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서안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8259
  • 国内刊号: 61-139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39
  • 曾用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3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闫剑群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γ-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观察

    作者:李小明;童新;宋天保;孙志贤

    目的观察γ-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时间和剂量效应,以探求辐射诱发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2.5、5、7.5、10、15Gy γ-射线照射HL-60细胞,于照后继续培养3、6、9、12、24、27、30h,分别收获细胞。电泳检测DNA梯状带;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凋亡定量并观察细胞周期变化;Hoechst 33258-PI复染荧光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及已死亡细胞百分率。结果 HL-60细胞受照后死亡方式主要是凋亡,其首先阻滞在G2/M期并由此走向凋亡;DNA梯状带及FCM检测结果发现,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oechst 33258-PI染色法检测结果与FCM检测的凋亡细胞随剂量的加大及时间的推移而增多的结果并不呈平行关系。结论γ-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的确立为进一步探讨该凋亡途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兔眼硅胶膜植入滤过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裴澄;孙乃学

    目的建立兔眼硅胶膜植入引流术模型,通过眼压、滤过泡及光镜下形态学的观察,探讨硅胶膜植入引流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只家兔随机选择一眼植入硅胶膜,对侧眼行滤过术作为对照,术后观察眼压和滤过泡,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硅胶膜植入眼眼压下降维持时间和滤过泡的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眼。光镜显示硅胶膜植入眼可见开放的滤过道和咬切口。植入眼与对照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规律相似。结论硅胶膜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引流性手术。

  • 粘附分子E-cADHERIN和CD44v6表达与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作者:杨拴盈;李雅莉;杨德昌;王双妮;薛淑芳;张维;苏宝山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E-Cadherin和与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3例肺癌组织及其中41例淋巴转移灶中E-Cadherin和的表达。结果淋巴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为85.37%,显著高于原发灶(63.49%,P<0.05);E-Cadherin均与肺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值分别小于0.05和0.001);诊断肺癌淋巴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E-Cadherin异常表达为63.41%和63.64%,阳性表达为85.37%和77.27%,平行试验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59.09%,系列试验敏感度为60.98%,特异度为81.18%。结论 E-Cadherin异常表达和阳性表达可能均在肺癌淋巴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作为诊断肺癌淋巴转移的辅助指标。

  • 肺癌TNF-α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贾彦民;陈明伟;马建光

    目的探讨TNF-a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肺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结果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中,阳性率为47.5%(19/40),细胞核内无阳性表达;癌旁正常肺组织内无阳性表达(P<0.05)。结论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生长抑素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

    作者:王唯析;赵明光;胡海涛;许珉;马惠芳;任惠民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S)在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分布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耳蜗核(CN)、上橄榄核簇(SOC)及下丘(IC)内S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结果在脑干听觉中枢广泛分布着SS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S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蜗神经腹核(VCN)、斜方体核(NTB)、内侧上橄榄核(MSO)及橄榄周核(PON),而SS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在下丘、外侧上橄榄核(LSO)及蜗神经背核(DCN)。结论脑干听觉中枢内的SS参与声信号的传递与调控。

  • 唇和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差异性分析

    作者:景捷;张蕾;王仪;韩恩善;孙小娟

    目的研究唇和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差异性。方法用临床和病理参数对50例唇鳞状细胞癌和26例舌鳞状细胞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唇和舌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核分裂数等无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深度,毛细血管数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深度和病理核分裂数与复发转移有关。结论当唇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大于5.1 mm,舌鳞状细胞癌大于6.5mm时,易出现复发转移。唇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核分裂数大于2个时,易出现复发转移,大于3个时,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而病理核分裂数与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无关,与复发转移有关,当其多于2个时易出现复发转移;机体对唇鳞状细胞癌免疫反应程度高。

  • 合生元对烧伤大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

    作者:梅龙;楚雍烈;熊德鑫;祝晓凤;张蓉

    目的探讨合生元治疗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机制,为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探求新途径。方法动态检测大鼠体内的肠道示踪茵JM109易位率和血浆中LPS水平。结果合生元治疗组大鼠体内JM109易位率以及血浆LPS水平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结论合生元能够快速补充肠道生理性厌氧菌,坚固肠粘膜外微生物屏障,阻止肠道条件致病茵和LPS经肠壁进入机体组织,对烧伤后肠源性感染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肺吸入胰岛素气雾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德强;赵伯钦;张南雁;李晓芳

