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Both side)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es,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63例(121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行改良的LASIK--双面式LASIK(Both side LASIK,BSL),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情况,并同传统手术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及损伤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瓣膜面大矫正屈光度达-6.0D,深切削深度达44.62μm,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285.97±22.60)μm术后第一天裸眼远视力接近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3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P>0.05).术后1月屈光度平均为(-0.83±1.35)D,术后6月为(-0.87±0.47)D.角膜地形图均为规则形态.BSL手术的安全系数大于传统手术设计方式的安全系数(P<0.05),而损伤指数小于传统方式(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先天性青光眼临床特点的比较
目的 通过对中山眼科中心与华西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对比,探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先天性青光眼发病的异同性.方法 以华西医院眼科中心(WCHOC)报道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研究结果为参照,与中山眼科中心(ZOC)在同一时段(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ZOC入组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有51例(102眼),WCHOC患者40例(80眼).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多,分别为3.25:1和2.07:1;双眼发病为主:家族史均不明显;发现年龄在两地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WCHOC患者就诊年龄远远大于ZOC患者(分别为36个月与9个月);就诊时已有视功能严重损害者以WCHOC患者为多:手术治疗均以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为主.结论 与中山眼科中心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比较,华西眼科中心患者就诊较晚,视功能损害严重,诊断、治疗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地区经济水平对该病诊治的影响有关.中国先天性青光眼的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值得关注.
-
眼局部用药所致干眼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眼局部用药所致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门诊有明确眼局部用药并有干眼症状37例54眼,就诊前既往诊断、眼局部用药情况、治疗前后基础Schirmer、BUT试验和荧光素染色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病情给予停用原来的眼药,辅以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爱丽眼液)和促眼表上皮修复药物(bFGF、EGF).结果 本组病例就诊前眼病诊断主要为慢性结膜炎17眼(31.48%)、病毒性结膜炎9眼(16.67%)、病毒性角膜炎7眼(12.96%)、沙眼5眼(9.23%)、近视滴用保健眼液4眼(7.41%)、青光眼6眼(11.11%)诊断不明确4眼(7.41%)等.既往眼局部用药有氯霉素、无环鸟苷、复方妥布霉素、噻吗洛尔、酮咯酸、地塞米松、萘甲唑林.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基础泪液分泌、BUT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眼科局部用药不当易诱发药物性干眼的产生,应引起足够重视.
-
上睑下垂术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手术方法、泪液分泌和术后Bell现象对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共收治上睑下垂168例(326眼).根据提上睑肌肌力的大小选择术式并分为A、B、C三组,A组行睑板及M üller肌部分切除术,B组行提上睑肌缩短术,C组行异体阔筋膜额肌悬吊术或额肌瓣悬吊术.各组分别行术前、术后的角膜检查(荧光素染色检查)、泪液分泌试验Ⅰ(S I 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Bell现象观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85眼中有4眼(4.71%)、C组205眼中有26眼(12.68%)、发生暴露性角膜角膜炎,C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S I t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BUT值显著低于术前(P<0.05).B组4眼暴露性角膜炎中有3眼出现术后Bell现象消失.C组26眼暴露性角膜炎中Bell现象消失有19眼.结论 利用额肌的手术导致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睑板及M üller肌部分切除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不影响术后泪液的分泌;术后Bell现象消失是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相关因素之一.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活体角膜组织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角膜知觉、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神经纤维及内皮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2006年6月至11月于玻璃体视网膜科住院的3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角膜上皮、神经纤维、内皮细胞形态观察,并行角膜知觉检查;与同期白内障中心住院的同年龄3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结果 PDR患者角膜知觉较对照组明显减退(P<0.001).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PDR组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角膜神经丛的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DR患者角膜神经纤维纤细,走行迂曲,分支减少多呈钝角.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已成为在活体状态下观察角膜形态的新方法,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知觉减退与角膜神经纤维数目减少有关.
