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的研究进展
LDH是一种发展过程非常漫长的常见疾病,是长期性劳损引起脊柱内外力学失去平衡所引发的一系列改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局部疼痛及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等,其临床治疗手段包括保守疗法、手术疗法及微创治疗。大部分LDH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20%左右的LDH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但其中30%左右患者会复发腰腿痛[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外科治疗在脊柱外科治疗中的优势越趋明显,逐渐成为脊柱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因其具有微创、出血量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逐渐被广大患者和医生所青睐。本文就LDH患者微创外科治疗进展进行详细论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
微创外科治疗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胆石性胰腺炎是由胆管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段Vater氏壶腹,胆汁返流入胰管,造成胰管高压和胰酶激活所致.腹腔镜时代,胆石性胰腺炎的微创外科治疗是发展趋势,我院自1991年9月~2002年6月共收治胆石性胰腺炎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微创外科治疗孤立性房颤的临床研究(附100例中期结果)
目的:报告全胸腔镜下经左胸径路超微创外科治疗孤立性房颤的技术和中期结果。
方法:2010-10至2012-09孤立性房颤患者共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59.9±13.1)岁(30~81岁)。阵发性房颤58例,持续性房颤32例,长程持续性房颤10例。患者房颤病史(9.2±7.0)年,左房直径(43.8±7.2) mm。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I级55例,II级31例,Ⅲ级14例。手术在全麻、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施行,通过左胸的三个孔洞,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用双极消融钳行双侧环肺静脉前庭消融、左心房线性消融,双极消融笔行心外膜部分自主神经节消融;外科切割闭合器切除左心耳。 -
腹腔镜下治疗高危胆囊良性疾病的手术经验及技巧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对微刨手术要求,促使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不断的追求及尝试微创外科手术.高危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渴望得到微创外科治疗,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成为首选.因此,腹腔镜下治疗高危胆囊良性疾病的病例逐渐增多,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如何提高该类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的风险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
子宫中隔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其发生率为0.009%~12%[1],占子宫畸形的80%~90%[2].子宫中隔使子宫腔的对称形态发生改变,并可能干扰正常生育功能,致使不孕及习惯性流产、早产的发生率上升.有症状子宫中隔可用微创外科治疗,即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a,TCRS),与以前的开腹手术相比,TCRS术切除的中隔是无血管的胚胎残留组织,术时无明显出血,术后病率低,易被患者接受,子宫腔上皮化过程仅需4~5周,使可妊娠的时间较开腹手术缩短.
-
胸主动脉瘤微创外科治疗——腔内隔绝术
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针对胸主动脉瘤的微创疗法,这一以微创为特点的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胸主动脉瘤的诊疗模式发生巨大变化.1991年,Parodi等[1]先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1994年,Dake等[2]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用于胸主动脉瘤的治疗.1997年,景在平等[3]在我国率先进行了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1998年进行了胸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4].其后此项技术发展迅速.现结合近期文献对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
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的进展
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发病率在结石性胆道疾病中达80%以上[1],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率高的特点.肝胆管结石的传统疗法主要采用开腹手术.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外科改变着我国传统胆道外科的格局,微创治疗不仅仅用于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而且还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迄今为止,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腔镜外科、内镜外科等.
-
肺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1 历史和现状随着器械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技术的迅速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电视胸腔镜外科,对器械外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器械缝合材料、切割技术、安全性保证和应用方便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进,可以很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各种肺切除术中.自1992年McKenna[1]完成第1例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以来,微创和器械外科技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使肺癌外科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成为每一个胸外科医师应该熟练掌握的手术技能之一.
-
微创双板矫治漏斗胸的术中力学测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微创双矫形板矫治漏斗胸的生物力学及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7月~2013年2月,连续对38例漏斗胸(儿童组和成人组各19例)行微创双矫形板矫治术。术前测量胸围、身高和体重;胸部CT扫描三维重建并测量漏斗胸指数(Haller index,HI)。用微创方法矫治,术中均使用2根矫形板;并用电子显示拉力计测量抬举胸骨单纯成形力、施压成形力和矫形板支撑压力,专用软件分析。结果38例用2根矫形板术中所测支撑胸壁的压力成人组高于儿童组,但仅有下板施压成形力[成人(207.2±37.0)N,儿童(175.2±36.8)N,t=2.670,P=0.011]和上板的矫形板压力[成人(75.1±21.9) N,儿童(60.6±13.7)N,t=2.249,P=0.02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组内比较上、下板压力差异均无显著性。成人组下板单纯成形力、施压成形力和上板施压成形力与胸围显著正相关(r=0.545、0.681、0.581,P=0.016、0.001、0.009),上板和下板单纯成形力、施压成形力与体重显著正相关(r=0.504、0.704和0.483、0.614,P=0.028、0.001和0.036、0.005);而3个压力与身高无关。儿童组3个压力与身高、体重、胸围均无关。结论微创矫治漏斗胸术中胸廓成形力成人高于儿童,抬举胸骨压力强度与成人的胸围、体重有关。
-
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以微创为特征的肝癌外科治疗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并在肝癌整体治疗的模式和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很多,从早期的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无水乙醇注射到近年来的微波、冷冻、射频、高功率聚焦超声等的广泛应用,临床实践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微创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不能手术切除的多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单个肿瘤直径<3 cm的小肝癌或复发性肝癌.由于肿瘤位置的不同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各种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应区别对待.微创治疗主张多次、联合和序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疗效.应重视微创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及生存质量.微创外科发展的前景广阔,今后应规范治疗指征,加强临床前瞻性的研究,探讨微创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使更多的微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肝癌治疗.
