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滋病合并急性白血病1例
1病例杨某某,男,36岁,反复发热、消瘦2月,加重伴咽痛、咳嗽、腹泻2周入院.近二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5℃,夜间尤甚,伴牙痛、咽痛、干咳,2月体重减轻5公斤,大便次数增多,3~4次/日,为褐色稀便,无黏液脓血.无吸毒史,有性乱史,有"头痛"病史近一年.检查:体温38℃,耳后、颌下、腋窝、腹股沟处均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数个,质中等,可活动,无触痛,咽充血,扁桃体Ⅱ0肿大,无脓性分泌物,腹平软,肝脾未触及.HIV抗体确认试验阳性.
-
多发性皮肤纤维瘤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个体.因全身皮肤结节6年余,发热3月于2015年7月16日来本院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起绿豆大小的结节,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以后皮损逐渐增多、增大,伴皮肤颜色变黑,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皮损无溃烂,从未诊断及治疗.3月前无明显原因患者出现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并自觉全身乏力、胸闷、气促,但无咳嗽、咳痰,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未完全恢复正常,仍然时高时低,高达39℃且皮疹明显增多,但无肿胀、溃烂等伴随症状,为明确诊断到我院内科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风湿免疫科.
-
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愈产后发热案举例
王某,女,27岁.2005年10月初诊.患者产后半月余,反复发热,自汗恶风,口干不渴,时有心烦,肢冷踌卧,食少便溏,溲清夜多.经某医院检查,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白细胞8.6×109/L,嗜中性粒细胞0.65.静滴青霉素、头孢唑林钠等1周病情未见好转,因而求余诊治.
-
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误诊原因探析
郭某,女,干部,26岁.以"反复发热,膝踝关节肿痛3年"为主诉于1995年3月1日收住院.
-
外周血涂片出现裸巨核细胞一例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裸巨核细胞的病例,由于比较罕见,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0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23天,体温高39.1℃,肝脾肿大,当时WBC 34.08×109/L,Hb 124 g/L,PLT 47×109/L,白细胞分类:N 0.12,L 0.29,异型淋巴细胞0.59.院外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随来我院检查,呼吸22次/分,血压80/50 mmHg,精神、反应尚可,无皮疹,双侧颈部各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好,无触痛,界清,咽红,扁桃体不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
误诊为脑肿瘤的脑型血吸虫病1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头昏、视物模糊伴发热3周”入院,患者曾以“感冒”在当地诊所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后转往某三级医院,诊断为“左枕叶脑肿瘤”,拟行开颅手术治疗,家属咨询于我院门诊后收住院。既往血吸虫病史,自诉已治愈。查体:T 36.1℃,P 74次/分,R 18次/分,BP 130/80mmHg,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常,查视力左眼0.8,右眼1.2,视野无明显缺损,颅神经检查(-),四肢活动自如,病理反射未引出。外院头部 CT 提示左枕叶皮层下病变,周围呈“指套样”水肿。MRI 见病变呈不规则长 T1、长 T2信号,增强时局部呈结节样强化(图1)。入院后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240mm 水柱,无色清亮,脑脊液化验常规、生化均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脑脊液寄生虫检查阴性;血常规 WBC 11.36G/l,NE%79.7%。血清血吸虫检查弱阳性。胸部 CT、腹部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征象。因诊断定性困难,给予脱水、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处理。经1周左右治疗,复查磁共振提示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周围水肿减轻(图2)。患者头昏、发热症状好转,视力无明显改善。出院后患者在当地医院继续行抗感染、抗血吸虫(吡喹酮0.9×3次/日×2天)、护肝治疗。出院约1月后,患者再次以“反复发热、头昏伴视物模糊近2月”入院。查体基本同上次入院所述。复查磁共振提示左枕病变范围再次增大,周围水肿明显(图3),入院后行开颅探查:左枕叶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组织张力高,向外膨出,硬膜与脑组织表面粘连,并可见黄色小颗粒样物,切开枕叶皮层即见异常病变组织,质地较韧,色灰白,部分呈黄褐色,边界欠清,血供较丰富,切除病变组织及附近硬脑膜送病检。病理:(左枕叶)脑血吸虫病(可见急性虫卵结节及慢性虫卵结节),表面硬脑膜镜下见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见吞噬虫卵的异物巨细胞(图4)。术后患者仍有反复发热,行腰穿提示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均正常,无肺部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征象,经抗感染、激素处理,约2周后患者无发热,血象正常,无头昏,但视力无明显改善。术后15月随访恢复良好。 -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随访研究
2008年3月-2011年4月,我们通过比较ICS和LTM对儿童CVA的疗效,探讨能预测CVA发展为典型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门诊就诊的2-6岁慢性咳嗽(病程≥8周)儿童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9±1.2)岁,病程(11.1±7.2)个月.患儿以夜间和(或)清晨咳嗽为主,无明显喘息和呼吸困难,不伴有反复发热.听诊胸部无呼气相延长、呼气相喘呜音等异常发现.胸x线片、鼻窦X线片和斑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或)口服长效缓释茶碱、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可使咳嗽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停药后咳嗽再度出现或加重.全部病例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CVA诊断标准引.