-
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重建立体视探讨
目的 比较屈光参差患者戴用框架镜和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后的立体视功能差异,并探索其形成原因.方法 对56例屈光参差患者戴框架镜、RGP、及RGP一个月后分别用Worth四点灯测定看远的融合,用Random-dot立体图测定视近的融合及立体视功能.结果 戴RGP及戴RGP一月后的融合和立体视均较戴框架镜有明显的提高,且戴RGP一月后融合较初戴RGP有所改善,立体视也逐步恢复正常.结论 戴用RGP可使屈光参差患者获得清晰视力的同时,还可减少不等像视,促进融合,使多数患者获得良好的立体视觉,为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的理想选择.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Sjogren综合征和非Sjogren水液缺乏性干眼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bFGF)滴眼液治疗Sjogren综合征和非Sjogren水液缺乏性干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Sjogren综合征知非Sjogren水液缺乏性干眼62例,以采用清洁眼睑,去除睑板腺分泌物的有害成分:补充不含保存剂的人工泪液方法治疗为对照组,共20例,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和眼用凝胶治疗为复合治疗组共42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和眼用凝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真菌性角膜炎的共焦显微镜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各层的活体形态学特点.方法 对65例(65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灶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分析角膜各层菌丝、孢子形态、直径、密度.结果 通过连续共焦扫描及焦点分析:65例中共焦显微镜显示:①10例显示上皮层下高反射直径2μm~4μm的树枝状菌丝;②27例显示浅、中基质层杂乱分布的直、长线状菌丝,直径约3μm~6μm,长度150μm~300μm.③25例显示浅、中基质层弥漫分布的高反射短、段状菌丝,直径3μm~6μm,长度40μm~60μm.④3例显示:直径12μm~15μm的高亮度圆形、椭圆形实心球体孢子.菌丝侵入分布密度与炎性细胞分布密度成负相关(r=-0.019;p=0.026).结论 共焦显微镜下真菌性角膜炎菌丝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随着菌丝侵入角膜深度不同,菌丝形态亦不相同.明确角膜基质深层菌丝形态在共焦显微镜检查中尤显重要.
-
MeniconE-1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MeniconE-1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MeniconE1 RGP)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为12例22眼圆锥角膜验配MeniconE-1RGP,评估镜片配适状态,比较佳框架眼镜和Menicon E-1 RGP矫正视力,随访4个月~7个月,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通过Menicon E-1 RGP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Menicon E-1 RGP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5.49,P<0.05).18眼(81.82%)为三点接触配适状态,2眼(9.09%)为顶点离开的配适状态,2眼(9.09%)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配适状态.结论 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圆锥角膜患者验配MeniconE-1RGP成功率高,容易达到比较好的配适状态,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减少翼状胬肉复发的三种术式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羊膜移植术、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95例(110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MMC组,34眼)、羊膜移植术(AMT组,37眼)和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ALCT组,39眼),术后随访一年,比较创面修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ALCT组1眼复发,复发率为2.56%,AMT组3眼复发,复发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9眼复发,复发率为26.47%,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创面上皮平均修复时间ALCT组为(4.73±1.15)d,AMT组(6.36±1.35)d,MMC组为(8.56±1.15)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LASIK术后角膜瓣内折的观察与治疗
我院采用Hansatome旋转式自动角膜刀制作厚160μm的角膜瓣,直径8.5mm,蒂位于上方,曾出现数例术后角膜瓣向内折叠的病例,报告如下.
-
虹膜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19世纪初由Carrswell首先命名.1951年国内首次报道.恶性黑色素瘤大多发生在皮肤,如躯干、头颈、手背、下肢等部位,也可发生于皮肤以外的粘膜、脑膜、脉络膜、腮腺、呼吸道、胃肠道等.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好发年龄为50岁~90岁,亦可见于儿童.恶性黑色素瘤在眼部常发生于脉络膜(85%),9%发生于睫状体,只有大约6%发生于虹膜[1].本院曾遇1例虹膜恶性黑色素瘤,现报告如下.
-
蚂蟥寄生结膜囊一例
近我科诊治眼结膜囊内蚂蟥寄生1例,现报告如下.普×男 12岁彝族住校学生.因左眼发痒半月余,逐日加重,于2007年4月6日前来我院门诊眼科就诊.
-
葡萄膜大脑炎伴眼肌麻痹一例
患者 男 23岁 双眼视物不清,复视,左眼视物变形7d.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未治.10d前开始出现头痛,不伴恶心、呕吐.于2006年5月15日就诊于我院眼科,以葡萄膜大脑炎收入院.双眼视力均为0.25(矫正不能),33cm角膜映光检查左眼内斜15°.
-
ILK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研究热点
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是一种近发现的能够与整合素β1、β3亚基胞浆域结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包含三个独特的结构域:N末端4个锚蛋白(ankyrin,ANK)重复序列,C末端激酶结构域,两者之间是磷脂酰肌醇结合结构域(phosphinositide binding motif),简称PH结构域.ILK是PI-3K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成员,PI-3K产物PIP3与ILK的PH结构域结合后使之活化,进一步可以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PKB/AKT、GSK-3促进VEGF的表达;另一方面VEGF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也可以激活ILK,活化的ILK进一步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过程参与调控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因此抑制ILK功能可能产生的这种双重作用效果--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网形成--表明ILK很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新思路.
