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신경질병여정신위생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574
  • 国内刊号: 23-147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35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德华 吴中学 贾建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首发强迫症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意义

    作者:毋炳奎;杨敏

    目的:探讨血清IL -1β、IL -6和T N F-α监测在首发强迫障碍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6例首发强迫症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 -1β、IL -6和TNF-α含量进行检测,利用Y -BOCS量表中文版对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首发强迫症患者血清IL -6和T N F-α水平分别为(38.41±9.27)ng/L和(29.53±7.96)ng/L ,均高于志愿者,而IL -1β水平(8.83±3.51)ng/L ,则低于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首发强迫症患者平均Y -BOCS评分(24.13±5.57)分,其中,强迫行为因子平均评分(12.04±4.07)分,强迫思维因子平均评分(11.89±3.24)分;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发强迫症患者血清IL -1β与Y -BOCS总分、强迫行为评分和强迫思维评分均呈负相关,而IL -6和TNF-α与Y-BOCS总分、强迫行为评分和强迫思维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 -1β和IL -6与强迫行为评分有关,确定系数 R2=0.927,0.884,血清T N F-α与强迫行为评分及强迫思维评分均有关,确定系数 R2=0.921。结论血清IL -1β、IL -6和T N F-α水平在首发强迫障碍患者发生了变化,且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

  •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珍;刘飞;张欣尚;陆峥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AMD和HAMA对57例首次入院治疗的围绝经期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以及检测每位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并用描述性统计、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结果57例患者的HAMD总分为(22.56±8.48)分,HAMA总分为(15.21±7.88)分,主要集中于轻到中度抑郁和明确的焦虑。其中大多数患者受到生活事件的影响,以负性生活事件为主。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绝经后发病与抑郁障碍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系数为0.275;焦虑障碍无明显相关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雌二醇与抑郁障碍负相关,垂体泌乳素、家庭经济困难、子女长期离家与抑郁障碍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系数依次为-0.823、0.230、1.017、0.783;家庭经济困难、夫妻感情不好与焦虑障碍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系数为0.802、0.553。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多以轻到中度为主,受激素及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

  • 石家庄市精神卫生机构的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建军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精神卫生机构的服务现状,为石家庄市卫生行政部门优化配置精神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石家庄市精神卫生机构的服务现状,采用统计描述法分析石家庄市精神卫生机构服务现状。结果石家庄市现有各类精神卫生服务机构30家,其中全民所有制18家、股份所有制3家、民办所有制4家、集体所有制3家、独资2家;共开设病床1287张、约12.26张/10万人;拥有精神卫生医生264名、约2.51名/10万人;拥有精神卫生护士371名、医护比0.71;年住院8892人次、平均住院48.77 d、病床使用率92.3%;平均住院费5078.88元/人次。结论石家庄市精神卫生机构所有制形式多样,但精神卫生机构数、医技人员数、开设病床数等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病床负担过重。石家庄市卫生行政部门需加大精神卫生资源投入,科学引导患者到精神卫生机构就医。

  •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慧华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 G )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0例M G患者(M G组)和4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浆中的内皮素-1(ET -1)、IL -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TNF -α水平。结果 MG组血浆 ET -1、vWF、IL -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MG不同分型间各因子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MG组的炎性因子IL -6、TNF -α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 ET -1、vWF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1)。结论 MG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且损伤程度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炎性因子IL -6、TNF-α可能在MG的血管内皮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 抑郁症自杀患者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睡眠的研究

    作者:戴立磊;邹韶红;马瑞;木尼热·胡赛因

    目的:探讨抑郁症有自杀倾向患者与无自杀倾向患者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睡眠的差异,并分析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睡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II-CV)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8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有自杀倾向患者睡眠总分16.0(13.0,18.0)显著高于无自杀倾向患者13.0(10.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1,P<0.05);抑郁症有自杀倾向患者的家庭亲密度[(58.04±12.81)分、家庭适应性(39.29±8.74)分]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自杀倾向患者[(70.73±9.67),(47.50±7.27)分;P <0.05];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睡眠呈负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有自杀倾向患者比无自杀倾向患者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差、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服用催眠药物更频繁;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差的患者睡眠也差。

