参与生成肾细胞或肌肉细胞的那些基因中丢失了一部分非必需的基因,于是分化生成了肝细胞;也就是说,细胞表型的改变是细胞基因组内基因增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