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皮带线铆钉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28例

    作者:高磊;丁亮华;孔繁林;黄恺;何双华;马文明

    跟腱断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生于青年男性[1].易发生在跟骨附丽点以上2~6 cm处,此处血供较差,肌腱营养不良.常见的跟腱断裂机制为膝关节伸直时,负重前足蹬起、距小腿关节突然意外背屈或落下着地使已跖屈的足剧烈背屈,在处于收缩状态下的肌腱上直接施加暴力或切割也可造成跟腱断裂[2].目前,对于跟腱断裂采取手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再断裂等并发症已达成共识,但以往手术仍以开放性为主.在总结国内外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经验基础上,采用带线铆钉经皮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8例,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三维外固定架结合牵张应力技术治疗严重瘢痕性跟腱挛缩

    作者:谭桢;赵劲民;花奇凯;刘军廷;程建文

    跟腱是人体粗大的肌腱,其位置表浅,仅位于皮下,严重外伤、烧伤后期可出现严重的瘢痕,跟腱严重挛缩.传统治疗跟腱挛缩的方法多采用跟腱延长术,但对于严重瘢痕跟腱挛缩,单纯采用跟腱延长术常会出现各种皮肤并发症,且矫形疗效不佳.我科2009年5月-2012年1月根据牵张应力原理,应用三维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瘢痕跟腱挛缩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应用腓肠肌逆转筋膜瓣移植结合缝合锚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作者:安维军;朱涛;刘海涛;马腾;郭玮玮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肌逆转筋膜瓣移植结合缝合锚加强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长期疗效. 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应用腓肠肌逆转筋膜瓣移植结合缝合锚加强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3 ~ 50岁,平均36岁.单侧损伤19例,双侧损伤1例.肌腱缺损5~9 cm,平均6.7 cm.术后使用小腿支具制动,早期功能锻炼.应用Amer-Lindhohm评分以及Leppilahti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 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0 ~ 42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以患侧足趾踮脚站立.与健侧相比,患侧小腿肌肉力量恢复至89%.根据Amer-Lindhohm评分,患侧踝关节功能恢复优10例,良10例.Leppilahti评分平均85分(60 ~ 100分),优9例,良10例,可1例. 结论 应用腓肠肌逆转筋膜瓣重建跟腱并以缝合锚加强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固定强度高,术后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避免肌腱粘连,功能恢复良好.

  • 背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陈农;王会仁;周凯华;潘福根

    目的 探讨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背侧入路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2 ~75岁,平均54.5岁.骨折按AO分型:B2型12例,C1型6例,C2型4例.5例行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 结果 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13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2%.术前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分别为(-1.50±7.59)°、(11.90±3.87)°和(5.20±1.55)°,术后分别为(11.07 ±1.77)°、(22.30±3.13)°和(11.40±1.51)°,术前较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背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AO-B2型掌侧皮质完整的剪力型骨折和背侧严重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骨缺损时应积极植骨,促进骨愈合.

    关键词: 骨折 桡骨 外科手术
  • 髋部骨折对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血栓发生的关系

    作者:李贵斌;吴歌;戴彬;魏慧明;张金龙;徐德鑫

    老年髋部骨折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4% ~ 75%[1],而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率为1%~2%[2-3].D-二聚体检测具有简单、非侵入性的特点,目前是临床常用的排除患者血栓栓塞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 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小儿肱骨干骨折33例

    作者:董展;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倪磊;刘飞;郑朋飞

    肱骨干骨折是小儿上肢较常见骨折,往往由高处坠落伤、交通伤、骑车伤等引起,常见于16岁以下儿童.移位型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固定多采用“U”形石膏或肩外展支架或其他复杂器械固定,骨折端仍易再移位.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且易损伤血管神经[1-2].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采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s,ESINs)复位内固定术共治疗33例小儿肱骨干骨折,其手术创伤小,不损伤骺板及骨折处骨膜、血供,骨折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新型BMSC外基质支架的制备及性状研究

    作者:徐燕;金成哲;唐成;魏波;裴璇;许光跃;桂鉴超;王黎明

    目的 利用BMSC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制备新型可塑形生物支架材料,探讨其应用于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 方法 取新西兰幼兔骨髓分离培养获得第2或3代BMSC,高密度培养后收集ECM,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ECM三维多孔状支架.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扫描电镜、孔隙率、吸水率及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观察.取第3代成年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以5.0 ×104个/ml分别与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对照组)及体积分数50%(实验Ⅰ组)、体积分数100%(实验Ⅱ组)的材料浸提液进行培养,于培养后1,3,5,7d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并分析其对细胞的毒性. 结果 制备的ECM支架呈白色、银白色、象牙色的三维多孔状.HE染色及扫描电镜示支架呈交联的多孔状结构,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孔径为100 ~400 μm,孔隙率为(91.50±2.84)%,吸水率为(2 014±224)%,压缩强度为(6.8±1.5)kPa; MTT检测软骨细胞在各组均生长良好,A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同组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来源的ECM支架是一种新型三维多孔状支架,无须进行脱细胞处理,且安全无毒,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细胞相容性良好,是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支架载体之一.

