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股骨偏心距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力水平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评估老年患者不同股骨偏心距( femoral offset,FO)对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力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2例正常双髋关节用CT图像进行影像学测定,参数包括FO、颈干角和颈长.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THA中不同颈长、颈干角和FO的变化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 结果 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随着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 ~44 mm范围内,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应力水平单调上升. 结论 降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提高股骨上的应力及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与FO密切相关.重建FO有利于恢复外展肌力臂及正常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
-
加长螺旋刀片股骨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6例
目的 探讨加长螺旋刀片股骨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 2009年通过加长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6例随访患者的资料.致伤原因均为高能量损伤,其中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股骨颈骨折按照Garden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3例.股骨干骨折包括上段6例,中段9例,下段1例.Winquist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4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Gustilo - Anderson Ⅰ型.术后末次随访时通过Harris髋部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随访时间1~4年,平均2.4年.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3~6个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1个月(3~8个月).4例股骨颈骨折延迟诊断,2例股骨干骨折出现延迟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肢增长3 cm,伴膝关节活动痛4个月余.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7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为82%.结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股骨颈骨折的漏诊率较高,对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应提高警惕.加长PFNA符合生物学固定的特点,手术时间短且固定可靠,对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肯定.
-
自体、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自体胭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对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骨隧道的变化和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 2009年11月收治的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61例ACL损伤患者.根据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A组,27例)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组(B组,34例).术后1周、6~12个月进行MRI检查,测量矢状位骨隧道开口、开口1 cm、骨隧道宽处三点骨隧道直径,以术后1周对应部位骨隧道直径为衡量标准,对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各组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A组平均8.4个月,B组平均8.5个月.两组患者资料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RI随访发现股骨侧、胫骨侧骨隧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其中胫骨侧较股骨侧增宽明显,两组在股骨、胫骨三个不同测量部位骨隧道增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移植物不同是影响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因素之一.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对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
双入路手术方法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显露及复位固定. 方法 采取经踝前内侧人路+经腓骨骨折或腓骨截骨入路显露胫距关节的方法,直视下复位,先固定胫骨再固定腓骨,共处理Rüedi - Allg(o)werⅢ型或AO/OTA的C3型严重Pilon骨折11例. 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效果均较满意,其中9例创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无骨质感染.骨折及截骨处均获得愈合. 结论 通过踝内侧及经腓骨显露胫骨内外侧的双入路手术方法能完整显露胫距关节,有利于移位骨块的复位与固定,对于严重Pilon骨折术后能获得一个良好的近期复位固定效果.
-
骨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免疫学特性. 方法 正常成人骨髓分离的BMSCs在骨向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将未分化的BMSCs和骨向分化的BMSCs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HA)共培养,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骨向分化2周的BMSCs上清以及共同反应5d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s reaction,MLR)上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的浓度,并通过加入抗TGF-β抗体检测MLR情况. 结果 无论是未分化的BMSCs还是骨向分化的BMSCs都不会引起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都能抑制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MLR中的TGF -β1浓度显著升高.抗TGF-β抗体能够抵消骨向分化的BMSCs免疫抑制作用. 结论 骨向分化的B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特性.
-
人结膜组织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BMSCs定向分化的研究
结膜大部分暴露于外界,易受酸、碱烧伤及热烧伤等外界创伤,引起瘢痕性睑内翻、睑球粘连及继发性角膜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继而影响眼表结构和功能,甚至会导致失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治疗严重眼表疾病的有效方法.BMSCs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向多种细胞及组织分化以修复缺损[1,2].在一定条件下,BMSCs具有向上皮细胞定向分化的潜能[3,4].笔者拟采用含有人结膜组织匀浆上清液的上皮细胞培养液培养人BMSCs( human BMSCs,hBMSCs),探讨体外诱导hBMSCs向上皮细胞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能.
