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子宫苗勒腺肉瘤伴性索样分化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苗勒腺肉瘤伴性索样分化(MAS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MASCE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6岁.绝经后阴道出血.巨检:肿瘤位于宫腔内,7 cm ×4 cm ×3 cm大小灰白色肿物,突向宫腔,切面灰红、灰白色,肿物基底部与子宫肌层界限尚清.镜检:肿瘤由良性腺体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良性腺体为子宫内膜样腺体,呈囊状扩张,部分腺体伴鳞状上皮化生.间质富于细胞,围绕腺体呈袖套状分布.间质成分类似于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轻度异型,可见核分裂,核分裂象约2~3个/10HPF.肉瘤样间质内可见条索状、腺泡状排列的细胞,呈多角形,胞质较丰富或空泡状,细胞形态温和.免疫组化:腺上皮和间质细胞ER和PR(+),围绕腺体的梭形细胞CD10强(+),而远离腺体的梭形细胞CD10(-).肉瘤样成分内的条索状和腺泡状排列的细胞inhibin-α(+),calretinin局灶性(+),而CD68、desmin、SMA、S-100蛋白和HMB45(-),Ki-67增殖指数为10%.结论 MASCE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子宫上皮-间叶混合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为低度恶性,需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性索样分化和子宫性索样肿瘤等鉴别.
-
HOXA9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HOXA9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5例NSCLC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OXA9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HOXA9 mRNA对NSCLC诊断及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并分析HOXA9的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HOXA9 mRNA在NSCLC表达量为1.059±0.591,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肺组织(P<0.01).NSCLC中HOXA9mRNA表达量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EGFR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P<0.01);而与患者吸烟状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 HOXA9低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相关,HOXA9 mRNA可能成为判断NSCLC进展潜在的评估指标.
-
乳腺纤维腺瘤复发为叶状肿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纤维腺瘤复发后病例进行临床病史和组织学复习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首次活检时均诊断为纤维腺瘤,其中1例复发后诊断为叶状肿瘤,1例复发后诊断为纤维腺瘤伴早期叶状肿瘤改变,1例第1次复发后仍诊断纤维腺瘤,但第2次复发后诊断为叶状肿瘤.结论 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的鉴别要紧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并掌握早期叶状肿瘤的几个组织学特点.叶状肿瘤的发病年龄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女性,年轻女性也有叶状肿瘤的发生.
-
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肺部占位性病变活检对于肺癌病理诊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诊断符合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08-01-2014-06间同时具有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肺部占位性病变343例,进行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比较,分析造成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不符的原因.结果 活检病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5.3%,肺癌诊断符合率为60.6%,其中鳞状细胞癌高.造成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假阴性,与患者年龄、性别、活检取材途径及肿瘤分期无关.使用IASLC/ATS/ERS活检及细胞学标本诊断分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从54.1%提高至67.3%.结论 肺部占位活检可以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通过改进活检方法,规范肿瘤分类方法,合理使用辅助诊断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
IMP3和HPV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23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MP3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230例标本中,IMP3蛋白表达率为73.5%,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L)组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组与CIN-L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SCC组与CIN-H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3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组中,高危型HPV检出率为70.4%,低危型为10.4%.高危型HPV在慢性宫颈炎组、CIN组、CSCC组检出率逐渐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CIN-H组与CIN-L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SCC组与CIN-H组比较差异亦不显著(P>0.05).结论 IMP3蛋白的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增加,可预测病变的进展情况,高危型HPV感染与IMP3带状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二者联合检测是宫颈CIN早期筛查的理想手段.
-
老年人EBV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伴显著类上皮肉芽肿反应及T细胞克隆性扩增
目的 探讨老年人EBV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组织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1例淋巴结发生的老年人EBV阳性的DLBCL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TCR基因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60岁.颈部、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个月.组织学表现为富于组织细胞与T细胞的大B细胞性淋巴瘤(THRBCL),肿瘤显示NF-κb途径激活,同时伴有显著类上皮反应及T细胞克隆性扩增.结论 老年人EBV阳性的DLBCL是新近发现的一类EBV阳性的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独特,需与伴有肉芽肿反应的EBV阳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进行鉴别,本例同时伴有显著类上皮肉芽肿反应和克隆性T细胞扩增非常罕见.
-
胎儿心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尸检1例
目的 探讨胎儿心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1例胎儿进行尸检.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该例为心室多发结节样肿瘤,切面灰粉色、质细腻,镜下可见到“蜘蛛样”细胞,myoglobin和desmin(+);脑实质内可见体积较大的星形细胞弥漫聚集,胞质嗜伊红色,核偏位,GFAF(+);脾内可见组织细胞样细胞多灶状瘤样生长,CD68(+),诊断为胎儿心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结论 心横纹肌瘤为良性错构性肿瘤,早发现及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非常有意义,合并结节性硬化症时预后较差.
-
乳腺化生性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化生性癌(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4年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MBC 8例,讨论其组织起源、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结果 8例患者年龄33 ~58岁(平均44岁),肿瘤直径1~5 cm.3例伴软骨肉瘤样化生,3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同时伴有软骨肉瘤和鳞状细胞癌化生,1例为肌上皮癌亚型.8例中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MBC罕见,不易明确诊断,预后较差,ER、PR和HER-2多呈(-).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疗.因此,进一步理解MBC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细胞病理学探讨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4例甲状腺LCH的细针穿刺进行常规涂片并观察细胞学特点、沉渣包埋及免疫组化标记,对其中3例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结果 4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8~ 40岁,均为系统性LCH累及甲状腺,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涂片见大量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的组织细胞,细胞核略增大,核膜不规则,可见明显纵行核沟,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不等.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CD1a和CD68(+),TTF-1和AE1/AE3(-).基因突变检测BRAF V600E突变(-).结论 甲状腺LCH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细胞学形态易混淆,术前诊断难度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免疫组化的应用.
