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卵管结扎误伤卵巢1例报告
资料:张某,女,25岁,农民,产后46d在本站做输卵管结扎术.局麻下行腹式直切口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右侧输卵管结扎顺利,左侧取管困难,牵扯,并触及肿大卵巢.延长切口,暴露视野提取左侧卵巢,见卵巢异常肿大,约10cm×8cm×3cm大小,表面乳白色呈现泡状,有一2mm大小破损处溢出透明液体,切除肿大卵巢并结扎同侧输卵管.术后病检为正常卵巢组织,溢液经检验为普鲁卡因.
-
103例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分析
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曾估计成人中4%可发生甲状腺结节[1].甲状腺恶性结节绝大多数首选手术;甲状腺良性结节绝大多数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随诊,常进行超声检查.恶性病变虽不常见,但术前难以鉴别,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漏诊.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病检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3例,对其术前甲状腺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类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
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脂质细胞瘤术前漏诊1例
病历报告患者,42岁,G8P1A6,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于2009年2月12日入院.患者自2007年3月始不明诱因出现月经不规则周期15~30天,月经量多,多次子宫附件B超未发现明显异常,口服对症药物(具体不详)效欠佳.2008年10月因考虑IUD副作用遂行取环术,术后未采取避孕措施.2008年12月9日月经复潮,经量如常,LMP 2009年1月12日,行经后出血量多伴凝血块,无明显肉样物及水泡样物排出,不伴腹痛,药物治疗无效,子宫附件B超提示未见明显异常,于2009年1月17日行诊刮术,术后病检示:蜕膜样组织.血HCG 141IU/ml.
-
子宫肌瘤漏诊1例
临床资料患者,55岁已绝经女性,上环23年,因偶感下腹隐痛不适半月,取环失败入院,患者绝经10年,无子宫肌瘤病史,无异常阴道流水流血史,入院查宫颈光滑,萎缩,宫体前位,基本正常大小,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入院B超提示宫内节育器"O"环,位置正常,绝经后子宫声像,宫体38mm×36mm×36mm,宫内未见明显内膜及液性暗区声像,盆腔积液16mm,门诊取环时探无金属感,取环失败收入院拟宫腔镜下取环,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及各项术前准备,米索前列醇片塞肛2次,每6小时1次,软化宫颈,行宫腔镜下取环术,术中见宫颈管未见异常,宫腔形态正常,内见一白色完全游离肿块占据整个宫腔约2cm×3cm×2.5cm大小,无蒂与宫壁相连,质硬,表面光滑,隐约可见"O"金属环被包裹其中,子宫内膜菲薄平整,双输卵管开口清晰,行肿块电切除术+取环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抗炎治疗3天,复查盆腔B无异常,痊愈出院,出院时阴道无流血.术后病检回报示宫腔平滑肌瘤,伴玻变.
-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伴子宫内膜癌误诊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5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52天.于2010年10月12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无痛经史.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子宫前位,增大约女拳大,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子宫附件彩超提示子宫体前壁约48cm×37cm大小的实性占位性病变,可见假包膜回声,考虑子宫肌瘤可能.宫颈刷片未见明显异型细胞.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于2010年10月15日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剖视子宫见子宫腔内凸出约鸡蛋大小包块,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检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伴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7天出院.
-
牙龈转移性直肠癌1例
患者女性,62岁.1998年1月因患直肠癌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诊断为直肠中~高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5),肠两端未见癌组织.术后进行6次化疗.2000年4月18日胸片发现肺转移,未做病理检查.2000年10月行肺部介入治疗.2001年再次胸片未见明显包块.
-
彩超诊断睾丸巨大畸胎瘤分析1例
患者男,28岁.无意间发现左侧阴囊肿大、坠胀20 d余,来我院就诊.体检:左侧阴囊明显肿大,触之质硬,阴囊皮肤颜色正常.彩色超声阴囊探查:右侧睾丸轮廓清楚,形态规则,大小约29 mm×19mm×18 mm,切面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占位.左侧正常睾丸与附睾未显示,左侧阴囊内探及一40mm×35 mm的混合回声包块,以囊实性为主,内回声杂乱,内可见呈"面团样"强回声(图1),实性回声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左侧阴囊混合回声包块,考虑畸胎瘤.患者收住院行左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检左侧睾丸畸胎瘤.
