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涎腺癌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6 ~ 68岁,平均年龄67岁,中位年龄67岁.2例以无痛性肿物就诊,1例肿物伴疼痛.3例分别发生于右侧腮腺、左侧颌下腺及右侧咽旁间隙.均无涎腺多形性腺瘤病史.组织学上,3例中1例以肉瘤为主,1例以癌为主,1例肉瘤与癌比例相当.肉瘤成分,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癌成分,3例均包括导管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还包括少量未分化癌.3例肿瘤中均未发现多形性腺瘤成分.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均(+),癌成分CK均(+);导管癌AR均(+).3例中1例肉瘤成分与未分化癌成分呈CK和vimentin双(+).随访2例,随访时间3~5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结论 涎腺癌肉瘤发病罕见,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诊断.文献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需长期随访.
-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 ~ 77岁,平均年龄61.8岁,男女之比为5∶1.5例为体检时发现,1例以胸闷为主诉检查发现.CT提示均为前纵隔占位.镜检由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所分隔的散在或融合成团的上皮细胞结节,淋巴细胞间质中常见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结构,背景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囊腔;其中1例伴发B2型胸腺瘤,镜下可见丰富的上皮细胞中散在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19(+)、EMA(-),上皮细胞巢内可见散在CD3(+)的T淋巴细胞,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主要由CD20(+)的B细胞构成淋巴滤泡结构,囊腔被覆上皮CK19和EMA均(+),CD3和CD5(+)的T细胞位于滤泡间区,而CD99(+)的不成熟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间质中,上皮细胞团中少见.术后随访,1例不明原因死亡,其余存活,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
子宫腺瘤样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Ts)组织发生及命名、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50例子宫ATs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结果 50例子宫ATs发生率占同期子宫肿瘤切除标本的1.4%,单纯子宫ATs 14例(28%),伴子宫其他病变36例(72%).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肌壁间,结节状生长,单发43例(86%),多发7例(14%),肿瘤直径0.5 ~5 cm,边界清或欠清,无包膜.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无特征性.肿物类似平滑肌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均质,质硬或较软,部分切面湿润,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内含有黏液.镜下肿瘤组织均由增生平滑肌和上皮样成分组成,上皮样成分形态呈大小不一的腺样、腔隙样、实性巢状、条索状,单个形似浸润性分布于平滑肌束之间,上皮样细胞异型性小或无,未见核分裂象,增生的平滑肌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18例腔隙内黏液样物阿尔辛蓝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50例上皮样成分CK、vimentin、HBME-1、CR和D2-40(+),Ki-67阳性指数均<1%.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恶变.结论 子宫ATs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间皮,临床及病理检查均不易确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
-
脑膜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1例脑膜IgG4相关性疾病(IgG4-SD),回顾并分析IgG4相关性硬化性脑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与脑膜瘤、浆细胞瘤等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复习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vimentin、CK、EMA、CD117、S-100、desmin、SMA、IgG4/IgG和Ki-67.结果 CT及MRI显示病变部位脑膜增厚,增强明显强化.血清学IgG4增高.病理表现为淋巴-浆细胞炎症反应,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病变边界欠清.免疫组化:vimentin(+),EMA、CK、CD117、S-100、desmin和SMA均(-)、IgG4/IgG> 40%、IgG4> 10个/HPF、Ki-67增殖指数低.病理诊断为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结论 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可单发或伴有其他全身性病变.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此病的诊断.
-
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病3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肺外LAM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LAM均为女性,年龄38 ~51岁.大体检查,肿物直径0.5~0.9 cm,切面灰白色、质韧.镜下,盆腔淋巴结内见梭形细胞围绕树枝样腔隙增生.梭形细胞排列成束,胞质淡红染,形态温和,无细胞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组化:梭形细胞SMA、HMB45和PR弥漫强(+),ER部分(+).Ki-67增殖指数<1%.结论 LAM是一种罕见的肿瘤,预后不佳.其诊断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需与恶性黑色素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
-
乳腺癌中GRB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研究GRB7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GRB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GRB7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并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检测HER2基因和蛋白,研究GRB7蛋白与HER2基因相关性.结果 110例乳腺癌GRB7评分:0~1+57例(51.8%),2~3 +53例(48.2%);GRB7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块体积大、组织学分级高及Ki-67的指数高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而与ER、PR及发病年龄无关;HER2基因扩增36例(32.7%),与GRB7的结果相关(P<0.05).结论 GRB7表达与HER2基因表达存在着一致性,可能依赖HER2的扩增与表达,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可能成为新的药物靶点.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7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中枢神经系统HB的临床病史、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 74例中男性44例,女性30例,平均发病年龄43.1岁.肿瘤多发生于小脑,也可见于松果体、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其中有13例为复发病例,6例为vanHippel-Lindau (VHL)综合征.肿瘤大小0.5 ~4cm不等.组织学上HB由间质细胞和薄壁血管构成.免疫组化染色间质细胞NSE和α-inhibin(+),部分病例S-100和D2-40(+),薄壁血管CD34和CD31等血管标记(+).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HB较少见,部分为VHL综合征.组织形态上HB有其独有的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于辅助诊断.