-
3种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单中心长期对比研究
作者将该中心103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按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nax)、膀胱残余尿(PVR)、术前α1受体阻滞剂应用时间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3种微创外科治疗:经尿道超声波热疗(TUMT)、经尿道细针切除(TUNA y和经直肠高强度超声治疗(HIFU),并经为期5年的前瞻性研究.
-
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无症状的小肾癌及偶发肾癌明显增加,同时,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及医师手术技巧的提高,为选择性地开展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治疗小肾癌患者提供了新思路,是现代微创外科治疗肾肿瘤的新进展[1].
-
瓣膜置换术中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70例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快速性室上型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AF病程长,多为持续性AF和慢性AF,是内科治疗容易复发原因之一.目前AF的微创外科治疗较引人注目,射频消融(radiofrquency ablation,RFA)是其中研究热点之一[1].我们在瓣膜置换术中心内直视应用美国Atricure公司产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改良迷宫术射频消融治疗RHD合并AF,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直肠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发生在直乙交界和齿状线之间的直肠黏膜上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占我国大肠癌病例的50%~60%,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中居第2位[1,2]。直肠癌的治疗经历数百年历史,从18世纪经会阴部切除处理,到19世纪经肛门和经骶尾部入路直肠癌局部切除术(Kraske 手术),再到20世纪的 Mile's 手术、Hartmann 手术、Dixon 手术、Bacon 手术、Park's 手术等经典术式的确立,以及直肠癌放化疗等治疗方式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模式,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等现代手术观点的提出,以及吻合器等手术器械的发展,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理念已从单纯肿瘤切除、救治生命转变为既要保证佳的肿瘤根治效果,又要尽可能保护肛门及泌尿生殖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器械设备的升级,以腹腔镜外科为主,黏膜外科、机器人外科等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地发展,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优势较传统的手术方式愈发明显,并逐渐受到推崇和重视。本文就直肠癌微创外科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下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价值
近年来,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输尿管结石疾病.目前,临床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应用较多的方式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和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MPNL),这两种方式的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开放手术疗法[1].两种手术方式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中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独特的空间位置、手术风险、结石残留等原因,在微创外科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式的首选上,存在争议.现就微创经皮肾镜下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报道如下.
-
准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准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 年11 月-2011 年8 月60 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试验组使用常规器械行准二孔法LC,对照组行三孔法LC,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累计长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切口累计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准二孔法LC 明显优于三孔法LC.结论 使用常规器械行准二孔法LC 与三孔法LC 比较,减少了一个创口,缩短了切口累计长度,改善了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科学、可行、实用和优越,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
漏斗胸微创单根板矫治胸廓成形的生物力学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微创矫治漏斗胸的生物力学及影响因素.方法 24例漏斗胸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8~27岁,平均年龄16.3岁.分型:Ⅰ型15例,Ⅱ型9例.分成儿童组8例,青年组16例.术前测量患者胸围、身高和体质量.胸部CT扫描测量漏斗胸指数(HI).用微创方法矫治,术中使用1根矫形板;术中用电子显示拉力计测量抬举胸骨单纯成形压力、施压成形压力和矫形板压力,用专用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单纯成形和矫形板的力学强度,24例用单根矫形板者压力,儿童组分别是(127.3±44.3)N、(68.5±14.8) N;青年组分别是(166.6±44.1)N、(89.6±23.4) N;两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使用单根矫形板者,儿童组与青年组间,单纯成形压力、施压成形压力和矫形板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胸廓矫形力儿童组多与身高、体质量相关,青年组多与胸围、体质量相关.结论 微创矫治漏斗胸术中成形的力学强度与矫形板的位置、年龄、胸围、身高、体质量因素有关.
-
微创矫治漏斗胸后时间延展胸廓骨重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漏斗胸微创矫治后时间延展性胸廓骨自身重塑的变化与临床疗效.方法 34例漏斗胸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11~39岁,平均年龄18.1岁.组1为大龄儿童组,年龄11 ~17岁,13例;其中对称型(Ⅰ型)9例,非对称型(Ⅱ型)4例;漏斗胸指数(HI)3.2~ 4.6.组2为成人组,年龄18~39岁,21例;其中Ⅰ型10例,Ⅱ型11例;HI 3.2~5.7.全身麻醉下在两侧腋中线切口,胸腔镜辅助先将扩展钳穿过胸骨形成隧道,抬举扩展钳重塑胸廓成形后,再将制备好的支撑杆置入胸骨后翻转至弓背向前固定.术前和术后胸部CT扫描,胸廓三维重建,矢状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的距离.并观察心脏位置和胸廓外形.结果 组1置入1杆10例,2杆3例;组2置入1杆12例,2杆9例.2组中矫形前、术后7d比较,置入1根矫形板胸骨体下端均向前移位,而胸骨柄和胸骨体上端则反向移位;90d时胸骨柄、体再缓慢向前移位.组2置入2根矫形板时,术后7d和90d胸骨柄体连续向前移位;90d时胸廓外形饱满,心脏移位恢复正常.结论 漏斗胸微创矫形后胸廓骨具有自行重塑的功能,用1根矫形板比2根者胸廓骨自行重塑更明显.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
随着世界老龄人群的不断增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日趋严重的影响建康的重要问题.骨质疏松症常常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fracture,VCF),患者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统症状.传统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型术(percutarneous kyphoplasty,PKP)微创外科治疗骨质疏松性VCF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其新进展加以综述.
-
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胆道系统疾病因其解剖上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微创外科治疗的"特惠"病种.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普及、医生手术技艺的不断提高及器械的改进,目前于腹腔镜下完成多种胆道手术已成为现实.如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开腹胆道手术后腹腔镜胆道再手术,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