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N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NK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淋巴细胞,在机体抗病毒自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随着对NK细胞表面受体及其特异性配体的认识,NK细胞抗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应答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观点,使调节通路更为复杂,对NK细胞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大鼠肝再生的调控作用分析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12条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大鼠肝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中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491个与肝再生相关,其中226个基因之间有742种直接作用关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酶联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谷氨酸;抗原受体介导的,整合素介导的,脂多糖介导的,Notch、Osmosensory、Smoothened、Toll、Wnt等12条信号通路中与肝再生相关的上调基因数和下调基因数,分别为26和23、164和54、59和51、5和1、22和14、21和10、1和1、4和11、23和11、32和17.肝再生中基因上调表达次数和下调表达次数分别为188和128、464和190、308和207、13和5、88和46、123和50、2和1、20和43、148和30、174和62.结论 除Osmosensory和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作用较小,Smoothened信号通路作用减弱外,其他9条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作用增强.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在软骨发育分化过程中的意义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多肽类家族,目前已发现有19个成员[1],其在胚胎发育、血管新生、伤口愈合、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是通过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后而介导的.目前已克隆出4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虽然4种FGFRs结构相似,但每种FGFR在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组织中各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近来研究证明,在软骨和骨的发育分化过程中,FGFR3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此进行综述.
-
靶向性磁共振造影剂在肿瘤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即应用影像学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监测和记录一些与生物化学、生物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相关的分子或细胞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的科学.利用分子影像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受体的上调水平,能有效地监测疾病的进展并进行分期[1].在分子影像学的初阶段,常用具有放射性的抗体和短肽等分子探针,采用核医学成像技术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等进行成像.而MR分子成像技术具有分辨力高、可获得三维解剖结构和生理信息等优点,这些也正是核医学和光学成像技术的缺点.但MR的敏感性较低,常需要借助信号扩增系统提高其敏感性.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糖脂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21)是众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新成员。与其他 FGF一样,FGF-21也有一个内核区,其中28个高保守的氨基酸残基中有10个可以与FGFR相互作用。小鼠 FGF-21编码的 cDNA含210个氨基酸,其中有一约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疏水性氨基末端,为一分泌型蛋白质的典型信号序列。人 FGF-21编码的 cDNA含209个氨基酸,其序列与鼠源约有75%的氨基酸相同[1]。经典的 FGF途径需要肝素的参与,而 FGF-21缺乏特异性的肝素结合区域,但它的共受体结合区域β-klotho 可以结合 FGFRs[2]。因此,FGF-21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发挥信号传导作用,该受体由经典的 FGF酪氨酸激酶受体和β-klotho构成。体外研究表明 FGF-21主要与FGFR1c/β-klotho结合,但也有研究表明 FGF-21可以通过4个 FGFR亚型发挥作用[3]。虽然 FGFR大量表达,但是β-klotho却特异性地在白色脂肪、胰腺、肝脏和睾丸中表达,因此 FGF-21主要集中在上述器官中发挥作用[4]。本文就 FGF-21的生物学功能、药理学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一类与胰岛素呈高度同源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IGF系统是由一系列相关分子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其中包括了配体(IGF-1和IGF-2)、细胞表面受体(IGF-1R、IGF-2R以及IR)、IGF结合蛋白[IGF-binding proteins( IGFBP)和IGFBP-related proteins(IGFBP-rp)]和一组IGFBP蛋白酶.IGF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
环二鸟苷酸信号系统研究进展
所有生命体都会通过信号转导感应环境改变,并反映在代谢、生理及行为适应等方面。这些调控网络非常复杂,并依赖于许多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协调产生适合的生化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即是第二信使分子,第二信使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感受第一信使信号并传递给细胞内大分子。在细菌中c-di-GMP是参与调控细菌主要生理功能的第二信使分子之一,是由两分子的GTP在鸟苷酸环化酶作用下形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编码 c-di-GMP的基因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尤其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细菌中。
-
FcRL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细胞表面受体被确认具有能通过T细胞受体或B细胞受体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Fc受体样(Fc receptor like or homolog,FcRL/H)基因是近年发现的基因,自Georgia等[1]对骨髓瘤易位染色体(1;14)(q21;q23)断点区进行克隆发现了两个新的基因,即FcRL4(IRTA1)和FcRL5(IRTA2)后,相继有新的类似基因被发现.