-
输血致感染艾滋病1例
患者女,30岁,汉族,已婚.因反复发热、咳嗽、咯痰50余天,于2000年8月11日以"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收住我院传染科.50多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痰、盗汗、乏力伴胸闷.食欲差,偶有恶心呕吐.20多天前在北京某大医院就诊,拍胸片示:"双下肺模糊影,其间有结节",化验血沉快.诊断"粟粒型肺结核",给予抗痨治疗症状略减轻.既往无结核病史,否认不洁性交史.素日体弱易感冒,1995年因"人流术"出血多,曾在当地医院输血200ml,献血者系家属自选输血员,未经输血前检验.4个月前曾出现口腔粘膜白色分泌物,培养出白念珠菌,抗霉菌治疗疗效不佳,曾疑诊为"干燥综合征"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无效.
-
艾滋病1例报告
患者男,32岁,农民.因发热5月,咳嗽、胸闷1月于2000年6月4日收住我院呼吸科.2000年1月,病人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发热时伴有关节痛,无畏寒及其它不适,断续使用"阿莫西林、青霉素、洁霉素、扑热息痛”等,病情无好转,仍反复发热,体温高达40℃,药物退热效果差,并反复发生口腔溃疡.5月初,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咳嗽、咯白痰,胸闷,在当地医院检查口腔白色分泌物为霉菌感染,血象高,胸片示肺间质改变,结核菌素试验及其它检查阴性.给予"红霉素、氧氟沙星、酮康唑”等治疗,口腔霉菌感染好转,但体温不降,波动于38℃~40℃之间,咳嗽胸闷加重,活动后呼吸困难,晨起痰中带少量血丝,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
原发性肝脏隐球菌病1例
患者女,6岁.以"反复发热2个月,腹胀10天"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静脉滴注红霉素体温只能下降12 h;10 d前患儿出现腹胀,无呕吐,无腹泻,无腹痛.
-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1例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2年,再发1周"入院.患者反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当地医院CT提示左肺下叶气管内占位,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遂予对症治疗患者好转.近1周再次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5℃伴咳嗽咳痰,自觉胸闷.遂来本院就诊.入院体检:T 38.5℃,Bp 130 mmHg/80 mmHg(1 mm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
细菌性心内膜炎误诊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反复发热4月余",于2005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发热,发热多见于午后,体温多波动于38.0℃左右,偶有盗汗.
-
2型糖尿病合并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例
病例 女性,65岁,2型糖尿病4年,2个月前患者反复发热,体温高38℃.诊断“肺炎”,应用头孢曲松1周及左氧氟沙星5d抗炎治疗.查体:P104次/min,双肺下野呼吸音弱,周身水肿,四肢为重.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5期,肺炎.血常规:白细胞13.86×109/L,血红蛋白55.2g/L.尿素氮31.641 mmol/L,血肌酐752μmol/L.
-
阿奇霉素致抽搐1例报告
患女,15岁.以反复发热12d之主诉入院,外院曾以"化脓性扁桃体炎" 给予间断静点抗生素治疗,体温恢复正常2d左右即反复,1d前患儿再次发热,体温高达38.5℃,伴咽痛,乏力,无抽搐及其他异常表现.既往无抽搐史,无药物过敏史,未使用过阿奇霉素.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咽部充血,以咽后壁为著,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右侧见白色点状疱疹,未见脓性分泌物,双肺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17.0×109/L,N 0.83,L 0.17,心电图、心肌酶谱正常.
-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误诊淋巴结核1报告
患者,女,15岁.因反复发热、咽痛伴双侧颈淋巴结肿大50余天,曾诊为"淋巴结核"给抗痨三联并外敷膏药治疗无效,颈淋巴结继续增大,遂来我院就诊.查体:T 38.3C,P 94次/min.消瘦,颈活动受限,两颌下、双则颈部及两锁骨上淋巴结均肿大大如核桃、小如花生,呈串珠状,质硬、触疼明显,右颌下与右颈部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大块,固定,全身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均可被触及大小如花生米,质中硬活动无压痛.血象:WBC 3.8×109/L,L30%,ESR 54mm/h,胸部X线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两次均为阴性.
-
系统型结节性脂膜炎1例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发热、皮下结节1年,加重20d,腹胀气促10d主诉入院.1年前无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轻度畏寒,伴右上肢三角肌下方及右上腹皮下结节,局部红痛,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后取右上腹皮下结节活检,诊断为脂膜炎,经口服强的松20mg 2次/d,扑热息痛0.53次/d,3月后症状消失停药.10d前出现腹胀,右下腹隐痛,无腹泻,伴胸闷气促入院.查体:T 40.5℃,R 30次/min,P 106次/min,BP 15/10kPa,急性热病容,呼吸急促,右上肢三角肌下方及右髂腰部皮下结节.局部皮肤变硬,桔皮样改变,轻度压痛,双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正常,心率106次/min,腹部饱满,无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WBC 1.9×109/L,N 0.58,L0.34,RBC 4.13×1012/L,Hb 132g/L,PTL 32×109/L,尿蛋白(++).胸片示双肺纹理增重,右肋隔角消失.上腹部B超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腹腔少量积液.免疫全套:CRP(+),抗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胸水常规:白细胞240,以淋巴细胞为主,红细胞(++).右上肢皮下结节活检示:脂膜炎.
