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鉴别诊断的探讨

    作者:李卓明;万珍玲;刘保安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胰岛细胞瘤(ICT)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8例SPTP与11例ICT分别做HE、PAS、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结果8例SPTP患者平均年龄20.1岁,术后均无复发;肿块均有包膜,囊实性相间;组织学上,以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结构且伴有退行性改变为其特征.11例ICT患者平均年龄43.2岁,术后有2例复发;部分肿块有包膜,多为实性;组织学上,瘤细胞胞质少,细胞核内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细胞排列成小梁状、腺泡状或实性.免疫组化显示,SPTP组瘤细胞AACT、ACT、Vim多为(+),CgA、CK、Ins多为(-).结论瘤细胞的退行性变及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ACT、AACT、Vim(+),CK(-),有助于胰腺SPTP与ICT的鉴别.

  • 脑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宗阳如;刘红潮;车东媛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障碍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DNT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并复习DNT文献.结果DNT多见于年轻人,以难治性癫()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变由多结节特异性胶质神经元和微囊细纤维黏液性基质等成分组成,同时伴有脑皮质的发育障碍,推测是DNT的组织发生基础.神经元细胞Syn、NF、NSE(+),胶质细胞GFAP和S-100蛋白(+).结论DNT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无需放、化疗,也无复发或恶性变.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组织学分析

    作者:庄晓萍;孙柯;潘毅;郑舟军;应李雄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36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HNL组织学上副皮质区,尤其是滤泡间区有散在大小不等或融合病灶,由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和凋亡碎屑构成,缺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反应.部分淋巴细胞表达CD45RO,组织细胞表达CD68,残留的生发中心细胞表达CD20.结论HNL形态学上显示由多种组织细胞、转化T淋巴细胞及凋亡碎片组成的病灶,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应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的非肿瘤性病变鉴别.

  • 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陈银成;陈灼怀;关弘;徐洪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5例甲状腺髓样癌进行研究,观察其病理形态特点.结果25例甲状腺髓样癌的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及梭形细胞组成,可呈多种组织学类型,其中巢状型8例,束状/带状型6例,腺样(管状和腺泡)型3例,弥漫和类癌型各3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型(髓样和滤泡癌)各1例.免疫组化降钙素、铬粒素A均(+),2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1例癌胚抗原(+),18例突触素(+),1例HMB45(+),1例癌组织甲状腺球蛋白(+).CD44V6(+)表达分别为髓样癌40%,滤泡癌30%,髓样癌80%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结论诊断时应注意与形态相似的肿瘤相鉴别,CT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标记物,若CT阴性,CEA及内分泌激素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作者:黄艳;谭伟艳;湛浩强

    目的分析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或单个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S-100和HMB45(+),CK(-).结论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黑色素细胞良性肿瘤,应注意与黑色素瘤相鉴别.

  • 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安民;王啸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SCCC进行观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分裂象活跃,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其中2例合并鳞癌或腺癌.免疫组化示3例均表达至少2种神经内分泌标志(NSE、CHG-A、Syn).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三者相结合.2例患者2年内均死于肿瘤转移.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SCCC有一定帮助.SCCC侵袭性强,早期即发生转移,预后极差.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观察

    作者:师杰;钟定荣;崔全才;陈杰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2例SPTP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随访2~44个月.结果12例SPTP占同期胰腺肿瘤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年龄29岁;仅6例有临床症状;其中6例大体呈囊实性,6例呈实性;7例有肉眼可见的完整包膜.镜下11例肿瘤见纤维性包膜;肿瘤由形态相对一致的中等大小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可见核沟;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片状、假乳头状,伴发囊性变,并可见灶性及成片的出血坏死,另见多种其他结构,包括嗜酸性小球、瘤细胞黄瘤样变、间质黏液样变、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的胆固醇性针样结晶,部分有浸润周围胰腺的现象.瘤细胞vimentin、AAT弥漫(+),部分病例Syn、CD56、CD10、AE1/AE3、PR局部(+),CgA均(-);嗜酸性小球PAS(+),且可抗淀粉酶消化;12例术后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术后无瘤生存,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该肿瘤发展缓慢,生存时间长,但少数可复发、转移,为低度恶性肿瘤.

