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肝母细胞瘤CT征象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作者:白凤森;袁新宇;闫淯淳;郭宏伟;赵华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CT征象及其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 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肿瘤位于右叶67例(67/110,60.90%)、左右叶25例(25/110,22.72%)、左叶15例(15/110,13.63%)、尾叶3例(3/110,2.72%);瘤体平均大小为(287.14±272.36)cm3;多数病灶为单发(94/110,85.45%)、类圆形(96/110,87.27%);病变多分界清晰(86/110,78.18%);瘤内坏死囊变不规则102例、钙化60例;肺转移较常见(23/110,20.90%);约50.90%血管受累(56/110),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分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肿瘤钙化、肿瘤均匀强化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CT检查可对肝母细胞瘤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宏伟;林爱军;丁长伟

    目的:提高对小儿肝母细胞瘤(HB)CT、MRI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B,行CT/MRI检查并分析其表现.结果:CT表现:29例表现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肿块、26例边界清、16例包膜完整、7例可见钙化和瘤内出血6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增强.MRI表现:20例表现为光滑类圆形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例瘤内出血,T1WI、T2WI均为高信号.结论:小儿 HB的CT、MRI表现有特征性,对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CT MRI
  • 肝母细胞瘤1例

    作者:栾兴奎;刘冬梅;郭均聪

    1 病历简介男,17岁,半年来数次发作鼻衄,能自行缓解.近发热1个月,高达39.5℃,曾给予抗炎治疗无效,再次就诊.血清甲胎蛋白测定420ng/ml.腹部CT平扫:肝左叶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密度不均,CT值36~43Hu,边界欠清(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病灶呈多发,类圆形,有融合趋势,并示周边环状增强;静脉期病灶增强由周边向中央延伸,CT值36~59Hu(图2);延迟6min,病灶大部分增强,CT值38~61Hu,小部分低密度区未见增强(图3).CT诊断:考虑肝母细胞瘤.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增强
  • 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误诊分析

    作者:李向丽;师志磊;王飞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HB的认识和CT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H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5例,肝左叶1例,均为单发.CT平扫肿瘤均呈低等混杂密度,巨大肿瘤内可见多发裂隙状及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3例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及环状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坏死或液化区呈裂隙状或不规则团片状,无强化.2例术前误诊为脓肿或囊肿类病变.结论:HB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

    作者:孙英楠;张方石;曲实

    目的: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HB)的CT及MRI图像特点,以提高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HB患儿20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结果:20例中胚胎型10例,胎儿型6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类圆形肿块12例,分叶状肿块8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等低或混杂密度,瘤体内部可见裂隙样更低密度,8例伴钙化,5例伴液化坏死,2例伴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动脉期肿瘤呈结节样或网格状线型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号,可见包膜,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结论:CT及MRI可准确定位、定性HB,对HB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超声及介入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郁鹏;谷晓曦;花霞

    患者男,8岁.因腹部疼痛不适伴发热、咳嗽、气喘5 d入院,无咳痰,呕血,腹泻等症状.体检: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上腹压痛(+)伴叩击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CT增强扫描:右叶内可见巨大囊实性病变11.7 cm×9.7 cm×13 cm,边缘和其内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液性部分无强化;延时扫描病变呈不均匀高低密度混合影.CT提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母细胞瘤合并出血坏死.

  • 胎儿肝母细胞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李妹云

    孕妇28岁,孕2产0,既往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第1次怀孕2个月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现为第2次怀孕,孕26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单胎,可变胎位,双顶径63 mm,腹围213 mm,股骨长52 mm,肱骨长47 mm,胎儿左侧侧脑室宽约10 mm,脊柱排列连续,于胎儿肝实质内可探及一大小约26 mm×28 mm,以实质低回声为主的实质非均质回声结节(图1),有包膜,边界清,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探及多个细小点状强回声,后不伴声影,胎儿双肾、胃泡及肢体未见明显异常,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未见明显异常,羊水指数228 mm,羊水较多.

  • 肝母细胞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黄雪梅;林云;李光玲

    患儿女,3岁,就诊前食欲减退,恶心伴呕吐,消瘦,精神状态欠佳.父母发现患儿腹部增大20 d,伴间断腹泻.查体:消瘦,精神萎靡,轻度贫血外貌,巩膜无黄染,心率95次/min,节律齐;腹部膨隆,肝大,右肋下2 cm,剑下3 cm;右上腹可触及一10.0 cm×10.0 cm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脏明显肿大,于肝右叶内见一大小约12.4 cm×9.8 cm×13.0 cm巨大实性肿物(图1,2),几乎占据整个肝右叶,且向肝左内侧叶挤压,肝左静脉被肿物向左侧推移,胆囊、右肾受肿物压迫,肿物轮廓尚规整,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多个团块状高回声,呈分叶状改变.CDFI显示肿块内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Vmax 0.38 m/s,RI为0.63.超声诊断:肝右叶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术后病理诊断:肝母细胞瘤.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

