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급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949
  • 国内刊号: 23-12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7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曹俊强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致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阳生光;张兴毅;蒋崇慧;陈锋;林启良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对血清钾的影响.方法 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收住院患者48例分成沙丁胺醇和氨茶碱两组进行治疗.观察3 d,用药前后沙丁胺醇组与氨茶碱组血清钾浓度的变化.结果 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钾浓度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沙丁胺醇组降低程度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氨茶碱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后明显使血钾降低,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要注意这一副作用,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 PA-MSHA疫苗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单红卫;林兆奋;赵良;杨兴易;袁郑

    目的 研究绿脓杆菌菌毛株(PA-MSHA)疫苗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和对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ICU住院严重创伤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②疫苗组:28例,除常规救治外,从入院当天给予皮下注射PA-MSHA疫苗1.0mL,1次/d,连续注射14 d.分别在入院当天和入院第14天取静脉血测定免疫功能指标,并统计入院第14天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疫苗组在入院第14天时血清IgG、补体C3和C4、NK(自然杀伤细胞)活性、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比入院当天有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仅有补体C3值在入院第14天出现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在入院第14天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4.4%,疫苗组为21.4%,疫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MSHA疫苗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且能一定程度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肺切除术后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应用

    作者:王英禹;张瑞;周勇安;孙晓雁;程庆书

    目的 总结机械通气治疗肺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功能不全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05~2006-03我科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机械通气,同时对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和营养支持.结果 治愈20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合理选择呼吸机参数,注意无菌操作,在呼吸功能改善的同时对因治疗,并积极控制肺部感染,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及研究

    作者:周承惇;任南征;张贵昌;李玩林;张岸林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白细胞、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61例心搏骤停的患者,经急诊科或院内复苏后转入ICU,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入ICU后立即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2~4 h内将鼓膜温度降至32~35℃,共治疗72 h.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7天对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清电解质进行检测,并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复苏成功后第1天的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36).而两组患者电解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亚低温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降低21.1%.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同样能保护脑神经功能,提高存活率,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同时对血清电解质影响甚小.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缩唇-膈式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海涛;张景;何敬堂;李建国;杨宝财;毕艳华;王军民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联合缩唇-膈式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缩唇-膈式呼吸治疗的COPD病例45例,设为联合治疗组,在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第2天开始应用缩唇-膈式呼吸,共计治疗10 d;选择同样病情病例4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0 d.动态观察两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大吸气压(MIP)、跨膈压(Pdi)、大跨膈压(Pdimax)及Pdi/Pdimax.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2天、第10天pH值、PaO2、PaCO2及辅助呼吸肌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肌功能指标(MIP、Pdi、Pdimax、Pdi/Pdimax)于治疗第10天与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缩唇-膈式呼吸锻炼不仅未加重呼吸肌疲劳,反而能有效地改善肺通气功能,同时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呼吸肌肌力及呼吸肌耐力,并且为缓解期呼吸肌功能锻炼打下基础,从而达到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 氢氟酸群体中毒救治

    作者:应志敏;倪笑媚

    2006-10-09,我市某化工厂车间发生一起氢氟酸爆炸事件,爆炸现场接触氢氟酸的患者18例,爆炸后氢氟酸气体随空气流动导致周围村庄村民接触后出现不良反应210例,现将这起氢氟酸中毒抢救治疗经过做一总结,报道如下.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预后观察

    作者:金心;赵浦;赵雪妮;李鹏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之一,可导致患儿死亡或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逐步应用于临床HIE的治疗,并陆续出现其疗效的报道,但随访多为1年以内,较少长期随访.

  • 生脉注射液对猝死复苏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淑杰;王育珊;刘忠民;曲爱冰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生脉组)23例,对照组19例.将两组病例均给予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并同时给予复苏常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复苏即刻给予生脉注射液50mL静推,观察两组病例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后10 min、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6 h心肌酶学(CK、CK-MB、LDH、HBDH、GOT)及SOD、NO、MDA的情况,并运用菲利普OC-24床旁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复苏后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死亡等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升高,SOD活性下降,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脉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上升、SOD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苏后NO下降,而生脉组较同期对照组升高(P<0.01);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学均呈上升趋势,但生脉组的升高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均有心律失常发生,生脉组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脉注射液能升高血清中NO水平,增加SOD活性和减少MDA水平,使LDH、CK、CK-MB生成减少,抑制了对心肌细胞的坏死性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

