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급구의학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949
- 国内刊号: 23-120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亚低温脑保护的基础研究进展
亚低温的临床应用这些年来在各地陆续开展,建立在对亚低温脑保护机制的逐步探索与认知的基础上.近十年来,亚低温脑保护的基础研究进展很快,在部分肯定了前人得出的结论以外,学者们发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及不确定的结果.该文回顾和总结了这十年来亚低温在降低脑氧代谢,保护血脑屏障,调节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兴奋毒性神经递质过度释放,抑制钙超载,减少神经元凋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在很多方面,特别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方面,文献报道结果差异较大.本文为引导学者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以揭示亚低温作用的内在规律,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做一综述.
-
血糖波动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血糖升高是ICU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过高的血糖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的损害.高血糖对机体的损害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体现,一是持续性的高血糖,二是较大的血糖波动幅度(也称血糖变异度).而较大的血糖波动比持续高血糖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更大影响.血糖波动和高血糖状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对于危重颅脑疾病患者,其主要起因可能是由于应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血糖波动加重了局部脑组织存在的缺血、缺氧现象,加重了乳酸中毒.因此,对危重颅脑疾病的患者,必须控制血糖的波动,而好的控制方法,应该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注重减少血糖的波动.
-
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300 g,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n=8),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但不栓塞大脑中动脉;缺血组和丙泊酚组:栓塞大脑中动脉2 h.提取各组大鼠缺血核心区皮质线粒体,丙泊酚组加入丙泊酚于37 ℃下孵育2 min.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大鼠缺血核心区皮质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簇生成量.结果 与缺血组比较,丙泊酚组脑皮质缺血核心区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活性氧簇(ROS)生成量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丙泊酚组与缺血组脑皮质缺血核心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活性氧簇生成量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线粒体的功能,这可能是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之一.
-
大承气汤对PCAS兔心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心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兔用来制备PCAS模型,另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制备兔PCAS,窒息性心脏骤停采用气管夹闭诱导.18只复苏成功兔随机分为PCAS组和大承气汤组.大承气汤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5 min给予大承气汤16 g/kg灌胃;其他两组同时间点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48 h后处死动物,取心肺组织,采用相对定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AR-1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AS组兔心肺组织中PAR-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大承气汤干预后心肺组织中PAR-1 mRNA表达均较PCAS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01).结论 大承气汤对PCAS兔心肺组织PAR-1表达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承气汤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机制之一.
-
甘草酸二铵与地塞米松联用对内毒素诱导ALI大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甘草酸二铵(DG)和地塞米松(DXM)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LI组、DG干预组、DXM干预组和联合用药组(DG+DXM).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 LPS 5 mg/kg尾静脉注射;LPS注射前1 h,DG干预组给予DG 20 mg/kg静脉注射,DXM 干预组给予 DXM 2 mg/kg静脉注射,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 DG 20 mg/kg和 DXM 2 mg/kg静脉注射.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检测肺组织GR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0浓度,同时对大鼠肺组织病理、肺湿干比(W/D)及PaO2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ALI组GR mR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 DG 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 GR mRNA表达则明显高于 ALI 组(分别P<0.05,P<0.01);DG干预组、DXM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NF-κB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ALI组(均P<0.01).②ALI组TNF-α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DG干预组、DXM干预组和联合用药组(均P<0.01).ALI组IL-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低于DG干预组和联合用药组(均P<0.01).③ALI组大鼠肺组织水肿明显、中性粒细胞部分浸润,而DG干预组、DXM干预组和联合用药组肺部炎症较ALI组减轻.结论 甘草酸二铵和地塞米松联用可上调大鼠GR及IL-10的表达,抑制NF-κB及TNF-α的过度表达,从而起到减轻ALI的作用.
