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头项针配合艾灸百会治疗小儿脑瘫言语功能障碍50例
目的 观察头项针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脑性瘫痪诊断标准同时合并语言障碍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艾灸百会穴,对照组不予艾灸治疗.两组均给予言语训练、针刺,推拿、语言训练、运动疗法、理疗,疗程为12周.疗程结束评估患儿语言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障碍情况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86.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项针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可改善患儿的言语功能,起到益智作用.
-
69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9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55例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占84.21%,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占15.78%,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以06:00~12:00频率高,00:00~06:00频率低,夜间心肌缺血发作的起始心率低,持续时间长,ST段下移明显(P<0.05).69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40例,占57.97%,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29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1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诊断价值.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心率减速力(DC)处理软件,离线计算DC值,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心衰组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猝死风险增加.DC技术是猝死预警的新技术.
-
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情况的年龄分布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各年龄段血脂异常者情况,探讨原因和对策.方法 对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910名中老年人进行血脂筛查,统计不同性别各年龄段血脂异常发生率,分组进行和记数资料比较.结果 男性女性的高总胆固醇(TC)状况随年龄呈现不同曲线,高峰在男性是55岁前,女性是50岁后;高三酰甘油(TG)发生率在中老年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都普遍偏高.结论 对于高脂血症的控制不论高TC还是高TG,男性女性都要寻求生活方式上的改善,同时女性还应关注围绝经期的保健.
-
茯苓神志爽心丸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茯苓神志爽心丸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神经科确诊的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茯苓神志爽心丸联合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4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茯苓神志爽心丸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
六味地黄丸辅佐治疗延缓老年痴呆症40例观察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辅佐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应用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口服脑蛋白水解物片,两组服药疗程均为半年.两组均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评定1次,包括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评分.结果 在治疗半年后,两组MMSE、ADL、SCAG评分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辅佐治疗可延缓老年痴呆症进展.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除常规原发病治疗外,加美托洛尔12.5 mg~25.0 mg,3次/日,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1袋(9 g /袋),3次/日,温开水冲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稳心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与美托洛尔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劳累性心绞痛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抗心肌缺血、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花黄色素联合左卡尼汀静滴.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为97.14%、91.43%,均优于对照组(77.14%,71.43%).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劳累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TTP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血小板动态监测,呈"瀑布样"下降改变,高度提示TTP可能;同时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少见,且临床症状多变,不典型.结论 提高对TTP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预后.
-
肌阵挛失张力癫痫7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7例肌阵挛失张力癫痫患儿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历及临床资料,发病年龄、性别、发病时的抽搐形式、发作类型、是否有热性惊厥、既往史、使用的抗癫痫药、动态脑电图特点,癫痫发作的频率及随访.结果 7例患儿平均发病月龄22.71月±6.21月.从发病到发作基本控制时间7.14月±3.18月.肌阵挛失张力发作及肌阵挛发作在全部7例患者中全部出现,依出现频率依次为失张力发作、失神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病初的热性惊厥病史,7例患者中没有发现单纯的强直发作.根据患儿的发作形式不同而选用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或者硝西泮)7例、拉莫三嗪5例、丙戊酸钠4例,ACTH 3例,生酮饮食1例,左乙拉西坦2例.经抗癫痫药治疗后,7例患儿的多种发作形式基本都得到了控制,只有2例目前仍有间断的失神发作.结论 肌阵挛失张力癫痫患儿发作形式多样,可依据不同的发作类型选用不同的抗癫痫药以尽快控制发作.若发作控制理想,预后较好.
-
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降糖及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脉血康胶囊2粒,3次/日,连续观察2周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变化不明显.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较好的效果.
