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穿刺活检前列腺癌119例病理形态、Gleason分级及预后分组

    作者:王云帆;缪琦;张晋夏;王淑芳;龚苗子

    目的 依据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和以预后区别为基础的新的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观察前列腺癌Gleason各分级的组织形态特征及了解预后分组情况.方法 收集119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标本,回顾性复习HE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特点并依据2014年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和以预后区别为基础的新的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进行分级和分组.结果 119例前列腺癌中以Gleason 3级为主要或次要结构的73例(61.3%),以Gleason 4级为主要或次要结构的104例(87.4%),以Gleason 5级为主要或次要(高)结构的21例(17.6%).前列腺癌预后分组结果是1级组12例(10.1%),2级组23例(19.3%),3级组37例(31.1%),4级组27例(22.7%),5级组20例(16.8%).结论 前列腺癌以Gleason 4级结构多见且常与3级结构混合存在;Gleason 4级和5级的正确病理诊断对预后分组及选择治疗方式意义重大.更简化的基于Gleason评分的新的分级分组系统可作为Gleason分级系统的补充与其联合应用,将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更精确规范的分级,准确反映肿瘤预后的差异.

  • ERα和EZ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颜红柱;邹珏;肖锋;益莉娜;张金宇;张黎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144例PTC石蜡标本,用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与EZH2的表达.结果 ①ERα在PTC中的阳性率为4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5%,差异显著(P<0.05),ERα在PTC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累犯和肿瘤多灶性生长有关(P<0.05),与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②EZH2在PTC中阳性率为30%,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为3%,差异显著(P<0.05),EZH2在PTC中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累犯和肿瘤多灶性生长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③ERα和EZH2蛋白在PTC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 ERα和EZH2可能共同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ERα和EZH2,有助于预测PTC的侵袭和转移风险.抗雌激素治疗和针对EZH2的治疗可能成为PTC新的治疗途径之一.

  • 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冬梅;魏建国;刘勇;梁文清

    目的 探讨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6例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PUC组织学形态相似,瘤细胞呈无黏附性弥漫生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单一,类似于浆细胞,胞质嗜酸性、核偏位,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6例CK、CD138、EMA、CK7和CK19均(+);1例CK20(+);2例行HER2染色,其中1例呈(+).6例E-cadherin、LCA、CD79 a、kappa/lambda和S-100均(-).结论 PU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尿路上皮癌,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而易误诊,但依靠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并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 宫颈腺癌8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萍萍;陈英;陈淼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生存分析研究其临床病理联系.结果 89例患者平均年龄51.5岁(31 ~74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直径0.2~9cm.临床表现为接触后阴道出血62例,阴道流液48例,8例由常规体检发现.病理诊断为普通型腺癌6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绒毛管状腺癌、肠型黏液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各4例,浆液性腺癌2例,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癌1例.随访74例,随访时间7~ 123个月.普通型腺癌分化程度越低,患者生存率越低(P<0.01),随着肿瘤分期增高,患者生存期缩短(P<0.01).结论 宫颈腺癌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检查.普通型腺癌分化越低,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 甲状腺混合性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晶;苗雨春;李合;连婧;徐恩伟;杨宣琴

    目的 探讨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近诊治的4例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TG、TTF-1、calcitonin、Syn、CGA、galectin-3、mesothelia、CK19、TPO、CD56、B-raf和Ki-67免疫标记染色,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为髓样癌与乳头状癌混合,1例为甲状腺髓样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另l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免疫组化:4例中髓样癌区域calcitonin、Syn和CGA均(+);滤泡癌区域TG和TTF-1(+),calcitonin、Syn和CGA(-);乳头状癌区域galectin-3、mesothelia、CK19和B-raf均(+),而TPO、CD56、calcitonin、Syn和CGA均(-).结论 两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混合发生在临床是十分少见的,其来源存在多种学说,免疫组化标记可辅助其诊断.