-
MMR蛋白免疫组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在Lynch综合征筛查中的研究
目的 观察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Lynch综合征患者MMR蛋白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情况,探讨免疫组化和MSI检测在筛选Lynch综合征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经过临床病史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Amsterdam标准和Bethesda指南的结直肠癌26例为研究组,另取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情况,同时行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MSI检测.结果 MMR蛋白在研究组中表达缺失率为88.5% (23/26);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未发现MMR蛋白缺失;MSI在研究组中检测到MSI-H 24例,MSS 2例,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检测到MSI-H 1例,MSI-L 3例,MSS 11例.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和MSI检测都可以筛查Lynch综合征.免疫组化检测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并且能有效的检测出突变蛋白的类型,使用方法简便、经济、快捷并且相对稳定,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肝原发性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66岁.因上腹部疼痛2周入院.上腹部CT和MRI示肝左内叶上段及肝右前叶交界区占位,考虑肝癌可能性大.患者无其他肿瘤病史.体格检查肝区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AFP和HBsAg(-),CA-125 109.70u/ml(正常范围0~ 35 u/ml).行肝肿物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癌.做PET/CT检查未发现其他肿瘤病灶.临床诊断考虑为肝原发性肿瘤.行供肝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术中见肝与腹壁、大网膜粘连,肝无体积缩小和肝硬化表现.
-
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1例
患者女性,72岁.以右侧鼻塞2年,左侧鼻塞1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呈持续状态,伴有黏稠涕,不易擤出,常出现鼻涕带血.近1年出现左侧鼻塞,于夜间睡眠时鼻塞不适感明显,常出现张口呼吸伴咽干不适.于我院行CT(头颈部)检查提示:右侧鼻腔软组织病变侵入右侧眼眶,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右侧上颌窦炎.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双侧鼻翼无煽动呼吸,双侧鼻窦区无压痛,鼻腔黏膜红润,鼻中隔左偏,双下鼻甲不大,右鼻腔见息肉样新生物,表面附有少许血性分泌物(图2).
-
梭形细胞血管瘤1例
患者女性,51岁.10年前于外院行左手掌外侧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不详.6年前复发,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疼痛或压痛感,要求再次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梭形皮肤及皮肤组织一块,大小1.2cm×0.5cm×0.3 cm,皮肤灰白色,未见著变.切面于真皮层内见一球形结节,直径0.3 cm,灰黄间灰红色,实性、质中等偏软,与周界清,无包膜.镜检: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内见一周界清、无包膜的肿瘤,周边有汗腺及其导管包绕.
-
乳腺导管内大汗腺乳头状瘤1例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人院,彩超可见左乳多发无回声区,大者5.5 cm ×3.3 cm大小,位于乳头外上方内部透声欠佳,可见分隔,分隔处可见一等回声团,内部回声欠均匀,大径1.1 cm ×0.9 cm,边界清楚.结果:符合乳腺囊性增生超声改变,分隔处见实质性团块,性质待查,考虑BI-RADSⅣ级,建议进一步检查.钼钯检查:左乳较大肿块阴影,大小5.6 cm ×4.7 cm,可见分叶状改变,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叶状肿瘤不能除外,BI-RADSⅣ级.
-
阴道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
患者女性,75岁.间断阴道出血6年余,近日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阴道出血,量较多,内含较多凝血块.妇科检查:肿块位于小阴唇内尿道外阜右上方.腹腔及盆腔B超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史.临床诊断:阴道壁赘生物,性质待查.外科手术沿肿块基底部将肿块连同部分尿道外阜一并切除.
-
泌乳腺瘤1例
患者女性,23岁.2个月前分娩一子,母乳喂养.发现乳腺肿物数月,曾先后3次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均于右乳8点位距乳头4.2cm处及左乳2点位距乳头2.6cm处探及低回声实性肿物,包膜完整,边界清,其中右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乳内及周边探及少许血流信号.B超诊断:右乳实性肿物(BI-ADS:4 a),左乳实性肿物考虑腺纤维瘤.近日肿瘤科门诊以乳腺肿物对患者行右乳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并送检我科做病理诊断.
