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透析超滤脱水对细胞内外液的影响

    作者:张磊;李新伦;高卓;邱德俊;刘静民;郑秀瑗;伦立德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对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water,ICW)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water,ECW)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的患者68例,应用整体多频生物电阻抗仪测定透析前和透析后1min内的ICW和ECW,比较血液透析后ICW和ECW的减少量(△ICW和△ECW),观察透析超滤脱水对ICW和ECW变化率(△ICW/ICW和△ECW/ECW)的影响.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68例中,男性37例(占54.41%),平均身高(1.62±0.09)m,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43±3.13),透析前体质量为(64.72±10.65)kg,干体质量为(61.37±10.74)kg,超滤量为(2.78±0.97)L,透析后ICW/ECW值为(1.99∶1).MHD患者透析前后,ICW从(23.34±4.53)kg下降到(21.64±4.1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8,P<0.01),ICW变化量△ICW=(1.70±1.47)kg;ECW从(12.02±2.41)kg下降到(10.91±2.20)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6,P<0.01),ECW变化量△ECW=(1.11±0.85)kg,两种体液变化率分别为△ICW/ICW(7.07%±5.16%)和△ECW/ECW(9.02%±5.80%).该研究中透析后ICW/ECW=1.99∶1,与应用同位素标记的金标准测得的结果2.0∶1高度一致,优于其他多数研究中的1.11∶1.结论 血液透析超滤脱水同时来源于ICW和ECW变化,并非主要来源于ECW;本方法可能是为接近金标准的方法.

  • 钙的正常代谢

    作者:孙军

    钙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无机元素之一,人体内钙含量与健康密切相关.在正常成人体内,钙总量为700~1 400 g,约占体质量的1.5%~2.2%,其中99%的钙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和牙齿中,其余分布于体液和软组织中,以溶解状态存在.细胞外液游离钙的浓度为1.12~1.23 mmol/L.

  • 电刺激丘脑底核对癫痫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张斌;初君盛;张颖;王忠诚;张建国

    我们对正常及癫痫大鼠STN核应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通过微透析的方法收集黑质网状部(SNr)、苍白球(GP)区细胞外液,采用高效相色谱仪(HPLC)检测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探讨STN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

  • 脑损伤后脑细胞外液中糖代谢变化的微透析研究

    作者:万登峰;陈劲草;古金海;薛德麟

    目的探讨微透析技术监测脑损伤局部细胞外液(ECF)中糖代谢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微透析技术动态收集大鼠轻、重度脑损伤局部的ECF透析液,观察其葡萄糖含量([Glu]d)和乳酸含量([Lac]d)的变化.结果透析管插入引起[Glu]d和[Lac]d的变化很小(P>0.05).脑损伤后[Glu]d下降,与对照组及损伤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且损伤越重其变化越显著(P<0.05).而脑损伤后[Lac]d则上升,与对照组及损伤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且损伤越重,其变化亦越显著(P<0.05).脑损伤后[Glu]d和[Lac]d的变化分别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微透析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动态监测脑损伤局部生化改变的方法;利用该技术监测损伤区ECF中糖代谢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判定脑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

  • 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现状

    作者:韩芳;褚汉启

    耳蜗内淋巴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液,具有高K+、高渗、高正电位的特点,它在听觉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纹(stria vascularis,SV)边缘细胞(marginal cells,MCs)是内淋巴形成的必要条件,对内淋巴正电位的维持也是不可缺少的[1,2].但是,由于SV组织取材的困难性以及其结构的复杂性,边缘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仍未完全阐明.细胞培养是克服上述限制的有效方法,因而在耳蜗组织的生理、生化等研究领域得到一些学者的尝试应用.本文对SV边缘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耳蜗组织细胞连接蛋白-Connexin的表达及其生理与病理意义

    作者:孙建军;林曦

    1 耳蜗组织结构及其微环境特点1.1 耳蜗上皮结构与特殊细胞外液哺乳类动物的耳蜗绕蜗轴呈螺旋管状,沿纵轴切面观,可将中阶蜗管侧壁分为内、外两部分.外侧壁结构主要包括血管纹与螺旋韧带, 内侧壁则为螺旋缘,基底膜位于其间.这种区域的划分有助于理解耳蜗内环境的形成.

