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唾液酸化Lewis-X抗原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作者:张峻;张志诚;杨军

    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高度恶性肿瘤,研究表明骨肉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血管的生长无疑是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血管对于肿瘤的生长起巨大的作用,新生的血管的形成增殖可以使骨肉瘤迅速生长及向远处转移.许多血管生长因子在肿瘤中均有表达,介导血管新生.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都发现有高水平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诊断及对策

    作者:车艳军;陈亮;杨惠林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又称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多发性外生骨疣、骨干连续症、遗传性畸形性软骨发育异常症等,是一种累及软骨化骨的以骨骼系统多发性外生性骨疣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ME的病例报道渐渐增加,但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公认的是本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65%~75%的HME患者有阳性家族史[1] ,即患者双亲之一是患者,或连续几代人患有同一疾病,男女均可患病.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采用"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这一名称.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作者:崔卫国;张志刚;陈德生

    肩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终生患病率是人群的三分之一[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约占门诊以肩关节疼痛为主诉病人的44%~65%[2].Neer于1972年提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ISS)的概念[3],当肩关节前屈、外展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4].

  • p53基因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建伟;王大鹏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长骨干骺端多发,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20%[1] ,好发于青少年,恶性度高,转移早,预后差.以手术,放、化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有所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骨肉瘤的基因治疗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它是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源性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内,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人类癌症中常见的基因改变是p53基因突变,它的缺失或失活与人类50%以上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它是抑癌基因中重要的一个成员,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肿瘤抑制基因.

  • 骨巨细胞瘤肺转移的化疗现状

    作者:黄真;牛晓辉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由增殖性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的、具有局部复发倾向的侵袭性原发良性骨肿瘤.GCT约占原发骨肿瘤的4%~5%,少数患者可发生远处转移,其主要转移部位为肺部,发生率约1%~9%[1-2].Seethalakshmi[2]认为,GCT发生肺转移可能有自限性良性过程的转化及血管转移两种机制,肿瘤组织和肺组织均血运丰富,瘤细胞侵犯间质,破坏血管壁,通过血行转移而至肺组织.

  • 四肢骨软骨瘤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关治疗(附4例典型病例)

    作者:朱翔;董扬

    目的探讨四肢骨软骨瘤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至2010年收治的40例出现临床并发症的四肢骨软骨瘤,主要并发症包括:血管、神经损伤,关节畸形,恶变.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66岁(平均24.6岁).所有患者均行术前X线及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24例行单纯肿瘤切除,3例行肿瘤切除自体髂骨移植,2例行肿瘤切除上胫腓关节重建,4例行肿瘤切除尺桡骨Ilizarov外固定延长术,4例因发生恶变行截肢术.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4-24个月(平均随访16.7个月),2例患者出现复发,总体复发率5%,其余患者原有神经受压症状消失,前臂短缩畸形得到纠正,肢体功能满意.结论骨软骨瘤并发症临床较少见,表现特殊,极大影响四肢的功能.手术能去除或缓解并发症,术中注意相邻组织的保护,保持或重建邻近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青少年.

  • 腰椎单节段与双节段椎间融合对脊柱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杰;杨永宏;楼肃亮;张冬生;钱金黔;邹庆;赵志芳;汪冉

    目的对腰椎单节段与双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脊柱的影响进行临床比较研究.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对我院腰椎行单节段固定融合术的302例及双节段固定融合术的215例患者从临床症状(Oswestry评分)、体征(腰椎活动度)、影像学(X线、MRI)三方面进行回顾性临床评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5-6年,平均随访3.5年,单节段固定融合组在Oswestry评分、腰椎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双节段固定融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以上的患者在术后1.5-2年均可获得椎间骨性融合;单节段固定融合组中有4例、双段固定融合组有2例在术后1年以上出现了邻近节段症状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单、双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均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术后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不大,对脊柱的活动度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对术前存在退变的相邻节段影响较大,可根据患者意见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决定是否同时行多节段的融合固定或弹性内固定术.

  • 骨肉瘤、骨软骨瘤与正常人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分析

    作者:黄满玉;古建立;李东升;宋国英;许京华;张志勇;丁幸坡

    目的分析骨肉瘤和骨软骨瘤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差异,筛选对骨肉瘤早期诊断有意义的特异性蛋白.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病理确诊的骨肉瘤25例、单发骨软骨瘤16例和性别、年龄与上两组患者匹配的26例健康志愿者,采用SELDI-TOF-MS质谱仪方法对这67例静脉血液离心获得的血清进行蛋白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我们发现2个特异性蛋白质荷比(M/Z)具有差异性表达,即3954Da、6438Da.在学习模式下其诊断灵敏度96.0%,特异度96.1%,在测试模式下其诊断灵敏度98.5%,特异度100.0%,采用leave-one-out互证交叉检验验证,认为该决策树盲法筛选分组的正确率可达67/67=100%,灵敏度为25/25=100%;特异性为42/42=100%.结论采用SELDI-TOF-MS方法筛选出的2个特异性蛋白可能对骨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临床参考价值.

