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신경질병여정신위생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574
  • 国内刊号: 23-147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35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德华 吴中学 贾建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不同时机的疗效分析

    作者:程立仁;鲍风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不同时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62例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不同时机的疗效.按伤后至入院康复时间分为3组(Ⅰ组<1个月,Ⅱ组1~3个月,Ⅲ组>3个月),3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组间及治疗前后GCS评分.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Ⅰ、Ⅱ、Ⅲ组患者GCS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GCS评分高.结论 不同时机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的疗效有显著差异,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主、被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蒋廷云;张文蔚;李玲;刘磊;邢志强

    目的 探讨主、被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主动音乐治疗组(主动组)及被动音乐治疗组(被动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主动组及被动组分别联合8周的主动音乐治疗及被动音乐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第8,16周末,采用阴性症状(SANS)量表和改良版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M-WCS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主动组SANS总分及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及被动组,被动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组M-WCST测评中正确数和正确分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被动组,错误数低于被组及对照组(P<0.05); 16周末,主动组SANS总分及因子分及M-WCST各项目与对照组、被动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被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主动音乐治疗效果更佳.

  •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李瑾;徐燕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上海市松江区146名初中生进行测查.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学校的常规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合并参加每周1次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1周对所有的学生再次进行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量.结果 两组被试干预前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诚实可信、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与同性关系、与异性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总均分、敌对、焦虑、情绪不平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因子分高于干预前,而心理健康总均分、偏执、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生自我概念及心理健康水平.

  • 心因性非痫性发作误诊临床探讨

    作者:于淼;贾荣艳;王丽;宁芙霜;高艳新

    目的 通过分析心因性非痫性发作与癫痫性发作患者的发作诱因、临床表现,脑电图、颅脑MRI等相关指标的差异,以减少误诊.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8例确诊为心因性非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随机抽取的5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8例患者发作的诱因多与环境刺激及情绪变化有关;发作频繁,清醒期发作;发作期EEG较相似,表现为在大量的肌电伪迹、动作伪迹间可见正常枕区背景节律,或表现为全部正常节律,无癫痫样放电.MRI未见与发作相关颅脑改变;心理疏导联合相关药物可减轻发作.与癫痫在以上方面表现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心因性非痫性的发作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发作期脑电图特点、药物反应等综合分析进行确诊,避免误诊.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微创策略的虚拟现实研究

    作者:汤可;袁小东;周敬安;周青;赵亚群;刘策

    目的 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 5例尸体头颅行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面听神经复合体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路径,观察和测量路径微创化前后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路径均由横窦下方穿过,路径中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均不包含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不包含面听神经复合体和小脑前下动脉.通过测量和比较分析,手术路径体积和路径中小脑半球体积:微创化后较微创化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331,16.775;P<0.01);路径中显露后组颅神经的体积:微创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P=0.984).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创化手术路径有助于在颈静脉孔区的解剖显露中减少对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sRAGE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媛媛;姚丽芬;徐春晶;许芳;赵广健

    目的 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的含量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与PD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100例PD组患者与100例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者)血清中sRAG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血清sRAGE水平(767.44±18.21) 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792.78±41.4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1).P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组间血清sRAGE水平,由轻到重sRAGE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P>0.05).相同年龄段间P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中sRAGE表达水平比较,50~60岁和60~70岁年龄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t分别为4.65,3.07;P<0.01).结论 PD组血清中sRAGE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特别在50~70岁年龄段,且其水平与PD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推测sRAGE可能通过竞争结合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配体减弱后者的病理作用,可能在PD中起潜在保护作用.