  • 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的比较

    作者:李凤娥;崔翠翠;张静;陈楠;吕建宝;卞清涛

    目的:探讨并比较缓解期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方法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对缓解期60例精神分裂症、52例双相障碍及5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60名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1)除认知哲学外,DAS总分及各因子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两比较显示抑郁组DAS总分以及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和自主性态度因子分[(148.7±23.0),(18.8±3.4),(17.6±5.0),(18.7±4.1),(18.1±4.1),(19.1±5.0),(20.1±3.7),(20.9±4.0)分]、双相组的DAS总分及吸引与排斥、完美化、寻求赞许[(138.3±20.5),(15.7±4.8),(17.2±3.4),(19.0±4.0)分]及分裂症组的D A S总分及吸引/排斥因子[(132.8±23.3),(14.5±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分:(124.5±17.3)分,P <0.05]。(3)抑郁组DAS总分以及脆弱性、吸引/排斥、依赖性等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双相组,双相组与分裂症组在DAS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双相组寻求赞许因子分显著高于分裂症组( P <0.05)。结论部分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态度;与健康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重,双相障碍次之,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 钾通道阻滞剂四乙胺诱导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刚;张磊;王玉春;刘波;王凯;王晓民;付立旗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四乙胺(T EA )在体外是否具有抗胶质瘤作用,对胶质瘤细胞是否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 法)观察 TEA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MTT法发现 TEA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T EA在体外可显著抑制C6与9L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和细胞凋亡有关。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60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成凤;王明远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NMOSD多为复发型,平均发作间隔6个月。首次发病仅为视神经、脊髓或两者同时受累者分别占56.7%、35.0%和5.0%。首发症状可仅为腰背部、颈部、上肢疼痛及呃逆。视神经和脊髓受累间隔中位数为24个月。24%的脊髓受累的患者出现3级或3级以下的肌力减退。血清AQP4-Ab的阳性率为63.6%。4例脊髓病变为短节段。头颅M RI异常率为50.0%。结论首次发病累及部位以单纯视神经或单纯脊髓多见。部分患者首发症状可仅为腰背部、颈部、上肢疼痛或呃逆,易误诊。NMOSD脊髓受累存在大病灶、小症状特点。NMOSD早期治疗有效率高,但显著有效率低。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与内因子抗体

    作者:宋旸;王锁彬;陆慧

    目的:评价内因子抗体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 )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22例SCD患者的内因子抗体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前行内因子抗体检测。统计这些患者的内因子抗体阳性率,同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在收治的22例确诊为SCD的患者中,其中15例内因子抗体阳性,7例内因子抗体阴性。结论内因子抗体在早期诊断SCD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德国心身医学联络会诊中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患者的诊断及转诊来源

    作者:李闻天;Kurt Fritzsche;张洁

    目的:考察德国心身医学联络会诊的转诊服务中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M U PS )患者的诊断情况与转诊来源。方法以德国某综合性大学附属医学中心2006~2010年向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科转诊的872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联络会诊-基本资料记录表(CL -BaDo )收集数据。结果(1)由综合性医院的临床科室向心身科转诊的 MUPS 患者的躯体疾病诊断中,在一般症状(22.0%)、神经系统(20.9%)、骨骼和肌肉组织(7.1%)方面的诊断比例明显高于当前的心理症状组(Current Psychological Symptoms ,CPS )的患者和应对方式问题组(Problems of Coping )的患者;而M U PS患者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在躯体形式障碍(17.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8.1%)、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2.2%)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方面(3.6%)的诊断比例高于CPS和Cop‐ing的患者。(2)转诊患者的来源方面,心身科联络会诊服务中患者的转诊科室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内科、外科、神经科和皮肤科,与 CPS 及 Coping 的患者相比,MUPS 患者主要的转诊科室为神经科。结论德国心身医学联络会诊转诊服务中的MUPS患者的诊断情况与转诊来源与CPS和Coping患者不同,具有独特性,对于我国综合性医院识别及转诊M U PS患者具有参考意义。