    作者:顾胜利;朱云开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9例小儿肝脏肿块进行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特点在超声引导下对肝脏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小儿肝脏肿块巨大,为74 mm×63 mm×68 mm~105 mm×83 mm×87 mm,平均(89.9±8.3)mm,位于肝右叶14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5例;肝内肿瘤多呈单个球形(12例)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7例);边界清,回声多不均匀(等回声6例,低回声3例,强回声5例,混合回声5例,8例伴有钙化,6例伴有出血坏死);肿瘤周边肝实质正常.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获取病变组织均为一次成功(19/19),无并发症发生.病理分型诊断:胎儿型9例,胚胎型5例,胎儿型与胚胎混合型5例.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特点,在超声引导对小儿肝脏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安全有效,可对小儿肝母细胞瘤作出明确诊断,对指导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手术和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 "胰岛代理细胞"的构建:在HepG2细胞中获得胰岛素分泌

    作者:郑宏庭;邓华聪;兰丽珍;方芳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HepG2细胞改建为具有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能力的"胰岛代理细胞".方法:以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及携人胰岛素原基因突变体(mutant proinsulin gene,mpin)的逆转录病毒共同感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G418选择培养基挑选抗性细胞集落,放免法、SDSPAGE、Western-blot及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HepG2细胞中两个目的基因的转录及表达;选取联合表达葡萄糖激酶及成熟胰岛素的HepG2细胞进行葡萄糖反应性胰岛素分泌的检测,以单独表达成熟胰岛素的HepG2细胞作对照.结果:在G418选择培养基中3 wk获阳性细胞克隆,采用放免法、SDS-PAGE、Western-blot从20个细胞克隆中挑选出联合表达葡萄糖激酶及成熟胰岛素的HepG2细胞4株,其中1株2个目的基因表达均较强,命名为细胞克隆"β";经RT-PCR检测证实细胞"β"中已有两个目的基因的转录.在细胞"β"中,葡萄糖浓度为0.5 mmol/L和0.75 mmol/L时,胰岛素的分泌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糖浓度为2.0 mmol/L,3.0 mmol/L,4.0 mmol/L,5.0 mmol/L,及6.0 mmol/L时,胰岛素的分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葡萄糖浓度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单独表达胰岛素的HepG2细胞中,各葡萄糖浓度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细胞"β"中获得了葡萄糖反应性胰岛素分泌,葡萄糖浓度约1.75-2 mmol/L时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能力的"胰岛代理细胞"系.

  •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TAHCCP1转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刘妍;成军;纪冬;王建军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TAHCCP1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TAHCCP1在肝细胞中上调或下调的基因,探索其可能的调节功能.方法:设计并合成TAHCCP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TAHCCP1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TAHCC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AHCCP1,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两组间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筛选的1 152点cDNA芯片中,有110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占9.55%),98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8.51%),包括一些与体内免疫调节、脂类代谢、蛋白质的翻译合成、氧化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方面的基因.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TAHCCP1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TAHCCP1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 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小儿肝母细胞瘤15例

    作者:陈伟;李家平;杨建勇;庄文权;刘唐彬;李桂生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估计不能切除的小儿肝母细胞瘤治疗的临床可行性、疗效及其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估计不能切除的肝母细胞瘤15例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8次,再行Ⅱ期外科手术切除,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AFP的变化、术中情况及随访远期疗效.结果:TACE术后数天至1 mo复查,和术前相比,肿瘤体积平均缩小58.6%(配对t检验,t=3.171,P=0.007),血AFP平均降低57.4%(配对t检验,t=1.784,P=0.096),无明显的化疗毒性反应,肿瘤手术完整切除12例,术后病理显示肿瘤明显坏死,平均坏死区域面积为63.1%.随访6-30 mo,1 a生存率为93.3%(14/15),2 a生存率为66.6%(10/15),3 a生存率为40.0%(6/15).结论:TACE治疗肝母细胞瘤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能使部分不能Ⅰ期手术的患儿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对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的扩散和术中出血、改善预后有较大作用.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基因10的克隆化研究

    作者:成军;刘妍;洪源;王琳;钟彦伟;董菁;王刚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是一种具有显著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HCV NS5A病毒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我们应用微矩阵(microarray)技术对于转染和未转染的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HCV-H病毒株序列设计、合成序列特异性的引物.以含有全长HCV-H株cDNA的pBRTM-3011质粒DNA作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将获得的HCVNS5A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以pcDNA3.1(-)-NS5A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bioinformatics),克隆HCV NS5A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作图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正确无误.以pcDNA3.1(-)-NS5A转染HepG2后提取总RNA,逆转录后进行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NS5A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命名为NS5ATP10,新基因的编码基因序列全长为717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238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CV NS5A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微矩阵技术是分析基因表达谱变化的有效和高通量技术.发现了HCV NS5A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这一发现,为阐明HCV NS5A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其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0的克隆化研究

    作者:成军;刘妍;洪源;王琳;钟彦伟;董菁;王刚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用新的靶基因,利用基因芯片技术(DNA chips)对于表达和不表达HBxAg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以期发现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点,为阐明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HBV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以含有2拷贝头尾连接的HBV DNA的质粒pCP10作为模板,根据ayw亚型的HBV 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PCR扩增产物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RNA并进行逆转录.进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以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鉴定新基因.结果:在16种HBxAg上调的靶基因中,其中包括未知功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为1 206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401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命名为XTP10.结论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基因芯片技术是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可靠、有效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是目前鉴定、克隆未知功能新基因的有效技术途径.