  •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和定量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武俏丽;韩璐;蔡英;王辰;莫丽冬;张雪青;黄慧玲

    目的 动态监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的变化,探讨亚低温对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预后判断. 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外加干预措施)、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钻孔)、TBI组(应用液压冲击仪制作中重度TBI模型)和亚低温(TBI后即刻连续给予冰毯物理降温,维持肛温32~35℃,持续6h后复温至37℃),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处理后6,24 h、7d监测TBI大鼠SEP和QEEG变化. 结果 (1)SEP的变化:与TBI组比较,亚低温组24h时伤侧P1波和N1波潜伏期即开始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P1波和N1波潜伏期接近假手术组.(2) QEEG的变化:除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TBI组各时相点均表现为α节律减慢,反应性慢波增多,QEEG相对功率谱值下降或消失;亚低温组反应性慢波减少,伴以少量α波,24h和7d时相对功率谱值升高,尤以24h组升高明显,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缩短TBI后SEP潜伏期,提高QEEG相对功率谱值,改善神经传导和脑电活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创伤性脑损伤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赵子艾;宁亚蕾;杨楠;彭艳;熊仁平;陈惺;白伟;周元国

    目的 研究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动态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可控皮质打击方法建立小鼠中度TBI模型,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雄性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组、假手术组,创伤组又分为3个亚组:24h、7d及1个月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后24 h、7d、1个月脑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胶质细胞增生程度、神经元丢失及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标记的轴突损伤. 结果 创伤24 h、7d、1个月组对侧海马齿状回区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分别为4 451.021±471.731,5 339.826±794.071,1 906.036±369.808,均较假手术组368.630±231.038明显升高(t=23.316,18.033,9.979,P<0.01).而其余Thr205、Ser262位点磷酸化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ous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创伤24 h、7d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30 495.233±6 174.094,86 427.920±11 896.77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6 825.653±3 451.641(t=9.573,9.573,P<0.01),而创伤1个月组9 511.471±5 431.07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1,P>0.05).APP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创伤24h、7d及1个月组A值分别为459.061±368.608,1 802.695 2491.938,2 762.852±636.524,2 333.118±511.731,创伤组均高于假手术组(t=5.684,7.960,7.697,P<0.01).各时相点NeuN标记神经元计数结果显示,对侧齿状回区神经元在创伤24 h组与假手术组[(290.056±39.162)∶(314.019±42.3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7,P>0.05),创伤7d、1个月组分别为250.509±17.592,242.717±17.045,均少于假手术组(t=-3.112,-3.506,P<0.01). 结论 TBI后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长期升高可能与TBI后慢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 高压氧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雷箴;王国忠;贾兴元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和CD62p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56只SD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7组:TBI 6 h组、TBI 48 h组、TBI 96 h组、高压氧6h组、高压氧48 h组、高压氧96 h组以及假手术组,每组8只.建立侧位液压撞击致重度TBI大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在相应时相点检测各组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和CD62p表达. 结果 TBI 6 h组、TBI 48 h组、TBI 96 h组CD31(30.8 ±9.0,32.5 ±9.2,29.0±5.0)和CD62p(34.5 ±9.1,33.9±7.5,30.4±6.4)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8.9±5.5,19.5 ±6.1,P<0.05).高压氧96 h组CD31 (22.7±5.5)明显低于TBI 96 h组(29.0±5.0,P<0.05);高压氧48 h组、高压氧96 h组CD62p(26.1±5.8,23.6±5.7)均分别明显低于TBI 48 h组、TBI96 h组(33.9±7.5,30.4 ±6.4,P<0.05). 结论 TBI大鼠急性期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强,高压氧对其有一定的抑制性调节作用,有助于抑制TBI后微血栓形成、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 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诊治进展

    作者:毛海蛟

    胫后肌腱功能障碍(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PTTD)是导致成人继发性扁平足的主要原因,后期出现足跟外翻、距骨倾斜、足弓塌陷、前足外展等畸形,造成足部的疼痛、无力及行走困难等一系列症状.目前,国内对PTTD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上经常漏诊或误诊,相关报道也甚少.而在国外,关于PTTD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较为深入且广泛.1936年,Kulowski[1]首次对胫后肌腱腱鞘炎进行了描述,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2-3],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对PTTD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继发性扁平足的主要原因就是PTTD[4-6].