  •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及住院态度

    作者:王鹤秋;冯斌;顾成宇;任志斌;马勇春

    目的 通过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对住院态度的调查,分析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特点,不同治疗方式和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影响,为减轻病耻感,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浙江同德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进行人口学特征、BPRS、CGI-SI、SSMI-C、TESS和自制的对住院态度问卷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比较门诊或住院患者缓解期病耻感特点.结果 调查发现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被歧视、自我感觉的病耻感及对疾病的掩饰性,其中与门诊组患者比较,住院组患者的歧视因子较高,积极效应因子评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组患者对被欺骗、强行住院、强行治疗和被搜身等抵抗态度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门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治疗对患者产生病耻感的影响较小,对积极效应影响小.住院患者被强制住院、强制治疗、限制自由均加重患者对住院治疗的抵抗和病耻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模式或改善住院环境可能对减轻病耻感、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 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会诊患者特点分析

    作者:叶飞英;王礼军;钟艳琳;徐娟;黄群明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联络会诊的原因、患者的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处理情况,以更好地指导精神心理科医生的联络会诊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会诊精神医学在综合医院内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复习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精神科会诊情况,分析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综合医院的患者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汇总2012年1月~2013年12月精神心理科联络会诊病历,资料完整者共612例,对一般人口资料、各科会诊人数及病种构成、会诊原因、诊断、处理构成等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全部临床科室都有邀请精神心理科会诊,比例高的科室前5位为:神经内科113例(18.5%)、心血管内科83例(13.6%)、消化内科69例(11.3%)、干部科56例(9.2%)、急诊科52例(8.5%).病种主要为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151例(24.7%),心境障碍139例(22.7%),器质性精神障碍108例(17.6%),伴有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84例(13.7%);精神科用药以SSRIs类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苯二氮革类应用较多.结论 综合性医院各科存在较多的精神医学问题,住院患者伴发的精神障碍涉及各类疾病,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应引起重视,精神科会诊联络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临床各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认识,减少或消除人们对精神科会诊的顾虑与不信任,提高会诊效率,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及时使用心理和药物等多种干预手段,使患者得到全面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解锁后再次关锁者家庭负担的调查

    作者:孙秀丽;严保平;孙建华;桑文华;李建峰;成玉敏;韩彦超;赵素银;栗克清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解锁后再次关锁者家庭负担状况.方法 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在河北省开展的“解锁工程”救助的84例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编后的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评价患者家庭负担.结果 入户调查时2户家属未在缺失,实际调查82例,其中目前再次关锁者20例(24.4%).以患者目前是否关锁分为两组,目前再次关锁组在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及总分均高于未再次关锁患者(P<0.05);护理者负担量表结果显示目前再次关锁组在个人负担、责任负担、总负担及量表总分均高于未再次关锁的患者(P<0.05).结论 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及护理者负担沉重,不能忽视对家庭护理者的关注.

  • 强迫信念在强迫症患者教养方式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周晟;董姣姣;朱熊兆;雷辉;樊洁;钟明天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强迫信念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Y-BOCS中文版以及强迫信念问卷-44(OBQ-44)对168名强迫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 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以及父亲过度保护与患者的症状和强迫信念都呈正相关;强迫信念在父、母惩罚严厉及父亲过度保护与强迫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父、母拒绝否认上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强迫信念在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及父亲过度保护与强迫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

  • 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作者:赵晓川;王学义;金圭星;赵媛媛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为自杀的干预和预防提供更多的证据.方法 依据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122例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和129例无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结果 男女抑郁症患者在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和生活事件、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内外倾向、神经质和掩饰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与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自杀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胆红素特点及转归

    作者:边云;卞清涛;韩笑乐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胆红素特点及用药后的转归情况.方法 选择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1例作为研究组,7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及研究组用药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用药前T-BIL、D-BIL、I-BIL、A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IL异常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用药后T-BIL、D-BIL、I-BIL下降,A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胆红素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消失.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氧化防御系统缺陷,用药后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在其转归上起到重要作用.