  • 悬吊运动疗法对5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秦江;胡鸢;唐金树;侯树勋;石秀秀

    目的观察5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在使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来我院确诊的50例颈源性眩晕的患者,在同一治疗师指导下采用悬吊运动疗法(挪威redcord工作站)进行为期6周的颈部稳定性训练,侧重颈部整体肌、局部稳定肌的康复训练,并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3个月由同一康复评定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X线片及TCD复查.结果经过6周的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50例患者的眩晕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46例患者颈部疼痛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均有好转,查体:转颈试验(-),通过NDI和ESCV两项量表评分,两项评分各自在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治疗后3个月比较发现:治疗6周后NDI和ESCV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5例患者X线片及22例患者TCD回报结果提示治疗前后未见改变.结论悬吊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疗法,能很好地提高颈椎稳定性,改善颈部肌肉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作用,并能有效地预防颈性眩晕的复发.

  • 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作者:蒲育;何敏;蔡海东;胡瀛洲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5~55岁,平均36.5岁.病损均位于L5S1,累及2个椎体.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12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7例,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术后随访0.6-4年,平均2.1年.结果 22例切口均I期愈合,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椎间植骨者5-7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随访期内钉棒无松动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因其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较大,应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 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临床体会

    作者:张学东;杨润功;于振山;张亚奎;王雪飞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创面缺损范围1.5cm×2.3cm~3.0cm×4.0cm,病程为2-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多次换药不见好转.手术时首先给予原切口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设计并切取同侧腓骨短肌逆行肌瓣充填缺损区,观察血运良好后,表面予以中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石膏托固定2周,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转移肌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仅1例伴肌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皮瓣质地、外形良好,足踝活动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均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绍年;李福生;杜振广;王亮

    目的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骨转移瘤患者共34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2-21个月).术后2个月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疼痛评级明显降低(P<0.01),疼痛缓解率为89.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1.1%,1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6%.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不适合手术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的初步观察

    作者:常红星;朱兵;姚建华;吴军;高维涛;朱和玉;孙维

    目的探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结合Tomofix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内翻9例10个膝关节.术前、术后、术后2个月、6个月行X线片检查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股骨角、Insall-Salvati指数、并行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6.2个月.胫股角从术前185.8°±2.5°降至 174.4°±2.7°,术前与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Insall-Salvati指数、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3-4周基本恢复负重行走,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不愈合、膝关节不稳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终末随访无膝内翻复发,术后疼痛及行走功能改善显著.结论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对关节正常解剖影响较小,可作为治疗膝内翻畸形和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微创小切口等离子射频成形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孙海宁;于秀淳;付志厚;惠文鹏

    目的评价微创手术等离子射频成形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收治39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男12例,女27例,左侧18例,右侧21例,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切口长约2~3cm,肌腱专用射频刀头行肌腱打孔,射频成形.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6个月,治愈3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等离子射频成形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创伤小,操作简单,不影响肌腱的完整性和生理强度,并且可促进肌腱的生理性恢复,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微创、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 关节镜治疗窝囊肿分析

    作者:刘自立;尚希福;胡飞;贺瑞;段丽群;鹿亮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窝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MRI提示囊肿与后关节囊相通的窝囊肿(直径小于5cm)患者分成两组,26例采用关节镜下清理与后内侧间室扩大窝囊肿与关节腔之间的通道口,22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切除并结扎囊肿蒂部.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和膝关节MRI评定手术疗效.结果关节镜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口瘢痕大小、下地活动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4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31个月,平均25个月.常规手术组有4例复发,关节镜组仅1例严重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复发,后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痊愈.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结果术前与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窝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关键词: 关节镜 囊肿 膝关节
  • 双侧前锯肌弹力纤维瘤一例

    作者:陈新宇;杨敬;张学伟;刁小莉;杜心如;蒋毅

    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是含有丰富弹力纤维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极为少见,好发于肩胛部[1].我院2010年7月6日收治1例双侧前锯肌弹力纤维瘤患者,报告如下.

  • 成人股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报告

    作者:杨敬;陈新宇;陈红;刁小莉;杜心如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罕见的属于单核细胞系统的特定树突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为共同特点的疾病,成年病例罕见[1].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病史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常导致漏诊和误诊.近期我们遇原发于成人股骨LCH 1例,现报告如下.

  • 股骨外髁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马林;王理磊;韩先勇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右膝关节疼痛5个月加重2周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受影响,未经治疗,饮食正常,无发热消瘦等症状.2周前疼痛加重,呈持续性钝痛,活动轻度受限.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右膝关节无肿胀,无静脉怒张,皮肤正常,右股骨外髁处轻度压痛,膝关节屈伸正常,浮髌试验阴性.右膝关节X线片示:右股骨外髁处呈溶骨性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周围可见不规则的硬化边缘,其内可见骨嵴,无骨膜反应(图1).

  • 强直性脊柱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一例报告

    作者:张勇;黄立新;董天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计中轴骨骼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好发于16~25岁青年人,主要累计脊柱,其标记性特点是骶髂关节炎,从骶髂关节发病,沿脊柱向上,严重者可累计下颌关节[1].