  •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陈健;郭瑞峰;梁化印;杜双存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大体呈结节状、丘疹样及息肉样,镜下肿瘤为结节分叶状,丰富的黏液性间质内有形态温和的短梭形和星芒状细胞及较多的纤细薄壁毛细血管,伴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电镜示瘤细胞为纤维母细胞.结论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是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 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冯晓莉;张宏图;孙耘田;刘秀云

    目的总结并探讨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的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常规HE和免疫组化方法(SP法),光镜观察2例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通过临床随访和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极其罕见,其特点除黏膜有原位癌外,肿瘤多侵犯固有膜和/或肌层.细胞形态与浆细胞或淋巴细胞相似,组织形态接近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肿瘤细胞除高表达AE1/AE3外,CEA和CK18也呈强(+).临床预后较差.结论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非常少见,有其特有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诊断膀胱肿瘤时应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性.

  • 鼻腔血管球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巩丽;李艳红;张伟;赵建业;朱少君;李爱宁;苏勤

    目的探讨鼻腔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鼻腔的血管球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光镜下病变主要由片状、巢状排列的小圆细胞组成,核分裂罕见,血管比较丰富,部分区域呈乳头状;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少数细胞表达SM-A.结论原发于鼻腔的血管球瘤很少见,发生于指末段时容易诊断,而发生于鼻腔时易误诊为其他肿瘤,如类癌、血管外皮细胞瘤及垂体腺瘤等,诊断时应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任立群;吕宁;林冬梅;郑闪;刘秀云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中10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24.7岁(8~50岁).肿瘤囊实性,镜下1例可见侵犯包膜及神经,1例侵及十二指肠,5例侵及周围胰腺组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呈实性巢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11例SPTP中11例vimentin、ACT(+),10例CD10(+)、NSE(+),9例Syn(+)、AAT(+),8例AE1/AE3、CD56(+),8例S-100、EMA(+),4例ChrA(+),6例PR(+),ER均为(-).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组织学具有特征性的实性、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源性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 皮下组织膜状脂肪坏死误诊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何春年;石卫东;翟金萍;陈琛;张学东

    目的对膜状脂肪坏死的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进行探讨.方法观察3例皮下组织膜状脂肪坏死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经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特染并文献复习.结果3例的病理学变化为:皮下脂肪组织陈旧性坏死,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物,成为泡沫细胞,进一步形成早、中、晚期膜状脂肪坏死的囊膜状结构及周围炎症性反应性增生.膜状物免疫组化CD68(+),Vim、S-100、HMB45、CD1a、EMA和CK(-).特染PAS(+),Masson染色呈红色至金黄色、网状纤维延伸到囊膜腔面以及富于嗜银颗粒.膜状物及泡沫细胞呈自发黄绿色荧光.结论膜状脂肪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陈旧性脂肪坏死性炎症.可能因坏死脂肪被吞噬而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特殊的膜状结构.诊断依靠其独特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免疫组化及特染检测.

  • 老年输尿管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郑宏刚;孙保存

    目的阐明老年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晚发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发病规律及特点的认识.方法常规切片与免疫组化检测相结合.肿物突入腔内,表面黏膜消失,切面灰白色略透明,黏液变性明显,实性,质软,其上段无异常.结果免疫组化:细胞keratin(-),vimentin、actin、myoglobin(+),S-100(-).结论输尿管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同时累及肾非常罕见,取材不足易误诊为息肉;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目前对其具体的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不十分清楚.

  •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李冬洁;黄文斌;周晓军;张新华;陆珍凤;马恒辉

    目的研究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光镜及特殊染色技术,研究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肝孤立性坏死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物质,坏死物中未见实质细胞和寄生虫,坏死物质周围为透明变的胶原纤维组织,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是一种罕见的肝非肿瘤性病变,术前诊断非常困难,需与肝的一些局灶性病变鉴别.

  • 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叶秀峰;钟雪云;米粲;吴赤蓬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检测50例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并用抗FⅧ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结果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52%.两者表达一致的符合率为74%.VEGF-C和VEGFR-3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星形细胞瘤中有VEGF-C和VEGFR-3的表达,其中VEGFR-3表达于血管.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相关.

