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心肌缺血后适应药物治疗进展
目的:为心肌缺血后适应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近5年来缺血后适应药物治疗对心肌保护的研究和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结果与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药物治疗可减少或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肌的正常功能,为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为临床上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与多重耐药及耐药逆转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逆转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BCG2)介导的肿瘤多重耐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服务于新药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ABCG2”“多重耐药”“耐药逆转”为关键词检索近几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键词为相对应的英文),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综述ABCG2对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如何逆转耐药.结果与结论:ABCG2表达水平与肿瘤化疗效果有密切关系,其过表达可使多种抗癌药物外排终导致多重耐药.目前逆转ABCG2介导的多重耐药成为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热衷研究的方向.
-
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70岁)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某院出院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病历248例,统计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8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品种为3种,使用天数基本控制在2d以内(占78.22%).术后肺部感染例数为86例(34.67%),2例(0.81%)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肺癌晚期以及糖尿病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术前半小时单剂量给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防控.
-
高剂量甲酰四氢叶酸解救甲氨蝶呤化疗延迟排泄2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骨肉瘤患者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MTX)发生严重延迟排泄的解救措施.方法:通过控制在MTX化疗结束后24~72 h有效的解救时机.采取有效剂量的甲酰四氢叶酸钙及给药时机、采取有效的血液净化措施和及时的支持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加解救成功的机会.结果:成功救治2例骨肉瘤高剂量MTX化疗延迟排泄的患者.结论:应制订高剂量MTX延迟排泄解救的临床路径,加强治疗的规范化.
-
我院2008-2012年抗感染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近5年的用药现状和耐药菌株耐药率发展趋势,为抗感染药物采购、供应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我院2008-2012年购药信息,对抗感染药物品种、金额进行排序分析;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绘制细菌耐药趋势图.结果:5年来抗感染药物消耗呈上升趋势,DDDs却逐年下降;细菌耐药率呈缓慢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量大,同时近年细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2008年来由于国家对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采取控制措施,使得抗感染药物用量和DDDs下降,促使临床抗感染药物DDDs趋于合理;然而细菌耐药率上升的结果并不随着DDDs降低而降低,揭示细菌耐药率上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相关性机制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右美托咪定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右美托咪定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4:1)萃取浓缩后进样.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法进样测定,以替米沙坦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C18,流动相为甲醇-1%甲酸水(75:25,V/V;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方式进行检测.右美托咪定和内标检测离子对的m/z分别为201.1/95.1、512.2/276.1.结果:右美托咪定血药浓度在20~6 0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1),低定量限为20 ng/L,提取回收率为82.20%~96.37%,日内、日间RSD均在11%之内.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临床上盐酸右美托咪定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
我院2009年7月-2012年6月急诊留观病房与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及体外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病房与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留观病房与EICU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分离的菌株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高检出率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率调查.结果:急诊留观病房分离菌株430株,EICU分离菌株296株.急诊留观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多,EICU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多.大肠埃希菌在急诊留观病房仅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80%),而在EICU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80%);铜绿假单胞菌在急诊留观病房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80%),而在EICU其仅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80%;鲍曼不动杆菌在急诊留观病房和EICU仅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80%);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急诊留观病房和EICU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为100%).结论:急诊留观病房与EICU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存在差别,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糖肽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较高.急诊医师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氟氯西林镁颗粒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比较氟氯西林镁颗粒与氟氯西林钠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方法,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氟氯西林镁颗粒或参比制剂氟氯西林钠胶囊0.5 g.用液-质联用(LC-MS/MS)法测定氟氯西林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二者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53±0.29)、(1.55±0.25)h,cmax(34.56±8.13)、(34.67±8.89)mg/L,tmax(0.72±0.25)、(0.74±0.25) h,AUC0-24h(69.51±15.34)、(70.47±16.19) mg·h/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29±10.34)%.结论:氟氯西林镁颗粒与氟氯西林钠胶囊在吸收程度上具有生物等效性.
