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LAH在临床EKG中的诊断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相当多见,主要见于冠心病,其次有高血压病、心肌病、风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这是因左前分支纤维长(25mm)且细(3mm),供血仅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恰巧位于血流较为急速的左心室流出道,受到强烈的血流冲击,故极易遭受损害.凡是心肌缺血和心肌负荷过重都能使其传导功能受到阻碍,为防临床上对LAH误诊和漏诊,将对LAH诊断的点滴体会分析如下.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43例分析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是临床较常见的心电传导障碍类型之一,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临床意义在不断认识.心电图均采用光电ECG-9310P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扫描纪录.2011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43例住院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
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一例
患者男,20岁,高考体检发现心尖部2/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心尖四腔观示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但左侧房室瓣距心尖部较近的为三尖瓣,右侧房室瓣附着点高于左侧0.9 cm,即二尖瓣,并见左侧心室内肌束粗糙,即解剖右心室为功能左心室,右侧心室内膜光滑,未见调节束,即解剖左心室为功能右心室(图1).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十四)
病例40.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伴有骨骼肌病干部 男性 1942年出生.患者在1962年因跑步赶车突然晕厥,意识不清,持续约10余秒钟,当时无抽搐或大小便失禁,未摔倒,醒后无任何不适.次年又同样发作一次.间隔10余年未患.1973年因阵发短暂胸部刺痛,检查心电图据称正常.约两月以后再无刺痛.1975年无诱因又晕厥,立送朝阳医院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未观察到晕厥发作时情况.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岁.发现心脏杂音6年入院.查体:BP 10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口唇无紫绀,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ECG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胸部X线示:两肺多血,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值:0.65.彩色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中下段回声延续性中断,约41 mm,心脏十字交叉结构消失,二尖瓣收缩期中度返流,三尖瓣收缩期重度返流(图1).临床诊断: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parti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 PECD),肺动脉高压.
-
射频消融术至心肌穿孔成功抢救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主因“间断胸憋、气短1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间断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冬季多发,近1月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症状减轻,但未完全缓解,为明确诊断来院。既往心悸40余年,偶有发作,每次发作自感心跳快,持续1至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与劳力或活动无关,曾于心悸发作后查心电图,未见异常。入院后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58次/min),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入院后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右优势型,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血管均无明显狭窄,中间支血管较粗,中间支开口及中段局限性狭窄75%,给予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射后,开口处狭窄60%,于中段狭窄处植入3.0×21 mm乐普药物洗脱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自觉胸闷、胸憋症状缓解。于术后第4d休息时突发心慌,伴出汗,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60~170次/min,给予心律平70 mg静脉推注,数分钟后心律恢复为窦性心律,整个过程中患者无胸憋、气短,行食道调搏检查,S1S1刺激及S1S2刺激均可诱发室上速,心率165次/min,未见跳跃现象。补充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7d行射频消融术。分别放入冠状窦、高位右房、希氏束及右心室电极,做高位右房及心室S1S2递减刺激,逆行心房刺激呈偏心性改变,无跳跃现象,心室S1刺激可诱发心动过速发作,心率165次/min,心房早激动点位于冠状窦口周围,冠状窦A波早于希氏束A波,考虑为左后间隔旁道,穿刺右侧股动脉,植入消融导管,透视下见希氏束电极移位,调整希氏束电极到位,拟消融时,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及出汗等症状,心率100次/min,血压100/60 mmHg(1 mm Hg=0.133 kPa),透视下可见心尖搏动明显减弱,心影扩大,急诊床旁心脏彩超证实心包腔内有液性暗区。患者躁动,心率增快为150次/min,心电监护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至80/50 mmHg,给予心包穿刺置管,抽出不凝血200 ml,将抽出血液回输,患者烦躁减轻,血压上升为100/80 mmHg,数分钟后血压再次出现下降,反复从心包置管内抽出血性液体1500 ml并自体回输,胸憋症状可减轻,但停止抽液后,症状再次出现,考虑保守治疗不能维持生命体征,转入外科,行急诊开胸手术,打开心包腔,可见约150 ml血液伴随凝血块流出,探查右室前壁有一1.5×2 mm破口,有新鲜血液从破口溢出,顺利缝合破口,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心率降为120次/min。术后1月,痊愈出院。随访1年,患者无心动过速发作。 -
92岁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成功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2岁,以"反复胸闷、气短30年,加重6 d"于2002年10月8日入院.患有冠心病30年,2002年10月2日因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并伴有夜间明显喘憋,未治疗,10月8日喘憋加重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衍变期),入CCU治疗.
-
三分支传导阻滞伴左后分支魏登斯基现象一例
患儿女,8岁.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后5天,反复昏倒5小时急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天在我院儿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行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术前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上部呈瘤样,突向右室4 mm×7 mm,其上回声中断2 mm,室间隔断端距主动脉瓣环径5 mm,缺损位于主动脉短轴10点处.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手术历时60 min,选用直径6 mm的对称性封堵器,导丝过隔时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形伴短阵性室心动过速.术后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左偏-5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术后3天出院,活动正常.
