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급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949
  • 国内刊号: 23-12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7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曹俊强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国际标准化比率与创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仲伟喜;朱晓光;杨开超;黄剑吟;杨焱平;吴蔚;赵钢;封启明

    目的 研究以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为标准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与创伤预后间的相关性,即探讨INR≥1.3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抢救室收治的488例创伤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入院时INR、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24h内输血量及补液量、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院内感染(NI)、多器官衰竭(MOF)和死亡发生情况.根据INR≥1.3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比较两组预后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创伤患者488例,其中发生ATC患者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ISS评分、入院时INR、收缩压、GCS评分及伤后24 h内输血量及补液量.凝血病组患者死亡(OR=4.56,95%CI1.53~13.61,P=0.007)及MOF发生率明显增加(OR=3.16,95%CI 1.28~ 7.78,P=0.012),尤其在极危重患者中(ISS> 25分);凝血病组患者发生MOF的可能性约为非凝血病组的14倍(0R=13.83,95%CI 6.59~119.96,P=0.017).结论 以INR≥1.3为诊断标准,伴有ATC的创伤患者发生MOF及死亡可能性明显增加.而在极危重创伤患者(ISS> 25分)中MOF发生率的增加更为明显.因此,INR≥1.3可以作为创伤患者预测MOF及死亡的重要指标.

  •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作者:胡晓;张静;周学军;纪元;刘宇;丁志坚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11-06~2014-11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行射频消融的9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空白期为3个月,经过(18.1±5.2)个月的随访,29例(29.6%)患者出现房颤复发.根据术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测定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MHR值.对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资料做单因素分析,并进行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复发组MHR在术前、术后6个月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对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做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病程、年龄、白细胞计数(WBC)、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HDL)、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房前后径(LA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R与LAD呈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0.378.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房颤病程[OR 2.631,95%可信区间(CI) 1.093~6.335,P=0.031]和LAD(OR 2.591,95%CI 1.130~5.945,P=0.025)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MHR升高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率更高,MHR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其他因素同样重要.

  • 心脏停搏抢救过程中维持血压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邢学忠;王海军;曲世宁;张昊;黄初林;王浩;杨全会;高勇

    目的 研究心脏停搏过程中血压的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01 ~ 2015-09间因心脏停搏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抢救治疗的19例患者.结果 3例患者家属放弃抢救,终16例进行分析.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7±14)岁.16例患者中24 h时存活8例,死亡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患者转入ICU时的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更高[(13±2)分vs.(8±5)分,P=0.037]、心脏停搏前更多地存在低血压(75%vs.12.5%,P=0.012)、肾上腺素用量更多[(5±4)mg vs.(2±2) mg,P=0.043]、复苏时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AP)更低[(57±14)mm Hg vs.(76±11)mm Hg,P=0.008).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发现,复苏时平均动脉压在62 mm Hg时预测24 h存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75%(曲线下面积为0.883-+0.088,95%可信区间0.711~1.055,P=0.010).根据复苏时MAP是否>62 mm Hg分为两组,分析发现,与MAP< 62 mm Hg的患者比较,MAP> 62 mm Hg组的患者出院时脑功能评分无显著改善,但是病死率显著下降(50%比100%,P=0.037).结论 对于院内心脏停搏的患者,复苏时维持一定的平均动脉压,可以改善患者24 h存活率和30 d病死率,但不改善脑功能评分.

  • 胸外按压反馈技术提高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评价

    作者:马林浩;管军;陈坤;瞿金龙;林兆奋

    目的 探讨胸外按压实时反馈技术能否改善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指标及这种改善对按压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8名急诊科青年医师作为受试者,先在心肺复苏(CPR)模拟人上进行无反馈提示的常规胸外按压,充分休息后,进行反馈提示下的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实时反馈通过美国Zoll公司的AED PLUS除颤仪实现.语音提示按压深度是否达标及按压频率是否达到至少100次/min.观察记录所有受试者在按压前后血压(BP)、心率(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实施常规胸外按压时,受试者的胸外按压频率明显比反馈按压时偏快[(138±13)min vs.(106±6)min,P<0.001].而反馈按压时的平均按压深度比常规按压时显著增加[(5.8±0.9)cm vs.(4.6±1.1)cm,P=0.004].反馈按压的综合指南达标率更是远高于常规按压(59.7% vs.0.1%,P=0.012).两种按压方式所导致受试者的BP、HR和SpO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医生的CPR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而复苏质量实时反馈技术能有效地改善CPR按压质量,并且这种改善不以增加体能消耗为代价.

  • 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早期滤器凝血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李克鹏

    目的 探讨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早期滤器凝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共收集221例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以首次滤器凝血时间是否超过24 h为节点将患者分成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滤器凝血患者与32例非滤器凝血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总胆红素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样本量小,为提高结果准确性,移除P> 0.20的因素构建精简模型,终PLT、总胆红素、INR、低血容量休克、出血及意识障碍符合入选精简模型条件.多因素分析中,PLT[优势比(OR) 1.074,95% CI1.042~1.107;P=0.000]、INR (OR 7.425,95% CI 1.424~197.49;P=0.002)、胆红素(OR 1.074,95%CI 1.042~ 1.107;P=0.000)是滤器凝血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PLT、低INR和低总胆红素是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中应给予关注.