-
我院2011-2012年164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
目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对2011-2012年我院16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状态、服药剂量、频次以及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监测数据在一般参考治疗浓度范围内占59.1%,平均血药浓度为(1.22±0.42)ng/ml,达到中毒浓度者占32.9%.年龄的增长、肾功能的减退、日剂量增加均可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比男性患者略高,合并用药与地高辛血药浓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应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情况、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综合评估地高辛药物浓度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恩他卡朋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恩他卡朋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样采用正己烷处理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C18,流动相为20 mmol/L磷酸二氢钠(pH 2.9)-乙腈(66:34),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恩他卡朋血药浓度在19.60~1 96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低、中、高3种浓度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50%、98.23%、100.71%,日内、日间RSD<10%.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恩他卡朋血浆中浓度的测定以及药动学研究.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富马酸喹硫平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内富马酸喹硫平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样以重蒸乙醚处理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5%三乙胺(50: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富马酸喹硫平血药浓度在30~1 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5%.结论:本试验所用方法线性关系良好,且具有专一性强、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符合生物样本分析的要求.可准确地测定人血浆样品中富马酸喹硫平的浓度.
-
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我院3个病种的抗菌药物使用与费用分析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我院3个病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我院2012年1-12月结节性甲状腺肿、良性乳腺癌、腹股沟疝3个病种共559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组),选择前一年同期(2011年1-12月)同类疾病患者共5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抗菌药物选择种类、首剂给药时机、停药时间、平均给药疗程、联合用药、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药费、人均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路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合理性提高,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增加,平均给药疗程缩短,联合用药比例降低,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药费、人均总费用降低(P<0.05).结论:临床路径能规范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
我院2010-2012年门诊药房麻醉药品利用及处方书写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作为药物利用的评价指标,对我院2010-2012年开具的门诊麻醉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的使用频率排前2位的是吗啡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吗啡注射液、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羟考酮缓释片、可待因片的DUI<1,哌替啶的DUI=1.结论: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行为,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管理.
-
我院2010-2012年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了解用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优化基础医疗资源配置.方法:利用我院门诊药房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逐年递增,其中经典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和钙离子拮抗药(CCB)类药物为主要使用对象.复方制剂中也以ARB/CCB增长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用量则逐年下降.结论:临床更为青睐副作用少、适用范围广、患者依从性好的药物,且对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的需求凸显,抗高血压药经典组合的复方制剂前景良好.
-
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目的:分析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前后各1个月的临床用药资料,采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中与住院费用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干预对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住院药占比、人均日住院药费、平均住院日、基本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各相关指标等.结果: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后,全部用药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改善较明显的主要有住院药占比由42.87%下降为37.86%;人均日住院药费由437.94元下降为293.16元,下降幅度达33.06%;基本药物使用率由40.32%上升为47.64%;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142.35元下降为106.28元,下降幅度达25.3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58.04 DDDs/100 人/天下降为49.15 DDDs/100人/天.结论:实施医保费用定额支出制度对控制医保统筹支出与药物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0-2012年抗精神障碍药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近3年来南京地区抗精神障碍药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该类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2012年南京地区34家医院抗精神障碍药的主要品种、销售金额、用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南京地区抗精神障碍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非典型抗精神障碍药占主导地位,购药金额构成比分别为98.33%、99.17%、99.01%.从用药频度(DDDs)来看,非典型抗精神障碍药也占主导地位,所占的DDDs构成比分别为71.64%、76.19%、79.51%;经典抗精神障碍药所占DDDs的构成比分别为28.36%、23.81%、20.49%,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DDDs列前3位的抗精神障碍药分别是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结论:该地区使用的主要抗精神病药已经由传统的经典抗精神障碍药转向以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为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妥善解决药品价格问题,能促进抗精神障碍药有效、方便、经济地使用.
-
我院2013年上半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临床药学管理软件随机抽取2013年1-6月我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门诊处方600份、出院病历180份,以药品说明书及专业用药指南为依据,对用药数量、品种、分布、用途及合理性进行分析点评.结果: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抗炎、抗过敏等.共点评出不合理处方11份,占1.83%,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处方诊断与用药不符.病区主要以退热降低体温为主要用途,占26.67%,多分布于儿科感染发热患者,其次为外科麻醉辅助用药.在用药品种方面,以地塞米松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量大.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治疗.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严格控制并避免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规用于退热、降低体温的滥用趋势;另外分级管理及安全性监测仍需加强.