-
共刺激分子B7-H4与自身免疫病
T细胞激活需要两种信号途径:一种是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TCR)-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复合物特异性抗原信号,第二种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分子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后者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B7家族就是这一类分子,包括B7-H1、B7-H2、B7-H3、B7-DC和B7-H4.B7类分子主要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正向或负向调控作用[1].
-
CFSE标记分析小鼠胸腺及末梢T淋巴细胞的活化分裂
T细胞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产生第一信号,T细胞及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配体的结合产生第二信号,双信号使T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双信号的强度及信号持续时间决定细胞的活化及进行增值的程度[1].
-
Smad蛋白家族在放射诱导颌骨纤维萎缩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Smad蛋白家族在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生长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唯一被证明的作用底物,在信号通路中从细胞表面受体传导至细胞核的过程起到关键性作用,且不同的Smad介导不同的TGF-β家族成员的信号转导。TGF-β超家族是多效性因子,在胚胎发育和组织调控中起重要作用[1]。TGF-β超家族信号分子经过膜受体的介导将信号传入细胞内,其下游的调控蛋白Smads在细胞内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各种基因的表达[2]。然而过度表达的TGF-β1/Smad与一些疾病相联系如纤维化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近来研究表明,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颌骨的放射性纤维化的过程。放疗后TGF-β1表达增高,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进而增殖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ECM沉淀和堆积重塑导致了颌骨的纤维萎缩过程。然而Smad蛋白可能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信号转导作用。本文将在Smad蛋白家族及其在放射线诱导的颌骨纤维萎缩机制机制中参与的作用作一综述。
-
P38MAPK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1. P38MAPK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重要的应激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许多生理过程,并占据重要地位[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主要信息传递途径之一,其包括三大信号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ER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通路以及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proteinkinase,SAPK)/c-Jun氨基末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其中,p38MAPK是MAPK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p38MAPK信号通路可被多种应激刺激(H2O2、热休克、缺氧、紫外线、放射线等)、炎症因子(TNF-α,IL-1,FGF)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G+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激活,从而影响细胞的多种生物效应,其中包括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和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终影响细胞的活状态[2]。目前共发现P38MAPK有4种亚型,p38α、p38β、p38γ和p38δ。其中 p38α和p38β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中,p38γ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p38δ主要在肾、胰腺和肺中表达。基因序列对比证实:每个P38亚基与P38家族的基因60%相似,但是仅与其他3个MAPK家族基因的40%~45%相似[3]。总之P38MAPK通路是一种应激反应通路,它可被不同的外部与细胞内刺激所激活,从细胞凋亡到细胞增殖周期,到诱导细胞基因的表达、分化中都有广泛的参与及应答。
-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NKp46的研究进展
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简介NK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淋巴细胞,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肿瘤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与T细胞不同,NK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即可杀伤靶细胞.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平衡调控NK细胞的活性[1].NK细胞表面受体包含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lin gene superfamily,IgSF)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受体(cytotoxic T lymphocytes receptor,CTLR)两个超家族中.NK细胞表面的活化受体分为人类白细胞抗原I(human leukocyte antigen-I,HLA-I)类分子相关受体和非相关受体,前者包括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二区域(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2 do-mains short,KIB2DS),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三区域(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3 domains short,KIR3DS)及NK细胞受体2C(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C,CD94/NKG2C);后者主要有NK细胞受体2区域(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D,NKG2D)和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atural cytotoxicity receptors,NCR;包括Nkp46、Nkp30、Nkp44)及DNAX辅助分子1(DNAX accessory molecule-1,DNAM-1)[2];而相应的抑制性受体为KIR2DL、KIR3DL及CD94/NKG2A等.