    目的观察肺吸入胰岛素气雾剂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以甘氨胆酸钠及甘珀酸钠为吸收促进剂,分别制成肺吸入胰岛素气雾剂,糖尿病大鼠气管插管后用药,测定血糖。结果糖尿病大鼠模型为低胰岛素分泌型。甘氨胆酸钠作吸收促进剂的气雾剂组在给药后15min起效,30min血糖下降百分数达峰值;甘珀酸钠为吸收促进剂的气雾剂在给药后15min起效,2h血糖下降百分数达峰值;对照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在用药后1h血糖下降百分数达峰值。气雾剂用量增加,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百分数无明显增加。结论肺吸入胰岛素气雾剂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 乳腺癌p21WAF1/CIP1表达与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润芹;陈晓黎;王康敏;苏宝山;黄莺

    目的探讨乳腺癌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与激素受体、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乳腺癌组织p21WAF1/CIP1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同时检测。结果 p21WAF1/CIP1、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分别为50%、55%、48%。p21WAF1/CIP1基因表达与ER、PR相关,并随着乳腺癌恶性程度增加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降低。结论检测p21WAF1/CIP1在乳腺癌的表达,对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 P53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清峰;刘效恭;李国威;王英

    目的研究P53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16/50),癌旁组织均为阴性;有门静脉癌栓31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5%(14/31),而无门静脉癌栓19例仅2例为阳性(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μg/L 36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1%(15/36),AFP<400μg/L 14例仅1例阳性(P<0.05)。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发生在肝癌启动阶段之后;P53基因突变与AFP关系密切;P53蛋白对判断肝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 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诱发肌梭传入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作者:邢国刚;樊小力;宋新爱

    目的观察肌梭传入活动是否对呼吸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用63只麻醉、制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以膈神经放电作为呼吸观测指标,观察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Sch)诱发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的影响。结果①产生易化作用的有40例(63.49%),其中23例(36.51%)呈吸气延长效应;17例(26.98%)呈抑呼增频效应。产生抑制效应的有11例(17.46%),呈双相反应的4例(6.35%),8例(12.70%)无明显作用。②吸气延长效应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Ti)延长,呼吸时程(Te)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i/Te比值增加,呼吸频率(RF)变化不明显;抑呼增频效应主要表现为Te缩短,Ti变化不明显,Ti/Te比值增加,RF加快。③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同剂量的Sch使上述呼吸易化效应明显减弱。结论股动脉注射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运动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 过氧化物酶抗体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蒲丹;朱本章

    目的通过比较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TD)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探讨测定TPO-Ab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200例ATD、50例非ATD、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浓度。结果①ATD患者血清中TPO-Ab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功的变化与体内TPO-Ab浓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ATD的预后。③TPO-Ab浓度的变化与TMAb变化一致(γ=0.83,P<0.01),但用TPO-Ab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指标较TMAb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P<0.01)。结论测定TPO-Ab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敏感、特异的指标。

  • 银杏叶多糖的化学及清除羟自由基作用

    作者:靳菊情;丁东宁;边晓丽;董海艳;葛苹

    目的测定银杏叶多糖的组成、分子量、甙键类型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多糖组成;凝胶过滤法测定分子量;红外光谱法测定甙键类型。以·OH清除剂(甘露醇、苯甲酸)为对照,应用Fenton反应检测多糖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该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组成,平均分子量为红外光谱在处有吸收。对·OH的清除作用达50%所需药物量以表示。多糖、甘露醇、苯甲酸的依次为867、3996和490μg/ml。结论银杏叶多糖是以α-甙键连接而成的杂多糖,该多糖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 血清nCa2+含量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李志清;魏瑞全