-
逐瘀通脉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网膜素-1和正五聚蛋白3的影响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网膜素-1和正五聚蛋白3(PTX3)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9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降糖、抗栓、抗凝、调脂、稳定斑块以及治疗其他伴发疾病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逐瘀通脉胶囊1.5 g,3次/日,口服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网膜素-1和PTX3水平的变化.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网膜素-1、PTX3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网膜素-1明显升高,PTX3水平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明显(P<0.01).网膜素-1与Gensini评分和PTX3均存在负相关(r=-0.438,P<0.01,r=-0.638,P<0.01).PTX3与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r=0.546,P<0.01).结论 联合使用逐瘀通脉胶囊能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升高血网膜素-1,降低PTX3水平,缓解疾病的进展.
-
OSAHS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其干预治疗在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HBP)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合并OSAHS的38例CHD合并HB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组,另有20例单纯CHD合并HBP患者也进行常规治疗并作为对照组,C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的规律CPAP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血压晨峰(EMBPS)及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大于50 ms百分比(PNN50)、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等相关指标.结果 合并OSAHS患者nMSBP、nMDBP明显增高,EMBPS及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高,联合应用降压药比例增加,心率变异性(HRV)减低.经过2个月治疗后CPAP治疗组24 hMSBP、nMSBP、nMDBP明显回落,EMBPS发生率减低,部分患者恢复杓型血压、联合用药情况改善,SDNN、PNN50明显回升.其余两组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OSAHS加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程度,破坏血压昼夜节律,减低HRV,有效的CPAP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增大HRV,减少降压药联合应用种类及剂量,有利于减少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
-
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病人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RAS)病人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46例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病人(49条),均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对病人肾功能、血压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5例病人28条动脉行PTRA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0%;21例病人21条动脉行PTRS术,成功开通20条,成功率95.24%;1例术后狭窄程度>30%.所有病人术后1周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访6个月~24个月,2例死于心、肾衰,44例随访至24个月,血压治疗效果为治愈4例,改善25例,总有效率为65.91%.术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治疗前明显提高,SBP、DB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是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病人的有效方法,具有成功率高、血压下降明显、肾功能明显改善的优点,长期疗效稳定.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确诊的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和同期60岁以上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危险因素、诱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男性(97.1%比63.3%)、吸烟(91.4%比51.7% )、饮酒(71.4%比46.7%)、冠心病家族史(62.9%比33.3%)均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高血压病史(83.3%比25.7%)、糖尿病病史(2.9%比71.7%)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青年组三酰甘油(57.1%比18.3%,P<0.01)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多表现为典型持续性胸痛,且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0.01),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老年组(48.6%比26.7%,P<0.05),单支病变者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单支病变中罪犯血管多为左主干、前降支,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是男性、大量吸烟、大量饮酒、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及失眠等诱因,冠状动脉造影多为单支病变.
-
复方丹参滴丸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 2011年- 2012 年我院收治的 11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辛伐他汀,疗程为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改善程度及治疗后有效缓解心绞痛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相似,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5),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程度及心绞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的副反应.
-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11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55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疗程为半年.比较冠脉斑块的变化面积.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冠状动脉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均变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钙化斑块,两组中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缩小(P>0.05).试验组冠脉斑块中的纤维斑块、钙化斑块于治疗前后缩小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48,0.05,P>0.05),而试验组的脂质斑块和混合斑块缩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63,8.93,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6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Lp-PLA2含量以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并测定心肌酶、肝肾功能、血脂等.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和通心络组血Lp-PLA2、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升高(P<0.05),通心络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血清sV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治疗后通心络组血Lp-PLA2、ET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通过降低血Lp-PLA2水平,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并且降低血清ET、sVCAM-1水平和升高NO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为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600 mg负荷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电图ST段的变化、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和缺血导联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0 d MACE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5% vs 10.0%,P<0.05),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7.5% vs 5.0%,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600 mg负荷量可明显改善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用药安全性好.