  • 中国心理援助热线五年试点工作运行现状分析

    作者:庞宇;李献云;童永胜;谭淑平;杨甫德;梁红;王翠玲

    目的:总结五年来中国心理援助热线电话试点工作运行现状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截止2013年底已建立热线的19个省(区、市)26个城市的心理援助热线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工作报表、年度工作总结和专家督导意见等资料进行现状分析。结果目前初步建立了中国心理援助热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国家卫计委牵头、省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和监管,承担热线医院负责业务实施的三级联动工作模式。掌握了群众对心理健康的现实需求,对线下业务工作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仅2013年,各热线被访问总量就达20.7万人次,主要问题集中在情绪问题(14.3%),子女教育问题(8.5%),婚姻问题(7.3%),并提供了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联动处理危机事件的便捷途径。结论心理援助热线是解决群众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政府主导建立、运营公益性心理援助热线是可行性的,在今后工作中需加强管理与投入、人员培训、专业督导和宣传指导,以进一步推进热线工作在全国的开展。

  • 不同性别库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分析:单中心296例临床总结

    作者:张毅;卢琳;邓侃;代从新;冯铭;包新杰;幸兵;连伟;王任直;姚勇

    目的:总结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在不同性别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96例库欣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分组,分析不同性别组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体征、激素水平、实验室检查及肿瘤大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库欣病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4.92。男性发病年龄(28.34±10.87)岁,女性发病年龄(33.78±12.2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21)。男性患者在高血压、皮肤薄、紫纹、色素沉着、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 <0.05)。女性患者的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清晨血皮质醇水平高于男性患者,男女库欣病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值1.6~2.0倍。男女患者肿瘤均以微腺瘤为主。结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部分临床表现与体征、激素水平、存在在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疗效研究

    作者:袁大伟;李瑾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脑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两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定疗效。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存在组间差异( F =6.310,P <0.05);在不同干预时间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61.531,P <0.01);干预时间与组间有交互作用( F =10.622,P<0.01)。(2)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干预时间两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713,P <0.01);干预时间与组间存有交互作用(F=7.742,P<0.01)。(3)干预后两组患者SWL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39, P <0.05);在不同干预时间两组患者SWL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1.010,P <0.01);干预时间与组间有交互作用( F =3.901,P <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FM A评分在组间、干预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处于抑郁状态患者的心理康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BDNF水平的影响

    作者:隋云川;程祺;汪卫华;赵汉清;蒋倩芸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98例,使用儿童受虐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量表(SIOSS)及贝克绝望量表(BHS)评定儿童期受虐状况、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强度和绝望严重程度;根据儿童受虐问卷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受虐组(32例),无受虐组(66例)。并选择3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水平。结果依据CTQ评分结果,98例入组患者中32例(32.65%)有儿童期受虐史。儿童期受虐组与无受虐组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比、HAMD-24总分、BHS总分、SIOSS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期受虐组的血清BDNF水平[(627±36)pg/ml]低于无受虐组[(743±28)pg/ml;P<0.01]和健康对照组[(1320±39)pg/ml;P<0.01]。无受虐组的BDN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对BDNF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儿童期受虐导致BDNF水平下降可能是成年后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玉琳;芦鹏飞;姚文秀;闫丽丽;崔志杰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引起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806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治疗2~3周,通过颅脑CT和MRI扫描确诊出并发颅脑出血的患者,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颅脑出血的关系。结果年龄≥65岁、高血压病、血糖≥8 mmol/L ,NIHSS评分≥10分、早期CT出现低密度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是并发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应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叠加,以降低并发颅脑出血的发生几率。