  • 高温和运动对抗利尿激素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董柔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又称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血管升压素,是体内调节水代谢与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稳态的主要激素.在下丘脑-神经垂体束生成,然后与后叶激素转运蛋白II结合在一起释放到细胞外液,经垂体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进入全身血液循环.1895年Oliver和Schafer首先发现垂体提取物有强烈的血管加压作用[1],18年后这种物质的抗利尿作用也被证实[2,3].1954年Vigneaud等首次人工合成了AVP,并证实了它就是来源于垂体后叶分泌的具抗利尿和升血压作用的激素[4].近20年来由于细胞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升压素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调节及其细胞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 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作者:周民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而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时常用的药物,所以甘露醇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讨论.1.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1.1 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与脉压的关系

    作者:唐利军;胡昭;程李涛;汪涛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简称腹膜透析)患者细胞外液与总体液的比率(简称E/T比率)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同一中心74例情况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肱动脉血压得出脉压.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的容量状态进行评估,得出E/T比率.同时应用标准测量法进行相应生物化学检查.对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以判断相应指标之间的关系,筛选脉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脉压与E/T比率(r=0.691,P<0.001)、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比(r=0.695,P<0.001)、收缩压(r=0.78,P<0.001)、舒张压(r=-0.402,P<0.001)、年龄(r=0.427,P<0.001)、血清白蛋白(r=-0.36,P=0.002)、C反应蛋白(r=0.367,P=0.008)和糖尿病状态(r=0.25,P=0.031)显著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发现E/T比率(β=0.67,P<0.001)和C反应蛋白(β=0.253,P=0.016)是脉压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一起决定了脉压变化的55.7%.其中仅E/T比率就决定了脉压变化的50.4%.回归方程为Y=-111.81+326.361X1+0.584X2(Y为脉压,X1为E/T比率;X2为C反应蛋白).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中E/T比率增加与脉压的增大密切相关.E/T比率同C反应蛋白一起是腹膜透析患者脉压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渗盐复苏失血性休克的机理探讨

    作者:李萍;陆松敏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常见急症,早期快速扩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的关键.近年来,高渗盐液(HSL)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复苏作用受到广泛关注.HSL具有用量少、效果好等特点.HSL 进入循环后,能使血浆渗透压增高达2400 mOsm/L,是正常血浆渗透压的8倍,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导致血浆容量扩张,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动脉压迅速上升.Younes指出,按4 mL/kg输入HSL,血浆容量可扩张20%,约有400-800 mL 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进入血管内;据报道,在心血管方面当输入HSL后立即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与迅速产生的心血管效应有关; HSL对心肌细胞有直接作用;输入HSL后,钙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外液中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心肌收缩,随心肌供血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HSL能调节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前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的灌注,这样既减轻了心脏负荷,又改善了组织灌注,从而可改善血流动力学; HSL能影响神经体液调节,Loprs认为肺门血管床存在一种特殊的"高容积渗克分子感受器”,当输入HSL 后,肺动脉血液渗透压升高,该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由肺门通过神经传入大脑,再传到血管运动中枢,从而反射性影响心血管系统,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休克时常影响到细胞钠泵功能,由于间质处于高渗状态,液体反向流动,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水肿,再由于乏氯代谢,酸性代谢产物增多,使细胞的钠泵功能受损,更促使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随液体转移到细胞内,加重组织水肿.HSL可使细胞内水份吸出,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泵功能恢复正常 ,从而使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正常,血容量增加.总之,通过以上作用机理,HSL对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具有起效快、复苏效果好、可使平均动脉压和心输出量升高、心率和外周阻力下降、血浆量上升、尿量增多的效果,生存率明显提高.

