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서안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8259
  • 国内刊号: 61-139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39
  • 曾用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3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闫剑群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比索洛尔对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大鼠窦房结HCN2、HCN4通道mRNA表达及固有心率的影响

    作者:张军波;牛小麟;吕颖;田红燕;杜媛;黄欣;王亭忠;席雨涛;韩克;孙玉晓;马爱群

    目的 以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SD大鼠心衰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固有心率、窦房结起搏电流HCN2及HCN4亚型mRNA在心脏重构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动静脉造瘘术建立慢性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心力衰竭模型,并以假手术组动物为对照.共同饲养2月后,随机分别给予安慰剂或比索洛尔.4周后再次行超声心动检查;测定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固有心率;提取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测定各组HCN通道各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2月,超声心动图显示,手术组大鼠心脏扩大,左室厚度显著增高,射血分数则显著降低(P<0.01).比索洛尔干预4周后未能逆转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引起的心腔扩大(P>0.05),但可改善心脏功能(P<0.05)并提高固有心率(P<0.01).HCN通道蛋白mRNA检测显示:①大鼠实房结组织中HCN2表达占优势,HCN4相对较少(79%、21%);②安慰剂组HCN4 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0.09±0.02 vs.1.04±0.13,P<0.01),而HCN2 mRNA表达在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③比索洛尔治疗后,HCN4基因mRNA水平明显回升(0.99±0.15 vs.0.09±0.02,P<0.01).结论 ①比索洛尔干预在改善心衰大鼠心脏功能的同时,可以降低基础心率、升高固有心率;②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导致心衰大鼠窦房结HCN4通道mRNA的表达降低,比索洛尔治疗可以逆转该通道的重构.这是其影响固有心率、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机制.

  • 依托泊苷联合洛铂或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天君;高飞;孙忠民;朱柏;THAKUR Asmitanand;任徽;阳甜;陈明伟

    目的 观察洛铂(lobaplatin,LBP)或顺铂(cisplatin,DDP)分别联合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住院情况.方法 46例广泛期SCLC分为DDP联合VP-16的EP组23例,LBP联合VP-16的EL组23例.21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住院情况.结果 EL组和EP组比较,客观有效率、住院时间、白细胞下降率及血小板下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化疗后肺癌肿瘤标志物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明显减低,但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无明显减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EL组消化道反应率明显减低,但诊疗费用明显增加.结论 EL和EP同样为广泛期SCLC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EL组消化道反应明显减少,但医疗费用明显增加.

  •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谢安明;王雅君;崔丽珺

    目的 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 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人视网膜为对照,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数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R膜包括中央部无血管区,间有少量细胞的纤维组织区和周边部富细胞区,PVR膜则为排列不规则的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间质.10例PDR膜中均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5.90±1.83)个,而10例PVR膜中仅有1例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0.10±0.32)个,人视网膜未见血管内皮祖细胞.PDR膜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DR膜中血管内皮祖细胞数与VEGF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结论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均参与了PDR新生血管的形成,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谭新睿;金鑫;姜红;王亚萍;卢群;田刚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 49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病例组),无脑卒中患者84例(对照组),在入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检测Hcy、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肾功、血脂等指标.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判断Hcy与缺血性脑卒中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Hcy显著升高[(24.4±10.1)μmol/L vs.(16.3±7.5)μ mol/L,P<0.05];高Hcy血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率差异显著(x2=18.73,P<0.05),调整年龄的影响后OR=4.82,95 %CI:2.21~11.45;采用四分位法对Hcy水平进行分级,OR值逐级递增:5.62、12.96、14.73,线性回归分量(x2=24.44,P<0.0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随Hcy水平的增高而增加.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随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而增加.