  • 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闫德亮;宋丽丽;李洁璐;秦一夫;王健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情况,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375例和院外未患精神分裂症的正常人(对照组)388例,分别采集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和病例组的病程、抗精神病药物及使用剂量、合并躯体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史等信息。对两组样本进行关于体质量指数(BM I )的独立样本 t检验,并对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试图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超重人数222例,超重比59.2%;对照组超重人数117人,超重比30.15%。病例组平均BM I为(25.40±4.56)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2±3.21)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6,P <0.01)。通过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高血压和高血脂进入方程(χ2=25.239,P <0.01)。结论病例组超重较对照组明显,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可能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有关。从而提示精神科医生关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现象,及早发现并干预,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 血压、血管及血流动力学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于文娇;丰宏林

    目前研究表明血压、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关系密切。血压的异常波动、血管的狭窄情况、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决定了急性脑梗死的发展,并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现对三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加深对进展性脑梗死及三者关系的了解,使临床医生通过上述情况判断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 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诚;王高华;王惠玲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为常见的病种之一,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静息态功能影像学研究,对于抑郁症发病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对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 RI)研究的概况和进展进行综述。

  •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对凋亡与自噬的调控

    作者:覃芳;张智博

    对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以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研究较为清楚。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溶酶体也参与了神经元死亡方式的调控,其中以组织蛋白酶B、D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较多,但对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 ,CTSL)参与凋亡及自噬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就溶酶体CTSL对凋亡与自噬的调控作一综述。

  •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抑郁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巧芳;苏志强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可延缓神经缺失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增加病死率。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很少关注卒中照顾者的情绪变化,卒中后的护理工作常使他们感受到巨大压力,因此卒中照顾者抑郁(Stroke Care‐giver Depression ,SCD)发生率高。SCD对患者的情绪存在负性影响,且可降低自身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些年,SCD问题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从SCD的发病率、相关影响因素、生活质量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与脑出血

    作者:孟德龙;苏志强

    脑出血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疾病的20%~3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近些年对脑出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均有很大进展,其中炎症损伤机制在脑出血引起的神经性损伤发挥重要的作用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Toll样受体(TLRs)是先天性免疫系统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和炎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脑出血发生后,通过M yD88依赖性途径和非Myd88依赖性途径参与炎性反应,干预相应的TLRs信号通路,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引起的炎性症状,从而减轻损伤。现就TLRs信号通路如何参与脑出血引起的炎症损伤,是否能通过抑制 TLRs信号传导通路治疗脑出血后炎症进行综述。

  • 抑郁症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洋;张磊晶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 T细胞亚群,在人体中该细胞以免疫负向调节的方式来抑制自身反应性T 细胞的作用,以减少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免疫耐受。CD4+CD25+调节性T细胞已被证实与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病、移植免疫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抑郁症已成为危及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大多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调节T细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作一综述。

  • 精神分裂症患者前脉冲抑制缺陷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儒庆;石晶;王志仁;陈楠;谭云龙;谭淑平;王帆;杜夏华;薛明明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障碍。感觉运动门控机制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机体通过感觉运动门控机制屏蔽无关的刺激信息,并抑制由无关信息所引起的行为反应,从而使机体的认知功能处于正常水平。前脉冲抑制(PPI)是机体感觉运动门控的一个测量指标,是指刺激在达到一定强度后会引发机体的惊跳反射,但如果在强刺激之前的30~500 m s给予一个弱刺激,弱刺激本身不足以引出惊跳反射,但却可以降低强刺激引发的惊跳反射的幅度,这种抑制效应就是PPI。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在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执行力等方面可能存在功能缺失,同时也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PI的缺失。根据相关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的PPI水平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关联,现就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粉;温世荣

    卒中后抑郁(PSD )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PS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生物学、解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因素。现对PSD的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方面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以期加深对PSD的理解与认识。

  • “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精神卫生服务的挑战

    作者:徐广明

    WHO对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提升了人们对精神健康的重视,并提出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的倡导。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卫生服务与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间存在巨大差距,一些因素阻碍了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政府应加强对精神卫生服务的管理和责任,提高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重点加强社区水平的精神卫生服务,整合资源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效率。

