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红素加氧酶1在间充质干细胞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中的作用
背景:上调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靶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上调正常人外周血的调节性T 细胞,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 对间充质干细胞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0,15,30,45,60 μmol/L 氯化高铁血红素和0,5,10,15,20 μmol/L 锌-原卟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预处理,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mRNA 的表达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经氯化高铁血红素预处理、经锌-原卟啉预处理、不经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加入植物血凝素反应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占CD4+T 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有血红素加氧酶1 表达,其表达在体外可被诱导和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mRNA 的表达量随氯化高铁血红素浓度增加而增加(P < 0.05),随锌-原卟啉浓度增加而减少(P < 0.05),具有剂量依赖性.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提高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的水平(P < 0.0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提高(P < 0.01),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的水平降低(P < 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通过血红素加氧酶1 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损伤脊髓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方法:运用改良Allen 法制备T10 脊髓外伤性截瘫大鼠模型,假手术组6 只,脊髓损伤组24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细胞悬液1 mL(1×106 cells)自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PBS 1 mL.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脊髓损伤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更进一步的表达,这可能是促进神经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软骨表型的分化
背景:内源性诱导软骨分为就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干细胞内,使其自行分泌诱导因子诱导自身进行分化.目的:观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 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表型转化的能力.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将转染后3,6,9,12 d 细胞裂解提取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 的体外表达.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1,2 周Ⅱ型胶原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1,2 周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较稳定的表达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并且转染成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阴性对照组能够更好的向软骨表型转化.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3 可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软骨表型分化.
-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兔新生血管及心功能的变化
背景:药物治疗和支架置入治疗尚不能修复心肌梗死后已坏死的心肌.目的:观察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兔新生血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签法将36 只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4 周,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绝大部分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44,极少量细胞表达CD34 和CD45.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组织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超声心动仪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舒张末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加了梗死心肌新生血管密度,改善心脏的功能.
-
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在众多疗法中效果较佳,成为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移植方法为局部移植,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重复移植治疗困难等缺点.寻找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好的移植方法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制备Wistar 大鼠脊髓半切模型,随机分4 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D/F12 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期行CBS 功能评分及组织学检查,评价脊髓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学改变优于D/F12 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别.说明嗅鞘细胞静脉移植可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并修复脊髓损伤,其疗效与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相当.
-
软骨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聚集有影响.目的:观察软骨损伤后不同时间损伤修复区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的表达以及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建立兔软骨损伤模型,分别于建模后2,5,7,10,14,28 d 取损伤灶及边缘区组织,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表达和体外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的迁移影响.结果与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的表达呈现出时间变化的趋势,软骨损伤后第7 天达到高峰(P < 0.05).体内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聚集在软骨损伤灶周围,但在封闭CXC趋化因子受体4 后,此聚集现象逐渐减弱(P < 0.05).结果证实,局部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的表达在软骨损伤早期明显升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损伤修复区迁移有重要作用.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
背景:单纯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脑组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七叶皂苷钠+ 细胞移植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液、1×1010 L-1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尾静脉1×1010 L-1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同时经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5 mg/(kg·d),连续5 d.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 周,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脑梗死周围组织AQP9 及AQP4 mRNA 的表达低于细胞移植组,却高于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CM-Dil 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多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体外效应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损伤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参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但关于其迁移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体外条件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方法:通过无血清法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及RT-PCR 检测其CXCR4 是否表达;观察不同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中和CXCR4 受体以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迁移作用的特异性.结果与结论:胎鼠海马来源神经干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呈阳性.RT-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643 bp 特异性扩增条带.体外条件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迁移随浓度而增强,500 μg/L 为佳趋化浓度.加入抗CXCR4 多克隆抗体中和后,神经干细胞迁移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抗CXCR4多克隆抗体可阻断趋化迁移作用.