  • 刺络放血治疗高血压亚急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金刚;史珊怡;王顺;桑鹏;杨辉

    目的 探讨刺络放血治疗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HU)的急救处理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针灸脑病科及心病科2014-10~2015-10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亚急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试验组运用刺络放血疗法进行紧急降压及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急救疗效及保持血压稳定的有效性.结果 两组患者于急救1h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7,P=0.000;t 3.127,P=0.002;t=4.387,P=0.000);两组患者于急救2h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63,P=0.000;t=3.563,P=0.000;t=4.299,P=0.000);两组患者于急救24 h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531,JP=0.000;t=2.445,P=0.017;t=3.386,P=0.001);两组患者于急救72 h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5,P=0.000;t=2.819,P=0.006;t=4.626,P=0.000).结论 刺络放血疗法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适时、科学地运用此疗法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过度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序贯治疗保持血压的稳定性.

  • 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HPA轴的应激性变化及脑组织水肿病理学观察

    作者:罗晓红;郭文静;牛小娟;牛廷献;冯小明;郭晓宇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规律及与高原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海拔1500 m、3500 m、5000 m及6000m组,各组进一步分为缺氧12、24及48 h,每组8只,共12组.1500 m组置于我院动物实验科(1500 m,兰州海拔)饲养,各缺氧组大鼠分别置于模拟不同海拔低压氧舱内,分别放置12、24及48 h后取出,经心脏采集血液后处死;分离脑组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大鼠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GC)及VEGF含量;RT-PCR法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HIF-1) mRNA、VEGF mRNA.结果 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大鼠体质量减轻;高原缺氧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大鼠脑含水量增加,HPA轴分泌的CRH、ACTH、GC激素及VEGF含量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 mRNA、VEGF mRNA随海拔高度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HPA轴功能应激性调节增强,VEGF含量亦升高,并与脑组织水肿密切相关,提示HPA轴的应激调节机制在高原脑水肿的发病及预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脑卒中评分在预测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主要不良临床心血管事件中的应用

    作者:廖晨军;王秋实;缪绯;吴宏超;李功辉;吴晓妍;林湧栾;刘芃;刘映峰

    目的 探讨脑卒中评分(CHADS2评分)和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TVD/LMD)主要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终纳入995例三支病变患者.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评分组(0~1分)、中评分组(2~3分)和高评分组(4~6分).结果 三组比较中,中、高评分组中冠状动脉病变评分(SYNTAX评分)明显高于低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比较,中、高评分组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HADS2评分(2~3分)组和(4~6分)组分别是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表明,与SYNTAX评分(SS)及年龄、肌酐、射血分数评分(ACEF)相似,CHADS2评分可预测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CHADS2评分可用于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血管病变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率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卫刚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变化率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ICU的机械通气患者63例次,按拔管结果分成两组,比较两组ScvO2、SaO2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ScvO2变化率、SaOz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vO2变化率与拔管成功率呈负相关(r=-0.317,P=0.011),SaO2变化率与拔管成功率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002).ScvO2变化率与SaO2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00).ScvO2变化率和SaO2变化率ROC下面积分别为0.289、0.267.ScvO2变化率的截断点为0.05(敏感度97.4%,特异度95.3%).结论 ScvO2下降<5%是拔管成功的可靠预测指标,ScvO2变化率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作者:宋志方;应利君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I)、肺血管通透性(PVPI)、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ICU)ARDS并机械通气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 EVLWI、PVPI、PaO2/FiO2、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EVLWI、PVPI、PaO2/FiO2、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EVLWI、PVPI、APACHEⅡ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aO2/FiO2升高.治疗组EVLWI及PVPI在治疗后24、48及72 h,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48 h、72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治疗组PaO2/FiO2在治疗后48 h、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能降低ARDS患者EVL-WI、PVPI,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 火器-冻冻-火器复合伤后早期动脉血气变化研究

    作者:肖熙;孟辉;张东润;张宇;杨臣礼;李庆新;高炜;张宏伟;晁栋

    目的 观察火器-冻、冻-火器复合伤后早期动脉血气变化规律为复合伤后早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火器-冻,B组冻-火器,C组火器伤,D组冻伤,E组空白对照组.构建各组模型后(75+5) min采血测定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碳酸氢根(AB)、标准碳酸氢根(SB)、血氧饱和度(SaO2)、碱剩余(BE)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伤后A、B、C组与E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及A、B、C、D组间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D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结论 火器-冻复合伤、冻-火器复合伤后早期动脉血气指标紊乱程度比较严重,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以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为主,依据动脉血气指标变化进行早期救治有助提高成活率.