关键词: -
一种连续动态直接观察皮肤创口感染的小鼠模型
目的 拟建立一种稳定、可连续动态直接观察皮肤创口感染的动物模型. 方法 制作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割伤模型,即刻予以皮下缝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小鼠接种50μl无菌PBS液(PBS对照组),B、C、D组(感染组)小鼠分别接种50μl含1×106、1×108和1×101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ml可发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悬液.观察接种后每组小鼠的饮食活动,并记录12,3,5,7,9,11,14 d的平均体重及其死亡率;接种后各时相点采用以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 couplddevice,CCD)为基础的成像系统记录小鼠创口的荧光素发光强度;接种后24 h切取创口局部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创口炎症反应情况;记录每组小鼠创口愈合时间. 结果 (1)平均体重:A、B组小鼠无明显波动;C组逐渐减轻,第3天后逐渐增加,第14天增至接种前水平;D组逐渐减轻直至死亡.(2)死亡率:A、B组为零,C组第14天小鼠死亡率为10%,D组小鼠至接种后第3天死亡率为100%.(3)创口荧光素发光强度:A、B组自接种当天起均逐渐减弱,分别至第5,7天接近完全消失;C组自接种当天起至第14天无明显增强和减弱迹象;D组自接种当天起逐渐增强,且范围逐渐扩大直至死亡.(4)接种后24 h HE染色:四组小鼠创口均有炎症细胞浸润,C、D组浸润更明显.(5)创口愈合时间:A、B组分别于接种后第5,7天愈合;C组至第14天仍未愈合,且切口长度及范围未见明显扩大与减小;D组创口范围自接种当天起逐渐扩大直至死亡. 结论 小鼠皮肤全层切割伤创口接种50μl含1×108 CFU/ml可发光MRSA菌株悬液,可直接实时动态连续观测创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该感染模型易于制作,稳定和重复性高.
-
成肌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神经植入术后终板再生及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成肌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神经植入术后终板再生及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成肌细胞在神经再生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转基因载体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腓肠肌神经植入术模型,实验组将原代培养的成肌细胞注射到神经植入术局部,对照组只注射同体积不含成肌细胞的培养基,通过胫神经功能指数(tibial functional index,TFI)测定、神经电生理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测,观察成肌细胞对神经植入术后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胫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腓肠肌神经电生理峰峰值(peak to peak value,PPV)、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再生终板数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成肌细胞自体移植能使大鼠神经植入术后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明显加快,再生终板数量增加.
-
Treg-Th17荧光双标纯合子小鼠的培育及其在内毒素血症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培育Treg - Th17荧光双标纯合子小鼠并探讨内毒素血症发生过程中Treg -Th17平衡的作用规律. 方法 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引进Treg和Th17荧光单标小鼠,依照遗传学规则进行配对繁殖,提取子2代离乳仔鼠尾部组织DNA,通过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选取荧光双标纯合子小鼠连续自交3代并检测其基因型和生活状态;制备该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流式细胞检测内毒素血症发生24 h和48 h Treg-Th17平衡的变化. 结果 第一批7只子2代小鼠中有3只小鼠(2♂1♀)为所需纯合子,自交3代连续基因分型结果均为Foxp3 RFPKI - homo -IL - 17A GFPKI,而且小鼠生长状态正常;内毒素重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能诱导明显的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ce protein,RFP)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信号表达;LPS处理24h组总体淋巴细胞中CD8a+ Foxp3+、CD8a+IL- 17A+、CD4+Foxp3+和CD4+ IL - 17A+的数量百分比明显上升(P<0.01或0.05),但对照组与LPS处理48 h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实验培育的Foxp3 RFPKI - homo - IL - 17AGFPKI小鼠具有相同的基因表型和稳定的遗传学特征,是一种能够有效实时监测机体Treg - Th17平衡变化的模式动物和全新在体研究平台;Treg -Th17平衡作用在LPS刺激48 h内表现显著;CD8a+ Foxp3和CD8a+ IL - 17A+在Treg - Th17平衡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性低位髌骨的研究进展
获得性低位髌骨指继发于创伤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等形成的以髌骨远离股骨滑车或髌韧带缩短为特点,是TKA术后髌骨不稳的表现之一.可能与术中髌骨外翻,不恰当的截骨,外侧松解,髌下脂肪垫的完全切除和髌腱短缩等相关[1-4].其中,由于膝关节线抬高而髌骨相对股骨处于正常位置所引起的髌骨位置异常称假性低位髌骨[1,2];由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瘢痕形成或髌韧带缩短而导致的髌骨位置异常称为真性低位髌骨[5].获得性低位髌骨的发生使得股膝关节结构改变,导致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伸肌滞后、膝前痛和假体磨损等[1 -3,6,7],从而影响TKA的疗效和增加患者的痛苦.近年来,国内外关于TKA术后获得性低位髌骨的研究有所报道,但未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因此,笔者回顾近期关于TKA术后获得性低位髌骨的诊断、病因、治疗及其与膝关节功能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头面部严重打击伤患者的液体管理
严重损害救治中液体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2009年7月5日群体暴力事件中头面部严重打击伤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液体治疗的管理分析,寻找该类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同时头面部受严重打击伤[1]但无开颅手术指征入住SICU的患者共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6~46岁,平均33.7岁.所有患者伤后均出现意识丧失,伤后2h内入院.伴有不同程度头皮下血肿、头皮裂伤、面部多处创伤,其中合并颅骨骨折16例,脑挫伤1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眼眶骨折6例,颧骨骨折8例,下颌骨骨折8例,上肢骨折2例.经清创后无活动性出血,意识状况为朦胧与浅昏迷,GCS 6 ~ 10分.患者入院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提示无开颅手术指征,但有脑肿胀.
