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曲妥珠单抗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效果和经济学结果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转移性胃癌和医保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曲妥珠单抗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成本效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转移性胃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当HER-2阳性定义为IHC(+++)时,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成本-效果分析具有优势;胃癌造成的每千人损失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在1.48~5.03之间;截至2013年6月,我国有6个省市将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仅有2个省市针对胃癌适应证。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作为HER-2阳性的转移性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更多的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开展。
-
胸腺法新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胸腺法新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胸腺法新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胸腺法新在病毒性肝炎、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脓毒血症和肿瘤等疾病治疗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应用前景。结论:胸腺法新在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外应用于多种疾病,尚属超说明书用药,其治疗价值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目的:为糖皮质激素(GC)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GC治疗ALI/ARDS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抗炎机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129篇,其中有效文献84篇。GC抗炎机制众多,药理作用广泛,对于治疗ALI/ARDS的效果褒贬不一,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尚不明确。结论:GC治疗ALI/ARDS的抗炎效果理论上是可行的,临床疗效可能更依赖的是医师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Δ
目的: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LS中医药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ALS发病多与脾、肾、肝、肺、奇经、络病有关,病理机制可分为脾胃虚损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风内动型、奇经亏损型等证型,以养肝健脾、益气补肾、活血化瘀、化湿祛热等方法辨证施治。结论:从脏腑辨证和奇经督脉络病施治,中医药对ALS的治疗作用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负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优势。
-
达托霉素对糖尿病足合并MRSA感染患者炎症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达托霉素对糖尿病足(DF)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F合并MRSA感染患者1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托霉素组(90例)和万古霉素组(89例),两组患者合并纳入感染组,同时选取DF未合并MRSA感染者,纳入未感染组(90例),各组患者均接受DF常规治疗,达托霉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托霉素静脉注射,每次4 mg/kg,1次/d;万古霉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每次4 mg/kg,1次/d。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显著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托霉素组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托霉素可有效改善DF合并MRSA感染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恢复MMP-2/TIMP-1动态平衡。
-
隔药饼灸联合姜黄素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联合姜黄素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柳氮磺吡啶等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姜黄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隔药饼灸联合姜黄素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并发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9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和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和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饼灸联合姜黄素治疗克罗恩病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高危霍奇金淋巴瘤低龄患儿高强度诱导化疗对巩固放疗的影响
目的:通过评估高危霍奇金淋巴瘤(HL)低龄患儿高强度诱导化疗对巩固放疗的影响,探讨诱导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及巩固放疗的有效实施方法。方法:对6例高危HL患儿,采用阿糖胞苷+依托泊苷(Ara-C/VP16)、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泼尼松+环磷酰胺(ABVE-PC)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CHOP)3种化疗方案交替高强度化疗6周期后,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给予低剂量受累野照射(IFRT)。评估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低龄患儿对高强度诱导化疗和巩固放疗耐受好,放疗急性/亚急性的不良反应轻微。高强度诱导化疗药物未增加巩固放疗的不良反应。该诱导化疗方案中,肺毒性药物博来霉素累积剂量为20 mg/m2,心脏毒性药物阿霉素累积剂量为270 mg/m2。巩固放疗中VMAT技术可保证危及器官的受量安全,进行纵隔照射的患儿肺平均受量为525.6 cGy,心脏平均受量为503.9 cGy。结论:高危HL低龄患儿放疗前诱导化疗给予Ara-C/VP16、ABVE-PC和CHOP方案交替6周期相对安全,巩固放疗给予18~20 Gy、局部加量至20~25 Gy、分次剂量在1.5~1.8 Gy的IFRT操作可行,并且建议采用VAMT技术。
-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临床试验方法,选取我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儿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急诊手术及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指标和肝肾功能、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第3、6天的WBC分别为(13.6±3.4)×109 L-1和(9.1±4.2)×109 L-1、CRP分别为(52.7±13.6)mg/L和(8.5±3.3)mg/L,治疗后第3天PCT为(0.3±0.2)ng/ml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1例患儿出现皮肤瘙痒,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安全、有效。
-
剖宫产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为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64例剖宫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2例。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给予抗菌药物抗感染,观察组患者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采用同等剂量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高及平均体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并发症发生率、经济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高及平均体温、WBC、NEUT比例、伤口感染、热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费用、人均用药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
-
替诺福韦酯治疗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重耐药CHB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检测,存在多位点耐药,并给予TDF口服治疗。观察TDF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乳酸、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第3个月时,ALT复常率达100%,治疗半年时HBV-DNA阴转率达96.88%,治疗中患者未出现乳酸水平升高及肾功能异常。结论:TDF治疗多重耐药CHB疗效迅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的效果持久性研究