-
连接蛋白/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调控作用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介导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是细胞间重要的信息交流形式.目的:验证CX/GJIC 对卵圆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方法:Wistar 大鼠分为4 组.对照组正常饮食;2-AAF/PH 组按改良Solt-Farber 法建立卵圆细胞增殖动物模型;苯巴比妥组予以苯巴比妥饮水7 d,第8 天按2-AAF/PH 组建模,苯巴比妥饮水持续至实验结束;三七总皂苷组按2-AAF/PH 组建模时予以三七总皂苷25 mg/(kg·d)腹腔内注射,并持续实验结束.结果与结论:造模后肝脏连接蛋白呈时空特异性表达,先下调后逐渐恢复,连接蛋白43 表达于卵圆细胞,先升高后逐渐恢复;采用苯巴比妥改变大鼠2-AAF/PH 模型肝脏的连接蛋白32、连接蛋白43 时空表达模式后,可下调肝脏的GJIC,减少卵圆细胞与偶联细胞间GJIC,解除卵圆细胞生长抑制,促进卵圆细胞的增殖;三七总皂苷可以增加大鼠2-AAF/PH 模型肝脏的连接蛋白32 表达、滞后连接蛋白43 的表达,增加卵圆细胞与偶联细胞间GJIC,使卵圆细胞增殖峰低、滞后、持续时间长;通过下调大鼠2-AAF/PH 模型肝脏的GJIC,可使卵圆细胞增殖早、增殖水平高;上调GJIC 使卵圆细胞增殖峰低、滞后、持续时间长,CX/GJIC 可以调节体内卵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
β-淀粉样蛋白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背景:通过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tau 蛋白磷酸化水平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 和人参皂苷Rb1 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 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 代神经干细胞分化1 周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Tau[pS396]、Tau[pS262]及GSK-3β[pTyr279,216]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正常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有Tau[pS396]和Tau[pS262]的表达,β-淀粉样蛋白25~35 可以使Tau[pS396]、Tau[pS262]和GSK-3β[pT279/216]表达上调,而人参皂苷Rb1 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25~35 的作用.提示β-淀粉样蛋白25~35 和人参皂苷Rb1 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对tau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产生调控作用.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背景: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激活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刺激其增殖和分化,还能促进脑内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减小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缺血灶,促进慢性脑卒中模型缺失神经功能的长期恢复.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4 组:实验组(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治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行颈前正中切开,不结扎颈总动脉).采用Morris 水迷宫进行定向航行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TUNEL 染色和图像分析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后7 d,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 < 0.01),海马组织TUNEL 阳性凋亡细胞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 < 0.01),随着时间的延长,14,28 d 时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相应海马组织TUNEL 阳性凋亡细胞逐渐增加.14,28 d 时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海马组织TUNEL 阳性凋亡细胞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说明脑缺血后早期给予外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减少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甘露醇促进人脐血CD34+细胞通过血脑屏障静脉迁移至高血压脑梗死大鼠脑组织
背景:单纯脐血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脑梗死疗效有限,移植细胞经血脑屏障迁入脑内数量不足为重要原因之一.目的:观察血脑屏障开放剂甘露醇对人脐血CD34+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脂质体方法转染pEGFPF 质粒,制备pEGFP-CD34+细胞;45 只雄性SD大鼠经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后24 h 随机分为3 组:实验组注射1×106 GFP-CD34+细胞,继之注射20%甘露醇2 g/kg;阳性对照组注射1×106 GFP-CD34+细胞;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①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每张切片脑组织GFP 标记阳性的绿色荧光细胞计数平均值显著多于阳性对照组.②移植后第7 天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28 d,各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5).③实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少.④实验组脑组织匀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血脑屏障开放剂甘露醇促进静脉移植CD34+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迁入至脑组织,并增强静脉移植CD34+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轴的影响
背景:心脏干细胞移植后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 轴表达及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观察经心外膜注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心衰犬心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 轴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16 只杂种犬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植入永久起搏器.右室快速起搏三四周后建立心衰模型.移植组犬经心外膜多点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快速起搏三四周后,各项超声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较起搏前改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定量PCR 检测细胞移植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 及CXCR4 mRNA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说明经心外膜注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提高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 及CXCR4 mRNA 表达水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脊髓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短期随访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并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Allen's 打击法造成Wistar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应用改良Tarlov 评分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在光镜下对损伤脊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对5 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损伤原位注射、腰穿、静脉输注的方式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5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移植后7,15,30 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恢复.临床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半年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
-
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是目前极具潜力的种子细胞及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CD166、HLA-DR 表达,并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与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的体外共培养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目前尚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目的:通过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退行性改变的髓核细胞体外共培养,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通过直接接触促进髓核细胞外基质的表达以及髓核细胞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方法:取已自然退变的第6 代髓核细胞与生长良好的第4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不同比例(75∶25,50∶50 和25∶75)体外共培养7 d,单独髓核细胞(100∶0)与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100)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与结论:RT-PCR 检测显示共培养组(75∶25 和50∶50)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条带均明显亮于单独髓核细胞培养组(100∶0),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Ⅱ型胶原蛋白在共培养组(75∶25 和50∶50)胞浆内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独髓核细胞培养组(100∶0).共培养组中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胞浆内异染颗粒增多.提示通过体外直接接触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逆转髓核细胞退变,而且髓核细胞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转换.
