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鼻病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作者:印体平(综述);揭志军(审校)

    鼻病毒是小 RNA病毒,无包膜,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家族,包括 A、B、C 三种,有超过100种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4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与病毒感染有关,且大部分为鼻病毒。鼻病毒感染COPD患者可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微生物的变化。对于鼻病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研究者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鼻病毒疫苗的研制上,虽然进展不大,但其依然是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 APPL1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爽(综述);王秋月(审校)

    衔接因子蛋白含pH域蛋白1(APPL1)可作为细胞内衔接蛋白介导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联素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转导,并且还可参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 DKD)相关的血流动力学、肾脏纤维化病变等,所以 APPL1可能参与了 DKD 的病理生理反应。另外,胰岛素抵抗与DKD密切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可导致体内多种炎性因子的增加。因此,阐明APPL1与胰岛素抵抗及DKD的关系,将为DK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神经营养因子在多发性硬化神经再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师一民(综述);李明;王蕾(审校)

    神经营养因子( NTFs)是指一类能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的蛋白质,在胚胎时期即可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TFs不仅可减轻神经变性,还具有刺激轴突生长,促进再生的功能。多发性硬化( MS)是一种以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等为病理学特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 NTFs对MS疾病有神经再生和修复作用,为 NTFs 应用到 MS 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 阿片肽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和毅强(综述);孙敏(审校)

    内源性阿片肽( EOP)是机体中一类十分重要的神经肽。因其不同类型的配体介导着不同类型的效应活性,并且配体之间无交叉耐受,所以在机体中调节着许多不同的生理活动。当机体发生肝硬化时,体内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的含量明显升高,故考虑当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生时,体内升高的EOP可能参与了其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研究EOP及其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综述);黄颖娟(审校)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 AD)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但该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治疗手段也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缺乏理想的AD动物模型。目前 AD动物模型主要分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型、衰老型、脑缺血型、转基因型、链脲佐菌素型等。该文就 AD 动物模型的现状,双侧颈动脉结扎模型及环境因素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氢分子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梅(综述);沈立(审校)

    氢气在过去一直被作为隋性气体较少应用于临床。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氢气作为一种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调控分子能够用于临床多系统、多类疾病的治疗。由此可见,氢气不仅不是生理性惰性气体,而且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性医疗气体。需要进一步阐明并证实氢气发挥作用的确切机制,将其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领域,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关键词: 氢气 产生 作用机制
  • 瘦素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关亚萍(综述);朱峰(审校)

    急性胰腺炎( 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常并发肝脏、肺以及肠屏障功能的损伤,病死率较高,且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瘦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脂肪沉积和能量代谢的细胞因子,与AP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AP患者体内瘦素含量升高,与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瘦素可通过多种方式保护胰腺组织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肝损伤、肺损伤等。此外,瘦素、肥胖与胰腺炎之间联系紧密。

  • β淀粉样蛋白所致的炎症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炫君(综述);杨国帅(审校)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 Aβ)在海马过度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 Aβ激活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分泌促炎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变性、损伤和死亡。 Aβ也可通过与 Tau蛋白相互作用介导的炎症反应加快 AD的进展。因此,Aβ沉积激活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AD的重要致病机制。

  • 光动力抗菌疗法及对鲍曼不动杆菌光灭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警(综述);龚书榕;于荣国(审校)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 PACT)作为一种利用光敏剂和光源诱导病原微生物发生氧化灭活的治疗手段,其不易因光敏剂的浓度、光剂量、单一用药等因素造成耐药性,对 PACT抗菌治疗的机制、常用的抗菌光敏剂及PACT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抗菌的研究,将为耐药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有望成为具应用前景的抗感染新疗法。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鸿寅;薛寒冰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6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A级(417例)、B级(149例)、C级(28例)、D级(4例)、Barrett食管(2例)5级。比较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结果6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241例(40.2%),其中A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2.0%(175/417)、B级37.6%(56/149)、C级28.0%(8/28)、D级为1/4、Barrett食管1/2;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呈负相关( r=-0.766,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治疗时应予以考虑。