  • 细胞角蛋白在淋巴结固有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杨光之;李丽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在淋巴结非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阐明用角蛋白染色检测微转移的特异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AE1、AE3和CK8在肠梗阻和Crohn病患者肠系膜淋巴结的表达.结果AE3和CK8染色中分别有29枚(45.3%)和64枚(100%)淋巴结出现阳性细胞,AE1/AE3和AE1染色中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同时CK8染色中血管内皮细胞也出现阳性表达.结论淋巴结的纤维型网状细胞也可出现细胞角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微转移时AE1/AE3是可选择的抗体,但同时需结合细胞的组织形态学.

  • 儿童扁桃体原发性恶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钟艳平;杨华;王连有;刘学娟

    目的总结儿童扁桃体原发性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HE染色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B、T分类,相关癌基因蛋白及EB病毒蛋白(LMP-1)表达的检测.结果4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3例为弥漫型滤泡性淋巴瘤,1例为伯基特淋巴瘤;LMP-1均(-).结论儿童扁桃体原发性恶性B细胞淋巴瘤在形态学上易误诊为炎症或低/未分化癌,诊断主要依据HE切片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组织学类型为弥漫型滤泡性淋巴瘤和非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2种,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可能不大.

  • 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伴横纹肌样表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汤秀英;柳平;张莹;张烨;柴立军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伴横纹肌样表型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50岁女性患者的纵隔巨大肿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肿瘤大小为15 cm×15 cm×16 cm.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小圆形,部分细胞核偏位,胞质内见嗜酸性包涵体.组织化学染色PAS小灶性(+).免疫组化:vimentin、Cd99及chromogranin强(+),S-100蛋白(+),EMA小灶性(+),desmin及MyoD1(-).超微结构:小圆形肿瘤细胞胞质有短钝突起,见原始细胞连接、发育不良桥粒及胞质内致密核心颗粒.一些肿瘤细胞见核旁分布的、呈旋涡状排列的球形微丝小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脂滴被包裹在其中.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伴横纹肌样表型的病理诊断依赖于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

  • 肾肉瘤样癌伴横纹肌样分化1例

    作者:杜彬;蒋光愉;钟雪云

    患者女性,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1个月入院.B超、CT及MRI提示右肾肾门层面下方皮质部位见一大小4 cm×2 cm肿物,侵入右肾包膜,脾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性病变.遂行手术治疗,术中右肾中部见直径4 cm大小肿物;腹腔内大网膜可触及多个肿物,直径2~5 cm;右肝及左肝也可触及多个结节;脾充满结节,切除右肾、脾及部分大网膜送病检.临床诊断:后腹膜肿物(右肾占位病变).

  • 子宫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1例

    作者:丁志敏;刘晓芳;周祥祯;黄振录

    患者女性,52岁.因下腹部隐痛10余天,发现盆腔肿块2天,以"子宫腺肌症"入院.手术见子宫质硬,大小12 cm×11 cm×10 cm,形态失常,表面布满淤血斑,凹凸不平,组织质硬极脆,活动差,子宫与盆壁、盆底粘连,手术未能完全切除肿瘤.

  • 肺原发性黏液瘤1例

    作者:成继民;陈玮;许颖

    患者男性,60岁.间断发热1个月,咳嗽、咳痰3周伴咯血1周.胸部CT示左上肺可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支气管镜见左上叶舌段开口被新生物堵塞约4/5.肿瘤表面光滑.临床诊断:肺癌?