  • 妇科门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侯萌;李娜;朱广霞;崔绪琴;安瑞芳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来自西安或其周边地区、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行宫颈病变筛查者2 641例,对其HPV感染状况、各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及各个年龄段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HPV感染率较高,约37.15%.其中大部分为HPV高危型感染,占HPV感染的68.4%; HPV低危占10.5%;中国人常见亚型占6.73%.HPV高危型、HPV低危型、HPV中国人常见亚型之中任意两种或三种HPV亚型共同感染(混合感染)占HPV感染的14.37%.其中HPV16、HPV58、HPV52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HPV6和HPV11为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未发现HPV43型感染病例.HPV各型的感染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其中HPV高危型感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18~30岁年龄段感染率低,约21.7%;60岁以上年龄段达到顶峰,约30.56%.HPV低危型感染在18~30岁及6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感染率相对高,其余年龄段感染率较低.结论 西安地区就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37.15%).高危型HPV、低危型HPV感染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 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160A SNP与胃癌的相关性

    作者:赵阳;许峰;任宏;张云锋;李晓军

    目的 探讨E 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C-160A与胃癌易感性之间的联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和15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的E cadherin启动子区-160位点SNP情况.结果 胃癌组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16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吸烟状况、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家族史和术后病理分期分层分析发现,无论吸烟与否,在胃癌患者和健康个体中,E cadherin-16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论吸烟状况、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家族史和病理分期状态,E cadherin-16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 cadherin C-160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与胃癌的易感性相关,E-cadherin C-160A多态性与胃癌患者吸烟状况、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术后病理分期之间无相关性.

  • 诱捕受体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治荣;邢兰瑛;刘宁侠;王笑笑;冯敏娟

    目的 探讨诱捕受体3(DcR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官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健康女性外周血清及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配对组外周血清中DcR3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从上述血清宫颈癌组随机抽取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显示,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在健康女性组、CIN组、官颈癌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官颈癌组术后1周血清DcR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宫颈癌组DcR3表达阳性率为72.5%,CIN、正常宫颈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6.7%(P<0.05);官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R3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学检测DcR3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种辅助手段.

  • 他克莫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

    作者:董妍;曾维惠;李文彬;郑雯

    目的 评价他克莫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筛选他克莫司佳作用浓度,根据对黑素细胞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他克莫司组、NB-UVB组、他克莫司+ NB-UVB组,未处理组为对照组.NB-UVB的照射剂量为25 mJ/cm2,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法测定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他克莫司(10、102、103 nmol/L)对黑素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 0.05),104 nmol/L他克莫司明显抑制黑素细胞增殖(P<0.05),故选择103 nmol/L为佳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他克莫司(103 nmol/L)、NB-UVB(25 mJ/cm2)、他克莫司+NB-UVB三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他克莫司+NB-UVB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高于他克莫司组及NB-UVB组(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NB-UVB可以协同增加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

  • 患者职业对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模式的影响

    作者:王珂;周灿;谢四梅;任予;王现兵;何建军

    目的 研究职业对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检查的实施以及治疗模式选择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4例女性乳腺癌病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卡方检查和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职业人群在临床病理特征、临床检查实施和治疗模式方面的差异.结果 不同职业的人群在肿瘤大小、pTNM分期、术前钼靶检查、术后ER、PR、Her2检测、外科手术方式及是否接受化疗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经济收入越高的职业就诊时肿瘤分期越早,相关临床检查的实施率越高,对外科微创手术方式及化疗的接受率也越高.结论 职业收入越低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肿瘤分期更晚、相关临床检查的实施率更低、保乳手术和化疗的实施率更低.

  •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王显利;牟建军;廉秋芳;吴静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即24h平均脉压(24 hPP)、动态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26例中老年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据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出24 hPP、PPI、AASI;进一步分析24 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①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的24 h收缩压(SBP)、24 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HDL-C低于IMT正常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上述指标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24 hPP、PPI、AASI及血清hsCRP、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动态脉压相关指数是评价中老年EH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良好指标,其中PPI和AASI的价值更大.血清hsCRP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的重要细胞因子.血清hsCRP水平与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关系密切,两者共同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过程.