  • 冠心病患者sCD14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任光;蓝艳;袁锡华;蓝景生;韦叶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68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CD14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sCD14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sCD14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sCD14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sCD14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sCD14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陶晓根;王锦权;承韶晖;赵劲松;刘宝;吴双正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1例脓毒症患者在CBP治疗前后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同时检测血及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CBP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变化.结果 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0.001),CD3+、CD4+、CD4+/CD8+比值均较CBP治疗前升高(P<0.001、P<0.001、P<0.05),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BP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 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效果分析

    作者:冷雪芹;苏秉忠;张占军;郭秀兰;马丽丽;于金华

    目的 探讨内镜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EVL)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1995-06~2005-06 165例肝硬化患者行EVL治疗的资料,分析肝硬化无脾切除加断流术史者113例与有脾切除加断流术史者52例行EVL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观察各种相关因素对EVL疗效的影响.结果 EVL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总消失率为88.48%,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27.27%.与无脾切除加断流术史者比较,肝硬化有脾切除加断流术史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低(P<0.01),EVL术前肝功能状态越差,食管静脉曲张复发、EVB再发率越高(P<0.01),生存率越低(P<0.05);EV复发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较非复发组宽(P<0.01).EVL术后服用哌唑嗪可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EVB再发率,提高生存率(P<0.01).结论 EVL是治疗EVB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EVL术后服用哌唑嗪可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EVB再发率.

  • 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赵鹃;曲秀芬;甘润韬;刘惠冬;许冬秀;李为民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1个月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CRP)的动态变化,及缬沙坦对两者的影响,并结合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R)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150例广泛性前壁MI患者进行追踪式观察,在初24 h内随机均分为两组:MI组、缬沙坦组,同时建立对照组(n=30).第1、14、30天时对患者血清中TNF-α、HCRP水平进行测定;30 d后行Holter检查,对VAR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第1天时MI组和缬沙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较高的TNF-α和白细胞水平(P<0.01,P<0.05),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时TNF-α水平在MI组和缬沙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0天时MI组的TNF-α水平仍要比缬沙坦组高(P<0.05),TNF-α水平在缬沙坦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组和缬沙坦组的HCRP水平仅在MI后第1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0 d后与MI组相比,缬沙坦组VAR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MI组和缬沙坦组TNF-α水平与VAR发生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①血清中TNF-α变化对MI后VAR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②缬沙坦或许可以通过减少血清中TNF-α水平而降低MI后VAR的发生率.

  • 中药方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细胞免疫及病情的影响

    作者:邢金燕;张顺;孙运波;杜春艳;韩小宁

    目的 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功能细胞数量变化及中药对其影响.方法 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组,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第0、3、7、10天淋巴细胞计数、CD3比例、CD4比例、CD8比例、CD14HLA-DR比例及血浆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同时按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器官衰竭评分(Marshall评分)进行评价.另取15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入选时SAP患者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计数、CD3比例、CD4比例、CD4/CD8比例、CD14HLA-DR比例、PA明显降低,同时CD8比例、CRP明显升高;经治疗患者的APACHEⅡ和Marshall评分下降,淋巴细胞计数、CD3比例、CD4比例、CD14HLA-DR比例、PA升高,CD4/CD8比例趋于正常,CRP降低,改变以中药组较早且明显,死亡患者的CD14HLA-DR比例明显低于存活者.结论 S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表现为淋巴细胞总数降低,比例异常,同时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细胞比例降低,随病情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中药应用有助于改善SAP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提高CD14HLA-DR比例.

  • 危重病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意义

    作者:葛强;张红;贾立静;计达

    目的 研究危重病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25例急诊ICU危重病(APACHEⅡ评分>29分)患者,根据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血清淀粉酶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血白细胞总数、低血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125例危重病患者中,28例(22.4%)血清淀粉酶升高,胰腺损伤(血清淀粉酶≥400 U/L)发生率为13.6%.血清淀粉酶升高组低血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愈高,预后愈差.血清淀粉酶≥400 U/L,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对危重病患者应注意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血清淀粉酶可能是反映病情变化、判定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血清淀粉酶 危重病
  • 鼻空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孙慧;陆士奇

