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서안교통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8259
  • 国内刊号: 61-139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39
  • 曾用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3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闫剑群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影响

    作者:姚钢炼;廖婷婷;周琳;李美如;袁浩峥;桂保松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 CKDⅠ)和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 ,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MMP-9和TIMP-1水平的差异.结果 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TIMP-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而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下调TIMP-1水平,恢复MMP-9水平,保持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防止肾间质纤维化.

  •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硒水平及对血清P53、BCL-2、NO、MDA的影响

    作者:王宇东;王芝芳;白广禄;雷艳霞;王立新;范中学;耿冬;郭雄

    目的 探讨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硒水平及对血清P5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 的影响.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煤、水、土、玉米、辣椒、血清、尿、发中砷、硒含量;采用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TBA法分别测定血清P53、BCL-2、NO、MDA水平.结果 病区煤、土、玉米、辣椒中砷、硒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病例组血清、尿和发砷、硒含量显著高于内、外对照组;病例组血清BCL-2水平显著高于外对照组,病例组、内对照组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外对照组.结论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含量增高,外环境硒含量偏高而内环境硒负荷适宜, 其血清BCL-2水平增高,MDA降低,而P53、NO无显著变化.

  • Ghrelin基因Arg51Gln多态性与西安汉族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作者:谢璇;张静;王玉环;张春虹;王俊宏;袁晓红;倪红燕

    目的 研究ghrelin基因Arg51Gln多态性在中国西安汉族人群的分布情况,并探讨该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中国西安地区汉族人305例(正常对照组80例;2型糖尿病组125例;高血压病组4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52例)Ghrelin基因Arg51Gln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52、0.201、0.212);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1.002、0.199、0.124);2型糖尿病组Gln51等位基因携带者的BMI、FINS、HOMA-IR均高于野生型(P值分别为:0.045、0.003、0.041).结论 该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相关,Ghrelin基因Arg51Gln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无相关性.

  • 环氧氯丙烷对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云;魏旭峰;顾继伟;李庆新;陈瑜;易定华

    目的 探讨环氧氯丙烷对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去垢剂和胰蛋白酶消化制备的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支架作为对照组,用30 g/L环氧氯丙烷处理24 h的去细胞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将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种植于脱细胞支架上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 TEHV),分别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TEHV的组织结构,并行RT-PCR测定hBMSCs分泌MMP-1、3的功能.结果 hBMSCs在实验组脱细胞瓣膜表面生长良好,MMPs的表达比对照组降低.结论 环氧氯丙烷处理的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支架,可以抑制hBMSCs的MMP-1、3的表达.

  • 光动力疗法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的影响

    作者:蔡君;叶青青;杨继元;李晶晶;周忠晓;黄卓正;刘剑仑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染色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A492值,选择佳作用参数;电镜观察PDT作用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PDT作用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越明显;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Bcl-2蛋白表达自PDT后6 h起显著下降(P<0.01),PDT后6 h Bax/Bcl-2比值依次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动力疗法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有关.

  • 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四氟乙烯表面灭菌与改性的研究

    作者:刘红霞;陈杰瑢

    目的 研究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灭菌及改性.方法 通过载体定量灭菌实验测定远程氩等离子体对PTFE表面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并利用接触角测量、质量损失率计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研究灭菌前后PTFE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 在放电功率100 W,放电时间120 s,氩气流量20 cm3/min的条件下,远程及常规氩等离子体均可有效灭活大肠杆菌(GE≥3.769);但经远程氩等离子体灭菌后,PTFE表面的亲水性(水接触角为58.5°)明显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灭菌后的PTFE表面(水接触角为70.5°),同时受损及降解程度低(表面质量损失率仅为11.8%).远程氩等离子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子、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对PTFE表面的脱氟作用更强,从而引入更多的含氧基团.结论 远程氩等离子体在有效杀灭大肠杆菌的同时,可使PTFE表面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

  • 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供肝及胆道组织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陆宏伟;黎一鸣;吉鸿;徐金锴

    目的 验证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减轻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y ischemia, HAI)引起的肝胆细胞凋亡.方法 应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8只)、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8只)及对照组(8只).在制模后,3组动物均于冷灌注后不同时点切取肝脏、胆道组织,分别用戊二醛及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电镜观察和TUNEL染色,观察肝胆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两组的凋亡指数.结果 在冷灌注后2 h,HAI组电镜下出现较明显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少见;对照组难以找到凋亡肝胆细胞.TUNEL法染色切片显示,冷灌注后3组肝胆组织内均有少量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相差不大(P>0.05);随冷灌注后时间的延长,3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HAI组凋亡指数的升高更为显著,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次之,对照组变化不大,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肝移植时肝动脉缺血所导致的肝胆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应在继续完善改进的基础上实施于临床.

