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研究进展

    作者:杨水华(综述);田晓先(审校)

    目前普遍认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随着胎龄增加而上升,3个月以后脊髓末端上升速度快于脊柱,脊髓位置相对上移。神经管发育异常可致脊髓圆锥末端下降并被栓系在椎管内产生脊髓栓系综合征,如何确定正常不同孕周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范围及变化规律,是评价胎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等圆锥末端异常疾病的关键。已有多种方法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超声作为无创、便捷、可反复观察方法已成为首选,但通过定位脊髓圆锥末端来预测脊髓栓系综合征尚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和论证。

  • 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综述);欧阳钢(审校)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经济问题。运动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症。现就近年来有关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并指出了目前运动疗法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运动疗法今后研究的方向。

  • 经前烦躁症与神经回路研究进展

    作者:辛荣荣;于艳红;孙文君;孙飞(综述);高冬梅(审校)

    经前烦躁症( PMD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神经机制及脑区活性变化来揭示PMDD的发病原因。相关研究显示,前额叶、杏仁核、海马及小脑、岛叶等脑区的活性变化可能与PMDD发病密切相关,现对涉及该病的脑区及脑区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综述,为明确经前期综合征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线粒体活性氧类及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仁生(综述);李涛;吴柱国(审校)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制造能量的机构,其在维持细胞内钙稳态、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类而无法消除时,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损害。线粒体活性氧类在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线粒体活性氧类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系,对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 细胞因子与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作者:吴博(综述);郑健(审校)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一个庞大的小分子蛋白家族,成员繁多,作用广泛。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它们广泛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在诱导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文针对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 B、NSE检测的意义

    作者:安翠红(综述);张小平;程爱国(审校)

    严重颅脑创伤及其后遗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特别是颅脑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评估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减轻或预防创伤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特异度、灵敏度较高的生化标志物,其测定方便,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重症肌无力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俊超(综述);颖娟(审校)

    重症肌无力( MG)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近年来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且出现了多种模型制备方法,也都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效果。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为了使MG模型制备方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探究MG的发病机制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该文对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模型制备方法予以总结,希望对MG的进一步研究能有所帮助。

  • 缺氧环境下微RNA对肿瘤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宇竞(综述);敖敏高娃;刘恩才(审校)

    微RNAs( miRNAs)目前被认为是缺氧的新型调控基因,它能调节基因表达并且参与许多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1(HIF1)能调控一系列miRNAs,同时一些miRNAs又以HIF1为靶基因。 miRNAs与HIF1相互作用与肿瘤相关,如血管生成、代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节、增殖转移和抗癌疗法。近年来研究表明,缺氧能调节miRNAs的表达,而miRNAs也参与肿瘤靶基因的调控,进而miRNAs在分子水平影响人类肿瘤细胞的代谢、凋亡、转移和治疗等。

    关键词: 微RNA 缺氧 肿瘤
  • 囊胚培养的利与弊

    作者:周红(综述);张波(审校)

    囊胚培养是目前体外受精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是胚胎的进一步筛选。囊胚移植时期是子宫内膜容受较适宜时期,可以获得较卵裂期胚胎更高的临床种植率,控制囊胚移植的数目有利于降低多胎妊娠率。另一方面,囊胚培养对胚胎实验室培养环境要求更高,同时有体外继续培养的风险,包括无可移植胚胎、基因风险等。该文通过分析囊胚培养的利与弊,探讨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策略的可行性。

  • 白细胞介素4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应如;陈蓓(综述);张荣波(审校)

    白细胞介素4( IL-4)主要是活化T细胞产生的,来源于多种细胞的细胞因子。 IL-4对人体多种细胞具有生物学转化作用,IL-4与效应细胞表面IL-4Rα结合,促进靶基因转录,其生物学信号转导主要通过JAK-STAT通路、Ras-ERK通路、PI3K-PKB 通路三种途径。 IL-4对肿瘤、过敏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造血干细胞移植、妊娠、再生障碍性贫血、缺血性心脏病、疫苗免疫等疾病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和治疗作用。