    目的 探讨对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A组留置鼻空肠管,B组留置鼻胃管,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的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A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鼻胃管更为有效、安全,并有助于减少VAP发生,有助于尽早脱机.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义战;晋兴;仲月霞;王伯良;付国强;何保健;陆将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4例ACOP患者血清ICAM-1和SOD水平,并与24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ICAM-1水平:轻度中毒者(362.40±82.80)ng/mL,中度中毒者(396.46±57.28)ng/mL,重度中毒者(624.67±50.18)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98.28±46.46)ng/mL,P<0.05].SOD水平:轻度中毒者(408.28±162.26)ng/mL,中度中毒者(386.64±215.63)ng/mL,重度中毒者(346.82±56.38)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476.86±168.52)ng/mL,P<0.05].ICAM-1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48,P<0.05),SOD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4,P<0.05).结论 ICAM-1和SOD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ICAM-1和SOD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培印;马业新;韩勤甫;王淑红;申娟;陈悦;贾银明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水平.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加用辛伐他汀组(42例),3周和3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AMI患者在治疗3周时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升高明显.两组AMI患者在梗死后24 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在治疗3周和3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辛伐他汀组BNP水平下降明显.两组AMI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长期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AMI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 心率震荡对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卢军利;朱海燕;朱爱华;龚丽娟

    目的 研究心率震荡(HRT)对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析TO、T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TO值越高,TS值越低(P<0.05);TO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 HRT可能对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Killip分级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占启;傅向华;马宁;王爱平;陈春红;肖暖;张晶

    目的 对比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溶栓这两种不同的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心室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次AMI患者166例,KillipⅡ~Ⅲ级组79例,其中43例行直接PCI治疗,36例予溶栓治疗;Killip Ⅰ级组87例,其中39例行直接PCI治疗,48例予溶栓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AMI后1~2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行ERNA检查.随访24周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于24周时复查ERNA.结果 ①与溶栓组相比,KillipⅡ~Ⅲ级AMI患者直接PCI组1~2周、24周时心室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KillipⅠ级AMI患者直接PCI组心室功能指标略优于溶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KillipⅡ~Ⅲ级AMI患者住院1~2周、24周时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3%vs 25.0%、18.6%vs 41.7%,直接PCI组较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KillipⅠ级AMI患者住院1~2周、24周时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vs 12.5%、12.8%vs 22.9%,直接PCI组较溶栓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KillipⅡ~Ⅲ级AMI患者直接PCI较溶栓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室功能,而KillipⅠ级AMI患者直接PCI和溶栓治疗疗效相近.直接PCI术后再缺血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急性意识障碍的临床及病理改变

    作者:陈强;陆兵勋;周亮;尹恝;宋景贵

    目的 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 spongiform leukoencephalopathy,HSLE)急性意识障碍的临床及病理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 对2000-03~2006-10入院的39例HSLE患者中伴急性意识障碍的9例进行临床、CT和MRI分析.死亡的其中4例病例进行脑局部解剖,检查HE染色、MBP免疫组化染色、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以及TUNEL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分析脑不同部位细胞凋亡数及与caspase-3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并选4例非脑部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结果 9例以意识障碍起病的HSLE患者中,死亡5例.9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广泛的白质损害,并合并有脑干病灶.HE染色及MB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脑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在深层白质TUNEL阳性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白质(t=43.64,P<0.01;t=13.78,P<0.01)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广泛的白质损害和脑干受累是HSLE急性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基础病因可能为HSLE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导致白质空泡样变.

  • 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庆杰;杨军兰;李培杰

    近来,随着溶栓和介入治疗的发展,AMI再灌注成功率显著提高.但是,血管再通时随之可能会发生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已证实缺血预处理(IPC)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而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心肌阿片受体能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心肌阿片受体激活能产生早期时相和后时相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途径涉及Gi/Go、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和ATP敏感钾离子通道等.另外,阿片受体激动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也可产生直接的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素荣;袁新宇;宋国维;甘晓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肺内、外致病因素分别引起肺源性和肺外源性ARDS,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肺泡内液体渗出和透明膜形成,导致广泛肺泡实变.本病初期的胸片检查可见边界模糊的磨玻璃影,随病情进展则出现弥漫性、密度均匀的大片实变影;CT扫描可显示病变从头向足以及从腹向背两个方向上形成的密度递增征象,仰卧位时,腹侧肺野透亮度接近正常,而实变影位于背侧脊柱两旁,中间区域则呈现磨玻璃样改变.