    目的研究血清离子钙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的变化规律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了46例HFRS患者不同病期血清含量,并将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做相关分析。结果 HFRS患者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多尿期时血清含量降低(P<0.05),以少尿期为显著(P<0.01)。而且随病情加重,结果依次降低,危重型患者整个多尿期也明显降低。血清含量与BUN、Cr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参与发病过程,与病情轻重和肾功状态密切相关。

  • 前列腺素F2α和E2降低眼压及与房水cAMP含量变化关系的初探

    作者:郭长梅;张德秀;牛进宝;董永鹏

    目的探讨小剂量前列腺素对正常兔眼压的作用及与环磷酸腺苷(cAMP)的房水动力学介导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研究,30只兔60只眼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分别点用或等量生理盐水。每组选10眼,用药后不同时间测量眼压。另外10眼滴药后2h抽取房水检测cAM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组用药后1h眼压开始下降,持续至用药后5h,其中2h时眼压下降幅度大,平均分别为0.50kPa和0.45kPa。用药2h后组房水中cAMP含量由用药前(17.50±3.80)pmol/ml增高至(37.21±4.34)pmol/ml,而组房水cAMP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小剂量可以降低正常兔眼内压。PGE2降眼压机理与房水中第二信使cAMP的动力学介导作用相关,而可能另有一套不同的第二信使系统。

    关键词: 眼压 房水 正常兔
  • 犬胰腺左叶缺血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作者:向国安;耿智敏;秦兆寅;胡海田;郑克让;杨文彬;杨定忠

    目的建立犬胰腺左叶的缺血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解剖犬胰腺,结扎脾动脉近心端,建立犬胰腺左叶的缺血模型,观察术后病理生理、病理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用12条犬术后存活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缺血部位胰腺组织坏死,并被纤维组织修复。结论犬胰腺体尾部模型容易建立,安全、可靠,对人体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胰腺 病理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关系

    作者:张培莲;李桂林;殴阳克勇;周雪芹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的关系,及其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发病中的作用,从而对IUGR的病因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取20例分娩IUGR儿、10例分娩巨大儿及20例正常产妇,分娩后抽取母静脉血及脐静脉血,分离血清(各组产妇均无产科及内外科合并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中IGFBP-3的浓度。结果③母血IGFBP-3浓度显著高于脐血(P<0.01),且二者之间无相关关系(γ=-0.18,P>0.05)。②脐血中IGFBP-3浓度在IUGR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巨大儿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脐血IGFBP-3的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盘重量呈正相关关系(γ=0.63,γ=0.48,P均<0.01)。③各组母血中IGFBP-3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①母血及脐血IGFBP-3的来源不同,母血中的IGFBP-3不能通过胎盘屏障。②胎儿自身分泌的IG-FBP-3与胎儿生长关系密切,其浓度降低可能是导致IUGR的重要原因之一。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徐静;王玉环;吴海琴;张春红;倪红燕;戴信刚;谢璇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D(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根据血管并发症的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Lp(a)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其血清中TC、TG、HDL、VLDL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各种血管并发症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还发现有血管并发症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清Lp(a)水平与常见的血脂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Lp(a)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犬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耿智敏;向国安;刘效恭;韩庆;王康敏;刘青光;潘承恩

    目的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Verhoeff's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粘膜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胆肠吻合愈合过程延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愈合后粘膜下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改建较差。结果导致瘢痕增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胆肠吻合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其原因与胆管壁组织构筑、胆汁刺激作用及肠胆返流有关。

  • 大鼠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王彩云;雷立权;邱曙东

    目的观察增龄和性腺发育对雄性大鼠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检查性成熟前、成年去性腺、成年和老龄雄性大鼠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密度,观察增龄及性腺对雄性大鼠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密度的影响。结果去性腺成年组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免疫反应性高,其次为老龄组,二者均高于性成熟前组和正常成年组,后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性成熟前后性腺发育对雄鼠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密度无明显影响,老龄及去性腺均使雄鼠心肌组织中的雄激素受体密度显著增高。

  • 镓盐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结构的影响

    作者:庞炜;王治伦;吕旌乔;李广元;邸明芝

    目的了解镓盐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去除成年大鼠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然后应用镓盐进行治疗。采用骨强度测定和骨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骨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镓治疗组与骨质疏松组相比,骨吸收的病理变化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强度亦有提高的趋势。结论镓盐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或减缓其进程的作用。