  •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荣琴;张跃兵

    目的 了解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以团体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为主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并评估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设计,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班级,将受调查615名学生分成研究组(n =295)和对照组(n=320).研究组学生将接受为期8次的心理干预,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所有被试学生干预前、后自评完成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校园暴力行为调查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2个月后评价团体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615名学生校园暴力行为检出率为35.3%.其中男生为43.0%,女生为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9.570,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生、经常被父母打骂、经常玩网络游戏、消极应对是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男生校园暴力的危险性高于女生(OR=0.321,P<0.01);经常被父母打骂(OR=1.562,P<0.01)、经常玩网络游戏(OR=2.393,P<0.01)校园暴力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消极应对水平高者(OR=2.931,P<0.05)校园暴力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干预后暴力行为的检出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3,P<0.05).干预后,研究组消极应对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43,P<0.01).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应对方式.

  • 伴自杀未遂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作者:陈晓东;刘国雄;苏敬华;蔡颖莲

    目的 分析伴自杀未遂的双相障碍(BD)患者与不伴自杀未遂患者及健康人群间血清BDNF水平的差异,探讨BDNF在预防BD患者自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SM-IV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对临床诊断为心境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佑.纳入111例BD患者(26例有自杀未遂史)及41例健康对照.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 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血清BDNF水平(13.8±7.4) ng/ml显著低于无自杀未遂患者(18.7±11.9) ng/ml及健康对照组(26.0±12.9)ng/ml(F=9.371,P<0.01);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抑郁发作次数显著多于不伴自杀未遂患者,在控制抑郁发作次数后,两组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消失(P=0.236);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血清BDNF水平和抑郁发作次数有相关性的倾向(r=-0.388,P=0.068),与HAMD-17得分呈负相关(r=-0.585,P<0.01).结论 本研究提示BDNF在BD及BD患者自杀未遂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伴自杀未遂的BD患者血清BDNF水平可能与抑郁发作次数、抑郁严重程度相关;通过有效治疗来提高BDNF水平可能通过减少抑郁发作次数,降低抑郁严重程度来降低自杀风险.

  • 脑梗死患者CT显示低密度影时间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作者:杨杨;杜世伟;高天;汪晶;白志峰;毛更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低密度影出现时间与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以CT显示低密度影时间,结合DWI、CTA和DSA等影像学资料,借鉴脑出血出血体积的计算方法:V=4π/3(A/2)×(B/2)×(C/2)=(A×B×C)/2,计算梗死体积.探讨低密度影出现时间与梗死体积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CT均于不同时间段内出现低密度影,6~24 h内较集中,DWI检查可见相应区域高信号,CTA及DS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CT低密度影出现时间与梗死体积有直线回归关系.结论 CT低密度影出现时间越早,梗死体积越大,责任血管病变越严重.

  • 乙二醛酶Ⅰ基因rs1049346 G/A多态性与耐药性癫痫的相关性

    作者:刘洲;崔理立;蔡玉洁;许志恩;李克深;赵斌

    目的 探讨乙二醛酶Ⅰ (Glo Ⅰ)基因rs1049346 G/A多态性和耐药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7例汉族耐药性癫痫患者和69例汉族非耐药性癫痫患者.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Glo Ⅰ基因rs1049346 G/A多态性.结果 耐药组GG、GA、AA基因型分别占6.0%,49.3%,44.7%,非耐药组分别占7.2%,53.6%,39.1%,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79).耐药组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30.6%,69.4%,非耐药组患者分别为34.1%,65.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 =0.85,95% CI 0.51~1.42,x2=0.37,P=0.54).结论 Glo Ⅰ基因rs1049346 G/A多态与汉族癫痫耐药可能无相关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周围神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郭晓;李国忠;钟镝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钙、锌离子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常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蛋白.近些年研究发现,MMPs参与了炎症性脱髓鞘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多种周围神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主要通过参与裂解髓鞘相关蛋白引起脱髓鞘改变而起作用,还参与了血脑屏障、血-神经屏障的破坏等多个病理过程.现对MMPs在周围神经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 阿戈美拉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田丽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剂,它是神经褪黑色素受体激动剂和5-羟色胺2C受体拮抗剂,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尤其适用于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现重点总结该药物的药理机制、临床治疗特点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希望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并且合理使用该药物.

