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서안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8259
  • 国内刊号: 61-139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39
  • 曾用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3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闫剑群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KCNJ1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王立杰;张文雯;马克涛;李丽;司军强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 J 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 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 rs2285676的基因型,其中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组(EH 组)126例,正常对照组(NT 组)126例。应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KCNJ11-rs2285676位点基因型、性别、体质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高血压无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体质量指数(BMI)是影响高血压的保护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KCNJ11多态性位点 rs2285676在高血压组中基因型 TT、CT、CC 及等位基因 T、C 频率分别为50.00%、48.41%、1.59%、74.21%和25.79%。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KCNJ11基因 rs2285676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无关。

  • MCM5和 P16INK4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娜;李瑶;杨永秀;王慧君;赵静妮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与 P16 INK4A 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 MCM5和 P16 INK4A mRNA 及蛋白在40例宫颈癌组织、11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各不同宫颈组织中 MCM5和 P16 INK4A mRNA 及蛋白的表达趋势一致。宫颈癌组织中MCM5和 P16 INK4A mRNA 的表达量和蛋白表达率均高于 CINⅠ、CINⅡ~Ⅲ和正常宫颈组织。MCM5基因和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比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 INK4A 基因和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比正常宫颈组织、CINⅠ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与 CINⅡ~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MCM5 mRNA 表达量和蛋白表达率与临床期别、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年龄无关(P >0.05);P16 INK4A mRNA 和蛋白表达与临床期别、年龄无关(P >0.05),而与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在宫颈癌组织中 MCM5和 P16 INK4A 表达呈正相关(r =0.538,P <0.01)。结论 MCM5和P16 INK4A 的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CM5可能成为宫颈癌肿瘤增生的新标志物;其与 P16 INK4A 联合检测有助于进行 CIN 的分级和转归判断,有望提高宫颈癌的筛查率。

  • 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孟恬宇;高娟;武金娥;蒋永荣;孙超峰

    目的:通过对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及资料分析,评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射频消融治疗的4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复查24 h 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复查心动超声,了解左房内径大小,平均随访32月。结果房颤消融术即刻成功率为82.6%;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65.0%,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69.7%,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42.9%;经消融术后左房直径[(36.3±4.3)mm]较术前[(38.1±5.9)mm]明显缩小(P <0.001);房颤复发患者的年龄较未复发者稍大,复发者的左心房内径与未复发者大,且其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未复发者(P <0.05);消融术后患者房颤负荷均值为14.9%,较术前房颤负荷均值46.1%明显减小(P <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阵发性房颤疗效明显;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显著缩小左心房内径。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陕西汉族海洛因依赖群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云肖;殷芳圆;乔晓孟;魏曙光;赖江华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海洛因依赖组308例及健康对照组317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与血样采集。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方法对 BDNF rs16917204、rs6265、rs7103873、rs7103873、rs56164415、rs13306221、rs2030323共7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数据采用SPSS 20.0和 HaploView 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6265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海洛因依赖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5.151,P =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组 rs6265位点 G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9.864,P =0.002,OR=1.429,95% CI =1.143~1.786)。rs1330622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海洛因依赖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699,P =0.00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组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7.137,P =0.008,OR=0.539,95% CI =0.340~0.853)。连锁不平衡检验发现,由 rs6265与 rs71038731(block1)构建的单倍型为强连锁不平衡(D’>0.9;r 2>0.8)。在海洛因依赖组及健康对照组中,G-G 单倍型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康对照组中 G-G 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海洛因依赖组(χ2=4.546,P =0.033)。结论BDNF 基因 rs6265及 rs13306221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海洛因依赖有关,携带有 rs6265位点G 等位基因及 rs13306221位点 G 等位基因的个体更易形成海洛因依赖,携带有 G-G 单倍型(rs6265-rs71038731)的个体相对不易对海洛因产生依赖。

  • 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数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娜;李苗;赵静;姜珏