    关键词:
  • 髂骨螺钉在脊柱骨盆融合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圆;权正学

    脊柱骨盆融合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多种疾病中.Allen和Ferguson[1]在1982年首次应用Galveston髂骨棒进行脊柱侧弯的矫形,奠定了脊柱骨盆融合的基础.而随着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目前该技术适应范围大体归纳如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该类疾病患者常常伴有严重脊柱畸形及骨盆倾斜,起自胸椎终止于骨盆的长节段脊柱骨盆融合术可有效维持患者躯干及坐位的平衡[2].

    关键词:
  • 糖尿病患者皮肤自体荧光检测的应用

    作者:刘传波;陆树良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持续高血糖导致形成许多蛋白质糖化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1].AGE为还原糖与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经非酶促反应生成或饮食和吸烟等外源性途径产生的一类化合物[2].AGE通过细胞内外的不同途径引起不良效应,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3-4].

    关键词:
  • 以Rho/ROCK为靶点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华科;官正华;宁亚蕾;杨星华

    创伤性脊髓损伤指机械外力作用而菲肿瘤、结核、发育等因素造成的脊髓损害,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前者由机械力直接导致,不可逆转;而后者是由原发损伤造成的炎症、水肿、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等系列级联反应,是决定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键,且可以预防和逆转.目前,脊髓损伤治疗药物主要是针对各类继发性损伤,在这些药物中,针对小G蛋白Rho及其激酶ROCK的药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拟综述Rho/ROCK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以其为靶点的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
  •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创伤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雷平;吴崇光;姚军

    目的 研究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导致创伤后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因颅脑损伤行D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5例)和无脑积水组(47例),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术前病情、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手术参数,分析PT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ISS、瞳孔大小、瞳孔光反射、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分级、颅内占位体积、环池受压、中线移位、颅内感染、骨窗上缘距中线距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是否行双侧去骨瓣(x2=9.235,P <0.05)、骨窗高度(t=3.751,P<0.01)、骨窗面积(t=3.171,P<0.01)、是否二次手术(x2=8.335,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骨窗高度及面积较大以及二次手术对患者DC后并发PTH具有显著影响. 结论 双侧去骨瓣、骨窗高度较大、骨窗面积较大和二次手术是DC后并发PTH的危险因素.

  •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分析

    作者:柏鲁宁;柯尊华;张毅;侯文;畅涛;周振国;范小璇;赵晓平

    去大骨瓣减压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救治,疗效肯定[1],但术后并发症多,以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为多见[2].笔者回顾我院121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DTICH的预后和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中国创面修复学科模式的探索与展望

    作者:谢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第一个创伤医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获得立项,以王正国院士、程天民院士、付小兵院士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已经意识到,慢性创面疾病将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也是我们所从事的创伤修复研究的意义所在.但当时可能很少有人能预测到,我国社会进入慢性创面高发期仅仅用了10余年时间.

    关键词:
  • 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手术时间点与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叶一;蒋国强;程黎明

    目的 探讨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伤后至手术时间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1例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根据伤后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2组:早期手术组(伤后7d内手术,共14例)和晚期手术组(伤后7d以后手术,共17例).检测入院时、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两组JOA改善率,分析伤后至手术时间与JOA改善率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2~25个月[(16.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手术组随访时JOA改善率均优于晚期手术组(P<0.01);伤后至手术时间与随访时的JOA改善率呈负相关(r=-0.763,P<0.01).结论 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伤后至手术时间与手术疗效呈负相关,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越短,手术疗效可能越好.

  • 颌面部钢筋贯通伤一例

    作者:周稚辉;王彦亮;于跃远;程谷

    由于颌面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邻近颅底、颈部等重要部位,颌面部钢筋贯通伤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笔者报告1例钢筋自乳突内侧和寰椎横突上方刺入,贯穿颈面部,并成功取出.1 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从3 m高处坠落,钢筋白左颈部刺入,贯穿颈面部,当时无昏迷、恶心,无呼吸困难,无出血不止.