-
冠脉内预先注入替罗非班预防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研究
目的 评价在首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预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急诊PCI的STE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在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术前均以替罗非班0.15 μg/(kg·min)静脉输注并维持36 h.研究组在第一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0.5 mg,对照组在术前静脉输注前静脉推注0.5 mg.记录两组术中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PCI后90 min的临床症状、心电改善情况,出血风险及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症状、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无复流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P<0.05);随访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5),两组严重出血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 首次开通罪犯血管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且无明显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
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对非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对非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30例单纯高脂血症,即不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疾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入选为治疗组,另选30名无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治疗组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每天一次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均记录入选前和入选3个月的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A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SI)水平,并以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FSI水平及HOMA-I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每天80 mg治疗3个月后,FSI及HOMA-IR均明显降低,接近正常.结论 氟伐他汀钠缓释片降脂治疗同时,可以提高非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内脂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溶血磷脂酸(LPA)和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UA的常规治疗.治疗组 5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晚20 mg;对照组49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每晚5 mg.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浆LPA和内脂素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PA和内脂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和内脂素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血浆内脂素与LPA呈明显正相关 (P<0.01).结论 血浆LPA和内脂素在UA患者中明显升高,共同参与或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LPA与内脂素水平,而且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
-
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予以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常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的优势.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在基础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6.7%(χ2=5.473,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515、5.563和7.588,P<0.05);但HDL-C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45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9.3%,χ2=7.338,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1级~2级)患者50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起始剂量2.5 mg,每日晨起口服,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剂量,大剂量5 mg/d,疗程为8周.对比用药前后血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变化.治疗8周后,血压由(156.6±13.6)/(97.6±8.6) mmHg下降至(132.8±10.8)/(83.2±5.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66%,有效率26%,总有效率92%.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
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的影响
目的 探讨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血浆N末端脑钠肽体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 水平、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血浆NT-proBNP 显著降低(P<0.05).结论 真武汤与常规西药治疗CHF具有协同作用,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同时能改善CHF的心室重构.真武汤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抑制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选择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组168例,高血压颈动脉正常组58例,两组均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检查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及尿酸(UA).结果 两组在年龄、舒张压、脉压、糖尿病患病率、血尿酸、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脉压、尿酸、LP(a)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t值分别为5.47,4.32,3.32,3.64,P<0.01).结论 年龄、脉压,高尿酸血症、LP(a)是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米氮平片治疗顽固性失眠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米氮平片对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门诊9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3粒,3次/日;米氮平片30 mg每晚服1次.对照组仅给予米氮平片30 mg,每晚服1次,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4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匹兹堡睡眠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米氮平片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
-
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 探讨双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双抗治疗对照组,B组:双抗治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组,C组: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组.3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A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B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丁苯酞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B组、C组总有效率为90%、94%,优于A组的86%(P<0.01),但B组C组疗效相当(P>0.05);TIA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控制情况:3组对TIA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P<0.01),且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0.01).结论 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
-
糖尿病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糖尿病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入组标准的患者116例和血糖正常的同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RBANS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对照组比较即刻记忆、注意、延时记忆、总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与对照组比较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总量表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受损(IGT)组与IFG组比较即刻记忆、延时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早期糖代谢异常,尤其是IGT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血糖正常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
-
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同时给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MMSE、HDS得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对认知功能障碍及脑血流均有改善,且安全有效.
-
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B组(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C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D组(卒中单元组)组,每组60例.每组病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I)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整体临床疗效,并于出院后第6个月随访OHS评分.结果 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B、C、D组治疗前后SIAS评分差值分别为21.91±3.25,17.11±4.12,17.25±4.26,10.64±5.42,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BI评分差值分别为43.58±1.69,38.69±2.35,39.16±2.54,33.57±1.2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分别为12.33±2.25,9.20±3.02,8.04±3.16,5.93±3.3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和出院后第6周OHS评分比较,A组与B、C、D组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C组总有效率85%,D组总有效率86.67%,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较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组有一定的优势.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帕金森病伴有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每日一剂,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酚酞片(果导片),每日一次,每晚二粒口服,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便秘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疗效相当;治疗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67.50%,对照组为4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便秘一症,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
针刺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加针刺治疗,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加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仿生物电刺激吞咽肌群.结果 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联合组与对照组吞咽障碍程度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0,P=0.001);联合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8,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4.267,P=0.001).联合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0,P<0.01).结论 联合采用针刺和仿生物电刺激,可以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以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常见病因,由于其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而形成的斑块则是致病的危险因素.颈动脉位置表浅,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的"窗口",且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CAS是AS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1].因此,对AS的研究极为重要.
