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同型半胱氨酸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蔚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被称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加速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因此初步考虑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四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 高原环境对动脉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阳

    经医学研究确认,海拔超过3000m的地区称为高原,且低氧和低温是威胁进入高原人群健康大的“天敌”,易诱发高原病.动脉血压为反映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且检测方便.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原环境下人体动脉血压变化研究较多,无论急进还是久居高原人群,动脉血压均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严重者会导致高原高血压发生.该文将平原人暴露于高原后动脉血压变化进行综述,为今后高原病发生、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理论线索.

  • 小鼠肺炎病毒在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玉秀;侯铁永;胡菊;吴振永;马少林

    小鼠肺炎病毒(PVM)是天然的小鼠病原体,它和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紧密相关.接种小量的病毒后支气管上皮细胞就会有大量的PVM复制,病毒复制的结果是在局部产生大量的促炎性因子(如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γ干扰素)以及肺部产生粒细胞,如果病毒复制未得到控制,PVM感染和继发炎性应答终会导致肺水肿、呼吸衰竭和死亡.许多免疫调节方法已成功用于减少PVM感染率、小鼠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为人的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现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Cbfα1因子表达与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靳志海;韩文兴;李蕾;马华

    目前骨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是在人体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区域的基因实验,在骨组织中找到调控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因子.近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确认了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是成骨细胞的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在成骨细胞分化中必不可少.因此,希望随着对Cbfα1基因研究的深入,为利用药物上调Cbfα1在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局部中的表达,从而延缓股骨头坏死提供理论依据,为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提供新思路.

  • 免疫表型在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黄伟波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根据免疫表型可分为不同亚型,免疫表型在各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为CD5+、CD23+、FMC(flinders medical centre)7+;而毛细胞白血病特异性高表达CD22、CD25、CD103和CD11c;滤泡性淋巴瘤主要表达CD20、CD1o、CD22、CD79a,不表达CD5;套细胞淋巴瘤则过度表达CD5+、FMC7+、Bcl-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典型瓦氏巨球蛋白血症不表达CD5及CD23,而变异型则表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5-、CD1o-、CD23-、cyclinD1-.对于不典型的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需结合病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

  • 长时程增强的突触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孟怡辰

    突触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机制,其重要表现形式长时程增强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长时程增强可以分为诱导产生和增强两个主要阶段,其机制涉及到神经递质、受体、基因表达以及突触结构的变化.研究长时程增强的机制可以为进一步探究学习记忆的机制打下基础,也可以为脑内功能紊乱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 葡萄糖调节蛋白与细胞凋亡胞内信号转导的关系

    作者:许贺玲

    葡萄糖调节蛋白(GRP)是在应激状态下细胞内质网明显表达的一类应激蛋白,是热激蛋白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凋亡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新课题之一,在保证细胞生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生物界重要的现象之一.该文通过总结研究GRP与细胞凋亡胞内信号转导的文献,分析GRP参与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GRP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提供参考.

  • 褪黑素对核因子κB蛋白质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鲲

    大多数生物学过程都需要核因子κB(NF-κB)的参与,了解其通路过程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有深远影响.近期发现,褪黑素作为一种吲哚类激素,自身能改变NF-κB信号通路转录过程.国内外文献表明,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各类疾病的研究中,褪黑素对NF-κB蛋白质表达起抑制作用,在分子水平阻断NF-κB转录过程,下调或阻止表达产物生成,终产生特殊的生理学效应,对从分子信号通路方面研究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 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征及轮状病毒疫苗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孔继连

    轮状病毒(RV)感染是造成5岁以下的幼儿患严重肠胃炎的首要原因.接种RV疫苗是预防RV腹泻的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市面上推广使用的RV疫苗虽然对严重胃肠炎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但不能很好地预防RV感染.开发更高效、更廉价、更安全的疫苗,扩大免疫覆盖面是将来发展的方向.该文就RV的病原学、流行特征、疫苗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疫苗
  • 沙盘游戏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现状

    作者:刘杨珺;严虎

    自1985年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成立以来,沙盘游戏逐渐发展为一种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近年来,随着沙盘游戏理论的逐渐完善,其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儿童和成人诸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尤其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焦虑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甚至是躯体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该文对近5年沙盘游戏疗法在多种精神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并对今后沙盘游戏的发展进行展望.