  • 人肝细胞肝癌中STAT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司望利;宋瑛;胡雅楠;任牡丹;张雅欣;和水祥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中激活转录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HCC组织中STAT3的表达情况,29例肝血管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同时,检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HCC组织中STAT3表达较高,阳性表达率为68.4% (P<0.05),并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3,P<0.05). HCC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饮酒史、肿瘤直径<5 cm、静脉侵犯、TNM分期Ⅰ、Ⅱ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HCC发生的早期阶段STAT3与COX-2均呈高表达,STAT3/COX-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肝癌发生早期阶段起一定的作用.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代晓霞;王晓琴;寻萌;雷金娥;王聪;楚雍烈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收集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去除血清中高丰度蛋白;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构建2组研究对象血清二维电泳图谱,Image Master软件分析所得图谱,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2组间比较所得目标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获得了HCV患者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对表达差异2倍以上进行质谱鉴定,共鉴定出15种蛋白质.结论 成功鉴定了15个HCV相关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基础.

  • 白藜芦醇对EGFR调控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马维娜;何旭;郑蕾;张彦民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的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考察Res对A4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Lance技术、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探讨Res对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EGFR、Akt、ERK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对A43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转换细胞周期,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Lance和RTPCR实验表明,Res在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和EGFR、Akt,ERK mRNA表达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es在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EGFR和ERK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Res能够作用于EGFR及其信号通路,抑制高表达EGFR细胞A431的增殖.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下调EGF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ERK的蛋白表达实现的.

  • 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CytC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潘晓青;魏瑾;林琳;张明;单虎;闫蕊;贺乐

    目的 检测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C)的蛋白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低硒时CytC在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低硒大鼠模型,于喂养20、30、40周时提取心肌线粒体,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中CytC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进行原位染色,统计阳性细胞指数,并对CytC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低硒组CytC的表达与相应时段的对照组相比均降低,且随低硒喂养时间延长,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对照组间心肌线粒体中CytC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低硒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加重;相关性分析显示,线粒体内CytC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s=-0.858,P<0.01).结论 低硒可影响大鼠心肌线粒体中CytC蛋白的表达;CytC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具有相关性,提示CytC在线粒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siRNA沉默STAT3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

    作者:宋涛;王艳丽;杨雪;刘青光

    目的 通过体外沉默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基因转录,探讨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iRNA体外沉默肝癌细胞株HepG2 STAT3基因转录,检测细胞内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证实基因沉默效果,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下游分子survivin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后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分裂停滞于G0-G1期,伴随survivin转录下降,caspase3转录上升.结论 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可能同调控survivin及caspase3有关.

  • 小分子RNA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脑胶质瘤T98G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拓;王举波;董丹凤;王茂德

    目的 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胶质瘤细胞系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寻找控制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有效途径.方法 应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抑制T98G胶质瘤细胞系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用MTT法、TUNEL法、Transwell分别检测T98G胶质瘤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被抑制后对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小分子RNA干扰片段能够有效抑制酶活性,抑制T98G胶质瘤细胞增殖(P<0.05)、诱导细胞凋亡(P<0.05)并抑制细胞的迁移与侵袭(P<0.05).结论 通过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能够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细胞凋亡.

  • 分泌表达NT4-AcSDK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对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

    作者:何娟娟;马列婷;王亚文;惠凌云;杨广笑;王全颖

    目的 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NT4-AcSDK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造模采用200 mL/L CCl4花生油混合液腹腔注射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共8周,干预组小鼠在加害4周后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于8周实验结束时处理存活的全部小鼠,观察重组病毒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等的影响,以及NT4-AcSDKP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融合基因在干预组肝组织中表达并且重组腺相关病毒对CCl4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小鼠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P值分别为0.00、0.00、0.01、0.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肝功能生化指标的P值分别为o.89、0.38、0.58、0.32、0.32,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携带NT4-AcSDKP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对CCl4引起的小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近期用商品化四肽保护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保持一致.

