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益骨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高效骨诱导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内、外膜和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骨母细胞,有加强骨床再生能力的作用,还可以活化或诱导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和成骨细胞.目的:观察益骨胶囊预防和治疗用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没计、对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材料:实验于2003-03/10在暨南大学中药学实验室完成.动物:选择1O月龄普通级雌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380±20)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粤检证字第2002A024号).随机抽取24只分为假手术(腹部切口但不切除卵巢)预防用药组(12只)和治疗用药组(12只),余48只行腹部切口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预防用药组、模型治疗用药组、预防用药组、治疗用药组,每组12只.药物:益骨胶囊由淫羊藿、枸杞子、熟地黄、牛膝等组成,深圳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免煎颗粒,配制成水溶液,含生药1.0 g/mL.干预:益骨胶囊预防用药于手术后3 d即开始灌胃,假手术预防用药组、模型预防用药组灌胃生理盐水3 mL、预防用药组灌胃益骨胶囊水溶液3 mL,1次/d,共24周;益骨胶囊治疗用药于手术后第13周开始灌胃,假手术治疗用药组、模型治疗用药组灌胃生理盐水3 mL、治疗用药组灌胃益骨胶囊水溶液3 mL,1次/d,共12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主要观察指标: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反应细胞的平均灰度值.结果:大鼠造模24周时,模型预防用药组、预防用药组、假手术预防用药组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反应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81.84±10.01,124.46±6.55,130.15±10.09,模型预防用药组明显低于假手术预防用药组(P<0.01),预防用药组显著高于模型预防用药组(P<0.01),与假手术预防用药组相近(P>0.05).模型治疗用药组、治疗用药组、假手术治疗用药组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反应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7.97±10.35,110.32±8.69,131.79±12.10,模型治疗用药组明显低于假手术治疗用药组(P<0.01),治疗用药组显著高于模型治疗用药组(P<0.01),与假手术治疗用药组相近(P>0.05).结论:益骨胶囊预防和治疗用药均能促进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
-
肝纤克对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别甲、大贝等复方肝纤克对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4-03/2005-01在三峡大学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昆明系小鼠90只,Wistar大鼠90只,雌雄不拘.肝纤克主要成分为别甲、大贝、玳瑁、蚤休、田七、白花蛇等,由三峡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自制.②观察肝纤克对硫代乙酰胺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取昆明系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0.2 mL/只,灌胃;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以100g/L肝纤克0.2和0.5 mL/只,灌胃,1次/d,共3 d.于末次给药后24 h,各鼠均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50 mg/kg,并如上法重复给药1次.再过24 h后取小鼠眼眶血,以赖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③观察肝纤克对氨基半乳糖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取昆明系小鼠30只,分组及组名同上.然后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500mg/kg.72 h后取小鼠眼眶血,以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水平.④观察肝纤克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取昆明系小鼠30只,分组及组名同上.末次给药后24 h,各鼠腹腔注射1g/L四氯化碳石腊油10 mL/kg,并如上法再给药1次.24 h后取小鼠眼眶血,以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水平.⑤观察肝纤克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取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不给任何药物);盐水对照组: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后[以1 g/L四氯化碳.石蜡油(0.2 mL/只)作背部皮下注射,每隔3 d 1次,共45 d,12次进行造模],以生理盐水进行干预;预防性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造成肝纤维化模型的同时,分别用0.5和1.0 g/kg肝纤克,灌胃进行预防性治疗,1次/d;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造模后,分别用0.5和1.0g/kg肝纤克进行治疗.治疗各组均用肝纤克干预60d.于末次注射1g/L四氯化碳石蜡油24 h后,从盐水对照组中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做肝脏组织切片,以检查成型情况.肝纤克干预60d后,自大鼠尾部取血,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并以对硝基磷酸酚动态法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统计肝纤维化的发生率.⑥根据组织形态学变化,将肝纤维化分为轻度(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并轻度向小叶内伸展,汇管区因而增宽,伴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中度(汇管区有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较明显地向小叶内伸展,伴较多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被重新划分,但尚无典型假小叶形成),重度(除上述表现加重外,有典型假小叶形成).⑦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小鼠90只和大鼠9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纤克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硫代乙酰胺、氨基半乳糖、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肝纤克治疗各组及空白对照组四氯化碳致慢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P<0.05~0.01),肝纤克治疗各组接近空白对照组.预防性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肝纤维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程度低,多为轻度.肝纤克低和高剂量治疗组与盐水对照组接近,多呈肝纤维化重度表现.结论:①肝纤克对硫代乙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②当预防性给药时,肝纤克既可保护肝脏的功能又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而当肝纤维化形成后治疗性给药时,肝纤克虽能保护肝脏的功能,但却不能消除或缓解已经形成的纤维化变化.
-
尖吻蝮蛇毒抗凝与纤溶组分对动物血栓的溶栓效应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单用与合用对动物血栓的溶栓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5-01/06在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120只,雌雄不拘.②取家兔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每组24只,每组于实验30,60,120,240min 4个时间点各6只.③建立家兔肺栓塞模型:麻醉后固定,耳缘静脉取血1 mL,并与凝血酶水溶液混合制备血栓,分一侧颈外静脉,将制好的血栓注入,然后加注20 mL生理盐水,于30,60,120,240 min后分别将纤溶酶0.7 mg/kg,类凝血酶4μg/kg,纤溶酶0.7 mg/kg+凝血酶4μg/kg耳缘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24 h后处死兔,取出肺中栓子称重,计算相对溶栓率[(溶前血栓湿重-溶后血栓湿重)/溶前血栓湿重×100%].④将其余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每组6只.建立家兔动脉血栓模型:麻醉家兔后,分离左侧的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取一端长7 cm的聚乙烯管,中间内置一根6 cm已称重的4号手术线.以肝素(5×1 4 U/L)浸湿管壁后插入左颈总动脉和右颈外静脉之间.开放血流,15 min后,取出手术线称重,减去原线质量即为药前血栓湿重.然后将纤溶酶0.7 mg/kg,类凝血酶2μg/kg,纤溶酶0.7 mg/kg+凝血酶2μg/kg分别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于给药后15,30,60,120 min分别测定聚乙烯管中的手术线质量,血栓湿重=总质量-丝线干重.⑤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新西兰兔1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家兔肺栓塞溶栓率: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6.895~35.441,P<0.01).②家兔动脉血栓湿重: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899~10.561,P<0.01).结论: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有协同溶栓作用.
-
黄芪对脑创伤早期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
背景:黄芪作为传统的中药,具有抗自由基、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保护神经系统等多种作用.其中,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与其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调节有关.目的: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设计:随机配对设计.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2/05在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外伤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各35只,后两组又分为创伤后1,3,6,8,12,24和48 h等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动物.方法: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他2组采用改进的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伤后黄芪组立即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g/kg),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创伤后相应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正常对照组打开骨窗后直接测量.结果:经补充后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盐水对照组伤后1 h即低于对照组[(6.90±0.68),(7.94±0.65),P<0.05],伤后24 h降至低点,伤后48 h开始回升[(5.86±0.61),(6.15±0.60)].黄芪组各时间点均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具有明显增加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作用,其作用与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和皮质醇水平与茜草总蒽醌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茜草总蒽醌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与细胞因子和皮质醇关系,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1-10-01/12-15在潍坊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①取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n=7):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总蒽醌60,120 mg/(kg·d)组.后4组大鼠于右足垫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05 mL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②造模后第17天开始,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d),总蒽醌60,120 mg/(kg·d)组分别灌胃茜草总蒽醌60,120m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用10 d.③观察大鼠给药前后左足爪的肿胀度和全身病变评分,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给药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6及肿瘤坏死因子和皮质醇的水平.结果:3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地塞米松组,总蒽醌60,120 mg/(kg·d)组大鼠给药后左足爪的肿胀度、全身病变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1),地塞米松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P<0.01).②地塞米松组,总蒽醌60,120mg/(kg·d)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地塞米松组作用明显,总蒽醌60 mg/(kg·d)组作用弱.各组皮质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①茜草总蒽醌能显著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有关,而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无关.②茜草总蒽醌的效果比地塞米松弱.