  • 法米替尼在胃癌细胞MKN-45移植瘤中的作用

    作者:何琼;高静

    目的:探讨法米替尼在胃癌细胞MKN-45移植瘤中的作用。方法胃癌细胞MKN-45移植瘤裸鼠共2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法米替尼50 mg/kg 组、法米替尼100 mg/kg 组、法米替尼500 mg/kg组,5只/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和50、100、500 mg/kg 法米替尼;每日1次,连续22 d,口服给药。筛选出高效低毒剂量(50 mg/kg)进行第2次动物实验,方法相同,MKN-45移植瘤裸鼠共40只随机分为8组(5只/组):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18 d,口服给药);法米替尼组(50 mg/kg,每日1次,口服给药);5-氟尿嘧啶(5-FU)组(10 mg/kg和20 mg/kg组,隔天1次,腹腔注射);顺铂(DDP)组(3 mg/kg和6 mg/kg组,每周1次,腹腔注射);紫杉醇(PTX)组(10 mg/kg组,每周1次;以及20 mg/kg组:每周2次,每次1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8 d。给药过程中,记录裸鼠生长状况、肿瘤体积、裸鼠体质量、结束后肿瘤组织称质量等用来计算肿瘤抑制率和死亡情况,进而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检测法米替尼用药后肿瘤血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法米替尼50 mg/kg组和法米替尼100 mg/kg 组在给药第8天后裸鼠肿瘤体积明显生长减缓,用药22 d 后,各组裸鼠肿瘤体积[对照组(2036±805) mm3,法米替尼50 mg/kg 组:(343±167) mm3,法米替尼100 mg/kg组:(304±206)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14日开始至给药结束,法米替尼100 mg/kg组裸鼠体质量较对照组和法米替尼50 mg/kg组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和法米替尼50 mg/kg组裸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22 d后,各组裸鼠体质量:对照组(21.58±2.32) g,法米替尼50 mg/kg组:(18.78±1.41) g;法米替尼100 mg/kg组:(15.08±2.63) g。法米替尼50 mg/kg剂量将作为安全有效剂量继续第2次实验。第2次实验对比对照组和各化疗组,法米替尼用药后肿瘤体积和终肿瘤质量均显著降低。法米替尼组抑瘤率为93.0%,远远高于其他单药组(5-FU组:10 mg/kg 16.6%,20 mg/kg组37.9%;DDP 3 mg/kg 54.3%,6 mg/kg 58.2%;PTX:10 mg/kg组22.9%,20 mg/kg组52.2%)。法米替尼组CD34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法米替尼组CD34-;对照组 CD34++)。结论法米替尼较其他传统化疗药物对于胃癌有更好的抗肿瘤作用,为今后临床试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薛红娣;刘双海;陈胜;周一夫;汤晓东;周标;胡俊;邓志成;贾竞超;赵振国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进行胆结石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结石取石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胆结石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情况、免疫球蛋白( Ig )水平、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43/45)比82.2%(37/45)](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0±5) mL 比(102±24) mL、(511±14) h比(982±23) h、(2.4±0.3) h比(2.7±0.7) h],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和残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3/45)比44.4%(20/45)、6.7%(3/45)比33.3%(15/45)](P<0.05)。术后,观察组IgA、IgG以及IgM显著低于对照组[(1.47±0.12) g/L比(1.73±0.14) g/L、(5.78±1.03) g/L比(7.75±2.12) g/L、(0.98±0.11) g/L比(1.05±0.19) g/L](P<0.01)。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45)比13.3%(10/45)、11.1%(5/45)比71.1%(32/45)](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保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对鼻腔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作者:纪荣佳;管凯;庄建发;陈大朝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对鼻腔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72例鼻腔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 =36)和化疗组(n=36)。化疗组采取单纯化疗(第1日多柔比星50 mg/m2+环磷酰胺75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注射,第1~5日口服泼尼松100 mg/d,治疗3~4个疗程,每个疗程21 d);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化疗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次,共放疗25次,时间为5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83.3%(30/36)比58.3%(21/36)],其疗效也显著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血清糖类抗原125为(82.4±8.7)μg/L、(43.2±4.7)μg/L、(35.6±4.3)μg/L,癌胚抗原为(17.4±2.4)μg/L、(9.2±1.4)μg/L、(6.5±1.1)μg/L,β2微球蛋白为(7.2±0.9) mg/L、(4.0±0.4) mg/L、(2.8±0.7) mg/L;化疗组糖类抗原125为(82.3±8.7)μg/L、(50.4±5.9)μg/L、(43.6±4.7)μg/L,癌胚抗原为(17.4±2.6)μg/L、(12.4±1.3)μg/L、(9.4±1.2)μg/L,β2微球蛋白为(7.2±0.9) mg/L、(5.1±0.2) mg/L、(3.2±0.5) mg/L,随治疗的进行,联合治疗组与化疗组血清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以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均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较化疗组更低。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肝肾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鼻腔自然杀伤 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显著,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同时能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蔡海明;郑燕红;蓝雅琼;林惠泉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儿科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84例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3 d 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儿LVEF差异,对影响患儿LVE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D)、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壁厚度(LVPW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LVEF 显著低于对照组[(30.4±3.6)%比(62.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VEF<50%的患儿52例,LVEF≥50%的患儿3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IVSD(>10.2 mm)、LVPWD(>10.1 mm)及 CK-MB (>22.3 U/L)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显著高于 IVSD (≤10.2 mm)、LVPWD(≤10.1 mm)、CK-MB(≤22.3 U/L)及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Logistic多因素分析,IVSD(>10.2 mm)(OR=1.674,95%CI 1.045~2.682)、LVPWD (>10.1 mm)(OR =1.421,95%CI 1.175~1.719)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OR =2.142,95%CI 0.024~4.510)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儿LVEF的危险因素。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LVEF存在不同程度降低,IVSD、LVPWD及心功能分级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儿LVEF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