    目的:探讨不同外周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single pulse wave velocity,PWVβ)与经冠脉造影所得冠状动脉狭窄数量的相关性,以及 PWVβ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83例,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设无狭窄者为对照组。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均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vascular echo tracking technology,ET)测量颈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外周动脉 PWVβ,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递增,PWVβ值和β值在3个外周动脉中呈逐渐升高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3个外周动脉的 PWVβ值与冠脉狭窄数量均呈正相关性,以颈总动脉 PWVβ值与冠脉狭窄数量相关性为著,其次为股动脉和腘动脉。颈总动脉 PWVβ值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84.5%,阳性预测值92.7%,阴性预测值81.7%,约登指数0.76。以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肌酐(Cr)、颈总动脉 PWVβ值为自变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应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总动脉 PWVβ值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WVβ值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预测早期病变的观测指标;颈总动脉 PWVβ值可作为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窗口。

  • 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单涛;郑波;陈熹;吴涛;季尔丽;白育花;王继欣;肖小玲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术前未予任何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齐全的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例4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AQP5的表达。比较 AQP5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部位、淋巴结、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 AQP5表达与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5个肿瘤标本中,14例(31.1%)高表达 AQP5,29例(64.4%)中度表达,2例(4.4%)无 AQP5染色。癌旁和正常组织中 AQP5表达率分别为3例(6.67%)和3例(6.67%)。AQP5的表达还与 TNM 分期(P =0.002)、淋巴结转移(P =0.016)、远处转移(P =0.000)呈正相关。在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大小中其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AQP5可能被用作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作者:段惠峰;甘景梨;连亚军;史振娟;高存友;高延伦;张毅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组39例患者,符合 DSM-Ⅳ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均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末完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和 BDNF 含量测定。健康对照30例,入组时完成血清 BDNF 含量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 BDNF 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6.82±2.15)μg/L、(8.16±2.84)μg/L,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 =0.021),但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9,P <0.001;t=4.634,P <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 PANSS 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64,P <0.001;t =4.520,P <0.001;t =4.132,P <0.001;t=5.142,P <0.001)。治疗前血清 BDNF 含量与 PANSS 总评分减分率、阴性症状评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348、0.351,P 均<0.05),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减分率及病程无相关性(r =0.204、0.186、-0.058,P 均>0.05);治疗前后的血清 BDNF 含量变化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345,P <0.05),与 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减分率均无相关性(r=0.036-0.174,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的血清BDNF 含量低于正常人,治疗后血清 BDNF 可提高;治疗前的含量可能作为预测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

  • 西安市采暖季与非采暖季 PM2.5染毒的人胚肺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杨宇轩;闫思琪;衣颖杰;张喆;聂雨晨;郭坤;于燕

    目的:寻找与大气污染致病相关的相关基因,为阐明大气污染致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RNA 斑点杂交鉴定技术,克隆经采暖季≥75μg/m3 PM2.5与非采暖季<75μg/m3 PM2.5染毒的 WI-38人胚肺细胞,分析其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放免法测定炎性因子 TNF-α、IL-2、IL-6和 IL-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2.5>100μg/mL染毒24 h 后,WI-38人胚肺细胞细胞因子 TNF-α、IL-6和 IL-8明显升高,IL-2明显减低(P <0.05)。不同浓度 PM2.5处理的 WI-38人胚肺细胞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可见48份基因样本在350 bp 处出现清晰条带;该48份基因样本经斑点杂交后,Tester cDNA 杂交的48个斑点中,41份可见黑褐色斑点,而同样样本与 Driver cDNA 杂交的该48份样本均未见明显显色。结论PM2.5能诱导 WI-38人胚肺细胞产生炎性损伤,≥75μg/m3 PM2.5染毒的WI-38人胚肺细胞存在明显的基因损伤。

  • 不同移植方案在不同获卵数患者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刘艳丽;李真;王文英;管一春;申春艳;杨悦;王兴玲