  • 头顶一颗珠对肝癌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秀三;李玉山;詹光杰

    目的:研究头顶一颗珠( TTM)注射液对肝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22小鼠肝癌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肝癌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5-FU+TTM组和TTM组,每组10只。模型组、5-FU组每日按10 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5-FU,5-FU+TTM组在注射5-FU的同时每日腹腔按7.2 g/kg注射TTM,TTM组按7.2 g/kg注射TTM。给药5 d后测定各组胸腺、脾脏指数,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5-FU组和TTM组的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FU+TTM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5-FU 组外周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P <0.05), TTM组显著增加( P <0.05);5-FU+TTM组白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FU组比较,TTM组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5-FU+TTM组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但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模型组,TTM组、5-FU+TTM组及5-FU组CD3、CD4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CD8百分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较5-FU+TTM组比较,TTM组、5-FU组CD3、CD4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8百分比显著增加( P<0.05)。相对于模型组,TTM组、5-FU+TTM组及5-FU组IL-2、TNF-α水平显著增加( P<0.05);与TTM组比较,5-FU+TTM组、5-FU组 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5-FU 组 TNF-α水平显著增加( P <0.05),5-FU+TTM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M可以促进T细胞的成熟与迁移,提高肝癌小鼠IL-2、TNF-α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抗肿瘤功能。

  •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武玉莲;张泽;袁超燕;李素萍

    目的:系统评价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6月至2014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针对常规腹腔镜下及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总共纳入13项研究,文献涉及腹腔镜组1168例,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组1247例。 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腹腔镜组相比,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WMD=-65.73,95%CI -81.26~-50.19,P<0.01);术后排气时间缩短(WMD=-65.73,95%CI -81.26~-50.19,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WMD=-0.64,95%CI -0.98~-0.30,P <0.01);术后患病率降低(WMD =0.48,95%CI 0.30~0.78,P<0.01);术后复发率降低(WMD=0.19,95%CI 0.12~0.32,P<0.01);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4.75,95%CI -4.96~14.47,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术后患病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脏损伤指标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军;蒋炳林;朱海龙;张毅;梁夷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脏损伤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度脓毒症患者44例和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分别记作S组和SS组,依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和存活情况,每组再分为心功能正常组( n)、心功能异常组( a);存活组(s)、死亡组(d),其中Sn组25例(56.8%),Sa组19例(43.2%);Ss组31例(70.5%),Sd组13例(29.5%);SSn组17例(42.5%),SSa组23例(57.5%);SSs组11例(27.5%),SSd组29例(72.5%)。测定各组患者入院第1、3和7日的脑钠肽、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水平,探讨临床价值。结果 S组和SS组各时点脑钠肽和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S组各时点肌钙蛋白T水平显著高于S组,Sa组、Ssa组、Sd组和SSd组各时点脑钠肽、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Sn组、SSn组、Ss组和S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钠肽、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水平可以反映脓毒症休克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心脏损伤程度,脑钠肽、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水平高者死亡率高、预后差。

  • N-乙酰半胱氨酸在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和表型转变中的作用

    作者:樊明强;张延林;丁涛;王莹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缓解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损伤和表型转变中的作用。方法小鼠VSMC( MOVA细胞)常规培养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5μmol/L叔丁基氢过氧化物( t-BHP)处理组、35μmol/L t-BHP+1 mmol/L NAC处理组、1 mmol/L NAC处理组。二氯荧光黄二乙酸酯探针检测t-BHP处理后的细胞内活性氧类( ROS)水平。 CCK-8试剂盒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平滑肌合成型标志物α-肌动蛋白(SMA)和合成型标志物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SMemb)的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分析NAC和t-BHP 处理对miR-145表达的影响。结果35μmol/L t-BHP处理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35μmol/L t-BHP处理组相比,35μmol/L t-BHP+1 mmol/L NAC处理组细胞内的ROS水平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35μmol/L t-BHP处理后细胞抑制率、凋亡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35μmol/L t-BHP 处理组相比,35μmol/L t-BHP +1 mmol/L NAC 处理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均降低( P <0.05)。与对照组相比,35μmol/L t-BHP处理后细胞SMA表达降低,SMemb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5μmol/L t-BHP处理组相比,35μmol/L t-BHP+1 mmol/L NAC处理组SMA表达较高,SMemb表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35μmol/L t-BHP处理后miR-145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35μmol/L t-BHP处理组相比,35μmol/L t-BHP+1 mmol/L NAC处理组miR-145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NAC可以缓解氧化应激诱导的VSMC损伤和表型转变,此过程中伴随miR-145的表达增高。