  • 瑞舒伐他汀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踝肱指数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蔡谋善;沈春林;曾令海;黄肖群;方明;邹琼;查运红;宋承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踝肱指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血栓通冻干粉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每日10 mg。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脂、踝肱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7±0.3) mmol/L 比(5.0±1.1) mmol/L,(1.7±0.6) mmol/L 比(2.9±0.7) mmol/L,(1.9±0.4) mmol/L比(3.6±0.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0.75±0.24比0.5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1.5±0.7) mm比(2.6±0.7) mm],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26.7%(16/60)比53.3%(32/60), 51.7%(31/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片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升高踝肱指数,并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APACHEⅡ与CAPS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的对比

    作者:丁国平;李小妮;宜海杰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生理评分( CAPS)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1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24 h后采用APACHEⅡ和CAP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按照患者终结局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统计各组的APACHEⅡ和CAPS评分,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对患者评分方法进行准确度估计。结果死亡组 APACHEⅡ评分和 CAPS评分高于生存组[24.4±2.5)分比(18.63±2.65)分,(35.4±5.4)分比(27.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PACHEⅡ评分≥24分患者的病死率高于APACHEⅡ评分<24分的患者[85.4%(35/41)比9.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S评分≥35分的患者病死率高于CAPS评分<35分患者[72.1%(31/43)比13.3%(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OC曲线结果显示,CAPS预测COPD合并呼吸衰竭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APACHEⅡ预测COPD合并呼吸衰竭生存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准确性较高,略优于 CAPS 评分。结论 APACHEⅡ较 CAPS 评分更能准确地反映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葛靓;庞洪波;费世早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用药对脑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8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 NIHSS)、改良Barthel指数( MBI)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14、21、28 d,两组患者NIHSS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7、14、21、28 d NIHSS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7、14、21、28 d,两组患者MBI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7、14、21、28 d 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26/30)比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用药对脑梗死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云;陈媛媛;张西艺;李维玲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联合光动力治疗仪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西安高新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阳性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3组,各39例,其中干扰素组采用干扰素α-2 b凝胶外用治疗(宫颈上药,10万U/次,隔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上药10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光治疗组采用光动力治疗(每2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联合组采用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光动力治疗(治疗方法及疗程同干扰素组及光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后3、6、9个月进行随访,检测各组HPV 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6、9个月时,干扰素组的有效率与光治疗组以及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2%(27/39)、82.1%(32/39)、94.9%(37/39)比25.6%(10/39)、43.6%(17/39)、53.8%(21/39)比46.1%(18/39)、66.7%(26/39)、74.4%(29/39)](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和9个月的有效率高于光疗组(P<0.05),而治疗6个月的有效率与光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3、6、9个月后的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6、9个月后光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且无特殊不适,无光过敏情况发生。结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及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均有效,但两者联合效果更佳。

