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Rho激酶抑制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Rho激酶(ROCK)是Rho蛋白下游效应分子之一,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细胞迁移、增殖以及凋亡等多项细胞功能中被证实具有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作用[1].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心肌肥厚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存在ROCK的异常活化[2].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ROCK抑制剂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肺动脉高压.本文就近年来ROCK抑制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如何正确选择心血管病检测项目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检验方法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检验无论是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都有重要意义.
-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讨论
目的:讨论分析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办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总结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全程护理干预办法护理之后病情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办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病情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广泛应用。
-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护理体会
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根据世界高血压联盟颁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目前临床应用的一线降血压药可分成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六大类.
-
骨刺与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OA)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是关节疼痛常见的病因.截止200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1.53亿,八成以上有潜在骨关节炎的表现,其中半数出现症状.有人估计,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届时骨关节炎患者将高达1.24亿,必将超过心血管疾病患者,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头号杀手.
-
维生素的缺乏与服用忌口
缺乏维生素A:眼睛干燥畏光、多泪,视觉模糊;指甲出现深刻明显的白线,头发枯干,皮肤粗糙;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及失眠.应多服用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常看电视者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宜多食用.
-
吃土豆片补钾助稳压
气温降低,血压也随之升高,可吃吃富含钾的食物,比如说家常菜:土豆。
一、天冷吃土豆的好处
天气降温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不要为了御寒而多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山楂、茄子、板栗可开胃或降低胆固醇;而莴笋、土豆、板栗含钾比较丰富,也可适量进食。 -
肌钙蛋白I检测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cTns)是心肌细胞的一种结构蛋白,临床上已运用于明确心肌梗死的诊断,估计梗死灶的大小,判断溶栓疗效以及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度分级等。肌钙蛋白存在于横纹肌中,包括三种亚单位(TnT,TnI,TnC)参与调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其中cTnI对心肌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1],而在外周血中可持续5~10天。本研究旨在探讨cTnI定量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区分危险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价值。
-
心血管疾病患者预防跌倒的研究进展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骨折中85%是由于跌倒引起[2],跌倒居社区老年人受伤害的首位,发生率为10.46%[3],约占总伤害发生数的70%[4]。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老年患者多,患者心脏受损心功能低下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引起患者心悸、疲乏无力、头晕,比一般人群更易跌倒[5-7]。跌倒的危害很大,可增加患者身体、心理创伤;患者会因害怕再次跌倒而有焦虑;延缓原有疾病的恢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易引发医疗纠纷等。因此,有必要研究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如何预防跌倒,探讨跌倒的原因及措施,减少住院患者的风险。
-
心血管内科口服药温馨指导单的制作与应用
口服给药是常用、方便且比较安全的一种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常伴有多脏器病变,需多种药物合用,甚至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用药物。由于每年都有大量新药问世,商品名、化学名,药物的作用、规格、名称、剂量及质量掌握不够,饭前或饭后服用交待不够,都可能造成一些安全隐患。为了患者能安全用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我科自行制作了口服药温馨指导单,应用在临床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微量泵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微量泵是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人体内,既能定时控制药物用量,又可保证药物的佳血药浓度[1],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
疗养员150例焦虑抑郁情绪和运动性高血压反应
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传统视为纯生物性躯体疾病,诸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皆是"心理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即属于心身疾病,而情绪障碍是心身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和基本病理因素之一.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疗养员大多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针对这一状况,我院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对每一位入院疗养体检者进行测评,并通过踏车多指标心血管功能测评,观察焦虑抑郁和运动性高血压反应关系.
-
心肺运动试验在介入心脏病学中的临床应用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通过分析运动时患者的呼吸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通气参数以及监测运动中的代谢指标、心排量及心电图等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的一种无创方法.CPET更精确、全面地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更可靠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运动康复的指导,更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口腔手术术中心电血压监测154例临床分析
近一年来,我院对154例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术中心电血压监测工作.术前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程度,术中实施监测,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本组患者154例,年龄14~90岁,平均60.8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99例.154例中,原发为高血压病59例,冠心病44例,风心病6例,各种心律失常1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房颤5例,房早3例,室早2例,心动过缓2例,心动过速2例),其它病症有脑梗塞10例,青霉素过敏3例,心慌10例,晕厥和虚脱4例.154例患者,口腔处置为拔牙者129例,开髓20例,金属烤瓷冠修复的基牙预备4例,颌骨囊肿手术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中连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变化情况.
-
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护理
近年来,我国人民死因顺位已发生明显变化,1957年到1984年,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在死因构成中所占比例已分别由6.6%和5.5%,上升至22.7%和21.1%,由过去的第3位和第6位,上升到第1位和第2位.据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全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病人数高达几千万[1],与统计数相吻合.在众多的骨创伤患者中有许多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这些患者在经历疾病、手术、麻醉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代谢功能的改变,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为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我院从预防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
心血管疾病伴焦虑心理620例诊疗体会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合并焦虑、精神紧张、惊恐时其并发症和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并且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62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表现为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低.但大约一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或只有轻度减低,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CHF, D-CHF).心脏的任何一部分或全部结构改变引起的舒张期充盈阻力增加均可导致D-CHF,如心肌病变导致的心室弛缓异常或僵硬度增高、心包填塞或缩窄以及房室瓣狭窄等原因.D-CHF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预后尚不清楚,远期病死率与传统的收缩性心力衰竭(S-CHF)可能相似.本文就D-CHF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症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
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由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不容忽视。我们对230例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况调查,旨在给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整体护理,制定及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促进身心康复。
-
心源性猝死的心肺复苏及护理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的死亡病因.30%~ 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SCD 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
-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他汀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M o risky标准判断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他汀依从性情况,比较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病程、受教育时间、家庭支持、经济能力、心血管疾病及他汀药物知识、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11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M o risky标准依从性好70例(63.64%),依从性差40例(36.36%);依从性差组年龄、经济能力差、缺少疾病知识、药物不良反应比例均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性别、疾病病程、家庭支持及受教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