  • PI3K抑制剂对四氯化碳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娜;祝聪聪;肖永红;张文丽;刘亦民

    目的 探讨PI3K抑制剂对四氯化碳(CCl4)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液氮保存下的HSC株,于37℃,50 mL/L CO2孵育箱中复苏传代培养,同步化后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Cl4组、CCl4+1 μmol/L PI103组、CCl4+2μmol/L PI103组、CCl4 +4 μmol/L PI103组,分别培养48 h.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初步观察了细胞形态改变;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测定细胞的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CC14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数目增多,Ⅰ型胶原表达增多;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CCl4+4μmol/L PI103组比CCl4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细胞数目减少;MTT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显示,与CCl4组比较,CCl4+1μmol/L PI103组、CCl4 +2μmol/L PI103组、CCl4 +4μmol/L PI103组细胞的增殖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减少,随着PI103剂量加大,细胞的增殖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减少,但CCl4+4 μmol/L PI103组和CCl4+2μmol/L PI103组比较,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变化.结论 PI3K抑制剂PI103可抑制活化的HSC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以及减少其Ⅰ型胶原的表达.

  • 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纳米颗粒作为雷帕霉素缓释载体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明川;张雅利;卢晓云;朱新亮;陈旭;李崇;马惺锋;唐秉韬

    目的 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作为疏水性药物雷帕霉素缓释载体的效果及其体外条件下对疏水性药物的缓释情况.方法 超声乳化分散法制备PHBHHx载药纳米微球,颗粒尺度分析仪对颗粒粒径进行表征,透析袋法进行雷帕霉素体外缓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雷帕霉素释放量.用包裹雷帕霉素的PHBHHx纳米颗粒处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mTOR底物p70S6K磷酸化情况.结果 包裹雷帕霉素的PHBHHx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11.4 nm,对雷帕霉素的包封率为92.5%,包裹雷帕霉素的PHBHHx纳米颗粒可以实现雷帕霉素的体外缓释,且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外增殖和胞内p70S6K的磷酸化.结论 PHBHHx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疏水性药物包封和递送载体材料.

  • 褪黑素的镇痛作用及对哌替啶镇痛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若涵;陈蔚军;吴宝磊;刘芳娥

    目的 研究褪黑素(MT)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哌替啶(PD)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MT1组(40 mg/kg)、MT2组(80 mg/kg)、MT3组(160 mg/kg)、PD组(40 mg/kg)和联合注射组(MT80 mg/kg、PD 40 mg/kg).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2mL药物.30 min后用Von Frey测痛法测定小鼠两后足的痛阈值.对上述对照组、MT2组、MT3组、PD组和联合注射组小鼠再连续5d给药并每天测痛,观察药物镇痛作用的耐受性.继续给药ld后,立即注射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反应.同时,每天统计小鼠排便数量,观察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结果 MT1、MT2、MT3组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有明显镇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MT2组与PD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MT3组镇痛效果高于PD组(P<0.0087).褪黑素和PD的联合使用使镇痛效果有所提高.褪黑素组和PD组小鼠均产生了耐受性,但褪黑素组小鼠耐受性小于PD组(P<0.05).PD组小鼠出现显著戒断反应,而褪黑素组、联合注射组及对照组小鼠未出现明显戒断反应(P>0.05). PD组小鼠排便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褪黑素组和联合注射组小鼠排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褪黑素镇痛作用显著,与PD有协同作用,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产生依赖性,并可以逆转PD的依赖性和胃肠道副作用.这为褪黑素在镇痛方面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动物学实验依据.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亚萍;董蕾;史海涛;刘欣;鲁晓岚;姜炅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对Matrige1基质胶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HepG2经不同质量浓度(10、100、1 000ng/mL)的重组人HMGBl(rHMGB1)干预,24、48、72h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100 ng/mL的rHMGB1干预HepG2 48 h,细胞对Matrigel基质胶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侵袭和迁移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此外,rHMGB1可明显上调MMP-9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1),但MMP-2蛋白及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可促进人肝癌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及迁移能力,这可能与上调MMP-9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有关.

