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서안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8259
  • 国内刊号: 61-139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39
  • 曾用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3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闫剑群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MMP2、COX-2、VEGF 和MVD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贾宗良;朱宏升;柴明明;贾一凡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 PTC 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评估恶性程度、预后。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2例 PTC 和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 COX-2、VEGF、MMP2表达和 MVD 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OX-2、VEGF、MMP2和 MVD 在 PTC 中的表达分别为(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表示):M(Q3-Q1)=5(1),M(Q3-Q1)=5.5(2),M(Q3-Q1)=5.5(1)和 M(Q3-Q1)=28(5.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2、VEGF、MMP2、MVD 的计数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COX-2与 VEGF 还与性别有关(P <0.05);VEGF、MMP2的表达及 MVD 的计数还与患者肿瘤大小有关(P <0.05)。COX-2、VEGF、MMP2和 MVD 在被膜浸润组中的表达分别为:M(Q3-Q1)=6(2),M(Q3-Q1)=6.5(2), M(Q3-Q1)=6(1.75)和 M(Q3-Q1)=30(7.75),被膜未浸润组中的表达为:M(Q3-Q1)=5(1.75),M(Q3-Q1)=5(1.75),M(Q3-Q1)=5(1.75)和 M(Q3-Q1)=26.5(4);COX-2、VEGF、MMP2和 MVD 在被膜浸润组与未浸润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C 中 COX-2、MMP2、VEGF 和 MVD 的表达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结论甲状腺组织中 MMP2、COX-2、VEGF 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 PTC 的发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这与调控肿瘤新生血管有关。检测其表达对评估 PTC 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 缺氧相关蛋白 HIF-1α和 CAIX 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

    作者:周伟华;安瑞芳

    目的:探索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碳酸酐酶 IX(CAIX)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32例正常早孕绒毛(NP)、33例葡萄胎(HM)和26例侵袭性葡萄胎(IM)组织中HIF-1α和 CAIX 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 NP、HM 和 IM 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9/32)、45.5%(15/33)和73.1%(19/26)。在 IM 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HM 组和 N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M 组与NP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IX 在 NP、HM 和 IM 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10/32)、3.0%(1/33)、57.7%(15/26)。在 IM 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HM 组和 N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HM 组织中几乎呈阴性表达,与 NP 组 差 异 具 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 HIF-1α和 CAIX 在 IM 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关联(P >0.05)。结论HIF-1α和 CAIX 的表达水平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提示两者可能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有关。

  • Fas/FasL/Caspase-9凋亡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作者:袁启令;李新友;刘亮;蔡永松;叶茂林;张银刚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病因学角色。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28例住院的 LDH 患者和132例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样并提取 DNA。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检测 Fas-1377G/A rs2234767、Fas-670G/A rs1800682、Fas rs2147420、Fas rs2296603、Fas rs7901656、Fas rs1571019、FasL-844C/T rs763110、CASP-9-1263A>G rs4645978,CASP-9-712C>T rs4645981三个基因9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Fas、FasL 和 CASP-9基因的多态性与 LDH 患病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价腰椎负荷、睡床类型、业余运动、业余活动等环境危险因素与凋亡相关基因的交互致病效应。结果年龄、性别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衡性较好;而腰椎负荷、体重指数、睡床类型、业余运动、业余活动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关联分析发现,FasL-844C/T(rs763110)、CASP-9-1263A>G(rs4645978)的多态性和 LDH存在显著关联,FasL-844C/T TT 基因型、CASP-9-1263A>G GG 基因型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风险基因型。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FasL-844TT 基因型和腰椎负荷3~4级交互作用机制在 LDH 发生中为超相乘模型, CASP-9-rs4645978 GG 基因型和腰椎负荷3~4级交互作用机制在 LDH 发生中为次相乘模型。结论FasL、CASP-9基因和腰椎负荷及其交互作用在 LDH 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 LDH 的患病风险可能由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易感基因共同决定,不同基因型和同一环境因素或不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机制不同。

  • miRNA-141、miRNA-14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张潍;张伟;王辉;刘伟良;张晋;乔哲