  • 鞘内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宫缩的影响

    作者:邓扬;白静珉;刘志慧;袁翔;尚云海;王瑞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鞘内注射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宫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待产的孕妇11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2)、B组(n=42)、C组(n=42)三组,均给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3μg、5μg、7μg,首剂罗哌卡因均为2 mg,对比三组产妇镇痛效果及产程和血清前列腺素 E2( PGE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 组起效时间为(4.9±1.3) min,显著长于B、C组的(3.8±1.4) min与(3.5±1.3) min(P <0.05),首剂量持续时间为(64.4±13.6) min,显著短于B、C两组的(89.7±13.8) min与(91.2±14.1) min(P<0.05),罗哌卡因用量为(21.3±5.9) mg,显著多于B、C组的(18.3±6.1) mg与(16.2±5.8) mg(P<0.05),B、C两组在镇痛起效时间、首剂量持续时间以及罗哌卡因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血清PGE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但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并未对产妇宫缩起到不良影响。

  • 微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时期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秦海瑜;陈宇辉

    目的:探究微 RNA ( miRNA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时期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于临高县人民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200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50例,提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后,分离信使RNA,采用RNA-DNA嵌合探针液态芯片技术检测miR-20a、miR-21、miR-31、miR-145、miR-222、miR-191、miR-371、miR-223、miR-126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时期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21、miR-31、miR-145、miR-222、miR-191、miR-371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0a的表达水平随HBV 感染的发展而升高, miR-126随 HBV 感染的发展而降低, miR-223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水平高(15.44±8.52),在肝癌组中的表达水平低(6.87±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发展不同时期的miRNA表达谱是不同的,通过检测相关miRNA的表达,可以为HBV感染的慢性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肝癌 微RNA 乙型肝炎
  • 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彦飞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府谷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80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退热治疗,并实施雾化吸入。观察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300 mg雾化吸入,每日2次。对照组患儿加用盐酸氨溴索300 mg雾化吸入,每日2次。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IgA、IgG、补体C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9.2±2.6) g/L比(8.0±1.9) g/L、(1.2±0.5) g/L比(1.0±0.4) g/L,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4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65±6)%比(63±6)%,(39±4)%比(36±4)%,1.60±0.31比1.31±0.35,P<0.05或P<0.01],CD8显著低于对照组[(25±3)%比(26±3)%,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湿啰音、气喘、肺部X线阴影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1±0.5) d比(2.6±0.4) d,(4.2±0.3) d比(5.5±0.3) d,(5.5± 0.3) d比(6.9±0.5) d,(3.7±0.6) d比(5.2±0.5) d,(5.7±0.4) d比(6.1±0.5) d,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86/90),对照组为83.3%(75/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能有效调节支气管肺炎患儿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紊乱状态,及时改善其临床症状,对患儿预后及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OPN与LPN治疗肾肿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路璐;李小顺;何丽萍

    目的:比较开放肾部分切除术( O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LPN)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武装警察部队陕西省总队医院住院治疗的肾肿瘤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8例。观察组患者行LPN,对照组患者行OPN。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对两组患者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31±4) min 比(18±3) 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90±17) mL比(140±29) mL],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38±22) min 比(176±36) min,(38±9) h 比(62±16) h,(14±3) d比(22±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酐数值分别为(71±9)μmol/L、(72±8)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手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酐数值分别为(90±9)μmol/L、(88±9)μmol/L,均高于治疗前(P <0.01),手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尿瘘等重大并发症,观察组出现腹膜损伤9例,肾周少量血肿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对照组出现腹膜损伤8例,肾周少量血肿9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LPN治疗肾肿瘤临床疗效稳定,与OPN相比,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疗效与OPN相当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肾肿瘤较为理想和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 健脾益肾汤辨证加减辅助治疗羊水过多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宗秀芬;郭艳蒲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汤辨证加减辅助治疗羊水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河北省易县医院妇产科诊断为羊水过多的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片,每次25 mg,每日3次,用药时间为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中药汤剂,每日3次,每次50 mL,连续服用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妊娠结局以及产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羊水指数和症状积分分别为(193±11) mm、(3.8±0.7)分,显著低于对照的(220±10) mm、(5.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早产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益肾汤辨证加减法治疗羊水过多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产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

