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ZnO-AlBw复合材料对变形链球菌致病基因的影响研究

    作者:武钺;金建烽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锌(ZnO)改性硼酸铝晶须(AlBw)对变形链球菌致病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nO-AlBw复合材料,以变形链球菌为模型,观察复合材料对其致病基因(gtfB、gtfC、gtfD)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实时荧光PCR仪(RT-PCR)观察分析其结果表征.结果:ZnO通过物理化学方式改变AlBw表面结构,ZnO-AlBw复合材料可以破坏变形链球菌的胞膜结构,使细菌凋亡,并下调gtfB和gtfC基因,上调gtfD基因.结论:ZnO-AlBw复合材料具有抗菌性能,且影响变形链球菌的基因表达量.

  • 肺炎衣原体感染通过促进VE-钙黏素磷酸化、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而诱导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

    作者:马路;张利军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 VEC)通透性角度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促进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的机制。方法及结果: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实验和TEER结果表明,C.pn感染可促进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且这种作用可能与C.pn感染增加VEC通透性有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pn感染后,细胞膜上的VE-钙黏素向胞浆转移,并使细胞间连接处出现缝隙;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C.pn感染可促使VE-钙黏素(Y658)发生酪氨酸磷酸化。液闪计数仪检测结果显示,C.pn感染可使Src激酶的活性明显增强。 Src激酶选择性抑制剂PP2可抑制C.pn感染诱导的VE-钙黏素( Y658)酪氨酸磷酸化,减少感染引起的VE-钙黏素由胞膜向胞浆转移,并使细胞间连接处的缝隙减小,进而降低C.pn感染增加VEC通透性的作用,终削弱感染对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C.pn感染可能通过激活Src激酶促使VE-钙黏素( Y658)发生酪氨酸磷酸化以增加VEC通透性,进而诱导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

  • 虎杖甙对缺血缺氧平滑肌细胞PKC活性的影响

    作者:金春华;王月刚;黄绪亮;赵克森

    目的:通过观察虎杖甙(PD)对缺血缺氧(模拟失血性休克)平滑肌细胞内蛋白激酶C 活性的影响,探讨虎杖甙抗休克和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性的机制.方法: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DE-52纤维素层析方法初步提纯PKC,用组蛋白ⅢS作为底物,用同位素闪烁计数的方法测量其活性.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单纯PD组(加PD作用2 h, PD终浓度为0.4 mmol/L),缺氧组(按Koyama法复制缺血缺氧模型,平滑肌细胞置于无氧无血清无糖环境培养4 h后收集细胞,不做其它处理),PD治疗组(缺氧组基础上加PD治疗2 h ,PD终浓度为0.4 mmol/L),治疗对照组(缺氧组基础上加等量D-Hanks作用2 h). 结果:对照组平滑肌细胞胞浆PKC活性为(11.08±3.13) fmol*mg-1*min -1,单纯PD处理可使平滑肌细胞胞浆 PKC活性增加,达到(30.02±4.16) fmol*mg-1*min-1,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缺氧损伤后胞浆PKC活性也显著上升为(21.62±3.57) fmol*mg-1*min-1 ( P<0.05),而经PD治疗后胞浆PKC活性下降为(11.52±2.33) fmol*mg-1*min-1,和未治疗时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而治疗对照组为(21.39±3.54) fmol*mg-1*min-1,和缺氧组结果相似. 对于胞膜部分的PKC活性 ,结果则略有不同.对照组胞膜PKC活性为(9.49±0.97) fmol*mg-1*min-1 ,单纯PD作用后其活性上升为(17.22±2.07) fmol*mg-1*min-1,缺氧后胞膜PKC的活性下降为(4.74±1.42) fmol*mg-1*min-1,经PD治疗后脑膜活性有所恢复,上升为(9.43±2.02) fmol*mg-1*min-1.讨论:缺氧引起平滑肌细胞胞膜和胞浆PKC活性的改变,缺血缺氧损伤后,细胞浆的PKC活性上升,胞膜部分 PKC活性下降.表明PKC可能介导缺血缺氧引起的损害效应,其损伤机理可能与缺氧引起PKC 激活后转位障碍有关.在体动物实验表明PD可使休克动物收缩的细动脉和细静脉口径增大、增大脉压差、改善微循环灌流,对休克有显著疗效.本实验发现PD对PKC的影响呈现出双相调节特征.对正常的平滑肌细胞使其PKC活性升高,而对缺氧损伤组则使其胞浆升高的PKC活性降低,使降低的胞膜PKC活性升高.缺血缺氧后可能直接激活了胞膜上磷脂酶C等,产生IP 3和DAG,DAG再激活胞浆PKC,PKC的活化引起小血管的收缩,导致休克后的微循环障碍.近来认为,缺血缺氧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脂质氧化物,这些物质可使PKC的激动剂DAG 不易被代谢分解,从而使PKC的活性持续升高,因而加重了机体的损伤.实验中PD可以降低缺血缺氧损伤后升高的胞浆PKC活性,并纠正PKC转位障碍,提示PD的抗休克作用可能与PKC 信号通路有关.由于平滑肌细胞中PKC的激活可使平滑肌细胞内钙调蛋白、肌球蛋白轻链以及胞膜上钙离子通道等发生磷酸化,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血管张力改变,因此,PD对PKC活性的双相调节作用可能也是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制之一. 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PKC可能介导缺血缺氧引起的损害效应,其损伤机理可能与缺血缺氧引起PKC激活后转位障碍有关.PD对平滑肌细胞PKC活性起双相调节作用,这可能是PD改善微循环和抗体克的作用机制之一.