  • 不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玉杰;王朝阳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旁路术( LRYGB)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LSG)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78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LRYGB组(n=42)和 LSG 组(n =36)。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和空腹C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LRYGB组 BMI、HbA1c、HOMA-IR、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LSG组[(25.43±2.53) kg/m2比(27.58±2.14) kg/m2,(7.46±0.92)%比(7.98±0.78)%,(3.56±1.05)比(4.56±0.98),(7.65±1.48) mmol/L 比(8.23±1.06) mmol/L,(13.25±2.65) mmol/L比(14.82±3.12) mmol/L],HOMA-β高于LSG组[(89.47±8.42)比(81.58±1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SG相比,LRYGB可降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胰岛功能并降低血糖水平。

  • 手术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影响

    作者:母开红;杨志英;殷显辉

    目的:探讨手术对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 c) et病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西昌市人民医院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20例(25眼)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并发性白内障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相同术式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6眼)作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两组患者均给予1 mg万古霉素注入前房预防感染,并发性白内障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液滴眼、术后前5日口服泼尼松(1 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 d、7 d、30d及90d的房水闪辉值及炎性细胞个数。结果并发性白内障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7d、30d及90 d 的房水闪辉值和炎性细胞个数均多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19.9±6.5) pc/ms、(44.3±18.5) pc/ms、(35.6±12.7) pc/ms、(23.9±8.4) pc/ms、(13.9±4.3) pc/ms 比(5.6±1.1) pc/ms、(13.6±2.6) pc/ms、(8.5±2.7) pc/ms、(5.3±1.6) pc/ms、(4.0±1.3) pc/ms;(6.5±1.9)个/0.5 mm3、(83.5±17.1)个/0.5 mm3、(27.5±8.3)个/0.5 mm3、(11.4±2.8)个/0.5 mm3、(4.8±1.3)个/0.5 mm3比(4.9±1.4)个/0.5 mm3、(33.6±11.1)个/0.5 mm3、(9.5±2.8)个/0.5 mm3、(2.5±0.8)个/0.5 mm3、(3.7±1.1)个/0.5mm3],且均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直至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房水闪辉值及炎性细胞个数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内活动性炎症较为严重,术后3个月可恢复到术前水平,甚至低于术前水平。

  • 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张宗强;刘博;段鸿洲;张家湧;魏孔亮;韩风琴;侯文蛟;何博;徐文龙;张晓莉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神经外科(5例)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例)收治的8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中引入超声对病变实时定位,选择距离病变位置近的功能哑区及合适的手术入路,分离海绵状血管瘤的边界并分块或完整切除。术后对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及随访。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显示病变全切。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未再进一步恶化,5例局灶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恢复,3例癫痫表现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再复发。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精准定位,在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重要作用。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鲍治诚;夏林亚;夏雪龙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予抗血小板、营养神经、降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每次30 min,每日2次)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高压氧治疗(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指标[ Barthel指数( BI)]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43/45)比80.0%(36/45),P <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4±0.8)分比(10.5±1.0)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3±5.8)分比(64.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2.30±0.50) g/L比(3.03±0.62) g/L,(1.26±0.25) mg/L比(1.88±0.3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耳内镜下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赵阳;孔磊