-
黏液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腹痛5小时就诊于瑞昌市人民医院.腹部彩超检查提示宫腔异常回声,腹部增强CT示盆腔巨大异常信号及强化占位影,与子宫体部后壁分界不清,考虑子宫肌瘤伴黏液变性可能性大.遂行子宫次全切术.术中见子宫平位,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表面光滑.
-
支气管副神经节瘤1例
患者男性,25岁.近来咳嗽明显.CT检查示右肺占位,临床初步诊断为阻塞性肺炎.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侧中央支气管内有一肿块,色灰白,境界清楚.荧光染色后肿物呈玫红色(图1).支气管镜下予以完整切除肿块.患者术后行PET-CT等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块.病理检查 巨检:灰白色结节1枚,大小1 cm×1 cm×0.6cm,稍不规则,未见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稍嫩.
-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2例报道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软组织、瘤细胞分化方向未定的肿瘤,由Smith等[1]于1996年首次报道.肿瘤由梭形细胞和多形性细胞组成,伴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部分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间质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核分裂象罕见.WHO(2013)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将其归为分化不确定的肿瘤[2].ICD-O编码为8820/1,属于一种中间性肿瘤.本研究收集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部2014-2017年间经病理确诊的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2例,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报道
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re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RNHL)是指单独发生于肾而非系统性发生的淋巴瘤累及到肾.迄今为止,PRNHL病例<100例[1],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肾癌.笔者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起源、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2例报道
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 urothelial cancer,PUC)是较罕见的尿路上皮癌亚型,由Sahin 于1991年首次报道.WHO(2016)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命名为浆细胞样变异型.该肿瘤少见,且由于其肿瘤细胞形态呈浆细胞样或淋巴细胞样,浆细胞肿瘤标记物CD138常阳性,故易漏诊和误诊.现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
-
横纹肌样胶质母细胞瘤1例报道
横纹肌样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类由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特点的高度侵袭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核大、偏位,染色质空泡状,可见明显核仁,胞质丰富,嗜伊红色,呈横纹肌样[1-13].横纹肌样胶质母细胞瘤是近认识并报道的,至今只有27例报道[1-13],尚未列入WHO(2016)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成年男性的横纹肌样胶质母细胞瘤并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
-
Van-clear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精准医疗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而“伴随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石也日益受到关注[1].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称为驱动基因.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密切相关[2].《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指出,所有NSCLC患者必须在病理确诊的同时明确EGFR基因热点突变状态[3].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依然缺乏EGFR、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的金标准方法,使用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的同时应用Sanger法检测是传统的参考方法,但是该方法灵敏度低、实验耗时、成本高;甲醛、二甲苯具有明显的致畸性、致癌性[4,5].因此,探索新型环保透明脱蜡液与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越来越重要.
-
网状纤维染色-渡边改良法的应用体会
网状纤维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网状纤维的形态分布、增多或减少、断裂或崩解等病理变化在病理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协助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如在肝中,网状纤维的变化灵敏的反映肝细胞的脱失、增生、结节性病变、肿瘤以及纤维化程度[1],已为病理诊断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染色方法.但是网状纤维染色步骤复杂,配液繁冗,要想获得一张满意的切片,需要反复摸索,积累丰富的经验后才能实现.现介绍一种较简便又易操作的网状纤维染色-渡边改良法.
-
商品化抗酸染液在石蜡病理切片中的应用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特异性炎症,以肺结核常见[1].典型的TB病理学表现以朗格汉斯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干酪样坏死组成的结核肉芽肿性结节为特征,很多病变均可表现为肉芽肿性结节.证明结核病需要在石蜡病理切片中找到病原菌.苯酚碱性品红法(抗酸染色)作为一种传统方法,在病理科广泛使用.我科室采用的商品化抗酸染液法相比传统自配制的苯酚碱性品红法节约了染色时间,提高了染色质量,现介绍如下.
-
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在病理科的应用
冷冻切片因其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快速得到诊断报告,因此在临床中常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有利于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也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1,2].多年来,冷冻切片的染色一直以传统手工染色为主.然而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手术患者逐渐增加,冷冻送检标本数量明显攀升.短时间内制作大量冷冻切片给病理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使用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对本科室常见的冷冻送检标本声带、甲状腺、淋巴结、乳腺等组织的冷冻切片进行HE染色,同时与传统手工染色效果进行对比,探讨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在病理科冷冻制片过程中的使用效果与意义.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