  • 容量超负荷大鼠左室内向整流钾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建丽;王贺;王亭忠;韩克;杜媛;马爱群

    目的 观察容量超负荷心衰大鼠左室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IK1)各亚型的蛋白表达.方法 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法建立容量超负荷大鼠心衰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术后8周后用心动超声、血清脑钠肽(BNP)、心体比等评价心衰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测定两组大鼠左室心肌IK1的亚型Kir2.1、Kir2.2、Kir2.3的蛋白表达.结果 心衰组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心动超声示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明显减低(P<0.01),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体比明显增大(P<0.01),IK1通道的亚型Kir2.1、Kir2.2、Kir2.3在细胞膜与细胞质均表达,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1),分别下降了13.2%00、24.7%、8.9%.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心肌Iκ1通道各亚型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 电针配合局部按摩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景元;彭宇;范春阳;崔延超;崔红缨;胡晓红;王忠华

    目的 为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寻找一种疗效好、疗程短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65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5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局部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法.10d为1个疗程,治疗1、2、3个疗程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0%、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病例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结合局部按摩与单纯电针治疗对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有较好疗效,且电针结合局部按摩优于单纯电针,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的特点.

  • 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永涛;王春生;王坤正;姬文晨;杨佩;倪建龙

    目的 对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4例(46髋),其中10例(12髋)由于个人原因失访.成功完成随访34例(34髋).对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疗效.结果 34例(34髋)均获得了18~36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在术后6个月时均骨性愈合;出院前共有5例(14.7%)出现内科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出院后没有发现假体的松动和下沉;股骨近端无骨溶解或骨吸收;1例患者术后脱位,经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感染并再次手术;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4.52±5.80.结论 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 大黄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玉;周冬枝;夏欣欣;韩萍萍;曹丽君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保护的疗效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素预防组、大黄素治疗组、思密达组.大黄素预防组提前灌胃给药3d,除正常组外的各组采用X射线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照射后6h连续灌胃给药4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相关形态学指标,并测定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肠组织DAO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肠组织TNF-α及NO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黄素预防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可明显升高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提高肠组织中DAO活性,降低细菌移位率,降低肠组织TNF-α表达,减少NO生成,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 乌药挥发油的血清药物化学及对兔在体肠运动的影响

    作者:聂子文;郭建生;王小娟;刘红艳;陈君;张猛

    目的 对乌药挥发油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并观察乌药挥发油对兔肠道运动的影响.方法 建立HPLC色谱分析方法;分析乌药挥发油给药前后血浆样品与其体外乌药挥发油的成分变化,鉴定血中移行成分.按在体肠实验操作,观察灌胃给予乌药挥发油时,兔肠肌收缩频率及幅度的变化.结果 体外乌药挥发油在11.6 min处有峰,给乌药挥发油后30 min、1h、1.5h、2h、4h、6h的血浆与空白血浆相比,在11.6 min和46.5 min有新成分被测出.给乌药挥发油前后兔肠运动的频率和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下降趋势.结论 乌药挥发油有成分吸收入血,并对兔在体肠的运动有抑制趋势.

  •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何娟;王忠华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及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 (SSEA-I)的表达,阐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0只.分别于脊髓损伤造模后第3、7、14、28天时进行BBB评分(Basso-Beaie-Bresnehan scale),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SSEA-1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在3d和7d时,GFAP和SSEA-1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1),7d时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在14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的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5),而在28 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GFAP阳性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但SSEA 1阳性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损伤后的脊髓GFAP和SSEA-1阳性表达的高峰期都在7d,提示脊髓损伤后7d内可能为电针治疗介入的黄金期.