目的:研究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停药后的效果持久性。方法:选取150例CHB患者,均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少1年。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停药标准,排除7例虽达标停药但随访时间不足1年者,将剩下患者分为达标组(n=56)和未达标组(n=87),行1年随访。对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两组患者停药后复发、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消失、HBV血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者复发率均比HBeAg(-)者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达标组HBeAg(+)者复发率比未达标组HBeAg(+)者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HBeAg(-)者与未达标组HBeAg (-)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总复发率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未达标组4种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治疗后停药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久应答患者中,达标组3例HBsAg消失,其中2例HBsAg血清转换,1例无HBsAg血清转换。复发患者中,达标组2例再次出现HBeAg(+),1例HBeAg(-)者发展为肝癌;未达标组5例再次出现HBeAg(+),其中1例死亡,1例HBeAg(-)者发展为肝癌。结论: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停药标准,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仍然具有较高复发率,并且HBeAg(-)患者复发率高于HBeAg(+)患者,未达标患者复发率高于达标患者。核苷(酸)类似物的药物品种不会对停药后复发率带来影响。
-
α干扰素对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运用α干扰素(IFN-α)对患者近期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04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后4~6周采取IFN-α治疗18个月,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以及术后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6%(51/62)、61.29%(38/62)、24.19%(15/62),对照组分别为41.94%(26/62)、28.57%(12/42)、9.52%(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29%(38/62)、40.32%(25/62)、17.74%(11/62),对照组分别为43.55%(27/62)、22.58%(14/62)、0(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运用IFN-α能够显著抑制术后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止吐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Δ
目的:观察止吐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9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止吐膏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化疗前30 min常规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止吐膏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第1~4天用药前30 min加用止吐膏穴位贴敷;甲氧氯普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第1~4天用药前30 min加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观察3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和化疗结束后3 d的临床疗效。结果:止吐膏组(93.33%)和甲氧氯普胺组(90.00%)化疗后恶心呕吐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止吐膏组(90.00%)和甲氧氯普胺组(83.33%)化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止吐膏组与甲氧氯普胺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氧氯普胺组有8例患者诉注射部位胀痛明显,基本能耐受。结论:止吐膏穴位贴敷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无痛苦、瘢痕和后遗症,患者更易接受。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静脉滴注,4 g/d,连续治疗3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静脉滴注,160 mg/d,连续治疗3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通过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及ADL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拉西坦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ADL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哌罗匹隆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哌罗匹隆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哌罗匹隆组(合用组)和帕罗西汀组(单用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帕罗西汀20~40 mg/d,合用组同时加用哌罗匹隆4~8 mg/d。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评价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8周末合用组和单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0%、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HAMD、CGI-SI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哌罗匹隆对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鱼腥草滴眼液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鱼腥草滴眼液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60例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眼。对照组予以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滴眼液(两药间隔时间>10 min)。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计算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37.50%和7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滴眼液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可明显改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提高疗效,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9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服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总疗程、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好转时间、甲状腺肿消退时间及总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少数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更有助于迅速控制症状,且可降低患者复发可能性,减少不良反应。
-
不同消毒剂对儿童抗菌药物皮试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剂对儿童抗菌药物皮试结果的影响,以提高抗菌药物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需行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的患儿150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750例。A组患儿采用75%乙醇棉签消毒,B组患儿采用洁尔碘棉签消毒,比较两种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后抗菌药物皮试结果假阳性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进行皮肤消毒的抗菌药物皮试结果假阳性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4,P<0.05)。结论:儿童抗菌药物皮试皮肤消毒选用洁尔碘优于75%乙醇。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60 mg静脉滴注,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半小时内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qd,两组疗程均为10 d。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优于治疗前,治疗后BI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
