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碱性磷酸酶组化染色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劲松;黄文斌;李俐;张丽华;朱晓群;潘敏鸿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组化染色在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BCIP/NBT组化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的15例克罗恩病和10例溃疡性结肠炎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水平.结果 15例克罗恩病中未受损的肠黏膜表面刷状缘呈紫蓝色BCIP/NBT为(+),而10例溃疡性结肠炎BCIP/NBT均(-).结论 BCIP/NBT组化染色对诊断克罗恩病具有一定的价值.肠黏膜活检中HE常规染色结合BCIP/NBT组化染色可提高CD的诊断正确率.

  • 新生儿先天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文;范丽;冯亭;王竞春;姚兴凤;黄娟;许瑞明;鲁建生

    目的 探讨先天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新生儿先天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性,出生6 h.出生时发现骶尾部红色肿物及腰背部黑色斑块.镜下见形态一致的异型小细胞在真皮内呈片状分布,部分瘤细胞内、外见黑色素颗粒.肿瘤浸润表皮并形成溃疡及坏死.免疫组化:S-100和HMB45 (+),melan A (-).结论 先天性黑色素瘤可由胎盘转移、巨大的黑色素细胞痣起源和子宫内原发3种途径发生.不同途径起源的肿瘤发生部位和预后有一定区别.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需要与具有黑色素细胞特点的良性病变及癌、恶性淋巴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鉴别.

  • 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光之;李静;丁华野

    目的 探讨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3例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主要由密集的成熟淋巴细胞组成,有时有纤维条索分隔;癌细胞单个或排列呈小簇状、巢状、条索状,散布于淋巴细胞中.癌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或略呈嗜酸性,圆形泡状核,核仁明显.免疫组化示癌细胞CK(+),CD30(-);病毒检测EBV与HPV均(-).结论 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而形态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形态与发生于其他器官的淋巴上皮瘤样癌类似,常与淋巴瘤、髓样癌等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LVD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高素美;李湘洲;张居民;张云香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管密度(LVD)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4例增殖期子宫内膜中D2-40和VEGF的表达,分析D2-40标记的L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变组间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增殖期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P<0.05);浸润深度≥1/2肌层组VEGF阳性和LVD高于黏膜内癌组和浸润深度<1/2肌层组(P均<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子宫内膜样腺癌VEGF 阳性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的VEGF阳性率和L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VEGF和LVD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VEGF可促进淋巴管生成.

  • 原发性心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孟健;樊红光;杨聪颖;潘世伟

    目的 探讨心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心横纹肌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瘤细胞弥漫生长,疏密不等,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基质,部分区域为红染基质.瘤细胞大部分为大圆形、短梭形,核深染,不均匀成块状.部分细胞分化较好,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少量瘤巨细胞.肿瘤组织结节样突向心肌内.免疫组化:PAS和CD68(+)、desmin、 vimentin、CD68和CD117(+++), MyoD1(++), CK、 PCNA68%(+), myoglobin、 S-100、 p53和Ki-67(-).结论 原发性心横纹肌肉瘤罕见, 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组织形态学及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免疫组化检测能增加诊断的正确性.

  •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婴儿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晓丽;宋兰云;赵林胜;宁培儒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 在婴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婴儿血管瘤60例、窦状血管瘤6例、血管肉瘤2例、淋巴管瘤10例、血管畸形9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法,检测GLUT1 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婴儿血管瘤在增殖期、消退期血管内皮细胞中GLUT1均(+),而所有窦状血管瘤、血管肉瘤、淋巴管瘤、血管畸形、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小动静脉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均GLUT1(-).结论 婴儿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GLUT1.GLUT1可用于婴儿血管瘤的诊断,并可作为婴儿血管瘤与其他类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鉴别的依据.

  • 组织内鼻硬结杆菌5种染色方法的对比观察

    作者:田澄;张盛忠;刘红刚;金玉兰

    目的 通过对鼻硬结杆菌5种特殊染色方法的观察,寻找显示鼻硬结杆菌的佳方法,以提高其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45例鼻硬结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改良沃森-斯塔里(Warthin-Starry,W-S)、过磺酸雪夫(PAS)、美蓝、姬姆萨(Giemsa)、革兰氏染色方法显示鼻硬结杆菌,比较其染色结果.结果 5种染色方法均能显示吞噬细胞内的鼻硬结杆菌.W-S染色菌体呈黑色、短棒状,组织染成棕黄色,对比清晰,染色效果佳;PAS、美蓝、Giemsa及革兰氏染色菌体轮廓均较为清晰,但组织背景着色与菌体颜色较为接近,对比效果较差.结论 5种染色均可显示鼻硬结杆菌,W-S染色效果佳,可为鼻硬结病的病理诊断提供确定的病原学依据.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与鉴别诊断