-
穿心莲内酯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32只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穿心莲内酯对照组、内毒素组和穿心莲内酯治疗组.对内毒素组和穿心莲内酯治疗组大鼠通过鼠尾静脉注射LPS(5 mg/kg).给予LPS后3 h、6 h及12 h,对穿心莲内酯对照组和穿心莲内酯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穿心莲内酯(10 mg/kg).注射LPS后24 h收集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浓度;检测肺组织中的丙二醛(MDA)、核转录因子-κB(NF-κB)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与LPS组比较,穿心莲内酯治疗组TNF-α降低(P<0.05),而IL-1β和ICAM-1明显降低(P<0.01).穿心莲内酯治疗组与LPS组比较,MPO活性降低(P<0.05),而MDA和NF-κB明显降低(P<0.01).穿心莲内酯治疗组与LPS组比较,PaO2明显升高(P<0.01),pH 值升高(P<0.05),PaCO2降低(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通过抑制NF-κB激活对LPS诱导的ALI具有保护作用.
-
胰岛素对严重烫伤后早期大鼠血乳酸浓度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严重烫伤后早期大鼠血乳酸浓度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假烫伤组(8只)、烫伤组(16只)与胰岛素组(16只).烫伤组与胰岛素组大鼠背部脱毛后置于(95±0.5)℃热水中15 s,制作30%烫伤总面积(TBSA)Ⅲ度大鼠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L/kg体质量).假烫伤组 37 ℃水中15 s模拟烫伤.胰岛素组大鼠复苏补液后皮下注射胰岛素(1 IU/kg体质量),烫伤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伤后 6、24 h采集腹主动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糖、血乳酸浓度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 ①血糖:与假烫伤组比较,烫伤组伤后6、24 h血糖显著升高(P<0.05);与烫伤组比较,胰岛素组伤后6 h血糖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 24 h血糖显著降低(P<0.05).②血乳酸浓度与乳酸脱氢酶活力:与假烫伤组比较,烫伤组伤后6、24 h血乳酸浓度、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烫伤组比较,胰岛素组伤后6、24 h血乳酸浓度、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干预能降低严重烫伤后早期大鼠的血乳酸浓度与乳酸脱氢酶活力.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气管软化症1例报道
气管软化症是由于气管缺乏应有的软骨硬度和支撑力造成管腔不同程度塌陷的一种病理现象.成人的气管软化症多见于继发因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后并发气管软化临床并不多见,当合并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及迟发性神经病变等疾患时极易漏诊或误诊,现将1例AOPP后合并气管软化症患者报道如下.
-
vWF 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 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结果 ①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在第1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浆GMP-140水平在各组早期均显著升高,在第1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血浆vWF、GMP-140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早期vWF水平与DCI发生相关.
-
地佐辛对AMI的临床效果和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和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46例药物治疗的AMI患者[发病时间均在24 h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4分],随机分为地佐辛治疗组(D组)和常规治疗组(R组),每组23例.D组入院时首先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随后两组常规药物治疗,每隔15 min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如果VAS评分≥7分,静脉注射吗啡5 mg,观察治疗3 h.同期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不予干预.记录治疗3 h内各组注射吗啡数量和出现的心律失常,测定治疗前后VAS评分、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AMI疼痛患者血浆N、NE测定值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h后,D组使用吗啡的数量、VAS评分、N、NE测定值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TnI测定值低于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能有效地缓解AMI患者疼痛,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还能减少临床吗啡用药量.
-
133例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03~2012-03经我院急诊确诊的133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欧洲心血管协会制定的<2008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危险分层,并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心电图表现.133例APE患者中111例(83.5%)为非高危组,22例(16.5%)为高危组.结果 V1~V4导联T波倒置、Ⅲ导联或V1导联ST段抬高及V1导联QR/qR型在高危组中更多见.多因素分析显示,V1~V4导联T波倒置(OR3.492,95%CI 1.266~9.634,P=0.016)和V1导联QR/qR型(OR3.908,95%CI 1.272~12.003,P=0.017)是预测APE患者高危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ECG有助于APE患者的危险分层.V1~V4导联T波倒置或V1导联QR/qR波是预测APE高危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
过渡ICU在急诊危重患者管理中的作用价值探讨
目的 了解过渡ICU在急诊危重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2012-01~2012-06采用EICU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模式和2012-07~2012-12采用EICU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过渡ICU(progressive care unit,PCU)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患者重返ICU率、死亡率和 EICU 平均住院日.结果 ①EICU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组重返ICU率达25%,转入PCU组重返ICU率为5%,普通病房组重返ICU率明显高于PCU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转入普通病房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转入PCU组(15.6% vs 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在不同模式下,EICU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0.53±3.60) d vs (9.23±3.7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U可以降低危重患者重返ICU率及住院病死率,改善危重患者预后,是值得推广的急诊危重患者管理模式.