  • 西安市城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女性生理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刘顺智;颜虹;许鹏;侯斌;庄贵华;曾玉红;郭雄;吕社民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女性生理因素与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对西安市城区281名绝经后妇女进行了女性生理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了腰椎、髋部骨密度.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和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行经年限、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比较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等,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而平均每次月经持续天数、行经年限、身高、体重、BMI等,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西安市城区绝经后妇女的年龄、行经年限、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身高、体重和BMI等与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7β-雌二醇对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贾国荣;俞小瑞;李红波;王淑红;韩燕

    目的 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以及17β-雌二醇(βE2)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进行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待细胞培养4-5 d,经不同因素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FACS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200 μmol/L的H2O2能有效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低浓度的H2O2不能诱导细胞凋亡,但高浓度的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导致了正常细胞比率的锐减;10 μmol/L的βE2能有效对抗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低浓度的βE2对细胞未表现出保护作用,高浓度的βE2对细胞反而表现出毒性作用.结论 一定浓度的βE2在一定范围内能对抗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表现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

  • 番茄红素预防高脂喂饲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刘启玲;周玲;许心青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高脂喂饲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同时给予番茄红素灌胃,检测体重、血脂和肝组织脂质水平及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探讨可能的减肥机制.结果 番茄红素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0.05),适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番茄红素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肝组织中TC、TG、LDL-C含量(P<0.05),中剂量组明显提高HDL-C水平(P<0.01).病理观察显示,番茄红素各剂量组脂肪变性及肝细胞肿胀程度减轻,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番茄红素具有预防高脂饲料喂饲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HDL-C合成,减少TC、TG、LDL-C在体内的蓄积.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移植肝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展翰翔;吕毅;刘昌;艾红;刘学民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中心10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汇总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门脉流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肝动脉流速降低,后逐渐恢复正常.107例中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87%),肝动脉狭窄5例(4.67%),门脉血栓形成3例(2.80%),肿瘤复发7例(6.54%),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18例次(16.82%),慢性排斥反应10例次(9.34%),胸腔积液105例(98.13%),腹腔积液65例(60.74%),假性动脉瘤1例,胰漏1例,胆道感染4例(3.74%),胆道狭窄4例(3.74%),胆漏5例(4.67%),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恒磁场对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冯旭阳;徐瑞芬;宋博;王海昌

    目的 研究恒磁场对培养的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恒磁场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人脐动脉VSMC,不同强度的恒磁场垂直作用于VSMC,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恒磁场对VSMC胞浆[Ca2+]i的影响.结果 5 mT的恒磁场作用于VSMC后10-50 min[Ca2+]i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0 min下降明显;其平滑肌细胞的Ca2+荧光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至60 min接近对照组.结论 恒磁场对VSMC胞浆[Ca2+]i有明显降低作用,可能是抑制VSMC细胞增殖的机制.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 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大脑和消化道中5-HT的表达与病理作用

    作者:邹百仓;董蕾;曹铭波;王燕;王深浩

    目的 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组织中的5-HT分泌表达的差异,探索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造成C-IBS动物模型,并鉴定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中5-HT阳性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 IBS模型经鉴定符合其病理特征.结肠组织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炎性表现.D-IBS组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并且空肠、回肠阳性细胞数也多于C-IBS组(P<0.05);C-IBS组海马、下丘脑、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中5-HT的增加与IBS发病相关,5-HT在IBS不同亚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与其不同受体在大脑和消化道的表达分布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 Bcl-2、Bax、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在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共同表达和意义