  • 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的产生及干预

    作者:李盼盼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物常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是肝损害,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其肝损害的发生更加突出,往往导致患者治疗中断.该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机制、HBV感染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影响及可行的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期为合并HBV感染的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宝珍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结膜变性疾病,它由局部异常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样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面增殖生长而形成.分析总结翼状胬内的可能发病原因及相关机制,概述该病的治疗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期待找到佳的预防及治疗该病的途径.该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当前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为眼科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慢传输性便秘的治疗现状及雌激素受体β与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伟

    慢传输性便秘(STC)是较常见的一类功能性顽固性便秘,发病机制不清,现阶段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均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TC多发女性,男女比例为1:9,提示雌激素可能在ST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内存在的主要雌激素受体为雌激素受体β(ERβ),近期研究显示阻断ERβ后,Cajal间质细胞(lCC)显著减少,而ICC细胞又是胃肠道慢波的起搏细胞,ICC的减少将导致胃肠道动力紊乱性疾病的发生.因此,目前认为ERβ将成为治疗STC新的突破点.

  •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涂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患者自身(年龄、术前合并症、受教育程度等)、手术(类型和炎性反应)、体外循环(白细胞激活、肝素使用和温度管理等)及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神经功能退行性变.该文就近年来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与NT增厚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郭佳

    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既往仅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一个重要筛查指标.在其后的研究中不断有学者发现,NT增厚的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较NT值正常的胎儿明显增高.使用阴道超声检查,在二维灰阶超声基础上配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完全能够在早孕晚期(孕11~13周+6 d)对NT增厚的目标胎儿进行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未在早孕期发现心脏结构严重异常的目标胎儿也能够为其后的心脏专项检查提供依据.

  •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风超;陈翔

    血管性痴呆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缺血缺氧性或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目前公认脑缺血缺氧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结构,并且对脑缺血缺氧极其敏感.因此,脑缺血缺氧极易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目前,血管性痴呆是唯一一种可以防治的痴呆.因此,对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月霞;王怀新

    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RA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如再灌注治疗时间、再灌注方法及心肌再灌注程度等.这些因素对RA产生怎样的影响及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该文就上述问题,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 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翰博;张东钰;苏伟

    桥本甲状腺炎是发生于甲状腺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摄入高碘、病毒感染和遗传易患基因等病因有关.其病理过程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失衡,滤泡上皮表达黏附分子和特异性抗原,导致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以及滤泡上皮凋亡使滤泡失去分泌功能.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或甲状腺素替代可维持甲状腺功能,补充硒和维生素D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自身免疫;中医辨证治疗对降低自身抗体、改善症状具一定疗效.

  • 妇科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新方案

    作者:王晓丽

    目的 探讨妇科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新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元氏县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妇科手术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3例,低剂量组采用200 U/k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高剂量组采用400 U/k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血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d、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间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全血黏度、凝血功能、凝血酶Ⅲ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3d及治疗后1周,高剂量组尿蛋白浓度、NO、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1周尿蛋白浓度、NO、白细胞介素6均较治疗后3d显著下降(P<0.05).结论 高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妇科病术后临床效果满意.

  •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Flt-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水平和意义

    作者:王芳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Flt-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水平和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待产的产妇,选取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20例为无妊娠高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40例作为妊娠高血压组,按是否发生突然晕厥、四肢抽搐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2例,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产妇血清中sFlt-1水平和胎盘组织中膜型Flt-1蛋白.结果 妊娠高血压组血清sFlt-1水平(9012.74±3892.12) ng/L高于无妊娠高血压组(2012.46±401.23)ng/L,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水平(5832.53±417.34) ng/L显著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1243.15±278.37) ng/L,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的绒毛膜滋养细胞出现增生,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其中滋养细胞增生,基质出现纤维化,绒毛毛细血管内膜增厚,宫腔不畅,血管内皮损伤,出现红细胞,面无妊娠高血压组基本均表现正常.妊娠高血压组胎盘组织中Flt-1的表达低于正常无妊娠高血压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Flt-1和胎盘组织Flt-1蛋白可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深圳市龙岗区小儿细菌病原学感染状况

    作者:罗伟炎;刘丽红;邹惠英;陈日炳;贺天朵;林丹阳;钟文娴

    目的 针对小儿腹泻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减少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措施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每日排便≥3次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大便细菌病原学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39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44∶1,共检出101株病原菌,总分离率18.73% (101/539).居前三位的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37.62%(38/101)、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27.72% (28/101)、沙门菌17.82%(18/101).3岁以下小儿检出病原菌多占85.15%(86/101);以秋季腹泻多占52.48% (53/101).结论 龙岗区小儿感染性腹泻以EPEC和ETEC感染为主.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痛三联检查智能触发阈值的合理选择