    作者:吴百平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炎性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广饶县中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首先使用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滴注,使用4 d 左右,直至患儿体温、白细胞计数正常,后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d)口服,使用3 d,停用4 d,再次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d),使用3 d,共3个周期;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静脉注射溶解于葡萄糖中的10 mg/(kg·d)的同浓度阿奇霉素溶液,1次/d ,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两组患儿的疗效、炎性因子、体液免疫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58/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2 d,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4 d、12 d,两组CD3+、CD4+呈上升趋势,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3±1.2) d比(11.3±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疹、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丙氨酸转氨酶增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8/60)比1.7%(1/60),20.0%(12/60)比3.3%(2/60),20.0%(12/60)比6.7%(4/60),10.0%(6/60)比0%,3.3(2/6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有助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的稳定及恢复,缩短住院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镜联合可表面麻醉气管导管插管与传统喉镜插管致患者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的比较

    作者:林晓峰;王鑫

    目的:比较内镜联合可表面麻醉气管导管插管与传统喉镜插管致患者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1~2级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喉镜插管,观察组给予内镜联合可表面麻醉气管导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不同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拔管时患者烦躁、呛咳、屏气和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320/340)比73.5%(250/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1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升高,插管后5 min降低,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更小,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烦躁、呛咳、屏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0.0%(34/340)比35.0%(119/340),25.0%(85/340)比90.0%(126/340),5.0%(17/340)比30.0%(1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9%(3/340),对照组为5.0%(17/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内镜联合表面麻醉双囊气管导管插管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应激性反应和不良反应。

  •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应用

    作者:李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每次10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用药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8%(60/62)比83.9%(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9)%比(30±13)%],而血小板聚焦时间长于对照组[(288±85) s比(228±7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2±0.14) mPa·s比(1.82±0.30) mPa·s,(8.02±0.98) mPa·s 比(12.85±1.02) mPa·s、(0.12±0.03) g/L 比(0.20±0.0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4±1.0) mg/L比(8.5±2.1) mg/L,(6.2±2.1)μg/L比(9.5±3.2)μg/L,65±11) ng/L比(86±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甲状腺全切除术与非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及术后低钙血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作者:李莉;刘壮;田青;拓明祥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与非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及术后低钙血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103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甲状腺全切除术组( A组)42例,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组(B组)23例,患侧腺体叶及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术组(C组)38例。对各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各组患者血钙含量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A组喉返神经损失发生率为19.0%(8/42),B组为4.4%(1/23),C组为2.4%(1/38),其中A组喉返神经损失发生率高于C组(P<0.05)。 A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2.9%(18/42). B组为17.4%(4/23),C组为18.4%(7/38),其中A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均P<0.05)。术后1~2 d三组患者血钙水平均降低,术后3 d血钙含量有所回升,其中以B组血钙含量回升快,A组血钙含量回升慢,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量均显著低于术前( 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相对于非全切除术可增加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发生率,且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较大。

  • 艾地苯醌对癫痫患者BDNF、IGF-1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云生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对癫痫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东营鸿港医院住院治疗的74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20 mg/k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口服丙戊酸钠治疗的同时加服艾地苯醌(每次30 mg,每日3次)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BDNF、IGF-1的水平,并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 与 IGF-1水平分别为(9.4±3.5)μg/L、(146±32)μg/L,较治疗前[(6.4±2.1)μg/L、(114±38)μg/L]升高,且高于对照组[(6.4±2.4)μg/L、(115±3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 评分高于治疗前[(26±6)分比(24±4)分],WCST评分各项(除试验数与完成分类数外)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完成分类数低于对照组[27±12比37±16,28±10比34±12,4.2±0.9比4.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可以降低癫痫患者血清BDNF、IGF-1水平,从而提高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