-
离心管贴壁细胞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率的影响
背景:在常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过程中,离心管壁有大量单个核贴壁细胞,这些早期的贴壁细胞是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联系呢?目的:比较4 种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观察离心管贴壁细胞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36 份,随机分为4 组,每组9 份,于采集后6 h 内分别采用甲基纤维素沉降法(A 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B 组)、甲基纤维素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C 组)、甲基纤维素联合改良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D 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用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 L-1~2×109 L-1,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 培养基中培养和传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形态.收集第3代脐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扩增倍数,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免疫表型.结果与结论:36 份脐血中,成功分离33 份脐血单个核细胞,B 组有3 份分离失败.33 份中共22 份原代培养中出现大量贴壁细胞,其中A 组8 份,B组2 份,C 组5 份,D 组7 份.9 份(27%)培养出能融合且可稳定传代的成纤维样细胞,其中A 组3 份,B组0 份,C 组1 份,D 组5 份.4 组脐血单个核细胞在原代培养5~7 d 后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贴壁细胞,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或(和)圆形巨核样细胞.A 组与D 组于原代培养三四周可见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呈较均一的长梭形,可稳定培养至60~90 d 形态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免疫检测,第3 代脐血单个核细胞不表达或弱表达CD34、CD45 和CD106 等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细胞标志,但显著表达CD29、CD105 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结果显示离心管贴壁细胞可显著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而甲基纤维素联合改良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可充分回收离心管贴壁细胞,利于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和稳定传代.
-
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
背景:近年来临床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肝源稀少,骨髓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技术仍然不成熟.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正常及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取第3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培养,分别加入以下培养基:DMEM+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HGM+5%正常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25 μg 肝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 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ealtime-PCR 检测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 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ELISA 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好,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肝细胞生长培养基能提高分化率.
-
猪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已广泛应用于器官或组织缺损的修补.目的:观察猪脂肪源性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相容性.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猪脂肪源性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多向诱导分化方法鉴定脂肪干细胞,将其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共培养.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培养出猪脂肪源性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表达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发现干细胞能在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黏附生长.脂肪源性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将两者体外复合培养后,有望将复合物植入体内进行缺损组织、器官的修复.
-
同种异基因成骨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T细胞的免疫抑制
背景:由同种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移植免疫反应各家报道不一致,差别明显.目的:体外观察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而成的成骨细胞对T 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特点.方法:用Ficoll-Hypaque 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获取第3 代细胞,经典化学方法诱导为成骨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到T 细胞形成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在第3,5,7 天,用MTT 比色法检测各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的T 细胞增殖情况,24 h 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T 细胞亚群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诱导后成骨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成骨细胞对T 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诱导后成骨细胞剂量大,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3 次平均抑制率相比:1∶20 组低于1∶80 组(P < 0.01);1∶40 组低于1∶80 组(P < 0.05);诱导后成骨细胞能引起T 细胞亚群凋亡,其中CD4+(凋亡率8.57%)亚群不如CD8+(凋亡率15.31%)细胞亚群凋亡显著(P < 0.01).结果显示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体外能够通过细胞凋亡途径抑制T 细胞的增殖,特别是CD8+.但这种抑制不是特别强,表明诱导的成骨细胞虽有一定的免疫性,但其免疫性较低.