  •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HBV前-S2蛋白反式调节基因

    作者:纪冬;成军;董菁;刘妍;王建军;郭江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是由HBV S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前-S2蛋白的表达对于HBV感染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具有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前-S2蛋白反式调节的靶基因,我们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于pcDNA3.1(-)和pcDNA3.1(-)-preS2分别转染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方法: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7(GenBank号:AF384371)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前-S2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preS2.以脂质体技术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总mRNA并进行逆转录成为cDNA,进行DNA芯片技术分析.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4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HBV的前-S2蛋白是一种反式激活因子,前-S2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

  • 儿童原发性恶性肝肿瘤临床、病理与影像特征(上)

    作者:王金淳;沈杰;李刚强;沈宏亮

    儿童恶性原发肝肿瘤包括儿科年龄组所特有病变和成人更常见的其他病变.评估有恶性原发肝肿瘤的儿童,主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实验室发现以及特异性影像特点.在大多数小儿科常见的原发恶性肝肿瘤中没有肝病史及小于5岁的患儿,肝母细胞瘤的发生几乎是独占性的.肝母细胞瘤可合并有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mtein,AFP)水平升高,多半呈实质性.肝细胞肝癌是大龄儿童中常见的恶性肝肿瘤,常有肝病史.肝细胞肝癌合并血清AFP水平升高,也表现为实质肿块.

  • 成年人肝母细胞瘤12例分析

    作者:武强;李强

    目的 探讨成年人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3年5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2例成年人肝母细胞瘤病人的诊治和随访情况.结果 对于40~60岁病人,症状在3个月以内,以腹胀、腹痛为主诉,AFP(+),瘤体较大(>10 cm),CT发现肝脏占位伴钙化或囊性变应考虑成年人肝母细胞瘤的可能.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 成年人肝母细胞瘤具有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术后紧密随访,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在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家平;杨建勇;陈伟;庄文权;刘唐彬;李桂生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临床可行性、疗效及适应证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对常规估计不能切除的13例肝母细胞瘤先行经动脉化疗栓塞,再行Ⅱ期外科手术切除,观察分析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反应、术中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 TACE术后数天至1个月复查,肿瘤体积明显缩小7.5%~66.3%(平均38.0%),AFP水平显著降低11%~61.2%(平均52.3%),无明显的化疗毒性反应,TACE后其中11例患儿都安全地施行外科手术,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肿瘤明显坏死,平均坏死区域面积达70.9%.介入后2年死于肺转移1例,介入后3年死于肺、脑转移的1例,肝移植后死亡1例,3个月后肝衰竭者1例,3例复发,无瘤存活6例,其平均生存期2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结论 TACE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使部分不能Ⅰ期手术的患儿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改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肝母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对防止术中肿瘤细胞的扩散也有一定的作用.

  • 老年人肝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詹世林;裴世强

    病人,女,68岁.因右侧腰背部隐痛7 d入院.无肝炎病史.体检肝右肋下3 cm,质中等,表面尚光滑,无明显压痛.腹壁静脉无曲张.脾不大.乙肝5项(-) .肝功能正常.AFP <20 μg/L,CEA 10.97 μg/L,β-HCG >3.1 μg/L(正常<3.1 μg/L).B超:肝右叶下缘10.8 cm×7.9 cm不均质低回声,可见部分包膜,血流丰富,考虑为肝癌.CT:肝右叶下段10.8 cm×8.5 cm卵圆形低密度影,边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延迟5 min扫描,病灶呈均匀等密度强化.考虑肝血管瘤.手术探查:肝无硬化表现.肝Ⅴ、Ⅵ段悬垂性肿瘤,10 cm×10 cm×8 cm大小,质软,血管瘤样,边不清.行肝肿瘤切除及胆囊切除.术后顺利恢复出院.病检结果:成人型肝母细胞瘤.免疫组化:AFP(+),HCG(-),AAT(-),CK(±),EMA(±).

  • 成年肝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万叔良;潘玉琨

      病人男,47岁,因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无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未触及,无腹水征。化验:外周血常规正常,HBsAg(+),AFP正常,肝功能正常。腹部B超及CT检查均发现右肝约有5.0 cm×4.0 cm大小实性包块,考虑为原发性肝癌、剖腹探查:肝右后叶约有5.0 cm×4.2 cm×3.0 cm大小包块,质硬,即行不规则肝切除,切缘距肿物约3 cm,门静脉置化疗泵。术后病理报告:肝母细胞瘤。术后经化疗泵予顺铂、阿霉素、长春新碱化疗。对病人随访3个月,B超检查示右肝出现6.0 cm×3.5 cm、4.8 cm×3.0 cm大小包块,术后半年病人死亡。

263 条记录 2/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