-
HCV入胞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占世界总人口的3%。大多数感染者迁延为慢性感染,部分可发展至肝硬化和肝衰竭,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1]。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策略仅对部分基因型有效,且常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HCV入胞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HCV入胞的各个环节进行阻断和干预,从而使预防和(或)治愈HCV感染成为可能。目前的研究认为细胞表面受体如CD8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Cla1、CLDN-1(Claudin-1)和occludin是HCV入胞的必需的受体/复合受体,而LDLR (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DC-SIGN和L-SIGN,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和GAGs参与病毒的吸附和入胞,本文就上述受体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与高血压
1985年,Rho作为Ras同源物首先被克隆出来,此后的研究发现Rho作为信号调节分子联系细胞表面受体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组建,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系列研究显示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主要通过磷酸化抑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se,MLCP)的活性来增加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chain,MLC)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增强平滑肌的收缩力,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包膜病毒膜融合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病毒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后,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暴露出融合肽,使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膜融合使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而感染宿主.针对包膜病毒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设计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为防治疾病发生开辟了新的思路.
-
肿瘤光动力学疗法的机制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指利用光敏剂和光治疗浅表肿瘤的一种非手术疗法,近20多年已应用于许多肿瘤的临床治疗.关于PDT的作用机制、影响疗效的因素和如何提高肿瘤细胞的应答是当今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综合了国外近年在此方面的研究动态,着重讨论了光敏剂和其亚细胞分布、光和氧等影响PDT效应的主要因素及线粒体、细胞表面受体、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间质在PDT中的作用和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概述.
-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大鼠胰腺纤维化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瘦素(leptin)是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细胞因子,与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瘦素的生物学效应是由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ob-R)介导的.ob-R为单跨膜细胞表面受体,目前已发现的有全长型(ob-Rb)及不同剪接型(ob-Ra、c、d、f、e)等至少6种形式,其中ob-Rb是主要的功能性受体.瘦素参与肝纤维化[1-2]、肾脏纤维化[3]、心肌纤维化[4]的过程.目前研究显示,瘦素及ob-Rb在胰腺组织中表达[5-6].为此,本实验检测胰腺纤维化大鼠胰腺组织中瘦素及ob-Rb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
-
NF-KB在SIRS中的枢纽作用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指的是由感染、烧伤、创伤、手术、胰腺炎以及缺血一再灌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 [1].当刺激因素作用于机体,除激活炎性细胞外,尚可诱导多种蛋白和脂类介质释放,促进细胞表面受体和粘附分子表达,引起多种蛋白酶和急性期蛋白的产生.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如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可发展为MODS、ARDS乃至死亡.从SIRS发展至MODS的突出特征出现是活化的中性白细胞炎症反应加剧导致全身性器官进一步损害的结局.SIRS本是机体对各种创伤、感染的正常生理性防御反应,但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反应往往导致中性白细胞介导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不全.了解调控中性白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理,有助于人们寻找一些既能防止组织损伤又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特殊方法.
-
FasL在肝门部胆管癌免疫逃逸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FasL能触发表达细胞表面受体(Apo-1/CD95)的致敏淋巴细胞的凋亡[1].FasL介导的凋亡在耐受识别、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及免疫反应终止等免疫系统的调节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眼和睾丸固有细胞中FasL的表达通过诱导浸润的前炎性免疫细胞的凋亡而介导了它们的免疫赦免.已证实在组织移植实验中FasL也可介导免疫赦免.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表达FasL组织的同种移植及非免疫特赦细胞(胰岛细胞)联合表达FasL细胞共同进行的同种移植均获得成功的存活.稳定转染FasL基因的鼠肿瘤细胞的同种移植显示,FasL能导致局部的同种移植特异性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