    作者:齐晨晖;范红燕;慕建成

    目的 探讨不同智能触发阈值对64排螺旋CT一次性心胸联合检查同时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触发阈值70HU(A)、90 HU(B)、110HU(C)、130 HU(D)启动扫描,行64排螺旋CT胸部动脉成像,在心电门控下一次性完成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扫描,比较各组间肺动脉、主动脉强化CT值,同时比较四组间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差别.结果 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F =266.443,x2=78.89,P=0.000),A组平均CT值高,成像质量较好,D组平均CT值较低,成像质量较差;主动脉平均强化CT值A组较低,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4.14,P =0.000),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0,P=0.000),C组成像质量好,A组较差.结论 不同触发阈值对64排螺旋CT胸部动脉三联检查成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当触发阈值为90~ 110 HU时可以同时获得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较为理想的图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肌钙蛋白Ⅰ峰值的关系

    作者:宋占春;张丽莉;孙晓东;郑宏;张建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其入院时即刻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住院期间肌钙蛋白I(cTnI)峰值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STEMI就诊于抚顺市中心医院且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6例,依据入院即刻WBC计数水平分为WBC正常组(WBC≤10×109/L)和WBC升高组(WBC> 10×109/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WBC与cTnI峰值的相关性.结果 与WBC正常组相比较,WBC升高组患者的cTnI峰值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与cTnI峰值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入院时即刻WBC水平与cTnI峰值密切相关,WBC作为炎症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

  • 胰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多力坤·牙生;韩玮;王喜艳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胰肠吻合口瘘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年龄(> 65岁)、术前黄疸、胰腺质地柔软、术前贫血、术前低蛋白血症、胰管直径(<3 mm)、放置引流、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直径<3 mm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胰腺质地柔软和胰管直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其防治,以有效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 453例高血压患者系统化干预管理效果的研究

    作者:曾润颜;莫瑞豪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档案管理治疗的效果,以寻求高血压防治的合理有效方法方法 将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53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规范管理组(234例)进行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常规管理组(219例)给予常规的门诊高血压治疗管理,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血压、危险度分层、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等变化情况结果 规范管理组经过规范化档案管理后,血压达标率高于治疗前(P<0.01),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比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规范管理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规范管理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由治疗前的41.88%,52.99%上升至96.58%,98.72%,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规范管理组心血管事件、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分别由治疗前的8.97%,16.67%,72.22%下降至1.28%,8.97%,48.29%,均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高血压的规范化健康档案系统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其危险因素的发生,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模式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新飞;张继红;言峰

    目的 探究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的高危BPH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前列腺切除术组和前列腺汽化术组,各55例.前列腺切除术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汽化术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治疗.测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腺组织重量和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和剩余尿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前列腺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平均出血量高于前列腺切除术纽(t =4.387,P<0.05),前列腺汽化术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较前列腺切除术组显著升高(t=4.52,P<0.05),剩余尿量较前列腺切除术组显著减少(=5.013,P<0.05).结论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对高危BPH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个月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和剩余尿量,全面优于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张宇轩;曹力;阿德力·阿不都热西提;汪洋

    目的 比较全髋置换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68例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89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79例.结果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组[(66.4±10.0) min vs (85.3±14.6) min]、[(361.8±78.8) mLvs (550.9±149.7) mL]、[(292.7±103.5) mL vs(400.4±99.8)mL](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组要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z=-8.96,P<0.05).结论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要求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要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预期活动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AFP联合AFP-L3、GPDA和CA125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可能价值

    作者:郑飞;王春晖;周文平

    目的 探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检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2010-2012年度收治的患者和体检人群,其中65例原发性肝癌、57例乙型肝炎和60例正常体检者,测定AFP、AFP-L3、GPDA和CA125的血清水平.结果 AFP、AFP-L3、GPDA和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以原发肝癌组高,乙型肝炎组次之,正常对照组低.AFP、AFP-L3、GPDA和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5%、76.9%、69.2%和70.8%;AFP联合AFP-L3的灵敏度为87.7%,AFP联合GPDA的阳性率为86.2%;AFP联合CA125的阳性率为86.2%,四项联检阳性率为92.3%,均比任一单项阳性率高(P<0.05).结论 联合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能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率.