  • 保留与切除椎板制备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学周;毕意辉;张可可;董洲;张明凯;尤涛

    目的 比较应用自制的脊髓打击仪制备保留与切除椎板小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优缺点,探讨进一步改进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6周龄SPF级雌性KM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切除椎板40 g打击组;C组为保留椎板40 g打击组.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且于术后1~8周的不同时间点行BMS评分、足迹分析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小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程度.结果 保留椎板组手术时间(36.4±5.21)min、切口长度(1.32±0.08) cm、出血量(0.14±0.03) mL;椎板切除组手术时间(45.7±5.48) min、切口长度(1.7±0.08) cm、出血量(0.24±0.05)mL,保留椎板组均优于切除椎板组(P<0.05);两组Basso小鼠后肢行为学(BMS)评分、足迹分析、组织学检查均相似.结论 保留椎板的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与切除椎板一样能有效显示脊髓损伤的行为学及病理学过程,且操作较切除椎板模型更加简单、快捷,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后续科学研究的开展.

  • 急诊PCI术后早期左室收缩功能保留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徐家梁;刘明;何志松;程绪杰;蒋廷波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早期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其预测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3-01 ~ 2015-04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的早期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AMI患者413例,根据冠状动脉再通后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来判断预测效果.结果 ①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与左房内径(LA)、女性比例、主干前降支梗死、近段梗死、多支病变、中性粒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高血压病史呈正相关,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主干前降支梗死、近段梗死、多支病变、中性粒细胞、hs-CRP、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高血压病史是早期射血分数(EF)保留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39~0.828,P< 0.001).结论 女性、主干前降支梗死、近段梗死、多支病变、中性粒细胞高、hs-CRP高、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长及既往高血压病史增加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性.

  • 蛇咬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作者:李沫;贺东坡;段海真;张天喜;肖雪

    蛇咬伤是一个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热带及亚热带急诊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且严重,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其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54%,虽发病率低,但若不能及时诊治,严重时可致截肢,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蛇咬伤致OCS的报道增多,回顾蛇咬伤致OCS的诊治过程,缺乏系统完善的诊治体系及有力的循证依据,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建立一个完善的诊治体系,进一步探索蛇咬伤诊治的新思路.

  • 脂蛋白磷脂酶A2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盛昌宏

    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也称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Lp-PLA2主要是由巨噬细胞产生分泌,血浆中大约70%的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Lp-PLA2作为一个近期新发现的血管炎性反应物质可能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稳定性丧失及破裂,终导致急性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Lp-PLA2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比是一个更具有特异性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同时遗传、环境、他汀类药物及选择性Lp-PLA2抑制剂等对Lp-PLA2的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相信随着Lp-PLA2的不断研究发展,在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将提供一种新的更有效地治疗方法,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血管炎症的严重程度,预防急性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 β1-受体阻滞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曾文新;江稳强;黄澄;温妙云;曾红科

    目的 研究β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10~2015-09于我医院ICU住院的7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所有患者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达标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通过中心静脉持续注射艾司洛尔使心率控制在80~94次/min,用多功能监护仪和与PiCCO连接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全身血管阻力相关指数和每搏输出量指数,用药前10 min、用药后48 h行动脉血气检查,监测动脉血乳酸浓度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记录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ICU停留时间及28 d预后.结果 治疗组艾司洛尔给药后48 h较给药前心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24.3±3.2)次/min vs.(-6.7±2.5)次/min,P<0.05],每搏量指数[(4.6±1.1)mI/m2 vs.(1.2±0.3) mL/m2,P< 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2.3±1.1)mmol/L vs.(1.1±0.4)mmol/L,P<0.05]上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乳酸浓度治疗组下降,对照组上升[(-0.15-+0.03)mmol/L vs.(0.21±0.04) mmol/L,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PCT、TNF-α和IL-1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给药48 h后治疗组CRP、PCT、TNF-α和IL-1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5±2.1)d vs.(5.4±3.2)d,P< 0.05],28 d预后:治疗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x2=4.348,P< 0.05).结论 在第一阶段EGDT目标完成后,利用艾司洛尔将患者心率控制80~94次/min,能显著增加每搏量、提高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动脉血乳酸水平,改善预后;其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 维生素D水平与脓毒症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家来;徐俊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危重症,总体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脓毒症发生机制的研究对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维生素D(Vit D)与脓毒症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Vit D在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机体对病原菌免疫防御反应等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期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胸腺肽α1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胡华元;黄顺伟;朱志德;熊锋;刘文德

    目的 评价免疫刺激剂胸腺肽α1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经典ICU治疗加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经典ICU治疗,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患者单核细胞HLA-DR、CDI4+、CD4、CD8、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第7天CD14+、CD4水平高于对照组,HLA-DR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第3、7天PCT、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水平于第7天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ICU死亡率、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治愈率、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3、7天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第7天白细胞计数(WBC)、APACHEⅡ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水平,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治疗效果.

  • 马拉松赛事医疗急救保障工作的研究

    作者:武秀昆

    作为一项极限长跑运动,马拉松参赛选手发生猝死甚至不治身亡的现象在国内外屡见不鲜.近年来,伴随马拉松热在国内的广泛兴起,频繁发生的猝死使医疗急救保障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致使卫生系统及医务人员倍感压力.笔者受国家有关部委委托,对此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在多次实地考察观摩的基础上,就如何避免或减少猝死的发生、提高现场抢救的复苏成功率、规范医疗急救保障工作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中国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