    目的:比较不同获卵数患者2枚第3天(D3)胚胎移植和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为临床移植策略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的患者,根据获卵个数分为3组,A 组获卵个数为5~9枚卵子,B 组为10~14枚卵子,C 组为≥15枚卵子。每组患者均有4种不同的移植方式,移植2枚 D3胚胎(a)、移植1枚囊胚(b)、复苏移植2枚冷冻 D3胚胎(c)和复苏移植1枚冷冻囊胚(d);比较3组患者卵子的2PN 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各组患者4种移植方式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等差异。结果①A 组、B 组和 C组分别有667、573、479个移植周期,其中 A 组患者 IVF 的2PN 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P =0.003/P <0.001);②A 组患者4种移植方式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 的种植率明显低于 a 和 d(P =0.027/0.020);B 组患者中 d 的种植率明显高于 a 和 c(P =0.005/0.001);C 组患者中d 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 a(P =0.048/0.027)和 c(P =0.003/0.001),且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均明显高于 D3胚胎(P <0.05);③3组患者单囊胚移植多胎率较胚胎移植明显降低(P <0.05)。结论对卵巢高反应人群(获卵数≥15枚),单囊胚移植在保证高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多胎率;而获卵数为5~9枚和10~14枚的患者,D3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单囊胚移植相似,但多胎率明显增高;D3胚胎培养囊胚后择期移植具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对于获卵数≥10枚患者是佳的移植方案。

  • miR-19a 和 miR-19b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作者:张潍;王辉;乔哲;李潇;王腾欢;李鹏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 miR-19a、miR-19b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正常人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 miR-19a、miR-19b 的表达,分析 miR-19a、miR-19b 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 ROC 曲线分析 miR-19a、miR-19b 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miR-19a、miR-19b 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miR-19a、miR-19b 在 NSCLC 血清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miR-19a 的 ROC 曲线下面积0.989,灵敏度95.1,特异度94.0;miR-19b 的 ROC 曲线下面积0.983,灵敏度93.4,特异度94.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 miR-19a、miR-19b 高表达,miR-19a、miR-19b 有望作为 NSCLC 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检测指标。

  • 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王玮;韩蓁;田雪叶;张婷;王艳艳;安瑞芳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定量方法,进行诊断和评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临床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52例 GTD 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应用 VOLUSON E8仪器进行超声检查。获取阻力指数(RI)、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流血管综合指数(VFI)等超声相关指数用以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52例 GTD 患者的超声相关指数为:子宫肌层 RI 值为0.47±0.1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 <0.01);子宫肌层 VI 值为(81.46±20.54)%, FI 值为67.28±20.21以及 VFI 值为58.12±25.5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 <0.01)。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 RI 值显著低于葡萄胎患者(P <0.01),而子宫肌层 VI、FI 以及 VFI 值则显著高于葡萄胎患者(P <0.01)。在针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化学治疗后,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的相关指数均呈现恢复趋势。结论通过肿瘤血管血流相关的信息,RI、VI、FI 以及 VFI 值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疾病状态,可以作为 GTD 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指标,并且具有实时性,可以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资料的优势。

  • 脂肪酸合成酶在胰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苗常青;许静;王军;沙焕臣;王凯飞;李晓青;彭波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 Annexin V/FITC 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酸合成酶受到抑制后对胰腺癌细胞株 PANC-1凋亡水平的影响,qRT-PCR、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受到 C75作用后的胰腺癌细胞 PANC-1中 Caspase-3、Bcl-2、FASN 蛋白及 RNA 的水平。结果应用 C75对 PANC-1细胞中 FASN 进行特异性地抑制,随着 C75浓度增加,胰腺癌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升高。同时,C75处理组 Caspase-3分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Bcl-2分子水平下降(P <0.05)。结论脂肪酸合成酶通过 Bcl-2以及 Caspase-3分子,参与了胰腺癌细胞株 PANC-1中细胞凋亡的过程。因此,脂肪酸合成酶在未来可以作为药物靶点,用于临床治疗胰腺癌。

