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膜后淋巴结结核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40岁,既往体健,因间歇性腰背痛3个月入院,于体位变换时疼痛加重,无潮热盗汗,无咳嗽咳痰.当地医院增强CT提示:腹腔内肝门部胰腺钩突后下缘水平异常密度,病变包绕胰头,肝门静脉生长,并肝脾轻度肿大,考虑为间叶组织来源.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腰部脊柱叩痛.四肢活动自如.入院后查全胸片: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
-
从一起医疗纠纷谈对《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的理解
2009年4月2日,患者翟某因“头顶部发紧2天”入某市人民医院就诊,发病当日表现为言语表达费力,发病时右侧前臂向桡侧旋转,持续2小时后症状逐渐改善.入院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翟某遂于人民医院急诊留观.2009年4月5日,行头颅CT检查,显示:“左顶叶异常密度灶.2009年4月7日头颅MR扫描显示:1、左侧额页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少许腔隙灶;2、左侧顶叶不规则片状混杂信号,应鉴别感染与脑炎等病变,请结合临床随诊观察”.2009年4月8日,急诊科请神经内科会诊,未明确诊断,建议翟某住院行进一步检查.但患者因故没有住院.人民医院出院记录记载:建议患者不适随诊,并建议去同市的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患者男性,57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半个月人院,血尿鲜红色,有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体检两肾区无明显局部隆起、红肿,无叩击痛.B超示右肾中下部74mm×53mm低回声区,诊断右肾占位病变(肾癌可能).CT检查为右肾下极有75mm×55mm边界尚清、边缘不规则之等密度块影,腹膜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未见异常密度块影.IVP检查为右肾下盏破坏,相应部位肾影增大,略分叶,提示右肾改变符合肾癌.临床诊断:右肾癌.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直肠恶性间质瘤1例
患者男,57岁.主因排便困难,伴里急后重,同时尿频、尿急3个月,加重1周,外院检查情况:直肠指诊示,直肠黏膜欠光滑,直肠前壁前列腺部可触及一质硬包块,手指不能触及肿物边界,形状不规则,结节感,无触痛,指套无血染;行下腹部CT检查,示膀胱受压充盈可,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壁光滑无增厚,前列腺明显增大,约11 cm×8.3 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斑点状致密影;双侧精囊腺显示欠佳;考虑前列腺癌伴钙化灶.
-
高频超声诊断婴儿硬膜下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患者男性,6个月。主因头颅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患儿两个月前哭闹时喂饼干发生呛咳,并出现口周紫绀,肢体乱动,呈频死样挣扎,剧烈咳嗽之后紫绀逐渐消退,其后患儿开始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较剧烈,非喷射性,不伴发热、昏迷、抽搐、肢瘫,当地按“消化不良”治疗10天,呕吐缓解,以后发现患儿头颅逐渐增大,就诊我院。发病以来精神尚好、睡眠可、二便正常,分娩时顺产无窒息。体格检查:体温36.7℃,体重10kg,身长70cm,头围52cm,一般情况良好,反应可,头部颅骨顶部有波动感,前囟4.5cm×4.5cm,头皮静脉明显,毛发稀黄,颈软,心肺正常,病理体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双侧额颞顶区颅板下方见弧形液体密度影,近颅板侧较内侧密度高,内侧密度近似脑脊液密度影,相邻部位脑回变平,脑沟变浅,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池无著变,中线结构无移位。提示:硬膜下腔积液(血性),外部性脑积水。
-
CT诊断肾盂旁囊肿并肾积水1例
患者女,39岁,右侧腰痛 3个月.查体:右肾区叩痛,余未见异常.尿常规正常.CT平扫:右侧肾盂扩张,扩张远端未见异常密度灶,近端输尿管无扩张.静脉肾盂造影见右侧肾盂、肾盏轻度扩张,肾盂区见约3.0cm×2.5cm大小的类圆形较淡密度影,推压肾盂向外侧移位,可见弧形压迹,右侧输尿管未见异常.随即行CT扫描,见肾盂区内一约3.0cm×2.5cm大小的液性无强化区,推压肾盂呈月牙样改变,同水平肾盏轻度扩张.CT诊断右侧肾盂旁囊肿并肾盂积水(见图).手术所见:右肾盂后方肾门内见一约4cm×3cm大小的囊性包块,牵引右输尿管上段,分离肾窦内肾盂,将包块于肾窦内钝性游离,完整摘除,病理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病理诊断:右肾盂旁囊肿.