-
我院新生儿科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探索更好的新生儿预防感染管理模式.方法:调查统计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新生儿科399例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预防用药指征、品种、疗程、不合理用药与后续治疗用药.结果:399例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中,预防用药指标为破膜时间≥18h;抗菌药物品种共4种,其中美罗培南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不合理;预防用药疗程3~7 d,阿洛西林预防感染的病例中,对体质量>2 000 g的患儿,疗程3d和5d没有区别,建议新生儿科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3d,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复检结果决定是否停用抗菌药物.结论:我院在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时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情况,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
某“三甲”医院2010-2012年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抑酸药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2012年该院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这两类抑酸药的销售金额、用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院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始终占抑酸药的99%以上,且金额逐年上升;H2受体拮抗药的销售金额只占1%以下,且构成比逐年降低.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胶囊的用量3年来一直居第1、2住,两者的排序比均大于3;注射用泮托拉唑在静脉用药中的用量大,排序比为0.33.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在该院抑酸药的应用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使用数量及金额逐年增加,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
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对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文及英文数据库检索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文献,对各项经济学评价研究的基本情况、数据及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共纳入16篇27项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及中国开展的研究.各项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各项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模型、研究时限以及相关研究假设不同.加拿大、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公立机构对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经济性持谨慎怀疑态度,尤其不支持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性.结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对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经济性的统一认识.各发达国家在制订医保报销政策时对胰岛素类似物的推荐也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因此,我国也应根据国情、个人的疾病情况以及经济能力选择更加适合的药品.
-
西格列汀上市后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信号挖掘与评价
目的:挖掘与评价西格列汀皮肤不良反应的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进行信号挖掘,找出西格列汀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信号,利用SPSS16.0分析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剂量对信号的影响.结果:纳入2009-2011年AERS的数据共挖掘出西格列汀165个可疑的不良反应信号,其中皮肤不良反应信号24个.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皮肤不良反应相对于其他不良反应,在性别(P=0.341)、年龄(P=0.229)、用药时间(P=0.078)、用药剂量(P=0.226)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挖掘和评价AERS数据库得到西格列汀皮肤不良反应的信号及影响因素,为其在临床使用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的药物警戒工作奠定基础.
-
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与滴注速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与滴注速度间的相关性,确证影响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以期降低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以前瞻性及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对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与滴注速度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中暴露于某一研究因素(滴注速度合理性)的为暴露组(滴注速度不合理组),未暴露于这一因素的为非暴露组(滴注速度合理组).观察两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利用SPSS1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x2检验.分析两组间ADR发生率及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两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滴注速度合理性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
-
临床药师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致脑栓塞患者的用药干预与监护
目的:提高风湿性心脏病致脑栓塞患者服用华法林和地高辛的依从性,增强医师和患者对华法林和地高辛进行相关指标监测的认识.方法:在审核医嘱过程中,发现1例风湿性心脏病致脑栓塞患者同时服用华法林和地高辛,考虑到两药需规律服药并进行相关指标监测,从了解患者服药和医师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情况开始进行用药干预和监护,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与医师进行了相关指标监测知识方面的沟通.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了解了相关指标监测的必要性;医师增加了对相关指标监测的次数,调整了药物剂量.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审核医嘱,对特殊药物的应用重点了解,对不合理使用情况与医师和患者进行沟通,促进了合理用药,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
-
临床药师对1例细菌合并隐球菌感染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对特殊肺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1例细菌合并隐球菌感染肺炎的患者建立药历,进行用药分析,从抗菌药物、冠心病等方面提供药学监护,关注患者所用药物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健康用药宣教.结果:临床药师可以药动学/药效学、药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和药物稳定性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将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重症患者提供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为医师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建议,可在隐球菌感染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
临床药师参与2例夫西地酸乳膏用于局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为局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2例局部感染MRSA患者的诊疗经过,对其治疗方法、效果、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感染MRSA均为局部感染,无全身症状,不具备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条件.临床药师提出药学建议,可局部用夫西地酸乳膏涂抹.使用夫西地酸乳膏3~5 d后,患者局部症状明显缓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夫西地酸乳膏对于局部感染MRSA但无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疗效确切,尤其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药师对1例晚期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和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治疗的作用.方法:结合1例晚期癌痛伴尿路感染患者具体病例,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从药物非常规用法用量的评价、抗感染药物选择、药品不良反应防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在药物选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等多个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
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方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参与合理用药的方式.方法:通过结合实例介绍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病房的临床实践,从参与抗感染治疗、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品不良事件、注意合理用药细节、参与多学科病例讨论、参与科室业务学习等方面,从药学角度关注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医学科的药学实践,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融入了临床治疗团队,终使患者受益.