  • 伴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崔力方;张继新;昌红;赵宏禹;李曌;曲从玲;钟定荣

    目的 探讨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PTs)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5例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采用SMA、vimentin、CD34、bcl-2、Ki-67、ER、PR、CK5、p63、E-cadherin和p12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伴上皮成分恶变的PTs均为女性,年龄26~58岁(中位年龄53岁),均以原有肿物短期内迅速增大而手术治疗.镜下表现为纤维上皮性肿瘤,上皮成分恶变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DCIS)3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DCIS和LCIS)1例,小叶原位癌及浸润性小叶癌(LCIS和ILC)1例;间质成分为良性PTs 2例,交界性PTs 3例.免疫组化示恶变的上皮成分弥漫ER、PR(+),DCIS显示E-cadherin、p120膜(+),CK5(-);LCIS显示p120浆(+),E-cadherin(-).PTs间质成分SMA和CD34均(+),2例bcl-2(+).随访4~7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伴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罕见,癌的免疫组化表达与普通型乳腺癌一样,但PTs内癌的预后稍好,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 浆膜腔淋巴瘤2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付欣;杨莉;王哲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例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诊断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收集西京医院2014-01-2016-05间由浆膜腔积液诊断为淋巴瘤者21例,对其进行常规涂片、染色、离心包埋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对部分病例进行基因重排分析,并对照其细胞学诊断和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21例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 ~ 87岁,中位年龄64岁.14例为胸腔积液,6例为腹腔积液,1例为心包积液.21例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学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或基因重排明确分型的13例,2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l例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2例浆母细胞淋巴瘤,l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l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其余8例中4例因有淋巴瘤病史,未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2例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浆膜腔积液中淋巴瘤病例较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转移癌或结核性浆膜腔积液.对浆膜腔积液进行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同时离心包埋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可有助于诊断和分型.

  • 外阴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丹;王坚;戴兆惠;田秀春;肖芹;王翠梅;顾学文

    目的 探讨外阴原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例外阴原发性SF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岁和65岁.病变均位于左侧外阴靠近大阴唇.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增大包块,无痛或轻压痛,表面皮肤正常.肿瘤大径3.5 cm和4.5 cm.低倍镜下,由交替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瘤细胞呈席纹状、束状、无序状排列;细胞稀疏区间质内含有透明变性胶原纤维,间质血管丰富,可见厚壁扩张血管,但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不明显,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灶区间质可见明显的黏液样变性.免疫组化:CD34、STAT6、CD99、bcl-2和vimentin(+).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外阴SF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发生间质黏液变性更为少见.患者预后较好,免疫组化CD34和STAT6(+),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 颞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余春开;宋志刚;陈敬;石怀银

    目的 观察颞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原因.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发生于颞骨的中心性巨细胞病变15例,观察病例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复习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5例中12例均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结合影像学及术中所见,9例为破坏性生长,5例病变局限,界限相对清晰,1例不详.15例中5例有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乳突炎的影像学表现.镜下病变由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或肌纤维细胞构成,大部分病例可见出血区域及含铁血黄素沉积,伴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破骨样巨细胞常见于出血区域,呈均匀分布或呈簇分布.1例边缘可见到胆脂瘤形态.随访18 ~120个月,4例失访,3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11、23及36个月.结论 中心性巨细胞病变是一种非肿瘤性侵袭性病变,发生于颞骨的病变经常与中耳炎伴随.病变广泛破坏周围组织的病例更容易复发.