  • 椒蒿对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仵燕;斯依提尼沙汗·吾满尔;吴小川;骆靖华;玛衣拉·阿不拉克

    目的 研究椒蒿挥发油对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橄榄油组、椒蒿组),采用睾丸内注射冰醋酸的方法造模,各组都在手术前3天开始灌胃,手术后继续灌胃,共连续灌胃24 d(盐水组只灌胃,不手术).分别于术后3周、9周取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对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3周,模型组、橄榄油组、椒蒿组小鼠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周模型组与橄榄油组小鼠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椒蒿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椒蒿能使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提高,后者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一期手术技巧探讨

    作者:牛抒宇;李养军

    目的 探讨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一期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12月的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岁,平均13.6岁.所有病例均具有逆向内眦赘皮,双跟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肌力0~3 mm,睑裂高度2~4 mm,睑裂长度14~22 mm,内眦间距33~40 mm,上睑动度1~3 mm.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采用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一次性完成.术后随访3~36月,平均随访24月.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一次性完成.术后内眦赘皮消失,泪阜外露,睑裂长度25~32 mm,睑裂高度6~9 mm,内眦间距28~34 mm,上睑动度4~6 mm,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随访3~36月,效果良好.无睑内翻、睑外翻或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内外眦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内眦和外眦成形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一次性手术矫正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减少多次手术痛苦,手术效果确切可靠.

  • pEGFP-N1-TNFα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任艳鑫;赵留芳;杨洁;孙瑞梅;王虎;李晓江;隋军

    目的 构建pEGFP-Nl-TNFα重组质粒并鉴定,为转导CIK细胞并定位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以pMD19 Simple T-TNFα为模板,PCR扩增TNFα CDS区片段,将PCR产物进行15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回收TNFα条带,用BglⅡ和HindⅢ将TNFa的PCR片段及目的载体pEGFP-N1双酶切,然后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中.挑取克隆,提质粒,进行鉴定.结果 PCR扩增片段、双酶切出现722 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插入片断测序结果与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N1-TNFα,为下一步用纳米材料转染CIK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两种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RNAs表达的技术分析

    作者:闵自信;杜小云;宁启兰;钟楠楠;郑悦雯;韩燕;吕社民;张蕊

    目的 比较两种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s (miRNAs)表达含量的技术差异,优化不同实验目的和条件下研究miRNAs表达的技术方法.方法 取21d和42d两个时间点的SD大鼠关节软骨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备用.选取rno-miR-15b、rno-miR-16、rno miR 195、rno-miR-497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茎环引物和试剂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方法反转录总RNA,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这些miRNAs的表达量.提取人血浆中总RNA,用上述两种RT-qPCR方法实时定量检测has-miR-16的表达量.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这些miRNAs表达量,在大鼠21d和42 d这两个时间点其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同,都呈现增高的趋势,这与我们前期Solexa测序结果相同.在血浆中的结果显示,其中茎环引物反转录方法灵敏度相对较高.结论 茎环引物法在少量几个重要的miRNAs检测中具有优势,而试剂盒方法适用于大量miRNAs的筛查.

  • KCa3.1: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邓秀玲

    中电导钙激活的K+通道(intermediat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 channel,KCa3.1)先在红细胞上发现.KCa3.1 mRNA和蛋白水平在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许多细胞中上调,如激活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以及丝裂原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提示其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和心脏纤维化等发生中起作用.本文综述KCa3.1的结构和调控特征、生理作用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并讨论其阻断剂作为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前景.

  • 西安市供、受血人群TP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安群星;陈晓鹏;余瑞;安宁;李翠莹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供、受血人群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9年西安市西京医院约40万供、受血者TP和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分别按年份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供血者TP抗体阳性率为0.320 9%,受血者为1.169 0%;供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0.013 8%,受血者为0.023 0%.结论 国家无偿献血政策合理,在本地区实施得力,供血者人群拥有更低的TP和HIV感染率,可有效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3 04 05 06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