  • 心力衰竭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王焱;覃珊;张自强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脑钠肽( 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治疗的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成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以及NYHA Ⅳ级组,各23例。另外选取同期20例入院检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的BNP、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水平,以及治疗后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心力衰竭组的BNP、hs-CRP 以及LV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1±18) ng/L 比(35±15) ng/L,(12.2±2.3) mg/L比(3.2±1.4) mg/L,(59.7±2.2) mm 比(43.2±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Ⅲ级组和Ⅳ级组BNP、CRP以及LVDD高于NYHA Ⅱ级组患者,且NYHA Ⅳ级组上述各指标高于NYHA Ⅲ级组(P<0.05)。心力衰竭组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1±4)%比(65±5)%],NYHAⅢ级组和Ⅳ级组LVEF显著低于NYHAⅡ级组患者,且NYHAⅣ级组显著低于NYHAⅢ级组(P<0.05);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LVDD水平均呈正相关(r=0.746,0.735,P <0.05),而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32,P<0.05);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已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组)12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57例,心血管事件组BNP、hs-CRP以及LVDD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723±36) ng/L 比(316±15) ng/L,(7.1±2.4) mg/L比(2.0±0.5) mg/L,(59.2±2.8) mm 比(46.4±2.0) mm],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51±5)%比(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BNP、CRP、LVEF以及LVDD水平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灵敏、稳定的标志物,可以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还可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和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作者:巨辉;白国强;杨磊;刘丽

    目的:比较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TED)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疼痛科住院的68例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核溶解术组和PTED组,各34例。髓核溶解术组采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PTED组采用椎间孔镜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进行疗效评价;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1个月PTED组优良率显著高于髓核溶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PTED在短期内快速缓解腰腿痛方面明显优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33的表达情况

    作者:朱黎;成旭东;安燕芳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D患者( AD组)和100例认知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定CD33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CD33阳性细胞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D33表达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 AD患者CD33 mRNA表达水平和CD33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28比1.06±0.33;(40±15)%比(5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33 mRNA表达水平、CD33阳性细胞率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8,0.22,P<0.05)。结论 CD33可能参与AD的发病过程,CD33作为AD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对分娩结局及母婴的影响

    作者:薛莲;张国英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 CPP)的相关风险及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广饶县中医院终止妊娠的140例合并CPP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既往存在剖宫产史,作为观察组(瘢痕子宫合并CPP),100例患者无剖宫产史,作为对照组(非瘢痕子宫合并CPP)。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前、产后的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418±164) mL 比(274±93) mL、(1524±14) mL 比(1033±10) mL ]( P <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40.0%、42.5%、20.0%,均高于对照组(80.0%,15.0%,18.0%,3.0%)(P<0.01);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5.0%、17.5%、25.0%、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3.0%,8.0%,1.0%)(P<0.01)。观察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中有18例行子宫全切术,子宫保留率为55.0%(2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0%(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CPP临床表现十分凶险,易发生胎盘植入、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母婴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应做好及时的产科抢救准备,并对产后出血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

  • 功能锻炼辅助针灸推拿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合并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作者:冯艳华;王如然;尹东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辅助针灸推拿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174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采用功能锻炼辅助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治疗,连续锻炼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64例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镇痛效果、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4%(106/110)比84.4%(5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2.23±0.23)分比(3.15±0.26)分],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0.31±0.04) t/h比(0.70±0.13) t/h],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33±5) t/h比(19±5) 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1±0.25) mg/L 比(1.50±0.34) mg/L;(0.21±0.06) mg/L比(0.33±0.05)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2%(108/110),高于对照组87.5%(5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辅助针灸推拿用于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活动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提升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 自拟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初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郞宁;文俊;余洁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益气固本汤方水煎取汁,100 mL,口服,每日3次。二甲双胍缓释片1.0 g口服,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5.9±1.1)%比(7.1±1.6)%、(5.2±1.4) mmol/L 比(6.7±1.5) mmol/L、(9.3±2.8) mmol/L 比(10.2±2.5) mmol/L、(1.7±1.0) mmol/L 比(2.4±0.8) mmol/L、(3.5±1.1) mmol/L 比(4.8±1.2) mmol/L、(1.8±0.7) mmol/L 比(2.9±0.6) mmol/L,P<0.05或P<0.01]。结论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