  • 药物联合心脏康复计划对心肌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勇;孙法强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心脏康复计划(CRP)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例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康复组和单纯药物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的CRP.比较两组患者在研究结束后心脏功能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舒张功能指标E、A、E/A、D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容量增大、大心率增加,静息心率减小(P<0.05),且优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 为期8周的CRP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率,对心肌舒张能力效果不显著.

  • 化学预备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作用评价

    作者:陈晨

    目的 评价化学预备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商丘市中心医院行根管治疗的患者40例(62颗患牙,161个根管)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0例(30颗患牙,80个根管)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向根管内注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B组20例(32颗患牙,81个根管)单纯用根管锉预备根管,根管预备过程中均用0.9%生理盐水冲洗.依据X线片及临床检查评价根管预备效果.两组每个根管预备前后分别于根管内取样接种,然后分析根管内厌氧菌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A组根管疏通率为93.4%,B组根管琉通率为66.7%,两组根管疏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备前厌氧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备后A组厌氧菌显著少于预备前(P<0.05),且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根管治疗过程中EDTA的应用使根管预备效率明显提高,厌氧菌数量明显减少.

  • Raf激酶抑制蛋白与妇科肿瘤间的潜在联系

    作者:彭丽敏;栗妍

    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是从牛脑中纯化的一种小胞质蛋白,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具有多重分子与细胞功能.RKIP调节促分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G蛋白偶联受体、核因子κB、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其减少或缺失可引起细胞功能异常、染色体变异等,进而导致机体的疾病状态,甚至恶性肿瘤的发生.RKIP的多重信号转导途径表明RKIP可能在多种疾病的生物进程,尤其是妇科肿瘤的调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 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行志;洪亚然

    儿童青少年淋巴瘤通常定义为年龄≤18岁的淋巴瘤患者.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与成年人不同,是典型的中度到高度恶性的肿瘤,临床上以起病急、肿瘤增长迅速、侵袭性强、有全身广泛播散倾向、预后差等为特点.目前儿童青少年NHL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儿童青少年早期NHL患者治疗的持续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以及通过认识儿童青少年晚期NHL患者的治疗新途径,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

  • 鼻咽癌远处转移研究的进展

    作者:李思维;赵博;张荣君

    以放疗和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同期放化疗和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远处转移成为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发生远处转移,疗效差,生存率低.早期预测、合理评估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 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实验方法新进展

    作者:邸平;潘玉玲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占血液系统疾病的1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其首发症状呈多样性且无特异性,常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当以某一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极易引起误诊和漏诊,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效果.该文综述了造成MM误诊和漏诊的常见原因,汇总了几种鉴别诊断MM实验方法(尤其是免疫学方法)的新进展,以期为该病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 抗肿瘤新化合物盐霉素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郭娟

    盐霉素作为一种提取自白色链霉菌的离子载体型抗生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及干细胞生长、增殖及转移的作用,甚至可导致细胞凋亡.近些年,研究者们对于盐霉素抗肿瘤机制提出了几种假说,包括盐霉素作用于肿瘤干细胞以减弱其自我更新和耐受细胞毒药物的能力;高表达ATP结合盒转运体,抑制经典的Wnt/β联蛋白通路:导致细胞内活性氧蓄积,下调Akt/NF-κB信号通路等.该文阐述盐霉素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以期为研发新型有效的抗肿瘤药奠定基础.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岚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在细胞增殖、转化、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已成为国内外肿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介绍IGF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阐述IGF中各成员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探讨其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并从中找出有助于宫颈癌风险判断的因素.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IGF系统与宫颈癌的关系,为IGF系统在宫颈癌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Lgr5在干细胞及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梦源;陈晨

    Lgr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7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属于糖蛋白激素受体类,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黄体激素受体和卵泡刺激素受体同源.新研究证明,Lgr5是Wnt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向基因,可作为肠等部位的干细胞标志物,且其表达的产物在胚胎和器官的发育以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Lgr5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探讨Lgr5在干细胞生物学及肿瘤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该文就Lgr5在干细胞及肿瘤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姜黄素和维生素C对人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宁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1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脂溶性酚类色素,其对肿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水洛性己糖衍生物,它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对肿瘤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其对肿瘤治疗作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该文将对姜黄素与维生素C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MTA1与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

    作者:刘建平

    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既往研究显示,MTA1在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对MTA1在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及其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CD44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李渊

    CD44是一种重要的跨膜糖蛋白,它是透明质酸主要的细胞表面受体,通过参与细胞黏附、迁移以及生长,调控肿瘤的发展.CD44及其变异型与胃癌的发生、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通过直接作用和局部炎性反应增加CD44和CD44v9表达.CD44阳性的胃癌细胞具备肿瘤干细胞特性,针对CD44的研究可能会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想方法.