    目的:研究耳内镜下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SOM)听力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SOM患儿44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次5~10滴,每日3次,所有患儿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听力恢复状况、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0.5、1、2 kHz 纯音听阈气导听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1.3±3.2) dB 比(11.3±1.4) dB、(17.3±2.5) dB比(10.2±1.1) dB、(13.4±1.8) dB比(7.3±0.8)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IL-6、免疫球蛋白E、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4±2.4) ng/L比(15.2±2.4) ng/L、(18.4±3.2) ng/L 比(26.3±2.5) ng/L、(154±16)μg/L比(192±19)μg/L、(0.25±0.06)μg/L比(0.46±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9%(20/22)比63.6%(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复发率及脱管率、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漏率低于对照组[31.8%(7/22)比4.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有利于提高SOM患儿听力水平,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地奥司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肛管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胡琦;戴洛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肛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行肛瘘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1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止血,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从术后1 d祛腐生肌软膏、凡士林软膏换药,每次2~3 g,每日2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片,每次1片(0.5 g),每日2次,连续用药1周。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控便能力、排便时肛门疼痛指数;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长收缩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的静息压。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41/47)比90.3%(37/47),P<0.05];两组术后1、3、5、7 d创面水肿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联合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1.6±3.9) d比(27.3±6.5) d、(11.8±4.8) d比(14.7±3.3) d],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得分、肛门疼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8±0.04)分比(0.31±0.07)分、(6.4±1.5)分比(8.1±2.3)分](P<0.01)。治疗后7 d 联合组后直肠静息压、肛管的静息压显著高于对照组[(2.9±0.3) mmHg (1 mmHg =0.133 kPa )比(2.1±0.2) mmHg、(14.9±0.8) mmHg 比(13.2±0.7) mmHg](P<0.01)。结论地奥司明能够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降低肛缘水肿,改善肛管动力学,提高术后控便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综述》的指标数值

    作者: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7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459)排名第6位、影响因子(0.467)排名第23位、综合评价总分(49.97)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4)排名第5位(5个并列),开放因子74,他引率0.94;在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10620、影响因子1.144、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7、学科扩散指标9.11、扩展H指标13。

    关键词:
  •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比较

    作者:黄璐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本溪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远期预后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61±9) min 比(199±8) min、(3.1±2.4) d比(4.3±2.1) d、(29±7) d比(34±8) 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01±9) mL比(235±9) mL],观察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39±4)个比(35±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2/39),低于对照组的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84.6%、69.2%,对照组分别为74.4%、61.5%、51.3%,术后两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评分、身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显著高于对照组[(68±9)分比(58±8)分、(74±9)分比(56±9)分、(81±9)分比(71±8)分、(73±8)分比(61±8)分、(76±6)分比(66±5)分、(67±8)分比(58±2)分、(84±6)分比(68±5)分、(83±7)分比(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其效果及手术安全性均高于单纯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手术创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也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心肺复苏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丽;郭红;李丽丽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 CPR)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沈阳二四二医院行现场抢救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复苏方式、救治时间、开始复苏时间、复苏持续时间等,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系统对复苏成功患者进行预后评价,记录住院时间并随访复苏成功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复苏方式:气管插管通气复苏32例,面罩-气囊通气复苏38例,口对口人工呼吸复苏21例。面罩-气囊通气组自主循环成功复苏高于插管通气组[50.0%(19/38)比15.6%(5/32)],面罩-气囊通气组复苏成功患者 APACHEⅡ评分低于气管插管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气管插管通气组[(21±7)分比(32±9)分,(23±7) d比(3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实施CPR者的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54.4%(25/46)比12.5%(3/24)],呼吸心搏骤停6~10 min组和呼吸心搏骤停>10 min组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住院时间长于呼吸心搏骤停<6 min组[(29±6)分、(37±8)分比(20±5)分,(31±7) d、(35±9) d比(23±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PR持续20~30 min组CPR终成功率高于CPR持续<10 min组[51.4%(19/37)比25.8%(8/31)],CPR持续20~30 min复苏成功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CPR持续<10 min组、住院时间短于CPR持续<10 min组[(23±8)分比(28±9)分,(22±5) d比(30±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面罩-气囊通气、在6 min 内实施 CPR、持续CPR 20~30 min 时可提高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和患者预后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应积极预防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