  • PCT、hs-CRP、WBC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感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钟延法;雷朝英;郭学敏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 PCT)、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计数( WBC)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感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的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每组30例;另外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又分为重度脓毒症组和轻度脓毒症组,每组30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患儿血清PCT、hs-CRP,并统计WBC。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PCT、hs-CRP、WBC联合诊断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PCT、hs-CRP、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23.3±3.3)μg/L比(2.2±1.0)μg/L,(41.1±2.2) mg/L比(22.0±2.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PCT、hs-CRP和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脓毒症组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脓毒症组[(23.0±1.9)μg/L比(2.4±0.3)μg/L,(45.5±2.9) mg/L比(17.7±3.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hs-CRP、WBC诊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大的是PCT,其次是hs-CRP、WBC。 PCT、hs-CRP、WBC诊断重度脓毒症、轻度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的是hs-CRP,其次是WBC、PCT。结论血清中PCT、hs-CRP、WBC联合诊断不同感染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其中PCT诊断相比hs-CRP、WBC效果更优。

  • 血站实验室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试剂的评价及应用

    作者:隋丽丽;张微;李琳琳;李天君

    目的:对本血站实验室两种梅毒抗体筛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试剂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18467-2001)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7963例,进行梅毒抗体的 ELISA 筛查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确证。结果1796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107例血样呈ELISA法梅毒抗体反应性,反应性率为0.6%,TPPA确认反应性为83例,反应性率为0.5%,在本血站检验判断规则下,梅毒抗体ELISA检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9%;其中两种ELISA试剂均呈反应性的为88例,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103例金豪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标本中TPPA确认反应性数为82份,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1.2%;92例万泰试剂检测反应性的标本,确认反应性为83份,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9%,漏诊率为0.0%。结论 ELISA方法单一种试剂梅毒抗体反应性假阳性率高,建议相应血液报废,献血者进行归队允许再次献血。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敏敏(综述);王晓明(审校)

    肺炎支原体( MP)是引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与哮喘的发生、急性恶化发作及慢性症状难以控制密切相关。但是,至今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MP的直接损伤作用、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及宿主体质有关。此外,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哮喘也有自身的特点。总之,两者密切相关,及时检测支原体,预测疗效,调整用药方案非常必要。

  • 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概述

    作者:韩静波(综述);简道林(审校)

    除老年及认知障碍是导致心脏及非心脏手术出现术后谵妄的常见危险因素之外,不同手术种类患者术前的心理、术中的出血多少及持续时间、手术后的不同镇痛方法、睡眠的质量也是引起术后发生谵妄的常见危险因素。充分认识预测术后谵妄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进一步提高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祥(综述);武荣(审校)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HHFNC治疗时患儿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或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治疗时鼻部损伤和腹胀等问题发生,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

  •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作者:刘涵(综述);李平华(审校)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 ICL)是目前主要的矫正高度屈光不正的方式,其中后房型散光型ICL( TICL)还可以同时矫正散光,目前正逐渐应用于各类型的屈光手术中。但是,ICL的并发症会给患者的眼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严重影响视觉质量。该文对ICL手术的相关并发症,诸如白内障、高眼压症、青光眼、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和其他少见的并发症,包括它们的发生机制、类型、部位、时间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常规处理方式进行综述。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庄泽民(综述);丁真奇(审校)

    脊柱内固定术常用来治疗脊柱创伤及椎体滑脱、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等各类脊柱疾病。随着脊柱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内固定术的手术量逐年增加。尽管现代的无菌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脊柱术后感染仍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不仅显著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会导致内固定的失败、骨髓炎及假关节的形成,甚至会威胁生命。

  • 人工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围术期的抗凝抗栓治疗

    作者:王占启;张芳;张兰芳(综述);贾辛未(审校)

    人工永久起搏器围术期如何应用抗凝、抗栓药物,采取哪种策略使患者大程度受益,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继续服用抗凝、抗栓药物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而停止应用可能会招致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当前指南推荐对高危血栓患者围术期停口服药物,应用肝素替代,对于中、低危患者建议继续应用;而晚近荟萃分析发现围术期中断抗凝、抗栓药物应用肝素替代出血风险明显增加,继续口服抗凝、抗栓药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迪(综述);吴敏;胡竹林(审校)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极高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眼科常见病。局部或全身使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已成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共识,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板层角膜移植术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因能显著减少角膜移植术后的角膜内皮功能衰竭、排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突出。

  •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评价分析

    作者:司继刚;赵群(综述);曹原(审校)