    作者:丁小明;薛武军;田普训;刘晓东

    目的 检测Bcl-2、Bax、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 在移植肾急性排斥时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急性排斥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3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及18例正常供肾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Bax、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 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根据Banff97病理诊断标准,急性排斥标本30例,其中ⅠA 12例,ⅠB 11例,ⅡA 5例,ⅡB 2例;②所有组织中均可发现细胞凋亡现象,急性排斥标本中更为明显;③Bcl-2在急性排斥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5),与急性排斥的病理变化呈负相关(P<0.05);Bax在两组的表达水平无差别(P>0.05);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在急性排斥组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与急性排斥的病理变化呈正相关,以FasL和粒酶B 为明显(P<0.01).结论 ①Bc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减少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②Bax对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不大;③Bcl-2、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的表达变化均与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尤以FasL和粒酶B明显,可作为监测移植肾形态学变化、功能状态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AT2对成年压力超负荷性肥大心肌细胞TNFα、IL-1β及IL-6分泌的调控

    作者:周娟;徐心;刘进军;林元喜;高广道

    目的 观察AT2对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合成的调控作用及AT1和AT2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SD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选用术后8周肥大的心肌细胞,将其分为AngⅡ组、AngⅡ+losartan组、AngⅡ+PD123319及AngⅡ+losartan+PD123319组.待实验结束,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IL-1β及IL-6的mRNA表达水平,放免法检测TNFα、IL-1β及IL-6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AngⅡ组相比,AT1拮抗剂losartan不影响TNFα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单独应用AT2拮抗剂PD123319及联合应用losartan和PD123319均可使TNFα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联合应用二者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介于单独应用losartan和PD123319组之间.与AngⅡ单独联用losartan或PD123319相比,同时联用二者可使IL-6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AT2参与了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AT1与AT2之间并非简单的拮抗关系.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机体液递物质的影响及疗效

    作者:薛挥;焦婕英;吕良山;厉英超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机体液递物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分为TIPS组和内科组,每组20例.另选健康成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及生化分析法测定各组各时段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TIPS术后所有患者出血停止,一般状况改善明显,TIPS术后1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 d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40例患者血清NO、IL-6及血浆MDA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正常人(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与内科组治疗一周后相比明显升高(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显著,术后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术后血清NO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与TIPS引起门脉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MDA无明显变化,表明肝脏总的血流灌注减少不明显.

  • 新疆地区7个少数民族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动特征

    作者:桂宏胜;余兵;杨程博;李生斌

    目的 基于9个CODIS STR位点分型数据,探寻新疆地区7个主要少数民族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动特征.方法 计算杂合度、Nei遗传分化系数、Nei遗传距离以及Wright F统计量,使用确切概率法对民族分化水平进行统计检验;通过Mega构建系统发生树,Arlequin进行分子方差分析;应用R矩阵模型分析基因流动形式.结果 7个少数民族平均杂合度均大于0.7,遗传分化系数小于2%,群体分化检验显示多数位点都有显著性差异;系统发生树和分子方差分析表明7个民族分为三支;R矩阵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柯尔克孜以及乌兹别克族具有较高的基因流动水平,而回族基因流动形式呈现一定隔离性.结论 新疆7个少数民族属于独立民族,但分化程度一般;其进化关系上较近,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

  • TAA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胃肠功能及病理改变

    作者:潘巧玲;刘小静;叶峰;牛迎花

    目的 了解大鼠急性肝衰竭时胃肠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 以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肝脏生化指标、肝脏与胃肠组织学变化及全胃肠道钡剂通过时间.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消化道症状及肝性脑病,肝脏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坏死、肠壁损伤.肠蠕动功能减低,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确实存在着胃肠功能的障碍,且胃肠功能障碍与肝衰竭密切相关.

  • 负压对供皮区创面再上皮化速度的影响

    作者:许龙顺;乔骋;陈绍宗;李学拥

    目的 观察负压对猪供皮区创面再上皮化速度的影响.方法 5头小猪,每头猪的背部各形成面积为5 cm×10 cm 断层皮片供皮创面.实验组采用连续120 mmHg(1 mmHg=0.133 kPa)负压治疗,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换药.结果 负压治疗组创面再上皮化速度显著提高,治疗后4-6 d创面即愈合,较对照组提前2-4 d;创面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毛囊上皮、再生的基底以及腺上皮细胞增殖活跃,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增多(P<0.01);细胞核增殖抗原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负压可以显著提高供皮区创面再上皮化速度.