-
双根清脑煎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背景: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愚痴"、"痴呆"、"神呆"、"善忘"等范畴.由于痴呆造成患者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的:观察双根清脑煎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空间分辨能力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1/0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藏象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加中药组及模型加西药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实验前适应性喂养一周,实验前和实验时自由饮水和摄食.药品与试剂为双根清脑煎剂和尼莫通片,主要实验仪器为DTT-2型跳台仪和SMG-2型水迷宫实验装置.方法:在无菌状态下,取大鼠左心室内血,37℃温箱内干燥,研碎后200μm筛孔过筛制成栓子,应用时按栓子1 mg加生理盐水0.3 mL配制,摇匀成混悬液.以短暂夹闭颈总动脉,并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含有栓子的混悬液进入颅内制作多发性脑梗塞模型.假手术组中空细管只插到颈总动脉分叉处,不注入任何液体.实验前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正常饮料喂养,其他各组除正常饲料喂养外,模型加中药组同时给予双根清脑煎剂4g/(kg·d),西药组给予尼莫通2 mg/(kg·d),每日灌服1次,连续15 d为1个疗程.各组大鼠均于常规喂养及给药后第9天进行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记录大鼠受到电刺激后跳上橡皮垫的反应时间及3 min内跳下平台遭电击的错误次数,作为学习指标.于第10天再次测试,先将大鼠置于箱内适应3 min,再将其置于橡皮垫上,记录其第1次跳下橡皮垫的潜伏期,并记录3 min内跳下橡皮垫次数,作为记忆指标.各组大鼠于第11天进行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记录大鼠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及登陆安全台所需的时间.每次游完后休息40 s,每只大鼠每天训练10次,连续3 d.主要观察指标: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及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结果.结果:除假手术组手术后活动正常外,其余各组在手术过程中各死亡大鼠一只,共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第9天的跳台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P<0.01~0.05),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的3 min内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10天的实验中,假手术组的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模型加西药组3 min内错误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②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3天水迷宫实验进入盲端的错误数明显减少(P<0.001~0.05),模型加中药组进入盲端的错误数较模型加西药组明显减少(P<0:05).第2天及第3天的水迷宫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到达终点的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结论:双根清脑煎剂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在改善大鼠空间分辨反应能力方面较尼莫通更为有效.
-
杏丁对豚鼠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干预效应
目的:探讨中药银杏叶提取物杏丁注射液对豚鼠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3-11-29/2004-01-05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川南听力与言语疾病防治中心完成.选用耳廓反射正常的健康杂色豚鼠24只.随机将鼠分为3组:庆大霉素模型组8只(16耳),庆大霉素+杏丁注射液组8只(16耳),对照组8只(15耳).②庆大霉素模型组每天臀部肌注庆大霉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mg/kg,连续7 d;庆大霉素+杏丁注射液组每天臀部肌注庆大霉素100 mg/kg+杏丁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4 mL/kg,连续7 d;对照组臀部肌注等量0.9%生理盐水7 d.③于肌注药物3和7 d后采用耳声发射仪进行测试,对1,2,4,6 kHz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进行比较分析.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鼠24只(47耳)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庆大霉素模型组肌注庆大霉素3 d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频率4,6 kHz的幅值明显低于庆大霉素+杏丁组[(23.19±3.80),(26.40±4.70)dB SPL;(24.88±5.12),(29.96±5.74)dB SPL,t=2.079,3.763,P<0.05];分析频率为1和2 kHz时两组耳声发射幅度差异不明显(P>0.05).4个分析频率下庆大霉素+杏丁组与对照组耳声发射幅度差异不明显(P>0.05).②庆大霉素模型组肌注庆大霉素7 d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频率4,6 kHz的幅值明显低于庆大霉素+杏丁组比较[(21.39±3.04),(24.83±3.27)dB SPL;(23.90±4.35),(27.90±4.15)dB SPL,t=2.239,4.269,P<0.05];分析频率为1和2 kHz时两组耳声发射幅度差异不明显(P>0.05).庆大霉素+杏丁组肌注庆大霉素+杏丁7 d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频率2,4,6 kHz的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3.127,2.121,2.352,P<0.05).结论:杏丁在早期可有效拮抗庆大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损害.
-
健心方对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对CHO-K1细胞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及健心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刺激的调节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5-03/05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肿瘤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SD大鼠12只.随机将鼠分为2组:动物治疗组和动物对照组,每组6只.②动物治疗组给予3.2 kg/L健心方口服液(水煎醇提法制备,主要成分:黄芪、太子参、川芎、当归、葶苈子、云苓、桂枝、香附等),动物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以获得空白对照血清.灌胃体积均为10mL/kg.1 d剂量分2次服,连续给药3 d,第4天1次服用全天剂量后采血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③体外培养CHO-K1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转染质粒(pNF-κB-TA-Luc和pCMV-β-半乳糖苷酶共0.5 μg)后加用脂多糖刺激;感染1组:转染质粒并加含Toll样受体4全长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刺激1组:转染质粒并加含Toll样受体4全长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用脂多糖刺激;治疗组:转染质粒、加含Toll样受体4全长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并用脂多糖刺激后加用含药血清干预;感染2组:转染质粒并加含Toll样受体4细胞外段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刺激2组:转染质粒并加含Toll样受体4细胞外段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用脂多糖刺激.④检测各组细胞核因子-κB相对活性,即相对发光值(荧光素酶强度值/β-半乳糖苷酶值).③数据作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LSD检验和Dunnett(双侧)检验.结果:大鼠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相对发光值:对照组细胞明显高于感染1组(3 560±57,1 634±38,P<0.05);刺激1组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1组(8767±82,P<0.05,0.01);感染2组、刺激2组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530±74,536±7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刺激1组(1 820±24,P<0.05),但明显高于刺激2组(P<0.05),略低于转染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健心方含药血清可部分拮抗脂多糖导致的核因子-κB激活作用;Toll样受体4是脂多糖激活细胞的关键受体,健心方含药血清的拮抗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了Toll样受体4对脂多糖的识别造成的.