    作者:郑闪;张柏林;邹霜梅;林冬梅;薛丽燕;罗巍;袁燕玲;刘秀云;吕宁

    目的 总结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并提出相关鉴别诊断注意点.方法 收集入组新辅助化疗病例119例,治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CNB).复习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分别记录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治疗后改变,并根据上述改变提出鉴别诊断的注意点.结果 癌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及间质纤维化等多种反应,癌细胞的空泡变性、合体癌细胞等需与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益.癌组织的间质反应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组织学线索.淋巴结存在与原发灶相似的治疗后改变,但出现比例较低.癌旁乳腺组织可出现导管上皮增生等改变,需与残存的导管内癌鉴别.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会造成诊断困难,复习治疗前CNB切片、充分及必要的取材、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于诊断及疗效评价.

  • 胃癌组织中Dnmt1与caveolin-1表达的关系

    作者:刘斌;顾立萍;邢传平;高自芳;苏勤军;钱震;董亮

    目的 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Dnmt1及caveolin-1的表达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0例胃癌组织中Dnmt1、caveolin-1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极显著(χ2=34.710, P<0.01);而caveolin-1蛋白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亦极显著(χ2=41.806,P<0.01).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性别、年龄、溃疡的大小、有无脉管转移和浸润深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有无淋巴结侵犯组间差异显著(P<0.05);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性别、年龄各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不显著,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无脉管转移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Dnmt1与caveolin-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929,P<0.05).结论 caveolin-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沉默可能由Dnmt1高表达引起的该基因高甲基化而产生,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中合并类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师杰;杨堤;孟芝兰

    目的 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与神经内分泌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对1例罕见的肺硬化性血管瘤合并类癌(类癌在硬化性血管瘤中)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异位ACTH综合征及肺部阴影,行肿物及肺叶切除术.大体表现为近肺膜下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楚.镜下可见结节中心约2/3区域为典型类癌样区:条索状、小梁状肿瘤细胞巢被纤细的胶原纤维所分隔,瘤细胞AE1/AE3、CgA、Syn、TTF-1和ACTH弥漫(+),vimentin(-);而1/3似环状或新月体样包绕中心区的部分为典型PSH样区,包括实片状及乳头状结构等.PSH内有两型肿瘤细胞:一型为形态一致的圆形细胞成片排列,TTF-1和vimentin弥漫(+),AE1/AE3、CgA和Syn(-);另一型为腺腔或乳头表面被覆的立方上皮细胞,AE1/AE3和TTF-1(+),vimentin、CgA和Syn(-).类癌与PSH在交界处相互移行,分界不清,,有时可见两者间有一拉长的挤压变扁的腺性腔隙,两种瘤细胞均位于两侧的腺上皮下,但仍有灶性肿瘤细胞团可越过腺腔而在对侧相互交叉.结论 PSH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肿瘤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PSH合并类癌可能与PSH起源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多向分化有关.

  • 增生性外毛根鞘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陈荣明

    目的 探讨增生性外毛根鞘肿瘤(PT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组织发生.方法 对3例PTT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其中2例做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原位杂交.结果 1例组织学良性,肿瘤位于真皮内,不与表皮相连,伴有外毛根鞘囊肿,肿瘤小叶及囊壁上见散在挖空细胞,HPV原位杂交挖空细胞核阳性;2例组织学恶性,头皮蕈样肿块,均在多处与其上覆盖的表皮相连,其中1例伴有外毛根鞘囊肿及外毛根鞘分化.镜下PTT重要病理特征为棘细胞样鳞状细胞形成多小叶结构及其中央的外毛根鞘型角化,常伴有1个至数个外毛根鞘囊肿.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AE14弥漫(+). 结论 PTT为真皮及皮下结节或皮肤表面外生性肿块,其病理形态存在从良性到恶性的一个连续的形态学谱系,生物学行为与其组织学表现不完全一致.HPV感染与肿瘤发生有关.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皮肤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SCC)和外毛根鞘癌等,AE14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PTT和SCC.

  • 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

    作者:兰建云;邵伟伟;周航波;陈莉;周晓军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间质中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的表达,并计数MLVD.结果 MLVD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明显相关,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腋下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大(P<0.05).结论 MLVD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Burkitt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丹;陈刚;郑雄伟;力超

    目的 探讨Burkitt淋巴瘤(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BL和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标记抗体为CD20、PAX-5、CD3、CD7、CD10、bcl-2、bcl-6、MUM-1、Ki-67;采用EBER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EBV感染情况.结果 根据细胞形态BL分为3种类型:经典型8例,浆样分化型1例,非典型性BL/BL样型2例.BL和DLBCL的所有病例CD20和PAX-5(+).BL中bcl-2和MUM-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DLBCL(P<0.01),而同时表达CD10(+)/bcl-2(-)/bcl-6(+)和Ki-67≥95%的病例明显多于DLBCL(P<0.01).结论 BL是一种高度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在B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BL的倍增时间短,宜采取短疗程、高强度化疗方案.