  • 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林永洁;李芬;张剑萍;王良红

    目的 调查分析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对更年期有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西安市6个区抽取2 500名年龄在40-60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 结果 ①获取有效调查问卷2 023份,年龄(47.38±5.429)岁,初潮年龄为(14.31±1.74)岁(9-19岁),自然绝经年龄为(48.9±3.54)岁;②约半数受调查者为子女的教育、工作、婚姻、经济困难、住房紧张而担忧,并且对更年期存在认知不足;③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54.9%,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χ2=226.14, P<0.005和χ2=39.043, P<0.005.更年期症状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0.333,P<0.01),与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及参加社会活动多呈负相关(r=-0.096,P<0.001;r=-0.088,P<0.001;r=-0.069,P<0.01);④调查对象中患骨关节疾病者1 025例(50.7%),其中颈椎疾患667例,占首位,发生骨折的人数占9.6%,更年期症状与骨折发生及骨关节疾患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067, P<0.01;r=0.249 ,P<0.01).结论 更年期症状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收入、文化程度及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多、接受培训多呈负相关.

  • KCNE2蛋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

    作者:王慧莲;吕社民;宁启兰;韩燕;杨旭东;钟波;Tseng GN

    目的 研究KCNE2蛋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不同部位的分布和表达差异,及鼠龄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提取幼龄和高龄SHR心肌不同部位(心室、室隔膜和心房)组织的膜蛋白,利用Western印迹技术和图象分析方法,比较KCNE2蛋白在样品之间免疫强度差异.结果 SHR心肌不同部位组织中均有KCNE2蛋白的分布;同龄大鼠心肌不同部位组织中KCNE2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高龄大鼠的右心室和室隔膜组织中,KCNE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幼龄大鼠相同组织中的表达.结论 KCNE2蛋白在SHR心脏不同部位均有分布;在高龄大鼠右心室和室隔膜组织中,KCNE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在幼龄大鼠同一组织中的表达.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新友;王金堂;刘淼;王全颖;杨广笑;李萌

    目的 为了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导入骨缺损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将hBMP7基因全长定向克隆入穿梭质粒pACCMV-plpA,构建pACCMV/rhBMP7穿梭质粒,应用磷酸钙-DNA共沉法将穿梭质粒及包装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经细胞内同源重组后,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Ad pACCMV/rhBMP7.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ACCMV/rhBMP7,经293细胞包装后,扩增纯化测定病毒滴度为1×1011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Ad pACCMV/rhBMP7,为骨缺损、骨不连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中国云南地区3个少数民族DXS6799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李正堃;李生斌

    目的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DXS6799位点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并应用于傈僳、普米、德昂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实现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的准确性和标准化.方法 用PCR扩增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等位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再次进行扩增,分别插入到pGEM(R)-T Easy质粒载体中,DNA测序证实插入片段的大小和结构,等位基因片段按国际标准进行命名后,经转化、扩大培养、扩增及再鉴定后制备出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 应用此分型标准物调查了中国傈僳、普米、德昂族人群DXS679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结论 此法制备的STR位点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在法科学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DXS6799位点是一个适合我国群体分析和法科学应用的遗传标记.

  • TAT-BACEsp-GFP三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王洪权;胡海涛;靳辉;张海英;崔媛媛;董炜疆

    目的 构建穿膜肽基因和BACE底物肽融合基因与绿荧光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TAT-BACEsp融合基因的cDNA,使之克隆到带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FUGW中,经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证实获得的TAT-BACEsp产物与设计的完全吻合;TAT-BACEsp准确克隆入FUGW的多克隆位点.结论 成功构建了TAT-BACEsp与GFP 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适合的稳定转染的载体.