  • 倍他乐克联合安体舒通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起鹏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合安体舒通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肥厚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倍他乐克组(A组,n=30),给予倍他乐克6.25mg,2次/d,无不良反应,每周用量加倍,直至50mg,2次/d。倍他乐克联合安体舒通组(B组,n=30),倍他乐克量用及方法同A组,加用安体舒通10mg,3次/d,一周后无不良反应,加量为20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A组临床显效23.3%、有效66.7%、无效10.0%;B组临床显效33.3%、有效63.4%、无效3.3%。心功能指标EF、心率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安体舒通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用倍他乐克。

  • 大鼠脑缺血淋巴细胞浸润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马琳;刘勇;邵小鹏;丁海燕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只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脑缺血12h、24h、3d、7d和10d后损伤区CD3、CD4和CD8阳性淋巴细胞。结果缺血12~24h即可见CD3阳性和CD8阳性细胞浸润,3d和7d组阳性细胞多。这些浸润的淋巴细胞位于反应带以及坏死中心和反应带的交界处。位于坏死区周围的CD3阳性和CD8阳性细胞主要为圆形,有大细胞和小细胞两种形态;位于反应带的淋巴细胞为小圆细胞,呈弥散分布,也可在微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CD4阳性淋巴细胞数量较少,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结论淋巴细胞及亚群可能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 头孢羟氨苄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姬海红;唐新娟;景岗;柳晓泉

    目的研究头孢羟氨苄分散片与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500mg头孢羟氨苄分散片与颗粒剂后的血药浓度,计算两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头孢羟氨苄分散片与颗粒剂的分别为(1.61±0.26) h和(2.22±0.2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0.2±9.79)mg·h/L和(60.7±9.76)mg·h/L;头孢羟氨苄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3±6.51)%。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血清IV型胶原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小维;苌新明

    目的研究血清IV型胶原(IV-C)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以放免分析法检测正常对照者(NC)及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V-C浓度,并与Ⅲ型前胶原(PCⅢ)比较。结果各慢性肝病组血清IV-C、PCⅢ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1)。血清IV-C浓度在重度慢性肝炎(CH)组显著高于轻、中度CH组(P均<0.01),活动性肝硬变(LC)组显著高于静止性LC组(P<0.05)。血清IV-C与PCⅢ在CH组及LC组中均呈显著性正相关(CH组γ=0.7023,LC组γ=0.5878,P均<0.001)。结论血清IV-C浓度可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

  • 正畸治疗中恒尖牙阻生的激光导萌

    作者:毛鸿瑾;侯红宇;李恩生;翟玲玲

    目的探讨在正畸治疗中使阻生恒尖牙顺利萌出的佳导萌时机和方式。方法对9例恒尖牙不同程度阻生者先后进行开窗导萌,其中3例为手术导萌,6例为激光导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用激光术较常规手术操作灵活方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楚,牙面暴露充分,利于粘贴附件,提高了正畸疗效。结论用激光开窗导萌阻生恒尖牙将是代替手术开窗的良好途径。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报告

    作者:石志红;杨彩玲;崔峥;李忠民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新概念,是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病医学会联合提出,并进行了定义[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由各种严重损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其特征是全身过度或失控性炎症反应。这里的炎症并非特指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系指急性疾病时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MODS是SIRS发展的严重并发症,在SIRS至MODS发展过程中,可同时或序贯地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DIC、急性胃肠道出血。目前尚无统一的MODS诊断标准。

  • 血管炎性皮肤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伟民;王伟;宁喜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不仅是一层半透膜屏障,而且具有复杂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其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某些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可直接反映出VEC的损伤[1]。为此,我们初步观察了血管炎性皮肤病患者外周循环血中CEC数量的变化,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 尸体肾移植术后加速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丁小明;薛武军;田普训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后加速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治疗。方法对7例临床上诊断为加速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给予强有力的抗排斥治疗。结果自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所行的300例尸体肾移植患者中,7例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3%,经强有力的抗排斥治疗后6例完全逆转,排斥逆转率85.5%,目前6例均健康存活,带肾存活率长已达3年半;1例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结论加速性排斥反应的防治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强有力的抗排斥治疗以及有针对性地防治抗排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 颅内肿瘤患者全血GSH-PX活性检测及意义