  • 柴胡皂苷 B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的作用

    作者:张燕;徐堂辉;刘飞虎;师建国;王慧;权伟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B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 -SY5Y)过氧化氢损伤后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 SH -SY5Y神经细胞 H2 O2损伤模型。分别将含体积分数0.05、0.10、0.20柴胡皂苷B2(10-4 mol/L)的小牛血清按10%的比例加入SH -SY5Y细胞中,然后采用140μmol/L的H2 O2进行处理,平行设立10%小牛血清组和空白血清未经H2 O2处理组作为模型组和空白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同时测定细胞存活率,检测柴胡皂苷B2作用下SH -SY5Y神经细胞的生存状态。结果同模型组比较,1×10-6 mol/L和2×10-6 mol/L的柴胡皂苷B2均能显著减轻 H2 O2造成的S H -SY5Y神经细胞的过氧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结论柴胡皂苷B2对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与P300的相关性

    作者:崔萌;亢小燕;庄蓉;蒋东;曾波涛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与P300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在医院职工和社区人群中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被试的血清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和 P300,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入组时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4,P <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3,P<0.01);患者组P300波幅低于对照组而潜伏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51~3.23,P <0.05)。患者组血清叶酸水平与各位点P300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相关性。患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z、Pz位点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 r=0.36~0.46,P<0.05),患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z、Pz点P300波幅则呈负相关( r =-0.38~-0.51,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可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有关,而与血清叶酸水平无直接相关性。

  • 1例透明隔间腔形成的精神科误诊分析

    作者:杨波;陈振文;唐启林;吴世友;康龙山;王树玉;柏华

    透明隔间腔,又称第五脑室,其起源于正常胎儿4个月时原始透明隔内形成的小叶间隙,在出生后2个月,双侧透明隔小叶融合,透明隔腔消失,12%~15%的人群直到成年仍存在[1]。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设备的普及,日渐增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透明隔间腔形成与临床精神障碍的存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2]。然而,透明隔间腔形成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缺乏特异性,目前已发现与多种大脑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相关联,如精神分裂症[3]、癫痫[4]等,这为精神科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5]。因此,现报道近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精神科收治的一例透明隔间腔形成患者,以期为临床同行提供借鉴。

  • 孤独谱系障碍研究中斑马鱼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文竹;杜亚松;李强

    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系列症状复杂的遗传环境共作用致病的神经发育疾病。近年来,斑马鱼逐渐成为研究神经发育性疾病的一种受欢迎的模式生物。斑马鱼有明确的社会群聚习性(shoaling )和高级认知功能,且和人类的遗传物质高度同源,可利用遗传学工具对斑马鱼基因组进行编辑,构建ASD基因相关的遗传模型。斑马鱼对神经精神类药物和毒物具有高度敏感性,是研究ASD相关药物筛选和构建环境因素作用的良好模型。通过明确的行为学范式和游动参数记录能对以上模型的ASD相关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现将从ASD相关的斑马鱼模型构建、行为学范式、药物筛选3方面做简要综述。

  • 两种鼻饲法用于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沈卫红;沈英;王吉平;李丽;王子高;谭丽萍;陈燕

    目的:探讨不同的鼻饲方法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瑞代肠内营养乳剂,对照组采用手工分次分量推注鼻饲喂养方法,观察组采用恒温点滴间断滴注的方法。观察两组的营养、炎症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炎性指标CRP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1);观察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1),而血尿素氮、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 >0.05),CRP水平高于治疗前(P <0.01);治疗3周末,对照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而CRP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呕吐返流、误吸、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恒温点滴间断滴注的鼻饲方法,能有效保证营养供给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因素中的应用

    作者:崔静怡;崔界峰;邵静;潘颖娜;杨淑华;赵梦君;马爱民;郝民;李爱民;魏继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因素为主题,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病房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检验效果等程序。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因素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评分表评价圈员的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楼道无人值班、床单位有危险物品、未按规定陪伴入厕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意外风险总发生率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活动前后外走、噎食、跌倒、攻击、自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前后圈员的自信心和对品管圈认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因素,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自信心,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团队的建设。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