-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脑组织及内皮细胞的保护
目的:观察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4-03/2004-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家兔24只.随机将兔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处理组,每组8只.②3组均按"六血管"模式分离颈内动脉、外动脉和椎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处理组脑缺血30 min再灌注4 h.葛根素处理组阻断动脉前静注葛根素5 mg/kg,注毕阻断上述6条动脉,继之以微量泵150μg/(kg·min)输注至实验结束,缺血再灌注组不用药.③用比色法测定缺血前15 min和再灌注4 h2个时点血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再灌注4 h血浆丙二醛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处理组明显高于缺血前15 min(P<0.01).②再灌注4 h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前15 min(P<0.01).③再灌注4 h血浆内皮素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缺血前15 min(P<0.05).④再灌注4 h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缺血前15 min(P<0.05).结论:葛根素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期家兔血浆丙二醛、内皮素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脑益康药物血清对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脑益康药物血清对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4-10/12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采用12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脑益康灌胃组,每组12只,脑益康组以人等效剂量的1.5倍连续10 d灌胃,末次灌胃后1 h采血,收集脑益康药物血清.收集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血清为对照.②PC12细胞经神经生长因子诱导7 d后,用DMEM基础培养基洗2次,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300,500g/L脑益康中药血清,于37℃培养1 h,后加入0.2 mmol/L谷氨酸,0.5 mmol/L过氧化氢继续培养30 min.同时设模型组(造成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及对照组(对照组大鼠血清,不加谷氨酸和过氧化氢).③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按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测试盒说明书进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ANOVA法.结果:①谷氨酸和过氧化氢模型组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谷氨酸和过氧化氢模型组的PC12细胞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脑益康药物血清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0.01);而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明显低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0.01).③脑益康药物血清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结论:脑益康药物血清能明显减轻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膜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
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玉竹多糖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讨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中药延缓衰老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5锦州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完成.取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0.5g/kg,1g/kg,2g/kg的玉竹多糖治疗组,共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颈背部皮下注射50g/L D-半乳糖0.5 mL,连续6周.同时治疗组腹腔分别注射0.5g/kg,1g/kg,2g/kg 3种不同剂量的玉竹多糖给予治疗,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每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6周后,麻醉下将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常规分离血清,在4℃下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待测.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将小鼠称质量并剖取小鼠胸腺和脾脏,用电子天平称质量,以脏器湿质量(mg/g)表示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50只实验动物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151.39±41.74),(338.39±32.42)μU/L;(13.56±2.06),(5.36±0.47)μmol/L;F=3.239,P<0.05];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下降[(2.19±0.90),(3.86±0.63)mg/g;(4.16±1.42),(6.48±1.49)mg/g;].②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玉竹多糖2 g/kg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443.21±42.70)μU/L,(5.55±0.88)μmol/L;F=4.727,P<0.01或F=3.254,P<0.05].3种不同剂量的玉竹多糖均能提高脾指数,但3个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玉竹多糖可能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对机体组织的损伤以延缓衰老.
-
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苦参的主要成分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1在锦州医学院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完成.选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分设苦参碱0.5,0.75,1g/L浓度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顺铂组).①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吵作用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调至5×10 8L-1,按每孔100 μL接种到96孔板内,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0.5,0.75,1 g/L)的药物,继续培养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后用酶标仪测A值.实验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顺铂组),每组设6复孔.②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苦参碱(0.5,1 g/L)处理48 h后,消化并收集细胞,冲液后固定,4℃过夜.次日再冲洗2次,染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 L-1,流式细胞仪检测,按FACSort软件多正态拟合程序进行曲线拟合分析,计算DNA含量,得出细胞周期(G1、S、G2+M)的百分比.③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DNA Ladder条带出现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苦参碱(0.5 g/L、1 g/L)处理48 h后,消化并收集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L-1,然后按细胞DNA提取试剂盒说明操作,提取细胞DNA,8g/L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有无DNA ladder条带出现. 结果:①苦参碱在0.5,0.75,1 g/L浓度时均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7.24%、26.05%和50.77%,存在着明显地浓度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苦参碱0.5,1g/L浓度组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关系(36.96±1.98,48.41±3.12,27.30±1.11;t=-7.37,-11.04,<0.01).③苦参碱(0.5,1g/L)作用后可使人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直方图上显示典型的细胞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0.21%、18.01%.④提取细胞DNA、电泳,可见苦参碱1g/L组出现典型的梯形条带,苦参碱0.5g/L组梯形条带不明显,而对照组未见梯型条带.结论: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存在着明显地浓度依赖关系;苦参碱可能是通过将人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通过诱导人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等,发挥其抗肝癌作用.
-
鹿角方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背景:鹿角方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山萸肉、女贞子、沉香等纯中药组成.此方具有正性肌力、扩张血管和利尿等作用.目的:探讨鹿角方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对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实验于1998-01/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选取Wistar雄性大鼠153只.共做5次试验,只有第4次试验选择9只大鼠,其余均选取36只大鼠.方法:将每次试验所选取的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鹿角方组.将所有大鼠建成压力负荷增加的左室重构模型,模型组造模4周后,双蒸水灌胃15 mL/kg,1次/d,共4周;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狭窄,4周后同模型组;鹿角方组造模4周后,以鹿角方灌胃15 mL/kg,1次/d,共4周.观察左心室质量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观察心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清醛固酮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心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清醛固酮水平.结果:1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检测Ⅰ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1只,终纳入29只大鼠.在检测Ⅲ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的实验中,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均死亡3只,模型组又死亡6只,终纳入26只大鼠.①左心室质量指数比较: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24±0.12)/1000,(2.60±0.44)/1000,(3.15±0.47)/1000,t=2.959-6.499,P<0.05].②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56±0.23,0.57±0.19,2.79±2.00),t=0.661-3.964,P<0.01].③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48±0.10,0.55±0.09,0.84±0.27),t=2.898-3.560,P<0.01].④Ⅰ型胶原mRNA表达: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58.0±36.0)%,(79.1±18.6)%,(139.0±29.2)%,t=3.027,P<0.05].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49±0.57,2.64±0.57,3.96±0.77)pg/mL,t=4.773-5.315,P<0.001].⑥血清醛固酮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501.6±94.6,476.6±85.7,647.8±72.2)ng/mL,t=4.256-5.292,P<0.001].结论: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血清醛固酮这些指标,均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改变一致.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鹿角方具有逆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逆转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
槲皮素对过氧化氢所致体外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12/2005-05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出生1~3 d的SD大鼠15只,雌雄不拘.②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每6孔细胞一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加入等数量的培养基,不加入任何药物),10g/L二甲基亚砜组(加入10g/L二甲基亚砜),过氧化氢损伤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过氧化氢+低浓度槲皮素组(加入过氧化氢200 μmol/L和槲皮素25 μmol/L),过氧化氢+槲皮素中浓度组(加入过氧化氢200 μmol/L和槲皮素50μmol/L),过氧化氢+槲皮素高浓度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和槲皮素100μmol/L).过氧化氢(200μmol/L)损伤时间为12 h.③采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其释放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脱氢酶活性.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处理根据处理方差齐性分析结果,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①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高、中、低浓度槲皮素组明显低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②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高、中浓度槲皮素组明显高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③线粒体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各浓度槲皮素组明显高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④心肌细胞内一氧化氮含量:过氧化氢损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高、中、低浓度槲皮素组低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5).结论:槲皮素具有对抗缺氧复氧损伤、明显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葛根素对大鼠脑复苏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背景:Fas及P53是重要的促进凋亡的调控基因,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表达产物具有传递凋亡信号的作用,可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的凋亡,而葛根素则能够减轻细胞的凋亡程度.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脑复苏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及P53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3个月龄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15只/组.方法:葛根素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第一颈椎两侧翼小孔,但不电凝两侧椎动脉,只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之.葛根素治疗组于缺血前1 h给予葛根素注射液100 mg/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 h即速处死,每次每组3只.分离海马组织,制备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Fas及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Fas及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结果:实验纳入大鼠4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Fas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6,12,24,48 h时差异显著[(15.0±4.3),(13.5±4.9);(40.7±3.4),(27.2±3.1);(37.0±4.8),(22.0±2.1);(24.7±4.1),(18.9±5.3)个/mm;P<0.05,P<0.01].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P53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 h均明显降低[(25.3±4.4),(12.8±2.7);(24.3±3.6),(10.9±3.0)个/mm;P<0.01].③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2,24,48 h均明显降低[(34.0±3.7),(21.0±3.7);(41.0±4.2),(33.0±4.8);(71.0±5.5),(41.0±3.4)个/mm;P<0.01].结论:给予葛根素治疗的大鼠缺血再灌注6~48 h时Fas的表达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24~48 h时P53的表达亦明显减少,且凋亡细胞数也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证实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提示葛根素抑制脑复苏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少促凋亡基因Fas及P53蛋白表达有关.