  •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 BMP/SMAD 通路对肾性贫血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张妍;李银岚;陈孟华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性贫血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 组,n=18)和实验组(n=72),采用腺嘌呤注射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单纯贫血组(SA 组)、铁剂+促红素组(IR+EPO 组)、促红素组(EPO 组)、铁剂组(IR 组)。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ELISA 法检测铁调素(Hepcid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骨形态蛋白-6(BMP-6)、丝/苏氨酸激酶受体-1(SMAD-1)和 SMAD-4的表达。结果①一般指标的比较:与 SA 组相比较,IR+EPO 组和 EPO 组 BUN、Scr 显著降低(P <0.01);IR+EPO 组和 EPO 组 Hb、Hct 显著升高(P <0.01)。②ELISA 法检测示 IR+EPO 组和 EPO 组铁调素显著降低(P <0.01)。③病理学观察提示 EPO 可以减轻大鼠肾脏病理及功能改变。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大鼠肾小球细胞胞质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均表达 SMAD-4、SMAD-1、BMP-6。⑤Western blot 进一步提示,与 SA组相比,IR+EPO 组和 EPO 组 SMAD-4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 <0.01),IR+EPO 组和 EPO 组 SMAD-1蛋白表达量下调(P <0.05),IR+EPO 组和 EPO 组 BMP-6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1)。结论EPO 通过 BMP/SMAD 传导通路,抑制铁调素的表达及分泌,纠正贫血,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肠道菌群失调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邵珲;王进海;张杰;杨龙宝;谢丹红

    目的:检测肠道菌群失调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变化及紧密连接蛋白(ZO-1)、Toll 样4受体(TLR4)的表达,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PF 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菌群失调组(18只)。菌群失调组采用盐酸林可霉素(300 mg/mL)灌胃,1 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 d;正常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随机抽取菌群失调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各6只,检测模型是否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其余12只菌群失调组大鼠随机分组:阴性对照组、益生菌干预组,每组6只。益生菌干预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灌胃,1粒/3 mL 生理盐水,1 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 d;阴性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进行粪便菌群培养、检测内脏敏感性、检测结肠组织中 ZO-1及 TLR4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 IL-10、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大鼠结肠 ZO-1的 mRNA 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结肠 TLR4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血清中促炎因子 TNFα表达显著升高,而抑炎因子 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与菌群失调组相比,益生菌干预组结肠 ZO-1的 mRNA 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结肠 TLR4的 mRNA 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血清中促炎因子 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抑炎因子 IL-10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结论通过抑制结肠中 ZO-1的表达及升高 TLR4的表达,进而导致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生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内脏高敏感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益生菌制剂可能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变化进而改善内脏高敏感。

  • CCL18通过 N-Ras/c-myc/lin28下调乳腺癌细胞 miR98的表达

    作者:赵瑞华;李向柯;姜文静;张伟杰;宗红

    目的:探讨 CCL18是否参与了乳腺癌 miRNAs 的表达调控。方法采用 miRNAs 芯片筛查 CCL18处理前后乳腺癌细胞 miRNAs 的表达差异,QRT-PCR 和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瞬时转染法分别改变乳腺癌细胞 miR98和 c-myc 的表达,应用 Q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c-myc 和 lin28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iRNAs 芯片结果显示 CCL18处理后乳腺癌细胞共20种 miRNAs 发生变化,QRT-PCR 和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证实 CCL18下调乳腺癌细胞 miR98的表达。CCL18可上调乳腺癌细胞 c-myc 和 lin28 mRNA 和蛋白的表达,转染 c-myc siRNAs 可逆转 CCL18调控 lin28和 miR98表达的功能。CCL18通过 miR98转录后调控乳腺癌细胞N-Ras 蛋白的表达。结论CCL18通过 N-Ras/c-myc/lin28通路下调 miR98,下调的 miR98通过 转 录 后 调 控 增 加N-Ras蛋白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激活 c-myc/lin28通路,维持 miR98的持续降低,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环路。

  • sh-Set7/9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 HepG2细胞中的功能

    作者:马克君;施星臣;李平;李晓强;任雯;秦龙;施鑫鹤

    目的:构建 sh-Set7/9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转染 HepG2细胞株,考察其干扰效果,为后续研究 Set7/9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肝癌细胞系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寻找靶向序列,设计 siRNA 片段,构建针对人 Set7/9基因的shRNA 和对照载体,将干扰载体和载体稳定转染肝癌细胞 HepG2,Real-time PCR 检测细胞中 Set7/9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 Western blot 方法在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确定该基因的干扰效果。结果成功构建载体 Set7/9-shR-NA;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水平明显被抑制(P <0.05),同样 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其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此外,与其相关的 Sirt1蛋白表达水平提高8.4倍,Suv39h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1倍。结论构建稳定转染株后,可以显著下调 Set7/9基因的表达,同时影响与其相关的 Sirt1和 Suv39h1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对肝癌 HepG2细胞活性产生影响。