-
28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临床分析
近20年来我们收治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oma protuberans简称DFSP)28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31岁(8~52岁),12岁以下儿童4例,平均病程6年(2月~40年).病变部位在胸部8例、下肢7例、腹部6例、背部3例、上肢2例、面部和臀部各1例;肿块单个或多个融合,平均(4×4.5×6)cm3(1×1×1~8×16×16)cm3大小.本组所有病人的初次手术治疗均为局部切除;初发的12例在获病检结果后随即行二期扩大切除,术后病检表明有10例原切口内有肿瘤细胞残留.16例复发患者既往共行局部切除32次和扩大切除4次;局部切除术后平均复发时间6个月(1月~5年),其中12个月内复发有29次;扩大切除术后平均复发时间3年(1~4年).其中1次复发4例,2次复发7例,3次复发3例,4次复发2例.病人入院后常规肝脏B超、胸片检查,发现已有肺转移1例,患者病程5年,第4次复发,既往均行局部切除术.
-
外耳道毛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63岁,发现左外耳道新生物1年.自诉1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外耳道口处有一绿豆大小新生物,黑色,不伴局部疼痛、流水、头昏、头痛;伴外耳道口周围痒感,自觉听力略下降;未行诊治,期间偶有因瘙痒搔抓后左耳道有少许渗液,疼痛,包块缓慢进行性增大.专科情况:左侧耳屏间切迹内侧面至耳甲腔处,可见一棕褐色,质硬、广基、边界清楚,突出周边正常皮肤,表面粗糙不平的新生物,约1.5 cm×1.6 cm×0.2 cm,周围皮肤未见红肿、糜烂、渗出.耳及面部无麻木,外耳道畅,鼓膜未见异常;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入院行纯音听阈测定及声导抗检查,结果显示:双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鼓室图呈"A"型,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及肝脏超声无异常.采用局部麻醉下行外耳道新生物摘除术,沿肿瘤边缘0.3 cm距离切除肿瘤,术中见病变组织侵及皮下,软骨膜正常,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并将耳后皮瓣翻转入外耳道,行外耳道皮肤缺损修补.术后行抗炎,局部换药治疗,7 d后拆线,伤口甲级愈合.术后病检提示:结节型毛母细胞瘤.随访3个月,局部未见复发,外耳道无瘢痕狭窄.
-
腹腔镜切除双胆囊畸形一例
患者女,45岁,因突发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3 d入院。体格检查提示:皮肤、黏膜无黄染,腹平坦,腹部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 Murphy 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89.2%。彩色超声提示胆囊增大,壁增厚、毛糙,内见多发结石回声,较大3.9 cm,后伴声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术前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积极抗感染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于2013年2月28日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胆囊约11 cm ×4 cm,胆囊壁稍水肿,张力较高,手术先分离解剖Calot三角,见两个粗细相当管样结构自胆囊壶腹部一并向肝外胆管远端走行,长约6 mm,分别汇入胆总管,继续向上分离出肝总管见直径约5 mm,胆囊动脉在肝总管前方两并行管道中进入胆囊。胆囊动脉钛夹夹闭后自胆囊底部逆行剥离胆囊至颈部,术中未再见明显管道。后离断胆囊动脉及双胆囊管,胆囊床电凝止血。术后解剖胆囊证实为双胆囊,中央有一完整分隔,大小分别为7 cm ×4 cm及6 cm ×4 cm,壁厚3 mm,各胆囊内均有多枚胆固醇样结石,胆囊管直径约5 mm(图1~2)。手术历时60 min,术后病检报告证实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符合双胆囊改变。术后恢复顺利,于2013年3月4日出院。
-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常见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90%的膀胱肿瘤为移行细胞癌,其中约1/4的膀胱癌初发或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而术前诊断为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术后病检提示有将近1/4的病例有淋巴结转移,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radical cystectomy,RC)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可作为治疗的金标准[1-3]。若未行任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年死亡率高达85%;而行 RC 的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43%~57%[4-5]。 RC结合PLND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预后,而且有可能延长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近期研究[6-9]发现,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更能改善预后,可能是由于较早地切除检测不出的微转移灶。 SWOG-8710研究发现淋巴结清扫数量≥10个较MVAC (甲氨蝶呤,长春碱,阿霉素和顺铂)新辅助治疗预后更好[10]。鉴于此,扩大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成为治疗的趋势,本文就RC联合PLND进行叙述。