    关键词: 黏液瘤 病理诊断
  • 特发性肥厚性脊髓硬脑膜炎1例

    作者:陈晓东;彭凯润;邓兵梅;韩立新;张伟

    患者男性,36岁.无明显诱因感两侧头部及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曾出现类似症状,未经治疗自行缓解.入院后3天,患者出现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胸部第7肋骨以下麻木感,深、浅感觉均减退,排尿困难,无畏寒、发热.专科检查:神志清,查体合作,记忆、定向力、计算力均正常.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轻瘫试验(+),腱反射减弱,第7前肋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有麻木感.病理反射未引出.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胸椎MRI示T 5~8节段髓外硬膜下异常信号灶,考虑脊膜炎可能性大,但不除外非典型性脊膜瘤.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生化:总蛋白2278mg/L,Pandy试验(()).行T 5~8椎管内占位病灶切除、减压、探查及CDH-M8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双下肢不能活动且感觉消失,尿便失禁.专科检查:双下肢肌肉无明显萎缩,双下肢肌力为0级,肌张力下降.给予抗炎、神经营养、理疗等治疗,效果不佳.术后55天起给予每日静脉甲基强的松龙1g冲击治疗.术后75天,病情仍未见明显好转.

  • 肺母细胞瘤1例

    作者:李国霞

    患者男性,35岁.3周前无诱因咳痰带血.胸正位片示右肺中叶肺门旁见一6 cm×8 cm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上缘稍欠规整;右肺下内带纹理粗.胸侧位片示阴影位于肺门前方,光滑,密度均匀,呈球状.X线诊断:肺良性肿瘤(脂肪瘤或畸胎瘤).CT示右肺上叶近肺门处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层面约5.5 cm×5 cm,其内密度较均匀,CT值30~40HU,边界较清;双肺各叶、段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印象: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术中见肿物位于右肺上叶近肺门处,界清,约6 cm×6 cm大小,质脆,中央有坏死,临床诊断:肺良性肿瘤或囊肿.

    关键词: 肺母细胞瘤 诊断
  • 脊膜黑色素细胞瘤1例

    作者:张宝燕;戴晓汶;王金泉;钱斌;周一平;孙国英

    患者男性,65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3个月伴行走不稳1个月入院.查体:颈7、胸1节段脊柱旁压痛(+),叩击痛(+),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Hoffman征(++),脐以下皮肤浅感觉减弱,四肢腱反射均亢进,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Babinski征(+).皮肤、黏膜及内脏无恶性黑色素瘤,无先天性巨大痣及ota痣.颈椎MRI示颈7上缘至胸1下缘平面椎管内椭圆形T1W1等信号,T2W1混杂信号病灶;增强扫描示病灶轻度强化,位于硬膜囊内偏左侧,颈3~4椎体平面脊髓可见长T1、T2信号.提示颈7~胸1椎体平面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以脊膜瘤可能性大,脊髓中央管扩张可能.术中见颈7~胸1节段左侧硬脊膜发黑,增生肥厚约1.5mm,向后鼓起,蛛网膜及软脊膜颜色均发黑,左侧蛛网膜下颈髓左后方见一肿瘤,质软,稍可移动,大小约4 cm×2 cm×2 cm,包膜不清,呈黑色胶冻样,其前缘与脊髓部分粘连,脊髓受压变扁,脑脊液搏动消失.

    关键词: 脊髓 黑色素瘤 诊断
  • 脾血管肉瘤1例

    作者:于军;肖风云

    患者男性,42岁.外伤后左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头晕6小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苍白,无黄染,腹部膨隆,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下腹部压痛轻,脾区叩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实验室检查:WBC 11.2×109/L,N 84%,Plt59×109/L.CT示脾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呈高、中、低混杂密度影,CT值38Hu,大截面10 cm×20cm,腹腔内积液.手术见脾巨大,下端至脐下10 cm,脾表面结节状突起,呈暗灰色,质硬,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脾下缘有一裂口,长1 cm,有新鲜血液流出,腹腔内大量血性液体.

    关键词: 血管肉瘤 诊断
  • 阑尾黏膜腹壁异位1例

    作者:伍四春;赵明泽;林善平

    患者男性,16岁.因腹壁包块半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在外院因"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半年发现脐下1 cm处原手术切口下有一黄豆大小包块,逐渐增大,无特殊不适;近来发现包块增大明显,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壁下包块"收住.查体: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较好,在脐下1 cm处可见一大小为2 cm×1 cm的包块,触之较软,不活动,包块表面皮肤有一长1.5 cm的已愈合手术切口.术中见脐下1 cm原切口处腹壁皮下软组织内有一囊实性包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术中用注射器从包块中抽出约1.5ml黏稠液体.