-
益气活血中药对缺血心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制剂芪丹通脉片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是否与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有关.方法:①实验于2004-11/2005-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芪丹通脉片中剂量组、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每组10只.②灌胃前依据大鼠体质量计算芪丹通脉干粉(由黄芪、丹参、当归、红花、桂枝等组成)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给药量[分别为芪丹通脉干粉0.36,1.08,3.24 g/(kg·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5 mg/(kg·d)],用蒸馏水配置成等体积混悬液.按10 mL/(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15 d,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第15天各组后一次灌胃30 min后,先连续观察并记录一段Ⅱ导的正常心电图,然后模型组及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 U/kg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继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在200倍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③对心肌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纤维行免疫组化染色,每一标本随机取3张切片,每组10个标本观察30张切片,150个视野,以20倍镜下视野为单位,对随机取出的切片进行观察.将心肌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按每20×光镜视野下阳性纤维数定为如下3个等级:Ⅰ级:0~5根阳性纤维;Ⅱ级:5~10根阳性纤维;Ⅲ级:10根以上或呈网状.④等级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有明显心肌缺血病理改变.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心肌缺血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②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变化.模型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纤维明显变短变细.③芪丹通脉片低、中、高剂量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阳性对照组与芪丹通脉片中、高剂量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区别不大(P>0.05),但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丹通脉片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合成来实现的,且该种作用随着芪丹通脉片剂量增高而增强.
-
大豆磷脂脂质体对谷氨酸所致体外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豆磷脂脂质体对谷氨酸引起培养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11/2005-06在锦州医学院生化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新生0~1 d SD大鼠12只,取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8~10 d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大豆磷脂脂质体保护组.损伤组加入谷氨酸(终浓度1×10-4 mo1/L)作用3 h,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大豆磷脂脂质体保护组在谷氨酸损伤处理的同时加入0.2,0.4,0.8,1.6g/L的大豆磷脂脂质体.②参照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和一氧化氮含量.培养神经细胞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测定参照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蛋白质定量用考马斯亮兰试剂盒测定.③多样本均数检验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后再进行样本的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①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一氧化氮含量及培养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豆磷脂脂质体各质量浓度保护组明显低于损伤组(P<0.01).②培养神经细胞丙二醛含量: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豆磷脂脂质体各质量浓度保护组明显低于损伤组(P<0.01).③培养神经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豆磷脂脂质体各质量浓度保护组明显高于损伤组(P<0.01).大豆磷脂脂质体保护作用随着其质量浓度增加(0.2~0.8 g/L)而增强,但当剂量达到一定浓度(1.6g/L),该保护作用不再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大豆磷脂脂质体对谷氨酸引起的培养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存在大豆磷脂脂质体质量浓度依赖性;该种保护作用发生机制可能与大豆磷脂脂质体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预适应性保护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1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川芎嗪组及特异性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亚甲蓝+川芎嗪组,各组均15只.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25 mg/kg;亚甲蓝+川芎嗪组在川芎嗪组基础上给予亚甲蓝2 mg.对各组大鼠进行麻醉后,除正常对照组冠脉左室支下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大鼠冠脉左室支.结扎30 min后,再灌60 min诱发心律失常,测定大鼠心电功能及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含量.亚甲蓝于结扎冠脉左室支前20 min输入,川芎嗪则10min后输入.结果:纳入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各组大鼠心肌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再灌注时心肌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产生减少(P<0.05~0.01).川芎嗪组缺血期间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亚甲蓝+川芎嗪组(P<0.01),心肌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亚甲蓝+川芎嗪组(P<0.05~0.01).结论:川芎嗪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水平,应用特异性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亚甲蓝可降低大鼠心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水平.川芎嗪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维持正常一氧化氮水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大鼠起药理预适应保护作用.
-
巴戟天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巴戟天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7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选择SD大鼠45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过度训练组,过度训练+巴戟天组,每组各15只.过度训练组、过度训练+巴戟天组大鼠均采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建立过度训练模型,每周训练6 d,共7周,过度训练+巴戟天组大鼠同时于训练前1 h灌服巴戟天4.5 mg/(kg·d).安静对照组常规饲养7周,不加干预.7周后分别取3组大鼠心脏,剪碎后消化离心,制成细胞涂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以匀浆起将心脏制成10%心肌组织生理盐水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结果:各组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巴戟天对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结果显示安静对照组心肌细胞偶见阳性.核染色标记.过度训练组心肌细胞有较多的阳性标记.过度训练+巴戟天组只有散在的阳性标记,其阳性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过度训练组[(6.80±1.99)%,(11.40±2.32)%,(P<0 01)].②巴戟天对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和过度训练+巴戟天组[(2.61±0.21)mkat/g,(5.10±0.21,3.89±0.15)mkat/g,(P<0.01)],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过度训练+巴戟天组[(3.67±0.17)μmol/g,(1.54±0.11,2.09±0.16)μmol/g,(P<0.01)],过度训练+巴戟天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过度训练导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巴戟天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心肌细胞过度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目的:观察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心肌线粒体Ca2+的含量、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和Mg2+-ATP酶活力的影响,探讨该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0-04/2001-04在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由水芹提取而得)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40 min再灌注损伤30 min模型.药物组舌下静脉给予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20 mg/kg),模型组舌下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阳性药物组舌下静脉给予维拉帕米(0.2 mg/kg).假手术组只开胸,分离冠状动脉,不予结扎,不给药.其他各组均于造模前5 min给药.②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二硫双硝基苯甲酸定量测定法及其法则测定和计算各组样品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以火焰法测定心肌线粒体内Ca2+的含量.按Jones法测定和计算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和Mg2+-ATP酶的活力.③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和阳性药物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0.05).②心肌线粒体内Ca2+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和阳性药物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0.05).③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的活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④心肌细胞膜Mg2+-ATP酶的活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和阳性药物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0.05).结论: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增加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降低心肌线粒体Ca2+的含量,增加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和Mg2+-ATP酶的活力,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主要机制之一.