  • 放化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邹强;赵夏;黄云;周克海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术后放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每组61例。术后化疗组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术后放化疗组在术后化疗组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情况、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以及不同时间点乙酰胆碱受体(AchR)、连接素(Titin)、兰尼碱受体(RyR)抗体水平。结果 MG 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8例患者发生肌无力危象,占6.6%(8/122),其中术后放化疗组5例(8.2%),术后化疗组3例(4.9%),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化疗组[37.7%(23/61)比21.3%(13/61),82.0%(50/61)比42.6%(26/61),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化疗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变化并不大,而术后放化疗组 AChR、Titin 的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ChR 水平:(0.263±0.044)、(0.261±0.035)、(0.260±0.036)、(0.255±0.040)比(0.256±0.039)、(0.247±0.023)、(0.239±0.020)、(0.237±0.022);Titin:(0.193±0.023)、(0.192±0.023)、(0.191±0.021)、(0.191±0.024)比(0.191±0.019)、(0.188±0.017)、(0.185±0.014)、(0.155±0.007),P<0.05]。 RyR 抗体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MG合并胸腺瘤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AChR、Titin抗体水平。

  • 盐酸小檗碱、人参皂苷Rb1、黄芩苷及绿原酸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尹良军;周振旗;绍元;卢军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人参皂苷Rb1、黄芩苷及绿原酸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运用96孔板点样法,采用酶标仪测定1000、500、250、125、62.50、31.25 mg/L浓度下的盐酸小檗碱、人参皂苷Rb1、黄芩苷以及绿原酸对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吸光值,计算抑菌率,比较4种成分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000、500、250、125、62.50、31.25 mg/L的盐酸小檗碱、人参皂苷Rb1、黄芩苷以及绿原酸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均为1000 mg/L 的抑菌率>500 mg/L的抑菌率>250 mg/L 的抑菌率>125 mg/L 的抑菌率>62.50 mg/L 的抑菌率>31.25 mg/L的抑菌率;同一浓度的不同药物抑菌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大肠埃希菌,头孢吡肟的抑菌率高,其次是人参皂苷Rb1和盐酸小檗碱,后是绿原酸和黄芩苷。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吡肟的抑菌率高,其次是盐酸小檗碱,再次是人参皂苷 Rb1,然后是绿原酸,黄芩苷的抑菌效果差。结论盐酸小檗碱、人参皂苷 Rb1、黄芩苷和绿原酸4种中药成分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浓度越高抑菌作用越强,同一药物浓度下人参皂苷Rb1和盐酸小檗碱的抑菌效果较好,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抑菌效果较差。

  • 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进展

    作者:孙刚;路雅宁(综述);党玉兰(审校)

    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IHAIS)是全部AIS的重要组成部分。 IHAIS与院外 AIS( OHAIS)在发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方面皆有明显差异。 IHAIS患者较OH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这导致IHAIS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期间病死率更高,住院期间发生的脑梗死并发症更多,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更差以及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脑卒中合并症、代谢性疾病和血液病、脑卒中严重程度是IHAIS不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诊断延迟、转诊延迟、专科评估以及溶栓治疗延误也是IHAIS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 妇科内分泌疾病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殷冬梅(综述);阮祥燕(审校)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身体的每个细胞,几乎参与了女性所有的生殖生理活动。因此,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有利于维持妇科内分泌系统的稳定。贯穿于女性一生各个阶段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如不良妊娠结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绝经相关疾病)几乎均与甲状腺功能相关。因此,正确认识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刘啸乐(综述);范中杰(审校)

    除传统危险因素外,目前认为大气污染,尤其是颗粒物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有紧密联系。大气颗粒物可以通过介导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现通过总结颗粒物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出了应对策略。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将污染物的暴露更个体化,结局指标的测量更精确化,并发掘更多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