  • 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对窒息致心脏停搏大鼠心脏硬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孟庆义;马勇;田国祥;郑文瑶;聂英娟;刘红艳;张志强;王志忠;钱远宇

    目的 探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在大鼠窒息致心脏停搏模型中对心脏硬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方法建立起大鼠心脏停搏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氨茶碱组、肾上腺素组、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合用组(合用组),心肺复苏后1 h处死动物尸检观察心脏硬度.结果 ①氨茶碱组心肌硬度记分(2.92±0.79)和肾上腺组(3.92±1.00)均高于对照组(2.17±O.83,P均<0.05);②合用组心肌硬度记分(2.50±1.09)低于肾上腺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3);③氨茶碱组、肾上腺素组和合用组自主循环恢复动物的心脏硬度记分均值均明显低于未恢复者,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复苏后1 h处死动物心脏硬度记分与复苏过程中高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之间均存在中度正相关(P均<0.05).结论 在窒息致心脏停搏大鼠模型中肾上腺素与氨茶碱均可导致心脏硬度的增加,这种心脏过度收缩致舒张障碍,即石头心现象,可能是其复苏失败的原因之一.

  • 多种神经节苷脂与小分子多肽复合制剂对脊髓损伤组织水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佰运;赵瑞丰;张绍东;丁胜超;郝淑煜;李欢;刘颖;万虹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观察多种神经节苷脂与小分子多肽复合制剂对脊髓损伤组织水含量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作为正常对照不进行损伤.B、C、D组按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外伤模型,损伤强度为10 g×8 cm.损伤后,B组不进行治疗,C、D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与小分子多肽复合制剂.损伤后各组在第1、7、14、21、28天取损伤脊髓测定水含量并且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损伤第1天,B、C、D组水含量均高于A组;损伤第7天B、C组水含量均高于A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第28天,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水含量低于A组.光电镜观察,D组组织恢复情况好,B组差.结论 多种神经节苷脂与小分子多肽复合制剂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组织水含量恢复正常,减轻继发性损伤.

  • 八肽胆囊收缩素抑制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炎症反应

    作者:倪志宇;丛军;李淑瑾;丛斌;闫玉仙;徐锦荣;高峰;韩冬艳;刘霞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CCK-8)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复制LPS致ALI小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组(腹腔注射LPS)、LPS+CCK-8组(注射LPS前30 min腹腔注射CCK-8)及CCK-8组(单独注射CCK-8).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血清、肺组织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含量及mRNA表达情况.观察各组肺组织光镜病理改变.结果 腹腔注射LPS可成功复制ALI小鼠模型,肺组织病理显示,在LPS组12 h时可见肺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症细胞浸润,腹腔预注射CCK-8可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腹腔注射LPS可使小鼠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IL-6表达增加,分别于注射后2 h及4 h达到高峰,预先注入CCK-8可显著抑制IL-1β、IL-6的表达.结论 CCK-8可能通过抑制ALI小鼠IL-1β、IL-6的表达参与抗炎反应过程,从而减轻LPS诱导的ALI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 溶栓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超微结构及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王东;闫明;魏建军;王宇夫

    目的 脊髓损伤后应用溶栓药物,观察脊髓局部髓鞘的改变,血栓素、前列腺素值的变化以及用药与非用药组蛋白质结构是否有不同.方法 取Wister大鼠52只,分为四组,每组12只;另取4只为正常大鼠.分别作正常脊髓及①、②组脊髓的电镜观察;测①、②组脊髓的前列腺素、血栓素值;作正常脊髓及①、②组脊髓的蛋白磁珠质谱比较;行③、④组的BBB评分.结果 电镜观察正常脊髓及①、②组脊髓损伤程度均不同;①、②组脊髓前列腺素、血栓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脊髓、①组和②组脊髓的磁珠质谱比较结果波峰显著不同;③、④组脊髓损伤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重组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能明显减轻髓鞘的损伤.能减少血栓素、前列腺素的释放.用药和非用药组蛋白波峰明显不同.但单纯用药改善局部的供血状况并不能完全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 血中乐果气相色谱测定及包膜药用炭灌流清除率实验研究

    作者:陈雁君;高知义;程晓平;张建萍;刘君;闫慧芳

    目的 研究血中乐果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及血样灌流吸附对毒物的定量清除率.方法 采用包膜药用炭吸附柱对中毒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将吸附后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5ng,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9.0%,相对标准偏差为3.79%~4.92%.灌流吸附后血中毒物的清除效率为98.1%~99.5%.结论 用包膜药用炭吸附剂进行血液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中乐果浓度.