-
复方中药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脉综合征所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探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高危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血管再狭窄是 PCI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尤为重要,需贯穿在整个ACS的治疗过程中.PCI 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降低亚急性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循证医学已证实两药联合长期应用可明显提高抗血小板疗效,但长期使用易增加出血的风险,临床报道以胃、十二肠出血及脑出血多见,PPI及H2受体拮抗剂在预防出血方面是否会获益尚存在争议,中医药对预防及纠正可逆转的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疗效和优势.
-
中西药物对高血压病炎症反应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炎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血压通过其血流生物力学刺激又促进炎症反应,导致了高血压病病理过程的快速进展.如何有效干预高血压病炎症反应是当前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综述近十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防止其转变为全身型.虽然治疗方法多样,但是药物的副作用很大,手术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中医虽无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及中医理论知识,在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认识和临床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对于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V-CIND) 指由脑血管性病变所致的早期或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且认知障碍程度尚未达到痴呆标准的一类综合征,是近年来才提出的新的疾病概念.V-CIND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差异性大,主要有轻度智力下降、执行功能损害,始动性差及动作迟钝,也可有抑郁、焦虑的症状.该病的确立对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和血管性痴呆(VaD)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西医认识概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分型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V-CIND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找到问题和不足,提出亟待重视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
缺血性中风可干预危险因素中西医研究进展
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目前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国内外均无很好的疗效,因此探寻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干预,对降低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是因人体气血亏损、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入所引起,即"内虚邪中".中医药在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对中医辨证分型尚不尽统一.本病证候因素复杂多变,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缺血性中风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反复自杀念头等.其病因非常复杂,其与遗传、生物化学、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国内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现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 是指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数天或数周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痴呆、精神及锥体外系症状.在我国发病率为10%~30%,国外为13% ~50%[1].虽然国内外对DEACMP的发病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了,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DEACMP患者发病周期长,常遗留认知功能、锥体外系症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本文对2010年-2013年国内DEACMP研究近况及临床治疗经验综述如下.
-
帕金森病蛋白质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缺失和Lewy小体的出现为病理特征,目前尚无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研究发现脑脊液及血浆中的α-synuelein、DJ-1、Tau、Aβ1-42等蛋白指标在PD患者中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
-
法舒地尔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D组,n=10),糖尿病心肌病法舒地尔干预组(T组,n=10),健康大鼠正常对照组(N组,n=10).T组给予法舒地尔10 mg/(kg·d)灌胃,D组和N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2次,共12周.分别对3组实验动物进行心脏超声和心功能检测,处死实验动物后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对左室胶原进行特异染色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然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N组相比,D组大鼠左室内径扩大,心功能明显下降;T组左室内径增加程度降低,心功能指标改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D组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增高(P<0.05);而T组纤维化明显减轻,CVF降低(P<0.05).结论 法舒地尔对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和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作用.
-
益心舒胶囊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益心舒胶囊对阿霉素(ADR)致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心舒组、厄贝沙坦组,每组12只.采用ADR腹腔注射方法在模型组,益心舒组和厄贝沙坦组构建大鼠慢性HF模型,正常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从造模第5周开始益心舒组、厄贝沙坦组给以相应灌胃治疗药物,1次/日,连续给药28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心舒组及厄贝沙坦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cl-2及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够抑制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
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 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察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测心电图变化、心肌表面微循环及心脏表面血流量,评价大鼠模型;通过TUNEL染色及电镜技术手段,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心肌表面微动脉收缩,心脏表面血流量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透射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等超微结构变化.结论 心络绌急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心络绌急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
-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氧模型.方法 植块法培养CMECs,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将原代培养的CMECs在1%O2-94%N2-5%CO2低氧气体环境中培养24 h制备低氧损伤模型(L组),以无血清常氧培养作为对照组(N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缺氧前后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和PI双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植块法培养的大鼠CMECs具备典型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征;Ⅷ因子、CD31相关抗原免疫染色鉴定均阳性.缺氧前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与N组比较,L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早期凋亡降低明显(P<0.01).结论 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简便、易行的CMECs细胞缺氧模型.