-
L型钙通道在"李氏方"水提液保护神经元过程中的作用及该水提液佳剂量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在"李氏方"保护神经元中的作用,并找出"李氏方"水提液佳作用剂量.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8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用MTr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0.062 5,0.125,0.25,0.5,1.0,2.0,4.0,8.0g/L"李氏方"(主要成分有龟甲、地龙、石菖蒲、当归及酸枣仁等)水提液分别作用正常条件下培养了9 d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24 h的细胞成活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标记凋亡的细胞,镜下数三四个视野的总细胞及凋亡细胞数,计算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②借助于共聚焦显微镜和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至第8天加处理因素[单纯加入5 μmol/L的L型钙通道阻断剂尼氟的平;单纯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李氏方"水提液及尼氟的平(5 μmol/L)+不同质量浓度"李氏方"水提液共同作用]继续培养24 h用于实验和细胞培养至第9天观察干扰因素的急性作用.用钙成像技术测定培养的神经元胞浆的荧光值(用30 mmol/L的氯化钾诱导细胞内钙的变化)及钙浓度.③借助于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李氏方"水提液对L型钙电流的影响.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和SNK分析.结果:①0.062 5~2g/L的质量浓度范围"李氏方"水提液明显提高正常培养下的海马神经元的成活率,浓度为0.5 g/L细胞成活率增加大.经5 μmol/L的尼氟的平预处理后,"李氏方"水提液增加神经元成活率的效应明显降低.②"李氏方"水提液明显增加L型钙电流,经尼氟的平预处理后,"李氏方"水提液增加L型钙电流的效应显著降低.③正常培养条件下的海马神经元胞浆游离钙浓度在(75.67±8.65)nmol/L(对照组)."李氏方"水提液作用24 h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提高到(126.35±9.35)nmol/L,明显高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P<0.05).经尼氟的平作用24 h,游离钙降到(40.65±5.65)nmol/L,明显低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P<0.05)."李氏方"水提液与尼氟的平共同作用24h后,细胞游离钙浓度降到(90.75±10.15)nmol/L,明显低于单纯"李氏方"水提液作用(P<0.05).④对正常培养的细胞负载Fluo-3/AM 45 min后,加尼氟的平预处理10 min,30 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尼氟的平预处理前明显降低,而"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10 min,30 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前明显升高.尼氟的平预处理10 min后,"李氏方"水提液再预处理10 min,30 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的降低,与单纯"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李氏方"水提液可通过增加L型钙通道活动,导致胞浆游离钙增加而促神经元的成活,且效果佳的浓度为0.5g/L.
-
黄芪注射液加等容血液稀释疗法对老年脑梗死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效应
背景:脑梗死多与血瘀证密切相关,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常表现为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等容血液稀释疗法通过放血并移走一定量的红细胞,同时补充等容量的稀释剂,可降低全血黏度.目的:观察补气中药黄芪注射液和等容血液稀释疗法对脑梗死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病例-对照分析.对象:脑梗死组为2002-03/2004-03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64例,所有患者年龄>60岁,同时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两组各32例.以正常体检的47名年龄相似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扩容、降黏、抗凝、阻滞血小板凝聚、脱水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等容血液稀释和益气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从患者静脉抽取总血量的10%(450~650 mL),继之静脉注射等量胶体液,每隔5 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黄芪注射液5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主要观察指标:①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②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4例患者和47名正常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对照组[(3.90±0.73),(3.40±0.28)mpa·s;(46.39±6.03)%,(42.61±2.91)%;(3.25±0.75),(3.08±0.46)g/L,P<0.01,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0.958±0.006,0.961±0.004,P<0.05)②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比较: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常规治疗组[(3.90±0.52),(4.21±0.68)mpa·s;(43.80±3.29)%,(48.47±4.50)%;(3.31±0.60),(3.68±0.67)g/L,P<0.01,0.05].结论:对血瘀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用等容血液稀释疗法加益气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有较好的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症状的作用.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10菏泽市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102例,男58例,女44例,均对实施方案知情同意.将入选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治疗组68例和糖尿病对照组34例.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50人为健康对照组,男24人,女26人;均自愿参加本实验.②糖尿病治疗组:在降糖药物应用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溶解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糖尿病对照组:在降糖药物应用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 2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采用AcusonSeguia 512型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径,计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内径的比率.④使用惠普公司超声诊断仪进行非创伤性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整个试验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影像学科医生进行单盲操作.⑤血清学指标的测定:内皮素1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一氧化氮水平测定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聚力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提供.⑥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和健康体检者5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内径比率: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t=2.816 1~6.824 3,P<0.01),糖尿病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后(t=2.085 9~9.6491,P<0.01).②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7.161 2~8.952 8,P<0.01).③血清内皮素1水平: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9.135 3,8.952 8,P<0.01),糖尿病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后(t=6.757 4,3.048 1,P<0.01).④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糖尿病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糖尿病对照组治疗后(t=3.013 1~7.973 1,P<0.01).⑤相关性分析结果: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1,P<0.0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307,P<0.05);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5).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病理改变,具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有关.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逆转或延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①选择1999-02/2000-01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49例,男31例,女18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6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4例和黄芪治疗组25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②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黄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40 mL/d,疗程为15 d.③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应用彩色心脏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④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之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49例及健康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随心功能恶化而加重.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以黄芪治疗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0.01).②左室射血分数: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以黄芪治疗组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③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血管紧张素Ⅱ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63,-0.55,-0.77,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和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②黄芪注射液可能直接或间接降低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
"独取膀胱经五脏俞"治疗痿证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膀胱经五脏俞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验证"治痿独取膀胱经五脏俞"理论.方法:①选择2000-09/2004-0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住院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49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5例及药物组24例.②2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基础常规治疗基础上,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后接电针仪,用疏密波,电压2 V,频率2~30Hz.1次/d,15 min/次,共治疗14 d.药物组: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0.4 g/(kg·d),1次/d,连续用5 d.③在病程6个月内,对每位观察对象按Hughe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法(正常为0分,具有轻微症状及体征1分,能独行5 m以上2分,需他人扶持或借助拐杖行走5m 3分,卧床不起4分,需人工辅助呼吸5分,死亡6分.)进行动态记录.④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运动功能缺损评分≤2分;无效:治疗后病情无任何好转或虽好转但此后又加重至以前程度或更重,运动功能缺损评分≥3分).③采用t检验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对后期疗效及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4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②在病程6个月内的临床过程针刺组与药物组发展至高峰的时间、高峰时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改善1分所需时间、达到≤2分的比率、达到2分所需时间、用呼吸器者未达到2分的比率、平均住院日差异不明显(P>0.05),但针刺组高峰期持续时间明显短于药物组(P<0.05).③两组患者就诊时、高峰期、病程2周、病程3和6个月运动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进入恢复期后,在1个月药物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④两组1年时后遗症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无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膀胱经五脏俞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吉兰-巴雷综合征高峰期持续时间,改善运动功能.
-
东兰墨米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东兰墨米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血清、肝脏、大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耐氧时间、抗疲劳时间的影响,探讨东兰墨米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白鼠抗衰老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7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应用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衰老加墨米组3组;衰老模型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d)(D-半乳糖由美国Amresco公司生产),并用与墨米混悬液(东兰墨米为市购,加双蒸水配制成0.26 g/mL混悬液)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 d.正常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与D-半乳糖等剂量生理盐水,并用与墨米混悬液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 d.衰老加墨米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d),并用东兰墨米混悬液,按100 g/kg剂量给药,每天分两次灌胃,连续28 d.然后分别测定血清、肝脏、大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进行抗耐氧试验、抗疲劳试验. 结果:纳入动物108只,进入结果分析108只.在建立动物衰老模型过程中有5只死亡,后随机补充动物.①衰老加墨米组血清、大脑、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模型衰老组相比,均明显升高[(201.64±38.81),(233.49±33.12)U/mL;(147.68 ±39.18),(189.88±47.29)U/mg;(176.89±17.22),(196.52±22.74)U/mg;t=2.162,2.380,2.384,P<0.05].②衰老加墨米组血清、大脑、肝脏中丙二醛含量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5.92±0.81),(5.18±0.69)μmol/L;(18.98±2.54),(16.55±2.30)μmol/g;(6.66±0.49),(6.09±0.54)μmol/g;t=2.415,2.455,2.705,P<0.05].③衰老加墨米组血清、大脑、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31.94±21.49),(151.97±21.99)U/mL;(115.86±17.64),(134.09±1929)U/mg;(115.83±1354),(131.18±16.73)U/mg;t=2.158,2.417,2.471,P<0.05].④衰老加墨米组耐缺氧时间、游泳时间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10.19±1.02),(11.18±0.87)min;(18.71±2.45),(20.90±1.24)min;t=2.547,2.761,P<0.05].结论:东兰墨米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抗耐氧、抗疲劳的作用;具有抗衰老作用.