    作者:郭世文;刘守勋;谢昌厚;董青;姜海涛;何百祥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全血GSH-Px活性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DTNB直接法检测34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1日及术后3周全血GSH-Px活性。鲒果颅内肿瘤患者术前全血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恶性肿瘤患者全血GSH-Px活性下降更为明显。术后3周良性颅内肿瘤患者全血GSH-Px活性已恢复正常,而恶性颅内肿瘤患者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GSH-Px活性变化与颅内肿瘤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颅内肿瘤 GSH-Px 全血
  • 别嘌呤醇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疗效观察

    作者:黄绍平;陈征起;杨翠;何娟;刘海燕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疾病,多在儿童期起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少患儿很早就被迫卧床。80年代初期国外作者发现别嘌呤醇能使部分患儿的肌无力症状改善。我们从1994年开始用该药治疗本病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芳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69例异位妊娠中好发年龄为25~34岁,有流产史者182例(占49.1%),宫内节育器(IUD)使用者124例(占33.6%),有剖宫产等手术史者165例(占17.6%),有不孕史者36例(占9.7%)。行根治性手术284例(占77.0%),保守性手术85例(占23.0%)。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病与IUD、人工流产、感染等因素有关,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是很有效的方法。

  • AO带锁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王民;同志超;刘淼

    目的研究和评估AO带锁型颈椎病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AO带锁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内固定。结果 14例患者获3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钢板和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该系统操作简单、稳定性可靠,近期合并症少,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需要,但仍需完善该系统,并进行远期疗效的观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0例

    作者:闫立昆;王小强;迟达超;何文宪

    成人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局部创伤均较大,术后恢复慢,且其15%~40%的复发率[1],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问题。Lichtenstein[2]在1986年开展了无张力的疝修补术,使用人工合成的Marlex Mesh补片代替张力缝合,被誉为疝修补术的一次革命。我院从1998年5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结合有关资料及手术体会总结如下。

  • 脑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

    作者:齐乃新;赵京龙;白芝兰;杨全新;付建设;孙泓泓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34例共发现病灶245个,呈结节状或环形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佳方法。

  • 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骨康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

    作者:牛晓峰;李维凤;歧林;李延

    目的建立骨康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硅胶薄层板,展开剂为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3:1:2),检测波长,士的宁结果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9,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9.83%(RSD=1.03%)和96.09%(RSD=2.01%)。结论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同时可以定量测定骨康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可作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 胸导管损伤致乳糜胸9例

    作者:陈健;梁景仁;贺定超

    胸导管损伤致乳糜胸多发生于胸部手术后,尤以食管癌手术为常见,另外,肺癌切除、胸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乳糜胸也有报道,较为少见的还有胸部损伤所致的创伤性乳糜胸。现就我院自1980年以来胸部手术(2201例)后发生的乳糜胸8例(0.35%)及外伤引起的乳糜胸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7~64岁,其中食管癌术后5例(均为中段癌),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1例,心包剥离手术1例,食管良性狭窄术后1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所致1例;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3例,其中1例行二次开胸(右、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治愈8例,死亡1例。

  • 208例小儿鼻腔异物病的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刘哲;金国菊;王惠敏;刘秋艳;蒿兴厚

    鼻腔异物病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在儿童中发病较高。近年来发病有明显增加,且异物种类呈多样化的趋势。我科1991年~1998年共收治鼻腔异物病437例,均经手术取出异物证实,其中1991年~1995年197例,1996年~1998年240例。回顾分析病例中208例有误诊史,误诊率约占47.6%。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208例中男108例,女100例,男女比例约1:1;年龄小40d,大7岁,其中4岁以下152例,4~6岁42例,6岁以上14例。1.2 异物种类 208例中非生物性异物182例(87.5%),如海绵、纸卷、玻璃球、钮扣、螺帽等,其余为植物性及内生性异物。