  • 469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

    作者:孙春杰;史立晖;贾帅;石磊;刘云霞;余小蒙

    目的 探讨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FNAC)形态学特点与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对1149例乳腺肿物患者行FNAC检查,其中469例获得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 469例中,211例针吸涂片多数性质相同的病例显示具有相对一致的形态学特征;237例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2%,232例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92.7%, 总准确率为92.3%; 假阴性率为8%, 潜在假阳性率为7.3%, 总误诊率为7.7%,无假阳性报告.结论 结合病史、临床触诊及穿刺针感对乳腺肿物做出综合判断更有利于乳腺肿物FNAC诊断.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作者:张德远;王恩富

    患者女性,43岁.术前外院B超示近胰头旁有一肿块,行腹部包块切除术中出现大出血,故转我院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500 ml,于胰头前探及15 cm×13 cm×10 cm大小肿块,有完整包膜,包块前有一4~5 cm裂口,裂口内有止血纱布条,不断有血液溢出.肿块与胰及十二指肠紧贴,游离后将肿块完整切除.

  • 卵巢恶性甲状腺肿1例

    作者:邓国华;张宏图;张洵

    患者女性,26岁.因腹胀伴左下腹痛1月余入院.既往有7年余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他巴唑"5年,进行I131治疗,现已停药.外院B超示左附件占位,大小9.5 cm×5.6 cm.妇科检查:宫旁、子宫上方扪及8~9 cm大小肿物,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CA-125 70.71 U/ml(参考值<35 U/ml),β-HCG、T3、T4和TSH均正常.行剖腹探查术及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卵巢囊实性肿物9 cm×7 cm×6 cm大小,分叶状.冷冻送检.

  •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1例

    作者:巢云鹏;李慧芳;王维娜

    患者男性,44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足背部一个小肿块,约黄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但增长缓慢,无疼痛不适,近2年来肿块增大明显.查体:右足背4~5趾骨处皮肤有一5 cm×4 cm大小质软肿块,无明显触压痛.B超示:皮下探及偏强致密回声包块,大小约5.6 cm×1.7 cm,内部回声均匀,边界尚清,周边及内部可见少许彩色血液信号.行局部肿块切除术,组织送检.

  • 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1例

    作者:张和平;张红;王晓洁

    患者女性,14岁.发现右侧大阴唇肿块7年余,初始1 cm大小,后缓慢增大.查体:右侧大阴唇较左侧明显增大,似有包块,境界不清,大小8 cm×4 cm×2 cm,质软、均匀无硬结,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光滑无溃烂,无压痛.临床诊断:(右)大阴唇肿块.行右大阴唇肿块切除成形术.

  •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继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蔺会云;皋岚湘;杨光之

    患者男性,1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枕部疼痛,并可触及一类圆形花生米大小的包块,以淋巴结炎予抗炎治疗8天(具体用药不详)后疼痛减轻且包块缩小.患者于7年半前因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淋巴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同时骨髓涂片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病变控制并于4年前结束治疗.

  • 非侵袭性多形性腺瘤恶变1例

    作者:刘军兰;文世生

    患者男性,58岁.因牙痛发现口底无痛性包块1周.查体:右侧口底可见条索状隆起,黏膜苍白皱折,下颌下腺导管走行区可触及4 cm×3.5 cm×2.5 cm大小椭圆形隆起,界限清楚,表面似有分叶感,质硬如石;右侧颌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B超示低回声实质性肿物,内见少量血流信号.行下颌下腺及肿瘤局部广泛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颌下腺导管腺体前端连接紧密,包膜尚完整.

  • 直肠软斑病1例

    作者:薛永杰;贺雪姣;郁荣

    患者男性,72岁.腹痛、便秘5年,近日加重.腹痛为隐痛及胀痛,以脐周为重,多于餐后出现,持续30 min~1 h,腹痛与活动及体位无明显关系.伴有便秘,排便1次/3~5日,为深褐色干结便,量约50~100 g,无特殊气味,未见黏液及脓血,无里急后重及肛门下坠感等不适.查体:腹部平软,未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脐周轻压不适,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8~10次/min.结肠镜检查示盲肠及结肠大致正常,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局部可见2枚0.2~0.4 cm大小小息肉,取组织3块活检.临床诊断:慢性直肠炎.

    关键词: 直肠 软斑病 诊断
  • 胸腺脂肪纤维腺瘤1例

    作者:杨艳丽;邢传平;刘斌;哈英娣;苏勤军

    患者男性,22岁.以间歇性胸闷、气短、呼吸困难3年,加重10天就诊.查体:双肺叩诊浊音,听诊右肺呼吸音弱,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及频率正常,无胸膜摩擦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正常;心电图正常;肺通气功能测定呈限制性轻度减退,小气道功能测定呈中度阻塞性减退.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病理 诊断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报道

    作者:孙和国;尤莉娜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是近年才认识的一种脾反应性血管瘤样增生性病变,非常少见,国内仅有少数病例报道[1-4].