-
起搏器致Bernheim 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性,76岁.因"反复胸闷、头晕1个月",于2003年11月3日入院.查体:神志清,血压165/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颈静脉无怒张,心界向左扩大,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50次/min,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心律,心率50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阵发性房性与室性双重心动过速一例
患者男性,62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脑出血.查体:神志不清,血压2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次/min,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入院首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58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入院第10天病情加重,血钾3.1 mol/L, 血压90/60 mm Hg, 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征象.查心电图长aVF导联(图1)记录示:窦性心动过速(104次/min),R-R不齐,QRS波群形态不一致.主要有下列几种形态:(1)窦性P波下传心室产生的QRS波群,时间0.12 s,呈rS型,如上行R3、4、7和下行后一个R波,PR间期0.18 s;(2)QRS波群呈QS型,时间0.14 s,频率120次/min,为室性心动过速,如上行R9-15和下行R3-7;(3)与窦性QRS波形态相近,但频率为200次/min,其前一个QRS波群ST段上均有一快频率的异位P′波,为房性心动过速;(4)形态界于上述之间的QRS波群,为室上性和室性心搏形成的室性融合波,如上行R5、6为窦性和室性形成的室性融合波,其余中间形态QRS波为房性和室性形成的室性融合波.此外,房性P′波有时落入前一个QRS波群的绝对不应期中,受阻于房室交界区,形成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阵发性房性与室性双重心动过速,室性融合波,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
疑似急腹症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1 病例分析患者,孙某,男,43岁.主因"上腹疼痛5h"入院.入院前5h因大量饮用可乐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大汗,伴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遂就诊于我院急诊,血压(BP):180/118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2导联ST段上抬0.5~2 mm,V4~V6导联ST段下降1.5~4 mm、T波倒置,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见图1.腹部B超示:胆囊多发息肉.腹部CT提示:胃潴留.
-
内脏转位合并食管癌、贲门癌二例
例1 女,56岁.因上腹隐痛不适5个月、加重伴进食哽噎2个月于2002年10月12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锁骨中线第4、5肋间可见心尖搏动,闻及心音,上腹剑突下深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上消化道钡餐:食管下段及贲门管腔狭窄,壁僵硬,不规则,可见充盈缺损区,心、胃位于右侧.胃镜:贲门处糜烂,见腺癌细胞.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位心,左前分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心脏呈镜像,大血管位于右侧.B超:肝胆位于左上腹,脾位于右上腹.术前诊断:贲门癌、全内脏转位.在全身麻醉下行右后外侧切口开胸探查,术中见胸腹腔内全内脏转位,肿瘤位于转位的贲门小弯侧,约4 cm×4 cm大小.行贲门癌根治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贲门低分化腺癌.术后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一般情况好.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2例
例1 女,11岁;20kg.查体:发育较差,口唇发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VI级收缩期杂音,心尖区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P2略亢进.心功能II级.心电图示右房、右室大,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双侧肺血多.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如,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并反流,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并反流,左上腔静脉径1.12cm,右上腔静脉径1.72c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2mmHg(1mmHg=0.133kPa).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均有反流,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scava,PLSVC),中度肺动脉高压.
-
心电向量图诊断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价值
目的 了解心电向量图诊断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价值.方法 对254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患者行心电向量图检查,依照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判断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发生率.结果 依照心电图诊断标准一检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1例,占16.1%;依照心电图诊断标准二检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0例,占7.9%;依照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检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9例,占27.2%.结论 心电图电轴左偏患者加描心电向量图有助于提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
-
80岁老年人先心病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一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0岁,起搏器放置术后,为进一步查体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1年,因多次晕厥,诊断为二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过三次起搏器放置术.查体:体温36℃,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5mmHg,手指甲床后可触摸有乒乓感,颈静脉怒张,肺气肿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感,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92次/分,房颤律,心音有力,二尖瓣三尖瓣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无杂音,腹软,肝右肋下5cm,脾肋下2.5cm,边缘钝,质中,双下肢不肿.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家族三代扩张型心肌病4例主动脉环扩张症2例报告
I1,男,72岁,身高1.74 m,体重70 kg.因反复心慌,气短,以扩张型心肌病,充血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收住院.查体: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6次/min,律不齐,心音低弱,心界扩大,心尖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大,双下肢浮肿.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室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32mm,左房内径41 mm,左室舒张末径72 mm,收缩末径67mm,右室内径26mm,右房内径50 mm,室间隔9 mm,后壁8 mm,EF21%.患者于2001年3月猝死.
-
1例心脏移植术后髋关节置换术的全麻体会
患者男性,45岁,体重75kg.门诊以"(1)左侧股骨头坏死;(2)心脏移植术后"收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2005年因"扩张性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术后口服强的松1年,服用环孢素至今;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否认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术前查体:T 36.8℃,HR 90次/min,R 14次/min,BP 130/85mmHg.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胸壁正中见一纵行手术疤痕,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片正侧位:肺纹理增重,胸廓术后改变;ECG:窦性心律,HR 91次/min,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心功能大致正常,移植后心脏.其余未见明显异常.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5例临床心电图分析
本组收集我院1991-1998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5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参考WHO公布的国际通用的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法诊断条件[1]。现仅就临床心电图作一简要分析。
-
95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由于左前分支比较细小,位于左室流出道,当左室流出道扩张时,牵拉左前分支而造成损害,加之其血液供应仅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间隔分支,比左后分支更易受损.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条件的探讨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临床相当多见,对它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技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200例显著电轴左偏的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心电图对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率,供临床医师及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