七厘散治疗外伤所致肿胀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七厘散内服并外敷治疗外伤所致肿胀疼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外伤患者按抽签方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七厘散(1.5 g/次,2次/d),并外敷该药于患处(75%酒精调成糊状,1次/d);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七厘散(1.5 g/次,2次/d)。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肿胀程度评分及肿胀改善率、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肿胀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组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改善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厘散内服并外敷治疗外伤所致肿胀疼痛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仅口服用药。
-
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人功能性烧心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人功能性烧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确诊为功能性烧心的老年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5 mg,ti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含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qd,4周后观察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症状学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学积分、HAMA评分、HAM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比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人功能性烧心安全、有效。
-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Δ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中,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血清S100β蛋白对早期POCD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5岁、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E组)或丙泊酚1.5 mg/kg(P组),另加舒芬太尼0.4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麻醉维持为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min),持续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靶浓度1.0~1.5μg/ml)(E组)或丙泊酚(靶浓度3.0~4.0μg/ml)(P组),通过调整依托咪酯或丙泊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40~50。于术前1 h(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分别抽取患者动脉血,检测S100β蛋白含量并记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麻黄碱用量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100β蛋白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的S100β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较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麻黄碱用量明显多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均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LC,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短暂POCD。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早期POCD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新加坡卫生部召开中新中医药合作委员会会议
本刊讯2015年6月17日,第十届中新中医药合作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会见了新加坡卫生部医药总监王建忠等。
-
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Δ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例,评价总体疗效、患者致病菌分布和用药后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患者89例,其中显效45例,好转32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6.5%。有76例找到或培养出真菌,其中64株被清除,12株未清除,总体清除率为84.2%。出现不良反应41例(46.1%),其中2例(2.2%)因严重肾功能损害更换用药,其余患者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治疗疗程。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疗效确切,药品不良反应在可控制范围内。
-
右美托咪定辅助控制性降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控制性降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优越性和可靠性。方法:将进行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控制性降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的方法进行血液保护以及术中唤醒试验。其中,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开始之前10 min用微量泵在10 min内输入1μg/kg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期间以0.4~0.8μg/(kg·h)维持输注,唤醒试验和麻醉维持期间以0.2μg/(kg·h)输注至拔出气管导管;S组患者将右美托咪定换成生理盐水,泵注方法同D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泵注药品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 (T1)、麻醉诱导后10 min(T2)、麻醉诱导后30 min(T3)、唤醒时(T4)、控制性降压停止时(T5)、术毕时(T6)、拔出气管导管时(T7)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唤醒试验时间、唤醒时出血量、硝酸甘油总量、异氟醚平均吸入浓度、瑞芬太尼总量、总出血量、术毕苏醒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苏醒延迟、寒战、烦躁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在T1、T7时的HR均较T0时加快,MAP、CVP均较T0时升高,且S组较D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T3时的HR、MAP较T0时明显降低(P<0.05);S组患者在T4时的MAP、CVP较T0时以及D组T4时升高,HR加快(P<0.05)。D组患者的唤醒试验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短于S组(P<0.05),唤醒时出血量、总出血量少于S组(P<0.05),硝酸甘油总量、异氟醚平均吸入浓度、瑞芬太尼总量小于S组(P<0.05);D组术后苏醒延迟、烦躁、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控制性降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脊柱手术中应用,使控制性降压更有效、稳定,能明显减少硝酸甘油、瑞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的用量,是辅助控制性降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安全、可靠的药物。
-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成本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无干细胞移植条件的初治MM患者,按不同化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MPT组(采用马法兰+强的松+沙利度胺方案)患者41例,VDT组(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患者2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1)MPT组患者总反应率为63.4%,VDT组为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MPT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2.2%,VDT组为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2)MPT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314±0.488)月,VDT组为(18.557±0.84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T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3.536±1.143)月,VDT组为(41.048±1.86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VDT组患者均高于M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PT组成本-效果比为247.48,VDT组为2922.77,两者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5125.18;敏感度分析结果与该结果相符。结论:VDT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较MPT方案好,但MPT方案的成本-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VDT方案,更适合无干细胞移植条件、经济条件差的MM患者。
-
我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会诊现状文献分析
