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性乳腺癌10例临床分析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 ,MBC)是一种少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尽管其发病率低,但其病死率与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1]。现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例M BC临床报告分析如下。
-
mTOR信号途径与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涉及到很多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K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PI3K/Akt下游的一种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与很多癌症的发病与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细胞存活、生长及增殖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mTOR的调节失常往往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分子靶向药物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作为mTOR的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在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乳腺癌中mTOR信号通路及其蛋白的表达的研究和Rapamycin在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乳腺癌中mTOR信号通路机理研究的意义进行展望.
-
妊娠相关乳腺癌晚期1例并文献复习
妊娠相关乳腺癌(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PABC)也称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是指在妊娠期或分娩后1年内(哺乳期)确诊的乳腺癌,是仅次于子宫颈癌的常见的妊娠哺乳期合并癌肿之一[1].PABC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0.2%~3.8%[2],在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发病率为1/10 000~1/3 000[3].在30岁以下女性中,诊断于妊娠期的乳腺癌占10%~25 %[4].随着妇女生育年龄的推迟,PABC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然而因妊娠、哺乳期的特殊性,该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进展快、预后差.现将本院近期诊治的1例PABC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探讨.
-
无腋窝肿块表现的隐性乳腺癌诊治分析
隐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是乳腺癌中较少见的特殊临床类型.临床上有或无腋窝肿块,不能扪及乳腺肿物、无乳头溢液、乳房无皮肤湿疹及水肿、无皮肤回缩等表现的乳腺癌均称为隐性乳腺癌.该病发病率占乳腺癌的0.46%~1.00%.近年来,由于X线钼靶和彩色超声等设备及检查水平的进步,使无腋窝肿块表现的隐性乳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6例无腋窝肿块的隐性乳腺癌的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统计分析研究
中医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有其自身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诊疗基础,而证候又是辨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
-
导师李斯文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
李斯文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肿瘤诊疗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云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
胸苷激酶1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妇女患乳腺癌,约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虽属低发国家,但据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发病年龄也从50~55岁提前了10岁左右,逐渐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
-
三阴乳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2].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独立临床病理类型,其肿瘤细胞表面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占乳腺癌的10% ~ 15%.相比于乳腺癌的其他亚型,TNBC患者具有总生存期短、恶性程度大、侵袭能力强、早期复发率高等特点[3-4].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现有的放化疗等治疗方式不能满足TNBC患者治疗的临床需求,因此寻找TNBC可靠的治疗方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亮视野原位杂交技术在乳腺癌HER2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乳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快速发展,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极大变化.个体化治疗,尤其是分子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使得组织分子靶点的检测成为关键环节.分子检测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多种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亮视野原位杂交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已成为亮视野原位杂交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极体样激酶1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极体样激酶1(PLK1)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启动、维持和完成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们发现,PLK1在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PLK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Cripto-1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是其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的主要因素,并且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癌细胞的运动、迁移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寻找与癌细胞迁移有关的基因,研究它们对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有助于阐明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为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思考位点和理论依据.Cripto-1蛋白是一种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本文中将对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乳腺癌中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在研究肿瘤相关染色体异常方面的应用[1],已发现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时期存在非随机性染色体基因组DNA拷贝数改变,而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基因组异常方面又存在很大的异质性[2];利用芯片-CGH技术的高分辨率还能鉴别肿瘤的不同亚型[3].
-
乳腺癌发生模型MCF10 抑癌基因NOEY2启动子区甲基化及mRNA表达
DNA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变化[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可使其转录沉默,从而解除其抑癌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NOEY2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表达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卵巢生发上皮细胞,但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中表达显著减少或不表达[2, 3].在本实验中检测乳腺癌发生模型MCF10[4]中不同阶段的细胞系NOEY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Ⅰ甲基化状态,并与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以研究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
-
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筛选乳腺癌分子诊断基因群的研究
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在基因组范围内对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为肿瘤发生发展中多基因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我们采用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通过比较乳腺原发癌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筛选乳腺癌相关基因,并探讨其作为乳腺癌分子诊断基因标志群的临床意义.
-
抗原微波热修复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的常规方法,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标准化程度令人担忧.英国国家免疫细胞化学外部质量评估方案(NEQAS-ICC)曾评估200余个实验室对同一例乳腺癌组织进行的雌激素受体(ER)染色,发现仅36%的实验室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1],提示抗原修复是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主要的因素,而激素受体水平低的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炎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1])虽为一种较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但由于它的高侵袭性、高转移复发率和低无病生存率而引起肿瘤学家的关注.而以往病理学者多认为IBC是一种以临床表现为特征的乳腺癌,对其缺乏重视.近年来国外学者们对于其概念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在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很快.但国内研究尚少~([2-3]).笔者拟从几方面介绍其新进展,希望能引起同道们的研究兴趣.
-
应关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新问题
随着乳腺癌临床诊治技术的迅速发展,乳腺临床专科医师已经开始呼吁,改进病理诊断的模式,建立乳腺专科病理诊断机制[1].目前国内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要求相比,明显处于滞后状态,亟待改进和规范.在新形势下,病理工作者应当密切关注下述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问题.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和病理学评价
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定义自1990年以来,国内肿瘤外科医师借鉴国外乳腺癌治疗的先进经验,开始对可手术的乳腺癌治疗方案进行改革,在术前先行化疗,再施行改良根治术,这种新的治疗模式大大减少了乳腺癌根治术的使用,也降低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的解读及展望
HER2癌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编码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高度同源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HER2状态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非常重要.
-
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对临床病理学的需求
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100万例,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进步.乳腺癌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现代乳腺癌治疗的新理念,包括微创手术、立体放疗和更加个性化的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包括针对雌激素受体(ER)的内分泌治疗、选择性靶向化疗和针对HER2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分子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