    目的:通过检测 miRNA-141、miRNA-14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 Real time-PCR 法对4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 miRNA-141、miRNA-145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由2(-△△CT)处理,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①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 miRNA-14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且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 <0.05),miRNA-141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表达高于腺癌(P <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 miRNA-145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 <0.05),miRNA-145在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表达低于鳞癌(P <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iRNA-141高表达及 miRNA-145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miRNA-141、miRNA145有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 大骨节病软骨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其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刘江涛;庞清江;王云;吴翠艳;郭雄

    目的:评估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光光度法测定呼吸链复合体活性,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 ATP,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线性回归分析线粒体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大骨节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P =0.001)、Ⅲ(P =0.005)和Ⅳ(P =0.005)活性降低,柠檬酸合酶活性升高(P =0.04),细胞内 ATP 含量减少(P =0.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 =0.001),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P <0.001);线粒体功能与年龄在大骨节病和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与年龄间无显著相关性。

  • Twist 和 VEGF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

    作者:杨丽娜;吴娟;赵静;戴斌;杨红

    目的:探讨 Twist 及 VEGF 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Twist 及 VEGF 蛋白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wist 及 VEGF 蛋白均表达于细胞质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5%(68/80)、86.25%(69/8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Twist 和 VEGF 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1),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 >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Twist 与 VEGF 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6,P <0.01)。结论Twist 及 VEGF 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中有重要作用。

  • 改变时间分辨力对宫颈癌螺旋 CT 灌注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曹振东;王胜林;李春辉;王淑贤;柳逢春;宋雪;贾丽美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分辨力对宫颈癌 CT 灌注参数以及灌注曲线的影响。方法对10例经临床确诊的宫颈癌患者行 CT 灌注扫描,原始数据采样时间分辨力为0.75 s,然后将原始数据按不同时间分辨力进行分组,分别为1.5、2.25、3、3.75、4.5、5.25、6 s 组(实验组),各组按照相同的数学模型及相同部位感兴趣区(ROI),分别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系数(PS)并与原始数据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F 与MTT 对时间分辨力的改变较敏感,当时间分辨力为3 s 时,即产生显著影响;PS 与 BV 对时间分辨力变化的敏感性较差,当时间分辨力为4.5 s 时,对 PS 产生显著影响,当时间分辨力为5.25 s 时,才对 BV 产生显著影响。结论改变时间分辨力会导致灌注曲线及灌注参数发生相应改变,但在不影响诊断目的前提下,适当减低宫颈癌 CT 灌注扫描的时间分辨力(循环扫描时间≤2.25 s)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一氧化氮合酶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道黏膜的表达

    作者:郭晓燕;王婷;董蕾;秦斌;姜炅;任春蓉

    目的:比较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食管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两种亚型(nNOS 和 iNOS)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 nNOS 和 iNOS 在食管黏膜的分布和相对的蛋白定量,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其mRNA 的含量。结果nNOS 和 iNOS 蛋白主要在食管黏膜上皮细胞胞质中表达,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明显高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健康对照组(P <0.05),RE 患者 nNOS 和 iNOS 的 mRNA 含量也明显高于 NERD 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 <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中的 nNOS、iNOS 蛋白和 mRNA 含量增高,可能是一氧化氮参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 RNA 结合蛋白 La 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陈茜;陈昆仑;刘韡;李牧;高庆

    目的:探讨 RNA 结合蛋白 La(La)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RNA 干扰技术沉默 La 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 HeLa 中的表达,并通过 G418筛选,构建稳定表达的 HeLa 的 La 干扰克隆。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 小室等检测 La 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利用 Western blot 的方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并采用明胶酶谱的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 MMP-2的活性。结果La 干扰后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对细胞迁徙距离和穿过 Transwell 小室的细胞数目进行分析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在细胞中 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及酶活性均降低,而 TIMP-2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La 对宫颈癌的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对基质金属蛋白及其抑制剂的调控相关。