  • 阿司匹林对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及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作者:陈图刚;谢旭东;陈红娟;余敏;陈君柱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1、2、5、10 mmol/L)分别培养3、6、12、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形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 阿司匹林减少外周血EPCs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少.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iNOS含量亦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 阿司匹林通过EPCs中iNOS含量,降低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 三腔管在直肠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林闽加;白建文

    三腔管历来都是用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而用在直肠出血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直肠急性大出血,应用三腔管的食管囊充气压迫止血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肺栓塞致心力衰竭1例

    作者:刘存学;钱远宇;孟庆义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8岁.因反复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一年余,气短、腹胀、双下肢水肿3个月,于2006-08-07入院.患者于2005-07无诱因出现间断发热、咳嗽(咳嗽以早晨为剧),咯白色泡沫样痰,痰中夹有血丝,伴乏力、食欲缺乏.未规律监测体温,自以为"感冒",口服解热镇痛药,症状有所好转,未进一步诊治.

  • 双囊三腔管治疗肝脏弹道贯通伤出血1例

    作者:张吉新;李士华;张颖;毕宝林;崔兆伟

    双囊三腔管广泛用于食管下段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保守治疗,临床上我们应用于肝脏弹道贯通伤出血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危重病医学教学初探

    作者:许永华;林兆奋;赵良;杨兴易

    从心肺复苏(CPR)术的建立到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危重病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危重病医学展现了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和其强大的生命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1].

    关键词: 危重病医学 教学
  • 在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建立急救医学系的可行性调查

    作者:王育珊;刘忠民;李丹;董丽华;陈颖;吴丽红

    目的 探讨在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建立急救医学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校医学大学生对教改的兴趣和就业思想动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在校医学生对未来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很有兴趣"和"有兴趣"的占有比例为73.33%;愿意选择ICU专业的占37.14%;选择医院急诊工作的占38.73%;65.40%的医学生从同龄人的心态认为高考招生未来会有人选择急救医学专业.另外53.97%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应将急救医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甚至还有21.90%的学生认为应作为专业课开设.结论 在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建立急救医学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目前高校应将急救医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

  •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和重症监护网建设探讨

    作者:郭琦;黎毅敏;肖正伦

    综合ICU床位数以6~12张病床为宜.医生人数与ICU床位数比例及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至少应该分别接近1∶1和2.5∶1.管理模式可选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至少应配备一间单间病房.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持续血液净化、肠外营养支持、疾病危重程度评分、镇静及其评分,所有ICU均应该开展.呼吸机,三级医院应每床1台,二级医院也应尽量接近此要求,且好是具备呼吸功能监测的呼吸机,同时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无创呼吸机和便携式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至少配备1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仪应力求配置.滴注泵和微量注射泵应分别达到每床1台和2台,肠内营养注射泵好能每床1台.重症监护网应具备有效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 发展急诊医学学科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效果

    作者:卢中秋;邱俏檬;黄唯佳;吴斌;程俊彦;李景荣

    随着我国急诊医学学科及教学发展,我院急诊医学学科在临床危重病急救、学科人才梯队培养、多项急救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及结合学科的研究方向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并积极开展<急诊医学>选修课教学,切实保证了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说明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使急诊医学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急诊医学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急诊医学学科建设.

    关键词: 急诊 学科 教学
  • 急救医学学术动态

    作者:王强

    2007年3月18日,来自全国18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地级市急救中心主要负责人及<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社长、执行主编王强等应邀参加了由健康报举办的"急救沙龙"活动.代表们围绕当前我国急救医疗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就如何解决急救医疗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大力加强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管理、注重急救中心内涵建设等影响我国急救医疗体系应急救治能力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集中精力大胆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作者:

    几年内完成了具有国际专业领域突破性的4例6手同种异体手移植手术,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相继进行报道.行业内人士都会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这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完成.哈医大一院骨科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