-
冰片开放血脑屏障作用与组胺和5-羟色胺的关系
背景:冰片可以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组胺和5-羟色胺也参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节,冰片开放血脑屏障与组胺和5-羟色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目的:观察冰片开放血脑屏障与组胺、5-羟色胺的相关性.设计:完全随机实验.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完成.SD健康雄性大鼠104只,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30~270 g.方法:大鼠随机分为13组,即药前组和药后组,药后组设高、中、低三个剂量,每个剂量又分为药后5,20,45,60 min四个组,每组8只大鼠.冰片配成10%粟米油混悬液,实验前夜大鼠禁食过夜,实验当日早晨灌胃给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为0.15,0.12,0.09g/kg.于各时间点采集大鼠下丘脑,制备生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服冰片后大鼠下丘脑内组胺和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10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大鼠下丘脑内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分别为(2.07±0.54)和(1.45±0.14)μg/g.②大鼠服冰片后下丘脑的组胺含量均增高,中剂量药后20 min组与药前组比较组胺含量显著升高[(3.36±0.21μg/g,P<0.01)],中剂量药后其他各组、高剂量药后45 min组、低剂量药后20和45 min组组胺含量显著高于药前组(P<0.05).③高剂量药后各组5-羟色胺的含量均比药前组显著升高[给药后5,20,45,60min组分别为(1.90±0.32),(3.28±0.25),(2.66±0.46),(2.80±0.34)μg/g,P<0.05或P<0.01];中、低剂量药后5,20,45 min三组的5-羟色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冰片通过升高大鼠下丘脑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介导血脑屏障的开放.
-
植物药金边瑞香对小鼠肠道Peyer's结的影响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植物药金边瑞香浸膏对小鼠肠道Peyer's结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08在赣南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4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每组11只,给予正常组小鼠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 mL/g,连续7 d;环磷酰胺组小鼠第7天1次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其他同正常组;金边瑞香组用金边瑞香浸膏(浓度400g/L,由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含生药量5g/mL,临用时用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批号:050310)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 mL/g,连续7 d;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方法同金边瑞香组和环磷酰胺组.第8天麻醉下脱颈椎处死全部动物,立即小心取出全小肠,肉眼观察其形态并计数小肠Peyer's结的数量、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肠腔,用针头小心取出Peyer's结按常规方法制备细胞悬液后计数细胞.观察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小鼠Peyer's结,计数Peyer's结细胞总数,比较Peyer's结的数量及细胞数.结果:①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5.818±1.991),(7.273±1.678),(6.364±1.690),(3.818±0.874);(4.223±1.197)×109 L-1,(6.658±3.758)×109 L-1,(6.884±1.807)×109L-1,(1.451±1.024)×109 L-1,F=14.28.9.044,P<0.05~0.001].②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金边瑞香组及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边瑞香可对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肠道Peyer's结的损伤,提示金边瑞香可能对肠道黏膜免疫具有改善作用.
-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指标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心结构和功能指标变化,并与正常人对照.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1在沈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5例为患者组,男68例,女37例.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5人为对照组,男20人,女15人.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肝火亢盛证组(28例)、阴虚阳亢证组(37例)、痰湿壅盛证组(16例)、阴阳两虚证组(24例).②采用心脏彩超仪检测患者左室结构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体表面积]和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舒张早期与早期峰值流速比值、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左房射血前期时间、左房射血时间).③用t检验进行组间计量资料显著性测定.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和健康者3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左室结构指标比较:对照组大多数左室结构指标均明显低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除外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组左室收缩末内径,P<0.05);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大多数左室结构指标也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组(除外肝火亢盛证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和阴虚阳亢证组左室质量,P<0.05);肝火亢盛证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和阴虚阳亢证组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组(P<0.05).②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肝火亢盛证组舒张晚期峰值流速,阴虚阳亢证组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痰湿壅盛证组舒张晚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及左房射血前期时间,阴阳两虚证组(除外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阴阳两虚证组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等证型高血压患者的舒张晚期峰值流速、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左房射血时间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均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组(除外痰湿壅盛证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和左房射血时间,P<0.05),而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左房射血前期时间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组(除外痰湿壅盛证组左房射血前期时间,P<0.05).肝火亢盛证组左房射血前期时间明显短于痰湿壅盛证组(P<0.05).③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肝火亢盛证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阳两虚证组和痰湿壅盛证组(P<0.05),阴虚阳亢组每搏量明显高于阴阳两虚组和对照组(P<0.05),痰湿壅盛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组(P<0.05).结论:各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减退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以阴阳两虚证患者表现明显.
-
丹参阻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效应与途径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2/08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丹参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加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连用14 d.两组治疗前后均采血测定静脉血循环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1.采用ABL-520型血液气体酸碱分析仪检测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纳入患者4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循环内皮细胞: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0.87±0.23),(1.27±0.26)×107 L,t=7.99,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1.09±0.28),(1.19±0.26)×107 L-1,t=2.00,P=.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4.03,P=0.000).②内皮素-1: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70±14),(105±26)ng/L,t=8.64,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88±23),(99±24)ng/L,t=2.00,P=0.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3.99,P=0.000).③直线相关分析:循环内皮细胞与内皮素-1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1);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r=-0.751,P<0.01);而与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二氧化碳无明显相关性(r=-0.115,0.237,P>0.05).结论:丹参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损伤和对抗内皮素-1,使内皮素-1合成减少,或同时使内皮素-1灭活增加,从而达到阻抑或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带来的一系列病理反应.
-
黄芩素甙对脑缺血沙土鼠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影响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Kinesin活性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下降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早期标志.黄芩素甙可以防止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蛋白激酶C的激活、减轻钙超载,且可减小缺血梗死灶的体积,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黄芩素甙脑保护作用是否与Kinesin活性有关,目前很少报道.目的:观察黄芩素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及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1999-02/08在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沙土鼠35只.方法:将沙土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5只)和黄芩素甙组(15只)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将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黄芩素甙组分为3个亚组,即再灌注I组(再灌注6 h)、再灌注Ⅱ组(再灌注48 h)和再灌注Ⅲ组(再灌注96 h).每亚组5只动物.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黄芩素甙组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时间为10 min.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予阻断.黄芩素甙组于缺血前15 min给予灯盏花素(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甙)45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Kinesin的活性及其变化.结果:纳入实验的动物为3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实验动物脱失.在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缺血-再灌注6,48和96 h时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分别降至假手术组的58%,38%和12%(P均<0.01),而黄芩素甙组在再灌注6,48和96 h后,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分别为假手术组的81%,61%和21%,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均<0.05).在海马CA2,CA3和CA4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芩素甙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下降达到脑保护作用.