  • MIF 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苏洳鋗;蒋依娜;邓元;李晓峰;王鸿雁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索不同分型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将100例乳腺癌标本分为 Luminal 型、HER2(+)型、BLs 型和 NBLs型,检测 MIF 表达差异。比较不同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术后临床分期患者中 MIF 阳性表达率;比较 MIF 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微血管密度(MVD)数值差别及5年总生存率。结果不同分子分型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MIF 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MIF表达与 HER2(+)型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皆正相关。MIF 阳性者的 MVD 值明显高于阴性者(P <0.05)。Kap-lan-Meier 法示 MIF 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 MIF 阳性者(Log-rank=19.516,P =0.000)。结论MIF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多为 HER2(+)型,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新生血管明显,预后不良。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素受体(ETA/ETB)不平衡表达在大鼠基底动脉痉挛中的作用

    作者:孙雷涛;宋锦宁;杜洪澎;王晓红;李勐;李泽福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各层中内皮素受体(ETA/ETB )的表达水平变化在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二次注入枕大池建立 SAH 后 CVS 模型,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动态检测 ETA/ETB 受体表达变化。结果SAH 模型组基底动脉截面积在2 d 开始下降,到3 d 时到达低,以后逐渐恢复至正常。免疫荧光显示 SAH 后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层中 ETA 受体蛋白表达在2 d 开始增多,3 d达高峰,持续到14 d,而 ETB 受体蛋白3 d 时内皮细胞层中表达显著增多,7 d 时平滑肌细胞层中表达达高峰,持续到14 d。结论两种 ETA/ETB 受体的差异性表达在 SAH 后 CVS 中起重要作用。ETB 受体亚型在脑血管各层中具体表达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 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中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作者:朱佳;李忠凯;凌敏

    目的:探讨 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中支气管哮喘(BA)的相关性。方法以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中 BA 发病组和对照组均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 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 TNF-α基因-308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并统计分析 TNF-α不同基因型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中 BA 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 BA 发病组和对照组中均以 GG 基因型为主,在两民族人群中 GG、GA、AA 三种基因型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等位基因 G 和 A 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 <0.05);调整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两组之间仍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TNF-α基因-308位点的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BA 的易感性相关,携带AA 或 GA 基因型患者发病风险较高。

  • G 蛋白偶联的内整流型钾通道在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

    作者:杨旭东;宁启兰;蒋晓刚;孙青竹;刘莉;韩燕;张富军;王慧莲

    目的:检测 G 蛋白偶联的内整流钾通道(G protein-coupled 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s,GIRK)在哮喘模型中的表达改变,并寻找调节其表达变化的因素。方法用卵清蛋白和铝佐剂致敏 E3大鼠14 d 后,用卵清蛋白进行攻击以诱导哮喘模型,用磷酸盐缓冲液致敏并攻击的大鼠作为对照,通过观察肺组织病变、总 IgE 水平的改变等手段评价哮喘模型。用 RT-PCR 检测 GIRK 亚基1~4的 mRNA 水平,用 Western blot 等 手 段 检测 大 鼠 肺 组 织 中GIRK1和 GIRK3的蛋白水平,并用免疫组化确定肺组织中 GIRK 表达的解剖部位。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选用A549细胞株作为模型,用 IL-4刺激,用 PCR、Western blot 等手段检测 IL-4对 GIRK 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肺组织中 GIRK 的 mRNA 水平下降,哮喘模型组肺组织中 GIRK 蛋白水平也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IRK 在大鼠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随 IL-4浓度的升高,在 A549细胞中 GIRK 的所有的亚基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选择50 ng/mL IL-4刺 激 A549细 胞,GIRK 的所有的亚基的表达均呈刺激时间依赖性的下降。结论在 E3大鼠哮喘模型中,IL-4下调气道上皮中 GIRK 的表达。