目的:关注我国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会诊现状。方法:以“临床药师”“药物治疗”“会诊”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题录数据库,对我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共查询到文献186篇,其中有效文献114篇。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会诊病例2606例,全部或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2257例,临床医师对临床药师会诊意见的执行度达93.02%。执行临床药师的会诊意见,患者的病情好转或治愈的达2290例,有效率为94.47%。结论:我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工作方法和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规范。
-
临床药师参与妊娠合并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妊娠合并哮喘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2例妊娠合并哮喘的案例分析,给予药学建议:换用青霉素类抗感染治疗和硫酸镁联合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方案。结果: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并予适当处理后患者哮喘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妊娠合并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合并多处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合并多处感染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以1例临床病例为切入点,分析临床药师在抗NMDAR脑炎合并多处感染治疗方案中的药学监护点,从抗菌药物的选择、药动学角度建议给药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处理、营养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结果: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及时解决了患者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直至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的药学监护,排查用药安全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临床药师在儿科病房干预用药的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科病房干预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4年8-12月期间我院儿科病房的493例慢性病患儿进行全程化药学监护,指导合理用药,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临床药师干预患儿用药比例达70.99%,干预成功率96%。其中,不规范用药排名前3位的类型依次是用药时间不正确、用法不正确和漏服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干预用药,可发现临床药物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与指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
我院2012-2013年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5841张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汇总,采用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不合格处方漏检率为指标对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7种麻醉药品DUI≤1.00,2013年9种麻醉药品DUI≤1.00;不合格处方漏检率以住院药房2013年的9.33%为高。盐酸吗啡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2013年的用量、DDDs均较2012年增加,所有吗啡制剂及羟考酮缓释片DUI均>1.00;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布桂嗪片的DUI分别由2012年的1.64、1.11下降至2013年的1.02、0.74,基本合理;舒芬太尼注射液、瑞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贴剂2013年用量、DDDs均较2012年有所增加。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对于不足之处,有待加强干预和管理及药学服务予以克服。
-
我院2014年抗肺癌中药处方分析
目的:为中医治疗肺癌和中药师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中医科诊断为肺癌的266张中药处方,对患者年龄、中药处方用药味数、用药帖量、用药帖数、费用、药物类别、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40岁以上为肺癌高发人群,处方以16~20味居多,帖量集中在201~300 g,平均帖数为10.01帖,每帖平均53.79元。所用药物前3位分别是补益药16.5%、止咳化痰平喘药13.5%、清热药11.5%,浙贝母、桑白皮、橘红、三叶青使用率高。结论:抗肺癌中药处方补益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清热药使用率较高,其大都容易虫蛀、霉变、泛油,应加强管理。
-
我院2012-2014年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PPI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PPI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持续增长,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在2012-2014年销售金额居第1、2位。结论:我院PPI的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的同步性较好,应用基本合理。
-
南京地区31家医院2011-2013年抗抑郁药利用分析
目的:为抗抑郁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地区31家医院2011-2013年的抗抑郁药使用情况,统计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年平均增长率和排序比值。结果:南京地区医院2011-2013年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金额以及DDDs逐年上升,帕罗西汀3年来持续占据用药金额榜首。根据DDDs排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占据榜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与特异性5-羟色胺抑制剂分据第2、3位。结论:南京地区医院的抗抑郁药使用基本合理,以氟伏沙明、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及帕罗西汀为代表的SSRI类抗抑郁药仍是医院的一线用药。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出席全国新家庭计划与家庭保健项目经验交流会
本刊讯2015年7月21-22日,全国新家庭计划与家庭保健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总结新家庭计划项目开展情况,交流新家庭计划项目与家庭保健项目的管理模式和成熟经验,部署下一步家庭发展及新家庭计划项目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看望并慰问我国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
本刊讯2015年7月19-2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出席非洲抗击埃博拉国际大会期间,看望并慰问了我国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
-
我院中药注射剂所用溶剂与适应证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南京海福医院2009年5月-2014年5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相关数据,对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5种中药注射剂的溶剂进行统计分析,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8种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溶剂分析中,5种中药注射剂共使用501频次,其中溶剂选用符合391频次,合格率为78.04%;溶剂剂量符合381频次,合格率为76.05%。适应证分析中,8种中药注射剂共有2579例患者使用,其中1120例符合说明书适应证,1459例超出说明书适应证范围,合格率为43.43%。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在溶剂以及适应证方面均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
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原体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原体检测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体检测主要包括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IgM抗体和痰培养。结果: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呼吸道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22例(23.66%),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痰培养检测阳性17例(18.28%),主要为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非典型病原体检出10例(10.75%),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使用抗菌药物47例(50.54%),其中有明确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的仅占12.77%(6/47);1~3月龄段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占同龄段比的81.82%;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程明显延长,平均病程(8.27±3.32)d。结论: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仍以病毒感染为主,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但大多无明确细菌感染指征。