  •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报道

    作者:余挽澜;陆鸣;田凤霞;佘高科;管域;杨玉兰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 MIFS)是一种好发于肢端的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现将我院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儿童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道

    作者:平小佳;刘艳琳;吕晶;张雪;杨建峰

    黏液表皮样癌是肺癌中很少见的一种类型,具有低度恶性的特点.该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好,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儿童少见[1].现报道1例4岁儿童肺黏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

  •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1例报道

    作者:蒋艳霞;张伟

    WHO(2003)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将乳腺肌上皮病变定义为完全或主要由肌上皮细胞构成的病变,包括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肌上皮增生症、腺肌上皮瘤和恶性肌上皮瘤.其中以腺肌上皮瘤相对多见,纯粹由肌上皮细胞组成的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itheliom, MME)很罕见[1].本文报道1例乳腺恶性肌上皮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 梅毒性淋巴结炎1例报道

    作者:程涓;皋岚湘

    梅毒性淋巴结炎少见,形态上易与其他淋巴结炎症性病变和淋巴瘤混淆.我们近遇到1例梅毒性淋巴结炎,现将其临床表现和形态学特点总结如下.

  • 胸水乳腺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作者:李琳;田玉旺;朱红艳;邓涛

    肿瘤干细胞也称肿瘤起源细胞(cancer stem cells or tumor initiating cells, TICs),研究它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型细胞生物技术, 对探寻根治肿瘤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分别分离出乳腺肿瘤干细胞、结肠癌干细胞、脑肿瘤干细胞等多种肿瘤干细胞.本文探讨用乳腺癌转移患者胸水进行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介绍一种快速冷冻切片染色的加温方法

    作者:赵红艳;王莉

    加温快速染色在快速冷冻切片中是一种常被采用的方法,其加热方式不尽相同.我们所采用的恒温箱内载玻片反扑加热方法,具有安全、易操作、对组织切片损伤小等优点,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冷冻切片 染色 加温
  • WHO(2008)恶性淋巴瘤分类解读

    作者:朱雄增

    WHO(2008)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类型.本文重点解读有关成熟B细胞肿瘤和成熟T/NK细胞肿瘤中一些常见类型淋巴瘤在分级、分型上的变动,重点强调这些变动的诊断标准与临床的相关性;同时还介绍一些新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标准.本文旨在为病理医师学习WHO(2008)恶性淋巴瘤分类和应用于日常诊断过程中提供所需了解和掌握的一些重要信息.

    关键词: WHO 淋巴瘤 分类
  • 对7种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标准的探讨

    作者:赖日权

    着重介绍和探讨目前尚无明确区分良、恶性诊断标准的7种软组织肿瘤(血管球瘤、颗粒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和PEComa),结合相关文献,对它们可能的良、恶性或恶性潜能未定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目的 在于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以防过诊断或诊断不足.

  •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

    作者:陈定宝;阚秀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是累及乳腺末端导管小叶单元的一个谱系的病变,包括柱状细胞病变、柱状细胞增生,并可伴有细胞和结构的非典型性.研究表明,一部分柱状细胞病变,尤其伴有非典型性者,可能是导管原位癌或浸润性癌的癌前病变.本文从名称的演变、形态学、免疫组化等方面对乳腺柱状细胞病变做一综述,探讨其在临床及病理学中的意义.

  • 具有大量神经毡和真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英)

    作者:徐庆中

    中枢神经系统的胚胎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呈进展的临床病程.肿瘤大部分由未分化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分化成胶质、神经元和少数分化成间叶成分的潜能.

  • CISH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方法改进

    作者:江峰;倪灿荣

    原癌基因HER2/nue定位于染色体17q12-21,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已证实在20%~30%的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临床赫赛汀治疗有效.因此,精确评估HER2基因扩增状况十分重要.

    关键词: CISH HER2 方法
  • 免疫组化技术(三)

    作者:许力;吴珊;杨清海;施云;王小亚

    2.3 标记物2.3.1 酶标记酶是在免疫组化中广泛使用的标记.通过标准的免疫组化方法,酶能够与色原一起进行孵育,产生适用于光学显微镜的稳定有色的反应终产物.

  • "邁新·病理基金"成立通知

    作者:

    关键词: 病理 基金
  • HPV检测及分子标记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应用

    作者:杨彬

    宫颈癌是女性好发的第二位恶性肿瘤.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9 000余例,3 000余例死于该疾病;另外,每年诊断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病例约为33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病例为140万.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