-
急诊PCI术中心室电风暴10例分析
目的 总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心室电风暴的治疗、抢救方法、注意事项及转归.方法 对10 例急诊PCI术中心室电风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在急诊PCI术中发生电风暴,从手术开始到电风暴时间短为8 min,长为20 min,平均(12.00±3.71)min,患者均在术中给予电除颤和药物治疗,7例为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共植入支架13枚.2例术中植入IABP辅助治疗,1例术后植入IABP辅助治疗,2例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10例均未出现死亡.结论 急诊PCI术中心室电风暴患者应及时分析病因,给予电复律,配合药物治疗,必要时植入IABP或心脏临时起搏器,尽快完成PCI术恢复冠脉血液灌注,可成功终止心室电风暴.
-
压力定量型气管插管鉴定球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压力定量型气管插管鉴定球在气管导管位置判断中的应用,并与传统听诊器法作比较.方法 将5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编号,分别应用压力定量型气管插管鉴定球和听诊器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并用金标准PETCO2法检测验证;同时记录两种方法各自花费的检测时间.结果 鉴定球法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99%,听诊器法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85%,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定球法所花费的时间少于听诊器法(P<0.05).结论 压力定量型气管插管鉴定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气管导管所在的位置,是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
利尿剂不同途径给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 评价利尿剂不同途径给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10~2012-08 入住本院急诊病区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静脉组(n=24,呋塞米20 mg,静脉推注,q12h)与口服组(n=24,呋塞米20 mg,口服,q12h).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血电解质及血肌酐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利尿剂均可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相同剂量静脉组患者较口服组明显缩短了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P<0.05);静脉组较口服组尿量明显增多,血钾明显偏低(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早期首选使用静脉利尿剂,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PA-MSHA对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移行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PA-MSHA)对脓毒症大鼠模型中性粒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PA-MSHA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C组)、脓毒症7 h组(S7组)、脓毒症15 h组(S15组)、PA-MSHA预处理组(PA组)、PA-MSHA预处理脓毒症7 h组(PA-S7组)和PA-MSHA预处理脓毒症15 h组(PA-S15组).腹腔注射人粪便悬液制作多微生物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在造模前连续7 d给予0.3 mL PA-MSHA皮下注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72 h生存率;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中性粒细胞,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各组大鼠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数量.结果 S7组及S15组大鼠一般情况较PA-S7组及PA-S15组严重.与S组比较,PA-S组72 h累积生存率明显增加(P<0.01).S7组、S15组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数明显低于C组(P<0.01),且S15组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低于S7组(P<0.01).与S7组比较,PA-S7组中性粒细胞移行数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作用受到抑制,随着病情进展,中性粒细胞体外移行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PA-MSHA可能通过增强脓毒症早期中性粒细胞移行作用,提高生存率,对脓毒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脓毒症免疫抑制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存在免疫抑制,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与炎症因子的失衡、免疫细胞数及功能改变有关.改善脓毒症免疫抑制成为治疗脓毒症新的方向,本文就近几年有关脓毒症免疫抑制的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
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蛋白酶相关载脂蛋白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蛋白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ICU内3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入ICU第1天血浆中NGAL浓度,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记录预后.同时取17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血浆NGAL浓度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研究组血浆NGA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34);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NGAL浓度较非脓毒症患者显著升高(P=0.021),而WBC计数、体温和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129、0.974和0.428);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患者入ICU时血浆NGAL浓度较非AKI患者显著升高(P=0.027);恶化组血浆NGAL浓度、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好转组(P值分别为0.030、0.002和0.001),血浆NGAL浓度、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患者死亡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95%CI 0.550~0.884,P=0.023)、0.770(95%CI 0.616~0.925,P=0.005)和0.796(95%CI 0.650~0.937,P=0.002),以NGAL等于79.56 ng/mL作为预测死亡临界点,其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0.5%.结论 血浆NGAL浓度可能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同时也可能是感染的另一敏感生化指标,但需更多的研究.