-
我院2014年围术期血凝酶类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为围术期合理使用血凝酶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12月围术期预防使用血凝酶类止血药患者的出院病历1200份,对血凝酶类药物的消耗量、消耗金额、各科室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凝酶类药物金额占住院用药总金额的7.39%,其中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消耗量和消耗金额高,使用率为51.44%。各科室围术期血凝酶类药物平均用药天数为2.36 d,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的平均血凝酶类药物费用高为684.52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泌尿外科平均用药时间较长,分别为3.85、3.50 d。围术期预防用血凝酶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仅为39.42%,其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为用药时机不当(52.15%)、术后用药时间过长(35.75%)、用法错误(5.61%)、无理由更换多种血凝酶类药物(5.06%)。结论:围术期血凝酶类药物不合理的使用现状令人堪忧,需要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加大临床药师的药学监督及干预措施。
-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分析
目的:提高全静脉营养液(TPN)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3年1-6月1400张TPN处方进行统计,对其合理性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00张处方中,糖脂比不合理433张,占30.93%;热氮比不合理782张,占55.86%;液体量不合理443张,占31.64%;总热量不合理1261张,占90.07%;治疗持续时间不合理383张,占27.36%。结论:我院TPN处方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总热量偏低、热氮比过高或过低、电解质用量不当、营养支持持续时间不当等问题。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判断,合理设计处方,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有效性,药师应通过审方来进一步保证处方的合理性。
-
我院门诊雷公藤多苷片的使用分析Δ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门诊2012年6月-2014年5月雷公藤多苷片使用数据,利用Excel软件对雷公藤多苷片的处方情况、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及诊断进行数据分类整理。结果:我院门诊雷公藤多苷片自2012年6月以来使用比较稳定,平均每年有4600张处方,患者年龄跨度较大(11~90岁以上),主要在风湿免疫科使用,构成比为52.11%,其次是中医风湿科(20.62%)、皮肤病与性病科(18.15%)、肾内科(3.52%)和中西医结合心内科(1.77%),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骨质疏松和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作为免疫抑制剂临床使用广泛,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但其安全范围较窄,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
-
我院不合理处方与医嘱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我院处方与医嘱,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数不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数不少于30份,按照合理用药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处方与医嘱采取“即时干预”及“行政干预”的方式处理。结果:2013年门诊处方平均合格率为97.86%,不规范处方占0.92%,不适宜处方占1.20%,超常处方占0.01%。不规范处方下半年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法用量不适宜未得到有效控制。医嘱平均合格率为96.30%,更换药物无依据和诊断不完全的不合理情况下半年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急诊使用率为41.51%,其他指标基本达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为81.60%,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88.37%。结论:“即时干预”与“行政干预”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即时干预”主要降低了不规范处方量,“行政干预”使得一些具体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控制。
-
我院血液内科2009-2013年抗感染药物利用研究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排序/用药频度排序的序号比、日均费用等指标,对我院血液内科2009-2013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内科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主要有β-内酰胺类及其复方制剂、抗真菌药、氟喹诺酮类、糖肽类五大类;5年所用抗感染药物中序号比≥1的抗感染药物占比依次为70%、60%、70%、60%、65%。结论:我院血液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提倡更多选择价格便宜而且销售金额与使用人次同步性好的抗感染药物。
-
儿童外阴阴道炎380例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外阴阴道炎的菌种分布特征,分析其耐药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我院皮肤科门诊380例儿童外阴阴道炎患儿阴道分泌物常规细菌及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共409株。记录其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结果:菌群分布前5位者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6.67%(150/409)]、流感嗜血杆菌[20.29%(83/409)]、A组溶血性链球菌[13.20%(54/409)]、肺炎克雷伯菌[8.80%(36/409)]、金黄色葡萄球菌[5.37%(22/409)]。结论:儿童外阴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因而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耐药现象以提高药物疗效。治疗中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培美曲塞二钠的浓度及其临床应用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培美曲塞二钠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强酸沉淀蛋白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样测定,色谱柱为Xterra?RP18,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15∶85),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培美曲塞二钠血药浓度在1.0~3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提取回收率为86.35%~87.25%,日内、日间RSD均≤4.21%(n=5)。低血浆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mg/L。血药浓度较高的患者在以后易出现较高的骨髓抑制,出现不良反应的血药浓度为(18.56±4.50)mg/L,无不良反应的血药浓度为(14.05±6.72)mg/L,两样本均数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培美曲塞二钠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出席非洲抗击埃博拉国际大会
本刊讯2015年7月20-21日,应非盟委员会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赤道几内亚的马拉博出席非洲抗击埃博拉国际大会,并分别在非洲领导人峰会、加强卫生体系专题论坛上发言。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衍生物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Δ
目的:评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衍生物(CAMD)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对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CAMD浓度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对测定过程中的测量重复性、称量、工作液配制、生物样品制备、回收率、仪器允差和标准曲线拟合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分别进行了评定,后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血浆CAMD低(0.107 ng/ml)、中(4.467 ng/ml)、高(155.667 ng/ml)质量浓度质控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102、0.188、6.413 ng/ml (k=2,P=95%)。结论: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CAMD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曲线拟合引入,在中浓度和高浓度时主要由生物样品配制、萃取过程、对照品配制和仪器允差引入。