关键词: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颅脑损伤使凝血物质大量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诱发脑梗死、迟发性血肿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进而二次脑损害,影响患者预后[1].但有研究报道,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并不都会导致临床DIC或脑内凝血异常事件的发生[2].把凝血功能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将其作为医师评估伤情危重度及预后的参考项目,及时调整凝血功能,预防DIC发生,降低外伤患者病死率.为了探讨颅脑损伤凝血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笔者对2008年3月- 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3.0 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外伤后3d内行MRI检查的DAI患者的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SWI扫描.GCS≤8分15例,9 ~12分3例,13 ~ 15分2例;统计病灶的发生部位、数量,测量各扫描序列发现的病灶面积,应用X2检验比较各序列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患者DAI出血灶面积与GCS评分作相关分析. 结果 DAI出血灶在脑表浅部位较后颅窝和脑深部多,SWI序列对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高,与其他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灶的面积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921,P<0.01). 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急性期DAI患者的脑内出血灶.
-
双侧创伤性脑实质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
双侧创伤性脑实质损伤是中、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常见类型,其伤情复杂,手术开颅减压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治疗双侧脑实质损伤11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4例,女4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4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14例.减速伤41例,加速伤76例.入院时GCS评分:8~ 12分29例,6~8分71例,3~5分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4h,平均2.4h.受伤至手术时间1.5~60h,平均6.5h.CT及临床表现:双额、颞叶脑挫伤32例,伴脑内血肿13例,伴一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8例,伴硬膜外血肿5例;双侧前额叶裂伤,前部大脑镰向一侧移位11例;一侧额颞顶叶脑挫伤伴少量硬膜下血肿、对侧颞后叶脑挫伤18例;一侧额颞顶叶脑挫伤、对侧额极额底脑挫裂伤伴小血肿形成14例;双额广泛、严重脑挫裂伤为主18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4例;一侧颞后叶、一侧枕叶脑挫伤伴血肿10例.入院时双侧瞳孔正常67例,一侧正常一侧稍缩小20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13例.手术时双侧瞳孔散大21例,出现去大脑强直5例.
关键词: -
一次手术成功修复左额脑膜、颅骨和头皮缺损感染创面一例
1病历资料患者男,21岁.交通伤致左额开放性颅脑损伤,在当地医院行清创术,手术行人工硬膜修补、转移皮瓣封闭创面.术后7d,创口皮肤坏死,骨、脑、人工硬膜外露,并有高热、创口有浑浊液体溢出.转入我院后,体检:体温38.6℃,意识清楚,左前额头皮、颅骨、硬膜见3 cm×7cm缺损,缺损皮缘见黄色脓性分泌物,创口内可见脑组织及修补人工硬膜外露,后方3 cm处可见大小约2 cm×3cm头皮黑痂.左眼结膜充血,带终池引流管.诊断:左额头皮、骨缺损,脑外露伴感染.入院后治疗措施:(1)拔除终池引流并留液送检,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BC) 64×106/L.(2)左额局部备皮清创,局部换药2次/d.
关键词: -
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选择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亦称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是指X线等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临床上却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的一类脊髓损伤.CSCIWFD是颈脊髓损伤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常常由某种外伤应力所诱发.由于临床上对其诊断及治疗尚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进行进一步总结分析,以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
交通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交通伤后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2例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将其中发生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未发生出血的患者与未发生溃疡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交通伤中大面积烧伤患者与其他创伤患者相比更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28,P<0.05).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应激性溃疡或出血发生率越高;合并糖尿病、心肺疾病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无心肺疾病患者(P<0.05). 结论 交通伤后患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APACHEⅡ评分对应激性溃疡或出血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还决定于患者基础疾病及救治情况等综合因素.
-
颈椎损伤诊治中必须面对的若干问题
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人类遭受高能量创伤的风险逐渐增加.颈椎在人体脊柱中活动度大、稳定性差,因此颈椎遭受创伤的概率高,且后果严重.临床上应重视颈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才能做到早期彻底减压,将颈脊髓损伤对功能的影响降到低.1 注重早诊断早治疗除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外,其他类型损伤包括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隐匿性颈椎骨折脱位(受伤当时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及颈椎骨折脱位伴颅脑损伤(头颈联合伤),这些均有一定的隐匿性,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造成漏诊或误诊.