-
临床药师对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血管外科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根据该患者HAS-BLED评分为1分,为出血低危患者,且无使用华法林禁忌证,确定使用华法林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确定在2.0~3.0之间,以2.5为宜.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提高其长期抗凝治疗和INR监测的依从性,使患者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结论:抗凝药物个体化方案的参与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
临床药师在1例病毒性脑炎伴癫痫发作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病毒性脑炎伴癫痫发作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关注患者用药方案中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癫痫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果:20d后,患者一般状态较前明显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1月后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发作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
临床药师对1例放射性肺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实践的方法,总结药学服务经验.方法:在1例放射性肺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查阅资料分析患者、疾病及药物的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采用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5d后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基本消失,两肺无明显干湿性啰音,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0%,恢复正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中,应丰富临床知识;在熟悉临床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药学专业知识的优势,并充分考虑患者及疾病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服务.
-
肝移植患者中伏立康唑与他克莫司药物相互作用病例分析
目的:对伏立康唑(voz)在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下(口服和静脉滴注)对他克莫司(TAC)药物浓度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探讨两种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分析1例服用TAC的肝移植术后随访患者,在应用VOZ治疗肺炎前后,TAC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结果:静脉滴注VOZ时TAC的平均谷浓度(c0)为18.6 ng/ml(13.1~24 ng/ml),c0D为12.6 ng/(ml·mg)[12~13.1 ng/(m1·mg)],口服VOZ与TAC联合用药时TAC的C0为7.2 ng/ml(5.8~9.4 ng/ml),c0/每日剂量(D)为18.5 ng/(ml·mg) [15.6~24.8ng/(ml·mg)].与联合用药前相比,静脉滴注VOZ使TAC的c0/D增加了641.2%,口服VOZ则使得TAC的c0/D增高了994.1%;口服VOZ联合应用时TAC的c0/D比静脉滴注VOZ联合应用时增加了47.6%.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在应用VOZ治疗肺炎后,TAC减少原剂量的1/3给药的方法并不适用,个体化给药很重要;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为:VOZ抑制肝脏和肠道中的CYP3A4/CYP3A5,使TAC的药物浓度显著升高;与VOZ静脉给药方式相比,口服VOZ联合用药时TAC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
静脉给药不良事件常见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究静脉给药不良事件常见原因及防治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数据库查找静脉给药不良事件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分析整理.结果与结论:静脉炎的原因为药物的毒性、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温度、溶剂;可以通过一般方法、冷热敷、中西药防治.药物渗漏的原因有药物因素、血管因素、临床护理操作因素;防治手段除热敷、冷敷、湿敷、中西药防治、封闭外,还可利用拮抗药或解毒剂.血管栓塞与肉芽肿的原因为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可以通过建立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防治.
-
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4、25、37℃避光和光照条件下该配伍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中雷莫司琼的含量;另对该配伍液的pH值、不溶性微粒进行考察,并做外观检查.结果: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后,避光条件下48h内配伍液的pH值、主药百分含量相对0h均无明显变化,所有条件下外观检查均合格,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而在光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置时间的延长,配伍液的pH值、主药含量均有所下降,不溶性微粒则无变化.结论: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于避光条件下可稳定共存,且光照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