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R图像中假性骨瘤的产生与消除(LS135型激光扫描仪故障的修复)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由于其性能优越,图像清晰,目前已是我国大中型医院放射科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CR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显著地提高了诊断符合率.但是,当激光扫描仪发生故障时,也会出现劣质CR图像,导致医生做出错误诊断,同时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我院引进的为ACR-2000i放射成像系统,LS135型激光扫描仪.现将其故障的原因分析,CR假性骨瘤的产生与故障的修复方法报导如下,供同行借鉴.
-
影像检查对鉴别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意义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在甲状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58例甲状腺肿瘤的术前彩超、ECT、CT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对比,讨论各项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彩超符合率76.0%, ECT符合率75.1%,CT符合率55.6%.结论彩超、ECT对甲状腺肿瘤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CT对较大肿块的诊断及分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意义,可做为较大肿块及腺外浸润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术前检查.
-
Parkinson 病肺部形态学检测的研究进展
Parkinson病(PD)是一种以基底节神经元进行性退行性改变为主的老年性常见病,其发病率在近20年内增长了20多倍.病变主要累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徐缓、肌肉僵直等运动障碍为特征.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缺失,残存神经元内出现一种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一Lewy小体[1].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本病的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学改变、行为学改变、神经化学改变、蛋白质组学、功能影像检查等方面.其中,PD脑部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尤其能够直观体现本病的实质,为探讨本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依据.本文将PD脑部病理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葡萄膜恶性肿瘤中的多的一种,也是成年人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在我国居眼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本文就近年来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影像检查及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肩胛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伴病理性骨折1例
患者 女,46岁。既往无明显不适,因外伤行左侧肩胛骨CT 检查,显示左侧肩胛下角病变伴骨折,查体局部压痛。
影像检查:CT 平扫显示左肩胛下角扁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密度,CT 值约30~38 HU,未见明显钙化、囊变、坏死,病灶轻度膨胀,边缘清楚,见少许硬化边,周围骨皮质变薄,未见软组织肿块,可见骨折(图1)。磁共振 T1 WI 显示病灶呈均匀低信号(图2),T2 WI 显示病灶呈稍高信号,边缘浅分叶,病灶周围未见明显骨髓水肿(图3,4)。 -
胃窦孤立性纤维瘤1例
患者男,39岁,发现右下腹部肿块3个月。体检:距脐下3.0 cm下腹正中偏右侧可扪及一大小约11.0 cm ×10.0 cm包块,质韧,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红肿破溃,轻度压痛。余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糖3.19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影像检查:CT平扫示胃窦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大小约13.0cm×12.0cm×9.5cm ;增强扫描动、静脉期病变不均匀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且强化范围扩大,呈“快进慢出”型(图1~4)。
-
肋骨隐球菌病1例
患者 男,21岁,发现右背部一肿物2 d就诊,既往体健.体检:肿物大小约5 cm×5 cm,质软,移动度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影像检查:X线片示右侧第9肋骨局部骨皮质欠规则,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大小约1.3 cm×1.0 cm,外缘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图1);全身骨显像见右侧第9后肋条状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CT示右侧第9肋骨腋段局部骨质破坏,内可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周缘见环形钙化影,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图2,3),平扫CT值约45 HU,增强后呈环形强化,CT值约64 HU,肿块内见液性低密度影,平扫CT值约22 HU,增强未见强化(图4),右下肺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缘稍模糊,其一大小约0.5 cm×0.3 cm,纵隔窗位纵隔内见小淋巴结影,所见双侧腋窝见多发小淋巴结影,较大者约1.3 cm×0.5 cm,所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
-
纵隔尤文肉瘤1例
患者女,8岁,因反复胸痛、呼吸困难7d入院。患者于7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左侧胸部间歇性疼痛,伴呼吸困难,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加重。体格检查:左侧胸部饱满,左肺叩诊呈浊音,左肺未闻及呼吸音,右肺呼吸音粗,右肺底闻及湿啰音。
影像检查:胸部 CT 平扫:左侧胸腔内见一巨大囊实性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层面大小约10.8 cm×7.8 cm,实性成分呈不规则形,左肺、纵隔结构、脾脏受压移位,增强后实性部分可见强化(图1~4)。 -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报告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比较少见,因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通常偶尔或长大引起其他症状影像检查而被发现.因此当被发现时常常较大.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
脑脂肪栓塞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左下肢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4 h后出现昏迷并逐渐加重,体温38.4℃,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影像检查:CT检查无异常.2 d后MRI见双侧大脑半卵圆中心、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丘脑、豆状核及脑干多个点、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以T2WI显示更为明显,边缘模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图1,2).分析梗塞原因为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系统的脂肪栓子所致.经治疗半月后生命体征正常,神经系统、心、肺、腹检查均未见异常;复查MRI除半卵圆中心仍遗留少量病灶外余部位病灶均恢复正常(图3,4).