-
POSTN蛋白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胃癌相关蛋白质POSTN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为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与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正常胃黏膜、癌旁及胃癌组织标本8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OSTN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其次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OST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癌旁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的意义.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OST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和癌旁组织(P<0.01),同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胃黏膜、癌旁和胃癌组织中POST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4.71%、46.15%和77.48%,而胃高、中和低分化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70.6%和81.4%.POSTN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即组织分化降低,其表达增强(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POST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该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发生和分化程度有关.
-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与HPV-B19病毒的关系及检测
目的 探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与人微小病毒(HPV-B19)感染的关系,以及HPV-B19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检测方法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尸检资料及临床资料,复习相关的文献,对13例尸检病例的胎盘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HPV-B19病毒等5项微生物检测,分析HPV-B19病毒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中感染的情况.结果 13例中2例伴有胎儿颈部淋巴管水囊瘤,6例同时合并其他脏器畸形,1例染色体检查为21-三体.13例中2例HPV-B19病毒(+).结论 HPV-B19病毒感染是引起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重要病因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是确定HPV-B19病毒感染较好的检测方法.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更好地认识该种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网状纤维染色特点.结果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由密集的大小一致的肿瘤细胞组成,无特定的排列方式,伴有少量纤维化.肿瘤含有大量裂隙状血管,血管腔隙呈“鹿角状”.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34均为(+),Ki-67增殖指数为5%~20%,EMA和PR均为(-).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周围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围绕.结论 血管周细胞瘤由密集的细胞组成,其内血管呈“鹿角状”,免疫组化和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诊断.
-
肝血管肉瘤中ERG蛋白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ERG蛋白在肝血管肉瘤(HA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1986-2012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4例HAS,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G蛋白及常见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31和FⅧRAg的表达,选取3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1例平滑肌肉瘤、3例未分化肉瘤、3例肉瘤样癌及2例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作为对照.结果 24例HAS ERG均(+)(100%),21例CD34(+)(87.5%),19例CD31(+)(79.2%),10例FⅧRAg(+)(41.7%).ERG蛋白在非血管来源的肿瘤中为(-).结论 ERG蛋白阳性支持血管来源,且该蛋白在HAS中的表达比CD34、CD31和FⅧRAg更敏感;以HAS病理形态学特点为基础同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有助于HA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集合管癌1例
患者男性,66岁.血尿,腰腹痛3个月.B超示左肾明显积水、扩张,肾皮质变薄,左输尿管结石.磁共振泌尿系统水成像(MRU)检查示左肾明显扩张,皮质变薄,近肾门处形态欠规则,输尿管结石.行肾+输尿管切除术.
-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2例报道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在组织学上根据优势细胞类型,分为3个不同的亚型:纤维型星形细胞瘤、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原浆型星形细胞瘤是星形细胞瘤中一种少见的亚型,好发于额颞叶、脑干,患者多有癫痫病史[1-6].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肿瘤的认识.
-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报道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MIFS)是一种独特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黏液样间质、炎细胞浸润和病毒细胞样细胞,主要累及手、足[1].本瘤罕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
巨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例报道
巨大副神经节瘤发生在腹膜后,临床上相对少见,属于神经内分泌类肿瘤.发病年龄30~45岁,男女比例相当[1].该病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良性肿瘤,正确诊断有益于后续治疗和对预后的评估.我院近来以腹膜后包块收治2例,均行手术切除.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予以报道.
-
布加综合征1例报道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亦称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是肝静脉和/或邻近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的以肝血液回流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重庆、四川发病率低[1].BCS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较多,肝穿刺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以不明原因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CS并行肝穿刺活检如下.
-
△Np63和napsin A在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是诊断肺癌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所取活检标本通常体积较小,仅凭HE切片难以对肺癌的分型作出明确诊断,常常需要借助免疫组化进行标记分类.本研究对260例肺癌进行ANp63和napsin A检测以探讨这些抗体在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制作细胞块方法介绍
细胞块的出现为细胞学标本进一步检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细胞块制备因受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质量不稳定,我们就从多种细胞赋形剂中筛选出了一种小牛血去蛋白凝胶用来制备细胞块,其操作简单,细胞保存良好,免疫组化背景干净,抗原表达准确,现介绍如下.
-
甲苯胺蓝染色在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诊断中的应用
先天性巨结肠(hischsprun's disease,HD)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为1/5000,男性稍高于女性,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1].HD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HE、ACHE、NADPH和LDH染色,本实验通过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传统的冷冻切片HE染色,对先天性巨结肠进行快速诊断的研究来探讨HD术中诊断方法.
-
SATB2免疫组化染色在肿瘤病理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SATB2是一种核基质相关的转录因子,主要负责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也表达在下消化道的腺上皮细胞.近的研究表明,由于SATB2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高度特异性表达,故该标记物有辅助诊断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作用.此外,SATB2也是结肠腺癌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记,也可以用于鉴别诊断不明来源的腺癌.
-
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急速降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免疫组化染色在加热抗原修复(HIER)是绝大多数组织抗原有效的修复方法[1],因此良好地完成HIER是保障免疫组化正确结果的关键环节之一.一些抗体热修复结束后,需在室温中自然冷却20 min再行操作.实际工作中,为了缩短免疫组化实验整体时间,多在HIER后立即使用流水冲淋高压锅,或在锅内注水使修复液急剧降温.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