-
我院2014年耐药菌监测预警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2014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对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9.27%)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菌(20.73%),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6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22%),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常见;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呋喃妥因等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敏感;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3位的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啉、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结论: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频度较高,是导致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细菌耐药监测预警数据在指导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中东欧首家中医中心在捷克成立
本刊讯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维州立医院中医中心日前正式成立,这是中东欧地区首家由两国政府支持的中医机构。该中心由赫-克州立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合作,中方负责为中医中心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捷方则负责提供运营场地和政策法规支持。
-
宫颈癌患者顺铂化疗疗效与RAD5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RAD51基因多态性在肿瘤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与顺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93例宫颈癌患者,通过TaqmanTM等位基因分型法进行基因分型,观察患者经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后的效果及生存期。结果:RAD51基因型与患者的平均生存率与疗效显著相关。携带T基因型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明显好于GG基因型患者(P<0.05),同时平均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评估了RAD51 G172T基因变异同宫颈癌患者预后和化疗的关系,提示该SNP位点或许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对铂类辅助化疗临床结果的预测因子。由于RAD51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有关,因此针对RAD51的靶向药物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方向。
-
我院104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14年发生的10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药品品种、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LI住院病例逐年增多,其中男性4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8.71±13.90)岁;开始用药后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时间绝大多数在12周以内;临床症状包括纳差、乏力、身目黄染、上腹不适等,均无特异性;10.57%患者为无症状,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80.77%),胆汁淤积型次之(12.50%),混合型少(6.73%)。常见的引起肝损害药物依次为中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和神经系统药。结论:DILI患者中女性稍多于男性,好发于40岁以上;临床表现多样且不明显,引起肝损害的药品较多,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根据DILI的特征,早期识别,及时停药和合理处置是其诊治的关键。
-
单克隆抗体药物致不良反应132例文献分析Δ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单克隆抗体”或“单抗”为检索词,检索并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2月报道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致ADR的文献34篇、132例并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单克隆抗体药物致ADR中,男性57例(43.18%),女性75例(56.82%),男、女比例为1∶1.3;年龄小者2岁,大者111岁;引发ADR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中以阿达木单抗多,有70例(53.03%);用药在1 d内出现ADR的例数多,为44例(33.33%);单克隆抗体药物致ADR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72%)、全身性反应(18.42%)、心血管系统损害(16.78%)等,具体表现为皮疹、瘙痒、寒战、发热、心慌、心跳加快等。结论:单克隆抗体致ADR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
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降低刺五加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等方法降低刺五加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注刺五加注射剂的5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给药,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显著低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刺五加注射剂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出血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中使用阿替普酶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128例阿替普酶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用药后48 h内并发出血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及时护理。结果:128例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48 h后,出现并发出血26例,发生率为20.3%。其中,鼻出血6例(4.7%)、皮下淤血8例(6.3%)、牙龈出血6例(4.7%)、消化道出血6例(4.7%),各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出血平均时间(3.2±1.3)h ,出现皮下淤血平均时间(3.5±1.2)h、出现牙龈出血平均时间(1.5±0.7)h、出现消化道出血平均时间(4.1±1.8)h,各组出血时间两两比较,牙龈出血时间早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尤其在早期要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的发生,并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护理。
-
武汉市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45例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提高中成药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市2012-2013年16个区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个人向国家ADR监测中心自愿上报的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12-2013年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有245例,占中成药致ADR报告总数的13.61%;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ADR发生率高,占55.51%;42.04%的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可疑药品中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的主要途径(50.39%);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的药物以理血剂为主(40.80%);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为常见(25.97%),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1%)。结论:临床应重点观察中老年人群的ADR,加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管,重点监测中成药用药过程前30 min,加强对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的监管与完善,中药师应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志刚访问俄罗斯、立陶宛和爱沙尼亚
本刊讯2015年7月9-14日,在俄罗斯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第二次卫生部部长会议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志刚率团访问俄罗斯、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并分别与立陶宛、爱沙尼亚两国签署首个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