-
鹿茸对大鼠缺血下肢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鹿茸对大鼠缺血下肢毛细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鹿茸高、中、低剂量组,复方丹参片组,每组18只.正常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余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术后第二天开始给药,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各组取大鼠6只,取大鼠内收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HE病理染色,比较各组差异.结果鹿茸高剂量组MVD在用药后7 d、14 d均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鹿茸可以促进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的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促进血管新生.
-
补肾活血中药动员大鼠骨髓EPC修复内皮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外周血、缺血心肌组织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扎法建立大鼠MI模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中药高剂量组(H组)、低剂量组(L组)和模型组(M组),正常大鼠为空白组(K组),每组10只.H组、L组以补肾活血中药灌胃,M组、K组正常喂养,4周后外周血、缺血心肌组织EPC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34/CD133表型,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结果 H组、L组外周血和缺血心肌表达CD34/CD133阳性率、EPC数量均高于M组、K组(P<0.05或P<0.01);H组、L组外周血和缺血心肌NO含量、VEGF表达均高于M组、K组(P<0.05或P<0.01).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具有动员骨髓EPC进入血液循环、修复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
-
口服热休克蛋白60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口服热休克蛋白60(HSP60)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00 g±10 g.随机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未干预组(AS组),造AS模型前口服HSP60组(H1组),造模后口服HSP60组(H2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造AS模型,于大鼠180日龄时采血后处死,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MMP-9含量.结果 C组、AS组、H1组、H2组大鼠MMP-9含量分别为:0.46 μg/mL±0.19 μg/mL,3.90 μg/mL±0.75 μg/mL,0.93 μg/mL±0.23 μg/mL,1.94 μg/mL±0.73 μg/mL.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MMP-9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口服HSP60能降低血清MMP-9含量,对维持纤维斑块稳定性有一定作用,且越早口服HSP60效果越好.
-
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RhoA、ROCK1的作用
目的 探讨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左心室肌RhoA、ROCK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完全缩窄腹主动脉8周大鼠作为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蛤散组和对照组.参蛤散组以参蛤散灌胃(1.89 g/kg)16周,对照组以法舒地尔腹腔注射(5 mg/kg)16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RhoA、ROCK1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内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max)明显下降(P<0.01),左室内压力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RhoA、ROCK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蛤散组LVSP、+dp/dtmax明显升高(P<0.05或P<0.01)、-dp/dtmax明显下降,RhoA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OCK1的mRNA表达下降、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与法舒地尔组比较,参蛤散组LVSP有所降低,-dp/dtmax有所上升,RhoA、ROCK1表达有所升高.各组间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蛤散能有效提高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抑制RhoA、ROCK1的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力衰竭.
-
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目的 探讨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取24 h以内的新生SD大鼠,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分离心肌细胞,进行两次差速贴壁法并加用化学抑制剂5-溴脱氧尿嘧啶纯化心肌细胞,采用Actin免疫组化对心肌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本实验方法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为93.83%,早在6 h内观察到心肌细胞搏动,24 h内大部分心肌细胞搏动,但搏动频率不同,48 h后见心肌细胞相互连接,第5天见心肌细胞铺展成片或成细胞簇,搏动频率基本一致.结论本实验方法是较为稳定理想的培养心肌细胞的方法.
-
小胶质细胞缺氧再复氧模型的建立方法
目的 建立小胶质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小胶质细胞生存活性、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三气培养箱中1%氧气缺氧12 h再复氧12 h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存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环氧酶-2(COX-2)mRNA的表达.结果 缺氧12 h再复氧12 h可造成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损伤,模型组A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TNF-α浓度、COX-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成功建立小胶质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
-
瓜蒌皮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射液静脉输注12 mL,每日1 次,共14 d.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及79.66%,对照组为66.07%及6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59.32%,总有效率为84.75%,对照组分别为37.50%及64.29%,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明显改善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疗效可靠,并可以明显改善ET-1及NO水平.