  • 帕金森病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电活动变化及5-HT7受体激活的作用

    作者:张欢;吴仲恒;李立博;乔鸿飞;袁海峰;杜成学;谭会会;张巧俊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以及 NAc 神经元对5-HT7受体刺激的反应。方法采用在体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 PD 大鼠 NAc 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以及 NAc 神经元对5-HT7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并与假手术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PD 组大鼠 NAc 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5.46±0.88)Hz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3.77±0.48)Hz(P <0.05)。PD 组大鼠65%的 NAc 神经元表现为爆发式放电、35%呈不规则放电;假手术组57.5%的 NAc 神经元呈爆发式放电、42.5%为不规则放电。与假手术组相比,PD 组大鼠 NAc 神经元的爆发式放电比例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体循环给予5-HT7受体激动剂 AS19后,假手术组大鼠的 NAc 神经元电活动变化整体上呈现兴奋反应,当累积剂量为160μg/kg 时,NAc 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明显高于基础放电,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 组大鼠虽然也表现为兴奋反应,但 NAc 神经元的兴奋效应在80μg/kg 累积剂量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 组产生统计学意义的累积剂量低于假手术组。AS19所引起的效应能够被特异性5-HT7受体拮抗剂 SB269970所反转。结论NAc 神经元5-HT7受体可能介导 PD 模型大鼠 NAc 神经元电活动增强效应。

  • 2型糖尿病致阿尔茨海默病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刘涛;王文婷;宋海峰;杨利;郭俊;张衍国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高脂高糖饮食持续喂养老年大鼠,建立 T2DM 大鼠模型,继而运用 Morris 水迷宫试验、脑脊液微透析及 ELISA 技术、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筛选出继发 AD 损伤大鼠并病理鉴定。结果与单纯 T2DM 组及普通饮食组比较,T2DM+AD 组大鼠存在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T2DM+AD 组大鼠海马区域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水平显著升高;且该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灌流乙酰胆碱(Ach)所引发的动作电位频率显著降低。结论持续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致阿尔茨海默病损伤大鼠模型。

  •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动态表达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庞宏刚;宋锦宁;李丹东;孙鹏;赵永林;黄廷钦;翟海程;安吉洋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脑组织内的动态表达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参与 DAI 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装置制备大鼠 DAI 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 DAI 模型的稳定性,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 等方法分别于造模后6 h,1、3、7 d 为时间点,测定 DAI 后 HMGB-1的表达及分布变化,并采用 TUNEL 试剂盒进一步观察 DAI 后神经元的凋亡。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 DAI 后6 h 及1 d,大鼠皮层脑组织中 HMGB-1阳性细胞数呈下降趋势,但是3 d 后开始明显增多;Western blot 结果证实,DAI 后早期(6 h、1 d),皮层脑组织中 HMGB-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然而在 DAI后3 d 出现明显升高,一直持续至第7天;RT-PCR 显示,DAI 后早期(6 h)HMGB-1 mRNA 水平并无明显增加,DAI后1 d 仅有轻度增加,DAI 后3 d HMGB-1 mRNA 水平才开始明显升高。TUNEL 结果显示,在 DAI 后6 h 神经元凋亡已明显增加,并呈持续增加趋势,DAI 后3 d 达到高峰,一直持续至 DAI 后7 d 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大鼠 DAI后脑组织内 HMGB-1表达呈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其脑组织总蛋白水平早期(6 h、1 d)降低,可能由坏死神经元释放及基因转录水平较低所致,而晚期(3、7 d)明显升高,可能是胶质细胞活化诱导基因表达升高所致,HMGB-1与神经元凋亡并无直接相关性,其可能通过诱导炎症反应间接参与 DAI 后的神经元凋亡。

  • CHOP 在间歇低氧大鼠认知功能减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红阳;段丽君;赵雅宁;韩广超;张敏;王亚囡;王玲;曹进丽