  • 蛋白激酶C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中的作用

    作者:黄巧冰;杨滔;宋力;黄绪亮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一种钙或/和磷脂依赖性蛋白磷酸化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中.它能被细胞外生物活性因素(生长因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激活,完成靶细胞蛋白的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化后生物活性的改变而完成细胞外源性信号的应答,构成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许多实验证明蛋白激酶C的激活在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和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对PKC在血管通透性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的和方法:1.采用游离灌注的猪冠状微静脉模型,在严格控制生理环境的条件下,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利用荧光比率测定技术,测定了游离猪冠状微静脉的通透性,并观察蛋白激酶C的激活与抑制对微静脉通透性的影响.2.培养单层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用同位素标记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细胞浆和细胞膜的PKC活性,观察PKC在热损伤刺激后激活和移位的情况.3.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KC激活和热损伤刺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F-actin 的细胞定位和结构变化的影响,从形态学的角度证明PKC对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1.利用PKC的特异性激动剂佛波酯醇(PMA)激活PKC可显著增加血管通透性约至300%.PKC 的特异选择性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BIM)阻断了PMA增加通透性的作用;在单纯PMA 刺激下,Pa值是对照组的290.94%±78.13%(n=7, 血管平均口径D=63.86±3.14 μm), 而在BIM的影响下, PMA只使Pa值升高到对照的139.97%±20.82%(n=7, D=43.25±3 .08 μm).2.用PKC特异性激动剂PMA和热损伤刺激都可以导致ECV-304细胞浆中的PKC的激活和向胞膜移位.未受刺激的ECV-304细胞,胞浆中的PKC活性是43.47 fmol*mg-1*min-1 .明显高于胞膜的 23.12 fmol*mg-1*min-1,提示此时PKC主要位于胞浆.用佛波脂醇(PMA) 刺激可引起胞膜中P KC活性迅速增高,高达48.43 fmol*mg-1*min-1,相应胞浆中的PKC活性则明显下降.用PKC的特异性抑制肽PKC(19-36)可以阻止这种变化.3.PKC激动剂PMA和热损伤作用可使原来主要分布于细胞周边的F-actin激活呈极向排列,形成应力纤维,并在包膜部位形成板状突起.细胞间出现明显缝隙.用PKC的抑制肽PKC(19 -36)可以抑制上述变化.结论:结果提示,蛋白激酶C的激活和移位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内皮细胞骨架蛋白 ,导致内皮细胞骨架重排,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升高.热损伤刺激可引起PKC的激活和细胞骨架的重排,提示PKC激活在热损伤介导的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中起重要的信号转导的作用.

  • 蛋白激酶C在中毒性休克中调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作者:杨滔;黄巧冰;武一曼

    目的:蛋白激酶C(PKC)通道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道,许多实验证明蛋白激酶C的激活在调节内皮屏障功能中起者重要的作用.静息情况下,PKC绝大多数位于细胞的胞浆部分,胞膜部分含量很少,当细胞受到某些刺激(如抗原或某些炎性介质)之后,胞膜中的磷脂崩解产生二酰基甘油(DAG),DAG的增加可激活胞浆中的PKC,使其从胞浆转位至胞膜,这种转位是PKC活化的重要标志.

  • 人胚胎肝脏褪黑素受体的鉴定

    作者:沈玉美;陆祖谦;何金;刘会敏;赵瑛;刘志民;彭树勋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胚胎肝脏的MEL受体及其亚型分布,为进一步研究MEL对肝脏功能的调节作用提供证据.方法:1.研究对象:中期水囊引产人胎儿,取出心脏和主动脉,立即用4%多聚甲醛+0.1%DEPC固定,石蜡包埋组织,4℃冰箱贮存待检测.2.MEL探针制备:培养含有MEL1A或MEL1B受体质粒的大肠杆菌,抽提质粒,酶切,地高辛标记探针(宝灵曼公司).3.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APES、Poly-L-Lysine(多聚赖氨酸)和专用盖玻片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APES与Poly-L-Lysine 联合应用处理载玻片.按原位杂交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检测.实验设不加探针为阴性对照.4.免疫组织化学法:一抗为鼠抗人MEL1A和MEL1B受体单克隆抗体,由香港大学生理系彭树勋教授馈赠.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公司.MEL1A和MEL1B受体单克隆抗体的稀释浓度为1∶75,以缓冲液代替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下丘脑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1.肝脏MEL1A和MEL1B受体蛋白的检测: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人胚胎肝脏细胞存在MEL1A和MEL1B受体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和胞核,但以胞膜为主.2.肝脏MEL1A受体和MEL1B受体mRNA的检测:肝脏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肝细胞的胞核和胞浆均存在MEL1A和 MEL1B受体mRNA的表达,但以胞核为主.结论:肝细胞的胞膜和胞核存在MEL1A和MEL1B受体蛋白,同时在胞浆和胞核检测到MEL1A受体和MEL1A受体mRNA的表达,提示肝细胞存在MEL1A和MEL1B受体,从而证实了肝脏是MEL作用的外周靶器官.