-
葡萄膜肿瘤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近的资料显示全世界有癌症患者1400万例,每年新发癌症700万例,死亡500万例,每10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个是癌症所致.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约180万例[1],死亡140万例.有学者估计眼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可见眼部肿瘤的发病人数也相当巨大.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进展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以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为特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临床特点为夜盲,视野缩小,视网膜上出现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发病率较高,预后差.RP是单基因遗传病,病因主要与基因变突、视网膜色素上皮吞噬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到目前为止RP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仍被WHO划归为不可治疗盲,治疗仅限于延缓变性过程,但国内外就该病的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人工恢复视觉、神经保护、抗凋亡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治疗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现综述如下.
-
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状况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状况,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作出评价.方法 用10%胎生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分别培养正常球结膜与初发翼状胬肉组织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两种成纤维细胞的特点及生长增殖状况.对传第3代的两种成纤维细胞,分别于接种后2、5、8d行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数).结果 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较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快,增殖旺盛;MTT检测结果显示:5d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总数多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P<0.05),8d更明显(P<0.01).结论 体外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明显强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提示治疗翼状胬肉药物的筛选和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应直接应用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才能作出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
羊膜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早期MMP-2和TI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羊膜移植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碱烧伤组、羊膜移植组及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羊膜移植组于烧伤后30min实施羊膜移植手术.术后14、30、60d,观察分析角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 羊膜移植组角膜浸润及角膜基质坏死溃疡程度均较同期碱烧伤组为轻,角膜MMP-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TIMP-2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羊膜移植可提高角膜TIMP-2表达的水平并抑制MMP-2的活性,从而在角膜碱烧伤的早期治疗中起到抑制角膜炎症和溃疡的作用.
-
FⅧ-RAg VEGF在翼状胬肉中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FⅧ-RAg和VEGF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 20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0%.VEGF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Ⅷ-R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0%,FⅧ-RAg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5.85±11.06、23.64±6.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VEGF、FⅧ-RAg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MVD升高,提示有新生血管化的发生,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有关.
-
卵磷脂络合碘在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沃丽汀)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05年7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门诊及收住院治疗的48例(48只眼)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患者,给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为主的药物治疗,并对伴有不同眼前段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予必要的手术及辅之以地塞米松、甘露醇静脉滴注或皮质类固醇口服.结果 本组病例中治愈32例,好转10例,无明显变化6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时间短的为一个月,长的为半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终观察3个月到半年,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有轻度玻璃体条索形成4例,遗留有轻度飞蚊症者6例,视力48例病人中42例病人提高至0.2以上.在应用卵磷脂络合碘过程中,未发现有因用药本身所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疗效可靠,且给药方便,患者较易接受.
-
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并评估辅助治疗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26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于局麻下使用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进行观察并予泪道激光或微型电钻再通鼻泪管,泪道冲洗通畅后,注入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眼膏.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鼻泪管阻塞再通率100%,术后随访治愈率80.77%.激光治疗和电钻治疗对慢性泪囊炎治愈率分别为66.67%、88.24%(P=0.302),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11%、58.82%(P=0.036).结论 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系统能在直视下对慢性泪囊炎进行针对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羊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
目的 评价羊膜移植对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上6例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年龄68~78岁,男5例,女1例,分别对其溃疡面及其相应球结膜组织及部分坏死巩膜组织进行切除并施行新鲜的羊膜移植手术.结果 6例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中,术后6例中4例术后当天疼痛消失,2例3天后消失.所有病人的视力均提高,2~3周后羊膜移植片溶解,溃疡面愈合.3~6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对蚕蚀性角膜溃疡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
环形硅胶管在泪小管断端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环形矸胶管在两种泪小管吻合术中运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镜下可直接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采用直接插入法,不能直接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的采用Worst泪道探针置管法留置硅胶管.结果 两种方法合理运用硅胶管做为泪小管支撑物,治愈好转率均达95%以上.结论 直接插入法和Worst泪道探针置管法联合硅胶管的合理运用值得推广.
-
瘘管切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囊瘘行泪囊瘘管切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13只眼)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囊瘘行瘘管切除联合低位泪囊鼻腔吻合术,切除瘘管后,泪囊侧切口采用内翻缝合,观察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无溢泪、溢脓,瘘管无复发,瘘管切除处皮肤愈合良好,皮肤瘢痕不明显,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泪囊瘘管切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囊瘘的有效方法.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重症睑球粘连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重症睑球粘连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19例21眼不同病因的重症睑球粘连患者行睑球粘连分离、新鲜羊膜移植手术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平均6月随访观察,所有病例结膜上皮化效果满意,16眼睑球粘连手术后完全治愈,5眼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睑球粘连未见复发.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重症睑球粘连安全、有效.