-
泻肝安神方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
目的 观察泻肝安神方改善广泛性焦虑症(GAD)肝郁化火证患者中文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SF-36各维度与焦虑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将130例G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分别口服泻肝安神方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以SF-36、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GAD肝郁化火证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及焦虑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SF-36各条目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治疗6周后与本组治疗前SF-36各维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前后SF-36各维度中除生理机能外,其余各维度值与HAMA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泻肝安神方在改善GAD肝郁化火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方面与帕罗西汀相当,且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即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其生活质量水平越低.
-
川芎定痛饮对偏头痛肝风挟瘀证伴随症状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对伴随症状的影响及主症与伴随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治疗组(86例)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加必要的止痛剂,对照组(42例)服用免煎颗粒安慰剂加必要的止痛剂.对治疗4周和停药后4周时,伴随症状及头痛发作次数进行疗效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头痛发作频次、伴随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随访期头痛发作频次与治疗4周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畏光流泪、肢体无力症状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与治疗4周头痛次数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痛次数变化与伴随症状各症状积分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川芎定痛饮的预防性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并有效地改善伴随症状.
-
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口服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测定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个月后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 用药前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为(55.38±10.35)%,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41.85±10.64)nmol/L;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为(53.29±10.22)%,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42.79±11.04)nmol/L,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为(28.60±8.09)%,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18.65±8.84)nmol/L;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5.27±9.03)%,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25.37±9.13)nmol/L,较基线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
-
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60例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降浊饮,两组患者均给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8.3%(P<0.05);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
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气虚血瘀证心绞痛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心绞痛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汤口服.观察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血脂、C 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性状及缺血总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减少缺血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性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汤可有效防治气虚血瘀型心绞痛,并具有一定的改善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性状,减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作用.
-
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53例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每次1.2 g,3次/日,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清BNP、hs-CRP、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和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BNP、hs-CRP、LVEF 和LVEDd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血清BNP、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且LVEF 和LVEDd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及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双心病人40例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与西药比索洛尔联用治疗双心(心脏神经官能症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双心病人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比索洛尔2.5 mg,每日一次,治疗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基本方:柴胡9 g,枳实12 g,陈皮12 g,白芍20 g,川芎20 g,厚朴12 g,香附30 g,郁金10 g),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治疗一月后,观察双心显效率、心慌胸闷发作次数、胸痛程度、持续时间、中医主证消失率、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双心显效率、心慌胸闷发作次数、胸痛程度、持续时间、中医主证消失率、心电图疗效情况均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对冠心病和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的缓解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脏神经官能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并能有效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补肾填精活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补肾填精活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 80例 VD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补肾填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加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Hcy和Aβ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4.25分±2.13分与16.01分±2.46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Hcy、A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 补肾填精活血方对VD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可能与其能使患者Hcy、Aβ下降有关.
-
出血性中风病机再认识
出血性中风在发病前既已形成瘀血阻滞、脉道不利的病理基础,并贯穿疾病全程.自脑脉破裂、血溢脉外后,出现瘀停脉外、神机失用,内风旋动、风火相煽,血行不畅、痰水形成,诸邪化毒、损伤脑髓等一系列急性期病机变化.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以精亏髓减、正虚邪藏为病机,不及时医治则有痴呆及复中风风险.
-
抑郁症与冠心病关系中医初探
冠心病(胸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抑郁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冠心病患者预后恶化.中医认为气滞、痰浊、瘀血是胸痹的重要病理因素,情志失调、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导致心脉不通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
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胸痹
探讨以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胸痹的机制及方法.分析情志异常所致胸痹心痛与心、肝二脏的关系,归纳胸痹病机为心脉痹阻、气机不畅,法当调畅气机,通络止痛为主,达到"气行则血行"目的.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实践分析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为法.临床运用时当随证加减.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