    目的:探讨 C/EBP 同源蛋白(CHOP)在间歇性低氧大鼠认知功能减退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75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 组)、5%间歇低氧组(5% CIH 组)、10%间歇低氧组(10% CIH 组),每组25只;每组又各分为3、7、14、21、28 d 时间亚组,每个时间亚组5只。正常组暴露于空气中,间歇低氧组分别暴露于间歇性低氧条件下(暴露时间每天8 h,持续时间3、7、14、21、28 d)。采用 Morris 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检测海马 CA1区 CHOP 表达,TUNEL 法检测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①与 NC 组比较,2个 CIH 组动物逃避潜伏期随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延长(P <0.05),跨越目标象限的时间随低氧时间的延长而缩短(P <0.05),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P <0.05);与10% CIH 组比较,5% CIH 组上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与 NC 组比较,2个 CIH 组 CHOP 蛋白的表达随缺氧时间的延长于各个时间点均增加(P <0.05),其中10% CIH 组于28 d 达峰,5% CIH 组于21 d 达峰后下降。③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2个 CIH 组其 CHOP 表达与凋亡指数、动物逃避潜伏期时间均呈正相关,与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均呈负相关。结论间歇性低氧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其诱导 CHOP 高表达并激活 CHOP 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 大蒜素上调蛋白亚硝基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作者:林燕;陈玉龙;黄炳俏;朱宁红;杨佩刚;白亮;翟梦君;刘恩岐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并从蛋白亚硝基化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 apoE-/-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ig)、低剂量组(大蒜素,9 mg/kg·d, ig)、高剂量组(大蒜素,18 mg/kg·d,ig)。高胆固醇饮食喂养12周,分别于第0、4、8、12周采血检测血脂水平,处理结束后,检测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范吉尔森弹性纤维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含量;免疫荧光观察主动脉根部蛋白亚硝基化水平的变化。另外,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体外模型,将其与 ox-LDL(50μg/mL)共同培养24 h,并用不同剂量(10μmol/L 和20μmol/L)大蒜素加以处理,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上清 NO 及细胞蛋白亚硝基化水平。结果组织学分析发现,大蒜素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及斑块内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组小鼠血浆 MDA、ox-LDL、TNF-α水平明显降低(P <0.05),血浆 NO 水平及主动脉根部蛋白亚硝基化水平明显升高(P <0.05),但对其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能够显著恢复由 ox-LDL 所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 NO 和蛋白亚硝基化水平的减少(P <0.01)。结论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蒜素通过上调内皮细胞蛋白亚硝基化水平所发挥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有关。

  • PPARγ及其辅激活子 MED1重组腺病毒的制备与生物学功能分析

    作者:白亮;李倩薇;赵四海;贾玉枝;REDDY Janardan K;刘恩岐

    目的:制备大量 PPARγ与 MED1腺病毒,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实验室现有的腺病毒原液为材料,用HEK293a 细胞包装腺病毒,CsCl 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A260法测定病毒颗粒,并通过细胞感染、小鼠活体尾静脉注射病毒等实验,用 HE 染色法、Real-time PCR 及免疫组化法进一步鉴定病毒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获得 Ad/LacZ、Ad/PPARγ和 Ad/MED1,其浓度分别为2.51×1012、1.57×1012、2.59×1012 VP/mL。C57BL/6J 小鼠经尾静脉注射 Ad/PPARγ,小鼠出现脂肪肝,肝细胞聚集大量脂滴,且 PPARγ mRNA 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同样,用 Ad/MED1感染3T3-L1细胞或给小鼠尾静脉注射 Ad/MED1,MED1表达水平都显著升高。结论 Ad/PPARγ、Ad/MED1及对照Ad/LacZ 成功制备,为体外细胞病毒感染以及活体研究 PPARγ与 MED1的基因功能以及网络调控奠定了实验基础。

  • ChABC、GDNF、Nogo-A 抗体联合应用促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永利;姜勇;宋跃明;陈星