-
EICU患者医源性贫血与检验失血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EICU危重患者贫血与检验等医源性失血量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两家医院EICU住院危重患者159例,根据性别、年龄、入院时有无贫血、疾病严重程度、是否存活等分组,对贫血、检验失血量、日均检验失血量、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等观察指标进行相应比较.结果 EICU重症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49.18%,贫血患者死亡率13.84%,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时EICU危重患者合并贫血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检验失血量、日均检验失血量无关.入院后疾病严重程度与贫血、检验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救治成功率与年龄、APACHEⅡ评分、检验失血量、日均检验失血量等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CU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常合并医源性贫血,这与检验失血量呈正相关,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死亡率的影响明显相关.提高临床医师对检验性失血的重视程度,优化检验流程,采取计划性抽血送检、精确小检验需血量、剩余血样储存备检及节省血样新式动脉导管等,是降低医源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对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MEWS评分 S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 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简单临床评分(SC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评分Ⅱ)在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急诊科412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S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根据其当次入院后的死亡率,比较三种评分与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三种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 MEWS评分、S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死亡危险率越高;MEWS评分、S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801和0.865.结论 三种评分系统都能够有效地判断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有效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其预测准确度为APACHEⅡ评分>SCS评分>MEWS评分;而SCS评分因更快捷、方便、诊断准确度高而更适用于急诊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
-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及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两组分别于设定时间点抽取静脉血行S100B蛋白的ELISA检测,监测各时间点的颅内压数值,并统计28 d预后情况.结果 ①两组血浆中S100B蛋白水平均增高,在伤后24 h达高峰,随后下降,两组在6 h 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治疗组均比同时间点对照组S100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各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颅内压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时可明显降低血浆中S100B蛋白及颅内压水平,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高危孕产妇入ICU常见病因与临床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高危孕产妇入ICU疾病谱、必要的干预措施和孕产妇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12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高危孕产妇重症患者172例,所有患者记录入ICU诊断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常见并发症及临床干预措施.结果 高危孕产妇重症患者年龄平均(28±5)岁;孕周平均(32±2)周;初产妇67例,经产妇105例;产科原因多见重度先兆子痫(6.3%)、子痫(5.2%)、HELLP综合征(4.6%)、前置胎盘(6.3%)和胎盘早剥(4.0%).而非产科原因中多见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9.8%)、原发性肺动脉高压(8.7%)、心脏瓣膜病(8.1%).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衰竭(67.0%)、急性肾衰竭(23.6%)和失血性休克(21.8%).其中急性肾衰竭和失血性休克产科原因多见(P<0.05),感染性休克非产科原因多见(P<0.05).呼吸机(90%)和床边血液净化治疗(23%)是主要干预措施.临床常用监测手段为CVP(40%)和PICCO(23%).高危孕产妇入ICU死亡3例(死亡率1.74%).结论 ICU严密的动态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必要的干预措施是降低高危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
急诊临床紧急输血预案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输血可能是抢救患者生命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措施.因此,为保证急诊大失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性大失血抢救时制定完备的紧急输血预案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为此特制定相应紧急输血预案,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急诊紧急救治能力.
-
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设计与实施
目的 本试验拟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总结和分析急诊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指导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首先进行我院急诊信息系统的现况调查,形成初步的调研报告,整理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确定急诊临床决策关键环节的任务分析报告,提出改善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设计方案并通过与东华软件公司的合作完成终急诊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系统的搭建.结果 我院目前还没有适合急诊的临床决策辅助系统,本研究透彻分析了急诊临床决策工作关键环节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需求,完成了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更好地服务于急诊临床.结论 认知任务分析作为一种更为科学的任务分析方法在众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首次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使得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建设更加合理并具备良好的工作实用性.
-
快速出诊研究
出诊是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工作,甚至是唯一的业务工作,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既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有很多的管理要素和很高的管理要求.出诊的第一要务是快,因此,对快速出诊需要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认识、制度、措施、检查、总结、评议、奖惩、整改、理论、目标等10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