-
颅骨陷窝症合并脑发育不全、多发畸形一例
患儿男,4月龄。因发热、咳嗽2 d伴前囟隆起半天入院。母孕期体健,母孕晚期有小腿腓肠肌痉挛发作史;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000 g;出生时后枕部有一软组织包块,3 cm×5 cm大小,后渐消,家族成员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4℃,头围42 cm,体重5.5 kg,身长61 cm。前囟饱满、张力高,神志清,表情淡漠,营养一般;耳鼻无异常、左眼睑下垂,肋骨串珠(+);心前区级Ⅱ~Ⅲ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粗。腹平软,肝脾不大。能抬头、不会翻身、视力、听力无明显异常,运动、感觉检查未见异常,无姿势异常。实验室检查:Hb 88 g/L,RBC 275×1012/L,WBC 10.2×109/L;IgA 0.53 g/L,IgG 4.46 g/L。碱性磷酸酶260.60 U/L(26.00~117.00 U/L),血钙2.46 mmol/L,血清骨碱性磷酸酶:200 U/L,总蛋白54.00 g/L、白蛋白:37.34 g/L、球蛋白:16.57 g/L、补体C30.72 g/L(0.9~1.8 g/L),TORCH(-)。X线平片提示:肺炎、腹部无异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色超声:卵圆孔未闭;头颅64排螺旋CT: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脑池稍增大、前额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大于0.5 cm,顶、枕骨见广泛多发穿凿样改变,左顶部见局限性双层颅骨(图1)。CT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颅骨陷窝症。遗传代谢串联质谱检查(圣元惠仁检测)提示:血清C3丙酰基肉毒碱稍高5.84μmol/L(0~4.0μmol/L)。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颅骨陷窝征并局部双层颅骨,脑发育不全并外部性脑积水,贫血,卵圆孔未闭,左睑下垂。予指导喂养、抗感染,补充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神经节甘酯等治疗1周后出院。7月龄时随访,患儿会翻身、手能持物,复查头颅64排螺旋CT(图2):两侧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额颞叶蛛网膜下腔扩大,脑沟增深,中线居中,两侧顶枕骨内板仍见多个凹陷性改变;与3个月前比较部分陷窝部位有穿透迹象。13月龄时,扶手能走,智力、运动发育相当9月龄。头颅64排螺旋CT(图3)示颅骨陷窝有好转,部分陷窝已愈合,但仍见多个陷窝。摄腕骨骨龄正常。无脊柱裂征象。当时因家长否认存在运动、智力落后,拒绝采用营养脑细胞治疗及康复治疗。
-
第49例--颈7~胸1椎体前椭圆形肿块
患者女性,农民,62岁,因咳嗽3个月余、声音嘶哑一个月,发热2 d于2001年4月22日入院.患者今年初起咳嗽,干咳为主,偶有痰带血,不发热,无胸痛胸闷,故未重视.近1个月来声音嘶哑,活动可引起气促、喘鸣、休息后渐缓解,有时进食也使症状加重,曾做胃镜检查无特殊发现.入院前2天出现发热,咳嗽加重.患者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病史,不吸烟.体检:体温38.8℃,呼吸28次/min,唇无紫绀,口咽未见异常,气管无移位,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右侧闻及干音,无湿音,心率116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辅助检查:血白细胞9.3×109/L,中性粒细胞0.77,血红蛋白150g/L.胸部正位片示: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示:颈段气管后方见一约5cm×4 cm异常密度影,边缘分叶不明显,其内密度欠均匀,中央区有一圆形类似骨样密度影,肿物向前突入气管腔致气管狭窄(图1.2),两肺及胸膜未见异常密度影.