-
高效制备昆明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背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是胚胎干细胞培养常用的方法,能有效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并促进其增殖,但其制备过程繁琐,工作量大,准备周期长.目的:探索建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简单、高效的培养体系.方法:取13.5 d 胎龄胎鼠用改良组织块法及简化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方法培养的原代和传代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形态、结构及细胞数量变化.收集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冻存,复苏后细胞经不同浓度作用时间的丝裂霉素C 处理,制备饲养层.结果与结论:两种简化方法培养的原代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得到高效优质足量细胞,操作过程简单,省去了多次消化、离心、细胞计数等繁琐操作,均适宜于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简化复苏法复苏后的细胞,按其生长汇合情况,以丝裂霉素C 10 mg/L 作用1.5~2.0 h 或1 mg/L 培养过夜,省时并可获得细胞生长状态佳的饲养层.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脂肪等组织的多分化潜能.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探讨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体外培养后,取第3 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 的软骨分化诱导剂,2 周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RT-PCR技术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可以从兔骨髓中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明显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经软骨诱导分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阳性.10 μg/L 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诱导成软骨分化能力强.
-
含人AGM区、胎肝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程序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背景:前期已分别制备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系及胎肝基质细胞系,发现前者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目的: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永久造血发育的时空顺序,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胎肝(FL)及骨髓(BM)基质细胞对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作用,以寻求更佳的诱导条件.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EB),并利用Transwell 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依次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胎肝及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按不同诱导阶段分为拟胚体对照、EB/AGM、EB/AGM+FL 和EB/AGM+FL+BM共4 组.共培养6 d 后分别收获各组拟胚体来源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进行各系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析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①EB/AGM+FL 组和EB/AGM+FL+BM 组收获细胞涂片均发现原始造血细胞.②拟胚体来源细胞经AGM 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 细胞明显升高(P < 0.05).③拟胚体对照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而EB/AGM+FL、EB/AGM+FL+BM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亦较EB/AGM组明显增高.提示AGM+FL 和AGM+FL+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原始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应均明显高于单纯主动脉-性腺-中肾饲养层.
-
吡咯喹啉醌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应用生长因子样物质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所以作者推测吡咯喹啉醌小分子化合物也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目的:体外观察氧化还原酶辅酶吡咯喹啉醌促进鼠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 胎鼠成体神经干细胞成球体后,于培养液中加入1×10-8 mol/L 吡咯喹啉醌,对照组加入同等剂量的Hanks 溶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增殖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 测周期蛋白激酶(CDK2)和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7)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吡咯喹啉醌处理16 h 和24 h 后,S 期和G2 期细胞数的比例显著增高,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CDK2 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而P27 的表达显著降低.结果显示低浓度的吡咯喹啉醌即能促进鼠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
MicroRNA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背景: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可通过抑制干细胞特定mRNA 序列的翻译来调控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目的:探讨miRNAs 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2010 PubMed 数据库、Elsevier 数据库及Nature 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embryonic stem cell(E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microRNA(miRNA)".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其中的39 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有特异性的miRNAs 表达,miRNAs 对胚胎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s 对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多个阶段和方向有调控作用;miRNAs 还参与了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皮肤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分化的调控.干细胞特异性的miRNAs 可提高体细胞重编程的效率.