  • 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崔展宇;聂聪;晁华;王冶;师晓萌;刘力畅;刘丽;李琳

    目的 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在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剔除不按时服药的被试后,观察组患者血压、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nNav1.5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邢德广;王军;欧绍武;王运杰;丁大领;马二猛;仇波

    目的 研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s)亚型nNav1.5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级别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Nav1.5蛋白在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的表达定位;按2007年WHO胶质瘤分级,将胶质瘤标本分为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29例)和高级别组(WHOⅢ~Ⅳ级,37例),另外13例对照组织标本来自颅脑损伤内减压手术中切除的脑挫裂伤组织.采用RT-PCR法、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Nav1.5 mRNA和蛋白在胶质瘤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 nNav1.5主要在胶质瘤细胞核内表达,nNav1.5 mRNA和蛋白在胶质瘤组织和对照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的表达量亦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av1.5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nNav1.5有可能是胶质瘤恶性增殖的一个调控因子,有望成为胶质瘤的一个新标记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 β淀粉样蛋白对SH-SY5Y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作者:田田;刘瑞琴;贾建平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单体和寡聚体对SH-SY5Y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β40、Aβ42的单体及寡聚体处理SH-SY5Y细胞,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释放到胞外的胆固醇浓度,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含量.结果 用浓度为0.004,0.4,4μg/ml的Aβ10寡聚体处理细胞时,胞内总胆固醇的浓度(95.164±8.080),(80.408±15.893),(70.329±4.054)μg/mg相较于对照组(109.144±10.061)μg/mg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654,3.742,8.767;P<0.05).当Aβ40寡聚体浓度为4μg/ml时,释放到细胞外的胆固醇浓度为(5.675±0.436)μg/mg,相较于对照组(3.743±0.162)μg/mg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1,P<0.01).但Aβ42寡聚体对游离胆固醇的浓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40寡聚体使SH-SY5Y细胞内的总胆固醇减少,释放到胞外的胆固醇增多,可能是Aβ40抑制了胆田醇合成或流出的结果.脂代谢异常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之一.

  •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未成年人及老年人责任能力鉴定案件分析

    作者:吕盼;刘建梅;杨晓蓉;胡峻梅

    目的 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及老年人责任能力鉴定案件的特征.方法 对116例未成年人及107例老年人的刑事案件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成年组的女性(6.0%)比例低于老年组(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8,P<0.05).未成年组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8例(50.0%),老年组90例(84.1%).两组职业均以农民及无业为主,分别占81.0%和87.8%.涉嫌犯罪类型排前3位的在未成年组为抢劫/盗窃(31.0%)、杀人(21.6%)、强奸/猥亵(19.8%),在老年组为杀人(43.0%)、故意伤害(24.3%)、其他(1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24,P< 0.01).受害者在未成年组以陌生人(56.9%)为主,老年组以邻居/朋友等熟人(48.6%)为主,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8.993,P<0.01).鉴定诊断排前三位在未成年组为精神发育迟滞(40.5%)、无精神病(17.2%)和精神分裂症(12.9%),在老年组为精神分裂症(49.5%)、待分类精神障碍(15.0%)和无精神病(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43,P<0.01).未成年组与老年组中的精神分裂症及无精神病的涉嫌犯罪类型均以杀人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及老年人均以男性、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及无业者为主;两组涉嫌的犯罪类型、受害者及鉴定诊断均有显著差异.

  • 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和miR-16的表达

    作者:王玉婷;朱熊兆;白玫;张逸;张丽;薛亮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microRNA-16(miR-16)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出生后1d,按窝别分为慢性应激组和对照组,各6只.慢性应激组大鼠在其出生后第1~14天每天接受6h母爱剥夺应激,然后喂养至10周龄时给予21d慢性温和应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两组大鼠均于13周龄时,采用强迫游泳、糖水偏爱和旷场试验测定大鼠的行为,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miR-16表达水平.结果 旷场实验中,应激组大鼠直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而爬行总路程,中央格比例和大便颗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应激组大鼠的被动漂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糖水测验中应激组大鼠的糖水偏爱率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海马内miR-16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大鼠的miR-16表达水平均与BDNF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大鼠直立次数和糖水偏爱率分别与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量与呈正相关(P<0.05),与miR-16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而被动漂浮时间与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与miR-16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出现及海马中miR-16与BDNF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并且大鼠的抑郁样水平与海马中miR-16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相关;大鼠海马中miR-16与BDNF蛋白可能参与了调节抑郁症的病理过程.