  • 莫索尼定滴眼对家兔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杨建刚;崔丽珺;权彦龙;王肖华;赵世平

    目的 观察I1受体激动剂莫索尼定滴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莫索尼定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莫索尼定单侧滴眼,示踪剂FITC-BSA双眼前房注入,2-10 h不同时点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的荧光强度;prazosin(α1受体拮抗剂)、yohimbine(α2受体拮抗剂)和efaroxan(I1受体拮抗剂)前处理30 min,莫索尼定滴眼,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荧光变化.结果 莫索尼定滴眼荧光显微镜观察,双侧葡萄膜巩膜途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较强.prazosin前处理组各部位与莫索尼定比较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yohimbine和efaroxan前处理组双侧荧光强度各部位均较莫索尼定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yohimbine较efaroxan前处理组荧光更弱.结论 莫索尼定可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与prazosin产生协同作用,yohimbine和efaroxan均可抑制双侧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增加,yohimbine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说明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主要由α2受体介导,I1受体也产生作用.

  • 西安地区青少年骨密度值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于伟利;王世捷;郭建新;曾玉红;白芝兰;孙洪洪

    目的 提供西安地区9-12岁青少年腰椎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值,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与9-12岁青少年BMD的关系.方法 收集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的西安地区9-12岁汉族儿童20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BMD;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s),分析VDR基因的2个限制性酶切位点BsmⅠ、FokⅠ的多态性分布.结果 ①各组青少年腰椎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1).9-10岁男、女性之间BMD无明显差异(P>0.05),11岁以后女性BMD高于男性(P<0.05);②各组青少年身高(P<0.001,r=0.418-0.582)、体重(P<0.05,r=0.627-0.816)与BMD均呈明显正相关;③ff基因型BMD低于Ff与FF基因型,分别为(0.631±0.064)g/cm2、(0.654±0.012)g/cm2和(0.689±0.05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4,P<0.05).结论 VDR基因在Fok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9-12岁汉族青少年BMD相关.

  •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的Meta分析

    作者:殷建立;周秦蜀;凌永祥

    目的 比较胆总管结石的开腹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胆总管结石的开腹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个实验共407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ERCP内镜取石组相比较,开腹手术组在一次手术后结石残留率[OR 0.39, 95%CI (0.25,0.75), P=0.003]、患者再次手术率[OR 0.33, 95%CI (0.19, 0.60), P=0.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方面[Peto OR 1.10, 95%CI (0.69,1.76), P=0.6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目前研究资料显示,开腹手术取石较内镜取石在结石清除效果方面有一定优势,而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晓苗;李源;谢永宏;李锋;刘向阳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单纯性肥胖症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的患者分成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水平变化.结果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降压、降脂作用,患者的BMI、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服糖后胰岛素也改变明显(P<0.05);而二甲双胍治疗组虽然血压、甘油三酯和BMI也有所下降(P<0.05),但空腹胰岛素和服糖后胰岛素改变不及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可增加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恢复β细胞功能;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叶枫;何岚;李建宁;董春萍;于杰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内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91G/A、-11377C/G基因多态性以及突变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共305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11391G/A、-11377C/G基因型.结果 ①在所选群体中未发现-11391G/A突变; ②以基因型分组:-11377 GG基因型体重指数(BMI)值明显高于CC,CG基因型,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高于CC,CG基因型,且与CG基因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且与CG基因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安人群内未发现-11391G/A突变;-11377C/G基因多态性与BMI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11377C/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用关节镜治疗处于"中间状态"的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盘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东;常晓峰;张引成;赵文清

    目的 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处于"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5例(27侧),对27侧关节上腔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及硬化治疗,对治疗效果采用颌功能调查表(JFQ)分析.结果 经过对2例6个月至8个月,23例2年以上(其中3例3年),平均27.06月随访复查,有效率92%(23/25),治愈率80%(20/25).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关节盘结合关节盘后区硬化疗法对"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有肯定的疗效,"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可以认为是关节镜外科治疗盘移位的时机.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96例报告

    作者:刘建林;张勤奕;屈根学;马强

    目的 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53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70例,其中全麻应用51例,颈丛麻醉19例.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71例,症状好转2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 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 脾脏的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李宗芳;张澍

    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组织结构、细胞功能、分泌功能和神经支配的深入研究,对于脾脏的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脾脏是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滤血、免疫、造血和储血等功能,而且其免疫功能具有"双向性"和"时相性"的特点.然而,要确切评价脾脏的功能尤其是病理状态下的脾脏功能,明确阐述脾功能亢进的机制、脾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脾脏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3 04 05 06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