-
胰腺部位的胃肠道外间质肿瘤一例
患者女,55岁,因"上腹痛4d"入院,不伴黄疸,无消化道出血史,否认胰腺炎病史.入院时体检:上腹部深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彩超和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占位,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CA19-9等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血淀粉酶等检查均正常.初步诊断为:胰头占位,肿瘤?;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胰头部5cm×4cm×3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十二指肠有间隙,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胆囊内扪及结石,腹盆腔其余器官未见异常.先切取部分组织送术中快速冷冻活检,报告"胰头梭形细胞肿瘤,提示胃肠外间质瘤可能".遂行包含肿瘤的胰头切除、胰肠Roux-en-Y吻合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胰头部的胃肠道外间质肿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DOG1(+).术后恢复顺利,第7天康复出院.由于经济原因未能服用格列卫,至今已随访半年无复发.
-
慢性胰腺炎致胆道梗阻37例分析
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胰头部肿块性胰腺炎所致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很难与胰头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相鉴别.作者总结该院1983年1月~2001年8月因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证实为慢性胰腺炎者共37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鉴别要点总结如下:
-
颅内巨大脑包虫摘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以“头痛头晕半年余伴左侧肢体抽搐1次”入院。入院时查体:患儿神志清,头围增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放射灵敏。颈部无抵抗,双肺心腹部未见异常。四肢未见畸形,左侧上下肢肌力级,感觉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CT检查示:右侧顶枕部囊性占位,中线左偏。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包虫凝集试验阳性。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包虫摘除术。手术方法:取右侧顶枕部马蹄形切口,常规开颅,显露硬膜,见硬膜张力大,剪开硬膜,见右侧顶枕部脑组织膨隆,从右枕部皮质进入,电凝切开脑皮质至能显露包虫直径,放低病人头部,使包虫囊位于低部位,用生理盐水注入包虫囊与周围脑组织之间。(因包虫囊与周围角质化的脑组织既无血管沟通又无紧密粘连,故借助水的冲力和包虫囊自身重力作用,包虫囊即逐渐从囊床分离直到从大脑深部脱出,此称为水力漂浮分离法)。将包虫完整摘除,称重503 g。术后病检: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术后脑组织塌陷,给予生理盐水填充。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抗癫痫对症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
卵巢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含有绒毛膜癌成分
一、病史摘要患者21岁,未婚.因盆腔肿瘤术后7年,咳嗽1月,加重5 d,于2000年1月12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在武汉市儿童医院行"卵巢畸胎瘤"手术,术后病检"卵巢恶性畸胎瘤",并化疗3个疗程(所用药物不详)后出院.出院后自觉无明显不适,未复查.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少量白痰,自服抗生素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5 d咳嗽加重、痰中带血丝,同时感胸、背部疼痛,并有低热(T<38℃),无午后潮热、盗汗、消瘦、不规则阴道出血及腹痛.2 d前在本院内科就诊,胸片示转移性肿瘤,妇产科以卵巢恶性肿瘤肺转移收入院.患者月经不规则,周期30~60d,末次月经1999年12月23日,行经20 d干净.入院查体:T 37℃,P 100次/分,Bp 100/70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罗音,心、肝、肾无阳性体征,腹腔无移动性浊音.