  • 结肠代食管术28例报告

    作者:张潍;周斌

    D 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已为医学界所肯定。但因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高,致使该术式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2月,采用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6~68岁,均为食管癌患者。其中食管烧伤致瘢痕狭窄癌变3例,食管癌合并胃大部切除术后6例,单纯食管中上段癌19例。其中鳞癌22例,鳞腺癌3例,腺癌3例。

  • 经腋下小切口与常规开胸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比较

    作者:刘建林;郑建杰;范朝晖;李明;师桃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术后美观、少痛苦、低费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我们采用左腋下小切口施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加例,疗效满意,现与常规开胸治疗PDA者进行全面比较,以示其优越性。1 临床资料

  • 左室特发性室速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1例报告

    作者:高燕;周忠;王归真;崔长琮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临床上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证据。I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成功率较高。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和左室间隔的IVT成功率在90%左右,束支折返性VT的成功率接近100%,而起源于其他部位的IVT成功率仅50%~70%,复发率3%~5%本文报告RF-CA成功治疗1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的病例资料,探讨ILVT的临床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阵发性心悸20年,再发半月。先后发作3次,每次持续半月左右,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以往心电图诊断VT。此次住院后心电图显示:异位心律,心室率143次/min,R-R节律规则,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I和AVT导联呈qR,Ⅱ、ⅢAVF呈rS,Vl呈R,V2呈rSR,V3~V5呈rS,电轴左偏(-30°),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图1)。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等检查未发现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临床诊断lLVT。入院前曾先后给予心得安、苯妥英钠、利多卡因、心律平、慢心律等药物治疗,无效。入院后口服可达龙0.4g/d共5d,仍无效,行同步电复律术(200J),即刻恢复为窦性心律,继续口服可达龙0.2g/d,复律后第4天再次出现室速。

  • 秦巴山区乳母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王振林;王小娟;张瑞娟;张志峰;张富昌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乳母的营养状况及存在的营养问题。方法 24小时回顾加3天膳食记录法对秦巴山区101名6个月以内乳母进行营养调查。结果该人群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太少,热能和蛋白质摄入量仅为极轻体力劳动乳母RDA的71%和64%,其余各种营养素除维生素E和C外,均不足RDA的70%,其中Vit.A、B2、Ca、Zn分别为RDA的15.19%、30.48%、17.43%、43.35%,血清Ca、Zn、Cu、Se和Fe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比率分别为27.72%、19.80%、14.85%、74.26%和3.96%,贫血患病率为33.66%,血清TSH高于正常值上限者占23.76%。结论该人群体内部分营养素缺乏,应对特需人群进行营养教育,增加动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必要时应使用碘剂补充碘营养的不足。

  • 淋病后综合征的病因学分析

    作者:王万卷;米耀武;王俊民;李伯勋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淋病后综合征"的病因及与性病恐怖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纯性淋病正规治疗后淋球菌转阴情况下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念珠茵的检测及其病因、症状的调查分析。结果及结论淋病后综合征患者中除少数伴有其它病原体感染外,大多数是性病疑病症的一种表现。

  • P物质在初级传人兴奋传递中的作用

    作者:张世红;牛汉璋;江赛男

    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当神经受刺激后,P物质可在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在中枢端末梢释放的P物质与痛觉传递有关,其C-末端参与痛觉的传递,N-末端则有能被纳洛酮翻转的镇痛作用。P物质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谷氨酸等的释放参与痛觉传递,其镇痛作用是通过促进脑啡肽的释放引起。逆向电刺激感觉神经或经细传入纤维传出的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冲动可使外周端末稍释放P物质,引起该神经支配区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等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结合经络研究的新进展,P物质可能是经脉信息传递的重要物质。

  • 乙酰胆碱对心脏心室肌的作用

    作者:方萍;臧伟进;于晓江

    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可激活毒草碱型胆碱受体(mAChR)进而抑制窦房结、心房及传导组织。此外,它能拮抗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对心室肌的刺激作用。近年研究表明,ACh对心室肌也具有直接作用。本文将就心室肌的神经、受体分布、ACh对心室肌离子通道及动作电位的影响加以阐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3 04 05 06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