  • 糖皮质激素治疗吸烟与非吸烟哮喘患者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慧;宋卫东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吸烟与非吸烟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资料将患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指标.结果 吸烟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大呼气流量(PEF)增加值以及卡氏行为状态评分表(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患者PEF昼夜变异率以及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 吸烟会降低气道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

  • 667例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情况的研究

    作者:王柯;周芸;翟兴月;李芳;董丽敏;张夏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率和支持方式,判断营养支持合理性.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3月667例新入院患者进行调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并调查住院期间营养支持使用情况.结果 新住院患者NRS2002 ≥3分的有108例(16.2%),使用营养支持的有17例(15.7%);其中肠内营养(EN)3例(17.6%),肠外营养(PN)11例(64.7%),EN+ PN 3例(17.6%).NRS2002<3分者中无使用营养支持者.普外科住院患者7d后复筛,新增NRS2002≥3分者22例,其中使用营养支持16例(72.7%),EN 6例(37.5%),PN 4例(25.0%),PN+ EN 6例(37.5%).所有营养支持中PN与EN的比例是1.7∶1.结论 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只有少数得到营养支持,且营养支持不规范之处较多.

  • 糖尿病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婧;张兆辉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合并糖尿病时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2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196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组(研究组,82例)和脑出血不合并糖尿病组(对照组,11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偏瘫、失语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障碍及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58.5% vs 77.2%),而病死率则高于对照组(28% vs 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重于脑出血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且预后更差,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更应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新进展

    作者:梁涛

    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激动剂,它已于1999年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成人的镇静、镇痛.近年来,DEX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小儿,其在小儿镇静、抗焦虑、镇痛、抗交感、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就DEX用于小儿临床麻醉的应用以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 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梁小燕;钟毓杰

    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半衰期长而广泛地应用于严重感染性疾病.但在其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头孢曲松钠引发胆囊结石的报道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但目前对其成石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该文通过对头孢曲松钠的血药浓度、用药疗程、胆汁的淤积、胆囊的收缩功能以及在用药过程中病情的具体情况(如禁食、脱水及手术操作等)等方面的研究,对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的成石机制进行了综述.

  • 右美托嘧啶联合地佐辛清醒镇静镇痛在骨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府

    清醒镇静镇痛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新概念,其既可以产生良好镇静镇痛,又可保证患者能很好地和术者进行交流.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是近年来研究较热门的手术方式,但术中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十分高,而应用清醒镇静镇痛麻醉,可以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右美托嘧啶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适当镇痛、轻微的呼吸抑制等特点,地佐辛具有强效镇痛、呼吸抑制弱于阿片类药物等特点.右美托嘧啶复合地佐辛能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该麻醉方式在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全反式维甲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韦惠琴

    目前,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首选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ATRA能抑制部分致癌基因的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促进上皮细胞分化与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角化过程,减少皮脂的分泌,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一系列优点.它已成为各种皮肤病、部分恶性血液病、某些肿瘤及血管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 中医药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李其爱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损美性疾病,常对称性分布在暴露于太阳光照射部位,皮损为浅至深褐色的斑点、斑疹,多发生在前额部、颧部、下颌部等面部皮肤,严重影响女性颜面部美观,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激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对黑素小体进行爆破,减少黄褐斑的生成,同时采用中医辩证分型进行汤药调理、外敷、针刺等疗法联合应用疗效较好.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中医辨证治疗女童性早熟进展

    作者:林亦鑫

    性早熟是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中医认为此病病机既有阴虚火旺,又有肝失疏泄或见脾虚痰湿,由肝、脾、肾三脏互为而致,发为此病.治疗多采用滋阴泻火,舒肝解郁,化痰散结等,中医辩证治疗女童性早熟能够缓解患儿不适症状,使乳房发育恢复至青春期前水平,改善激素水平,延缓骨龄成熟、提高终身高,为性早熟的提早防治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中医药对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的认识及治疗

    作者:赵剑华;黄生辉;杨鹏玲

    目前精神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旦确诊则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治疗,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这两种精神科常见疾病.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会影响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中医药在降低体质量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疗效,很多研究应用中医药来降低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体质量增加,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仅提高了精神疾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而且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