  • 扩大标准供体在肾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枭雄(综述);周江桥(审校)

    肾移植作为治愈终末期肾病的终极手段,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由于需要肾源的患者数量巨大,而供体却十分短缺,很多患者在等待肾源的过程中去世。为了扩大供体池,为更多尿毒症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一些移植中心开始采用扩大标准供体( ECD)。老龄活体供肾的临床效果基本可以和标准供肾相媲美,而心死亡ECD供肾的临床效果却不尽人意。但只要仔细评估供体、合理选择受体,心死亡ECD供肾仍然会对需要的患者起到相应的效果。

  • 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利弊

    作者:苏锦珍(综述);吴本清(审校)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BPD的剂量、疗程及不良预后有较多的研究,但研究结果相差甚大,部分结果显示皮质激素可减少 BPD的发生且对远期结局有益处,但部分研究显示其对近期及远期结局不利,不推荐常规使用。今后将进一步研究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BPD的效果及其他可替代皮质激素的药物。

  • 前纵隔病变微创切除手术的治疗进展

    作者:赵正维;王海强;张天翼(综述);李小飞;周勇安(审校)

    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病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不同入路的腔镜手术各有所长。单侧入路创伤小,但对侧病变区域操作困难;双侧入路清扫范围广泛,但术中需改变手术体位;颈胸双入路对于无名静脉以上组织有一定优势,但创伤相对大;单孔操作创伤小,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视野局限;三孔操作范围广、创伤小;机器人手术清扫范围大,操作安全精细,但手术治疗费用高。

  • Hoffa骨折的治疗现状

    作者:杨辉;许海甲;范文科;梅广涛;袁丁;操儒道(综述);李章华(审校)

    股骨髁Hoffa骨折是一种膝关节内不稳定骨折,临床发病率极低,但治疗并发症较多。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外科手术器械、骨折内固定装置以及外科治疗理念等方面的不断革新,Hoffa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 CT、关节镜等技术得到普及与应用,改良的手术方式及更科学牢固的骨折固定方式不断被提出,使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得到显著改善。

  • 非小细胞肺癌伴胸膜播散的外科治疗价值

    作者:王亚龙(综述);王永岗(审校)

    非小细胞肺癌伴有恶性胸膜播散临床分期属于Ⅳ(M1a)期,因其已发生远处转移,预后不良,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姑息支持治疗,外科治疗通常为禁忌。然而部分经过高度筛选患者仍可能通过外科治疗改善预后,部分患者甚至可获得较长期生存。筛选T和 N分期较早、恶性胸膜结节较局限和恶性胸腔积液量较少(<300 mL)的患者行包含肿瘤原发灶切除的外科治疗可能使患者获益,进一步了解预后相关因素将更有利于发挥外科治疗益处。

  •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阳诚(综述);王惠明(审校)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涉及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遗传学异常等方面,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JAK/STAT)信号通路与 MM 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研究JAK/STAT信号通路的组成分子和活化方式,探究该通路信号分子与MM发病以及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将为进一步了解MM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同时有利于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 1型神经纤维瘤基因抑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谷媛(综述);陈必良(审校)

    1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易患性综合征,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11.2区域。近期新一代测序技术揭示了散发的体细胞肿瘤与NF1基因的畸变或缺失相关。 NF1基因及其蛋白具有肿瘤抑制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基因突变或缺失,失去正常功能的神经纤维蛋白通过相应肿瘤通路导致细胞增殖和迁移加剧。进一步研究 NF1基因及其产物在散发肿瘤中的机制,可为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患基因2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铁映(综述);马金柱;刘明(审校)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研究乳腺癌易患基因( BRCA)2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乳腺癌与 BRCA2相关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方向和指导。目前BRCA2的研究成为了国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国外研究结果颇多,但国内的研究还未能准确反映其遗传特性。该文主要介绍BRCA2的结构特点、致病机制,并围绕 BRCA2的突变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乳腺癌的基因水平治疗进行综述。