-
鼻骨骨折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鼻骨骨折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对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21例患者的术中、术后进行观察和疗效分析.结果 5例行泪囊摘除术的患者有1例泪囊区仍有炎症,16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患者,6例治愈,6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75%.结论 对于有鼻骨骨折的患者不要忽略早期泪囊的检查,鼻骨骨折合并的慢性泪囊炎,药物治疗无效,手术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
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丝状角膜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123例丝状角膜炎患者,根据病因(干眼症、术后继发、角结膜炎、暴露性角膜炎、Sj(o)gren综合征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人工泪、高渗盐、甾体或非甾体滴眼液、环孢霉素、自体血清、泪小点栓子、角膜接触镜等).结果 所有的病例在用药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一月内丝状物完全消失.结论 丝状角膜炎较易复发,且疗程较长.但是只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经过系统的治疗,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并发症原因及防治原则
目的 探讨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trating keratoplasty.PKP)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78例(80只眼)行PKP手术中发生并发症者进行并发症种类及原因分析.结果 儿童PKP手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0只眼,其中不同程度的植床血管出血9只眼(11.3%),虹膜脱色素14只眼(17.5%),虹膜损伤者6只眼(7.5%),晶体玻璃体脱出者1只眼(1.3%);术后并发症,其中角膜免疫排斥反应24只眼(30%),植片感染7只眼(8.8%),继发性青光眼6只眼(7.5%),角膜植片哆开3只眼(3.8%),原发病复发1只眼(1.3%).结论 术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及植片感染、继发青光眼是儿童PKP手术的主要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及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各类手术并发症将明显减少;出现并发症后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改良C3F8保存法中期保存兔角膜植片的实验研究
目的 采用改良的C3F8保存法中期保存新西兰兔的角膜植片.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眼的角膜植片采用C3F8保存于无菌小房,观察保存不同时间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形态以及角膜厚度,并用同一保存时间的新西兰白兔角膜植片进行同种异体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技术,观察术后第5天角膜植片中央部的角膜厚度以及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经C3F8中期保存3、5天后的角膜植片,其内皮细胞数量、大小与0天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7、9天后的角膜植片,其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内皮细胞面积增大,而角膜厚度与0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保存5天的角膜内皮细胞界限清晰,上皮细胞微绒毛结构形态正常.保存7、9天的角膜内皮细胞的边界不清晰.将保存后第3、5天的角膜植片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术后第5天,保存3天及5天移植级与保存0天角膜植片相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改良的C3F8保存法中期保存角膜植片是可行的.
-
1378例角膜移植供体四种监控指标的总结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角膜移植供体的血液监测的安全指标.方法 使用ELASA和胶体金法检测1378份角膜供体的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 在272份阳性血样中,共发现6份HIV初筛阳性、64份抗-HCV阳性、193份HBsAg阳性和39份梅毒抗体阳性;除244份为单一感染外,其它为2~3种病原体混和感染.结论 角膜移植供体应进行HIV、HCV、HBV及梅毒检测,以预防这些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传播,保证受体安全,
-
角膜移植治疗中重度眼化学伤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评价不同术式角膜移植治疗中、重度眼化学烧伤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1993年2月至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化学眼烧伤27例34眼,分别行全角膜板层移植术11眼,带巩膜环全角膜板层移植术4眼及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9眼.随访6~24个月.术后观察角膜植片愈合情况、排斥反应的发生、角膜植片透明度、新生血管、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并对出现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者25眼(73.5%),视力不变者9眼(26.5%).9眼植片透明,24眼半透明,1眼混浊.术后并发症有排斥反应15眼(44.1%),继发性青光眼3眼(8.8%),角膜新生血管34眼(100%),假性胬肉复发12眼(35.3%),感染1眼,层间积血3眼.结论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中、重度眼化学烧伤并发症的有效方法.针对不同眼部病变选用不同术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前或术中眼部基本条件的改善对角膜移植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带巩膜环全角膜板层移植术对于伴有假性胬肉,且不伴有角膜穿孔的中、重度眼化学烧伤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优于全角膜板层移植术.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于单纯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者疗效较好.
-
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经验探讨
目的 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内皮功能正常的角膜基质病变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28只眼,术中采用角膜基质层间注入生理盐水或2%甲基纤维素分离方法,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角膜透明度及术后视力提高等指标.结果 19只眼术中未发生后弹力层穿孔,术后植片透明.术中发生后弹力层微或小穿孔9只眼,未行任何处理,其中有3只眼术后出现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角膜层间有少量积液,经加压包扎及口服醋氮酰胺,积液在2周内逐渐吸收;另外6只眼术后前房形成良好,植片透明,无角膜层间积液.术后1年随访,28只眼中22只眼植片透明,6只眼角膜半透明.1只眼角膜被铁水烧伤后遗血管翳性混浊患者于术后8个月发生上皮型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角膜逐渐恢复透明,无新生血管长入.15只眼佳矫正视力达0.3~0.6,7只眼达0.1~0.3(含0.3),6只眼达0.05~0.1.结论 目前临床上相当部分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的内皮功能正常的角膜基质病变将可以被深板层角膜移植取代.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减少术中并发症及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