    对乙酰氨基酚( APAP)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为非那西丁代谢产物,因其常用剂量安全有效,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对于APAP肝毒性的警示再次引起了公众对APAP安全性的严重关注。 APAP过量使用或与酒精同时服用而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时见报道,含有APAP成分的抗感冒药物超量服用或联合使用尤其应避免。该文就APAP肝毒性发生机制、使用剂量、肝毒性的预防和救治进行综述,以促进和规范APAP的安全合理使用。

  • 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研究进展

    作者:韦小未(综述);张俊峰(审校)

    心血管事件是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原因之一,干预其危险因素可以避免或阻止心血管事件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实际工作中,即使主要危险因素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等,部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仍未能避免,即存在心血管事件的残余风险。因此,如何降低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有重大意义。

  •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现状

    作者:王丹蓉(综述);吴云川(审校)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小儿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推拿在治疗小儿脑瘫方面独具优势,经济、简便、安全,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五官功能等可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目前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还是多集中在对脑瘫患儿运动系统的影响,且评定系统不够完善。另外,中医推拿对小儿脑瘫的辩证施术的规范化研究,也是今后的拓展方向。

  • 宫颈癌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陈军莹(综述);姚德生(审校)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根据美国国家生化学会发布的指南,目前可能存在临床价值的宫颈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有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角蛋白家族成员[组织多肽抗原(TPA)、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目前掌握的临床及科研资料显示,SCC-Ag是宫颈鳞癌唯一具有临床价值的血清标志物,而CA125和CEA作为宫颈腺癌的临床检测指标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 SERPINA3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洪燕(综述);尹香花(审校)

    近年来人们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其病因仍不明确。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找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探究子宫内膜癌生物靶向治疗已迫在眉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A类3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一员,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已得到证实,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较少。

  •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何伟(综述);于凌飞;段秀庆(审校)

    三阴性乳腺癌( TNBC)是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相对于其他乳腺癌亚型,其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辅助治疗后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 TNBC对化疗较为敏感,治疗仍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近几年乳腺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该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卵巢移行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琳琳(综述);李新功(审校)

    卵巢移行细胞癌少见,组织形态类似于泌尿系统的尿路上皮癌,曾被认为与卵巢Brenner肿瘤同属于卵巢移行细胞肿瘤。卵巢移行细胞癌从概念的提出就存在争议,其地位在WHO分类中也不断有变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肿瘤。卵巢移行细胞癌没有Brenner肿瘤成分,可伴高级别浆液性癌,具有WT-1和p53异常表达,尿路上皮标志物阴性,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与高级别浆液性癌更接近,不应与Brenner肿瘤归为同一类别,而应看作是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形态变异。

  •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作者:赖万强(综述);曾健(审校)

    随着对三阴性乳腺癌( TNBC)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潜在治疗靶点及药物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如以olaparib、veliparib等为代表的DNA损伤修复阻断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等使TNBC获益。临床需继续开展肿瘤科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并深入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为TNB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 hTERC基因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FISH技术检测优势

    作者:吕威(综述);曹志星(审校)

    宫颈癌是病死率较高的妇科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因其有较长的癌前病变期,合理筛查便成为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研究表明,宫颈细胞由非典型性发育异常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几乎都伴有人类染色体端粒酶( hTERC)基因的扩增,该基因扩增可阻止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发生。目前,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进行hTERC基因扩增检测已被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该文就hTERC基因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FISH的检测优势予以综述。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杰(综述);赵禹(审校)

    近些年来,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作为糖尿病筛查、病情控制、随访监测及疗效评估的有效检测指标,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研究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未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因其能更好反映长期血糖平均水平,故有较好的临床研究前景。希望未来有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从而得出适合中国群的佳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 肝脏因子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琳;费雯婕(综述);宋光耀(审校)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肝脏脂肪堆积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展有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体内存在葡萄糖及脂代谢的紊乱,而目前已知一些仅由肝脏或主要由肝脏分泌的蛋白质直接影响葡萄糖及脂代谢,与脂肪因子和肌肉因子类似,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肝脏因子。包括第一个被发现的肝脏因子胎球蛋白A在内,这些肝脏因子在能量代谢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它们在T2 DM中的作用将为治疗T2 DM提供新的思路。