    目的:探讨 ChABC、GDNF 及 Nogo-A 抗体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横断组、ChABC(A 组)、GDNF(G 组)、Nogo-A 抗体(N 组)、ChABC+GDNF+Nogo-A 抗体(AGN 组)。于24周取材,行 BDA示踪、NF-200、GAP-43、GFAP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 组、G 组、N 组 BDA 示踪染色,光镜下可见损伤区近侧端蓝色的示踪颗粒较多,损伤区很少有蓝色的再生神经纤维;AGN 组可见蓝色的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并出现在损伤区的远侧段,损伤区中央为空泡样变,周围可见蓝染的纤维。NF-20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 组、AGN 治疗组 NF 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 <0.05),AGN 组较 G 组、N 组显著增强(P <0.05)。A 组、AGN 治疗组 GAP-43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 <0.05),AGN 组较 A、G、N 组显著增强(P <0.05)。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GFAP 阳性染色强于各治疗组(P <0.05),A 组、G 组、N 组与 AGN 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仅正常对照及 AGN 组可记录到 SEP,但 AGN 组较对照组 SEP 潜伏期有所延长。结论ChABC、GDNF、抗 Nogo-A 抗体单独或联合应用,能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段的神经细胞功能,联合应用对脊髓再生修复优于各单一治疗组。

  • 原发性肝癌 P-糖蛋白表达与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照宇;郭应兴;雷进元;于海东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 MDR1及编码产物 P-gp(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来我院行肝穿刺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测定各组肝组织中 MDR1的 mRNA 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后的肝癌组织 P-gp 的表达。根据 P-gp 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 P-gp 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术后 TACE 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肝脏组织中 MDR1的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其中肝癌组 MDR1的 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76例,MDR1的 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32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P-gp 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其中 P-gp 蛋白阴性患者(非耐药组)35例,阳性患者(耐药组)73例。非耐药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4.28%)明显高于耐药组患者(43.28%)(P <0.05)。非耐药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77.14%和42.86%,明显高于耐药组(54.12%和27.40%,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MDR1编码产物 P-gp 异常过表达与肿瘤化疗耐药性相关,提示其可作为临床术后化疗用药的指导标志之一。

  •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武金娥;李国良;强华;蒋永荣;孟恬宇;孙超峰

    目的:通过对本院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从而评估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进行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复查 Holter 观察射频消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心动超声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及射血分数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即刻成功率为89.29%,远期成功率为82.14%;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心动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无明显改善(P >0.05);射频消融术后 Holter 示室性早搏负荷较术前明显减少(P <0.05);1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合并主动脉佛氏窦瘤破裂,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处血肿形成。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而有效的。

  • 蜂斗菜素诱导骨髓瘤 RPMI 8226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作者:岳海源;任冬青;王东萍;雷栓虎;齐进;汪玉良

    目的:观察蜂斗菜素对骨髓瘤 RPMI 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蜂斗菜素对 RPMI 8226细 胞 的 增 殖 抑 制 作 用,TUNEL 法检测蜂斗菜素诱导的 RPMIS226细 胞 凋 亡,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变化,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 Caspase-3、8、9蛋白表达和 MEK/ERK、p38MAPK 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蜂斗菜素作用24、48、72 h 后对骨髓瘤 RPMI 8226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 均<0.01);蜂斗菜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地诱导骨髓瘤 RPMI 8226细胞凋亡(P <0.05,P <0.05),Caspase 抑制剂预处理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蜂斗菜素作用72 h 后,Caspase-3、8、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P <0.01,P <0.05),ERK1/2及MEK 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 <0.01,P <0.05),p38MAPK 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P <0.01)。结论蜂斗菜素能够抑制骨髓瘤 RPMI 8226细 胞 增 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 Caspase-3、8、9蛋 白 激 活,ERK/MEK 及p38MAPK 蛋白磷酸化改变有关。

  • 妇炎舒胶囊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黄谱;周筠;崔刚;杨宝德;赵文宝;刘传镐;胡浩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对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雌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 mL/kg)、模型组、金鸡胶囊组(0.65 g/kg)、妇炎舒胶囊大剂量组(1.8 g/kg)、妇炎舒胶囊中剂量组(0.9 g/kg)、妇炎舒胶囊小剂量组(0.45 g/kg)。采用子宫内注射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8 d 后,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妇炎舒胶囊可降低大鼠子宫卵巢脏体比值,抑制病变子宫肿胀,改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大剂量妇炎舒胶囊还可降低大鼠血清 IL-2水平。结论妇炎舒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炎有治疗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 IL-2水平有关。