  • 多发性骨髓瘤伴发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激光;王凡(综述);韩志海(审校)

    多发性骨髓瘤( MM)伴发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的四肢远端感觉及运动障碍。目前对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疾病本身及不同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不同,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等均可导致M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对此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疾病的鉴别和治疗。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生物学轴与头颈肿瘤

    作者:程波(综述);覃纲(审校)

    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均能分泌趋化因子,其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关于趋化因子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及其受体 CXC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增殖、侵袭、转移等过程,并可能与肿瘤的治疗、TNM 分期及预后相关。但SDF-1/CXCR4生物学轴与头颈肿瘤的关系尤其是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较少。近年来,SDF-1/CXCR4生物学轴与头颈肿瘤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为头颈肿瘤的诊疗指出新思路。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进展

    作者:浦江畔(综述);朱涛(审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 DP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PN早期存在小神经/无髓神经纤维受损,对其进行形态学以及功能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DPN。目前临床上出现的感觉定量检测、泌汗神经功能检测、皮肤活检、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偏重于小神经/无髓神经纤维功能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DPN的潜力。合理使用这些诊断技术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DPN,降低足部溃疡的发生率。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晶晶(综述);李全民(审校)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病程慢性进展(病程长,多超过10年)后并发的糖尿病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脏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EDF)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液以及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PEDF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PEDF是糖尿病肾脏的保护性因素。

  • 糖尿病心肌病中西医诊治进展

    作者:谷玉红;李景;解欣然;周旭升;李江敏子;岳改英(综述);易京红(审校)

    糖尿病心肌病( DCM)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复杂。西医主要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来协助诊断,治疗则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对症支持综合治疗为主。中医认为DCM主要病机为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致心气阴耗伤、瘀血阻滞,而瘀血一旦形成,即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故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另外,单味中药(如青蒿素、雷公藤内酯醇等)也可使DCM得到改善。

  • 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查玲(综述);杨莹(审校)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属于多功能同工酶,在解毒、氧化应激损伤的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催化作用。 GST基因多态性可导致GST蛋白功能异常,使活性氧类调节紊乱,进而促进T2DM的发生、发展。 GST的生理功能、GST基因多态性与T2DM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阐明T2DM发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机制及检测方法进展

    作者:邵靓婧(综述);王长军(审校)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高感染率,是隐匿性 HBV感染( OBI)存在的基础。 OBI是一种特殊形式的HBV感染,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方式传播,其与慢性肝病、肝细胞癌及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相关。 OBI存在多种发生机制,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OBI的检测方法也较为多样。建立操作简单、敏感、特异的HBV核酸检测方法,可以为实现OBI的快速筛查提供依据,以减少与它相关的潜在威胁。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海宁;吕治(综述);陈素文(审校)

    细菌性阴道病( BV)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增加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在BV的病原学研究中发现,BV是由于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阴道内占优势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阴道防御力下降,而使其他多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近年来,以聚合酶链反应、16S rRNA序列分析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群落研究中得到了发展。该文主要介绍了BV病原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期为今后 BV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联合铁蛋白、癌胚抗原检测在宫颈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宇璐;雷嘉(综述);范余娟(审校)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已成为宫颈癌研究的热点。目前观点一致认为,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能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近年来,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铁蛋白( SF)和癌胚抗原( CEA)被发现对宫颈癌有更高的预测和监测价值。虽然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目前尚无佳组合,但血清SCCA联合SF和CEA检测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可为宫颈癌诊疗提供新思路。

  • 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王婷婷(综述);陆汉魁(审校)

    促甲状腺激素( TSH)是调控甲状腺细胞生长和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因子,血清TSH是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常规检测指标。 TSH 检测方法经过50多年不断发展,已经发展至第3代和第4代,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TSH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由单纯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一体化转换,传统检验科不能满足这种转变,同时,为顺应目前高效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医院工作也由院内科室扩展到院外社区等,一种新的TSH检测方式应运而生,即床旁检验TSH快速检测法。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