  • HtrA1表达被沉默的滋养细胞株HPT-8/pSilencer4.1-HtrA1的构建

    作者:宗璐;苟文丽;郭玉琳

    目的:构建 pSilencer4.1/HtrA1质粒,稳定转染人滋养细胞株 HPT-8。方法免疫组化 SABC 方法检测HtrA1在 HPT-8细胞中的表达;构建 pSilencer4.1/HtrA1质粒;将 pSilencer4.1/HtrA1质粒、pSilencer4.1空白质粒转染 HPT-8,观察转染后细胞 HtrA1的表达情况。结果HPT-8约90%左右的细胞胞质被染成棕黄色,胞核未见明显染色。转染 pSilencer4.1/HtrA1质粒的 HPT-8细胞的 G418筛选质量浓度为200μg/mL。R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转染细胞 HtrA1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 Psilence4.1/HtrA1重组质粒的细胞中 HtrA1表达水平较空白质粒、正常细胞明显下降(P 均<0.05)。空白质粒组、HPT-8组间吸光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的、HtrA1沉默表达的滋养细胞株 HPT-8/pSilencer4.1-HtrA1,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牙周膜干细胞迁移、粘附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爽;丰培勋;陈悦;石建峰;曹沛;张海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迁移、粘附和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 TGF-β1通过影响牙周组织干细胞参与牙周改建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 PDLSCs,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用 Transwell 法检测 TGF-β1对 PDLSCs 的迁移的影响。用粘附实验检测 TGF-β1对 PDLSCs 粘附能力的影响。用 MTT 法和生长率法检测 TGF-β1对 PDLSCs 增殖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5 ng/mL 以及10 ng/mL 的 TGF-β1可促进 PDLSCs 的迁移,而且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粘附实验结果显示,在分别作用2 h 和4 h 后,浓度为10 ng/mL 的 TGF-β1可促进PDLSCs 的粘附。MTT 法的结果证实了 TGF-β1可促进 PDLSCs 的增殖,该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再将细胞在含有或者不含有10 ng/mLTGF-β1的培养基中培养2、4、6 d,对细胞进行计数后发现 TGF-β1显著促进 PDLSCs 的生长。结论TGF-β1可促进 PDLSCs 的迁移、粘附和增殖。推测 TGF-β1可能通过诱导 PDLSCs 向牙周组织部位迁移并提高其粘附和增殖能力。

  • EGFR 对血管生成拟态的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作者:张熙;赵启梅;尉春艳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对血管生成拟态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 CD34-PAS 双重染色法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 EGFR 蛋白的表达,应用化学缺氧法诱导人脑星形细胞瘤 U87细胞在三维培养体系中形成血管生成拟态, 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AKT 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的表达,探讨 EGFR/AKT/PI3K 通路对血管生成拟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血管拟态阳性的患者EGFR 阳性率为94.4%(17/18),血管拟态阴性的患者 EGFR 阳性率为71.8%(56/7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U87细胞三维培养后,缺氧组平均每个视野网状结构数量、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常氧组(P <0.01)。Western blot 显示缺氧组中 EGFR、AKT、PI3K 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结论缺氧可诱导EGFR/AKT/PI3K 信号通路活化,进而诱导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EGFR 在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兔慢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庆斌;周娟;吴岳;田雨灵;刘治全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开胸后不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将成功制备的模型兔随机分为2组,即G-CSF 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 CD34+细胞百分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 CD34+细胞归巢和 vWF 的表达。结果G-CSF 明显提高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兔的生存率,增加外周血 CD34+细胞百分率,促进缺血心肌组织中 CD34+细胞归巢和 vWF 表达。结论G-CSF 对兔慢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外周血 CD34+细胞动员和归巢于缺血心肌以及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 内质网应激在高脂饲料诱导幼年大鼠脂肪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刘亮;肖延风;尹春燕;张卫琴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高脂饮食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刚断乳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在第8、12、16周末测量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及肝脏质量;检测血清肝功能;HE 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脏内质网情况;RT-PCR 法检测两组大鼠肝细胞内活化转录因子6(ATF6)、糖调节蛋白78(GRP78)mRNA 的表达。结果①高脂组大鼠体质量和内脏脂肪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②高脂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随时间延长轻度升高(P >0.05),ALT 在第16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 <0.05)。③HE 染色光镜下可见高脂组在第8周肝内出现小泡性脂肪变性,12~16周时,肝脏脂肪变性进一步加重。④电镜下可见,8周时,高脂组大鼠肝细胞内聚集大量脂滴,结构基本清晰,粗面内质网结构基本正常;12周及16周,细胞内脂滴增加,粗面内质网池内可见线样结构沉积。⑤高脂组大鼠肝组织内ATF6、GRP78 mRNA 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幼年高脂饮食可引起内脏脂肪聚集、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功损伤。高脂饮食诱导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 ATF6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密切相关。