-
卵巢Krukenberg瘤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卵巢Krukenberg′s瘤是继发于胃肠道的一种卵巢转移性印戒细胞型粘液腺癌.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在临床诊断及影像检查中,往往忽略了对原发灶的寻找或遗漏了对转移灶的探查,而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文收集了经CT检查,临床证实的10例卵巢Krukenberg′s瘤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
磁共振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常见的胰腺病变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岛细胞瘤、胰腺的囊性肿瘤及胰腺转移瘤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凭借较高的组织分辨力,特别是高场MR 在信噪比、成像速度、脂肪抑制技术上的优势[1],利用多种成像序列、动态增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MRCP)[2]、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 DWI)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 , MRS) 等多种检查手段,实现了对胰腺实质结构和功能较全面的评价[3],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影像检查.胰腺MRI检查常用的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屏气脂肪抑制T1WI(扰相梯度回波),呼吸门控T2WI脂肪抑制序列,DWI、MRCP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使得MRI检查能够检出甚至<1 cm胰腺肿块[4],尤其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成像技术[5].现将近年来MRI在胰腺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
磁共振成像在腰椎退行性改变诊断中的应用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组以腰、骶部、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的影响,工作效率减低,生活质量下降.文献[1]报道高达97%的腰痛患者是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腰椎退行性改变发生在腰椎的各个解剖结构,包括: 椎间盘、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关节突关节、韧带、肌肉软组织等.腰椎磁共振成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能大程度观察腰椎各组成部分变化的影像检查[1],为腰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现对MRI在腰椎退行性改变诊断中的应用作以下综述.
-
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复杂、严重的一种,致残率较高,现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分为节前和节后损伤2大类型,两者手术方法及预后完全不同.节前损伤是指椎管内颈神经前后根丝状结构处断裂,损伤后不能自行恢复,亦不能外科手术修复.臂丛神经前后根在神经节后融合成单一的神经根,被覆神经外膜,此处的损伤称为节后损伤.节后损伤除完全撕脱外,保守及手术治疗预后尚可.因此,术前准确判定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其中影像检查可作为术前诊断的一种良好方法,可用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调查[2-3].
-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X线胸片中的应用进展
同其他影像检查(如CT、MRI)相比,胸片因其方便、经济,能够提供结节大小、生长速度等信息,仍是影像筛查的首选手段,但由于结节隐藏在心脏、肺门、大血管、骨组织及膈肌附近等解剖学死角区或因读片不仔细,而不能发现早期病变,造成诊断的准确率不高和漏诊率过高.
-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又称为支气管组织分离,是由体循环供血而又没有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1].肺隔离症是少见的先天性肺疾病,常不为人们所认识,又因其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故常被误诊为肺部其它疾病,病人可长期被误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影像检查在PS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螺旋CT、MR和血管造影等影像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其诊断价值尤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特作以下综述.
-
血管性痴呆影像学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智能和认知能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在我国其发病率高于Alzheimer's disease(AD),在老年期疾呆中占第1位[1].由于其可预防性使得早期诊断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往对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测试等,随着影像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影像检查作为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VD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两者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尤其是后者将有可能为VD的发生、发展、监测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而成为VD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与此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多,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就VD的结构和功能影像学表现及其价值综述如下.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
泌尿系先天性异常比较常见,且种类繁多,在全身各种畸形中约有1/3病例伴有泌尿系先天性异常,传统影像检查方法依赖于IVP及超声检查,往往确诊率较低,诊断存在一定的限度[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MSCTU这一新技术也日趋成熟,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应用于临床,给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重点探讨MSCTU在诊断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方面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间质性肺疾病高分辨率CT表现
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LD)是包括间质性肺炎和其他全身性疾患的肺部改变[1],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发育的临床常见疾病,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2].影像检查是诊断ILD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在临床的应用使肺部影像诊断提高到小叶水平,并被认为是肺部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3],它可提供儿科肺部疾病的诊断信息[4].但有关儿童ILD的HRCT国内报道并不多见.作者对本院2005-01-2008-03临床确诊的46例儿童ILD的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探讨HRCT在儿童ILD诊断中应用价值.
-
螺旋CT扫描及重建诊断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价值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胸部创伤的CT检查己成为影像检查的常规方法之一,由于扫描速度的加快,图像分辨力的增加以及后处理功能的强大,螺旋CT对胸部的薄层扫描并重建后处理可弥补常规X线检查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