-
脑力宝改善肝肾阴虚证老年人记忆障碍的随机对照观察
背景:应用石杉碱甲、阿尼西坦、银杏叶制剂等治疗老年人记忆障碍的报导已很多,但实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双盲双模拟法的设计.目的:以认知功能、肝肾阴虚症状、记忆功能为观测指标,应用双盲双模拟法观察中药脑力宝治疗肝肾阴虚证老年人记忆障碍的疗效.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法的前瞻性临床实验.单位: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药剂科.对象:来源于2000-04/12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记忆障碍患者80例.年龄40~75岁;轻度不恒定健忘;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根据临床痴呆评定表诊断为可疑痴呆,临床痴呆评定表评分为0或0.5;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积分>17(文盲)或>20(小学)或>23(初中以上)和<30.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脑力宝组(n=43)及脑复康组(n=37).脑力宝组给予脑力宝丸,以地黄、菟丝子、地骨皮、远志、石菖蒲、茯苓组方,4丸/次,3次/d,脑复康空白片,2片/次,3次/d;脑复康组服用脑复康片400 mg/片,2片/次,3次/d,脑力宝空白丸,4丸/次,3次/d,疗程6周.选择基线点(治疗前)、终末点(治疗后)作为观察时点,分别记录症状、体征、神经心理学检查积分等指标.对显效病例进行随访.中医证候疗效判定依据<脑力宝丸治疗老年记忆障碍肝肾阴虚证临床方案>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与治疗前症状平均积分值比较,显效:≥2/3,有效1/3~2/3,无效≤1/3.认知及记忆功能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控制≥85%,显效≥50%,有效≥20%,无效≤20%.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肝肾阴虚证治疗前后变化比较.②两组治疗前后肝肾阴虚证症状积分比较.③两组记忆功能各项指标评定结果比较.④显效病例随访结果.⑤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脑力宝组43例和脑复康组37例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肝肾阴虚证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脑力宝组辨证评分值的降低、改善患者肝肾阴虚证病情轻重、提高证候疗效方面优于脑复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②两组治疗前后肝肾阴虚证症状积分比较:脑力宝组患者的多梦、耳鸣耳聋改善情况优于脑复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③两组记忆功能各项指标评定结果比较:脑力宝组患者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方面改善优于脑复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④显效病例随访结果:3个月后,两组显效病例无病情加重情况.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异常改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力宝丸可以提高老年人记忆功能,改善即刻回忆功能、识别再认识功能及多梦、耳鸣耳聋等症状,疗效优于脑复康片,且安全性也较为可靠.
-
舒筋活络洗剂对骨折后膝关节挛缩的疗效评估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对骨折后膝关节挛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998-01/2003-1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挛缩患者102例.男70例,女32例;平均34.65岁;病情:轻度42例,中度40例,重度20例.将中药舒筋活络洗剂(由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提供,主要成分:川乌、草乌、桂枝、桑枝、艾叶、红花,花椒等)一付倒入3 000 mL水中加热煮开后,置患膝于药盆上方熏蒸,待药液冷却到40℃左右时,用浸泡入药液的毛巾热敷30 min;再用持续被动运动机辅助锻炼30 min.2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30 d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估.根据患肢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痉挛、功能障碍、病情程度各项评分结果(分值低为效果好,高为差)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10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治愈60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差10例.总有效率90.1%;患肢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痉挛、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0.52±0.68比2.51±0.55,0.28 ±0.55比2.04±0.84,0.30±0.46比2.54±0.58,0.12±0.36比1.50±1.08,0.14±0.45比1.48±0.98,P<0.01);轻度、中度患者均有效,重度患者总有效率50%(10/20).②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患者均无胃肠道反应、精神及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结论:舒筋活络洗剂可以明显改善骨折后膝关节挛缩引起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肌肉痉挛等症状,无毒副作用,是治疗骨折后膝关节挛缩安全有效的药物.
-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近况
目的: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中医药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展,归纳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方法和规律.资料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8关于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金森,中医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文献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处理组为中药复方、中西药并用,或单一中药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25篇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3篇文章,39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4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通过25个实验包括约620例患者和810只实验动物,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辨证论治、专方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单味药和复方的实验研究4个方面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归纳临床治疗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方法和规律.结论: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其症状的控制,尚无有效延缓疾病进程的手段.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
针刺麻醉配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痛
背景:中医学把胸背痛归为胸痹,因寒凝、气滞、痰浊或血瘀所致,用针刺后背膀胱经的腧穴或华佗夹脊穴能解除痛苦.
-
电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目的观察电项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干预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04/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60例.②电项针治疗:选穴:风池、供血、翳明、提咽.以上均取双侧穴位.选28号2寸毫针在上述穴位刺入约3.3~5.0 cm.四组导线分别连接同侧风池、供血,同侧翳明、提咽,风池、提咽接正极,供血、翳明接负极.国产G-6805型电针仪,施以频率为16次/min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大强度为宜,每次留针20 min,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此外,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28号8.3 cm毫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5.0 cm,施以100r/min捻转手法10 s出针,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③康复训练包括间接方法(声门上吞咽,Mendelsohn方法,屏气-发声运动等)和直接方法(进食体位,食物形态).④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评估吞咽障碍(0分:无异常;6分:不能吞咽,必须用鼻饲).⑤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治疗后无得分增加;有效:治疗后得分增加1级.结果进行吞咽困难亚量表评定时有2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而脱落.①60例患者中,有效5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②治疗后吞咽困难亚量表评分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x2=57.04,P<0.05).结论电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体会
目的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体会.方法根据脑梗死的分期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药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病重者以西医治疗为主,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针灸、康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残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应早期诊断、尽快治疗、尽早康复.并积极发挥中医优势.
-
电针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背景:传统取穴中的部分腧穴在患者肌张力已有增高的情况下,不仅不利肌张力的降低,而且会加重痉挛模式的形成.从康复医学的角度,针刺治疗应准确评估患者的肌张力情况及异常运动模式,然后根据肌肉解剖及其运动终板的分布特点,结合传统腧穴的分布,终决定针刺部位,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另外,刺激方式的选择,刺激量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
社长的话
关键词: -
电针分型预测结合面神经肌电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分型预测与面神经肌电图检查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09/2005-02济南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电针穴位分型法划分为一般型和顽固型,一般型为电针1组,顽固型分为电针2组、综合治疗组.电针1组、电针2组均都采用电针治疗:取穴阳白、太阳、地仓、下关、风池、翳风、迎香、攒竹、承浆.均取患侧.同时取健侧的合谷.针刺得气后采用电针治疗仪治疗,频率120~250次/min,每次留针30 min,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两天,再行第2个疗程.综合治疗组:在常规电针治疗的同时,针刺时均采用中等手法刺激,同时加取双侧足三里穴,均采用补法,每10 min行针1次,面部患侧采用特定电磁波照射,以下关、翳风穴为主进行局部照射,距离30~40 cm,温度舒适为宜,每次电针加照射4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两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行面部面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8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各组疗效的比较:电针1组43例中42例痊愈,占95%,顽固型37例仅痊愈15例,电针2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占30%,53%,差异明显(P<0.05).②各分型患者有效病例疗程长短比较:电针1组基本上在两个疗程内痊愈,电针2组,综合治疗组多在两三个疗程或3个疗程后好转,治疗时间较长.③不同分型患者面神经潜伏期M波比较:80例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35例、50%~30%32例,<30%13例,3个月后随访,M波波幅比值<30%中的5例仍有明显面瘫体征,>30%的67例中面瘫体征基本恢复.④按肌电图分型标准各型所占比例数比较:按肌电图分类的一般型43例中治愈41例,占95%,而顽固型中,按肌电图分类的轻中型31例中痊愈15例,占48%,无效的5例均提示为重度失神经性损害.虽然面神经肌电图,从面神经运动潜伏期是否延长及根据其失神经性损害进行分类,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同电针穴位分型两法合用,分型预测更直接明确.结论:电针分型可以预测该病的预后,对比面神经肌电图情况,判断其预后基本一致.同时根据分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状态下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2-01/2003-01在解放军总医院核检测中心完成.选择同期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首次实验中受试者平卧于检查床进行患侧手(右手)的自主节律(0.5 Hz)握拳运动20 min,不给予针灸治疗.第2次实验隔日进行,先给予针灸刺激,平刺百会和右侧曲鬓穴,得气后进行电针治疗.起针后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扫描.将两次扫描结果用SPM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并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坐标进行定位.③对每例患者的PET扫描图像进行标准化和平滑处理,然后对图像的每一像素点的数据做单边t检验:假设电针后可能使运动状态下大脑葡萄糖代谢率增加,计算出相应的t值,绘制由t值构成的统计参数图,得到相应的糖代谢增高/减低的变化区域.结果:脑卒中患者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电针治疗后葡萄糖代谢增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健侧(左侧),其中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即中央前回(4区)、补充运动区即额内侧回(6区)、运动前区即额中回(6区)及顶上小叶(7区)有明显变化(t=2.79~3.20,P<0.05~0.01).②葡萄糖代谢减低主要集中于病灶侧(右侧)中央前回(4区)、额中回(6区)和顶上小叶(t=2.23~3.89,P<0.05~0.01).结论:针灸可以改善双侧大脑运动功能区的糖代谢,可能具有诱导兴奋或抑制潜在的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组织,补偿或协助受损的大脑功能区,促进运动功能重建.