-
家族性大肠癌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3年半,伴右下肢疼痛4月入院.患者1992年9月无诱因突感腹痛,无腹泻、发热等症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包块,后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检证实为“乙状结肠癌”,之后曾多次行化疗,用CAF方案.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阴性,腹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SPECT检查提示:左第9前肋、左髋关节、左股骨下段骨代谢异常活跃.报告:乙状结肠癌术后并多处骨转移.患者家族3代22人,4人患大肠癌,其中结肠癌2人、直肠癌2人,患者之父63岁死于直肠癌,患者哥哥患结肠癌,患者之弟患直肠癌,患者本人患结肠癌,4例均经手术后取出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
胃癌术后继发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因上腹痛1月于1996年11月入我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胃镜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检示胃窦大弯侧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伴胃大弯淋巴结转移.诊断为胃癌T4N1M0-Ⅲ期.术后3月行FAM方案(5-Fu 1.0 g,静滴,d1~d 5,ADM 50 mg,静滴,d1,MM 8 mg,静滴,d1~d8)化疗3周期,1997年9月~12月又行VP16100mg,d1~d3天静滴,5-Fu 1.0 g静滴,d1~d3,CF 200 mg,d1~d3静滴化疗3周期后停止化疗.1999年3月无诱因出现关昏、乏力,血象:白细胞2.6×109/L,N38.4%,诊断为白细胞减少,予以对症处理好转.1999年5月无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无规律,未在意.1999年9月21日无意中发现左颈部出现包块遂再次入院.查体:T38℃,贫血貌,消瘦体型,左颈部、锁骨上、右腋下、双腹股沟可触及多处淋巴结肿大,质中,大4 cm×4 cm,无压痛.胸骨有压痛,心、肺、腹无异常.ESR 120mm肺.右腋下淋巴结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型,有母细胞转化.
-
以胸壁包块为首发和主要症状的肺癌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1岁,汉族,教师。左胸壁包块切除术后4月,再发破溃性包块20天入院。4月前患者因左腋下胸壁包块行切除术,术后病检为“转移性鳞癌”(未追踪原发病灶)。术后20天又在原发包块切除部位长出如鸡蛋大小的包块1个,伴疼痛、破溃、流血性分泌物,恶臭。无发热、咳嗽,无盗汗史,在当地医院抗炎,压迫止血效果不好,转到我院治疗。查体:……
-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是外耳道软骨部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浸润生长,易侵犯神经,易复发,对放射治疗不敏感.肿瘤晚期可引起剧烈的耳痛、面瘫,甚至颅内并发症.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4岁.于入院前半年在外院行左外耳道肿物切除术(术后病检为耵聍腺瘤).术后仍耳痛,间断流淡黄色液体,伴有左耳听力下降;无血性分泌物,无耳鸣、眩晕、面瘫等症状.以"左外耳道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左耳传导性耳聋,未触及颈部淋巴结,左外耳道有软组织阻塞,表面光滑无溃疡,质硬且有触痛,鼓膜无法窥见.CT提示:左外耳道软组织影(性质待定).手术在局麻下,左耳后径路.术中见肿瘤在外耳道软骨部后下壁,质脆呈鱼肉状,色灰白,无明显包膜,界线不清,肿瘤侵至颞颌关节窝,骨性外耳道未见破坏.肿瘤彻底切除,耳后带蒂皮瓣修复缺损,外耳道填碘仿纱条.切除肿物送病检为左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术后1月,行直线加速器40Gy放射治疗.近期随访,外耳道皮肤光滑,未见肿瘤复发.
-
伽玛刀治疗晚期鼻窦恶性肿瘤1例
患者,男,30岁.因左鼻腔腺样囊性癌手术后,放疗后复发伴头痛,眼痛入院.患者1998年12月因鼻阻,血涕在外院就诊,拟诊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行上颌窦根治术,术后病检示鼻腔腺样囊性癌,术后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