-
无肝素血液灌流治疗重症SLE一例
我院日前应用DNA免疫吸附柱行无肝素血液灌流治疗重症SLE一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高静静,女性,24岁,因反复发热6年余,伴全身紫癜、口腔血泡两天收住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40℃,伴双手腕、双膝关节肿痛,面部对称性蝶形红斑,脱发,双手、双足末短冻疮样皮疹,无雷诺现象,化验血白细胞、血小板低,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予以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
-
以消化道溃疡为首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
1病例资料
例1,男,22岁,主因"上腹痛1个月,发热2 w"入院。2013年6月1日出现上腹痛,无腹泻,伴反酸,无恶心、呕吐,未重视,2 w后出现反复发热,体温在38℃~39℃,无咳痰,至当地医院查胃镜:食管、贲门多发性溃疡,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血常规:WBC2.48×109/L,N1.3×109/L,PLT61×109/L, HGB112g/L。对症治疗无效,于2013年7月3日入我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腹股沟可触及数枚直径约5mm淋巴结,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血常规:WBC2.0×109/L,N0.7×109/L,PLT48×109/L,HGB88g/L;生化:AST56U/L,ALT111U/L,TB24.5umol/L,DB11.3umol/L,LDH251 U/L;铁蛋白681.84ng/ml,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G试验、GM试验、胸片均正常;EBV-DNA2.56×105IU/ml,sCD25:54596.62pg/ml。超声:肝脏稍大,脾肿大。骨髓常规:粒红两系可见巨幼样变,片中可见噬血细胞。胃镜及活检:食管、贲门后壁溃疡。入院后诊断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7月9日始予HLH2004方案化疗。化疗后患者上腹痛有所缓解,肝酶、铁蛋白等指标下降,体温恢复正常11 d再次出现发热及上腹痛,复查腹部超声较前无变化,建议再次行胃镜检查,患者拒绝。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7月29日自动出院,3 d后死亡。 -
新生儿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1例并文献复习
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an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EDA)又名christ-siemens综合征,由外胚叶的发育不良所致,此病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国内较少报道,出生后常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但由于部分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漏诊及误诊,特将我科近期收治1例患儿报道并文献复习,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
-
儿童巴贝西虫感染1例分析
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巴贝西虫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介绍此疾病的一般特点。以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病例资料
某男,5岁10个月,因"反复发热1月"来院就诊。患儿于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间歇性,以午后发热为主,体温高时达39.8℃,时有寒战,无咳嗽、喘息,无胸闷,时有左膝关节疼痛(有轻微外伤史),但关节活动自如,无红肿。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查体:T39.2℃,神清,皮肤黏膜未见皮疹、黄染及出血点,卡疤(+),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及肿大,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40×109/L,RBC4.05×1012/L, Hb115g/L,N87.20%,L18.90%,PLT386×109/L;CRP>10mg/L;ESR110mm/h,抗链"O"阴性;肺炎支原体滴度1:80;发热免疫三项未见异常;左膝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发热待查?支原体感染,给予静点头孢三嗪、喜炎平及阿奇霉素,治疗7d,患儿仍发热不退,左膝关节疼痛,随转往上级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 8.13×109/L,RBC 3.46×1012/L,Hb96g/L,N58.20%,L33.80%,PLT447×109/L;CRP>54.5mg/L;ESR85mm/h,发热免疫3项未见异常;呼吸道病毒抗体IgM均(-),MP-AB<1:40,EB病毒抗体IgM(-)、IgG(+)、CMA-IgM(-);SF185.33ng/mL,ANCA(-),双份血培养:无细菌生长;骨髓培养:无细菌生长;胸片:未见异常。疟原虫检测(-);登革热抗体IgM(-)、IgG(-);流行性出血热IgM(-)、IgG(-);布氏杆菌试验(-);莱姆病抗体IgG(-);旋毛虫抗体(-);血气分析正常;血液生化正常;膝关节增强MIR扫描:见左膝关节囊内少量积液。后详细追问病史,患儿曾在海南岛居住生活6个月,遂查多次血涂片:提示巴贝西虫感染;粪便找寄生虫:可见肠道原虫;随诊断为:①巴贝西虫感染;②肠道原虫感染;③反应型关节炎。给予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硫酸羟氯喹,联合抗感染治疗3w,患儿热退,复查血涂片(-),左膝关节囊内积液吸收,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1g,1次/d,口服14d停止,后当地随访3个月,患儿未出现再次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