  • NHE-1基因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张卫;宾建平;李国标

    胞膜离子交换蛋白Na+-H+交换泵(Na+-H+ exchanger,NHE)是广泛存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一种重要跨膜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通常以胞内一个Na+,胞外一个H+进行电中性的跨膜交换.NHE在体内参与细胞内pH (intracellur PH,pHi)调节、细胞容量的调节、离子转运过程、细胞周期的调节以及细胞增殖过程离子转运等[1-4].自1989年Sardet实验室成功克隆人类NHE-1cDNA以来[5],到目前为止,已克隆了八亚型NHE的cDNA,分别为NHE 1~8[6-9],它们在结构上相似,功能上相关,共同构成了脊椎动物胞膜离子转运泵的一个基因家族.在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中,已发现NHE-1亚型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因此,研究它们的活性调节机制,将可能为这些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手段.现将NHE-1的分子结构、功能、活性调节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盆腔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作者:王静

    位于盆腔的卵胞膜瘤较少见,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无明显诱因急性下腹部疼痛2 d,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疼痛稍缓解.查体:下腹部可扪及拳头大小肿块,有明显压痛,元反跳痛.

  • Na+-H+交换泵与疾病

    作者:滕小春;刘海峰

    胞膜离子交换蛋白Na+-H+交换泵(Na+-H+ exchanger,NHE)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一种跨膜蛋白,该蛋白涉及细胞的多种功能.迄今为止,已克隆了8个亚型NHE的cDNA,它们构成了脊椎动物胞膜离子转运泵的一个基因家族.在肿瘤、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中,已发现NHE1亚型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因此,研究它们的活性调节机制,将可能为这些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手段.

  • 细胞凋亡与心律失常

    作者:张弢;黄德嘉

    1 细胞凋亡概述凋亡是生物体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染色质的浓缩、边集,核碎裂,胞膜保持完整性,无胞浆外漏,由局部吞噬细胞甚至相邻细胞将之吞入形成凋亡小体。凋亡是一非炎症反应过程,有别于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坏死[1]。凋亡的发生是由凋亡刺激因子通过信号传导系统激活凋亡的诱导/抑制基因,面对其进行调控[2-4]。

  • 活体染色法检测精子活率的应用

    作者:王希平

    活体染色法检测精子活率是检测正常活动精子的数量,是测定活精子和死精子的定量方法.目前精液常规分析是以精子活动率表示活精子数,此方法较主观,且影响因素多,不能反映活精子真实数量.精子活体染色法中因死精子胞膜有缺陷而被染色,活精子则拒染来分辨死活精子,因而能较客观反映活精子的真实数量,现就两方法检测结果作如下对比.

  •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肥胖的关系

    作者:张武德;阎炜

    三磷酸鸟苷酸结合蛋白(GTP-binding protein,G)偶联型受体是与信号转导有关的主要的胞膜受体,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等血管活性物质受体多属该类.G蛋白位于细胞膜内侧,与胞膜外侧的受体及胞内的效应蛋白相偶联,在信号传递过程中起中介、转换作用.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G蛋白将胞外信号转导至胞内的信号蛋白,信号蛋白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参与受体介导的三磷酸肌醇(IP3)的水解,以及调控Ca2+、K+通道,使胞内第二信使CAMP、IP3、Ca2+、K+等浓度发生改变,后者经过一系列传递、逐级放大,激活多种蛋白水解酶,催化多种底物蛋白,终将信号传至核内,诱导原癌基因表达,参与细胞生长调控及其它生物学效应.由此可见,G蛋白在信号传导中起"分子开关"作用.当G蛋白结构、含量、功能异常时,可以放大或缩小神经递质、激素的效应.

  •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奇帅;冯梅;何淑红

    胸水中纤维蛋白的沉着是造成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胸膜增厚粘连,纤维分隔,包裹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胞膜增厚粘连或包裹积液的形成,则会影响胸水的吸收和造成胸廓畸形,限制肺的通气.我们对有中至大量积液或有包裹积液的患者,抽液后注入尿激酶防治胸膜增厚或粘连的效果进行观察.

  • 生长相关蛋白-43与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

    作者:许建中;李起鸿

    生长相关蛋白(GAP-43)是一种胞膜磷酸蛋白质,与神经再生关系密切,周围神经损伤后,其含量可增加20~100倍,近年对其研究日渐深入.笔者就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与GAP-43的关系综述如下.

34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