  •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作者:张荣君;黄海建;柳秋月;郑智勇

    目的 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0例AFH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与分子病理学检测,随访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男女各5例,发病年龄6 ~ 76岁(平均33.7岁).临床表现为皮下软组织肿块,咳嗽,或体检发现.肿瘤大径1~7.5 cm(平均4.1 cm).病理组织学表现,肿瘤有假包膜,包膜外具有“淋巴细胞套”.经典型(6/10)有实性区域和假血管腔隙;实性区瘤细胞梭形、圆形、卵圆形,呈束状、片状或不规则排列,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2个/10 HPF).假血管腔隙区域类似于血管瘤样,腔隙无血管内皮细胞衬覆.本组实体型4例,瘤细胞实性分布,无假血管腔隙或血管瘤样区域.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10/10)、a-SMA(3/10)、desmin(8/10)、CD68(5/10)、EMA(9/10)和CD99(8/10)(+),CD34、S-100、CD56、CD117、INI1、ALK1、HMB45和STAT6(-).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 10例均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信号.结论 AFH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中间型软组织肿瘤,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 乙状结肠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伴肝转移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亚卓;王湛博;刘有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例乙状结肠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伴肝转移进行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并随访,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患者男性,27岁.镜下见神经内分泌癌(G3)占65%,中分化腺癌成分占35%,区域淋巴结见转移;肝见转移性神经内分化癌(G3)伴坏死.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癌区域和腺癌区域CK和CK19均(+);腺癌区域CK20、CEA、villin和CDX2(+);微卫星不稳定指标PMS2、MSH2、MSH6在腺癌区域(+),MHL1(-);神经内分泌区域CD56和Syn(+).结论 结直肠MANEC属于高度恶性肿瘤,容易出现淋巴结和肝转移,镜下形态和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但肿瘤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其治疗和预后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1例

    作者:魏淑飞;汪亮亮;张小容;徐晓;黄文勇;李婷;曹芳;周燕

    患者男性,51岁.于10天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高体温38.5℃,于当地输液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反复发作4天前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咳黄脓痰,无盗汗、咯血、胸痛,于我院就诊.血常规及尿常规均无异常.胸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左肺上叶见一大小11.3 cm ×9.8 cm巨大椭圆形软组织影,不规则增强,其上部边界不清,考虑肿瘤(图1).遂于全麻下胸腔镜行左上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 硬皮病继发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合并肺癌1例

    作者:余春开;魏海亮;昌红;宋志刚

    患者女性,68岁.诊断系统性硬皮病12年,双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2年,口服甲泼尼龙片、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随访中发现左肺占位.CT提示双肺间质纤维化,左肺下叶背段见一团片影(图1).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化疗和放疗.随访30个月,患者出现多次肺部感染,一直不定期复查胸部CT,术后24个月CT显示左上叶前段胸膜下新发斑片磨玻璃密度影,中心可见较多实性成分(图2),抗炎治疗3个月,病灶略有缩小,但不能除外肿瘤性病变,需密切随访.

  • 胶质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分子特征

    作者:杨文圣;季天海

    本文基于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分类提出的新的“整合性诊断”概念,回顾并分析了胶质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分子特征,所涉及的胶质瘤类型包括弥漫性胶质瘤(WHOⅡ级和Ⅲ级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少突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及WHOⅣ级的胶质母细胞瘤和儿童相关的弥漫型胶质瘤等)和局限性胶质瘤(如WHO Ⅰ-Ⅲ级的其他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室管膜肿瘤等).

  • 子宫内膜样癌MELF式浸润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作者:贾梦;孙平丽;姚敏;高洪文

    微囊性伸长及碎片(MELF)式浸润是子宫内膜样癌的一种特殊的子宫肌层浸润模式,这种浸润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模式,同时,MELF式浸润与子宫内膜样癌的某些预后不良因素相关.由于国内对此浸润模式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文献,对此浸润模式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基因异常及与预后的联系作一介绍.

  • 盆腔包块行冷冻切片的价值及误诊原因探究

    作者:邢广阳;伍财亮;王义会;杨永秀

    盆腔包块包括功能性、炎症性、肿瘤性和其他性质的包块,患者可因腹痛、自觉腹部增大或体检发现包块而就诊,尽管大部分盆腔包块为良性病变,但由于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且恶性者预后普遍较差,使得临床上正确处理盆腔包块变得十分困难[1,2].

  •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合并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1例报道

    作者:林博宁;徐德;付劲锋;尹霞;姜涛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低度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此病变<100例.我们近期在工作中遇见了1例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合并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病变的认识.