-
头颅CT定位围针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伴随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采用与常规体针治疗方法对照实验客观评价CT定位围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998-03/2001-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脑卒中专科住院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颅CT定位围针法)57例,对照组(体针法)32例.两组均采用统一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安慰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T定位围针治疗.即以头部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周边为主穴;实证可配丰隆、曲池、膈俞、太冲穴,虚证可配肝俞、肾俞、足三里、合谷穴.消毒后用不锈钢华佗牌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施行围针疗法.针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得气后以180~200次/min的频率捻转2 min,施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中间间断行针2次.然后全部穴位均接上海产G-6805型电针仪,通以疏密波,频率约14~26次/min,30min/次,1次/d,连续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 d.从第3个疗程开始,隔日1次.共3个疗程,全疗程48 d.对照组在安慰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体针治疗,主穴上肢取肩髎、曲池、外关,下肢取环跳、阳陵泉、三阴交.配穴、针刺手法、疗程均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测定血液流变学.疗效评估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结果:纳入患者8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基本痊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显效率64.91%,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显效率40.62%,总有效率75.00%,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伴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复常率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头晕目眩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71%,15.38%,心烦易怒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73%,15.38%,P<0.05),其余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自身比较差异显著[以低切比黏度为例,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386±2.759),(6.161±2.739),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796±1.525),(6.657±1.276),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颅CT定位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有显著疗效.CT定位围针治疗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加速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CT定位围针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
-
电针足阳明经穴后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三磷酸肌醇及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
目的:通过测定胃窦平滑肌细胞内信使物质钙离子浓度及三磷酸肌醇、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内信息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5在湖南中医学院针灸基础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5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1只.①生理盐水组耳缘静脉滴注9g/L氯化钠溶液.②阿托品组耳缘静脉滴注0.25 mg/L阿托品.③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电针足少阳经穴组和电针足太阳经穴组均在滴注阿托品总量的一半时,分别电针双侧足阳明经穴、足少阳经穴、足太阳经穴30 min.各组分别处理后,分离胃窦平滑肌细胞,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采用荧光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肌醇含量应用蛋白质竞争结合分析法;测定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采用放射免疫计数法.结果:纳入家兔55只,每组11只.终进入结果分析动物数为:钙离子浓度分析55只,每组11只,无脱失;三磷酸肌醇及环磷酸腺苷含量分析数均为45只,均脱失10只.①各组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比较:阿托品组、足少阳经穴组与足太阳经穴组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足阳明经穴组[(172.97±60.38),(203.57±72.20),(183.52±76.81),(321.22±55.36)nmol/L(F=9.37,P<0.01)].②各组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三磷酸肌醇含量的比较:阿托品组、足少阳经穴组、足太阳经穴组三磷酸肌醇含量均明显低于足阳明经穴组[(21.87±10.16),(21.08±10.97),(23.81±12.06),(39.00±12.97)pmol/106(F=3.61,P<0.01)].③各组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的比较: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可使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三磷酸肌醇含量明显增高.脑肠肽是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参与调节胃平滑肌运动的脑肠肽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与胞内钙离子、三磷酸肌醇等信使物质有关.
-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电针对大鼠束旁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甩尾潜伏期痛阈的同时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痛觉电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雄性的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4组:对照组32只,不给大鼠任何处理.电针组32只,用G-6805型治疗仪给电压6 V,频率15 Hz,连续的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15 min.电针+八肽胆囊收缩素组32只,在电针双侧"足三里"15miin后,借助自动微量推进器立即向脑室注入八肽胆囊收缩素(1.5kg/L),2 min注射完毕.电针+八肽胆囊收缩素+L-364,718组32只,在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后2 min,右侧束旁核内注入八肽胆囊收缩素-A受体拮抗剂L-364,718(100kg/L),2 min注射完毕,其他操作同电针+八肽胆囊收缩素组.以辐射热照大鼠尾部背侧下1/3处作为伤害性刺激,引导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以痛兴奋神经元、痛抑制神经元和甩尾潜伏期的变化作为痛阈的观察指标.当辐射热照大鼠尾开始或甩尾发生时,用SEN-3301电刺激器的电脉冲记号作为照尾和甩尾的标记,与痛兴奋神经元或痛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同时显示在VC-9示波器上,从而观察大鼠束旁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甩尾潜伏期的同时变化.用GF-777型双道录音机记录这些变化,并输入DAB-1100直方图仪绘制直方图,后用Z3-304函数记录仪打印.结果:纳入动物1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辐射热照大鼠尾可使痛兴奋神经元诱发放电增加或痛抑制神经元诱发放电减少的同时发生甩尾反射,表现出辐射热致疼痛效应.②电针双侧"足三里"15 min,可抑制痛兴奋神经元的电活动或加强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同时使甩尾潜伏期延长.16个痛兴奋神经元平均净增值从电针前的(12.14±1.31)Hz减少到(3.38±1.92)Hz、同时甩尾潜伏期从(4.79±0.22)s延长到(8.65±0.34)s.9个痛抑制神经元平均抑制时程从电针前(5.34±0.56)s减少至(2.41±0.89)s,甩尾潜伏期从(4.11±0.38)s延长到(8.01±0.59)s,即呈现出电针的镇痛效应.③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能同时对抗电针所引起痛兴奋神经元或痛抑制神经元和甩尾潜伏期的镇痛作用.在电针后立即,15个痛兴奋神经元的平均净增值从电针前100%减少到(17.73±3.05)%,抑制率为(82.27±5.47)%;甩尾潜伏期延长率为(72.83±3.38)%.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后立即,平均净增值的抑制率下降到(15.86±1.82)%;甩尾潜伏期的延长率减少到(13.93±2.12)%.而11个痛抑制神经元平均抑制时程从电针后立即的缩短率为(64.99±8.23)%减少到(11.41±1.58)%;甩尾潜伏期延长率为(60.84±6.28)%下降到(8.63±0.92)%.④束旁核内注入胆囊收缩素-A受体拮抗剂L-364,718能翻转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电针的镇痛作用.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的抗电针镇痛作用,在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和整体行为反射水平上是协调一致的,推测该作用是通过胆囊收缩素-A受体而实现的.揭示降低脑内八肽胆囊收缩素的含量或阻断胆囊收缩素-A受体的作用均能提高临床针刺的镇痛疗效以及痛兴奋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作为疼痛和镇痛指标是确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