-
精索转移性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精索的转移性肿瘤临床罕见,本中心于2014年12月收治该病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具有鲜明特点,特报道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月"于2014年12月入院. 患者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体积渐增大,质硬,无明显发热等不适,渐出现右侧阴囊肿胀,体积增大,未行特殊治疗,以上症状渐加重. 2天前至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睾丸略大";进一步行CT检查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区异常密度灶,占位?
-
左肾原发性非典型类癌一例报告
患者,男,33岁,因左侧腰部疼痛2个月于2011年9月2日入院.无尿痛、尿频、尿急、血尿.查体:左侧腰腹部轻度叩击痛,无压痛.B超检查提示肾内低回声2.5 cm×2.0 cm大小.CT检查左肾盂内见一类圆形稍高密度影,直径2.5 cm,边缘尚清;下极肾盏内见2个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大者约0.4 cm×0.6 cm,肾盂轻度扩张,肾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肾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影.临床诊断:左肾肿瘤,左肾结石.
-
膀胱神经纤维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35岁.尿道不适、烧灼感伴尿频、尿急、尿痛,排絮状小血块及终末加重20 d,于2006年7月17日入院.无发热及腰部、下腹部不适.查体:下腹部无压痛,未扪及包块,双肾区无叩压痛.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尿常规RBC(+),WBC(±);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KUB加IVU未见异常;盆腔CT平扫膀胱前下壁不均匀增厚,局部向腔内隆起,呈结节状,边缘尚光滑;前列腺、精囊形态大小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盆腔未见积液及肿大淋巴结影.
-
右侧肾癌、右半结肠癌合并右侧斜疝一例
患者,男,现57岁.于2006年六月因"腹胀一周"门诊检查B超发现右肾上极肿物,考虑肾癌;检查上腹部CT提示:1、右肾上极4 cm左右大小异常团块影CT值26-43HU,增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左肾小囊肿.2、横结肠异常密度,考虑肠套叠.回盲部肿瘤建议结肠造影.做肠镜发现回盲部肿瘤及多发息肉,病理诊断结肠腺癌.患者既往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10年.
-
腹腔占位型组织胞浆菌并HIV 1 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脐周疼痛半月,CT发现腹腔占位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无输血史及冶游史.查体:体温36.6℃,脉搏92 次/分,血压85/62 mmHg,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推动,质地中,无触痛.腹软,脐周偏左可扪及一10 cm×10 cm大小包块,轻压痛,质地硬,边界尚清晰,可轻微推动,未扪及血管波动,未闻及血管杂音.CT示:肝脏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及强化灶,肝门结构清楚,肝内外胆道未见扩张,胃下方胰腺前方可见1个实性占位性病灶,大小为13 cm×12 cm,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则,腹主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胸片、心电图正常.
-
腹腔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肾盏憩室1例
肾盏憩室是临床比较少见的泌尿系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较困难.作者采用腹腔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肾盏憩室1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因“右侧腰背部酸痛不适1月余”入院.入院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均正常.行双肾SCT(平扫+增强示):右肾上极见巨大囊性病灶,截面约11.3 cm×7.8 cm,CT值约9HU,边界清楚光滑,内有分隔,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延迟扫描(20 min)未见造影剂充填,左肾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图1~2).因囊性包块内有分隔等表现,临床不能完全排除肾盏憩室可能性,患者及家属拒绝再次CT增强延迟扫描检查,要求术中根据探查情况进一步处理.