  • 海马齿状回D1受体在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作者:金清华

    目的:探讨海马齿状回( DG)的多巴胺( DA)及其D1受体在血管性痴呆( 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利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并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脑部微量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G区细胞外液中的D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DG区D1受体表达。其次,用脑部微量注射法往DG区注射D1受体激动剂,观察其对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1) V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2)VD大鼠DG区细胞外液中的DA含量明显降低;(3)VD大鼠DG区颗粒细胞层的D1受体表达无显著变化,但在DG的海马门区,VD大鼠的D1受体表达显著增加;(4)每天训练前往VD大鼠DG区微量注射D1受体激动剂SFK38393,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损害。结论:V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损害与DG区的DA含量减少有关,而其功能可能通过海马门区D1受体表达的增加而部分代偿。

  • 人体水分测量技术综述

    作者:张德平;刘静民;郑秀瑗

    目的:通过对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进行阐述,对于不同的个体或情形下,使用不同的人体水分测量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包括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和生物电阻抗分析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分别进行阐述.比较三种测量技术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探寻它们可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结果:中子活化分析法被认为是所有元素检测的参考标准,测量精确率高,但是,测量技术十分复杂,分析成本昂贵,几乎不能用于普通人群体内水分的测量;同位素稀释法的测试精确率较高,测试技术较复杂,测试成本较昂贵,对受试者有一定的危害,一般用于实验室内的测试.生物电阻抗法的测量精确率尚可,测试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可用于普通人群的测试.结论: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都能够测量出人体内的总体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但是这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还有其劣势,有待人们进行发展和探索.其中,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是一种成本低廉、安全、无创,能快速而准确地测量出人体水分的技术,测试对象易接受,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微透析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吴志峰;王如密;郑兆聪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在体生物化学采样技术.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由于缺血、缺氧,局部脑组织内发生一系列的神经化学改变,使用微透析技术能及时、有效地监测这些物质的变化,可靠地反映继发性脑缺血、脑损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对微透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研究方面的应用状况进行综述.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细胞内外氨基酸水平的改变

    作者:朱淳;左静南;朱汉威

    目的观察游离氨基酸在正常人体细胞内外液中的浓度及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的代谢变化.方法对15例CRF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红细胞内、骨骼肌细胞内的游离氨基酸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正常人体红细胞内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丝氨酸(Ser)浓度较血浆内高(P<0.05),而胱氨酸(Cys)、精氨酸(Arg)和蛋氨酸(Met)浓度较血浆内低(P<0.05),其余大多数游离氨基酸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骨骼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浓度普遍较高.CRF时血浆中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赖氨酸(Lys)、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Ser、Cys、酪氨酸(Tyr)浓度和红细胞内Val、Tvr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部分非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骨骼肌细胞内除Val、Thr、Lys浓度降低(P<0.05)外余变化不显著.结论正常人体血浆、红细胞、骨骼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浓度不完全相同;CRF时这3种介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代谢均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一些必需氨基酸浓度明显降低,然而降低的幅度3者并不平行.

  • 循环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评价

    作者:张明;侯凡凡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一般人群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循环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循环Hcy增高,而这类患者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据1999年全国透析、移植登记工作会议报告的资料,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透析患者死亡的第1位常见原因.因此,研究Hcy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降低Hcy对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已成为肾脏病临床和科研的热点课题.Hcy是体内蛋氨酸脱甲基形成的中间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它有3条代谢去路:(1)再甲基化重新生成蛋氨酸;(2)与丝氨酸缩合为胱硫醚,再代谢为半胱氨酸;(3)释放到细胞外液.人体产生的Hcy绝大部分在细胞内分解代谢,只有很少一部分释放到血浆,故正常人血浆Hcy很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目前尚不明确的原因,循环Hcy明显增高.

  •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与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作者:唐利军;陈慧敏;程李涛;顾玥;汪涛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细胞外液(ECW)与总体水(TBW)的比率(E/T)与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动PWV分析仪测定PWV.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的容量状态进行评估.对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E/T(β=0.472,P=0.001)、脉压(β=0.442,P=0.001)、C反应蛋白(β=0.246,P=0.05)是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一起决定了PWV变化的58.1%,其中E/T决定37.8%.结论 在透析患者中容量超负荷可能是通过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