  • 携带 CIP2A shRNA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

    作者:杨雪;宋涛;陶杰;孙昊;杨威;刘青光

    目的:构建携带 CIP2A shRNA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制备靶向性沉默 CIP2A 表达的高浓度重组腺相关病毒。方法设计合成 CIP2A shRNA,退火形成双链与 pDC316-EGFP-U6质粒 BamHⅠ和 HindⅢ双酶切产物相连接构建形成质粒 pDC316-EGFP-CIP2A shRNA,以鉴定正确的 pDC316-EGFP-CIP2A shRNA 克隆为模板 PCR 扩增 EGFP-CIP2A shRNA 片段,EcoRⅠ和 SalⅠ双酶切 PCR 扩增产物及 pSNAV2.0质粒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pSNAV2.0-EGFP-CIP2A shRNA,建立载体细胞株 BHK/CIP2A-shRNA,采用 AAV MaxTM 包装系统大规模制备 rAAV2-EGFP-CIP2A shRNA 并对其纯化及滴度测定。将 rAAV2-EGFP-CIP2A shRNA 感染肝癌细胞 HepG2,利用空载病毒载体rAAV2-EGFP 作对照,采用 Real-time PCR 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CIP2A shRNA 基因沉默效果。结果携带编码CIP2A shRNA 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 pSNAV2.0-EGFP-CIP2A shRNA 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正确;将重组质粒与辅助病毒 HSV1-rc/ΔUL2共转染包装细胞 BHK-21,成功制备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2-CIP2A shRNA,经测定纯化所得 rAVV2病毒滴度为0.25×1012 v.g./mL。筛选 MOI 值为1×105感染肝癌细胞 HepG2,CIP2A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于感染后24 h 和48 h 与对照细胞相比出现明显下降。结论成功制备高滴度携带 CIP2A sh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rAAV2-CIP2A shRNA。

  • 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肝硬化大鼠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晓艳;万晓龙;郭晓燕;董蕾;秦斌;李晶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的疗效及相关机制,并对此3种药物的作用优劣作综合评估。方法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于模型稳定后分别给予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灌胃2周;插管法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门静脉压力(PV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α-SMA 表达;Masson 染色法测胶原纤维面积。结果阿罗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 PVP 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两组 PVP 均低于普萘洛尔组(P <0.001,P =0.032);和模型组比较,阿罗洛尔组及卡维地洛组的 MAP 和 HR 均明显下降(P <0.05);卡维地洛组 MAP 较阿罗洛尔组更低(P =0.011);普萘洛尔组仅MAP 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003),而 HR 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0.143)。阿罗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仅 TBIL 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001),而卡维地洛组 ALT、ALB、TBIL 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 <0.001,P <0.001,P =0.045);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普萘洛尔组α-SMA 表达及胶原纤维面积均较模型组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罗洛尔能够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的门静脉压力,疗效与卡维地洛类似;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阿罗洛尔不及卡维地洛,但阿罗洛尔对 MAP 的影响要小于卡维地洛。