关键词: -
钛材质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中的前肋骨折
多发肋骨骨折常见于胸部外伤[1],常见的合并伤有四肢骨折、脊柱骨折、腹部损伤、颅内损伤等.但由于多发肋骨骨折直接影响心肺功能,因此通常合并血气胸和肺损伤.针对多发肋骨骨折中的前肋骨折,笔者总结2009 -2011年应用钛材质肋骨环抱器固定前肋骨折患者9例的相关经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挤压伤2例.肋骨骨折行手术固定治疗主要遵循的标准:(1)多发肋骨骨折,造成胸廓不稳定,对心肺产生损伤;(2)胸壁造成破坏导致畸形的患者,心肺功能大部分保留,无法通过机械通气恢复;(3)多发肋骨骨折,心肺功能较好,但是多处骨折端对位差估计不能愈合,后期较大可能由于肋骨骨折断端活动而产生明显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患者有康复要求,并且同意手术治疗,例如连枷胸.
关键词: -
腹腔引流液sTREM-1对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患者腹腔引流液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sTREM -1)的表达及其对创伤后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创伤组,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0,24,48,72 h腹腔引流液sTREM -1、血清sTREM -1、前降钙素( 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评价上述指标对创伤后脓毒症的早期预测价值. 结果 创伤组患者引流液sTREM -1、血清sTREM -1、PCT和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引流液sTREM -1预测创伤后脓毒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84,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83%,优于血清sTREM -1、PCT及CRP. 结论 腹腔引流液sTREM -1可较准确预测腹部创伤并发脓毒症.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10例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内伤,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5%[1].十二指肠绝大部分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毗邻关系复杂,生理学上极为重要,一旦损伤术前确诊困难,即使剖腹探查,漏诊率也较高[2],处理上也常较其他脏器的损伤为难.笔者2001年1月- 2011年1月治疗10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23 ~57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交通伤4例,刀刺伤2例.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0.5~15 h.根据Lucas十二指肠损伤分级:Ⅰ级,十二指肠挫伤,表现为十二指肠壁血肿,但无穿孔和胰腺损伤,本组2例;Ⅱ级,十二指肠破裂,无胰腺损伤,本组6例;Ⅲ级,十二指肠损伤伴轻度胰腺挫裂伤,本组2例.本组球部损伤5例,降部损伤4例,水平部损伤1例.伴后腹膜血肿5例,合并肝破裂伤4例,右肾挫裂伤1例,胰腺损伤2例,脾脏破裂伤1例,胃损伤2例.
关键词: -
对侧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修复重度上睑缺损
眼睑缺损尤其是上睑缺损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导致眼睑闭合功能丧失,轻者反复发生结膜炎,重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对于> 3/4的重度上睑缺损,修复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效果均不理想.我科2006 - 2010年采用对侧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修复重度上睑缺损4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17~26岁,平均21岁.致伤原因:外伤2例,烧伤1例,局部感染1例.病程3~22年,平均13年.缺损面积为(2.8~4.0) cm ×(1.0~1.3)cm.均为单侧重度上睑缺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球结膜炎症.除1例视力下降不明显外,其余3例均合并明显的视力下降.
关键词: -
“感叹号”状带蒂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带蒂皮瓣蒂部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和外观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月,将传统带蒂旋转皮瓣设计为“网球拍”形,旋转蒂部设计成圆形减张小皮瓣和带蒂旋转皮瓣组成“感叹号”状皮瓣,旋转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共17例.其中上肢3例,下肢14例.皮肤缺损面积4.0cm×7.2cm~5.8cm×14.0 cm.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 结果 除1例皮瓣术后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1年,愈后皮瓣无明显臃肿,蒂部旋转点外形好. 结论 “感叹号”状皮瓣可减少远端蒂皮瓣蒂部卡压,促进静脉回流,提高带蒂旋转皮瓣的成活率,并改善其外观.