  • 阑尾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急慢性阑尾炎2例报道

    作者:孙屏;陈许蕾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生长.生育期女性发病率为4% ~ 17%,而子宫内膜异位到胃肠道的发生率为3% ~ 10%.胃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在右半结肠、盲肠、小肠和阑尾依次递减[1].发生于阑尾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罕见,常引起多变的临床表现(如阑尾穿孔、肠套叠、潴留性黏液囊肿)[2].这些表现常导致术前诊断的不确定,确诊依赖术后病理检查.本文报道2例阑尾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急慢性炎症及神经节细胞增生,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诊断与鉴别诊断.

  • 脾表皮样囊肿2例报道

    作者:田亮;邢荣格;张晓玲;张欣;苗志刚;张荣菊;党万里;陈德强

    脾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患者常无症状,儿童和青壮年多发,预后好[1].现报道2例脾表皮样囊肿,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例1男性,17岁.缘于外伤致腹痛2小时入院,全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否认有遗传疾病史,家族中无同病患者.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诊断
  • 脑组织术中快速制片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作者:魏雪;吴楠;章如松;何燕;周晓军;马恒辉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具有制片质量要求高、做出诊断时间短、诊断医师责任重等特点,因此制作出一张质量上乘的病理切片对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极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冷冻组织切片经常因组织自身成分的不同而在制片过程中出现差异,尤其是术中送检的病变脑组织,因其组织通常较少,义富含水分,极易形成冰晶,故快速冷冻切片的制作难度大,易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1-3].

  • 环保型冷冻固定液对冷冻切片HE染色质量的影响

    作者:薛晓伟;王德田;李星奇

    为适应冷冻切片的快速,制片过程要遵照快速冷冻、快速切片、快速固定的“三快原则”.其中,固定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它是组织保持正常形态的关键.丙酮、95%乙醇都是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冷冻固定液,但是丙酮的慢性毒害作用以及乙醇浓度不易保持的缺点始终在冷冻制片固定领域表现不佳,环保型固定液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这两个缺点,但是其对于HE染色质量的影响未知,笔者就这一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

  • 网状纤维染色在BenchMark特殊染色系统中的优势

    作者:冯倩倩;李纯;关正元;王也

    特殊染色目前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常用来显示与确定组织或细胞中的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理论依据.其中网状纤维染色技术是常见的一种特殊染色方法,比如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鉴别梭形细胞肿瘤、诊断垂体腺瘤等,也是一项要求比较严格的实验技术.因实验步骤较多,易受每一步反应的温度、湿度、反应时间及操作人员的手法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和重复性均不稳定,不利于网状纤维染色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 介绍一种制作良好血性体液涂片的方法

    作者:刘辉;马国荣;甄攀攀

    血性体液是各级病理科常见标本,引发血性体液原因复杂,但患者多危重,需要及时准确的病理诊断.然而传统的细胞涂片染色方法应用于血性体液有明显的弊端,例如:涂片厚薄不均、染色涂片背景不清晰、有形细胞成分重叠不易观察、细胞结构不清等,均不利于细胞学诊断.现介绍一种制作良好血性体液涂片染色方法,应用本方法制作的血性体液染色涂片背景清晰,有病理诊断价值的细胞成分分布均匀易观察,从而减少漏诊误诊几率.

  • 唐山区域性头颈疾病病理研究基地建设实践与发展规划

    作者:刘宏侠;吴蒙;韩凤艳;张玲;王海珍;张广增

    为促进唐山市头颈疾病病理研究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唐山地区病理诊断水平,为唐山市及周边地区疾病诊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对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出若干思考.1 当前病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基地成立背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医疗行业已开启精准医疗时代[1].精准医疗是通过蛋白质、基因等技术,把疾病进行标志性的分析和鉴定,从而寻找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的关键点,对每种疾病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对疾病的精确诊断,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2].而实现疾病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病理医师对病变类型及预后的准确判断.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