  • 局部注射淫羊藿苷对大鼠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的影响

    作者:周艳妮;袁学顺;岳子琪;曹宝成

    目的:了解局部使用淫羊藿苷对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注射200 mg/kg 的淫羊藿苷(淫羊藿苷组)或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左侧上颌为阴性对照组。通过 SEM、HE 及 TRAP 染色,观察牙根表面的吸收陷窝,并计算吸收陷窝率和 TRAP 阳性细胞数。结果淫羊藿苷组 SEM 吸收陷窝率和 TRAP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P <0.05);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测量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淫羊藿苷组和阴性对照组 TRAP 阳性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但 SEM 吸收陷窝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局部注射淫羊藿苷可降低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发生的程度。

  • 反向激动剂的特性和研究进展

    作者:曹永孝;于瑞红

    反向激动剂是一种新的作用于受体的药物类型,其研究经历了β-卡波啉乙酯的发现、活性研究、概念的提出、二态模型、固有活性几个阶段。多数 G 蛋白耦联受体具有固有活性,在无激动剂时,部分受体处于活化状态,能主动产生效应。反向激动剂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不激动受体,但能拮抗受体的固有活性,产生与激动剂相反的效应。反向激动剂和激动剂均能产生效应,但机制不同,激动剂激动受体,反向激动剂拮抗受体;反向激动剂和拮抗剂均拮抗受体,但反向激动剂拮抗受体的固有活性,而拮抗剂拮抗激动剂的效应。反向激动剂可以治疗受体固有活性增强性疾病,可上调和增敏固有活性受体,内源性反向激动剂可维持特定的生理功能。反向激动剂的研究对于完善受体学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固有活性增强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稀土元素致病理性纤维化的定量蛋白组学分析

    作者:刘鹤鸣;王玉路;杨增华;王建忠;王坤正

    目的:观察长期稀土暴露者血清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在蛋白质水平探讨稀土元素致病理性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稀土矿区工人及对照组各8人,分别剪取头发1 g 行稀土元素含量检测,抽静脉血4 mL,利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行血清定量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并鉴定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矿工组头发稀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蛋白组学结果显示矿工组29种蛋白表达异常,去除部分低可信度蛋白后剩余22种,其中与纤维化有关的粘多糖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升高。结论粘多糖和纤维连接蛋白可能在稀土元素致病理性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闭胸式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病理切片的观察

    作者:段娜娜;王宏运;王丽平;王绍欣;董平栓;汪砚雨;王可;李转珍;魏丽娟;陈士芳;孟雅丽;闫鹏;刘向勇;程建新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封堵法建立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观察中华小型猪存活不同天数后梗死心肌的病理变化,为 AMI 后何时开通冠脉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5头实验用中华小型猪全麻后 Seldinger 法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封堵钝缘支(OM 支),AMI 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取 AMI 后1、3、5、7、10 d 的梗死心肌行 HE 染色,观察梗死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5头中华小型猪均栓塞 OM 支成功造模。AMI 后1 d 坏死心肌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强,部分胞质呈粗颗粒状;AMI 后3 d 坏死心肌细胞边缘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MI 后5 d 坏死心肌细胞核逐渐碎裂,可见少量炎性细胞;AMI 后7 d 坏死心肌边缘大量肉芽组织生成;AMI 后10 d坏死心肌边缘大量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取代肉芽组织。结论经皮冠脉封堵法建立中华小型猪 AMI 模型科学、实用、成功率高;AMI 后7~10 d 坏死心肌修复较为完全,血运重建相对安全。

  • 用细胞学方法评价10种抗生素的寒热药性

    作者:王思文;刘建利

    目的:评价10种常用抗生素的寒热药性。方法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10种常用抗生素对 SMMC7721以及 MCF-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氨苄西林、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克洛、头孢氨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共10种抗生素均表现为寒性。形态学观察也表明这些药物可使细胞密度减小,固缩变圆。结论细胞学方法能够用于西药寒热药性的评价,这为西药中药化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价寒热药性的方法,必将促进西药中药化研究的进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3 04 05 06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