  • 多发性骨软骨瘤骶骨病灶恶变一例报告

    作者:王璐璐;陈晓亮;马学晓;马进峰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发现左下腹无痛性肿物20余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查体:右前外侧胸壁第10肋外缘可触及8cm×6cm×3cm大小肿物(图1),局部皮温正常,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腹平坦,左下腹部可触及大小约12cm×8cm×8cm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尚清,表面粗糙;双侧胫骨近端可触及骨性肿物,右侧大小约2cm×3cm×1cm,左侧大小约2cm×2cm×1cm,质硬,不活动,无压痛.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岑冬梅;张喆;王亚伟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可发生于髋、膝、踝、肘等四肢大关节的、原因不明的良性增生性疾病[1],有肿瘤和炎症两种病因学说[2],恶性者罕见[3],可单关节发病,也可多关节发病,多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多见于青少年,甚至小儿.通过本组7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X线及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期提高对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水平,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高频超声对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彦;敖颖;何秀君;唐琼;陈艳珊;王维策;彭晓岚

    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hip,TSH)又称为急性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acute temporary synovitis of the hip)、毒性滑膜炎、过敏性髋等,中医俗称"长腿风",是小儿常见的髋关节疾患,认为是一种髋关节局部自限性病变.该病的临床诊断既往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骨盆平片检查,但常规X线检查对关节间隙变化的显示并不明显,诊断价值有限,且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应用X线家长及医生往往心存顾虑.

  • 早期预防性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曹燕明;刘训志

    目的评价早期预防性抗骨吸收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量、骨代谢指标和骨组织形态的变化特点,提供早期监测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依据.方法以去卵巢大鼠为实验对象、抑制骨吸收的唑来膦酸注射液为赋形药物,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选取44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除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假手术组(sham)、去势对照组(ovx)以安慰剂处理,其余两组分别在去势后3d、1个月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zoledronic acid,ZOL) 500μg/kg静脉单次注射,分别在实验开始、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BMD),收集血清测定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的值变化,并光镜下观察大鼠股骨病理学变化,图像分析系统观察骨形态计量学静态指标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的变化.结果应用去卵巢大鼠成功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去势对照组在1个月股骨BMD、血清PINP和TRACP-5b、TBV、Tb.Th及Tb.sp等指标变化上和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去势3d即行ZOL治疗者和假手术对照组的BMD、骨代谢、骨形态学指标比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1个月后开始ZOL治疗者仅部分恢复骨密度,血清PINP、TRACP5b、骨组织形态指标变化和早期治疗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其骨小梁连接有明显的退变.结论骨代谢指标可用于抗骨吸收治疗的疗效监测;去势大鼠早期进行预防性抗骨吸收治疗,能抑制其骨量的丢失,减慢骨小梁退变,恢复骨密度.

  • bFGF基因启动子区-921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融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伟波;陈晓亮;王德春;西永明;周传利

    目的研究山东半岛地区人群中,bFGF基因启动子区-921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融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25例脊柱融合患者外周血中bFGF基因C>G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根据术后不同时间随访X线的表现,分析其与脊柱术后植骨融合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在病例组中,融合组和非融合组CC基因型与CG+GG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26),融合速度CC基因型与CG+GG基因型分布在颈椎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在山东半岛地区人群中,bFGF基因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植骨融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与颈椎植骨融合速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 朝藿定C对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文娱;郭宝林;陈雪梅;张金娟;张贵林

    目的探讨朝藿定C对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0.4%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后,造模小鼠切除双侧卵巢,对照小鼠切除卵巢旁同样大小的脂肪团.术后45d将小鼠分为6组:假手术组(等容积常水)、模型组(等容积常水)、阳性药组(己烯雌酚2mg/kg)、朝藿定C高剂量组(20mg/kg)、朝藿定C中剂量组(10mg/kg)、朝藿定C低剂量组(5mg/kg),每组14只小鼠.各组动物按各自药物和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60d后,处死小鼠,以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股骨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小梁平均宽度及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成骨细胞数明显减少,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显著;与模型组比较,朝藿定C高中剂量组及己烯雌酚组骨小梁平均宽度及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成骨细胞数明显增高,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朝藿定C能增加去卵巢小鼠骨的骨量,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

  • Syndecan-1与VCAM-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作者:王松梅;蒋玉梅;张腾龙;邢秀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聚体蛋白聚糖(Syndecan-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在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中表达水平,初步探讨Syndecan-1和VCAM-1对M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标本,获取BM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BMMCs中Syndecan-1和VCAM-1 mRNA的表达,并同步抽取血浆,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分泌水平,按照Durie-Salmon (D-S)分期标准对MM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结果 (1) Syndecan-1和VCAM-1 mRNA在MM组中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缓解或平台期Syndeca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5);(2)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yndecan-1和VCAM-1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初发组与复发/难治组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Syndecan-1和VCAM-1 mRNA表达与患者病程D-S分期和β2-MG水平有相关性.结论 MM患者Syndecan-1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且MM初治组、复发/难治组Syndecan-1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平台组,提示Syndecan-1和VCAM-1可能参与MM的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Syndecan-1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与MM肿瘤负荷呈正相关,说明Syndecan-1和VCAM-1可以作为评判MM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