    关键词:
  • 阿萨希毛孢子菌外伤患者感染一例

    作者:袁国平;胡丽庆

    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表现为非系统播散性感染.而外科患者伤口引起的感染较少见.笔者从足外伤患者标本中检出阿萨希毛孢子菌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病原学资料,探寻该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闭合性右侧创伤性膈肌破裂伴心包破裂一例

    作者:赵惠民;贾东辉;揭俊卿;李爱明;薛佳;赵堡垒

    闭合性创伤性膈疝多为复合性损伤,隐蔽性较强,容易造成漏诊.临床上大多发生于左侧,右侧少见,右侧膈肌破裂同时伴严重心包破裂患者更为罕见.为了避免临床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科2012年11月收治的1例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腹腔镜下三明治缝合修补技术在严重钝性脾脏外伤保脾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恒甫;陈盈达;林耿立;陈石池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三明治缝合技术在严重钝性脾脏破裂保脾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因钝性伤造成脾脏严重破裂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接受腹腔镜下三明治缝合修补技术行止血与保脾手术患者,评价腹腔镜下三明治缝合保脾手术的技巧、手术结果、术后恢复及随访结果等. 结果 24例患者中,21例(88%)行腹腔镜下三明治缝合修补技术完成止血及保脾,2例因脾脏破裂伤复杂须转为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1例因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转为剖腹手术切除脾脏.止血时间(36.7 ±22.0) min,手术时间(136.3 ±40.3) min;术中失血量(1 598.0±940.0) ml;住院天数(10.8±5.4)d.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随访3个月,无再出血、脾脏完全梗死、脾脏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下三明治缝合修补技术可有效应用于严重钝性伤患者的保脾手术.

  • 早期胸壁内固定在创伤性连枷胸合并ARDS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蔡建荣;高杰;李晓斌;于士昌;王义舫;贾德才;白海利

    连枷胸是一种严重的胸部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ARDS是重症胸部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解放军第二六零医院200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创伤性连枷胸并ARDS患者16例,其中14例通过积极实施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策略,在创伤早期实行胸壁内固定术,对ARDS的救治和呼吸功能恢复有较好作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刘传波;黄瑶;叶俊娜;倪鹏文;陆树良

    目的 验证影响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来自单一糖尿病足中心的186例Ⅱ型DFU患者,6个月内随访结局(愈合、大截肢、死亡).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DFU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与DFU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访172例DFU患者,其中147例愈合(包括55例小截肢后愈合),3例大截肢,6例死亡,16例在研究结束时仍未愈合.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缺血(P<0.01)、感染(P<0.05)、溃疡数目(P<0.01)、周围神经病变(P<0.05)可独立影响DFU结局;缺血[优势比(odds ratio,OR)=10.8]、感染(OR =211.4)、溃疡数目(OR =39.5)、周围神经病变(OR=181.1)增加DFU不良结局的风险. 结论 DFU的预后与缺血、感染、溃疡数目和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 基于创面信息数据库的慢性创面患者特征分析

    作者:胡强;杨雅;曾洁;曾满琴;谢挺

    目的 建立慢性创面数据库,并分析慢性创面患者的特征. 方法 根据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对体表慢性创面定义的标准,2013年1-10月共收集86例慢性创面患者,利用创面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并针对不同慢性创面病因构成、年龄构成、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治疗方法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1)门诊患者中各类慢性创面的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3位原因依次为外伤、静脉曲张和压疮,分别占29%、26%和19%;(2)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类慢性创面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和糖尿病创面愈合时间长,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16.36 d和88.48 d;(4)慢性创面患者使用新型敷料较使用传统敷料愈合时间短(P<0.05).结论 门诊创面患者中外伤、下肢静脉曲张和压疮较常见,慢性创面的病因学与年龄显著相关,新型敷料的使用可有效缩短慢性创面病程.

  • 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结节的组织学特征

    作者:刘英开;王西樵;宋菲;王志勇;原博;青春;陆树良

    目的 观察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中胶原结节的组织学特征,探讨胶原结节可能的形成原因. 方法 选取整形手术切除的人皮肤瘢痕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胶原结节的形态特征;经天狼猩红染色,偏光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的特征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及分布,以观察局部组织张力的水平. 结果 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胶原结节形态多样,并不局限于球形,大小不一,结节中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细胞核大而淡染;非结节区域Fb数量减少,胞核小而深染,提示结节处细胞功能活跃.偏光镜观察结果显示,部分胶原结节以绿色的Ⅲ型胶原为主,而部分胶原结节以红色或黄色的Ⅰ型胶原为主,提示结节形成时间不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早期瘢痕组织(伤后2个月)中α-SMA广泛分布于真皮深层相当于网状层水平,而时间较久瘢痕(伤后2~10年)α-SMA主要分布于结节部分,而非结节区域除血管呈强阳性染色外,几乎不表达α-SMA;胶原结节中α-SMA的分布不均一,结节表皮端α-SMA表达往往强于皮下组织端,而位于真皮浅部的结节α-SMA表达也强于深部的结节,提示结节处有大量MFb存在,组织张力高于非结节区域,且结节中及不同结节间张力分布不均一.结论 胶原结节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胶原类型与结节形成时间相关.胶原结节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组织张力的分布及其演变密切相关.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