-
腹腔镜辅助巨大结肠间质瘤切除术一例
患者,女,37 岁,因发现左下腹肿物1 年半于2008 年1 月17 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腹部不对称,左中上腹隆起,可扪及直径约15 cm 肿物,质中无压痛,能轻推动,肝脾肋下末触及,腹水征(-), 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胸片、ECG 正常;胃镜:浅表性胃炎;肠镜: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肠腔狭窄,肠镜不能通过,肠腔内表面光滑;CT:左侧中下腹异常密度影考虑系膜来源:间质瘤?纤维瘤?左侧附件区液性密度影.
-
左肺下叶血管外皮细胞瘤伴淋巴结转移1例
患者女,42岁。2014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无咳血、胸痛、胸闷、气促等不适,就诊于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行肺部CT示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见球状高密度影,紧贴胸膜,大小3.5 cm ×2.8 cm,右肺上叶见比较集中的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余未见异常(图1)。后行左肺下叶包块穿刺病理检查示肺腺泡状软组织肿瘤,不除外转移性病变,免疫组化Vimentin (+), Ki67(+)<1%,其余均为阴性。 PET-CT提示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胸膜处见较为分散的FDG代谢轻度增高,SUVmax:1.7,CT值37~57 Hu,边界清晰,考虑为低度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不除外。双肾及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浓聚。子宫内可见局灶性FDG代谢增高影,CT见子宫外形不大,形态轮廓基本规则,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考虑生理性摄取。余扫描范围内未见明显恶性肿瘤征象。
-
肺原发性恶性黑素瘤1例
病人男,81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1周.胸部体检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色素沉着.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增强后强化明显(图1).PET-CT示右肺团块状异常密度影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11.66,两侧肺门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3.67(图2).诊断:右下肺恶性肿瘤.
-
先天性食管囊肿1例报道
患者,女,38岁.5天前因食欲差来本院检查.胃镜示:距门齿30cm,食管后壁有约0.5cm×2cm的压迹,表面光滑,质软.CT平扫示:两侧胸廓对称,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纵隔结构居中,后纵隔气管隆起处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气管受压,双肺野内未见异常密度.强化后示:隆突处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印象:后纵隔气管隆突处占位,性质待定.临床以纵隔占位,食管平滑肌瘤可能性大收住院.患者自患病以来,无发热、吞咽困难,无胸闷气短,精神、食欲可,其他检查也未见异常.全麻下开胸探查,食管中段右侧壁肌层可见约4cm×3cm×2cm的肿物,表面光滑,质软,呈囊性,分离肌层,将囊肿钝性剥离,无伤食管粘膜.囊肿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约20ml.
-
室管膜瘤三例的临床病理特点
室管膜瘤是源自脑室系统、脉络膜丛、终丝或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的少见神经外胚层肿瘤。我们诊断3例室管膜瘤,均为MRI或CT提示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均行完整的手术切除,发生部位分别在幕上脑实质、幕下第四脑室及腰脊髓椎管内。例1男性,5岁,主因“逐渐加重性头痛半年,明显加重伴恶心、呕吐近20 d”于2009年6月2日入院。患者头颅CT显示右侧额颞叶脐实质内不规则囊实性异常密度灶,大直径约5.0 cm,病灶境界欠清,密度不均,以囊性密度为主,可见不规则等密度影及斑点状高密度影。
-
曼氏裂头蚴脑病一例
患者男,28岁.以右侧肢体活动不适、语言笨拙5年为主诉就诊.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侧额叶外侧裂深部有一异常密度和信号影,大小约1.0cm×1.0cm×1.0cm,边界模糊不规则.MRI平扫表现长T1长T2,Gd-DTPA增强表现环状和条状强化,信号不均匀,T2显示病灶周围水肿.术前诊断炎性肉芽肿或胶质瘤.患者在全麻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术中取出一条长约19cm活体寄生虫,周围有炎性肉芽肿,经中国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组鉴定为曼氏裂头蚴.追问病史患者在6年前有食生蛙肉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