  • DNA损伤修复机制和糖尿病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曾理(综述);丁群芳(审校)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引起的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是导致老年人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DNA损伤是激活DNA损伤修复路径导致细胞早衰的重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中存在DNA损伤及DNA损伤修复机制参与的证据。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导致DNA损伤,从而加速血管老化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DNA损伤和DNA双链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从而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 TGF-β1相关micro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勾琴;周小春(综述);王俭勤(审校)

    糖尿病肾病( DN)为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目前缺乏针对DN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延缓疾病进展或通过血液净化和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所以探索疾病的早期标志物及有效治疗方法对改善DN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微RNA( miRNAs)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癌变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miRNAs参与DN的发病机制,而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多种miRNAs在DN中表达。

  • 白藜芦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银(综述);魏军平(审校)

    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学作用和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早期关于白藜芦醇的抗肿瘤及心血管保护作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还有抗氧化、抗感染、调节血糖代谢等作用。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亦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p38 MAPK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梁泽智(综述);祝胜郎(审校)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多种机制参与DN的发生、发展,如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是MAPKs超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细胞信号通路的交汇点,在调节细胞代谢、分化、增殖、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通路在DN时被激活,通过影响细胞外基质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等促进DN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明确p38 MAPK在DN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郭晓燕(综述);宋崑;吴红梅;杜焕民;牛凯军(审校)

    代谢综合征( MS)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在全球范围,发病率显著升高。阐明MS的基本病理过程对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是导致MS的重要病理过程,而免疫球蛋白在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该文收集并评估了6项横断面研究和2项手术后随访研究,这些研究中多数结果表明M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水平升高,提示免疫球蛋白在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慢性肾脏疾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翔;朱艳;杨帅帅(综述);武文斌(审校)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与慢性肾脏疾病( CKD)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已有研究证实SAS与早期肾脏疾病、蛋白尿、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等不同时期的肾脏疾病相关。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较多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并了解SAS在CK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机制,对提高S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贯叶金丝桃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峻(综述);庄则豪(审校)

    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常伴有轻中度抑郁状态,且肠黏膜可能存在低度炎症,目前多种化学合成抗抑郁药物已用于IBS的治疗。贯叶金丝桃是一种治疗轻中度抑郁的植物药,同时还具有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和镇痛等作用。贯叶金丝桃及其制剂用于IBS治疗已有越来越多的报道,多数肯定其疗效,并且安全性优于其他传统抗抑郁药物。该文就贯叶金丝桃及其制剂治疗IBS的可能机制、临床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 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海(综述);王志禄(审校)

    心脏X综合征患者通常具有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的症状,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出现ST段压低,而冠状动脉造影却完全正常。本病多见于围绝经期的妇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一些特定的患者中预后较差。传统的抗心绞痛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及尼可地尔等),与本病病因不明、治疗仅限于对症有关。因此,明确本病病因,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检测技术与乙型肝炎病毒DNA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柯柳华(综述);马兴璇;覃彦平(审校)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HBsAg定量能监控和预测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HBV DNA是检测HBV有无复制及传染性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临床往往通过监测HBsAg和(或) HBV DNA定量水平,评估抗病毒疗效,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目前有关HBsAg与HBV DNA的相关性报道较多,该研究重点阐明在不同因素影响下HBsAg与HBV DNA的变化情况及关联性。

  • 血清CA125联合抗子宫内膜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娜娜(综述);何秀萍(审校)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故诊断较困难,尤其对于早期患者或临床表现不明显者。腹腔镜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诊断明确,但应用其他的辅助性检查却有较低的诊断准确率,故有学者将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进行实验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以外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谢涵(综述);匡洪宇(审校)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能持续72 h监测血糖,它突破了传统监测方法的非延续性,通过提供全天血糖漂移特征了解血糖全貌,可更好地评价相关疾病的血糖代谢水平及临床治疗情况。CGMS不仅在糖尿病中应用广泛,在胰岛素瘤、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 微血管β-羟丁酸定量检测在糖尿病酮症诊疗中的意义

    作者:汪红平(综述);喻明(审校)

    糖尿病患者并酮症风险时需常规检测酮体浓度。微血管定量血酮检测比经典尿酮检测在技术含量、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中优势显著:操作简捷快速,结果更为客观,临床实用性强等。β-羟丁酸占血酮体的78%,定量检测β-羟丁酸为评估糖脂代谢紊乱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微血管β-羟丁酸检测为糖尿病患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管理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并为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标准。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