  • 多层螺旋 CT 对急诊外伤性肝脾破裂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升军;刘彦宁;高亚洲;肖征;杜俊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对外伤性肝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临床表现为肝脾损伤并手术证实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 CT 检查资料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肝脾损伤多层螺旋 CT 表现为肝脾撕裂伤、肝脾内血肿及肝脾包膜下血肿。140例肝脾损伤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龄10~30岁,致伤原因以车祸伤及高处坠落伤多,140例肝脾损伤病例中,脾脏损伤69例,占49%,肝脏损伤51例,占36%,肝脾同时损伤20例,占14%。结论多层螺旋 CT 外伤性肝脾破裂诊断价值高,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 椎体成形手术单侧与双侧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春磊;胡懿郃;王贵清;汤勇智;王湘江;侯瀚涛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3年6月,9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单侧组(48例)和双侧组(5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时间,观察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Lee 法),测量椎体后凸角度(Cobb 角法)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分别采用 VAS、ODI(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获得完整随访,两组中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侧组治疗48例,手术时间(34.87±5.91)min,骨水泥注入量(6.20±0.66)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16例(33.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19±2.12)%,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23°±1.58°);术后1 d 及1年 VAS 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5±0.12)、(5.42±0.12),术后1年 VAS 评分较术后1 d 改善(1.40±0.11);术后1 d 及1年 ODI 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5.46±1.89)%、(47.88±2.21)%,术后1年 ODI 评分较术后1 d 改善(11.42±0.2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10例(20.9%)。双侧组治疗50例,手术时间(41.66±6.90)min,骨水泥注入量(4.88±0.52)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9例(18.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48±1.43)%,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04°±2.03°);术后1 d 及1年 VAS 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6±0.11)、(5.30±0.10),术后1年 VAS 评 分 较 术后1 d 改善(1.34±0.08);术后1 d 及1年 ODI 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6.08±2.13)%、(47.54±1.97)%,术后1年 ODI 评 分 较 术后1 d 改善(11.26±0.5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6例(12.0%)。两组发生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临床不适。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年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VAS、ODI 评分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Cobb 角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双侧经皮椎弓根入路具有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低的优点。

  • 参附益肾胶囊治疗高海拔地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文娟;邓鑫

    目的:观察参附益肾胶囊治疗高海拔地区阳虚血瘀型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益肾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生化改变情况,如血肌酐(creatinine,SCr)、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酸(uric acid,UA)、尿微量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 ALT 无差异,治疗前后两组的 CR、UA、MALB、GFR 有差异,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参附益肾胶囊具有改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 CR、GFR、UA、MALB 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性肾病进程的作用。

  • β-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 SGC7901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刘俊松;车向明;仇广林;樊林;赵伟;贺仕才;常帅;王曙逢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基础。方法采用 MTT 法观察β-榄香烯对 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的影响;iTRAQ 蛋白质组学筛选β-榄香烯作用 SGC7901胃癌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对所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β-榄香烯显著抑制 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β-榄香烯干预引起 SGC7901细胞147个蛋白质表达上调,8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Western blot 对 PAK1IP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BTF(Bcl-2-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和 TOPIIα(topoisomerase 2-alpha)表达验证显示,PAK1IP1和 BTF 表达上调,TOPIIα表达下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信号通路主要包括核糖体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信号、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调节信号、细胞吞噬以及氨基酸的合成代谢。结论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对研究β-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对奥巴马版“精准医学”的“精准”解读

    作者:杨焕明

    精准医学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智囊团经过深思熟虑所精心策划的,其用意是告诉大家精准医学的科学基础是DNA,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精雕细琢。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在此基础上的 DNA 测序和基因组技术驱动了精准医学这一崭新思想的提出,其意义深远。

  •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优化培养及鉴定

    作者:靳辉;冯改丰;杨蓬勃;贾宁;杨维娜;钱亦华;王唯析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新生 SD 大鼠大脑皮质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差速黏附加摇床震荡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及 HE 染色观察细胞形态,GFAP 免疫荧光对获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皮质细胞从3 d 开始迅速增殖,9~12 d 即可铺满瓶底,此时细胞呈明显的分层生长,星形胶质细胞位于底层,形态多样,阳性率为(67.2±7.1)%;经过1次传代后,GFAP 阳性率有所提升(84.0±6.0)%,但不能完全去除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细胞仍呈分层生长;至第3次传代后,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的星形胶质细胞,其胞体较大、突起较短粗,一般2~3个,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GFAP 染色呈强阳性,阳性率可达(97.6±2.4)%。结论通过差速黏附与摇床震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星形胶质细胞。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投稿简则

    作者:

    关键词: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3 04 05 06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