-
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初步临床运用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初步临床运用.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运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下颈椎损伤患者2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摄X线片及CT以明确螺钉位置、方向、长度,是否有椎弓根皮质穿破、横突孔或椎管的侵犯,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术后减压情况,是否有硬膜外血肿的形成,颈脊髓变性情况.统计比较患者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36个月,平均15.5个月.22例共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44枚,所有螺钉均顺利置入.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发现螺钉松动、脱出、断裂或钢板松动.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估计与术中长时间牵拉喉返神经有关,予以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术后复查3周左右患者症状消失.2例术后诉有吞咽不适,告知患者进软食,症状3个月左右明显缓解.术后X线片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术后出院前CT横断位像示2枚螺钉在下颈椎椎弓根内侧皮质1度穿破,2枚螺钉外侧缘皮质1度穿破累及横突孔内侧缘.出院前MRI示所有患者脊髓前方压迫均获得明显缓解,4例出现少量硬膜外前方血肿,但无明显脊髓压迫.术后12个月MRI示3例脊髓变性有改善.JOA评分从术前的(8.5±0.7)分提高到术后出院前(14.5±0.8)分(P<0.01),术后6个月时达(15.7±0.7)分,较出院前又有显著改善. 结论 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可靠和安全的下颈椎损伤前路重建技术,临床运用中要注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坐立式”Ⅰ期前后联合入路颈椎三维重建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一例
颈椎骨折脱位由于外伤导致颈椎序列异常、不稳,多伴有颈脊髓损伤.治疗原则是通过牵引复位或手术恢复颈椎正常序列、解除脊髓压迫并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手术方式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一般依据具体损伤情况和术前牵引复位情况选择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对伴有颈椎后侧关节突关节骨折、绞锁,特别是单侧关节突关节绞锁,牵引复位尤其困难.因此,为了达到解剖复位目的,且大限度保护脊髓功能免受损害,对于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常需前路、后路、再前路序贯手术,术中必须多次变换患者体位,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且前路与后路手术之间无协同作用,不利于复位,前后路所用内固定器械之间还可能相互产生影响.
关键词: -
颈前路减压术后早期一过性四肢瘫痪三例原因分析
目的 报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检查四肢活动良好,其后短时内(术后4h内)突发一过性四肢截瘫的发病、处理、预后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1 ~61岁.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和钛板内固定术.减压节段:1例C5椎体,1例C6椎体,1例C5椎体+C6/7椎间盘.发生瘫痪时间为术后30 min~4 h.2例为完全性瘫痪,1例为不全瘫.全部患者发现截瘫后立即给予脱水、营养神经药物、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急症行颈椎MRI,均可见颈脊髓肿胀,未见明显血肿压迫脊髓. 结果 经早期药物治疗后2例患者截瘫在2h内完全缓解,未采用二次手术减压.1例患者药物治疗后24 h仍恢复不全,遂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颈脊髓内高压,经减压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恢复,再次手术后1周脊髓功能基本恢复. 结论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四肢瘫痪除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外,还与术后颈脊髓肿胀及椎管减压空间有限有关.术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挽救脊髓功能,获得良好预后.
-
Ⅰ期540°截骨矫形治疗颈椎外伤后僵硬性屈曲侧弯畸形一例
颈椎后突、侧弯畸形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前视、吞咽等困难[1].一般的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于有骨性融合于畸形位置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选择.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侧弯、后突畸形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但对于脊柱外科医师来说,僵硬性颈椎侧弯、屈曲畸形的手术治疗仍面临挑战.我科成功救治一例外伤后颈椎僵硬性屈曲侧弯畸形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2岁,交通伤后昏迷20 d清醒,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时诊断:颈椎骨折(具体不详),脑外伤.当地医院予颅骨牵引及保守治疗.约40 d后右下肢肌力开始恢复.至出院时可以行走,但右上肢除手内肌力无明显恢复.出院后予颈围保护,解除颈围后发现颈椎出现屈曲侧弯畸形,并逐渐加重,颈椎僵硬.由于抬头前视困难,要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入院体检:轻度跛行,颈椎屈曲左偏畸形,颈椎僵硬、活动困难.右侧肢体萎缩明显,右上肢除手内肌约Ⅲ级外,其余肌肉肌力为0级,右下肢肌力Ⅲ~Ⅳ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关键词: -
早期手术治疗阴茎白膜海绵体破裂的疗效评价
阴茎白膜海绵体破裂为男科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笔者对我院1998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13例阴茎白膜海绵体破裂采取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早期手术治疗阴茎白膜海绵体破裂的重要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0~51岁,平均32岁.均有外伤史:粗暴性交致伤10例,口交致伤1例,手淫致伤1例,斗殴致伤1例.临床表现:阴茎剧痛、肿胀,皮肤青紫或伴侧弯畸形.患者均未见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道外口滴血.受伤后1 ~18 h就诊.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6 |
1990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