-
Hedgehog信号通道与相关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背景:Hedgehog 蛋白为成形素蛋白,其相关信号通道参与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再生.目的:对Hedgehog 信号通道相关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研究近况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 数据库中2000-01/2010-12 关于Hedgehog 信号通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hedgehog 信号通道,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信号调控"或"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cell proliferation,celldifferentiation,signal pathway controll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关于Hedgehog 信号通道对各种干细胞及成体器官作用内容的文章,初检到169 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7 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发育成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组织细胞是受到干细胞自身或外在的、近程或远程的信号调控的,其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信息传递在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edgehog 信号通路起到维持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之间的平衡,其能够调节相邻细胞之间的分子差异,对细胞分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成年鼠脑纹状体中已分离出具有分化成神经元及各种胶质细胞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后,医学工作者试图从中寻找新思路用于脑损伤的治疗.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前景.方法:电子检索EMbase(1980-01/2011-04),MEDLINE(1966-01/2011-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4)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脑损伤,脑卒中,脑梗死",英文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brain injury,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 篇.结果与结论:动物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明显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沉默NgR 基因、GDNF基因修饰和联合移植BDNF 可更大程度上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试验发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动物实验中获取明显效果,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并研究其疗效.
-
干细胞及神经导管支架修复神经缺损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 数据库1996-01/2011-01 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 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背景: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不定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可以形成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不断生长、复发转移、无法被传统的放化疗方法彻底杀死的根源.目的:总结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以"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 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 有关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5 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后,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Meta 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22 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在肺癌、胰腺癌、结肠癌、肝细胞癌、神经系统肿瘤等多种脏器肿瘤中,CD133 被作为鉴定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D117 在神经系统肿瘤干细胞中有表达.CD44 及内皮素转化酶在肺癌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意义.CD44 和CD24 可作为分选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 中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而CD166 在大肠癌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
-
神经干细胞转基因疗法与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治疗
背景:神经干细胞基因疗法的提出,给运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与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挑战.目的:综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基因调控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恢复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清华同方数据库1991-01/2010-12 有关神经干细胞疗法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文献,以"neural stem cells,gene therapy,exercise spinal cord injury,gene modification,gene trans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基因治疗"为中文检索词,排除重复性、陈旧性研究,对所得文献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基因治疗能够通过其神经营养因子的修饰、增殖分化和移植技术,以替代坏死、凋亡的神经细胞,并在损伤区域分泌大量的神经营养因子,达到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通路的重建、新生神经元的增殖等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同时,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包括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的成熟性、转基因后的稳定高效表达性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需要不断的进行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实验.
-
脂肪来源干细胞诱导表皮细胞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背景:脂肪干细胞通过向表皮细胞进行诱导可以对难愈创面的修复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法.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近10 年以来脂肪干细胞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期待能为脂肪干细胞诱导表皮细胞化提供总结和探索.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以"干细胞、脂肪干细胞"、"ADSCs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2001-01/2010-10 有关文章,纳入有关脂肪干细胞组织工程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26 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及结论:脂肪干细胞作为一种种子细胞,有望在一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成为表皮细胞,并且提高诱导分化率和扩增能力,终达到临床治疗使用的目的.其具有的来源丰富、易于获得、有多向分化潜能、相容性好、对患者损伤小等特点无疑是其他众多间充质干细胞所无法比拟的.但同时,脂肪干细胞在无免疫力的移植受体上表现的肿瘤样无限增生特性,在进入临床试验前仍需要寻找并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长期观测以确定其移植后的安全性;其次,脂肪干细胞向表皮细胞诱导尚无一安全稳定并行之有效的培养、诱导方式;以及在批量提取生产脂肪干细胞的过程中,如何保障细胞质量的均一稳定性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
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背景:HLA 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 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 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 方案或CY+TBI 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短随访2 个月,长随访80 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109 L-1 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 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 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 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 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 例,出血性膀胱炎4 例.至随访结束,17 例无病生存,8 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与复发翼状胬肉:泪膜恢复的比较
背景: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各种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泪膜恢复的影响,未涉及同一手术方法对不同患者人群泪膜恢复的影响.目的:观察初发翼状胬肉和复发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的泪膜恢复情况.方法:选取初发翼状胬肉患者32 例38 眼,复发翼状胬肉患者28 例35 眼,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及移植后1 周、1 个月时进行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收集基础泪液分泌量,测量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移植后1 周均出现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 个月初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正常,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泪液分泌较初发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均较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恢复差,可以部分解释复发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