    关键词: 阑尾 腹壁异位 诊断
  • 肾肉瘤样癌1例

    作者:张镁;刘苏虎;赵世平;王康敏

    患者男性,56岁.间断性左上腹痛2个月.B超示左肾中极有2个回声结节.静脉肾盂造影示左肾软组织包块.术中见肾中极有一5 cm×6 cm×5 cm肿块,与周围分界清晰,遂行左肾切除术.

    关键词: 肾肿瘤 肉瘤样 预后
  • 肺原发性骨肉瘤1例

    作者:韦华生;乐江华;陆明深;曾思恩;乐承艺

    患者男性,65岁.右胸疼痛伴咳嗽、咳痰7天入院.胸片及CT检查诊断为右上肺周围型肺癌.手术见右上肺肿瘤12 cm×10 cm×6 cm大小,并浸润右前外侧胸壁.临床诊断为右上肺肺癌.

  • 滑膜软骨瘤病1例

    作者:冯向东;崔涌

    患者男性,40岁.右大腿包块1月余.查体:右大腿外下方膝关节处有一约7 cm×5 cm×3 cm包块,质地柔韧,边界清,活动度可,膝关节活动尚可,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行包块切除术,见右膝关节髌上囊内有许多结节,质地较硬.

    关键词: 关节 滑膜 软骨瘤病
  • 气管血管球瘤1例

    作者:赵茜;杨宁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查体:唇轻度紫绀,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出现凹陷,双肺呼吸音粗.CT检查显示主动脉弓平面气管内有直径2.5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有粉红色肿物堵塞管腔.术中见肿物位于环状软骨下1.5 cm,自气管后壁向腔内生长,占据整个管腔的4/5,大小约2.5 cm×2 cm×2 cm,将肿瘤完整剔除送检.

  • 腹壁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

    作者:俞文英;王爱康

    患者女性,29岁.发现左中下腹肿块1年,近来渐增大,自觉轻微腹胀于1998年入院.查体:左腹壁可触及8 cm×7cm×3 cm肿块,质硬,边界清,轻压痛,无红肿.术中见腹直肌与腹外斜肌之间有一5 cm×4 cm×4 cm肿块,质硬,与周围粘连,肿瘤后壁与腹膜粘连紧密.术后病理诊断:带状纤维瘤.术后6年,在原手术切口右下侧又发现一肿块,并逐渐增大,近4个月增大明显,再次入院.查体:右下腹部及宫颈前上方偏右触及一肿块18 cm×16 cm×15 cm大小,质硬,活动受限,边界清,高低不平感.CT示盆腔内巨大肿块,首先考虑右卵巢囊腺癌并侵犯腹壁.术中见盆腔内一巨大肿瘤,约20 cm×18 cm×16 cm,质硬,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来自右下腹壁.

  • AMACR/P504S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韩丽姝;姜影;陈英准;付红;杜金荣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高分化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萎缩及萎缩后增生(PAH),基底细胞增生(BCH)等病变在HE切片上有时很难鉴别.我们应用PSA、P504S、34βE12、p63检测一组前列腺病变,分析4种抗体在前列腺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 颌骨勒-雪病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卿海云;杨亦萍;曹阳

    勒-雪病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的多器官广泛型[1].以往对LCH的细胞起源认识不一,有时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颌骨勒-雪病,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颌骨 勒-雪病 诊断
  • 介绍一种改良的Neutral EDTA脱钙液

    作者:马恒辉;章如松;周航波;周晓军

    脱钙是制作骨组织切片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骨组织,如何达到骨组织既充分脱钙,又保护骨组织的抗原不受破坏的目的,我们参考有关文献[1,2],配制了一种改良的Neutral脱钙液,用于骨组织脱钙,并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染色.该方法既不损害组织结构也不影响染色效果,简化了步骤,保证了质量.