  • 先天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合并肠道畸形1例

    作者:张金彪;翟文燕;杨国平;赵淑景;宁欣

    患儿,男,出生20 min,主因胎龄35+5周,出生后呻吟,吐沫20 min 于2014年7月2日上午8点经我院产科收入重症儿科。患儿特点:患儿为生后20 min新生儿;胎龄35+5周,G4P2,无生后窒息,无胎膜早破,羊水Ⅲ度粪染,量约400 mL,脐带绕颈1周,胎盘未见异常;Apgar 评分1 min、5 min、10 min分别为9分(肤色1分,余项均为2分)、10分、10分。体格检查:精神反应弱,呻吟,吐沫,周身胎脂附着,前卤平坦,张力不高,呼吸节律不规整,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胀,未触及明显肿块,脐带未脱落,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正常,新生儿反射引出不完全。急诊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回报:WBC 287.83×109· ;L-1,RBC 1.63×1012· L-1,Plt 68×109· L-1。血涂片示:一类原始细胞,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骨穿示:原始粒细胞93%,可见退化细胞和下阶段细胞(图1)。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M1型( AML-M1)。流式细胞分析结果:MPO (+)、CD34(+)、CD33(+)、CD13(+),考虑 AML -M1。血气分析:酸碱度7.15,氧分压25.9 mmHg,二氧化碳分压57.5 mmHg,实际碳酸氢根20.2 mmol/L,标准碳酸氢根17.3 mmol/L,细胞外液剩余碱-8.9 mmol/L,剩余碱(全血)-7.7 mmol/L。葡萄糖1.58 mmol/L,电解质、CRP 均未见异常,尿常规、便常规均正常。初步诊断:(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先天性白血病。(3)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纠酸治疗。(4)腹胀原因待查,消化道畸形?当天行X线、腹部超声及相关化验。 X线示:积液,可能伴肠道畸形存在(图2)。超声示:腹腔可见游离积液,深约1.8 cm,肠管局部扩张,宽处约1.93 cm (图3)。化验回报:葡萄糖1.58 mmol/L,电解质、CRP均未见异常。患儿低血糖,给予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点,糖速6.0μg/( kg· min),随时复查微量血糖。当天下午4点,患儿呻吟较前加重,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以上,复查血气分析:酸碱度7.31,氧分压氧分压30.6 mm-Hg,二氧化碳分压23.9 mmHg,实际碳酸氢根12.1 mmol/L,标准碳酸氢根14.2 mmol/L,细胞外液剩余碱-14.5 mmol/L,剩余碱(全血)-12.3 mmol/L,乳酸14.2 mmol/L,酸碱有改善,但乳酸升高,说明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向家属告危,患儿于当天晚7点治疗无效死亡。

  • 尿酸转运相关蛋白SLC2A9/GLUT9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颖琬;孙维峰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升高,细胞外液尿酸盐呈超饱和的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控制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肾脏在尿酸的排泄过程中对维持血浆尿酸水平起着主导作用,深入研究肾脏排泄尿酸的分子机制越来越重要.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主要有两种转运蛋白参与,为位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表面刷状缘的人尿酸盐转运子l(urate-anion transporter 1,URAT1/S LC22A12)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葡萄糖易化转运蛋白-9(SLC2A9).SLC2A9曾经被作为果糖转运蛋白发现,是葡萄糖转运家庭成员——果糖转运体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是近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高容量、低亲和力的尿酸转运体,对维持血尿酸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肾近端小管的基底侧尿酸转运蛋白SLC2A9/GLUT9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伴癫痫发作出血性脑血管病阴离子间隙分析

    作者:胡小伟;董万利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ndetermined anion,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ndetermined cation,UC)的差值.由于细胞外液中阴阳离子总当量数相等,故有:已测定阳离子(Na+)+UC=已测定阴离子(C1-+ HCO3-)+ UA.AG可根据血浆中常规可测定的阳离子(Na+)与常规测定的阴离子(Cl-和HCO3-)的差算出.AG比值异常可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情况,临床上以升高多见,且临床意义较大.本文研究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伴癫痫发作患者的AG水平变化及其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时的血糖控制

    作者:卢旭姿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发病,在我国其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腹膜透析(PD)因其相对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可在家自行操作,并且不增加心脏负荷,能较好的控制细胞外液及高血压高血钾,已更多地成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选择.然而,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时,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如何目前少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接受腹膜透析的4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215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