  •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比较研究

    作者:赵姗姗;张天宏;唐莺莹;钱稹颖;卓恺明;崔慧茹;李春波;Huijun LI;王继军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和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Drug-naive Schizophrenia,FES)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特征.方法 应用中文版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定式访谈(SIPS)收集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46例,采用Matrics成套认知功能测试(MCCB)中文版评估认知功能,并与20例FES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除情绪管理分测验外,MCCB的其他8项分测验结果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包括连线(F=5.76,P=0.00)、符号编码(F=19.82,P=0.00)、词语学习(F=10.20,P=0.00)、空间广度(F=5.30,P=0.01)、迷宫(Hc=16.97,P=0.00)、空间记忆(Hc=19.07,P=0.00)、语义流畅(F=9.99,P=0.00)以及持续操作(Hc=15.46,P=0.00).两两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成绩均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与FES患者相比,词语学习测验分较高(LSD-t=2.60,P=0.01).结论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的神经认知功能明显受损,其特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相似.词语学习测验,对于区分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和已经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 基于ReHo方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静息态fMRI研究

    作者:刘凤菊;谢斌;李欣

    目的 通过相关脑区结构与功能的对照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神经认知障碍基础.方法 对有、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三组人群各21例进行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运用局域一致性(ReHo)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非攻击组在左侧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两侧丘脑、右侧脑岛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存在异常;而精神分裂症攻击组除表现上述脑区局部一致性异常,还表现出两侧前扣带回、左侧海马旁回等边缘系统脑区局部一致性的异常.结论 额叶、丘脑、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及脑岛等脑区的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症状以及攻击行为均有关,而边缘系统等脑区的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存在特异性联系.

  • 以视乳头水肿为主征的颅内高压患者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徐武;杨峰;郭民旺;周汝娟;何龙锦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反复头痛1年余加重1d”于2012年9月30日入院.患者1年多前开始出现头痛,为满头胀痛,反复发作,时重时轻,曾于外院行头MRI检查诊断为右侧桥小脑角听神经瘤,予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治疗,但仍有反复头痛,并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双眼视力下降.入院前1d晨起后又出现头痛,呈持续性满头胀痛,伴双眼视力下降,渐加重,出现反复恶心、呕吐,遂来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3级病史.入院查体:BP 188/112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语利,反应迟钝.双眼视力极差,无光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 mm,光反射迟钝,眼球运动正常.眼底:双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

  • 支架辅助弹簧圈和ONYX-18栓塞髓周动静脉瘘1例

    作者:李冠军;洪韬;张鸿祺;张鹏

    髓周动静脉瘘(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MAVF)是指由脊髓血管供血的、无畸形团结构、动静脉直接相通而产生的一类脊髓血管畸形,占脊髓血管病变的13%~17%[1-2].随着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及材料的进展,血管内栓塞治疗成为髓周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式,在对血管构筑准确识别的技术上完全闭塞瘘口,对保留和恢复脊髓的功能起到较好的疗效.现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髓周动静脉瘘的病例及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髓周动静脉瘘 治疗
  • 国际留学生神经内科实习带教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武力勇;卫华;陆慧;邢怡;谭菲菲;樊洁;贾建平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留学生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的特点,选择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强的教师组成神经内科实习带教小组,并制定详细的实习带教计划、选择合适的带教病例,在临床实习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和病例导入式教学(CBL)相结合的教学法,注重神经内科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临床思维的培养,实习带教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此外,就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