  • 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结核杆菌-DNA的比较

    作者:黄莺;靳耀锋;王康敏;何长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出现疫情回潮现象,卫生部今年公布的我国传染病发病率中,结核病居首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传染源并使其有效治疗的关键.用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结核杆菌,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某些干扰因素的存在,组织中结核杆菌-DNA的检测仍存在诸多问题[1],模板的有效提取直接影响扩增效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我们选取了4种方法进行结核杆菌-DNA提取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 骨髓穿刺活检标本石蜡切片的质控

    作者:蔡秀玲;骆新兰;张威;朱小兰;姚军;刘雪峰

    造血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慢性病,患者的治疗用药和预后的判断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准确无误的病理报告有赖于优质的组织切片.石蜡制片的程序繁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影响切片的质量,故做好骨髓石蜡切片的质控至关重要.

  • 34βE12-p63混合抗体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应用

    作者:张金库;田茶;陈玲玲

    近年来,34 βE12作为基底细胞标记物,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采用34 β E12检测,在有些前列腺良性增生、萎缩、腺病和不典型增生中可有假阴性结果,单独采用34 β E12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采用34 β E12-p63混合抗体,以免疫组化法观察了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表达情况,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的标记物及其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朱梅刚

    鉴于许多淋巴组织良、恶性增生病变中会出现不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EC)浸润,查阅有关文献发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ALHE、NLCH良性增生病变中EC浸润成为组织学诊断要点之一,而在HL、ALCL、ATLL、AIBTL等淋巴瘤中也较多见EC浸润,EC浸润可以起到启示和引导诊断思路的作用,但不能作为诊断的要点.EC浸润可能与T细胞产生EC趋化因子有关.

  •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在甲状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超;余小蒙;周小鸽

    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是甲状腺疾病的初始检查.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证明,它可以代替大部分术中冷冻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由于许多现代技术被应用于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使它的诊断作用更加明显.故就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的操作方法、诊断标准和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对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的认识.

  • 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进展

    作者:霍真;刘鸿瑞

    肺母细胞瘤是罕见的肺恶性肿瘤,经典的肺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含有类似于分化好的胎儿腺癌的原始上皮成分和原始间叶成分的双向性肿瘤,主要见于成人,具有高度的侵袭性,预后较差.WHO(2004)新分类将经典的肺母细胞瘤列入肺肉瘤样癌中,而上皮型肺母细胞瘤即胎儿型腺癌则被归入变异型腺癌,胸膜肺母细胞瘤被归入肺软组织肿瘤中.3种类型的肺母细胞瘤在组织形态学上具有相似性和连贯性.

  • 多形性透明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41例分析支持来自一个特有前驱病变的演化(英)

    作者:张仁亚;张建中

    PHA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特征性的表现为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的间质细胞不典型增生,部分有血栓形成的扩张血管壁周围透明变性及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多年来,作者偶尔观察到部分黏液样梭形细胞单一成分(暂称为早期PHAT)合并经典的PHAT.在某些病例中,这种单一病变独立出现,提示是PHAT演变的早期阶段.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设想,更好地阐述PHAT的长期生物学行为,作者复习了所遇到的这些病变.41例均为已确诊的会诊病例.该肿瘤主要见于成人(10~79岁,中位年龄51岁),男女均可发病(女性23例,男性18例),肿瘤大小0.3~19.7 cm(中位5.6 cm),位于踝/足(15例)、腿(10例)、股(6例)及其他部位皮下组织,其中13例于活检前1年发现肿瘤.

  • 成人型肾母细胞瘤伴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

    作者:任平;祁晓莉;何桂珍;刘洪波

    肾母细胞瘤(WT),WHO将其定义为"由肾母细胞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基本结构与胚胎肾相似."常见于儿童,极少数病例见于成人,死亡率高,组织学结构复杂.

  • 基层病理科技术员之自身评价

    作者:欧云鹏

    科学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病理医师诊断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从组织切片观察中获得的,因而制片质量的好坏与疾病诊断正确与否的关系显而易见.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作者:陈杰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初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起初的命名主要基于大体表现,故文献上曾有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肿瘤、儿童乳头状上皮性肿瘤、儿童胰腺腺癌等不同的称谓.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多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上述所有称谓均不能代表其真正的形态学特征.其实其形态学特征特殊的只有两点:即实性区域和假乳头区域,故目前WHO[1]和AFIP[2]以及大多数英文文献中均将其统称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